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VPAGEI摘要我国印刷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产业规模、生产能力持续扩大,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印刷技术迅速向国际水平靠近,出现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骨干印刷企业。本论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印刷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和决策支持,在把中国印刷工业“做大”的同时实现“做强”,促进中国成为世界印刷基地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论文以印刷业发展的国内外借鉴和全球印刷业发展现状为出发点。论文对全球印刷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研究,对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印刷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概述,对我国印刷业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并重点研究了我国印刷企业的管理需求,为印刷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提供决策借鉴。论文构建了印刷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半人马”构型管理体系。在界定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要素——技术、资金与管理,并通过对技术、资金的管理能力解析得到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来源是管理能力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构建由目标管理竞争力子系统、知识管理竞争力子系统、价值链管理竞争力子系统与战略联盟管理竞争力子系统四部分组成的我国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分析管理体系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关系。论文分析了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运行机理。分析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开放性、输入的平权化、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涨落、非稳定性等耗散结构特征,研究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各子系统的竞争与合作,识别管理体系中的快变量与慢变量,推导其役使关系,得出文化是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序参量的结论,并分析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在耗散结构条件下,经过协同作用产生的分形特性。论文分析了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发展机理。在分析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的基础上,提出管理体系的超循环发展模式,研究超循环基础上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拟种进化机制;研究管理体系的冲突型与分支型突变模式,提出管理体系的势的内涵,并探讨其势函数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对管理体系的吸引子与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混沌是管理体系发展的最终结果。论文对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内在关系进行了验证。在综述结构方程模型及其优点的基础上,根据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从目标管理竞争力、知识管理竞争力、价值链管理竞争力与战略联盟管理竞争力四个维度构建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模型的指标体系,并分别设计一阶因子模型与二阶因子模型验证四个管理竞争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最后选择典型印刷企业进行实证研究。论文从管理视角对我国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在对投影寻踪方法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目标和功能,构建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等级进行设定;通过对我国30家样本印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要素指标的原始数据的预处理,运用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对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并从总体结果与分项结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发现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瓶颈。论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从分别提升目标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价值链管理能力、战略联盟管理能力的视角提出完善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对策。关键词: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管理体系;自组织PAGEIIIAbstractChineseprintingindustry’swholedevelopingsituationisgoodandindustryscaleandproducingabilityarebecominglarger,andproducingscopeisincreasingonandon.Chineseprintingtechnologyisuptointernationallevelrapidly,andsomepredominantprintingcorporationswithbigscaleandmightycompetenceturnup.Basedonthem,thepaperaimstooffersometheoreticalanddecisivesupportforChineseprintingcorporationstocultivateandimprovecorecompetencetomakebigandstrongChineseprintingindustry,andpromotesChinatobecomeglobalprintingbase.First,thepaperputsforwardsomeprintingindustry’sdevelopmentreferencesofChinaandaboardandpresentdevelopingsituationofglobalprintingindustry.Toofferdecisivereferencesofprintingcorporationscultivatingcorecompetence,thepaperresearchesdevelopingsituationofglobalprintingindustryandsummarizesdevelopingconditionsofprintingindustryofUSA,JapanandEuropeancountries,andanalyzesthecharactersandproblemsofChineseprintingindustry,andmostlyresearchesmanagementdemandsofourcountry’sprintingcorporations.Thepaperconstructsacentaurshapemanagementsystemtocultivate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BasedondefiningconnotationandcharactersofChinese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andanalyzingitssubstantiveelementsincludingtechnology,fundandmanagement,conclusionthatunderlyingsourceofcorecompetenceismanagementabilityisdrawnbydecomposingtechnologyandfundabilityintomanagementability.AndChinese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managementsystemisestablishedwithaimmanagementcompetencesubsystem,knowledgemanagementcompetencesubsystem,valuechainmanagementsubsystemandstrategyalliancemanagementcompetencesubsystem,andcouplingrelationshipbetweenmanagementsystemand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isanalyzed.Thepaperanalyzesself-organizationoperationmechanismof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managementsystem.