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全册及解析_第1页
《孟子》全册及解析_第2页
《孟子》全册及解析_第3页
《孟子》全册及解析_第4页
《孟子》全册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盂子》

《孟子》是“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

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汉书•艺

文志》著录《孟子》11篇,现存7篇14卷。总字数35000余字,

二百八十六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

伦理等思想观念和政治活动。

【出尔反尔】

典故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

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

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日:〃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

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縻实,府库

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

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

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说:〃我的官吏死了三十

三个,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而牺牲的。杀他们吧,杀不了那么

多;不杀他们吧,又实在恨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长官被杀而不去营

救。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灾荒年岁,您的老百姓

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年轻力壮的四处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

吧;而您的粮仓里堆满粮食,库房里装满财宝,官吏们却从来不

向您报告老百姓的情况,这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的表

现。曾子说;,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

对待你。’现在就是老百姓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长官的时候了。您

不要归罪于老百姓啊。只要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

们的长官,肯为他们的长官而牺牲了。”

后因用〃出尔反尔”表示你如何对待人,人亦如何对待你。今指

说了又反悔或说了不照着做,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乔木】

典故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

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

其亡也。〃

孟子拜见齐宣王说:〃(我们)平时所说一个国家历史悠久,

并不是指那个国家有高大的树木,而是指有世代建立功勋的大臣。

可大王您现在却没有亲近可靠的大臣了,过去所任用的一些人,

现在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后以〃乔木〃形容故国或故里。

【横行天下】

典故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

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

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尚书》说:〃天降生了芸芸众民,也为他们降生了君主,还

为他们降生了师长,这些君主和师长唯一的职责就是帮助上帝来

爱护人民。(因此,)四面八方的有罪者和无罪者都由我负责。

普天之下谁敢超越他的意志(胡作非为)?"只要有一人在世上横

行霸道,武王便认为是奇耻大辱。这便是武王的勇。武王也是一

发怒而使天下的百姓生活安定。如今王若是也一怒而安定天下的

百姓,那么,百姓还生怕王不喜爱勇武呢。

《荀子・修身》:〃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

曲,辟违而不意,程役而不录: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弃。〃

横行:纵横驰骋,无可阻挡。后以〃横行天下〃形容到处称强,没有

敌手。

【箪食壶浆】【大旱望云霓】

典故出处: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

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日:〃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

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

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

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日:‘篌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

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

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

可及止也。〃

一一《孟子・梁惠王下》

齐国人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一些诸侯国在谋划着要来救助燕

国。齐宣王说:〃不少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我,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

商汤就是。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尚

书》说:'商汤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都相信了。(所以,)

当他向东方进军时,西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当他向南方进军

时,北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到后面呢?’

老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盼乌云和虹霓一样。(商汤征伐时,)

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种地的照常种地。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抚

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

兴。《尚书》说:’等待我们的王,他来了我们才活过来。‘如今燕

国的国君虐待老百姓,大王您的军队去征伐他。(燕国的)老百

姓以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饭筐装着饭,

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如果杀死他们的父兄,抓走

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祠堂,抢走他们宝器,这怎么可以

(使他们容忍)呢?天下各国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

的土地又扩大了一倍而且还不施行仁政,这就必然会激起天下各

国兴兵。大王您赶快发出命令,放回燕国俘虏的老人和幼儿,停

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再和燕国的各界人士商议,(为他们)选立

一位国君然后从燕国撤兵,那么还可以来得及制止各国兴兵。〃

箪在古时是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食指食物。壶指盛水器。浆是

古代一种带酸味的饮料,借指酒。箪食壶浆,原指古代老百姓用

箪盛了饭,用壶盛了酒,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箪食壶浆〃后

成为犒师拥军的典故。又有〃箪食〃〃食箪壶浆〃〃壶浆箪食〃的表述。

云霓是指乌云和虹霓,将要下雨的征兆。后以〃大旱望云霓〃比

喻大旱的时候人们殷切盼望出现下雨的征兆,也比喻渴望解除困

境。亦作〃大旱云霓。〃

【臧仓毁孟轲】

典故出处: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

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公曰:〃将见孟子。〃曰:〃何

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

子之后丧逾前丧。君无见焉!〃公曰:〃诺。〃……乐正子见孟子,曰:

