固废复习题答案_第1页
固废复习题答案_第2页
固废复习题答案_第3页
固废复习题答案_第4页
固废复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固废复习题分析1995及2005年《固体法》中固体废物定义的区别及联系,并分析国家对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的变化?(1)性质及判断依据方面的差异。1995年的定义将固体废物为污染环境的物质,即只有污染环境的物质才可能纳入固体废物范畴;而2005年的定义主要从使用价值的丧失角度考虑,即固体废物不一定污染环境。(2分)(2)形态方面的差异。1995年的定义只说废物是固态或半固态的;2005年的定义修订为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增加了固体废物的形态。(2分)(3)范围方面的差异。2005年的定义增加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扩大了固体废物的范围,为新的固体废物物质预留了法律空间。(2分)国家对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固体废物并不一定就是废物,它也可以成为资源。(1分)(2)国家对固体废物的管理也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而不断发展和完善。(1分)总之,2005年的修订使得固废的定义更完整、更全面,更符合实际需要。我国对固体废物法律定义的变化表明国家对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正在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实施从严管理固废的政策。固体废物的“三化”管理原则和全过程管理原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三化”管理原则和全过程管理原则并不矛盾。(1分)原因如下:(1)固体废物的“三化”管理原则是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即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理固体废物,这是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技术政策。而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原则是指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利用、贮存、处理和处置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都实行控制管理和开展污染防治。(2分)这两个管理原则并不矛盾,“三化”管理原则主要是从技术政策、技术方法角度来阐述国家关于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是从固体废物可能污染或影响环境的途径来进行管理。这两个管理原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从这两方面着手,才能真正控制固体废物对环境可能的不利影响。(3分)根据《固体法》的规定,我国对固体废物的管理有哪些具体的制度?《固体法》对我国固体废物的管理规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包括:(1)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相关政府责任;(2)污染者付费原则和相关付费规定;(3)产品、包装的生产者责任制度;(4)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5)固体废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6)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的“三同时”制度;(7)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制度;(8)固体废物进口审批制度;(9)危险废物行政代执行制度;(10)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许可证制度;(11)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制度;(12)危险废物从业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某电镀企业产生了500kg污泥,经测定其中重金属Cd的浸出浓度为0.15mg/L,《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的规定,重金属Cd的浸出浓度限值为1mg/L。请你分析这些污泥按照危险废物处理还是按照一般废物进行处理答: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的规定,重金属Cd的浸出浓度限值为1mg/L,该电镀企业产生的污泥Cd的浸出浓度为0.15mg/L,小于1mg/L。