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managementsystem’sdissipativestructurecharactersincludingopening,smoothingweightofoutputs,eschewingequilibrium,nonlinearimpacting,upcreepingandfalling,andinstability,areanalyzed.Subsystems’competitionandteamworkof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managementsystemisresearchedandfastvariablesandslowvariablesareidentified,andconclusionisdrawnthatcultureisprincipalvariablebyderivationofimpulserelation,andfractalpeculiaritybycooperationoncircumstanceofdissipativestructure.Thepaperanalyzesself-organizationdevelopmentmechanismof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managementsystem.Hypercycledevelopmentpatternofmanagementsystemisputforwardbasedonanalysisoffeedbackcycleandcatalystcycleof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managementsystem,anditsimitate-speciesevolutionarymechanismisresearchedbasedonhypercycle.Collisionmutationpatternandoffsetmutationpatternofmanagementsystemisresearchedanditspotentialisdefined,andabsorbingandstabilityareanalyzedbyprobingofpotentialfunction.Finally,chaosisexpoundedasultimateresultofmanagementsystemdevelopment.Thepaperverifiesinteriorrelationof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managementsystem.Intermsofdesignprincipleofcorecompetenceindexsystemandbasedonoverviewofstructureequationmodelanditsadvantages,indexsystemofinteriorrelationverificationmodelof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managementsystemisestablishedfromfourdimensionsincludingaimmanagementcompetence,knowledgemanagementcompetence,valuechainmanagementandstrategyalliancemanagementcompetence,andfirst-orderfactormodelandsecond-ordermodelaredevisedrespectivelytoverifyinteriorrelationoffourmanagementcompetenceelementsandtheirinfluenceimpacttocorecompetence,andfinally,structureequationmodelisempiricalresearchbyseveraltypicalspecimenprintingcorporations.Chinese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isevaluatedfrommanagementagent.AppraisalindexsystemofChinese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isconstructedandindexratesaresetbyexpoundingofappraisalgoalandfunctionbasedonoverviewofprojectionpursuitmethodology.Chinese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isevaluatedbyprojectionpursuitappraisalmodelbasedonpreviousdealingofprimitivedatumofthirty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index,andChinese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situationisanalyzedfromwholeresultsanddivisionresultstodiscoverinferiorityofcultivationofChinese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Thepaper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toperfectChinese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managementsystem.Suggestionsofstrengtheningprintingcorporationcorecompetencemanagementsystemisputforwardfromangleofpromotingaimmanagementcompetence,knowledgemanagementcompetence,valuechainmanagementandstrategyalliancemanagementcompetence.Keywords:printingcorporations,corecompetencecultivation,managementsystem,self-organization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研究PAGE32PAGE177目录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1研究背景 1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41.2国内外研究现状 61.2.1自组织研究现状 61.2.2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 91.2.3印刷企业研究现状 131.2.4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51.3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61.4论文的研究方法 161.5论文的创新之处 17第2章基本理论综述 192.1竞争理论 192.1.1企业竞争力理论 192.1.2核心竞争力理论 202.2现代管理理论 232.2.1知识管理理论 232.2.2价值链管理理论 242.2.3目标管理理论 252.2.4战略联盟理论 272.3自组织理论 292.3.1耗散结构理论 292.3.2超循环理论 302.3.3协同学理论 302.3.4突变论 312.4本章小结 32第3章我国印刷企业现状与需求分析 333.1印刷业发展现状 333.1.1全球印刷业发展现状 333.1.2我国印刷业发展现状 343.2我国印刷企业的特点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363.2.1我国印刷企业的特点 363.2.2我国印刷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383.3我国印刷企业发展的管理需求 483.3.1定位能力的目标管理需求 493.3.2心智能力的知识管理需求 503.3.3机动能力的价值链管理需求 533.3.4协同能力的战略联盟管理需求 553.4本章小结 58第4章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构建 594.1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构成 594.1.1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594.1.2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594.1.3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604.2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内涵及特征 674.2.1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内涵 674.2.2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特征 684.3“半人马”构型的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构建 694.3.1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半人马”构型 694.3.2目标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704.3.3知识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714.3.4价值链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724.3.5战略联盟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724.3.6管理体系各子系统的联系与作用关系 734.4管理体系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关系 754.4.1目标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754.4.2知识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764.4.3价值链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764.4.4战略联盟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774.4.5契合关系综合分析 784.5本章小结 78第5章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运行 795.1管理体系耗散结构自组织运行条件 795.1.1管理体系的开放性 795.1.2管理体系输入的平权化 815.1.3管理体系的远离平衡态 825.1.4管理体系的非线性作用 855.1.5管理体系的涨落 855.1.6管理体系的非稳定性 875.2管理体系协同作用自组织运行机理 895.2.1管理体系子系统的竞争 895.2.2管理体系子系统的合作 925.2.3管理体系快慢变量的识别 965.2.4管理体系子系统的役使关系 985.2.5文化是管理体系的序参量 995.3管理体系运行的分形结果 1025.3.1结构分形 1035.3.2过程分形 1035.3.3功能分形 1035.4本章小结 105第6章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发展 1066.1管理体系的超循环演化 1066.1.1管理体系的反应循环 1066.1.2管理体系的催化循环 1096.1.3管理体系的超循环 1116.1.4管理体系的拟种进化 1126.2管理体系的突变进化 