〃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

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孟子・梁惠王下》

鲁平公准备外出,他所宠爱的小臣臧仓来请示说:〃平日您外

出,一定要告诉管事的人您到哪儿去。现在车马都预备好了,管

事的人还不知道您要到哪儿去,(因此我才)冒昧来请示。〃平公

说:〃(我)要去拜访孟子。〃(臧仓)说:〃这是为什么呢?您要

降低自己的身份先去拜访一个普通人,(您)以为他是贤德之人

吗?礼义是由贤德之人所提倡的;而孟子办他母亲丧事(的花销)

超过他从前办父亲丧事(的花销)。(这是贤德的人所应有的行

为吗?)您不要去看他!〃平公说:“好吧。〃……乐正子见到孟子,

说:〃我告诉了君王,君王本来要来见你的。但有一个他宠爱的近

臣臧仓阻止了他,鲁平公因此没有来。〃(孟子)说:〃一个行动,

或许有人促进它,停止了,或许有人制止它。行动和停止,不是

人所能左右的。我之所以不能与鲁君相见,是天意呀。臧仓那小

子怎么能使我们不能相见呢?〃

鲁平公要去见孟子,但臧仓却在鲁平公面前诋毁孟子,使鲁平

公未去会见。〃臧仓毁孟轲〃后用为贤者遭谤毁的典故。

氓廛【褐衣客】

典故出处: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

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

衣褐,捆屐织席以为食。

一一《孟子・滕文公上》

有一位信奉神农氏学说叫许行的人,从楚国到滕国,登门谒见

滕文公,告诉他说:〃(我这)远方之人听说您实行仁政,希望得

到一处住所,做您的编外之民。〃文公给了他住处。他的门徒好几

十人,都穿着粗麻编成的衣服,以打草鞋织席子为生。

古代贫贱人穿的都是粗布衣,〃褐衣客〃后遂用为贫人之典。〃氓

廛〃指民家住房。

【颗泄】

典故出处:

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

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

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

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蛆姑嗫之。其颗

有讹,睨而不视。夫讹也,非为人讹,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藁

槿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徐

子以告夷子,夷子恍然为间曰:〃命之矣。”

一一《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说:〃这个夷子,真的认为人们爱护他哥哥的孩子和爱护

邻居的孩子一样吗?那是有取舍的。婴儿在地上爬着将要跌进井

里,这不是婴儿的罪过。(这时候,无论是谁的孩子,无论谁看

见了,都会去救的,夷子以为这就是爱无等次,其实,这是人的

恻隐之心)况且天生万物,每物只有一个根本,而夷子却认为有

两个根本。大概上古时候曾经有不安葬自己父母的人,他的父母

死了,就把尸体扛起来丢到山沟里。后来路过那里,看见狐狸在

撕食尸体,苍蝇蚊子也聚来叮咬。他的额头上就冒出了汗,斜着

眼而不敢正视。这个汗呀,不是留给别人看的,是内心真情表现

在脸上的结果,于是这人就返去拿筐和铁锹来(把尸体)掩埋了。

掩埋尸体确实是对的,那么孝子和仁爱的人埋葬自己的亲人,也

必然是有道理的。〃徐子把这些话告诉了夷子。夷子怅然若失地停

了一会说:〃命运就是这样啊。〃

〃其颠有讹,睨而不视。”赵岐注:〃颗,额也。讹,汗出讹讹

然也。见其亲为兽虫所食,形体毁败,中心惭,故汗讹淤然出于

额。〃后懒讹〃表示心中惭愧、惶恐。

乔迁

典故出处: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

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伐木〃一诗是通过对宴请亲友时殷勤待客和醉饱欢舞的描写,

歌颂人与人之间的知音友爱关系。开头六句是借鸟鸣奋飞求其友

声以托物起兴。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一一《孟子・滕文公上》

我只听说过(鸟儿)飞出幽暗的山谷迁往高大的树木,没听说

过离开高大的树木再飞进幽暗的山谷的。

孟子此处所作的比喻,说明人应往高处走的道理。后以〃乔迁〃

常指迁居,也常用以比喻地位处境的好转或官职的升迁。

【禹凿】

典故出处:

禹疏九河,渝济深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

中国可得而食也。

一一《孟子•滕文公上》

禹疏浚九河,把济水深水疏导入海,开掘汝水汉水,疏通淮水

泗水,引导众水流入长江,这样中原地区的百姓才可以种地吃上

饭。

《淮南子,修务训》:〃禹沐浴霭雨,栉扶风,决江疏河,凿龙

门,辟伊阙,修彭蠡之防,乘四载,随山刊木,平治水土,定千

八百国。〃

相传大禹治水时〃凿山川,通河汉〃〃凿龙门,辟伊阙〃,这都是

古代巨大的疏导江河的水利工程「禹凿〃后用为咏治山治水业绩之

典。

【为富不仁,为仁不富(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典故出处:

阳虎曰:〃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矣。〃

——《孟子・滕文公上》

阳虎曾经说过:〃要想富国,便不能行仁政;要想行仁政,就

不能富国。〃

赵岐注:〃富者好聚,仁者好施,施不得聚,道相反也。〃后世

常以之指依仗剥削致富的人,不会有好心肠,不会行善事,必定

刻薄成性,唯利是图。

【春秋笔法】【知丘】

典故出处: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

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一一《孟子•滕文公下》

现在正道衰微,淫邪的学说和暴虐的行为随之兴起,臣子杀君

主的事有了,儿子杀父亲的事也有了。孔子为之忧虑,便著述了

《春秋》。《春秋》所」,己载的是天子的事,所以孔子说:〃将使世

人了解我的恐怕也只有《春秋》了,将使世人责怪我的恐怕也只

有《春秋》了。〃

孔子遭厄运而作《春秋》,其中有〃知我者其惟《春秋》乎〃之

语。后将“知丘〃作为喻指对知己者文章或为人深深理解之典。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

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

辞。〃《春秋》:春秋时代鲁国的一部编年史,常寓褒贬于一字一

语之中。后以〃春秋笔法〃喻指文笔隐晦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又

有〃春秋笔”〃春秋〃〃笔削”的表述。

【吊民伐罪(伐罪吊民、伐罪吊人)】

典故出处:

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一一《孟子•滕文公下》

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苦的老百姓,就像及时雨降临一般,

老百姓非常高兴。

〃吊民伐罪”后指慰问受害的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亦作〃伐

罪吊民”〃伐罪吊人〃。

【攘鸡】【月攘一鸡(月攘)】

典故出处: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

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一一

如知其非义,斯速己矣,何待来年?〃

一一《孟子・滕文公下》

戴盈之说:〃田租十分取一,取消关卡和市场的税收,现今还

不能办到;请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办,怎么样?〃孟子说:〃现

在有一个人每天都偷他邻居的鸡,有人告诫说:‘这不是君子所该

做的。‘(他便)说:‘请让我少偷一些,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

再完全改正。‘一一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道义,就应该赶快改正,

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后因以〃攘鸡〃指未能及时改正错误。〃月攘一鸡〃或〃月攘〃比喻

不能痛下决心改错。

【富贵不能淫(富贵不淫)】

典故出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一《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使心志迷乱,贫贱不能使节操改变,武力不能使人格

屈服,这才叫做大丈夫。

后以〃富贵不能淫〃指不为金钱、地位的引诱而迷惑。亦作〃富

贵不淫〃。

【诡遇】

典故出处:

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

〃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

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

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

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

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与射者比;

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

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孟子•滕文公下》

从前,赵简子让王良替他宠幸的小臣奚驾车打猎,一整天也没

打到一只猎物。奚向简子汇报说:〃(王良是)天底下最没本事的

驾车人。〃有人把这话告诉了王良。王良说:〃希望再来一次。〃反

复劝说(奚)才答应去,(结果)一早上就打中十只猎物。奚又

汇报说:〃(王良是)天底下最有本事的驾车人。〃

赵简子便说:〃我让他专门给你驾车好了。〃把这告诉王良,王

良不肯,说:〃我帮他按规矩奔驰,整天打不着一只(猎物);我

帮他违背规矩奔驰,一早上就打中了十只。(可是)《诗经》上

说:’即使规行矩步,也能一箭中的。‘我不习惯为小人驾车,请允

许我辞去(这差事)。”驾车者尚且羞于与(坏的)射手为伍;与

他为伍打得的禽兽,即使堆成山,也不肯干。如果委屈自己的理

想与主张而追随诸侯,(那我们又)算什么人呢?况且你错了:

