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2025届高二4月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说《红楼梦》是“自叙传”,是否以胡适为始呢?如果就五四以后的立说而言,可以说是的。但其实乾隆时人本就明白,这部小说的实质是写作者自家的,因此鲁迅才说“自传说”之出现实际最早,而肯定确立反在最后。比如书中有二十首诗作,其所引原诗都已发现为富察明义之作,我们考明雪芹与富察氏明义家交往关系密切,彼此相知,非同道听途说之比。又如同时人吴云跋石媪玉的《红楼》剧本,也说《石头记》是“小说之妖也。本事出曹使君家”。如果再往晚一点的时代看,1903年夏曾佑在《小说原理》中指明:“写贫贱易,写富贵难。此因发愤著书者,以贫士为多,非过来人不能道也:观《石头记》自明。”可见夏氏是看出了作者雪芹即是亲历者,亦即此书是自叙的道理。两年以后,1905年,王国维始作《红楼梦评论》,其言有云:纵观评此书者之说,约有二种,一谓述他人之事,一谓作者自写其生平也。这也足以说明,在胡适先生考证《红楼》之前的20年,“自叙传”之说本就存在,并未中断或绝迹。嘉庆十七年(1812)已有刊本的二知道人所著《红楼梦说梦》早已揭出:“盲左、班、马之书,真事传神也;雪芹之书,虚事传神也。然其意中,自有实事;罪花业果,欲言难言,不得已而托诸空中楼阁耳。”这话已够明白。道光元年(1821)已有刊本的诸联所著《红楼评梦》也说:“凡值宝、黛相逢之际,其万种柔肠,千端苦绪,一一剖心呕血以出之,细等镂尘,明如通犀。若云空中楼阁,吾不信也;即云为人记事,吾亦不信也!”这是何等的真情实话,何等具有说服力的逻辑语言!至于咸同年代撰刊的书,可举江顺怡《读红楼梦杂记》的一则。其言曰:“或谓《红楼梦》为明珠相国作,‘宝玉’对‘明珠’而言——即(纳兰)容若也。窃案《饮水》一集,其才十倍宝玉,苟以宝玉代明珠,是以子代父矣!况《饮水词》中,欢语少而愁语多,与宝玉性情不类。盖《红楼梦》所纪之事,皆作者自道其生平,非有所指。数十年之阅历,悔过不暇,自怨自艾,自忏自悔,而暇及人乎哉?”他驳“纳兰说”的理由,都切中其病害,难以比附之理最明。到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于其中郑重指出的则是:“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然胡适既考得作者生平,而此说(按:指蔡元培说)遂不立……然谓《红楼梦》乃作者自叙,与本书开篇契合者,其说之出实最先,而确定反最后……知曹雪芹实生于荣华,终于苓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索隐派”,源于本土传统,极力反对“写己”之论,此是民初年代之事,至今后继有人,以“虚构”“概括”为理由而批判“自传说”的风潮,则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事。鲁迅的看法是,从整体宏观看,小说分明是雪芹自叙——因为他的半生,即与“石头”绝似。说得这样明白确切,岂不足见《红楼梦》更可能是“自叙”而不是“他叙”?(摘编自周汝昌《红楼十二层》)材料二: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在写实的同时,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出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忽忽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的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小说本就是间隔疏离现实人生的一种手段,荒诞、幻化更增强了这种间离效果。《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弛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完全地写实,让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这就往往会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摘编自王蒙《红楼启示录》)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乾隆时期就有人认为《红楼梦》为作者自传,但这种学说直到五四之后才确立。B.富察明义的诗,吴云的跋,二知道人的《红楼梦说梦》都可作为自传说的证据。C.有人认为《红楼梦》为纳兰明珠所作,江顺怡的《读红楼梦杂记》对此作了驳斥。D.蔡元培先生以“虚构”“概括”理由反对自传说,作者不认同蔡元培这种看法。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作品需要一些幻化出的生动、神秘、奇异,否则就缺乏文学性。B.写实的作品,一般具有厚重、拙朴、超脱等特点,因此与梦幻的作品有所不同。C.荒诞性与梦幻性是相对于科学性、可知性而言的,它有一种突破现实的美。D.小说应该追求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不应该涉嫌不敬、溢美、揭隐私、造舆论。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孟子曾言:“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B.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C.苏轼在写给谢民师的回信中说道:“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D.