1166.2.1管理体系的突变模式 1166.2.2管理体系的势与势函数 1186.2.3管理体系的吸引子 1236.2.4管理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1246.3管理体系发展的混沌 1256.3.1管理体系混沌效应的成因分析 1266.3.2管理体系发展的混沌模型 1266.3.3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混沌式管理 1276.4本章小结 129第7章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内在关系的验证 1307.1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1307.2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指标体系设计 1317.2.1管理体系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317.2.2管理体系指标选择 1337.2.3管理体系内在关系指标体系 1357.3管理体系内在关系的结构方程验证模型设计 1367.3.1管理体系内在关系分析与相关假设 1367.3.2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模型设计 1387.4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的实证分析 1407.4.1数据收集 1417.4.2数据质量分析 1427.4.3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1467.4.4结果分析 1497.5本章小结 150第8章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绩效评价 1518.1投影寻踪评价方法概述 1518.1.1投影寻踪方法研究综述 1518.1.2投影寻踪评价方法基本步骤 1528.2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的目标与功能 1548.2.1管理体系绩效的内涵界定 1548.2.2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的目标 1548.2.3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的功能 1558.3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558.3.1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558.3.2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指标等级设定 1568.4指标数据的预处理 1568.5管理体系绩效的投影寻踪评价 1568.5.1管理体系绩效评价实施过程 1568.5.2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结果 1588.5.3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1638.6本章小结 164第9章完善我国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对策研究 1659.1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是完善管理体系的前提 1659.1.1制定科学的目标体系 1659.1.2创新性实施印刷企业目标管理 1669.1.3注意目标管理的评价与控制 1689.2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是完善管理体系的关键 1709.2.1建立知识集约的管理体系 1709.2.2强化知识交流与共享 1719.2.3加速持续的知识创新 1729.3价值链的增值是完善管理体系的落脚点 1729.3.1再造印刷企业价值链 1739.3.2提升印刷企业价值链协同性 1739.4战略联盟的构建是完善管理体系的保障 1749.4.1树立战略联盟竞合的思想 1749.4.2建立有效的联盟制度体系 1749.4.3加强联盟文化融合 1759.4.4创建动态学习机制 1769.5自组织运行与发展是管理体系持续完善的源泉 1789.5.1加强管理体系的开放性 1789.5.2增大远离平衡与涨落 1799.5.3增强管理体系的非线性 1809.5.4提升管理体系的超循环能力 1819.5.5增强管理体系的突变性 1829.6本章小结 182结论 183参考文献 185附录A 196附录B 198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200致谢 201个人简历 202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研究背景宏观层面(1)经济全球化20世纪末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这一趋势不可逆转,它深刻地改变了经济运行的特点。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不断深化,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弱的历史进程。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金融、科技三个方面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是基础,金融、科技的全球化是生产全球化的延伸和必然结果。全球化使经济过程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国范围之内,而是形成“无国界的经济实体”。在企业之间、企业集团之间,竞争和合作、交流和限制并存,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局面。我国印刷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的市场上立足,就必须树立起全球经营、全球竞争的战略意识。(2)经济知识化知识的经济化使经济活动对知识的依赖不断加深,经济系统日益知识化。主要表现在生产的日常进行已经离不开知识资源的参与,知识成为又一大生产要素,知识资本的作用日益重要;公司拥有自己的核心知识是提高竞争力的唯一途径,知识战略和知识策略的选择适当与否成为决定公司在长期是否能够生存与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对国家而言,知识资源与知识增长是决定其经济系统未来走势和命运的关键。经济全球化与经济知识化是一个互动加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与经济日渐融合在一起,知识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强,知识最终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企业的第一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已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一种答疑解惑的工具,而更多的表现为资本,一种不仅能驾驭资本而且能产生价值的知识资本;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资本和资本相互影响,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资本的内涵和结构,必然要求建立与其适应的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再造;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资本的管理必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创造、培养知识资本也将成为管理的主要职能,工业经济时代偏重实物资本的企业管理模式正被扬弃,知识管理、知识资本管理和营运等全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正不断被更多的企业研究和运用[1]。中观层面(1)行业内印刷企业增多,印刷业产值迅速增长中国印刷业的增长速度是全球其余国家和地区可望而不可及的,在连年来经济增速保持在10%左右时,印刷业的发展速度明显超过了综合经济的发展速度,2006年中国印刷业销售总额比2005年销售总额增长了15%,中国俨然成为全球印刷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以广东东莞为例,东莞目前共有各类印刷企业2647家,印刷从业人员近14万人,投资总额148亿元,2005年印刷工业总产值达207多亿元,比上年增长29%,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利润总额达21亿元,多项经济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居于前列,已建成印前、印刷、印后及印刷耗材设备供应服务等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高端印刷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2]。(2)印刷业遭遇诸多挑战作为资讯和传播业的重要一环,印刷业将不可避免的面临重大的挑战和转型的契机。如何把握契机,迎接挑战,将成为21世纪中国印刷业的战略抉择[3]。①技术方面:自从1984年DTP出现以后,印前的技术逐步从模拟化走向数字化,特别是CTP技术于1995年推向商业化,以及PDF的推行,使得印前工艺的数字流程得以实现。同期出现的调频网制版技术、数码打样和稍后出现的软打样在流程整合和工艺提升上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印刷工艺上,色彩管理系统、高精度印刷、原色印刷以及数字印刷提升了印刷质量和扩展了产品的多样化。喷胶、选择性装订与邮寄系统等印后技术的发展使CIP4从理论变成现实。此外,传输技术、防伪设计、射频技术和数字资产管理等都是印刷业界必经之途。如果要与世界接轨,中国的印刷业必须在短期内武装自己,紧贴高新科技的发展。②设备方面:目前,无论是书刊印刷企业、商业印刷企业还是包装印刷企业,使用全数字流程的少之又少,妨碍与世界的对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口和自产了大量的单张纸印刷机,问题是未能发挥设备的效能和产能,以及要面对更新和升级。商业轮转设备和大型的凹印设备的产能显然落后于形势,对开拓大批量印件不利。数字印刷与柔性版印刷属于起步阶段,与欧美的差距大约有10年。③人才方面:印刷业缺乏几方面的人才,包括具有国际视野和全局观念的高层管理人员、对新技术熟悉的营销人员、研发和IT人员、高级财务人员、技术人员和精通外语的人才。印刷与其他行业一样,要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必须要有大量的精干人才。④布局方面:印刷业目前遭遇三个不平衡——市场不平衡、产业规模不平衡和地域分布不平衡。中国的印刷企业过度集中在包装印刷,杂志和商业印刷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书刊印刷十数年停滞不前。