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民贵君轻不愧亚圣,性善气正真乃完人。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人称之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孟子》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共7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的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更细致。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孟子思想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思想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思想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尽心上》)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封建制已经在各国确立。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互相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割据混战的局面已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尖锐激烈的社会变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孟子也针对社会现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便是其中的一篇。解题《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不忍人之心”,指怜爱别人的心。“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的观点,即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初读课文,感知文意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chùtì)恻隐之心;非所以内(nà)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誉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忍人:狠心对待别人。运:运转,转动。乍:突然。
孺子:小孩子。怵惕:惊骇,恐惧。恻隐:哀痛,怜悯。所以:用来。内交:结交,“内”通“纳”。要誉:博取名誉。要,求取。恶其声:厌恶孩子的哭声。文意疏通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wù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由是:从这里。羞恶:羞耻,憎恶。指对自己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辞让:谦逊推让。
是非:(辨明)事理的对与错。
端:萌芽,发端。文意疏通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四体:四肢。自贼:伤害自己,贼,伤害。而:表递进。
始然:刚刚燃烧,“然”通“燃”。始达:指泉水刚刚流出。达,流通,苟:如果。保:安定,保卫。事:侍奉,服侍。文意疏通思考: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有哪些内容?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
wù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四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是“四端。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
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思考: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第一层由开头至“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见解,认为以“不忍人之心”而行“不忍人之政”,天下就会大治。第二层由“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至“非恶其声而然也”,举例证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中心观点。第三层从“由是观之”到文末。阐述人要有“恻隐之者“羞恶“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并将其与“仁、义、礼、智”之心”配论述,并指出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思考: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不忍仁之心亦有四端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理清论述逻辑孟子会同意你的想法吗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
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先天性、超功利性为何由“恻隐之心”引出其它“三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即由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因为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施行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主题归纳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孺子入井比喻论证:“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对比论证:【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反】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正】足以保四海/【反】不足以事父母假设论证:“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写法赏析思考1.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扩而充之”,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存在私欲膨胀,也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并充实自己的“善心”。因此,“仁政”主张具有实践意义。思考2.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体现了他的“性本善”思想,即主张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而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却提出了“性恶论”,即主张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你认为哪种说法更有利于道德发展呢?
观点一:孟子的“性善论”是从正面激励人奋发向上,自觉向善,因而更有利于道德的发展。孟子把道德观念、道德理性看作人的本性,强调了人性本善;在主体的道德修养中,孟子又强调了“为仁由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个人扬善弃恶、积极向上,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思考2.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体现了他的“性本善”思想,即主张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而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却提出了“性恶论”,即主张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你认为哪种说法更有利于道德发展呢?
观点二:荀子的“性恶论”强调借助礼仪规范来培养人的道德修养,重视利用客观条件进行教育和学习,更具有可操作性,因面便有利于道德的发展。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存在粗陋之处,所以要加强后天的学习和改造,从而造就完善的人格。思考2.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体现了他的“性本善”思想,即主张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而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却提出了“性恶论”,即主张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你认为哪种说法更有利于道德发展呢?
观点三:二者各有长短,二者互补更利于道德的发展。清代学者钱大昕说:“孟言性善,欲人之尽性而乐于善;荀言性恶,欲人之化性而勉于善。立言虽殊,其教人以善则一也。”即两种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其中,孟子提供了人性善的内在依据,认为人天生具有修己的可能性和主动性,但却忽视了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被动性:荀子强调道德修养的被动性,却忽视了主体向善的主动性和可能性。二者相互补充,既鼓励人注重自我道德修养,又加些外在的道德约束,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道德。小结孟子说人性善,他的意思并不是说,每个人生下来就是孔子,就是圣人,也就是说,人性内有种种善的成分,也还有些其他成分,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噢易教育桌面云解决方案(100点)
- 劳动防护用品知识培训考核试卷
- 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文化影响与区域发展考核试卷
- 淮阴工学院《工程结构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旅游饭店住宿服务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植物稳态营养肥料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硬质材料加工机床及其零件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苏教版数学二下《分米和毫米》教案
- 公共交通电梯安装及后续服务方案
- 高校校园充电桩建设与运维方案
- 教师教学述评管理制度
- 建立网络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安全工作职责和责任
- 安徽省工伤职停工留薪分类目录
- 30题南昌轨道交通集团供电技术类岗位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农贸市场摊位招商方案
- 医疗设备采购 投标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
- 《化学课程思政元素》
- 2024继续教育《医学科研诚信与医学了研究伦理》答案
- 门诊品管圈课件:提高门诊治疗患者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 职业生涯报告六篇
- 作业本印制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