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毕业论文-糖尿病病人膳食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措施糖尿病病人膳食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措施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糖尿病患者膳食结构分析评价其合理性并提出干预对策。
方法采用食物频数法和24小时膳食回顾法对101例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被调查患者膳食中粮谷类的比重低,禽肉类和水产类比重过高;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城市居民各类食物平均摄入情况相似。
总能量摄入过高,三大营养素中脂肪供能比明显偏高,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未达到要求。
胆固醇摄入超过推荐量标准;而B族维生素和钙的摄入量均未达到推荐量标准。
结论被调查糖尿病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建议适当降低总能量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平衡膳食,均衡营养素;加强糖尿病营养教育。
关键词:
糖尿病膳食调查营养评价护理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基础措施之一,需要严格长期执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逐渐发生改变,动物性食物比例不断上升,这种变化不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定期对患者进行膳食状况调查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和帮助糖尿病患者改进膳食和运动习惯,可以使饮食治疗更加行之有效。
故此,我们对本院就诊的101例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为今后的营养干预和糖尿病饮食宣教工作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病人101例,其中门诊病人55例,住院病人46例。
男54例,占53%;女47例,占47%。
年龄34~82岁,平均年龄64.4111.38岁;空腹血糖8.102.36nmol/L,餐后血糖10.003.71毫摩尔/L;体重指数(body正常指数,BMI)24.022.9kg/m2,其中正常53例,超重41例,肥胖7例。
从未参加糖尿病营养知识教育的占61%,参加1~2次的占35%,3次或以上的4%。
几乎不运动的占25%,1~3次/月运动的占10%。
1.2方法1.2.1调查方法膳食调查采用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调查患者3个月内摄入各种食物的情况,并且结合24小时膳食回顾法询问患者1天的全部食物摄入情况。
根据问卷原始资料,依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出人均每日的总能量和三大营养素以及胆固醇、膳食纤维、钙和B族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摄入量。
1.2.2膳食评价方法1.2.2.1每日膳食结构参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进行比较,并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城市居民各类食物人均平均摄入量相比较[1]。
1.2.2.2每日膳食总能量摄入标准[3]根据2003年卫生部公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BMI<18.5kg/m2为消瘦,18.5~23.9kg/m2为正常,24~27.9kg/m2为超重,28kg/m2为肥胖,按BMI将101例患者分为正常体型组和超重肥胖体型组。
根据不同体型组患者的平均身高,计算出平均标准体重[平均标准体重=平均身高(cm)-105],按从事轻体力劳动的能量需求计算标准供给量{正常体型组标准供给量(kcal)=平均标准体重(kg)30[kcal/(kgd)];超重肥胖体型组标准供给量(kcal)=平均标准体重(kg)20~25[kcal/(kgd)]。
三大营养素供能分配比例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2006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ADA)推荐的糖尿病膳食目标要求相比较[4]。
1.2.2.3其他营养素的摄入量与中国营养学会2001年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相比较[5]。
1.3统计学方法数据利用SPSS11.0进行统计与分析,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和百分率(%)表示。
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2.1糖尿病患者膳食结构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比较,禽肉类和水产类比重过高,粮谷类比重低。
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城市居民各类食物平均摄入情况相比较有相似性,粮谷类消费偏低,禽肉类消费过多;但蔬菜类、水果类、乳类和豆类消费量与全国城市平均摄入量相比则有明显增加。
2.2糖尿病患者每日总能量及三大营养素供能分配比例情况正常体型组和超重肥胖体型组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均明显偏高。
据ADA推荐的糖尿病膳食目标要求,两组患者膳食中脂肪供能比明显偏高,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则未达标,特别是膳食纤维更为突出。
2.3糖尿病患者其他营养素摄入情况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NIS或AI)进行评价,被调查患者膳食中胆固醇摄入量明显高于推荐量标准,而B族维生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和钙的摄入量显著低于推荐量标准。
3护理措施3.1饮食护理3.1.1制订总热量:
根据病人性别、年龄和身高查表,或用简易公式算出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kg)一身高(CITI)一105],然后根据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
成年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105~125.5kJ(25~30kcal),轻体力劳动125.5~146kJ(30~35kcal),中度体力劳动146~167kJ(35~40kcal),重体力劳动167kJ(40kcal)以上。
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和消瘦、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体重逐渐恢复至(理想体重5%)的水平。
3.1.2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分配:
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jO%~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
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成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O.8~1.2g,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或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至1.5~2.0g;伴有糖尿病肾病而肾功能正常者应限制至o.8g;血尿素氮升高者,应限制在O.6g.蛋白质应至少有1/3来自动物蛋白质。
脂肪约占总热量30%。
3.1.3每餐热量合理分配:
按食品成分将上述热量分配换算为食物重量,并制订成食谱。
根据病人生活习惯、病情,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
可按每日三餐分配为1/5、2j5、2j5或1j3、1/3、1j3;也可按4餐分为1j7、2j7、2j7、2/7。
3.1.4糖尿病病人饮食注意事项:
①严格定时进食。
对于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病人尤应注意。
②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
当病人因饮食控制而出现易饥的感觉时,可增加蔬菜、豆制品等副食。
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原则下,在同类食物里凡增加一种食物时应同时减去另一种食物,以保证饮食平衡。
体重过重者,要忌吃油炸、油煎食物。
炒菜宜用植物油,忌食动物油。
且要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限制饮酒,每天食盐10g,以免促进和加重心、肾血管并发症的产生。
③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各种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冷饮、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等。
病人需调味时,可用食用糖精、木糖醇或其他代糖品。
偶然发生低血糖时。
可立即饮用易于吸收的果汁、糖水或吃少量糖果予以缓解。
经常出现低血糖者,应报告医师,调整饮食或药物。
④病人进行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应补充少量食物,防止低血糖。
/⑤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包括豆类、蔬菜、粗谷物、含糖分低的水果等,每日钐冶中食用纤维含量40g为宜。
因食物中纤维素含量高可加速食物通过肠道,从而延迟和减少糖类食物在肠道的吸收.使餐后血糖下降,同时增加肠蠕动,有利于大便通畅;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减肥。
⑥每周定期测量体重一次,衣服重量要相同,且用同一磅秤。
如果体重改变2kg,应报告医师。
3.2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还可减轻病人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使人心情舒畅。
糖尿病病人除合并有酮症酸中毒、活动性啼结核、严重心血管病等并发症外,不必过多休息,尤其对2型肥胖病人应鼓励运动和适当体力劳动:
但须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的体育比赛,以免兴奋交感神经及胰岛A细胞等.导致血鳍升高:
3.2.1运动锻炼的方式:
最好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球类活动等,其中步行活动安全,容易坚持,可作为首选的锻砾方式。
合适的活动强度为活动时病人的心率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
个体60%最大耗氧时的心率一170一年龄(岁)。
活动时间为20~40min,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逐渐延长,每日一次,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者最好每日定时活动,肥胖病人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
3.2.3.运动的注意事项:
①运动前评估糖尿病的控制情况,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以及所采用的运动量。
②运动应尽量避免恶劣天气,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
身体状况不良时应暂停运动。
③由于运动可加重心脑负担,使血浆容量减少,血管收缩,有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危险,还可使肾血流减少致糖尿病肾病加重;运动时血压上升,增加玻璃体和视网膜出血的可能性。
因此,在运动中若出现胸闷、胸痛、视力模糊等,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处理。
④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写有本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以备急需。
⑤运动后应做好运动日记,以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3.3用药护理3.3.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了解各类降糖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及时纠正不良反应。
①磺脲类药物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同时还有程度不同的胃肠道反应、皮肤瘙痒、胆汁淤滞性黄疸、肝功能损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
②双胍类药物不良反应有腹部不适、口中金属味、恶心、畏食、腹泻等,偶有过敏反应。
因双胍类药物促进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在肝、肾功能不全、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故忌用于上述情况,对年老病人应小心使用。
3.3.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3.3.2.1准确执行医嘱,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
3.3.2.2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h皮下注射。
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切不可逆行操作,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药瓶内,影响其速效性。
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法,宜选择皮肤疏松部位,如上臂外侧、臀部外上1/4、大腿前外侧、腹部(脐周半径3cm之外)等,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以免形成局部硬结和脂肪萎缩,影响药物吸收及疗效。