据有关方面的统计,中国的印刷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具有规模的大型企业不多。微观层面(1)企业越来越注重增值服务印刷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可以说已到了白热化程度。增值服务就是跳出传统经营理念,在蓝海开拓一席之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客户期待印刷企业和自己的业务轻松而完美的整合在一起,要求印刷企业功能要更加丰富,印刷企业在给客户提供更广泛服务的同时,也取得更丰厚的回报,这应该是“增值服务”理念在印刷业中的体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印刷企业开始重视宣传自己,宣传企业有什么先进的技术工艺,宣传企业的业绩,宣传企业的品牌,然而最根本的就是宣传的内容就是客户的所需,想客户所想,替客户解决难题,为客户拿出好的方案,使其成为客户不可或缺的伙伴。印刷企业在技术、设备、价格等多种因素相近的情况下,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必须挖掘服务的差异化,增值服务是企业实现市场竞争差异化的重要措施。(2)管理变革理念受到重视以知识为主的新经济正成为21世纪发展的主流,以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代表的新兴生产力必将改变包括印刷企业在内的企业管理环境。首先是顾客要求的变化,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个性化的需求和人性化的服务越来越多,多品种、少批量已成为包装印刷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由于行业投资门槛不高,以及前两年“要想发,搞印刷”错误观念的影响,一大批直接印刷、数字印刷、按需印刷等印务公司不断成立,顾客的选择达到前所未有的宽度。其次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竞争激烈的加剧,印刷质量的概念在不断深化,质量管理被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印刷质量管理不仅包括通常意义上的印刷品,诸如套准、色彩等实物质量的管理,还包括交货时间、服务水平等抽象质量管理。结合以上印刷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行业特点,印刷企业管理正面临着以下几种发展趋势:管理观念从传统型向发展型的转变;管理对象从有形生产要素为主转向无形生产要素为主;管理方式由传统管理转向集成管理的变革;企业战略从注重经济目标转向注重社会目标,实现双重目标统一的变革;组织模式由纵向层次结构为主转向横向结构为主的变革;效益增长方式从规模型、质量型效益增长方式转变为速度型效益增长方式的变革[4]。(3)相关企业间合作意识加强近年来,印刷企业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几乎每个企业都有业务互补、分工协作、紧密联系的同行兼伙伴,但是这种合作更多是小范围的基于浅层次的需要而展开的,显然还在初级阶段,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合作与联盟已经成为印刷企业的必然选择,并不再依靠和停留于经理人的灵机一动或自然形成的分工协作上,而是开展一种有经济理论依据、有组织、有约束、大范围、更深入的“大协作”,即企业间的战略合作[5]。通过这些方式,中国印刷企业实现了“大合作”,也推动了印刷业的大发展。1.1.2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目的论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构建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体系,根据自组织原理研究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内部各子系统的运行机理和发展机理,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测量各子系统之间的影响关系,从而为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对策与建议。在自组织的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管理视角的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机理,评价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提供对策与建议是本论文研究的根本目的。研究意义论文从管理的视角研究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项开拓性的研究,而将自组织理论引入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研究,则将本文的研究成果推进到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论高度。本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印刷企业培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1)对于从管理视角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大部分学者可能都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能体现在技术、资金和其他重要的依赖稀缺资源层面,而很少将管理的软实力归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而本文对印刷企业的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对技术、资金竞争力的要素分解,得出印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管理要素的结论,并进一步构建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这为理论界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培育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引入半人马构型,将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拆分为目标管理子系统、知识管理子系统、价值链管理子系统和战略联盟管理子系统等四个子系统,则为全面认识印刷企业的管理要素和核心竞争力要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种理念的诞生对于研究从管理视角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尝试,但也为后来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2)对于研究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现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自组织理论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主要包括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协同学理论和突变论等,引入到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运行机理和发展机理的研究,成功地揭示了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这相比较于一直应用因果模糊性阐述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更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意义。通过耗散结构,提出了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条件;通过协同学理论,解释了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各系统内的协同与竞争,以及其通过竞合达成动态平衡的现象;通过超循环,揭示了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受制于“势”的原理,理顺了体系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役使关系;通过突变论,得到了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发展的几种主要形态模式。从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高度完善的分析了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运行与演进机制。而借鉴分形与混沌思想,提出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分形管理和混沌管理思想,更是直指本心的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具有非常高的思想高度和理论水平。本文将各种自组织理论结合起来,为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研究服务,这对于研究各种系统的自组织行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3)对于印刷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培育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决策借鉴意义本文从系统地视角研究了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运行和发展机理,提出了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分形管理和混沌管理思想,是印刷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从目标管理、知识管理、价值链管理和战略联盟管理等几个方面为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提出的对策,不仅是符合科学理论的真知灼见,更重要的是具有可操作性,可直接用于指导印刷企业实施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活动。另外,本文建立了科学的管理视角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对于我国印刷企业从管理视角评价核心竞争力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自组织研究现状目前,自组织理论主要包括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协同学、分形与混沌等六大理论学派。