(3分)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应当根据该电镀企业镀种情况确定污泥中可能存在的其它重金属种类,若为纯粹电镀镉,则这些污泥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若还有其他重金属,则应当再分析浸出液中铜、锌、铅、总铬、六价铬、镍等物质的浓度,然后再根据浸出结果来确定是否属于危险废物。(4分)以下废物是否为危险废物,为什么?(1)电镀厂的污泥(2)表面附上氢氧化钠的干的滤饼;(3)水溶液含20%甲醇,它的闪点低于60oC;(4)浓硫酸。(5)被三氯乙烷污染的土壤答:(1)被三氯乙烷污染的土壤是危险废物,属于HW45含有机卤化物废物中的900-036-45(非特定行业)其他水池、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卤化物废物。(3分)(2)表面附上氢氧化钠的干的滤饼属于HW35废碱中的非特定行业中的产生的危险废物,因为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2分)(3)水溶液含20%的甲醇是危险废物,因为它的闪点低于600C,具有易燃性;(1分)(4)浓硫酸是危险废物,在生产配置过程中的废酸液、固态酸及酸渣。因为它具有强腐蚀性。(1分)6.名录危险废物和土壤混合后,它还是危险废物吗?特性危险废物和土壤混合后,它还是危险废物吗?为什么?答:名录危险废物和土壤混合后还是危险废物。因为名录危险废物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包括的危险废物,只要固体废物中包含目录中的类别物质,则该固体废物即为危险废物。(3分)而特性危险废物是指某些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或是生物特性具有危险废物的性质,其所依据的参数有很多,如有毒有害物质的溶解度、挥发度、在土壤中的滞留因子、土壤/水分配系数等等。这些参数随环境变化性较大,所以原是特性危险废物的,与土壤混合后,其某些参数发生变化后有可能不再是危险废物。因此特性危险废物和土壤混合后不一定还是危险废物。(3分)含水率高是污泥的主要特点之一,请简要分析污泥中水分布的结构特征。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间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结合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8.污泥脱水的目的是什么?可以采用的评价污泥脱水效果的指标有哪些?污泥脱水的目的是进一步减少污泥的体积,便于后续处理、处置和利用。衡量污泥机械脱水效果的指标主要是脱水泥饼的含水率、脱水过程的固体回收率(滤饼中的固体量与原污泥中的固体量之比)。9化学稳定化技术和物理稳定化技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化学稳定化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有毒物质变成不溶性化合物,使之在稳定的晶格内固定不动;物理稳定化是将污泥或半固体物质与一种疏松物料(如粉煤灰)混合生成一种粗颗粒,有土壤状坚实度的固体,这种固体可以用运输机械送至处置场。物理稳定化技术主要有水泥固化法、石灰固化法、塑性固化法、熔融固化法等等其主要机理是废物和凝结剂间的化学键合力、凝结剂对废物的物理包容及凝结剂水合产物对废物的吸附作用;化学稳定化技术主要包括基于pH值控制原理的化学稳定技术、基于氧化/还原电势控制原理的化学稳定化技术、基于沉淀原理的化学稳定化技术、基于吸附原理的化学稳定化技术以及基于离子交换原理的化学稳定化技术等等。化学稳定化和物理稳定化技术都是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的物质的过程。10.请说明用氧化还原解毒原理对铬渣和砷渣分别进行化学稳定化的技术过程、所用试剂及涉及的化学反应等。某些金属元素的不同价态的离子具有不同的毒性,因此为了使某些重金属离子更易沉淀且毒性最小,常常需要将其还原或氧化为最有利的价态。(1)铬酸(Cr6+)在化学上可被还原成毒性较低的三价铬(Cr3+)状态。多种化学品均能作为有效的还原剂,包括:二氧化硫、亚硫酸盐类、酸式亚硫酸盐类、亚铁盐类等。典型的还原过程如下:2Na2CrO4+6FeSO4+8H2SO4→Cr2(SO4)3+3Fe2(SO4)3+2Na2SO4+8H2O 此反应在pH值为2.5—3.0之间进行,然后可溶性铬 (Cr3+)一般按下式通过碱性沉淀法除去:Cr2(SO4)3+3Ca(OH)2→2Cr(OH)3+3CaSO4Cr6+经化学还原后再进行碱性沉淀会产生大量残渣。(2)砷渣是一种毒性较大的物质,对此进行处理时,可以采用氧化法把三价砷氧化为五价砷,然后利用沉淀方法使其解毒,也可结合固化法对此进行处理,常采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和MnO2用H2O2氧化处理砷渣的反应如下:As(OH)3+H2O→HAsO2-+2H++H2OAsO(OH)2-+H2O→HAsO2-+H++H2O用MnO2氧化处理砷渣的反应如下:H3AsO3+MnO2→HAsO2-+Mn2++H2OH3AsO3+2MnOOH+2H+→HAsO2-+2Mn2++3H2O11.请比较我国1997年的国家标准的浸出毒性方法(翻转法和水平振荡法)和2007年环保总局颁布的浸出毒性方法(硫酸硝酸法和醋酸缓冲溶液法)的区别,从中能说明在什么方面的改变?1997年的国标浸出毒性方法只适用于固体废物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浸出毒性鉴别;2007年的浸出毒性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及其再利用产物以及土壤样品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浸出毒性的鉴别,可见新的鉴别方法适用范围随着实际需要大大扩大了。