允许自己不正直的人,从来就不能够使别人正直。〃

〃诡遇〃谓违背礼法,驱车横射禽兽,后用为以不正当手段取得

利益的典故。

【枉尺直寻】

典故出处: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

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

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

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

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一一《孟子•滕文公下》

陈代说:〃不去谒见诸侯,似乎只是拘泥于小节吧;如今见一

次诸侯,大则可以实行仁政于天下,小则可以称霸中国。而且《志》

上说:‘弯曲一尺,可以伸直一寻。’好像应该试一试。〃

孟子说:〃从前齐景公田猎,用旌去召唤掌管山泽田猎的小吏,

小吏不去,景公便准备杀他。(可他并不因此而畏惧,曾经得到

孔子的称赞。因为)志士坚守气节不怕弃尸山沟;勇士见义勇为

不怕抛弃头颅。孔子到底看重这小吏哪一点呢?就是看重他不是

自己所应接受的召唤之礼,硬是不去。如果不等待诸侯的召唤便

去,那我又是什么人呢?而且所谓弯曲一尺,可以伸直一寻,完

全是从利的方面来考虑的。如果唯利是图,那么即使弯曲一寻去

伸直一尺,也有小利可图,不也可以做吗?〃

枉:弯曲。直:伸。寻:古代量词,为八尺(一说为七尺)。

〃枉尺直寻〃意思是说屈一尺而能伸八尺,比喻小有所屈让,以求大

有所获益。陈代引用这种说法,表示要去谒见诸侯。孟子反对他

这种趋利的行为,反对〃不待其招而往〃的做法。后因用为贪图利益

的典故。

【求艾】

典故出处: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

如今这些希望一统天下的人,就好像害了七年的痼疾企图用三

年的陈艾来医治一样。平时若不积蓄民心,终身都不会得到。如

果不立志于施行仁政,便将终身沉溺于忧患与屈辱,直到陷入死

去的境地。《诗经》上说:〃那如何能办得好,不过一起落水灭顶

罢了。〃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赵岐注:〃艾可以为灸人病,乾久益善,故以为喻。〃后因以〃求

艾〃泛指寻求医问药。

【不虞之誉】

典故出处: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一一《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后以''不虞之誉''比喻出乎意料的赞扬。

【见溺不援】【授手援溺】

典故出处: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

溺,则援之以手乎?〃已:〃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

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日「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

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一一子欲手援天

下乎?〃

一一《孟子•离娄上》

淳于髡问:〃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法吗?〃孟子

答道:〃是礼法。〃淳于髡说:〃那嫂子掉在水里,用手去拉她吗?〃

孟子说:〃嫂子掉在水里,不去拉她,这简直如豺狗和恶狼一般。

男女之间不亲手交接,这是平常的礼法;嫂子掉在水里,用手去

拉她,这是通权达变。〃淳于髡说:〃现在全天下的人都掉水里了,

您不去救援,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天下的人都掉在水里,要用

,道,去救援:嫂子掉在水里,要用手去救援一一你难道要我用手去

救援天下人吗?〃

孟子认为〃男女授受不亲"这是一般情况下应恪守的原则,但在

特殊情况下必须灵活变通。比如嫂嫂溺水,就应援之以手,否则

见死不救、死守旧章,就无异于不通人性的豺狼。后用〃见溺不援〃

讽不通情理之人。而如果是天下百姓遭受苦难,则要用道(即儒

家极力推行的仁政)方能拯救,后来便以〃授手援溺”来比喻应有仁

爱之心,给陷入困境的人以无私援救。

【离娄至明(离娄肆目)】

【子野之聪(师旷之聪)】

典故出处: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

平治天下。〃

一一《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的视力、公输般的手艺,如果不用圆规

和曲尺,也不能画好方和圆;即使有师旷的听力,如果不用六律

(作标准),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之道,如果不行仁政,

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东汉•赵岐注:〃离娄者,古之明目者,盖以为黄帝之时人也。

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

见秋毫之末。〃离娄是古代视力极佳的人,传说于百步之外能见秋

毫之末。〃离娄至明(离娄肆目)〃后因用作咏明察之典。子野,即

师旷,为春秋时晋平公的乐官之长,称做太师,是中国古代著名

的音乐家。后以〃子野之聪〃用指善于辨析声乐或泛指感观明辨。

【眸子瞭盹】

典故出处: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

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耗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

焉瘦哉?”