在对自组织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多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运用自组织理论去诠释和解决自然科学问题,这里包括了出版《看得见得手》的美国学者钱德勒,出版《协同学》的德国学者赫尔曼·哈肯,出版《耗散结构论》的普里高津,出版《自组织的宇宙观》的美国学者埃里克·詹奇等。近年来,部分国内外学者开始将有关的自组织理论应用于社会和经济系统的研究。自组织国外研究现状霍兰(1986)将有关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社会和经济领域,以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指出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要素”是“具有适应能力的个体”或“主体”。而且正是主体的“适应性造就了系统的复杂性”,或者说系统的整体性主要来源于系统内个体间的“主动的适应性”,是在要素间的相互适应和制约的自组织中呈现的。曼德勃罗(1996)运用混沌经济学对美国棉花价格进行了研究。他收集了美国自1900年以来60多年的棉花价格资料,当他通过计算机对棉花价格数据进行精细分析时,他发现从正态分布观点看反常的数据,从标度观点看却出现了对策性。每个特殊价格的变化是偶然的和不可预测的,但变化的序列却与标度无关。每天价格变化大的曲线与每月价格变化曲线惊人的吻合。在大量不规则的棉花价格数据中隐藏着一种难以想象的次序。杰克布斯·简在其著作《经济的本质》(2000)中认为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行模式类同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在一国一地区的经济与一个生态体系之间有着相当大的相似性。经济的发展并不在于数量上的扩大,质方面的多样化和专门化更加重要,这恰是与生命体系的发展一模一样。同样,经济发展取决于她所谓的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普遍发展环境,这也是与生态发展的道理一样。波图格利在《自组织与城市》(2001)中将城市看作是自组织的一个典范,认为城市系统本身具有自我结构化的力量,会随着时间演变成具有组织的结构形态,并致力于建设一个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新的城市理论。克鲁格曼在其著作《自组织的经济》(1996)一书中,提出了一些空间经济的自组织模型,探讨经济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组织自我的方式。他以对厂商之间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及其相互作用的分析为基础,建立起多中心城市的空间自组织模型——边缘城市模型。自组织国内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逐步引入系统科学的新成果将经济系统作为复杂系统进行相关的研究。1981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提出三个崭新的科学技术大部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并通过对这三个领域做出的大量创新性工作,于80年代末总结和提炼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概念,从系统观的角度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建立起一个开发复杂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成思危教授在1999年的香山学术会议上指出:复杂科学是20世纪80年代国外有些学者提出的,主要是指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科学。近些年来,结合自组织理论,国内学者在经济增长理论、经济系统对称性的分析、教育经济效益分析、经济系统多因子模型分析、人力资源经济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1990年,姜璐、时龙等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自组织管理理论及其在大型企业经营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项目中,比较系统地将自组织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就自组织理论与一般管理理论地区别,对管理系统、预测、决策控制分别进行了分析。陈克文(1996)提出高技术产业区的形成和发展,除政府采取优惠政策,并得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地支持外,主要决定于系统的自组织机制,包括自扩散机制、自繁殖机制、自适应机制、和自稳定机制。成思危(2000)认为自组织理论等复杂科学的应用前景广阔,如提高决策的有效性、组织的演化、管理的变化、合作与竞争、灾难的预防、技术创新等,并对复杂科学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许多原则性的方向和建议。刘兴国(2002)认为企业与企业管理事实上都具有分形的有关特性,即具有开放性、对称与自相似性以及非平衡有序性等特征。苏小康(2002)根据耗散结构理论自组织建模原理,考虑区域人口的相互迁移作用,尝试建立了城市区域人口动态演化自组织模型,并对模式的解法及典型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在长沙市对模型进行了实际应用,模拟预测了长沙市未来百年9个区域人口动态演化情景。廖忠祥(2003)运用自组织理论从风险型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要素协同统一的角度来剖析它的多元化行为,并从决策、生产、财务、营销、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各要素对其多元化经营的影响。靳涛(2003)分析了浙江民营企业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竞争和协同会自发形成与市场体制适应的组织形式,这种有效的市场组织形式可以明确表述为一种柔性组织和模糊契约,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使浙江民企获取了强大的竞争力。赵玉林(2004)运用自组织理论,主要是耗散结构理论,探索了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演化机制,认为高技术产业化是高技术成果系统向产业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过程。刘洪(2005)研究了经济混沌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了企业系统演化的模式以及不同模式相互之间转化问题,动荡变化地环境条件下企业的组织、计划和控制以及混沌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预测等问题。井然哲(2006)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企业集群和谐发展的条件和过程,对企业集群和谐发展的机理进行了讨论。袁晓勐(2006)运用自组织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研究了城市系统的自组织运行机制与自组织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城市系统的复杂性与解释城市的蔓延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6]。周密(2007)通过建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系统,明确其内部构成要素、目标、特征和结构、边界、功能等,运用自组织思想研究商业银行创新运作的过程及创新系统的演化机制[7]。1.2.2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核心竞争力国外研究现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1990)通过对世界500强中部分机械与电子企业的实证研究,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首次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是企业内的一种积累性的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涵:“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或学说,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或知识”;“它是关于工作的组织和价值的传递”;“核心竞争力是交流、介入和跨越组织边界的深入工作”[8]。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1994)在进一步描述核心竞争力时提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树形”理论:将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比作一棵大树,核心产品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果实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提供表1.1国外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理论Tab.1.1PrincipalTheoryaboutcorecompetenceofforeignscholars观点代表人物侧重点维度优点缺点整合观PrahaladHamel(1990);KeslerKlostadandClark(1993)不同技能与技术流的整合文字描述,是组织的标志,例如Sony微缩化能力强调能力整合,便于组织内外良好交流与沟通分解性差,层次性不强网络观Klein(1998)技能网络各种技能及根据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网络可分解性强,直接深入技能层,直观性强重点不突出,对文化因素考虑不周协调观Sanchez(1996);Durand(1997)各种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卓越资产、认识能力、程序与常规、组织结构、行为与文化强调协调配置,要素中有三个要素与协调配置有关层次不强,过多强调组织、文化方面的因素组合观Prahalad(1993)Coombs(1996)Corn(1997)各种能力的组合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企业核心制造能力、企业核心营销能力、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强调能力的组合,以组合创新过程为基础,可分解性强,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层次性不强知识载体观DorothyLeonard-Barton(1997)知识载体用各种知识载体来指示:员工、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与规范强调能力的知识特性:可以明确能力载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以深入项目与企业进行研究更多地强调能力知识存量特性,对能力动态性重视不够元件架构观Henderson,Cockburn(1997)能力构成元件能力与构架能力可分解性和可操作性强,具有系统观层次性和动态性不够平台观Meyer,Utterback(1993)Meyer,Lehnerd(1997)对产品平台的作用用户洞察力、产品技术能力、制造工艺能力、组织能力通过产品平台连接市场,强调市场,四个模块中两个与市场有关不全面,对组织文化因素考虑较少技术能力观Patel&Pavitt(1977)用专利指标的相对技术能力专利份额与显性技术优势以专利定量描述用专利做指标有局限,没有考虑组织组成因素资料来源:参考文献[15]。