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4.“新红学”是指五四运动之后胡适等学者进行的《红楼梦》研究,它主要研究《红楼梦》的作者和版本。依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属于“新红学”范畴的一项是()A.脂砚斋是《红楼梦》最早的读者之一,其写下的大量评点式评语随《红楼梦》抄本的正文保留下来,有助于我们了解著作原貌。B.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将真实历史中的曹家和文学作品中的贾家合而为一进行考证,分析了其中的人物及其籍贯问题。C.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从民族主义情感出发,提出《红楼梦》的立意在于反对满族统治,从而把《红楼梦》解读成一部政治小说。D.吴宓运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一与多”之说,分析《红楼梦》的结构和人物,把对《红楼梦》的认识提升到了哲学层面上。5.这两则材料评论《红楼梦》的角度有何不同?分别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答案】1.D2.C3.A4.B5.①材料一从《红楼梦》作者的角度进行考证,它启示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要了解作者生平,知人论世,还要结合其它相关资料进行研读。②材料二从《红楼梦》艺术特色的角度进行论述,它启示我们,真小说应该像《红楼梦》那样,写实与荒诞化、幻化相结合,现实与梦幻相结合。【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以“虚构”“概括”为理由批判自传说的不是蔡元培,而是“索隐派”的后继者,选项张冠李戴。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需要”“否则就缺乏文学性”曲解文意,这只是说梦幻的作品,而此外还有写实的作品。B.“超脱”,这是梦幻的作品的特点,应该是“执着”。D.“应该”“不应该”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完全写实的缺陷和加入幻化的好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红楼梦》是作者自叙。A.意读书要了解作者,知人论世,符合材料一观点。B.强调写作要反映现实。C.强调言辞达意重要性。D.强调文艺为大众。BCD均与材料一观点无关。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脂砚斋不是五四运动之后的学者。C.蔡元培对《红楼梦》立意的解读,不属于“新红学”的范畴。D.吴宓研究的是《红楼梦》的结构和人物,与“作者和版本”无关。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①材料一“说《红楼梦》是‘自叙传’,是否以胡适为始呢?”“‘自叙传’之说本就存在,并未中断或绝迹”“说得这样明白确切,岂不足见《红楼梦》更可能是‘自叙’而不是‘他叙’?”从《红楼梦》作者的角度进行考证,它启示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要了解作者生平,知人论世,还要结合其它相关资料进行研读。②材料二“《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在写实的同时,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从《红楼梦》艺术特色的角度进行论述,它启示我们,真小说应该像《红楼梦》那样,写实与荒诞化、幻化相结合,现实与梦幻相结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单兵英雄轶事陈 坚赵嗲是我们街道的小人物,也是国家的大英雄。英雄的个性很鲜明。孙子赵杰考了五次大货车驾照,才拿到A2本本。欣喜之际,约了一桌好友在家欢聚庆祝,却被赵嗲掀翻了桌子。乒乒乓乓的青花瓷碰撞声和满地袅袅弥散的佳肴美味,瞬间定格在这群年轻人惊讶的眸子里。赵杰自感理亏,便悄悄转移了阵地。聚餐摆在了街边烧烤店,可怎么也找不回那轻松愉悦感,脑际全是爷爷的往事和弟兄们挖地三尺的探究目光。干脆就着啤酒和烤串,诠释弟兄们的惊讶和疑惑。“我爷爷刚刚生气,因为我居然考了五次才考到大货车驾照。他以前是个汽车兵,抗美援朝的汽车单兵。自1950年10月入朝到1953年停战,参加了五次战役,跑遍了朝鲜西北部的深山荒岭。不可思议的是:他驾驶的运输车,竟然没有一次被炸到,就连车厢都没中过一块弹片。”①“那就不是人。”快嘴张的话音未落,顿时,遭到赵杰强烈的抵制目光。快嘴张急忙吐出嘴里的烤串,连连解释道:“我的意思是神,是神。”“‘是神,就是神。’我爷爷的团长就是这么说的。少年时,我听爷爷讲往事,那是半信半疑。后来部队派人到家里慰问,我壮起胆子问团长,团长两眼睁得溜圆,朝我吼道:‘浑小子,你听好了。你爷爷是神,是咱们军队的神!’团长临走时留下一张光盘,看得我热泪直流,那是爷爷原所在部队军政部制作的英雄事迹录。“听我爷爷说,抗美援朝的汽车运输,都是单车单兵。一是当时汽车兵很少,二是为了减少伤亡。要知道,汽车兵是全军伤亡率最高的兵种。死神多次与他拥抱,都被他推开了,还真不是凭运气,靠的是信念和脑子。”“必胜的信念,肯定是必需的,可靠脑子怎么说?”快嘴张喝下一口啤酒后问道。“办法啊。”赵杰脱口而出后,塞进一口烤肉娓娓道来,“我爷爷的办法很多。一次,他的车驶到一片开阔地,遇到故障,不得不停下来检修。可这里地势平坦,除了一片白雪,没有任何遮挡物。此刻,又隐隐听见轰炸机的轰鸣声。我爷爷急忙爬上车厢,从车顶扯过一块帆布,盖住整车。白色帆布与覆盖大地的白雪同为一色,终于躲过了几批敌机。”