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
3.3.2.3胰岛素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胰岛素不良反应包括:
①低血糖反应,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与剂量过大或(和)饮食失调有关。
表现有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
②胰岛素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
全身性荨麻疹少见,可伴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罕见严重过敏反应(如血清病、过敏性休克)。
③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该部位注射后可缓慢自然恢复。
对低血糖反应者,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果、含糖饮料或静注50%葡萄糖液20~30m1;对过敏反应者,立即更换胰岛素制剂种类,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及脱敏疗法等,严重过敏者需停止或暂时中断胰岛素治疗。
3.3.3观察病人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变化,评价治疗效果。
3.4一般护理3.4.1环境与休息: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卧床休息。
3.4.2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选择质地柔软、宽松的内衣,避免穿有松紧带的衣服和使用各种约束带,有皮肤感染时,做伤口细菌培养以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伤口局部不可任意用药,尤其是刺激性药物,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3.4.3呼吸道、口鼻腔的护理: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与肺炎、感冒、肺结核等呼吸道感染者接触。
指导病人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做到睡前、早起要刷牙,重症病人应每日给予特殊口腔护理。
3.4.4泌尿道的护理:
指导病人每次小便后用温水清洗外阴部.洗后擦干,防止和减少瘙痒和湿疹发生。
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尿潴留,可采用膀胱区热敷、按摩和人工诱导排尿等方法排尿,尽量避免导尿以减少感染机会。
若需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3.4.5足部护理:
①足部观察与检查:
每天检查双足一次,观察足部皮呋颜色、温度改变,注意检查趾甲、趾间、足底部皮肤有无胼胝、鸡眼、甲沟炎、甲癣、红肿、青紫、水泡、溃疡、坏死等,评估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温度。
②促进吱体的血液循环:
冬天注意足部的保暖,避免长期暴露于寒冷或潮湿环境,使用热水袋应避免烫伤皮肤。
经常按摩足部,按摩方向由足端往上,避免直接按摩静脉曲张患处。
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同姿势站立过久。
坐位时,避免两足交叉。
病人应选择轻巧柔软、前头宽大的鞋子,袜子以弹性好、透气及散热性好的棉毛质地为佳。
③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感染:
勤换鞋袜.每天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清洁足部,水温与体温相近即可,趾间要洗干净,洗净后应以清洁、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若足部皮肤干燥,可用羊毛脂涂擦,但不可常用,以免皮肤过度浸软。
修剪指甲避免太短,应与脚趾平齐。
如有红肿热痛,应立即治疗。
④预防外伤:
指导病人不要赤脚走路.以防刺伤;外出时不可穿拖鞋,以免踢伤;冬天使用电热毯或烤灯时谨防烫伤;对鸡眼、胼胝、脚癣及时治疗。
3.5并发症预防及护理3.5.1病情监测:
①酮症酸中毒:
在原有糖尿病基础上出现显著疲乏无力、极度口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烦躁、嗜睡、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及意识改变者提示酮症酸中毒:
②高渗性昏迷:
若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或仅为轻症,因急性胃肠炎、胰腺炎、不合理限制水分、静脉输入葡萄糖液或因口渴大量饮用含糖饮料等诱因,病人出现多尿、多饮、食欲减退症状.进而表现为嗜睡、幻觉、定向障碍、偏盲、偏瘫等,最后陷入昏迷状态,应考虑为高渗性昏迷:
S严密观察和记录病人神志、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心率及24h液体出入量等变化。
④监测并记录血糖、尿糖、血酮、尿酮水平以及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变化,注意有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5.2急救护理:
①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
②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预防压疮和继发感染,昏迷者按昏迷常规护理:
3.6心理护理重视病人的心理反应,向病人说明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6.1健康教育心血管和脑血管并发症是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死因.肾、视网膜、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严重影响劳动力。
对糖尿病病人及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和致死率的重要措施。
教育内容包括:
3.6.2指导病人提高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的能力:
内容包括:
①指导病人掌握血糖、尿糖的测定技术,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标准,如空腹血糖应7.OmmolI。
.餐后2h血糖11mm01jL。
②掌握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方法和不良反应,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及低血糖反应的观察。
③了解饮食治疗在控制病情、防治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学会自己烹调,长期坚持。
④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⑤生活规律,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做好足部护理。