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根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面的知识、技术或他们的集合,尤其是如何协调纷繁复杂的生产技能和融合多种技术潮流[9]。在《竞争大未来》一书中,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2004)将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分为四个层次:开发与获取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技能和技术之争;整合核心竞争力之争;核心产品份额之争;扩大最终产品份额之争[10]。梅约和厄特巴克(1998)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分解为四个维度:产品技术能力、对用户需求的理解能力、分销渠道能力以及制造能力。他们发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发现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对其因果关系能够产生影响[11]。巴顿(2006)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包括四个维度:技巧和知识基础、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这四个维度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12]。克里斯汀·奥利弗(2007)强调资源和能力对企业获取高额利润回报率和持续市场竞争优势的作用[13]。库姆斯(2008)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以及将技术能力予以有效结合的组织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既具有技术特性,又具有组织特性,它包括企业的技术专长和有效配置这些专长的组织能力[14]。另外,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根据自己的长期实践经验总结的概念则更具指导性: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相互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一到多项核心流程。国外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理论如表1.1所示。核心竞争力国内研究现状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以及它作为竞争优势的源泉都已被广泛接受,但研究者们对核心竞争力概念本身的认识和界定却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左建军(2000)从体制和制度出发进行研究,得出企业体制与制度是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的结论[16]。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核心竞争力时都试图自己给它重新赋予一个新的定义,而不愿意接受别人已有的观点,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术资源的浪费或效率低下,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设置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学者对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融合,试图为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找到一个可接受的代表性观点,如虞群娥、蒙宇(2004)就归纳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在企业内部借助一种高效率的机制,充分有效地调动各种资源并使其协调运行,通过提升输送到顾客手中产品的认知使用价值从而实现企业在市场上超越同业对手,获得竞争优势的“合力”[17]。“合力”的观点使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有了新的思维路径。目前,国内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观点如表1.2所示。表1.2国内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理论Tab.1.2PrincipaltheoryaboutcorecompetenceofChinesescholars代表人物认识维度主要观点吴敬琏(1999)技能、资产、机制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18]林志扬(2003)技术、产品平台企业所拥有的可以应用于多种产品的关键技术和能力,以及把这种技术和能力应用于多种产品的能力[19]李悠成(2000)技术、技能、知识一种无形资产,它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陈杞国、王秉安(2000)产品、技术、管理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构成,它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管益忻(2000)顾客价值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的消费者剩余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是消费者剩余。陈清泰(1999)产品、管理、创新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史东明(2002)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是分布企业组织的能量,通过核心能力表现出来,而其赢得竞争的能力核心是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周星、张文涛(1999)产品、技术、营销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20]资料来源:参考文献[21]。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国内学者在国外已经获得共识的特征,如价值性、独特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等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李悠成(2000)、左建军(2000)、许正良和王利政(2003)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性”,即在企业的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处于核心位置,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之源,具有延伸和拓展的功能。而于江、张不同(2003)认为核心竞争力在本质上具有战略柔性和动态性[22]。周星、张文涛(1999)认为核心竞争力具有路径依赖性和累积性、组织结构性、粘滞性、暗默性;张新华、范宪(2002)认为其特征是知识集合性与价值优越性、难以替代性和路径依赖性;而于江、张不同(2003)则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有价值的能力,并具有行为集合性、唯一性和战略柔性,并提供了各自的考察维度。1.2.3印刷企业研究现状印刷企业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印刷企业的研究相对较少。DanyShelton(1997)研究了印刷企业的6种文化,分别为销售与消费者文化、生产文化、利润文化、“美好昨天”文化、技术文化和联盟文化,并分别阐述了6种文化对于印刷企业的地位与作用[23]。TomQuinn通过对GLS公司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印刷公司的重新定位问题,得到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每一名员工都参与销售”的结论[24]。BillEsler(2007)研究了印刷业的员工危机问题,提出当参加印刷与图片艺术培训的学生越来越少,而学校也开始裁减关于印刷的课程时,印刷企业的人力资源将何去何从[25]。KiyoshiKinami(1985)通过对日本大企业Toppan印刷公司的技术战略的研究,提出技术战略是在大印刷公司成功的关键字元,认为Toppan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技术的强烈和高级承诺,重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革新[171]。KazuoSuzuki(1993)分析了Toppan印刷公司的研发现状和技术水平,总结了该公司成功的原因在于技术和行销并重,业务多样化下实现公司垂直和水平的扩展[172]。ErdoğanKöse等(2009)研究将协助用户和确定用于颜色管理的数字式检验系统怎么影响印刷质量,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确定用于颜色管理的数字式检验系统对印刷质量的作用,得到ANN模型可以被用于估计用于颜色管理高度的数字式检验系统对印刷质量的作用的结论[173]。C.White(1985)研究了应用了印刷公司调度系统框架中的到期日计划算法,使印刷企业的工作能像预定一样紧凑的在到期日尽可能完成,以保证总日程表关于工作区容量和最早起始日期限制是可行的[174]。PeterHultén(2009)研究了五个瑞典印刷企业关于他们投资于新的打印技术的定价问题。