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达标名校初三一轮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达标名校初三一轮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达标名校初三一轮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达标名校初三一轮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达标名校初三一轮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达标名校初三一轮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歼灭(qiān)诀别杳无消息(yǎo)坦荡如底B.哺育(bǔ)雾霭忧心忡忡(chōn)红妆素裹C.狩猎(shǒu)羸弱呱呱坠地(guā)与日俱增D.洗涤(dí)骈进鲜为人知(xiǎn)诲人不倦2.给文段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历史是汹涌的潮汐,它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落时,许多人竟会忘却它的磅礴,然而沙滩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历史是起伏的潮汐,,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A.涨潮,是历史的峰巅;落潮,是历史的中断B.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C.落潮,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D.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3.选出下列关于陆游的《游山西村》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本诗作于陆游罢官闲居之时,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B.首联与颈联都描绘了山西村的人情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之情。C.颔联在写景中蕴含哲理,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的人生思考。D.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体现了陆诗章法整齐谨严的特点。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B.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C.我们一定要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个稍纵即逝的机遇,为发展家乡做出贡献。D.我们坚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举世瞩目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获得圆满成功。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一到夏天,趵突泉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B.我是个外行,我说的话可能贻笑大方,可我还是要说几句。C.这部小说想象奇特,情节曲折,读者对其评头论足,大加赞赏。D.面对众弟子,孔子侃侃而谈地讲述如何遵守礼仪。6.小杨和小李为了一点小事,两人在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假如你是班长,你该如何用委婉的话进行劝阻?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默写。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剪不断,理还乱,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__________,鸡犬相闻。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__。8.名著阅读1.在学生会的调查中,“探素自然奥秘”“艺术修养与人生”这两个主题的讲座,最受同学们的欢迎。学生会希望大家推荐主讲嘉宾。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从以下人物中选择合适的人选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元方傅雷周进林冲阿龙纳斯“探索自然奥秘”主题讲座推荐嘉宾: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修养与人生”主题讲座推荐嘉宾: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上述两个推荐嘉宾中任选一个,结合其经历阐明你推荐他讲座的理由。二、阅读9.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2.你认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10.阅读与赏析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武备宽弛,东南尤甚(2)或指为生事(3)人服其先见(4)此国家安危之本也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A.渔人甚异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宋何罪之有 D.公将鼓之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三处)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最近,一纽数据让人惊心: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则列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美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骧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可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履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脚注。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抢救者感慨:“我们走进许多美丽的村子,有老树,山庙、石板房,但是没有人。”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責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在云南古生村,总书记称赞当地白族民居的庭院“记得住乡愁”,指出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在湖北峒山村,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一道,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3日05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在城市,会经常遐想乡村的恬淡意境,其重要原因是多数人的根在乡村。B.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名言,点明了中华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的特点。C.美丽的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是因为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D.想要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就要在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2.近些年来传统村落数量锐减的缘由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加以概括。3.文章围绕“守护好村落,才能守护好乡愁留住根”的论点,作者分析了原因及儆法。请结合文章说一说原因和做法是什么?12.非文学类文本阅读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国难当头,当以大局为重,等疫情被战胜之日,阳光灿烂之时,我一定嫁给你!”铁路义乌站90后情侣因坚守战“疫”一线,不得不延期订婚时,王丹玲对男友杨凯说下这段感人至深的话语。他们是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一个小小缩影,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数青年请战参战、逆行而上的真实写照。这群人中有主动请缨,战斗在临床一线的白衣天使,他们争分夺秒与死神“抢人”;有在这特殊时期自愿放弃节假日维护社会治安的人民警察;也有申请坚守在运输一线,确保医疗物资和食品能以最快的速度运往灾区的铁路职工和卡车司机。还有太多太多的英雄,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他们不计报酬、无畏生死,用生命与行动去书写着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时代有呼唤,青年有担当。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全国各级团组织上下联动,从团中央划拨经费1230万元支持基层团组织做好疫情防控,到全国铁路1200名团委书记大年初二全部返岗;从湖北电力有限公司团委组建99支青年突击队保障供电并投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等电力建设工程,到浙江共青团动员青年突击队支援医护用品生产企业;从川籍26岁女医生郎冰凝逆行1872公里支援武汉,到铁路合肥电务段“共青团号”24名青年“疫情面前,绝不退缩”的一纸战书等等,全国各级团组织和无数新时代中国青年,用行动宣示着自己的初心使命和担当作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每一个青年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或治病救人,或坚守岗位,或捐赠物资,或宣传防护。希望之火正如燎原之势展开。我们坚信,冲破乌云和寒流,阳光会更加灿烂,春天会更加温暖。(摘自中国青年网2020-02-12,有改动)1.文章以王丹玲的话开头,有何好处?2.下述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吗?请具体分析。(链接材料)在江西宁都县,62岁的脱贫户周金生向宁都县红十字会捐款一万元,定向用于固厚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说:“国家现在有困难,我有责任要帮一帮。”3.文章第2小节和第3小节可以调换位置吗?请具体分析。4.以下诗句可以作为本文论据的是()A.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黄金①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②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③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④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早年间,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他中学时代即就读于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孔德学校,接受德智体美的全人教育,名字也由“钱秉穹”改为“钱三强”,意为德智体都强。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在未来中国蓝图的吸引下,钱三强决心学工科,以实际行动报国,自此一生未改初心。⑤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⑥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2月7日)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2.作者为什么说“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文中举钱三强的例子有何作用?3.作者认为,成为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三、语言表述14.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只填序号)。近日,来自西安的青年歌手曹轩宾,在《经典永流传》中改编自《送元二使安西》的《别君叹》,阳刚中流露着伤感,绝对是展示古城文化___________(A底蕴B韵味C味道)的大成之作,堪称陕西方言又一巅峰之作。王小波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__________(A炉火纯青B鞭辟入里C力透纸背)四、写作15.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D【解析】