一一《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一个人身上存于内而表现于外的,没有哪一处强过

他的眼睛。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丑恶的灵魂。心正,眼睛就明亮;

心不正,眼睛就昏暗。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观察他的眼睛,这

人的善恶能躲到哪里去呢?〃

东汉•赵岐注:“瞭,明也。盹者,蒙蒙目不明之貌。"庾(sou):

隐匿,躲藏。〃眸子瞭耗〃后遂用为判别正邪之典。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典故出处: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

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

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犷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

者,鹘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一一《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夏桀和商纣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老百姓(的支

持);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

有方法: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就得到天下了。获得老百姓

(的支持)有方法:赢得了民心,就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了。

赢得民心也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

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老百姓向仁德仁政归附,

就如同水流向下游、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为深潭把鱼赶来的,

是水獭;为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鹦鹰;为商汤、周武把百姓赶

来的,就是夏桀和商纣了。〃

孟子的这段话是在谈论治国的道理,分析夏桀、商纣失掉天下

的原因。他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爵〃

同〃雀”,〃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是比喻,它要说明的是夏桀与商纣

把人民赶到商汤、周武王一边,是脱离了人民大众。后因以比喻

替别人做有利于人而不利于己的事情。

【濯缨】【沧浪之水】

典故出处: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

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

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一一《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不仁的人难道可以同他商议吗?见别人有危险他无

动于衷却利用别人的灾难来取利;把导致别人亡国败家的事情当

做快乐来追求。假如不仁的人还可以同他商议,那世上又如何会

有亡国败家的惨祸呢?从前有个小孩歌唱道:‘沧浪的水清啊,可

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呀,可以洗我的双足。‘孔子说:‘学生

们听好了!水清就洗帽缨,水浊就洗双足。这都是由水本身决定

的。’所以人必先有自取具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

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

才讨伐它。《尚书・太甲》说:'天造作的罪孽,还可以逃掉;自己

造作的罪孽,却无处可逃。’正是这个意思。〃

孟轲用沧浪之水的例子说明:人们对于国君的K同态度,是由

国君自身是否施行仁道来决定的。〃濯缨〃本指洗涤帽缨,后常比喻

超尘脱俗,操守高洁。以〃沧浪之水〃比喻水清澈美好。

【己溺己饥(己饥己溺、饥溺)】

典故出处: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

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

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说:〃禹、后稷、颜渊走的是同样的人生道路。大禹想到

天下有遭水淹没的人,就像自己也被水淹了一样;后稷想到天下

有挨饿的人,就像自己也挨饿一样,所以(他们)才那样急人之

急。大禹、后稷、颜渊如果互相交换一下位置处境也都会有同样

的表现。(假定)现在自家人互相打斗,要去救他们,即使是披

头散发、帽缨紊乱去救急是可以做到的;但如果乡间邻居打斗,

也是披头散发、帽缨紊乱去救急,那就难以理解了;如果是关门

闭户则是可以理解的。”

〃己溺己饥〃后指视人民疾苦责在于己,因而以解除人民疾苦为

己任。又有“己饥己溺〃“饥溺〃的表述。

【乞燔】

典故出处: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魇酒肉而后反。其

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履

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

瞄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墙间,

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庵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

