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历史高考2024年仿真试题及解答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历史高考2024年仿真试题及解答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历史高考2024年仿真试题及解答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历史高考2024年仿真试题及解答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历史高考2024年仿真试题及解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历史高考仿真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变化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石器锄耕→刀耕火种D.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石器锄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的变化趋势。选项A,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商周时期的石器锄耕,再到春秋战国之后的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中,农耕工具不断进步,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石器锄耕是在刀耕火种之后出现的,而铁犁牛耕则是在石器锄耕之后出现的,所以选项B“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的排序是错误的。选项C,同样,铁犁牛耕是在石器锄耕之后出现的,而石器锄耕又是在刀耕火种之后出现的,所以选项C“铁犁牛耕→石器锄耕→刀耕火种”的排序也是错误的。选项D,刀耕火种是最早的农耕方式,随后是石器锄耕,最后才是铁犁牛耕,所以选项D“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石器锄耕”的排序同样是错误的。2、“坊”与“市”的功能分别是A.居住区与商业区B.行政区与商业区C.商业区与居住区D.居住区与行政区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特点。在中国古代的城市中,“坊”和“市”是两个重要的区域划分。“坊”是城市居民居住的区域,也就是居住区。而“市”则是城市中进行商业交易的区域,即商业区。这种划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特点,即居住区与商业区相对分离,以便于管理和维护城市的秩序。选项A,居住区与商业区,这符合“坊”与“市”的功能定义,故A项正确。选项B,行政区通常指的是政府管理城市的区域划分,与“坊”作为居住区的功能不符,故B项错误。选项C,商业区与居住区的顺序颠倒了,与题目中的定义不符,故C项错误。选项D,居住区与行政区的组合也不符合“坊”与“市”的功能定义,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3、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强调:“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总结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最基本条件是()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建立强大的人民军队D.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工农联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最基本条件。选项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但并非“最基本条件”,故排除A项。选项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采取的重要策略,但它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最基本条件,故排除B项。选项C,建立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但它同样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最基本条件,故排除C项。选项D,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指出:“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最基本条件。这表明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工农联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故D项正确。4、20世纪7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后,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联合。这促使西欧()A.形成了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B.实现了区域经济集团化C.确立了以法德为核心的政治体系D.建立了欧洲政治共同体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选项A,西欧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后,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联合,在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实现了西欧的经济一体化,在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欧洲联盟是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故A项正确。选项B,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超国家的一体化区域。西欧区域经济集团化在二战后就开始了,与“20世纪70年代”的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选项C,西欧并没有确立以法德为核心的政治体系,西欧国家的政治体系是多元的,故排除C项。选项D,欧洲政治共同体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统称,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三种形式,于1967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与“20世纪70年代”的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5、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有过两次合作,下列历史事件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关的是()A.北伐战争B.西安事变C.抗日战争D.重庆谈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选项A,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下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势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故A项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关。选项B,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发动的“兵谏”。这是国共十年内战期间的一次重要事件,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无关,故B项排除。选项C,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故C项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无关,排除。选项D,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这也是国共两党在第二次合作期间的一次重要政治活动,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无关,故D项排除。6、在近代中国,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是两次重要的政治变革。与维新变法相比,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显著进步是()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D.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与维新变法的比较。选项A,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两者在经济方面的共同影响,但并非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显著进步,故A项错误。选项B,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其政治上的成果,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反封建的显著进步,因为反封建需要更深入地打击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故B项错误。选项C,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使中国人民开始更加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但这也并非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显著进步,故C项错误。选项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这是其在反封建方面的显著进步。君主专制是封建制度的核心,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就意味着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层次的打击,故D项正确。7、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B.