A.歼灭(jiān),坦荡如底——坦荡如砥。B.忧心忡忡(chōng),红妆素裹——红装素裹。C.狩猎(shòu),呱呱坠地(gū)。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根据前文应是先涨潮后落潮。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C【解析】

C错误,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4、B【解析】

B项,“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地笑,与“笑了起来”意思重复。5、B【解析】

A.使用有误,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该成语不合语意。B.使用正确,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C.使用有误,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该成语是贬义词,用于此处不恰当。D.使用有误,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该成语和句中的“讲述”重复。6、示例:小杨,小李,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不好吧!况且我们是同学,应该团结才对呀!【解析】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既要达到批评目的,又想把话说得委婉些。如:小杨,小李,争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会更加伤害彼此的感情,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自习,在同在一个班里,那就是缘分,我们要团结要和睦,要学会宽容和谅解,同时要想想自己不对的地方。7、(1)白露未晞(2)那清脆如弹拨者(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是离愁(5)窈窕淑女(6)阡陌交通(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沉鳞竞跃【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的能力。复习古诗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名篇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默写时,要注意“晞、拨、抟扶、窈窕、阡陌、竞”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8、1.阿龙纳斯傅雷2.阿龙纳斯:阿龙纳斯是博物学家、生物学家,他跟随尼摩船长搭乘鹦鹉螺号在水下航行,饱览了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并向读者做了详细的介绍。他的好奇心、博学多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都完美契合“探索自然奥秘”的主题。傅雷:傅雷在和儿子的通信中多次谈论到有关音乐艺术、文学创作以及为人处世的问题,他教育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因此我推荐傅雷作为“艺术修养与人生”主题讲座的推荐嘉宾。【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中人物的理解。元方是《世说新语•期行》中的人物,聪慧机智、明白事理。傅雷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在《傅雷家书》中与儿子傅聪探讨了许多音乐艺术、文学创作、为人处世的问题,他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他们的书信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周进是《儒林外史》中的重要人物,他皓首穷经、速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相关情节有“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等,为人武艺高强、嫉恶如仇、勇而有谋,但为人逆来顺受、安分守已、循规蹈矩。阿龙纳斯是《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他是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博古通今,和尼摩船长搭乘鹦鹉螺号潜艇在水下航行,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并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并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据此最有探险精神的应该是:阿龙纳斯,“艺术修养与人生”的推荐嘉宾应该是:傅雷。2.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知识的积累。阿龙纳斯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他是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博古通今,和尼摩船长搭乘鹦鹉螺号潜艇在水下航行,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并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傅雷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他为人坦荡,禀性刚毅,在1954—1966年间和妻子与儿子傅雷、傅聪共通信数百封,这些信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在信件中傅家人探讨音乐艺术、文学创作的深刻与高度,傅雷为傅聪纾解了许多艺术道路上的心绪问题,还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这些书信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二、阅读9、1.B2.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解析】1.试题分析:B中应是运用典故,写出了时间辗转之快和对友人的怀念“。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主要考查把握诗歌感情基调、品析具体语言,学生能初步把握,激发联想,抓住关键,涵咏品析。教学时对所选诗歌进行自主感受、品味,注重整体把握。此处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了社会发展和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达了作者豁达开朗的心境。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1.(1)松弛;(2)有的人;(3)佩服;(4)根本。2.B3.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4.(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2)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弛”,本义即为“松弛”;“或”,古今异义,今义为“或许”,古义为“有的人”;“服”,一词多义,有衣服、佩服、服从等意,这里意为“佩服”;“本”,本义即为“根本”。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内容,要特别注意重点虚词的用法。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之”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例句和B项中的中“之”,意思都是“助词,的”;A项中的“之”,意为代词;C项中的“之”,意为“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D项中的“之”,意为“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本句是一个主谓句,要注意谓语动词“格”和虚词“其”都应用于句首,另外“人服其先见”是一个主谓句,所以应在“格”“其”和“人”前断开。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引,拉;上,皇上;毕,完。(2)岂,难道;首,头颅;报,报答。参考译文: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陈禾论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11、1.A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3.原因: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并且还在持续递减: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古村落保护时间紧迫: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做法: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感知。B: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名言说明了“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C:美丽的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是因为那里有“我们的乡愁,我们的根”。D:想要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就要“保护村落、振兴乡村”。故选A。2.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第①段中最后一句“相美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概括了村落数量锐减的缘由。据此理解作答。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和概括。由于“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因为“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所以保护村落迫在眉睫。但要想做到对村落的保护必须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据此概括作答。12、1.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论证,同时也充当的文章的事实论据。(每点1分)2.不能,因为本文主要观点是“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材料中讲述的虽是普通民众的责任担当,但属于老年人,不能证明本文的观点。3.不能,因为第二小节举的是各行各业青年个人有责任有担当的例子,第三小节举的是全国各级团组织青年团队承担责任的例子。按照了由个人到团队的思路,层层递进,所以不能调换顺序。4.B【解析】