“高。”文艺范罗伢子,丢下烤串佩服地赞道。“还有一次惊险的。”赵杰扬起微微泛红的脸,朝众人介绍道,“那次,我爷爷运一车前线急需的榴弹炮炮弹,遭到两架返回的敌机轰炸。几发炮弹落在车前方,我爷爷摇下车窗,一边瞅着敌机,一边向前快速驾驶。心里盘算着延时战术,即过几秒就倒一次车或停车数秒。“如此反复几次,硬是把敌机剩余的炮弹消耗在车前方。“后来,连队总结会上,有战友问,为何不加大油门往前冲。我爷爷说,敌机扔炸弹是有提前量的,我就用延时办法来躲避。”“绝。”财经女高妹陀纤巧的大拇指立在空中。“还有更绝的呢。”赵杰张口说道,嗓音提高了几度,临桌的青年投来请求的目光。赵杰双手一扬,引来周遭青年的纷纷拼桌。②赵杰张嘴露出雪白的牙齿,一口咬掉啤酒瓶盖,单手托起一支啤酒,高声道:“干,弟兄们!”几声啤酒瓶的碰杯声响后,赵杰又说开了:“1952年的夏天,我爷爷运一车枪械去前线,路边观察哨发出急促的预警哨音,那是敌机就要飞至的哨声。可此处,除了这条千疮百孔明晃晃的公路外,两边都是被炸平的光秃秃小山包、零零碎碎燃烧的汽车残骸和冒着黑烟的轮胎。躲,是躲不过去的。闯,更是不可能。这前后百十公里都是这个情形,干脆示‘残’。于是,③我爷爷猛打方向盘,将车子冲向山坡,与公路成直角状停住。然后放出油箱汽油,砸碎驾驶室玻璃,拉开两边车门,再把不远处燃烧的轮胎拖到车旁,自己则直挺挺地仰面躺在山坡。敌机经过两轮低空侦察,确认是已炸毁车辆,便掉头追赶他的轰炸机群去了。“过后,观察哨的同志跑来责问我爷爷,你咋知道敌机看不清车上武器。我爷爷指着那个燃烧的轮胎和顺风飘至车厢上的烟雾,说:‘敌人也只有一双眼睛。’“不久,我爷爷的经验被推广到各个运输连队,还相继被志愿军司令部和军、师授予战斗英雄、运输尖兵、单兵英雄等光荣称号,先后荣立一等功和二等功。”……过了大半年,我从儿子的微信朋友圈看到赵嗲的事迹,很有感触,便问儿子一些细节。儿子说,赵嗲过世了。我便带着菊花找到公墓,果然,看到赵嗲墓碑上刻着不同寻常的文字:“抗美援朝必须,保家卫国无悔。单兵英雄永垂不朽。”三鞠躬后,我微信问儿子,墓碑上怎么没留下赵嗲名字。儿子转发来他与赵杰的对话。赵杰说,爷爷不让留名。④部队也是按爷爷的遗嘱刻上这二十个字的。回去的路上,我百思不得其解。在这人们争相扬名圈粉的浮躁时代,真正的英雄却不让留名。为什么啊?不让留名!(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技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嗲是抗美援朝时的汽车兵,屡立战功,而孙子赵杰考了五次才考到大货车驾照,所以当孙子在家欢聚庆祝时被爷爷掀翻了桌子。B.赵嗲在朝鲜战场上的往事过于神奇,让人难以置信,所以赵杰在听时“半信半疑”,后来得到团长的证实,孙子对爷爷心生敬佩。C.小说前面部分写赵嗲的英雄事迹,后面部分写他的伟大精神,构思巧妙,前后内容完整连贯,叙述视角一致,浑然一体。D.篇尾墓碑上没留下赵嗲名字,是因为赵嗲不让留名,“我”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但这与小说开篇交待赵嗲身份形成了前后照应。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快嘴张快言快语,第一个搭话,甚至因为太“快”可能被误解,个性鲜明。B.②句运用“张”“露”“咬”“托”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气势,营造了氛围。C.③句面对紧急敌情时,爷爷动作熟练,一气呵成,应对有方,凸显了他的机智。D.④句“部队也是按爷爷的遗嘱刻上这二十个字的”,“遗嘱”即墓碑上的文字。8.快嘴张问“可靠脑子怎么说?”赵杰是如何进行回答的?请结合相关文本加以梳理概括。9.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小说第一段说:“赵嗲是我们街道的小人物,也是国家的大英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6.C7.D8.①“可靠脑子”指爷爷面临紧急敌情有办法。赵杰通过爷爷的三件轶事来回答。②用白色帆布盖住整车,使之与大地同色,躲过敌机。③用延时办法来躲避敌方的炮弹。④爷爷“躲”“闯”两难时,干脆示“残”。9.①“小人物”是指爷爷战后的身份,他不张扬,淡泊名利,甘于为“小”,是“街道的小人物”。②“大英雄”是对爷爷战场上的评价,战场上他靠着信念和脑子,多次化险为夷,屡立战功,勇于做“大”,是“国家的大英雄”。③在“小”与“大”的变化和比较中,英雄形象既丰满又经典。在如今和平年代,我们同样需要像爷爷一样的真正英雄。【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叙述视角始终保持一致”错误。文章开头和结尾是以“我”的视角讲述,中间主体部分是以赵嗲孙子的视角讲述爷爷的英雄事迹。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鉴赏重点语句的能力。D.“其‘遗嘱’即墓碑上的文字”错误。根据碑文内容推断,碑文应是部队根据爷爷的遗嘱精神写的。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①文中“可靠脑子”指爷爷在面临紧急敌情时很快想出的办法措施。赵杰通过爷爷的三件轶事来回答。②第一件事“一次,他的车驶到一片开阔地,遇到故障,不得不停下来检修。可这里地势平坦,除了一片白雪,没有任何遮挡物。此刻,又隐隐听见轰炸机的轰鸣声。我爷爷急忙爬上车厢,从车顶扯过一块帆布,盖住整车。白色帆布与覆盖大地的白雪同为一色,终于躲过了几批敌机”,爷爷能够环顾四周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急中生智渡过危险,可概括为:用白色帆布盖住整车,使之与大地同色,躲过敌机。②第二件事“我爷爷运一车前线急需的榴弹炮炮弹,遭到两架返回的敌机轰炸。