12.垃圾的生物处理过程主要有垃圾堆肥,完整的堆肥化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几个处理单元?各个处理单元的特点是什么?一个较为完整的堆肥处理过程基本包括下述单元:前处理单元、主发酵单元、后发酵单元、后处理单元及恶臭控制单元等。各个处理单元的特点主要有:(1)前处理单元主要堆肥原料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在该单元用到破碎、分选、筛分和磁选等技术来去除粗大垃圾和不能堆肥的物质,回收金属等废品,并可使堆肥原料和含水率达到一定程度的均匀化。(2)主发酵单元也称一次发酵单元,一般在露天或是发酵装置内进行,通过机械翻堆或强制通风向堆料层或发酵装置内的物料供给氧气。通常,在严格控制通风量的情况下,将堆温升高至开始降低为止的阶段作为主发酵阶段。主发酵时间约为4—12天。(3)后发酵单元也称二次发酵单元,堆肥半成品被送至此,在该阶段将此前尚未分解的易分解和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如木质纤维素等进一步分解,使之变为比较稳定的有机物,从而得到完全腐熟的堆肥产品。后发酵时间长短,决定于堆肥的施用情况,一般在20—30天。(4)后处理单元当堆肥的物料是以生活垃圾为主时,在其前处理单元没有除掉的塑料、玻璃、金属、砖土等会依然存在,还需经过分选、在破碎过程等后处理单元以除去上述杂物。(5)恶臭控制单元堆肥物料在厌氧发酵时会产生以H2S、硫醇、NH3、有机胺等为主的臭气物质,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对堆肥排气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其方法主要有:采用化学除臭剂除臭、碱性水溶液过滤;排气集中后用生物塔滤处理,也可利用腐熟堆肥或利用腐熟堆肥制成的堆肥过滤器装置进行过滤处理;必要时,可采用活性炭和沸石等吸附剂进行吸附;有条件时,把收集的堆肥排气作为焚烧炉或工业锅炉的助燃空气,利用炉内高温,通过热处理的方法彻底破坏臭味物质。13.固体废物热处理技术的定义是什么?它主要有那些特点?在固体废物处理领域应用热处理的技术种类有哪些?一,固体废物热处理技术定义:在设备中以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为主要手段,通过改变废物的化学、物理或生物特性和组成来处理固体废物的过程。二,特点:(1)热处理技术的优点减容效果好;消毒彻底;减轻或消除后续处置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回收资源和能量。(2)热处理技术的缺点投资和运行费用高;操作运行复杂,运行稳定性难以控制;二次污染和公众反应。三,技术种类:(1)焚烧(2)热解(3)熔融(4)干化(5)湿式氧化(6)烧结(7)其他方法,如蒸馏、蒸发、熔盐反应炉、等离子体电弧分解、微波分解等。14.含挥发分很高的固体废物(如干化污泥)适合于采用何种焚烧方式进行处理?若需要采用炉排炉进行焚烧处理,需要对这类废物采取哪些预处理方法?含挥发分很高的固体废物适合于机械炉床式焚烧炉进行处理。若采用炉排炉进行焚烧处理,需对这些废物采取的预处理方法有:将其制成小颗粒或粉状或泥浆状。15.在焚烧过程中,控制废物在炉排上的停留时间和控制烟气在二燃室的停留时间的目的一样吗?为什么?在焚烧过程中,控制废物在炉排上的停留时间的目的是使固废的可燃分尤其挥发组分的充分完全燃烧;控制烟气在二燃室的停留时间的目的是使烟气中的未燃尽组分和悬浮颗粒进行充分燃烧。所以二者的目的是不完全一样的。16.固体废物焚烧飞灰属于危险废物,在产生后如何使其满足安全处置的要求?飞灰能否和底灰混合后降低重金属的浸出毒性而达到安全填埋的入场控制标准,为什么?固体废物焚烧飞灰属于危险废物,在产生后处置前需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飞灰不能和底灰混合后降低重金属的浸出毒性而达到安全填埋的入场控制标准,因为底灰中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毒性物质,飞灰的重金属含量也较高,它们相互混合后很难降低重金属的浸出毒性达标,所以底灰必须经相应的预处理达标后才能进行填埋处置;飞灰在产生后处置前也需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17.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请提出集中焚烧灰渣处置利用的技术途径,并做简单介绍。集中焚烧灰渣利用的技术途径:炉渣→湿式法(将炉渣直接送入装有水的炉渣冷却装置中进行降温)→炉渣贮坑炉渣→半湿式法→炉渣贮坑飞灰→贮灰斗→固体装置18.对于厨余垃圾含量较高的生活垃圾,在采用焚烧技术进行处理时,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焚烧的效率,垃圾产生的污染物有哪些,有什么工艺可以直接进行废弃的处理。请根据你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焚烧处理厨余垃圾含量较高的生活垃圾时,因为厨余垃圾含有极高的水分和有机物,以下方法可以提高焚烧的效率:(1)干燥该类生活垃圾,因为物质含水率太高就无法点燃;(2)掺加其他辅助燃料;(3)焚烧前破碎该类垃圾,使其物料尺寸越小越好;(4)增加其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保证物料的充分燃烧;(5)控制炉膛温度在混合厨余的燃点温度230—2500C以上;(6)适当调节过剩空气量,使其与温度的相互矛盾降到最低。