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历史说明:1.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2.闭卷考试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唯一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栏内)。1.下表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士族衰落民族交融北强南弱杨坚建国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交融的一次高潮。社会动荡不安使门阀士族走向衰落,连年的征战,人们渴望和平。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C项正确;“南方经济发展原因、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概括不全,排除AB项;隋炀帝创立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2.2022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宣传语:千年大运河串珠成链,三十五城美景一水相连,“链”的中心是()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千年大运河串珠成链,三十五城美景一水相连”并结合所学可知,“链”的中心是洛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B项正确;大运河不经过长安,排除A项;大运河最北抵达涿郡,排除C项;大运河最南到达余杭,排除D项。故选B项。3.如图是隋唐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④处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A.隋朝建立 B.开通大运河C.创立科举制 D.唐朝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建立唐朝,D项正确;隋朝建立的时间是581年,排除A项;开通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从605年开始,排除B项;科举制创立是隋炀帝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4.“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唐太宗这段话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核心思想。在其一系列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B.减轻刑罚,修订法律C.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 D.驱逐突厥,加强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重视农业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太宗重视农业发展的思想,唐太宗贞观新政的举措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可以用缴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劳役”,所以答案选A。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贞观新政5.下列文物共同印证了()A.手工制作水平 B.科举选才标准 C.思想开放程度 D.社会政治状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分别是唐三彩和唐舞马衔杯银壶,两者都是手工艺品,反映唐朝时期手工艺技术的高超,A项正确;唐三彩和唐舞马衔杯银壶属于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与科举选才标准无关,排除B项;唐三彩和唐舞马衔杯银壶属于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不能反映思想的开放,排除C项;唐三彩和唐舞马衔杯银壶属于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无法体现社会政治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6.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下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C.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自古就有佩戴“长命锁”的风俗,一般为银质,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图中一枚刻着“状元第”的银质“长命锁”,表达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可以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可见当时科举制对百姓社会的影响,故选D;AB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并且不能体现图中的含义,排除。7.“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这首诗赞扬了女皇帝武则天()A.戒奢从简 B.整顿吏治 C.重视农业 D.变法图强【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反映的是反腐倡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严惩贪官污吏,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故这首诗赞扬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的做法,B项正确;材料“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的重点是反腐倡廉,不能体现“戒奢从简”,也没有涉及“重视农业”,排除AC项;“变法图强”与武则天的功绩无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变法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8.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唐朝时期,周边亚洲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下列与唐文化圈形成有关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伊犁将军 C.新罗留学生来到长安 D.设置驻藏大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唐朝时期,周边亚洲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中华文化圈”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大批日本、新罗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唐朝文化,C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出现在西汉,排除A项;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发生在清朝,排除B项;清朝时期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排除D项。故选C项。9.唐朝时期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社会安定经济发达 B.唐朝对外交通发达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文化世界领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局面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唐朝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是根本原因,A项正确;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对外政策开放开明、文化世界领先也是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的重要原因,但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10.如果把唐朝的兴衰过程看做一个抛物线形状(如下图所示),那么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唐蕃会盟【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唐朝的兴衰过程可知①是转折点,结合所学可知,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由盛转衰,A项正确;藩镇割据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排除B项;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排除C项;唐与吐蕃会盟反映的是唐朝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B.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C.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D.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可知,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是对五代十国局面的认识,属于历史观点,C项正确;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知,宋太祖吸取了五代时期武将夺权,政权更替频繁的教训,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故A符合题意;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分化相权,强化君权、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13.1057年西夏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随后停止榷场互市。英宗治平初年(1064年),西夏“求复榷场”,宋朝不许。后西夏上章谢罪,宋朝才恢复榷场。这反映了宋朝()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 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 D.政治统一促进了边境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057年西夏扰边时,宋朝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表明宋朝利用停止榷场来应对西夏扰边,属于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软弱性,西夏上章谢罪,宋才恢复榷场,表明宋的态度强硬,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榷场,不体现灵活多变,排除B项;政治统一促进了边境贸易说法不符合史实,宋朝并未实现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14.耶律阿保机和元昊改革的共同点包括()耶律阿保机改革元昊改革任用汉人为官;发展农业、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仿唐宋制度,定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①都学习先进的汉文化②都关注教育制度的改革③都促进了政权的发展④都加速了各民族的分裂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创制契丹文字”“创制西夏文字”可得出两者都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根据材料“发展农业、建筑、城郭”“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可得出两者都促进了政权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教育制度改革的,②项错误,排除AB项;两者的措施有助于促进各民族的交融,并不是加速民族分裂,④项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5.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A.宋金和议B.辽宋和议C.夏宋和议D.金灭辽【答案】A【解析】【详解】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大散关”至淮水分界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金和议:宋金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中间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以北归金,以南归宋。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16.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辽,宁死不屈C.收复中原,维护统治 D.斥逐西夏,捍卫南宋【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A项正确;辽被金所灭,岳飞并未组织抗辽,排除B项;岳飞曾立志收复中原,但并未成功,排除C项;岳飞是抗金影响,并未斥逐西夏,排除D项。故选A项。17.宋代文莹在《湘山野录》中记载:“(宋)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这段材料反映北宋在农业上重视()A.改良耕作工具 B.选用优良品种 C.减轻赋役 D.扩大垦田面积【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宋)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绿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宋宋真宗时期重视农业生产,从越南引进耐旱品种占城稻,从西天菉引进豆种,体现出北宋在农业上重视选用优良品种,B项正确;改良耕作工具、扩大垦田面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D项;减轻赋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B项。18.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辽宋夏金的并立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重文轻武的风气【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随之,南方也更加重视科举,这反过来又推动了南方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南宋,排除A项;中央集权的加强、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全国均是,不是仅在南方,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9.