几发炮弹落在车前方,我爷爷摇下车窗,一边瞅着敌机,一边向前快速驾驶,心里盘算着延时战术,即过几秒就倒一次车或停车数秒”“如此反复几次,硬是把敌机剩余的炮弹消耗在车前方”“后来,连队总结会上,有战友问,为何不加大油门往前冲。我爷爷说,敌机扔炸弹是有提前量的,我就用延时办法来躲避”,爷爷根据经验面对惊险的局面沉着想办法度过危险,可概括为:用延时办法来躲避敌方的炮弹。③第三件事“1952年的夏天,我爷爷运一车枪械去前线,路边观察哨发出急促的预警哨音,那是敌机就要飞至的哨声。可此处,除了这条千疮百孔明晃晃的公路外,两边都是被炸平的光秃秃小山包、零零碎碎燃烧的汽车残骸和冒着黑烟的轮胎。躲,是躲不过去的。闯,更是不可能。这前后百十公里都是这个情形,干脆示‘残’。于是,我爷爷猛打方向盘,将车子冲向山坡,与公路成直角状停住。然后放出油箱汽油,砸碎驾驶室玻璃,拉开两边车门,再把不远处燃烧的轮胎拖到车旁,自己则直挺挺地仰面躺在山坡。敌机经过两轮低空侦察,确认是已炸毁车辆,便掉头追赶他的轰炸机群去了”,爷爷在处境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想出更“绝”的办法,可以概括为:爷爷“躲”“闯”两难时,干脆示“残”。【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①原文开头“赵嗲是我们街道的小人物,也是国家的大英雄”,其中的“小人物”是指爷爷战后以来的身份,爷爷自己没有对外人讲起过自己的惊险经历,只讲给听了半信半疑的孙子听,可见他不张扬,淡泊名利,即使去世后墓碑也不让留下自己的名字,甘于为“小”,是“街道的小人物”;②“大英雄”是对爷爷战场上评价,战场上他靠着信念和脑子,用白色帆布盖住整车,使之与大地同色,躲过敌机;用延时办法来躲避敌方的炮弹;爷爷“躲”“闯”两难时,干脆示“残”,通过这三件事就可以看出爷爷战争年代靠着智慧勇敢,多次化险为夷,屡立战功,勇于做“大”,是“国家的大英雄”。③在“小”与“大”的变化和比较中,人物的英雄形象既丰满又经典。在如今和平年代,我们同样需要像爷爷一样的真正英雄,也需要对英雄心怀敬畏,赞颂英雄,学习英雄,铭记革命英雄的事迹,更要学习革命英雄的爱国情怀,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二)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节选自《庄子·秋水)(三)孔子行,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带甲以围孔子舍,子路愠怒,奋戟将下。孔子止之,曰:“由,何仁义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讲,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阳虎,而以我为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汝歌,予和若。”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围罢。诗曰:“来游来歌。”以陈盛德之和而无为也。(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四)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止之,曰:“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咎者,则非丘之罪也,命之夫。由歌,予和汝。”子路弹琴而歌,孔子和之。(节选自《孔子家语·困誓》[注]文:文明,礼乐制度。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水A行不避蛟龙者B渔父之勇也C陆D行不避兕虎者E猎夫F之勇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适陈”的“适”意思是“到,去”,与“少无适俗韵”的“适”意思不同。B.“阳虎尝暴匡人”中“暴”意思是“欺凌”,与“虽有槁暴”中的“暴”意思不同。C.“我讳穷久矣”中的“讳”意思是“忌讳”,与“避父讳”的“讳”用法不同。D.“吾命有所制矣”中“制”意思是“制度”,与“制六合”的“制”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说上天如果要毁灭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他承担起维护它的责任,说明他认为上天此时是不会让他死的。B.孔子把尧、舜时代和桀、纣时代做对比,是为了说明一个人贫穷或者通达不仅是才智而且是时运所造成的。C.当匡简子把孔子错认为阳虎想要杀他的时候,子路举起载要搏斗,孔子阻止,批评子路这么做是内心缺少仁义。D.孔子认为如果自己被杀是因为不讲《诗》《书》,不修习礼乐,那么是自己的过错,如果是因为相貌像阳虎,则是天命。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2)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14.四则材料中,孔子面对围困的态度是相同的,但理由各有侧重,表达了作者的不同观点。《史记》《庄子》和《韩诗外传》的记载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答案】10.BCE11.D12.B13.(1)孔子说:“周文王死后,文明礼乐不是保存在此(我这里)吗?”(2)怎么会有修治仁义却免不掉世俗憎恨人呢?14.《史记》体现了儒家传承礼乐制度的责任担当,《庄子》体现出道家顺应天命的思想,《韩诗外传》主要是宣扬儒家的仁义思想。