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材误区案例
根据腐蚀科学家的调查和估算,大量腐蚀损失是由于对腐蚀认识的无知而引起的。只要将已掌握的腐蚀科学和工程知识普遍推广,全部腐蚀损失中越1/4~1/5的损失完全可以挽回。由于每个行业、工厂、企业、交通运输等都存在用材和选材的问题,而绝大多数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又不具备腐蚀科学的知识,或者知道的还不够完备,因此遇到某些腐蚀问题,由于选材者理解不够,往往步入误区,以致造成重大损失。以下总结了选择者易犯的十点错误(当然不限于这十点),如果所有科技、管理工作者能熟悉这类问题的正确处理办法,相信每年将会减少几亿、几十、百亿元的损失!(1)选材事先不查阅资料
除非却有把握,选材前必须查阅腐蚀数据和相关资料,因为腐蚀现象一般都复杂,新的腐蚀现象又不断出现。以为选材是件简单的事,是一个错误概念。由下例可以看出这种错觉造成损失的严重性。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用钛合金贮槽贮燃料N2O4,有一次对20个钛槽作压力试验,因为N2O4危险,改用甲醇代做试液。由于甲醇和N2O4一些物性相似,试压时钛槽产生了应力腐蚀破裂,一次损失约150万美元。钛合金在甲醇中会产生应力腐蚀破裂,是在这次试压前十年就发现的事实,只要主管人员事前花一点时间查查文献,就能避免这笔庞大的浪费。
在国内,类似情况也屡见不鲜,如用18/8不锈钢作氯化镁、氯化钙的蒸发器;用铝容器装碱、水泥和石灰水;用铜和铜合金处理含氧的酸等,曾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损失。(2)认为不锈钢是万能耐蚀材料
除不锈钢外,还有人认为钛、锆或塑料也是万能材料。有些工厂不管什么腐蚀问题都用“白钢”(工厂中对不锈钢的惯称)去解决,结果往往造成浪费。不处在万能腐蚀材料!不锈钢有很多种,塑料品种更是五花八门。每种材料都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化学性能。例如18/8铬-镍不锈钢在抗大气方面比碳钢优越的多(这是其名称来源),但对还原性酸(盐酸、稀硫酸)与碳钢一样的坏。而对氯离子的应力腐蚀破裂则远不及碳钢耐蚀。迷信“万能材料”,毛病也在不查资料,没有读一点有关材料腐蚀方面的书。(3)不重视大气、水、蒸馏水等的腐蚀
有些人认为只有强酸腐蚀型性强,其实并不尽然。影响腐蚀的因素很复杂,而且因材而异。以为大气、水、甚至蒸馏水腐蚀必然轻微,是错误的。18/8奥氏体不锈钢在几个ppmCl-的水中就可能产生应力腐蚀破裂,碳钢在含微量H2S的大气中也能产生应力腐蚀破裂。近年来发展的高强钢(马氏体钢,沉淀硬化钢,马氏体时效钢,屈服强度约)1034MPa)是很有用的材料,但应用不久连接发现在大气和纯水中都能发生应力腐蚀破裂。以上情况都曾引起严重事故,如设备破坏,桥梁塌陷,飞机失事等。
国内有些引进工厂因忽略了水的腐蚀,没有引进处理技术,自己又未脱善解解决,以至水腐蚀成了严重问题。总之,科技工作能“想当然”,应该科学的对待。(4)设计不考虑结构对腐蚀的关系
有些人在选材前也查数据,有时手册上认为腐蚀合格的材料结果腐蚀严重,这一般并非手册错误,而是腐蚀因素复杂,考虑欠周到之故。以下将依次讨论一些应该考虑而未予考虑,以至引起腐蚀的问题。其中,不考虑设计结构的影响可能为重要原因之一。
大量缝隙存在是主要的设计缺陷。完全避免固然很难,但应尽量减少缝隙,关键部位更应设法避免。缝隙将产生氧浓差电池,其后缝内酸化,引起急速腐蚀。当外部干后,缝内仍存积液体,继续腐蚀。如果经历反复的干、湿变化,那么缝内离子(如Cl-)会越来越浓,引起危险的应力腐蚀破裂。
以下图中是几个避免产生缝隙的例子。也可将缝隙填实,或用加油缓蚀剂的涂料保护缝面。除缝隙外,还有一些结构缺陷也应避免,如不易排液的死角,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热点或冷点,引起腐蚀液冷凝的结构等。(5)
不注意电偶腐蚀