19.固体废物固化处理的含义?固化的分类?谈谈每种固化方法的优缺?20.请简要分析热解工艺中间接加热法和直接加热法的优缺点。间接加热法优点:热解气间接作用于固废,导热均匀。缺点:不能使用太高的温度,间接加热面积较大,中间导热介质性质不稳定。直接加热法优点:热解气直接作用于固废,利用率较高。缺点:易稀释可燃气,使热解产气的热值降低。21.固体废物焚烧法和热解法的异同。22.采用空气直接加热对垃圾进行热解处理时,提高氧气的含量有何好处?采用空气直接加热对垃圾进行热解处理时,提高氧气的含量可提高热解所产可燃气的热值。23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主要区别有:一填埋场的基本构造原则不同二填埋场的防渗结构不同三填埋场的封场结构要求不同24.某垃圾填埋场自1995年运行,2005年关闭,期间填埋垃圾总量为173万立方米,填埋场占地8.15hm2。现欲对此进行封场,请制定填埋气体和渗滤液的控制方案。一填埋气体控制方案填埋气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控制填埋气的迁移和释放,以减少填埋气向大气的排放量和向地下的迁移,并回收利用甲烷气体。主动控制系统则需要配备抽气动力系统,结构相对复杂,投资较大,适于大、中型垃圾填埋气体的收集。本方案采用动控制系统。填埋气主动控制系统包括填埋气内部收集系统和控制填埋气体横向迁移的边缘收集系统两类。(1)内部填埋气主动收集系统由垂直深层抽气井、集气/输送管道、抽风机、冷凝液收集装置及气体净化设备等组成。该系统用来回收填埋气、控制臭味和地表排放。垂直抽气井通按等边三角形布置,井间距及影响半径通过现场实验确定。抽气井通过直径15~20㎝的PVC或HDPE管与引风机连接。这样,系统工作时,填埋气体回收系统和填埋区域处于负压状态,使垂直抽气井中的填埋气体不断被抽吸上来。(2)边缘填埋气主动收集系统的组成与内部填埋气主动收集系统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抽气井的结构,该系统采用周边气体抽气井和抽气沟渠来控制填埋气的迁移和回收填埋气。二填埋渗滤液控制方案渗滤液集排系统由收集系统和输送系统组成。收集系统的主要部分是一个位于底部防渗层上面、由砂或砾石构成的排水层。在排水层内设有穿孔管网,以及为防止阻塞而铺设在排水层表面和包在管外的无纺布。输送系统由渗滤液贮存罐、泵和输送管道组成。填埋场渗滤液集排系统包括排水层、收集管道系统、隔水衬层系统、收集泵站和容留罐等。(1)渗滤液集排主系统的排水层采用5-10mm的卵石或砾石;而渗滤液渗漏检测集排系统的排水层选用粗砂。排水层应具有较大的渗透性,所用材料的渗透系数大于0.1cm/s。排水层厚度应不小于30cm,并具有2%以上的坡度。此外,为了防止垃圾中细小颗粒物和其它物质进入排水层造成堵塞,在排水层和垃圾层之间通常设置天然或人工过滤层。(2)渗滤液收集管采用有孔钢筋混凝土管或有孔合成树脂管等。选用时,根据填埋场地形、填埋垃圾的性质和填埋厚度来确定。管径根据产生的渗滤液总量来确定。干线收集管管径最少应达到400㎜,支线收集管管径达到200㎜。收集管安放在渗滤液收集沟中,管间距6~20m。管四周用砾石填满,以减轻压实操作对渗滤液收集管的机械负荷,防止收集管破碎。同时,为了防止垃圾中的细颗粒进入收集沟内,在砾石层之上设置分级砂滤层或地用织物过滤层。(3)衬层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渗滤液进入地下水和阻止地下水渗到垃圾层中。衬层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填埋场地质条件和环境要求。在没有地下水的地方,设置单层黏土衬层系统就足够了,而在需要对渗滤液和填埋气迁移进行控制的地方,则需设置双衬层系统。衬层的渗透系数、厚度、坡度和水平排水距离等结构参数对渗滤液迁移和渗滤液集排系统的效率有较大影响,是衬层系统结构设计和选择过程中应予以重点考虑的。采取改换衬层材料、通过压实降低衬层渗透系数、增大衬层厚度和坡度、减少衬层水平排水距离等,可以有效控制渗滤液在填埋场内的蓄积,提高集排系统的效率。(4)渗滤液收集泵和提升站。在选择泵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吸入水头和输送水头、渗滤液的密度以及渗滤液的产生率。通常提升站使用的泵为自动可潜式,启动和关闭由集液井中渗滤液水位自动控制。泵以间歇方式运转,泵速相当于渗滤液产生速率的两倍。集液井的尺寸根据一天内预计的最大渗滤液收集量来选择。通常,集液井中最大渗滤液收集水位(泵开启)应低于入口管口15㎝,最低渗滤液收集水位(泵停机)应离井底60~90㎝,两者之间的差值应维持在60~90㎝。此外,当提升站建在填埋场外时,则必须对提升站周围及内部进行防渗处理,以减少渗滤液收集液泄漏到地下的可能性。(5)渗滤液容留罐。原则上,为了防止防渗衬层遭到水压的破坏,填埋场内不能贮留渗滤液。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渗滤液产生量超过向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许可排放量、向污水处理厂的输送管道出现故障等,应设置具有足够容积的容留罐,将渗滤液留一段时间(一般为1~3d)。25固体废物预处理的步骤,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破碎、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