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那些在水底通行不躲避蛟龙的人,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行走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人,是猎人的勇敢。“……者……也”为判断句的标志,“者”后和“也”后断开,故选BC;“陆行不避兕虎者”与“水行不避蛟龙者”结构一致,与后一句构成判断句,“者”后断开,故选E。故选BCE。【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到,去;/迎合。句意:(孔子)正打算到陈国去。/年轻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性格。B.正确。欺凌,欺虐;/“暴”同“曝”,晒。句意:阳虎曾经欺虐过匡人。/即使木材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C.正确。忌讳;/名讳。句意:我忌讳困穷很久了。/避开父亲的名讳。D.错误。“‘制’的意思是‘制度’”错误。“吾命有所制矣”中“制”的含义是“挟制、控制”,与“制六合”的“制”意思相同。句意:我命中注定要受挟制啊。/控制天下。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不仅是才智而且是时运所造成的”错误。原文“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是说在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这是时运造成的。“穷”,处境困窘,不是贫穷。根据文意,应该是“不是由才智,而是由时运造成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没”,通“殁”,死;“兹”,代词,此,这里。(2)第一个“恶”,怎么;第二个“恶”,憎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史记》中孔子的理由是“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认为我们这些后死的人应承担起维护它的责任,体现了儒家传承礼乐制度的责任担当。《庄子》中孔子的理由是“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孔子认为困窘与通达是天命,体现出道家顺应天命的思想。《韩诗外传》中孔子的理由是“由,何仁义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讲,是丘之罪也”,可见作者主要是宣扬儒家的仁义思想。参考译文:(一)(孔子)正打算到陈国去,经过匡城,弟子颜刻替孔子赶车,用鞭子指着一处说:“从前我进这个城,就是由那个缺口进去的。”匡人听说当年和阳虎同行的颜刻出现,以为鲁国的阳虎又来了。因为阳虎曾经欺虐过匡人,匡人于是就留住孔子。孔子的模样像阳虎,所以被困在那里整整有五天。慌乱中颜渊失散了,稍后才来会合,孔子见了说:“我以为你乱中遇难了!”颜渊说:“老师您还健在,我怎敢轻易就死呢!”匡人围捕孔子围得越来越急,弟子们都很紧张。孔子就说:“周文王死后,文明礼乐不是保存在此(我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承担起维护它的责任。天意既然是不灭绝这个礼乐制度,那匡人大概能对我怎么样?”于是孔子派了一个随行弟子到卫宁武子那里做家臣,然后才得脱险离开。(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二)孔子师徒游经匡邑,卫国军人把他们层层包围起来,孔子和弟子们唱诗奏乐之声并未因此而停下。子路进来见孔子说:“为什么先生还这样快乐呢?”孔子说:“来吧,我讲给你!我忌讳困穷很久了,而摆脱不掉,这是命该如此啊!我渴求通达很久了,而不能得到,这是时运不佳啊!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那些在水底通行不躲避蛟龙的人,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行走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人,是猎人的勇敢。闪光的刀剑横在面前,把死看得如生一样平常,是烈士的勇敢。知道困穷是由于命运,知道通达是由于时机,遭逢大危难而不畏惧的,这是圣人的勇敢。仲由,你安心吧!我的命运是由老天安排定的。”没过多久,统领甲士的长官进来道歉说:“以为你们是阳虎一伙,所以把你们包围起来,现在知道不是,请让我表示致歉而退兵。”(节选自《庄子·秋水)(三)孔子到宋国去,匡简子正要杀阳虎,孔子长得很像阳虎,士兵因此包围了孔子的房舍。子路很生气,举起戟要去和他们搏斗。孔子阻止他,说:“由,你心里的仁义怎么这样少了!不学习《诗经》《尚书》,不修行礼乐,这是我孔丘的过错啊。如果我不是阳虎,而认为我的相貌像阳虎,那不是我的罪过,这是天命呀!仲由来唱歌,我来和你。”于是子路唱起歌来,孔子跟着唱,唱完三遍,士兵就撤围了。《诗》说:“到这里来唱歌。”来展示美好德行的和谐而不用做什么了。《韩诗外传·卷六》(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四)孔子到宋国去,匡简子带领士兵包围了孔子的房舍。子路很生气,举起戟要去和他们搏斗。孔子阻止他说:“怎么会有修治仁义却免不掉世俗憎恨的人呢?不讲授《诗》《书》,不学习礼乐,那是我的过错啊。如果以阐述先王之道,喜欢古代典章制度作为过失,那就不是我的过错了,是命运安排啊。来,你来唱,我来和。”子路听了夫子之教,便拿出琴开始弹唱起来,孔子于是和着音乐唱起来。