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

也,而不相泣者,几希臭。

一一《孟子•离娄下》

齐国有一个人家中有一妻一妾,她们的丈夫外七,一定是酒足

饭饱才回来。他妻子问他跟谁在一起吃喝,(他说)全是富贵人

物。他的妻子告诉妾说:〃丈夫(每次)外出,都是酒足饭饱才回

家;问他跟谁吃喝,(他说)全是富贵人物,但家里从来没有显

赫的人来过。我准备跟踪去看看丈夫所去的地方。〃

(次日)清早起床,(她)偷偷地跟着丈夫到他所到的地方,

全城的人没有一个站住跟她丈夫交谈的。最后来到了东郊的坟场

里,(丈夫)便走到祭扫坟墓者那里,乞讨剩下的酒肉;不够饱,

又四处张望转向别家乞讨。这就是他酒足饭饱的办法。

他妻子回来后,告诉妾说:〃丈夫,是我们需要仰仗一辈子的

人,如今竟然是这样。”(妻子)与妾一起讥讪丈夫,并在庭院中

相对哭泣,而她们的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

妻妾面前夸耀。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追求富贵腾达的方法,让

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不在庭院中相对哭泣的,几乎是少见的。

〃乞燔〃原指向祭墓的人乞讨吃食。齐人每天到墙间去乞食,不

以为耻,反以为荣,每次回到家中,还兴冲冲表现得骄气十足。

这足以看出其内心的虚荣与卑劣。孟子用这个故事,旨在讽刺那

些屈身辱节以追求功名富贵的人,实与乞燔的齐人没有什么两样,

他们应当受到世人的鄙弃。后因以〃乞燔〃喻指屈身辱节以求达到某

种个人目的的下贱行为。

【取资】

典故出处: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

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

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说:〃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想使自己有所

收获。自己有所收获了,才能处之安然;处之安然,才能积累深

厚;积累深厚了,才能左右逢源而取之不尽,所以君子想要自己

得到道理。〃

〃取资〃后指得到凭借、助益。

【不为已甚】

典故出处:

孟子曰:〃仲尼不为己甚者。〃

——《孟子・离娄下》

孟子说:〃仲尼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

待人处事,当以中正为宜。〃不为已甚〃,后常指不做过分的事,

适可而止。

【赤子之心】

典故出处: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一一《孟子•离娄下》

孟子说:〃有德行的人,是能保持天真纯朴童心的人。〃

〃赤子〃是初生的婴儿。后以〃赤子之心〃喻指人的心地纯洁、善

良。

【逢蒙杀羿】【逢蒙弓箭】

典故出处: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一一《孟子,离娄下》

古代有逢蒙跟羿学射箭,完全学到了羿的本领,心想天下只有

羿比自己强了,因此便把羿杀了。

后以''逢蒙杀羿"用为恩将仇报的典故。因唐代用射箭中的喻科

举中第(谐音),〃逢蒙弓箭〃遂用为中第之典。

【盈科后进】【潢潦无源】

典故出处: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

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恰皆盈;

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徐子说:〃孔子好几次称赞水,说:,水呀,水呀!,他看中了水

的什么呢?〃

孟子说:〃有本源的泉水滚滚向前,昼夜不息,灌满坑坑坎坎

后又继续奔流,(一直)奔向大海。凡有本源的都是这样,孔子

就看中这个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即使)七八月间大雨滂沱,

把大小沟渠都灌满了;(但是)它的干涸,也就一会儿的工夫。

所以声誉超过实情的,君子以它为耻。〃

孟子解释孔子赞美有源的水流,昼夜不停地奔流,后以“盈科

后进〃比喻学习进取应步步踏实,不图虚名。如果是无源的潢

(huSng积水池)潦(恪。积水)水,很快就枯竭了。后遂用〃潢潦

无源〃为比喻虚有其名之典。

【齐东野语】

典故出处: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艘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

嗖,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

语诚然乎哉?〃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

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

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

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一一《孟子•万章上》

咸丘蒙问:〃古语说:’修养最高的人,君主不能以他为臣,父

亲不能以他为子。‘舜朝南面而立当了天子,尧带领诸侯向北面拜

见他,(舜的父亲)瞽嗖也向北面拜见他。舜见到瞽艘,神情局

促不安。孔子说:’这个时候,天下危险得很啊!,不知道这话确实

如此吗?”