如图不能反映的主题是A.民族政权的并立 B.中外政权的纷争C.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D.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澶渊之盟、宋夏和议、榷场”,结合所学知识,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宋夏议和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从而得出以上反映的主题是民族政权的并立、民族的交流与交融、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但是不能体现出中外政权的纷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相应的空格内依次填入A.东汉、北宋、南宋 B.汉、唐、元C.东汉、唐、元 D.东汉、五代、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汉灭亡以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隋朝灭亡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明军占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综上所述西汉后的主要朝代是东汉、隋朝后的主要朝代是唐、明朝前面的朝代是元,C正确;北宋位于五代十国以后,南宋被元所灭,排除A;汉朝分为西汉、东汉,题干示意图已有西汉,排除B;五代是在唐朝灭亡后,排除D。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唐宋时期,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材料一如下图(唐代生产工具)(1)材料一中生产工具的名称是什么?(任选一例)材料二“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摘自《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城市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材料三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在以“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3)从唐到宋,我国的经济格局有何变化?根据材料指出,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答案】(1)名称:筒车;曲辕犁。(2)表现: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商品交易量大;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3)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等;南方地区相对较为稳定。【解析】【小问1详解】名称:据材料一图1信息可知,其为灌溉工具筒车;据材料一图2信息可知,其为耕地工具曲辕犁。【小问2详解】表现:据材料二“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可知,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据材料二“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可知,商品交易量大;据材料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可知,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小问3详解】变化:据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可知,太湖流域在中国南方,体现了唐宋时期中国出现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据材料三“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知,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等;据材料三“在以‘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可知,南方地区相对较为稳定。22.以史为鉴,每个时期的治国措施和政治制度都有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后世的中国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的结合起来的盛世……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剑桥中国隋唐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材料二北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北宋改革其军事领导体制,将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而为三,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国通史》(2)请根据材料二说出北宋统治者的治国措施以及这种措施产生的影响?材料三元朝将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腹里”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等10个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元朝的政治制度》(3)材料三描述是元朝哪一制度?概括其形成的特点(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制度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答案】(1)理念:勤于政事、纳谏爱民、广纳贤才。(2)措施:重视文官,抑制武将。(或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改革军事领导体制,将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影响:北宋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3)制度:行省制度。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行省直接管理地方事务,地方行政层级分明;继承前代制度并有所创新。(4)作用:合理的制度设计能够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提高行政效率,防止权力过度集中或分散,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解析】【小问1详解】理念:根据材料一“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聪慧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的掌握着他的帝国”体现了唐太宗勤于政事;“谦虚耐心的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体现了唐太宗纳谏爱民、广纳贤才。【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材料“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北宋改革其军事领导体制,将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而为三,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可以得出措施是北宋重视文官,抑制武将(或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改革军事领导体制,将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影响:北宋的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小问3详解】制度:根据材料“元朝将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腹里”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等10个省”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特点:根据材料“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等10个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其特点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行省直接管理地方事务,地方行政层级分明;根据材料“继承前代的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特点是继承前代制度并有所创新。【小问4详解】作用:通过材料中对唐、宋、元三朝的制度分析,可以看出制度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合理的制度设计能够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提高行政效率,防止权力过度集中或分散,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2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和谐相处是国家的一件大事,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的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陈陶《陇西行四首》(1)材料一中“贵主和亲”反映的是唐朝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说明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二宋元时期,民族冲突异常尖锐,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但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朝民族关系的特点。元朝时哪个民族的形成体现了当时的民族大交融?(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关系、民族交往的认识。【答案】(1)文成公主入藏。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特点: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回族。(3)民族交往、交融与交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等等。(言之有理即)【解析】【小问1详解】事件:依据材料一“自从贵主(唐太宗)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知反映的是唐太宗时期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从而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民族政策:结合所学可知,文成公主入藏,说明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二“宋元时期,民族冲突异常尖锐”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有辽和西夏并立,南宋与金和西夏并立等。因此,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是民族政权并立。民族: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内迁与汉人杂居相处;原迁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与汉人无异;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新民族——回族。【小问3详解】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一唐朝的民族关系、材料二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可从民族关系发展的意义、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交往、交融与交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等等。24.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往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对外交通图。(1)材料一中②是新罗,③是哪个国家?请写出唐朝与国家①交往的史实。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颇足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2)材料二表明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持怎样的态度?宋朝政府是如何管理“市舶之利”的?材料三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紧固管道用非金属环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土方机械刀板产品供应链分析
- 帆布制装木柴用手提袋产品供应链分析
- 在线数学教育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内裤衬里卫生用产品供应链分析
- 耐酸手套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电动煮蛋器项目营销计划书
- 手指甲修剪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玩具滑板车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纱线丝线绳子用绕线木轴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幼儿家庭教育(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青岛滨海学院
- 2024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公开课课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练习200道及答案
- 三个和尚幼儿故事课件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第三版)培训课件
- 互联网产品运营策略与用户增长考核试卷
-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水文勘测工(中级)技能鉴定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T-CNFPIA 4013-2023 人造板企业清洁生产评价规范 胶合板
- 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 生命可贵 第1课时 认识生命 导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