战国至西汉初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C.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屯田制D.隋唐时期,均田制得到推行答案:C解析:本题为选非题,考查古代中国土地制度。A项,商周时期,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由国王所有,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种土地制度被称为井田制。因此,A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按亩纳税,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采取“贵粟”政策,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确立。因此,B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屯田制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的制度。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以军屯为主,屯田士卒称屯田兵,民屯士卒称屯田客,商屯士卒称屯田户。曹魏建立后,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昌招募农民屯田,第一年得谷百万斛。后推广到各州郡,由典农官募民耕种,为民屯。屯田之民免服兵役和徭役,称“屯田客”。军屯以士卒屯田,“屯田兵”亦属军籍,称“屯田兵”。曹魏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北魏、金朝、元朝、明朝前期和清初都实行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并非主要实行屯田制,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D项,隋唐时期,为增加政府控制的土地数量,抑制土地兼并,均田制得到推行。因此,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8、清朝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有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清朝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B.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军机大臣地位逐渐提高D.丞相制度得到恢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选项A,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说明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故选项A正确。选项B,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力,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而非中央集权,故选项B错误。选项C,军机大臣只是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没有实权,地位没有提高,故选项C错误。选项D,明朝时期,朱元璋就废除了丞相制度,故选项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苦难中觉醒、在觉醒中抗争、在抗争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下列对近代中国人民抗争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北伐战争②辛亥革命③抗日战争④太平天国运动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④②③①D.②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重要抗争事件的时间顺序。①北伐战争,也称为国民革命战争,发生在1926年至1928年间,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②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③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④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根据上述时间线,可以判断正确的顺序应为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辛亥革命(1911年至1912年初)、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8年)、抗日战争(1931年至1945年)。因此,选项B(④②①③)是正确的。10、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革命的方式是和平夺权D.革命道路是城市中心论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A选项,俄国十月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非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沙皇专制统治的推翻是在二月革命中完成的,因此A项错误。B选项,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革命。十月革命与此性质不符,所以B项错误。C选项,俄国十月革命的方式是暴力革命,通过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平夺权并非十月革命的方式,故C项错误。D选项,俄国十月革命采取的是“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即以城市为中心,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这一道路与当时俄国的国情相符合,最终取得了胜利。因此D项正确。综上所述,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正确说法是D项。11、北宋时期,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了``法其意’’的主张,即在制定法律时,应领会先王立法之精神,而不必拘泥于其立法之形式。这反映了王安石A.主张变法以强化君权B.立法强调灵活变通C.立法受到儒家思想影响D.立法关注民生问题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了“法其意”的主张,本题考查王安石“法其意”主张反映的思想。选项A,材料中没有体现王安石主张变法以强化君权,故选项A错误。选项B,材料体现的是王安石在立法时要领会先王立法之精神,没有体现王安石立法强调灵活变通,故选项B错误。选项C,材料中王安石主张“法其意”,即制定法律时,应领会先王立法之精神,而不必拘泥于其立法之形式,这明显受到儒家思想中“礼”的影响,故选项C正确。选项D,材料中没有体现王安石立法关注民生问题,故选项D错误。因此,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的“法其意”主张反映了:C.立法受到儒家思想影响。12、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天的中国,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喜庆之日,它标志着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D.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选项A,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选项A正确。选项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京召开,早于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故选项B错误。选项C,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晚于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故选项C错误。选项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晚于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故选项D错误。因此,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标志着: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3、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C.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D.作者是唐朝的司马迁答案:D解析:《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此,A、B、C三项均正确。D项错误,因为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人,不是唐朝的。14、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地方政权不在中央的直接监督下运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使得世家大族子弟能够优先步入仕途”。这一状况最符合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汉朝的察举制D.魏晋南北朝时期答案:D解析:材料中提到“地方政权不在中央的直接监督下运行”,这反映了地方权力相对独立或较大的情况;“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使得世家大族子弟能够优先步入仕途”,这明确指出了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它注重门第出身,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了仕途。A项西周的分封制虽然地方权力较大,但选官制度与九品中正制不同;B项秦朝的郡县制下地方权力较小,且选官制度为军功爵制;C项汉朝的察举制虽然也注重门第,但并非九品中正制。因此,D项最符合题意。15、在明朝,宦官专权问题严重,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宦官之一是魏忠贤。下列关于魏忠贤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他通过巴结皇帝获取了极大的权力B.他曾试图篡夺皇位,但最终失败C.