(节选自《孔子家语·困誓》(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杏花天·赋莫愁①周密②瑞云盘翠侵妆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人去后、垂杨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③江南北,日暮石城风急。[注]①莫愁:战国末期楚国人,名莫愁,聪明美丽,能歌善舞,楚顷襄王把她召进宫中做了歌舞侍姬。②周密:南宋文学家,宋亡后隐居不仕。③两桨:出自古歌谣《石城乐》中“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瑞云盘翠侵妆额”三句描写了莫愁女的发式特点以及眉梢上郁积着的忧愁。B.“返魂”二句用典,化用屈原的《招魂》,以期待有人能将她招回到故国。C.最后写江南江北的哀愁、日暮风急中的石城,透露出词人羁旅行役之感。D.整首词笔触清丽,情感深挚,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楚感慨,实属上乘之作。16.词中“垂杨自碧”和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中的“自”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两个“自”字都含有春色依旧而无人欣赏之意,都包含了作者一种无奈的情感。②“垂杨自碧”是写尽管绿杨依旧,但人事全非,表面是对莫愁女一个人的怀念,实则抒发了词人对时事的哀叹和国家垂亡之感。③“映阶碧草自春色”,表面上也是在写碧草无人赏玩,实则是写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蜀相诸葛亮的痛惜。【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透露出词人羁旅行役之感”错误,这里应是“抒发了国家垂亡之感”。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本词中“垂杨自碧”是说绿杨依旧,而人事全非;《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碧草映照石阶,不过自为春色,无人欣赏。都描写春色,包含了作者一种无奈的情感。本词“人去后,垂杨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尽管绿杨依旧,而人事全非。在词人的眼中,同样一个莫愁,物是人非,这里不是对某一个人的怀念,而是抒发了对时事的慨叹,以及国家垂亡之感。“映阶碧草自春色”碧草映阶,无人欣赏,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借眼前遗迹荒落,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如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而柳永的《望海潮》“____________”更是写出了西湖的夏季美景;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林升的“山外青山楼外楼”,柳永的《望海潮》“____________”句话综合表达出了这两句诗的意思。(2)《蜀相》中,杜甫用“____________”句话高度概括了刘备求贤若渴和诸葛亮的深谋远虑,“____________”以动物之乐反衬诗人心中的落寞与感伤。(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离骚》中,屈原介绍自己出生高贵,是楚王同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离骚中》,“____________”句和孔子的“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相同。(5)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佩戴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十里荷花②.重湖叠𪩘清嘉③.三顾频烦天下计④.隔夜黄鹂空好音⑤.飞湍瀑流争喧豗⑥.砯崖转石万壑雷⑦.帝高阳之苗裔兮⑧.夫孰异道而相安⑨.亦余心之所善兮⑩.虽九死其犹未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𪩘”“频烦”“豗”“砯”“壑”“裔”。三、语言文字运用和教材内容融合考查(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8分)阅读语段,完成各题。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艺术如果只是再现人生和自然,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而不能___A___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①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却自信是可能的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好小说。”②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③因为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首诗是痛定思痛的结果。④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对创造艺术终究是___B___。18.