一个车间或一台设备内可能要采用几种不同材料,选材时不应孤立地考虑一台设备或者一个部件,而应周密地考虑与它接触或甚至距离较远有无它种材料构成的部件。不同材料接触由于二者电位不同将构成电池,引起电偶腐蚀。一般二种金属的电位差较大,则电位低的阳极金属腐蚀越大。金属标准电位次序在腐蚀或电化学书中可查出,在实际环境中可能有一些差异。例如在海水中测出的电位次序就与标准电位不同。如果铁和锌接触,锌的加速腐蚀不太大;铜和锌接触,则锌严重腐蚀。此外电极极化性能也有重要影响,如极化大,即使开路电位差大,腐蚀也不大;反之,如极化小,电位差虽不大,也能促进阳极腐蚀。
有时阴极也会受到破坏,如中性金属铅、锡等受阴极产生的OH-腐蚀;不锈钢氧化膜由于阴极还原作用,失去保护性;由于氢在阴极产生,氢原子渗入金属,则可能产生氢脆。
在电偶腐蚀中要注意面积因素,即阴极和阳极面积比例。如阴极大,阳极小,则阴极电流集中,电流密度大,容易穿孔。如阴、阳极面积接近,或阳极更大,则腐蚀均匀分布在阳极表面,危险不大。
违背上述原则常会造成代价高昂的损失。有一例子可以很好说明这类问题。国内有一工厂使用几百个钢槽,内涂酚醛漆保护。底部涂层因易被磨损破坏,引起产品污染,为了改进这一情况,钢槽底加衬不锈钢,顶部和槽壁是钢,钢壁和不锈钢底焊接。为防止腐蚀,钢壁涂漆直到焊缝下面稍许。开车后仅几个月槽壁鸠穿了许多小孔。这是因为涂层上存在许多微孔,孔底的钢与不锈钢槽底构成大阴极小阳极的电偶,以至腐蚀非常快,约达25mm/年。如果不用这种“改进”办法,槽壁一般可用10~20年。这是弄巧成拙的一例。补救办法是用涂料将不锈钢也“保护”起来,使阴极面积也减少。
还有一种简单的防止电偶腐蚀的方法,即当可能时在不同金属间加一非金属绝缘物,例如当不锈钢管和铝管连结时,中间加一段塑料管绝缘。(6)不考虑制造加工对腐蚀的影响
制造加工对腐蚀的一项重要影响是在设备上留下局部应力,在适合的环境中会产生危险的应力腐蚀破裂。应力来源很多,重要的有:焊接、切割、剪、冲、弯、铆、热处理、装配不适当、紧螺栓用力不均等。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周期性加热,热膨胀、振动、回转、载荷等也能引起局部应力集中。
防止应力腐蚀破裂的一项有效方法,是通过热处理以消除应力。但是对非稳定性不锈钢来说,消除应力的退火温度730~870℃正是它的敏化范围,所以应力消除了,却又会引起晶间腐蚀,因此需要选用加钛或铌的稳定化不锈钢。
焊接不仅产生残余应力,又使焊缝附近达到敏化温度(约500~800℃),使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使用稳定化钢或超低碳钢可得较好效果。另一个办法是对敏化钢采用高温固溶处理,即加热到1100℃左右,接着水淬。在1100℃下,敏化温度内产生的碳化铬溶解,得到较均化的合金。市场供应的奥氏体18/8不锈钢多数处于这种状态。但是对于大型设备固溶淬火很困难。淬火过程也必须注意控制,如果冷却慢,整个结构都易遭受晶间腐蚀。
如果了解制造加工可能对腐蚀产生深远影响,并加以妥善处理,可以避免许多重大腐蚀。(7)不考虑环境对强度的影响
设计均按照手册上的材料标准强度值进行设计,结果又许多设备在远低于名义屈服强度下发生意外的破坏事故。这是因为所有材料都不是理想材料,内部存在微缺陷和微裂纹。在腐蚀环境的作用下,又能促进应力腐蚀破裂。
近二十年来,由于利用断裂力学研究应力腐蚀破裂,一项重要成果就是能求出合乎使用的设计强度值。K的定义是:
K=σ
C为无限大班中裂纹长为1/2。对非极限板,加校正系数αo
K=ασ
K的单位是kgf/mm2·或kgf·mm-3/2,ksi
。
当拉应力增至σc(临界值),K达到Kc,Kc称为材料的断裂韧性,这时裂缝急速失稳扩散,发生脆断。当裂缝处于平面应变态时(厚板),这时的Kc称为平面应变断裂韧性,以K1c表示。
在腐蚀环境中具有断裂的材料还有一个重要参数,称为“应力腐蚀破裂临界强度因子”(K1scc),即在K1scc以下不会产生应力腐蚀破裂。K1scc低于K1c和名义屈服强度。在利用予裂缝事件进行应力腐蚀的研究中可以找到一个K值,低于此值时,裂缝延伸速度(dα/dt)等于零(如图),此值即K1scc,它很有用,可根据下式算出材料允许的裂缝最大深度α:
α=0.2(K1scc/σy)2
σy=屈服强度
设计均应该每一特定环境,找出材料的相应的K1scc
,同时由无损检查可找出材料中微裂纹深度,以此来评选安全、适用的材料。过去用名义屈服强度对付一切设备的设计,危险性很大,已造成许多意外事故。
设计工作还应考虑的一项强度值是疲劳极限。所谓“疲劳极限”是指钢和铁合金当承受交变应力值低于这一极限时,它讲可经无限周期而不产生疲劳破裂。对于其他合金,疲劳极限为在一定数量周期应力下不破裂的最大周期应力。在环境影响下,即有腐蚀存在时,疲劳极限不复存在,只有腐蚀疲劳极限。在腐蚀环境中工作的部件如果按照正常的疲劳极限来设计,自然可能过早报废。过去就曾发生过多次“意外”事故,包括飞机失事之类严重事故,设计人员必须利用腐蚀疲劳极限或应力腐蚀强度极限(临界强度因子)这类考虑了腐蚀影响的校正值。(8)腐蚀试验不结合实际
试验条件如果不符合实际,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应尽量重现环境中一切因素。有些因素对腐蚀影响不大,也可不考虑,但是影响大的因素,即使只有微量,也绝不能忽视。例如微量Cl-和氧一般影响都很大,几个ppmCl-(加上微量)可以引起18/8铬镍不锈钢的应力腐蚀破裂。例如速度、温度、杂质、搅拌、焊缝、制造加工状态(锻、铸等)都应于试验中重现。
有些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试验才能搞清楚,有些因素模拟困难,尚未完全高清,如闭塞腐蚀电池中裂缝尖端微区的溶液成分,电化学状态,至今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下面是一个试验不结合实际的例子。为输石油的隔膜泵选一种合成橡胶进行试验,试验室运转数月结果表明良好。拿到汽车上用了几星期就坏了。原来是油中含硫化合物,试验中油循环使用,很快硫消耗光,反应就停止了。但是是车上的油始终是新鲜的,因此硫的腐蚀积累增加,引起迅速破坏。
再举一例,前面曾介绍一个电偶腐蚀引起的失败的事故,即用不锈钢槽底和碳钢壁焊接,槽壁用涂料保护,引起迅速穿孔。事后那家工厂进行了试验,宣称试验结果证明并不存在严重的电偶腐蚀。但检查它的试验方法,却是用面积相等的碳钢和不锈钢试件,将重要的面积因素(大阴极/小阳极)忽略了。用的又是沸腾的试液,据说目的是加速试验,但是沸腾却赶走了溶解的氧,反而降低了腐蚀。所以与实际不符的试验往往不能说明问题,而且可能会引起错误的结论。(9)不考虑环境细节和可能的变化
环境中有些看似很小、影响却大的因素决不能忽略。例如铜对不含氧的稀硫酸腐蚀性很好,如果酸中含饱和氧,腐蚀就会增加很多倍,如果忽略了酸中溶解的微量氧,选材将会产生多么大的错误!
而且环境是可能变化的,一个有经验的选材者应尽可能掌握各种有影响的变化情况。例如浓硫酸可用碳钢作槽和官,耐蚀性尚好,但当酸放空后,壁上粘附的酸会吸收大气中水气变稀,引起腐蚀。补救方法就是设备内应总是充满浓酸。
开车和停车状态与正常运转不同,开始时条件尚未稳定,温度可以能过高或过低,浓度也波动;停车后清洗不彻底,积存有腐蚀性液体等。此外如温度随季节变化,湿度也经常变化,这些都应予以考虑。
再举一例:有一湿法磷酸厂,原来生产正常,突然发现腐蚀严重了,工艺条件并无变化。经检查,只有原料磷酸钙来源改变,问题就出在这里。以前的原料含杂质CaF2和SiO2。CaF2在酸中产生氢氟酸,但是与SiO2中和:
SiO2+6HF
H2SiF6+2H2O
因此不显示腐蚀性。新原料中只有CaF2,不含SiO2,产生的氢氟酸保留在液中,因而使设备腐蚀。这种情况在选材时难以预料到,但如果理解这些通则,发生问题后则可较容易查出原因。(10)防腐蚀措施不适当
有人以为只要是防腐蚀性方法,用上去就行,不管用得是否适当,用多用少。其实不然,防腐措施用的不合理、就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有时还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有工厂为防止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