他滥用权力,迫害忠良,引起朝野不满D.他的专权是明朝政治腐败的一个缩影答案:B解析:魏忠贤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宦官,他通过巴结皇帝明熹宗朱由校,获取了极大的权力,并滥用这些权力,迫害忠良,排除异己,使得朝政腐败不堪。然而,他并未试图篡夺皇位,这是历史上对他的一个误解或夸大其词的描述。因此,选项B“他曾试图篡夺皇位,但最终失败”是不正确的。选项A、C、D均是对魏忠贤及其专权现象的准确描述。16、清朝乾隆年间,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政府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A.设立西域都护府B.册封五世达赖喇嘛C.设立驻藏大臣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答案:C解析:乾隆年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政府于1727年设立了驻藏大臣。这一措施使得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更加直接和有效,同时也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选项A“设立西域都护府”是西汉时期为管理西域地区而设立的机构,与清朝无关;选项B“册封五世达赖喇嘛”是顺治皇帝时期的举措,且达赖喇嘛的册封并非主要为了加强管辖,而是出于宗教和民族政策的考虑;选项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乾隆皇帝平定新疆地区叛乱的事件,与西藏无关。因此,正确答案是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唐代中期开始,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增加,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繁荣。同时,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方的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工商业市镇。然而,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的限制,使得中国的商品经济未能充分发展,也未能促进社会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中期农耕经济模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答案:(1)唐代中期农耕经济模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北方战乱频繁,导致大量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二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三是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商业市镇的兴起和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然而,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的限制,使得中国的商品经济未能充分发展。这一特点的影响是,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另一方面,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得中国未能实现社会的转型。同时,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外之间的联系。第二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历代王朝都重视加强中央集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汉朝时期,汉武帝通过推行“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时期,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导致皇权高度集中。清朝则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和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指出其共同目的。(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答案:(1)汉朝通过推行“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则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这两个朝代的共同目的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确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明清时期,为了加强皇权,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导致皇权高度集中;清朝则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这些措施虽然加强了皇权,但也使得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析:(1)汉朝和唐朝都采取了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汉朝通过“推恩令”等策略,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得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更加稳固。唐朝则通过实行三省六部制,明确了中央政府的职责和权力,进一步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这两个朝代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确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2)明清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得皇帝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皇权得到了空前的集中。清朝则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然而,这些措施虽然加强了皇权,但也使得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限制了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同时,这也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因此,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是最受重视的科目,考试内容主要是诗赋。唐太宗曾扩大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提高教师地位,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使国学成为培养官僚的重要机构。材料二: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局限于四书五经,考试文体采用八股文,要求严格遵循一定的格式和字数限制,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这种考试制度日益僵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问题: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科举考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唐朝统治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度的弊端,并指出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答案:唐代科举考试的特点:进士科最受重视,考试内容以诗赋为主。重视教育,扩大国学规模,提高教师地位,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对唐朝统治的影响: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选拔了更多有才能的人才,推动了唐朝的繁荣。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度的弊端: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限制了考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采用八股文,形式呆板,内容空疏,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考试制度日益僵化,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对当时社会的影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导致社会风气趋于保守。加剧了士人阶层的分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解析:唐代科举考试的特点:进士科最受重视:这反映了唐代对文学和诗歌的重视,也体现了科举考试在选拔官员中的重要作用。考试内容以诗赋为主:这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有助于选拔具有文化素养的官员。重视教育:唐代通过扩大国学规模、提高教师地位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等措施,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唐朝统治的影响: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科举考试制度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扩大统治基础: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打破了门阀世族的垄断,使得更多的平民有机会进入官场,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唐朝繁荣:选拔的官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治理能力,有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