请在文中画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过”,与文中加点的“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全家人早早吃过晚饭就出去看戏。 B.虽然你占理,但说话也不可太过。C.妈妈很会过日子,我们穷而不苦。 D.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百折不挠。20.“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情感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这句话在原文的位置,最恰当的是()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答案】18.A专心致志B无济于事19.C20.A【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根据前面说“使他的注意力旁迁”可知,此处强调要精神集中,可用“专心致志”。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B.语境强调“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对艺术创作没有帮助,可用“无济于事”。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能解决问题。【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过”是动词,“度过”的意思。A.助词,用于动词后,表示完毕;B.形容词,过分;C.动词,度过。D.动词,走过、经过。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A.这句和下一句“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连起来是本段的观点,放在段首更符合上下文语意的逻辑。故选A。(二)教材内容融合考查(本题共3小题,9分)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武能网纺缴②短屈原于顷襄王③足以荣汝身④謇朝谇而夕替⑤越国以鄙远⑥济水东流⑦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⑧素善留侯张良⑨函梁君臣之首A.①④/②⑧/③⑥/⑤⑦/⑨ B.①⑨/②③/④⑥/⑤⑧/⑦C.①⑨/②⑧/③/④⑥/⑤⑦ D.①④/②⑦/③/⑤⑨/⑥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网:名词作动词使用,意为“结网”。句意:苏武能结网和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②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诋毁”或“说坏话”。句意: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③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荣耀。句意:足以让你的身份荣耀、显贵。④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句意:早上进谏而晚上就被贬黜。⑤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句意: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⑥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句意:济水向东流去。⑦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大的作用。句意:先生确实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⑧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与……友善,与……交好。句意: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⑨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装盛。句意: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①⑨名词作动词,②⑧形容词作动词,③形容词使动用法,④⑥名词作状语,⑤⑦形容词作名词。故选C。22.下列句子中最能体现“差序格局”的一项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C.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整本书阅读之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差序格局”的定义是: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A.是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的体现;B.是儒家中对君子行事准则的界定;C.是法家思想的体现,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从“身”到“家”是血缘;再到“国”是地缘;从“身”到“家”再到“国”就是社会关系的越推越远。故选D。23.下列各小点说法有正确有错误,各小点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内容分类,“赋、比、兴”是按手法分类。