⑥了解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指导病人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压力。
3.6.3.知道糖尿病病人家属正确认识糖尿病。
关心和帮助病人,对病人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
3.6.4指导病人定期复诊,一般每2~3个月复检GHbA1,每3周复查FA,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每年定期全身检查,以便尽早防治慢性并发症。
3.6.5教导病人外出时随身携带识别卡,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
4讨论我国正处于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社会的过渡阶段,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改变,谷类摄入下降,且以消费大米和面粉为主,薯类和杂粮则明显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明显提高(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而膳食纤维过低[1]。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一现象也同样出现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各类食物每日摄入量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城市居民各类食物平均摄入情况相似,粮谷类消费偏少,禽肉类消费过多。
本研究中,正常体型组和超重肥胖体型组的平均每日总能量摄入均高于标准,超重肥胖体型组患者更为明显,超出标准将近一倍;两组中脂肪供能比明显偏高,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供能比均低于ADA推荐的糖尿病膳食目标要求。
这可能与患者知道糖尿病需要控制饮食,但缺乏相关营养知识有关,以为减少粮谷类主食摄入就等于饮食治疗,以肉、鱼等禽肉类食物代替主食,导致三大营养素和能源来源分配比例不合理。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仅不会影响血糖升高,而且还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3]。
此外,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体内供能需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易引起酮症。
脂肪摄入过多是能量过高的主要原因,高脂肪摄入特别是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加重血脂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主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50~60%,而脂肪摄入量应少于总热量的30%,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仅要考虑量,还应考虑品种,ADA建议糖尿病病人应学会使用食物交换份,了解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在挑选食物时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粗杂粮将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属消耗性疾病,患者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消耗增加,易出现负氮平衡,应改善蛋白质的摄入。
但近年研究,蛋白质占总热卡20%时已经可以成为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3],须在明确肾功能状况的前提下,遵循医生的指导适当提高蛋白质摄入量。
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摄入明显高于标准推荐量,这与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有关,胆固醇过高可引起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应当限制在每日300mg以下。
同时,患者膳食纤维摄入平均不足9g/d明显低于推荐剂量的20~35g/d,可能与现代居民饮食越来越精细有关,特别是咀嚼功能比较差的老年患者。
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增加大便量与次数,预防便秘和直肠肿瘤;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控制餐后血糖并降低血胆固醇[8]。
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粗细搭配,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如粗杂粮、蔬菜和豆类,在控制总能量及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水果的摄入。
被调查患者B族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B1和维生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3297:2025 EN-FR Sensing devices for 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 (NILM) systems
- 【正版授权】 IEC 63119-1:2025 EN Information exchange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roaming service - Part 1: General
- 华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课件
- 海南省小升初数学试卷
- 怀化市高三联考数学试卷
- 济南初三中考数学试卷
- 健康管理学概论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浙江省房地产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中国香熏炉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中国榉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2025年班组长综合管理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中试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光伏发电建设项目二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卷(附答案)
- 大学英语四级高频词汇1500+六级高频词汇1500
- 竣工工程安全评估报告
- 《基础护理学(第七版)》考前强化模拟练习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中学教科研课题管理制度
- 叉车司机证考试题库(含各题型)
- 房屋永久居住权协议书(2篇)
- 《问诊与体格检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