新的打印技术能提供更短的交货时间和服务周到,这对于印刷企业销售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明显的,印刷企业利用他们的投资的机会取决于为他们服务的市场部门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新的服务减少交货时间和费用以及当新的服务与替代技术之间存在显著区别时,新的打印技术可能改变价格。因此,当新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并使时间缩短时,顾客接受了新的定价[175]。A.Johns(2001)认为印刷企业应从三个社会水平塑造它们的发展,即道德、工艺和政治制度,他概述了管理机制是如何塑造和提升印刷企业的文化优势的,并分析了印刷企业抵御文化冲击的内在逻辑[176]。印刷企业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很少单独对印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的研究成果,但中国有很多学者探讨过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构成。印刷作为出版的环节之一,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培育对策对于印刷企业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林阳(2000)在对出版社编辑部门和发行部门的比较中得出:出版社的产品主要是出版物,出版社之间的竞争应视为出版物的竞争,出版物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26]。朱胜龙(2001)的专论详细探讨了现代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认为选题策划是核心竞争力[27]。胡晓蓉、孔庄(2002)在分析出版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时指出:对于专业出版社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出版某一类特色图书的能力[28]。李远涛(2002)则认为: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出版物和读者(市场)的高效结合而产生的各个出版主体所独具有的知识和技能[29]。封延阳(2002)在谈中国出版业的战略选择时指出:选题是出版企业的核心产品,为读者提供优质图书的能力(贯穿于从选题策划到图书销售的整个过程)则是其核心竞争力[30]。王秋林、李义发(2002)在《出版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思辨》中指出:出版核心竞争力是指出版组织在从事知识积累和传播的过程中,为取得市场竞争优势,通过整合、协调其内部各种知识性和机能性资源而形成的独特的、不能模仿的发展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制定出版组织长期发展战略;定义并整合内部独特的出版资源;有效协调、变革内部业务流程;物化长期积累的隐性知识和技能的能力[31]。王晨(2003)在《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中指出:出版社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出版社为其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对整个社会经济环境中本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出版社竞争力就是各出版社争夺所需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持续地得到增强,才能确保自身的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出版社要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强的长期性资源获取和优化配置的能力,这一能力就构成了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32]。齐宏亮(2003)认为:选题开发能力是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3]。张建中(2004)在分析出版业转制后所面临问题时指出:出版企业要突破狭隘的赚钱盈利观念,文化出版理念是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文化出版理念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他以出版企业工作目标为着眼点,强调出版企业不仅仅要看到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34]。何志勇(2004)在分析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时则突出强调了社长的作用,认为社长是出版社的第一竞争力[35]。孙寿山(2004)则更看重知识资本在出版企业中的作用,认为不断创新与学习成为出版企业竞争力的核[36]。目前对于出版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在于把出版企业看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从宏观角度审视出版企业编、印、发全过程,试图从出版企业市场运作中找到其能取得竞争优势的一般规律,为出版核心竞争力给出一个反映其本质属性的概念,具有理论性的意义[37]。1.2.4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目前,国内外在关于自组织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都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丰富、研究领域广博、研究水平高深,对于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对于印刷企业的研究,则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都不多见,这主要归因于印刷行业作为一个小行业,且其主要业务是加工服务,设备管理、人才管理、技术管理和资金管理等方面都与一般制造企业没有显著的区别,因此,也就很少有学者在印刷企业这一细分领域作出很深入的研究。从国内外文献检索来看,研究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研究成果非常少见,印刷企业自组织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则更是没有发表。因此,从自组织视角研究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是一项崭新的开拓性研究。但我们同时也可以发现,国内外关于自组织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学者在耗散结构、超循环、协同学、突变论、分形和混沌等自组织领域做出了大量的理论研究,这些理论成果是本文分析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运行和发展机理的基础。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各种理论见解则为本文提出从管理视角研究核心竞争力形成,并将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分解为目标管理子系统、知识管理子系统、价值链管理子系统和战略联盟管理子系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成果是将印刷企业的相关研究成果、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和自组织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和相统一的结晶,是各种新兴理论在印刷企业管理应用领域的集成。1.3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论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我国印刷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半人马”构型管理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其次,以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运行机理,以超循环理论与突变论为指导,研究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发展机理;继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半人马”构型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对各子系统构成要素与作用关系作实证研究;再次,构建我国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投影寻踪方法对其进行评价;最后,遵循“半人马”构型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子系统内在运行机理,为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提出对策。本文的研究内容框架如图1.1所示。1.4论文的研究方法(1)总结归纳与借鉴移植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国内外学者对印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不同见解的总结归纳,并深入分析借鉴移植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自组织理论”的内涵,总结归纳出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半人马”构型管理体系及其自组织运行、发展机理。(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验证管理体系各子系统的内在关系和评价我国印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时,不仅要考虑定量指标对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影响,还要注重定性因素对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用,定性与定量的相结合才能全面客观的分析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内在复杂关系和评价我国印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对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半人马”构型管理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运行与发展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管理体系的结构方程模型以验证其内部各子系统的内在关系和构建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投影寻踪方法对其进行实证研究。