孟子说:〃不,这不是君子所说的,是齐国东郊老百姓的话。

是尧老了而叫舜代理天子的。《尧典》上说:'舜代理了二十八年,

尧才去世,人们像死了父母一样,服丧三年,民间停止了一切音

乐。‘孔子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百姓没有两个天子。’(假若)

舜在此前已经当了天子,又带领天下诸侯为尧服丧三年,就是有

两位天子了。〃

孟子认为咸丘蒙的问题纯系无稽之谈,故用〃齐国东鄙野人之

语〃指出问题的荒诞不经。后因以〃齐东野语〃用为道听途说、不足

为凭的典故。

【讴歌顺人】

典故出处: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

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

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孟子・万章上》

尧逝世了,三年之丧完毕,舜(为了要使尧的儿子能够继承天

下,自己便)躲避尧的儿子而到南河的南边去。(可是,)天下

诸侯朝见天子的,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却到舜那里;打官司的,

也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却到舜那里;民歌手们,也不歌颂尧的儿

子,而歌颂舜。所以说,这是天意。那样,舜才回到首都,登上

了天子之位;而如果舜居住在尧的宫室,逼迫尧的儿子(让位给

自己),这是篡夺,不是天授了。

顺人:顺应民心之人。舜继尧为帝,是符合天意民心的。尧的

儿子丹朱不贤,故尧崩之后,国人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讴歌

顺人”后用为咏君主顺应民心民意之典。

【五殁(五殁大夫)】

典故出处:

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

要秦穆公。‘信乎?"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

一一《孟子•万章上》

万章问道:〃有人说:‘百里奚以五张羊皮的价钱把自己卖给秦

国养牲畜的人,替人家伺养牛,以此来求得秦穆公的信任和重用一

(这话)可以相信吗?〃孟子答道:〃不,不是这样的;这是好事之

徒编造的。〃

万章所言,是百里奚自卖其身,得五羊皮,到秦替人喂牛,想

要求秦穆公用他。孟子否定了这种说法。另有一种说法,即一般

公认的说法,出自《史记•秦本纪》:〃缪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

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段羊皮

赎之。‘楚人遂许与之。.・・・・・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

现大夫'〃。后〃五段大夫〃因用为统治者礼贤下士的典故。

【放鱼】【君子可欺以其方】

典故出处: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

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

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一一《孟子•万章上》

从前有个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让主管池塘的人畜养

起来。管池人却煮着吃了,回报说:〃刚放在池塘,鱼显得偈促困

顿;一会儿,摇摆着尾巴动了起来,然后就悠然地游走了。〃子产

说:〃(它)得到了好地方啊!得到了好地方啊!〃管池人出来了,

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那条鱼煮着吃了,(他还)说:‘得

到了好地方啊,得到了好地方啊。〃,所以对于君子,可以用合乎人

情的方法来欺骗他,不能用违反道理的诡诈蒙骗他。

校人:主管池沼的小官吏。圉圉:鱼在水中羸劣之貌。洋洋:

鱼在水中舒缓摇尾貌。校人欺骗郑子产放鱼,又调侃对方不聪明,

后以〃放鱼”指称得便宜卖乖的典故。孟子以此为例,说明:对于君

子,是可以利用他们的正直坦率,拿合乎情理的事情去欺骗他的;

但是,却不能用不合理的事情去蒙蔽他!后〃君子可欺以其方"用为

拿合于情理的谎言可以编人,但拿悖理的事骗人却不易得逞。两

句连用,其义常偏重在后者。

【致君尧舜(致君尧汤)】

典故出处: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汤使人以币聘之,嚣

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吠亩之中,由是以乐尧

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吠亩之中,由

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

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

一一《孟子•万章上》

伊尹在莘国的郊野种地,以尧舜之道为乐......汤曾让人拿礼物

去聘请他,(他却)平静地说:〃我要汤的聘礼干嘛呢?我何不待

在田野里,就这样以尧舜之道自娱呢?〃汤多次派人去聘请他,不

久,他便完全改变了态度,说:〃我与其待在田野里,就这样以尧

舜之道自娱,我又为何不让当今的君主做尧、舜一样的君主呢?

我又为何不让现在的百姓做尧、舜时代一样的百姓呢?(尧舜的

盛世,)我为何不让它在我这个时代亲眼见到呢?〃

孟子指出,伊尹辍耕出仕,是为了以自己的智能德行,辅佐商

汤使之成为尧舜一样的贤君明主,后〃致君尧舜(致君尧汤)〃用为

咏匡主济世之典。

【清圣】

典故出处: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

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