“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兴手法。②“夙兴夜寐”可以翻译为“早起晚睡”。“总角之宴”的“总角”,是指古代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③“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楚辞》是西汉刘向编辑,收录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集。④《苏武传》中“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运用了“定语后置”,《离骚》中“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运用了“状语后置”。⑤我们教材的《氓》《琵琶行》《蜀道难》《孔雀东南飞》《将进酒》《燕歌行》都是古体诗,《蜀相》是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七言律诗第三、四句必须运用对偶。⑥《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逼迫兼弟兄”“昼夜勤作息”和“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得科学”,这几句话中加点的词都是“偏义复词”。⑦《蜀道难》中“扪参历井”和“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翻译时都要注意古诗文中的“互文”手法。《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翻译时语序应为“晴弄羌管,夜泛菱歌”⑧《蜀相》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其对“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也暗含着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望海潮》写承平盛世,采用铺叙的写法,以点带面,虚实相间,渲染烘烘托,形成一种畅达流利的气势。A.①③⑤⑦ B.②⑤⑦⑧C.⑤⑥⑦⑧ D.①③④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古代文学常识、文言词语及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②“是指古代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错误,“总角之宴”的“总角”是指中国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④“‘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运用了‘状语后置’”错误,运用的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高余岌岌冠兮,长余陆离佩”。⑥“都是‘偏义复词’”错误,“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得科学”中的“作息”不是偏义复词,是学习和休息的意思。排除错误的②④⑥,只有A选项中的全部正确。故选A。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四章》第十一章)事物中的“有”给人便利,而其中的“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够“有”,如“成功”,在于“无”发挥作用,如摒弃私心、杂念等,让“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建筑施工安全培训考核试卷
- 学前教育的家长职业规划考核试卷
- 合成材料制造的材料选择与设计考核试卷
- 企业环保与自然灾害防治考核试卷
- 新材料的应用与商业机会考核试卷
- DB11T 744-2010“一日游”服务质量要求
- 翻译英语课件教学课件
- 气质性格课件教学课件
- 材料解析题-“变化”类设问(原卷版)-2025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 系统内员工培训 营业项
- 电工基础知识培训课程
- 广东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联考历史试卷 - 副本
- 2024-2030年中国软件测试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花青素市场销售状况与消费趋势预测报告
- 旅馆业设施布局与室内设计考核试卷
- 2024年消防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2024中国船舶报社公开招聘采编人员1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开2024年秋《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1-4答案
- 市政道路及设施零星养护服务技术方案(技术标)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总)
- 七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考试卷(沪科安徽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