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测_第1页
10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测_第2页
10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测_第3页
10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测_第4页
10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测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深入解读与赏析,选自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十章。教学内容围绕课文本身的文学价值、历史背景、作者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展开。具体包括:1)陶渊明的生活哲学及其在文中的体现;2)辞赋的文学特点及其在《归去来兮辞》中的运用;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对田园诗和隐逸思想有一定的理解。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把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展,进一步探究陶渊明归隐思想的内涵,以及如何运用丰富的文学手法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理念,从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化理解力和思维深度。通过学习《归去来兮辞并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言文的审美特质,提升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深化对陶渊明隐逸哲学的理解,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促进文化自觉;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对文言文及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增强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文学鉴赏;2.陶渊明隐逸哲学的深入理解;3.文言文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的识别与分析。

难点:1.辞赋文学特点的理解与运用;2.陶渊明思想与时代背景的结合分析;3.学生对于文言文语境的适应和解读能力。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对于重点和难点的理解,采用课文精读、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文本,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文学特点。

2.通过对比学习,将陶渊明的作品与其他同时代作家作品进行对照,凸显其独特性,加深对其隐逸哲学的理解。

3.设计相关的文言文解读练习,提供语境线索,辅助学生克服语境障碍,提高解读能力。

4.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帮助理解陶渊明思想的形成。

5.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模仿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加深对修辞技巧的理解和运用。四、教学方法与策略为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为学生讲解《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文学价值、历史背景和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活动:

a.开场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b.课文解读:教师对课文进行逐句解读,分析文言文词句、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发表个人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教学活动:

a.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文学特点、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b.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交流。

3.案例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陶渊明与其他同时代作家的作品,深入理解陶渊明的隐逸哲学。

教学活动:

a.案例分析:教师选取陶渊明与其他作家的作品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陶渊明作品的特点。

b.学生报告: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4.项目导向学习:设计创意写作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活动:

a.创意写作: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b.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品,全班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5.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a.PPT:教师制作PPT,展示课文内容、图片、历史背景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

b.视频:播放与陶渊明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陶渊明及其时代背景。

c.在线工具: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运用能力。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归去来兮辞并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在生活中遇到过想要远离喧嚣,寻找内心宁静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陶渊明笔下的归隐生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陶渊明的隐逸哲学。这是一种追求自然和谐、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它是陶渊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回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归去来兮辞并序》这篇课文。这个案例展示了陶渊明如何通过辞赋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隐逸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如何影响后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辞赋的文学特点和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具体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陶渊明隐逸思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创意写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创意写作活动。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篇表达自己隐逸思想的短文。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意写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陶渊明隐逸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渊明的隐逸哲学、辞赋的文学特点以及其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体现。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陶渊明思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灵归宿。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六、知识点梳理《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中的一篇重要课文,以下是对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1.陶渊明的生平与文学成就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东晋末期著名诗人,辞官归隐,以田园诗著称。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开创田园诗派,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2.辞赋的特点与《归去来兮辞》的文学价值

-辞赋的定义:古代一种骈文体裁,以抒情、叙事为主。

-辞赋的特点:骈散结合,注重排比、对仗,富有音乐美。

-《归去来兮辞》的文学价值:表达了陶渊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3.陶渊明的隐逸哲学

-隐逸思想的背景:东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纷纷寻求精神寄托。

-陶渊明的隐逸哲学:追求自然和谐,强调心灵自由,主张安贫乐道。

4.《归去来兮辞并序》的结构与内容分析

-结构:全文分为序和辞两个部分,序文说明创作背景,辞文表达归隐思想。

-内容:描绘了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和向往自然的心境。

5.文言文修辞手法及表现技巧

-比喻: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对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拟人: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象征:如“归去来兮”象征着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

6.文化内涵与启示

-陶渊明隐逸哲学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引导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宁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7.课文难点解析

-难点一:辞赋的文学特点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难点二:陶渊明隐逸哲学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表达。

-难点三:文言文语境的适应和解读能力。七、作业布置与反馈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辞赋的特点、陶渊明的隐逸哲学、文言文修辞手法等方面,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陶渊明的隐逸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每组撰写一份500字左右的讨论报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3.请学生模仿《归去来兮辞》的文学风格,创作一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的短文,字数在200-300字之间。

作业反馈:

1.对学生的段落分析短文进行批改和反馈,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准确把握了辞赋的特点和陶渊明的隐逸哲学;

-是否正确运用了文言文修辞手法;

-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感悟;

-是否注意了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的完整性。

在批改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分析能力。

2.对小组讨论报告进行评价,重点关注:

-讨论内容是否紧扣陶渊明的隐逸哲学;

-观点是否明确,论证是否充分;

-是否展现了小组合作的成果。

在反馈时,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意见。

3.对学生的创意写作进行评价,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成功模仿了《归去来兮辞》的文学风格;

-是否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景色,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是否注意了语言的韵味和审美价值。

在反馈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同时针对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八、内容逻辑关系1.课文背景与陶渊明生平

①陶渊明生平简介:东晋末期著名诗人,辞官归隐,以田园诗著称。

②课文背景:《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辞赋的特点与《归去来兮辞》的文学价值

①辞赋的定义:古代一种骈文体裁,以抒情、叙事为主。

②辞赋的特点:骈散结合,注重排比、对仗,富有音乐美。

③《归去来兮辞》的文学价值:表达了陶渊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3.陶渊明的隐逸哲学

①隐逸思想的背景:东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纷纷寻求精神寄托。

②陶渊明的隐逸哲学:追求自然和谐,强调心灵自由,主张安贫乐道。

4.《归去来兮辞并序》的结构与内容分析

①结构:全文分为序和辞两个部分,序文说明创作背景,辞文表达归隐思想。

②内容:描绘了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和向往自然的心境。

5.文言文修辞手法及表现技巧

①比喻: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②对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拟人: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④象征:如“归去来兮”象征着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

6.文化内涵与启示

①陶渊明隐逸哲学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②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引导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宁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板书设计:

1.陶渊明生平与课文背景

2.辞赋特点与《归去来兮辞》文学价值

3.陶渊明隐逸哲学

4.《归去来兮辞并序》结构与内容

5.文言文修辞手法

6.文化内涵与启示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辞赋的特点、陶渊明的隐逸哲学、文言文修辞手法等方面,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以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