1.5论文的创新之处(1)在研究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管理能力是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来源,从而构建“半人马”构型的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将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分解为目标管理竞争力子系统、知识管理竞争力子系统、价值链管理竞争力子系统、战略联盟管理竞争力子系统。(2)将自组织理论引入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发展机制的研究,分析了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耗散结构自组织条件,运用协同学理论解释了其运行机理,指出文化为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序参量,并进一步通过超循环与突变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发展机制。(3)借助结构方程方法验证了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构建验证性结构方程模型对这种关系进行了识别。(4)从目标管理竞争力、知识管理竞争力、价值链管理竞争力和战略联盟管理竞争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投影寻踪方法从管理视角对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5)科学考察我国印刷企业在核心竞争力培育方面的发展状况,构建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提出了提升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与战略措施,对我国印刷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决策借鉴意义。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研究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研究理论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理论综述印刷企业分析: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构建目标管理竞争力子系统知识管理竞争力子系统价值链管理竞争力子系统战略联盟管理竞争力子系统管理体系自组织运行机理管理体系自组织发展机理运行条件:耗散结构运行机制:协同作用运行结果:分形渐进演化:超循环发展突变进化:突变式发展发展结果:混沌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结构方程模型管理体系的绩效评价投影寻踪方法完善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体系的对策图1.1论文研究内容框架Figure1.1Thestudyframeofpaper第2章基本理论综述
第2章基本理论综述2.1竞争理论2.1.1企业竞争力理论企业竞争力内涵世界经济论坛(WEF)对企业竞争力所下的定义是: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和企业家在适应、协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即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特性比竞争对象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腾本隆宏认为,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考察:静态的能力、改善的能力、进化的能力。浙江省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工业大学罗国勋教授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和企业家在适应、协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张志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吴健中教授等认为,企业竞争力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概念,由三部分组成:企业现实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潜在的、企业未来可能拥有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将潜在的竞争能力转化为现实、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有代表性的有:(1)按内外环境划分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内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以此为基础来划分构成企业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外部环境要素、内部环境要素。外部环境要素是企业赖以生产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主要涉及到经济体制、产业政策、经济发展、生产环境、社会法律和政治环境等。内部环境要素是指企业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是决定企业经济活动能力大小的各种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人的素质、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等。(2)按能力构成划分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企业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和转化能力等都是企业整体竞争力的组成部分。(3)按形成和表现状况划分企业竞争力分为显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显在竞争力是指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各要素之间有机结合己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它包括创造财富能力和获得财富能力两个方面。潜在竞争力是指随着环境的变化可以使得构成企业竞争力各要素实力增强从而最终提高企业创造财富并获得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科研开发能力、资金运作能力、人才实力和生产服务能力等几个方面。(4)按形成过程划分按形成过程,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为: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基础——资源要素;企业竞争力形成的过程——能力要素;企业竞争力形成的环境——环境要素。2.1.2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内涵目前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五种:(1)资源观杰伊·巴尼强调,获得那些潜在租金价值的资源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这些资源是保证企业持续获得超额利润的最基本的条件。奥利维尔认为,不同企业之间在获取战略性资源时,在决策和过程上的差异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获得战略性资源,才能拥有和保持竞争优势。(2)技术观帕特尔和帕维特认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是企业异质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梅耶和厄特巴克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它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绩效。(3)知识观巴顿认为,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学习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格兰特指出,知识的获取比知识的使用需要更强的专业化。因此,生产需要许多拥有不同类型知识的单个专业人员之间的协调。企业作为一种机构存在,是因为它们能够创造一种条件,使得许多个人能够将它们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以生产产品和服务。(4)组织观鲍·埃里克森和杰斯帕·米尔克森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既是组织资本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却设备和装置产品供应链分析
- 动物辅助疗法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宠物推车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刺激益生菌生长的膳食补充剂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剃胡膏产品供应链分析
- 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含解析
- 厚纸板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电动锯产品供应链分析
- 数据处理设备用印刷电路接口卡产品供应链分析
- 创意雕塑艺术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易飞ERP月底存货财务成本一体化操作流程
- 2017年新版初一英语语法知识点总结复习(超详细)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017年版
- 自控专业工程设计用标准及规范
- 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ppt课件
- 什么是121会议?
- 外骨骼下肢助力机器人技术研究
- 作文题记PPT课件
- 级配砂石换填专项施工方案(可编辑)
- 天津报建手续流程
- 模拟汽车运输振动测试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