1.此题考查重要段落的作用。议论文开头段的事例,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充当事实论据,吸引读者的作用。首先,本文从王丹玲的话写起,引出中心论点“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其次,王丹玲与男友这对90后情侣的爱情示例也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他们是疫情发生后无数青年逆行而上的小小缩影和真实写照,能够证明“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再次,以爱情故事作为开头能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作用。为某个观点补充论据,论据一定要能证明论点的正确,要与论点紧密契合。细读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可知,主人公是“62岁的脱贫户周金生”,对象不是青年,这与本文的中心论点“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不符。故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3.本题考查语段顺序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文章逻辑顺序或前后照应这两方面来分析。从②③两段内容来看,第②段提到“白衣天使”“人民警察”“铁路职工”“卡车司机”等青年个人的抗“疫”故事,第③段说的是“各级团组织”“全国铁路1200名团委书记”“全国各级团组织和无数新时代中国青年”等团队承担抗“疫”责任的例子。按照了由个人到团队的逻辑关系,层层递进,故不能调换顺序。4.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论据应能证明论点,为论点服务。本文的论点是“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关键点是“责任与担当”。A.这句话表达了陈毅将军身处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不能证明论点;B.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是“责任与担当”的有力证据,能证明论点;C.这句话是写诸葛亮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这是他淡泊名利的表现。不能证明论点;D.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一心想完成收复国家失地大业的雄心壮志。不能证明论点。故选B。13、1.首先列出培养大国工匠过程中出现的“两难”现象,分析根源,揭示人文教育的本质;其次指出大国工匠培养需要人文教育的解决办法;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加强人文教育。(只有术语,没有分析,最多得2分)2.原因:人文教育以塑造完美健全的人格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作用:更好地论证人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意思对即可)3.培养工匠精神需要:①培养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②把科技创造同人类重大问题紧密联系,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③在工程技术中融入思考和生命力。(每点1分)【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思路的能力。答题技巧:先点出文章的论点;然后答出论据或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最后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语言。本题首先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第①段,“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列出培养大国工匠过程中出现的“两难”现象,第②③段,“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人文教育,……,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分析根源揭示人文教育的本质;第④⑤段,“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指出大国工匠培养需要人文教育的解决办法;第⑥段,“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得出结论: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加强人文教育。然后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词语具体概括出每层的内容即可。答题模式:首先提出……的观点,然后使用了……的论据,接着对……的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论证方法),最后做出总结,得出……的结论。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举例论证的作用。理解文章内容,通读全文,找到相关答题区域,结合关键句子回答。定位到第③段,找到关键句子“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可知上文内容“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即是对此问题的回答。文中举钱三强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由“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可知,此事例论证了本段的中心,即人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通读全文,找到相关答题区域,结合关键句子回答。第④段,“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第⑤段,“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