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使用_第1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使用_第2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使用_第3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使用_第4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使用)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是研

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

其重点在于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

行病学和预防措施,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防治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预

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打下基础,有助于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保障人民健

康。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传染病学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其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是微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

生虫学、流行病学、病理学、药理学和诊断学等。掌握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

本技能对学好传染病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学时分配

总学时36,其中理论31学时,实践教学(见习4学时),习题及讨论1学时。课程主

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宋体五号)

课程学时分配表(宋体五号,加黑)

学环节

实践教学习题

''''''-_____

理论及讨小计一

课程内容

实验实训见习其他论

总论31

病毒性肝炎621

肾综合症出血热2

流行性乙型脑炎2

艾滋病2

伤寒与副伤寒2

细菌性痢疾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

霍乱2

败血症21

钩端螺旋体病2

疟疾2

日本血吸虫2

总计314136

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黑体小四号)

1.教材

(1)主编:杨绍基、任红.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

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主编:陈盛铎.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传染病学(供中医类、中西

医结合等专业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1版(2009年7月1日)

2.主要参考书

(1)主编:高志良、杨绍基.《全国高等学校配套教材•传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人

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8年1月1日)。

(2)主编:翁心华、施光峰.《传染病学》.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8年8月1

H)

(3)主编:程明亮,陈永平.传染病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第1版(2008年8月1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所采用理论考试考核方式为主,也可采取讨论、实践技能测试等考查方式。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

掌握

传染过程的表现,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诊断方法以

及防治原则。

熟悉

传染、传染病、传染病学的概念,以及传染病学的研究范围。传染病的发病机理。

了解

我国防治传染病的成就。

【教学内容】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传染的概念。

二、传染过程的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

染。

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理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共同特征有:入侵门户、机体内扩散

与定位、排出途径。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理。直接侵犯、毒素作用、免疫机理。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体温升高、代谢改变、内分泌改变。

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概念。

二、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三、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第四节传染病的特征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二、临床特点:

(一)病程发病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二)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发热:发热的三个阶段,热型(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回归热、马鞍热)。

发疹:出疹时间、部位、顺序、形态。

毒血症状,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反应。

(三)临床类型。

第五节传染病的诊断

一、临床资料的价值。

二、流行病学资料在传染病诊断中的重要地位。实验室检查对传染病诊断的特殊意义,

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和其他检测。

第六节传染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治疗方法:

(一)一般及支持疗法。

(二)病原或特殊疗法。

(三)对症疗法。

(四)康复疗法、中医中药及针灸疗法。

第七节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病:3类37种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及疫情报告时间。

二、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

三、保护易感人群的办法。

【教学方法与时数】

理论讲授:3学时见习:1学时

第二章病毒感染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

【目的要求】

掌握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及其临床特点。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要点。

熟悉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几个病毒标志物的意义、发病原理、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

防治原则。

了解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害性。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病原学:甲、乙、丙、丁、戊及庚型肝炎病毒的特点,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系

统及亚型。HBV的分子结构。

三、流行病学: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四、发病原理:甲、乙两型的发病原理、免疫反应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五、临床各型肝炎的主要病理特点。

六、病理生理:黄疸、肝性脑病、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腹水。

七、临床表现:潜优期、临床特点、临床分型、及各型表现,小儿、老年、妊娠期乙型

肝炎的特点。

八、并发症与预后。

九、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十、预后。

H■一、防治原则

(一)隔离期,休息,饮食原则。保肝药物的应用原则及评价,抗病毒药物的评价。

中医药治疗。重症肝炎及其合并症的治疗。

(二)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甲、乙肝炎疫苗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与时数】

理论讲授:6学时见习:2学时习题讨论:1学时

第二节肾综合征出血热

【目的要求】

掌握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原理及病理临床特征、早期诊断要点、各期的治疗原则及各

种疗法的应用时机。

熟悉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一、病原学:概况、形态,血清学分型。

二、流行病学:流行情况,流行类型及特点,宿主动物及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性及

免疫力。

三、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病毒直接损伤,免疫复合物损伤,补体激活,I、III型变态

反应,杀伤性T细胞效应,自身免疫性损伤。休克,出血,急性肾衰的发生原因。肾脏,

心脏,脑垂体,及其他脏器的特殊病变。

四、临床表现:潜伏期,病程中各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

期)的症状和体征,临床类型。

五、实验室检查:血象(异型淋巴细胞增加),尿蛋白变化,血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

(包括免疫荧光抗体检查)。

六、并发症:内脏出血、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继发感染,心肝损害。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与急性发热性疾病、出

血性疾病、肾脏疾病等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治疗原则,各期治疗原则。

十、预防。

【教学方法与时数】

理论讲授2学时

第三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目的要求】

掌握

乙脑的诊断治疗要点

熟悉

乙脑的发病原理及病理特点

了解

乙脑的病原及流行病特征

【教学内容】

一、病原学:病毒特征及其抵抗力。

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着重指出猪的重要性。蚊是储存宿主及传播媒介,人为临时储

存宿主。易感性与免疫力。着重指出流行特征:流行地区,季节性,年龄分布。

三、乙脑的病理解剖及发病原理:病毒侵入及散布的途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的广

泛性,由大脑皮质至脊髓,以中脑、基底核、脑干及小脑为重。基本病变为神经细胞变性,

肿胀与坏死,形成坏死灶。血管病变。血管周围胶质细胞增生。

四、临床表现:潜伏期,病程各期(初期,极期,恢复期)的表现。临床类型:轻型,

普通型,重型,极重型(暴发型)。老年乙脑。

五、并发症及后遗症。

六、实验室检查:血象,脑脊液,血清学检查,重点介绍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应与中毒性菌痢,结核

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等相鉴别。

八、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死亡原因分析。

九、乙脑的治疗关键:一般及对症治疗,高热,惊厥及抽搐,呼吸衰竭的处理,中医中

药治疗。

十、预防措施:隔离病人,动物传染源的管理,防蚊,灭蚊,预防接种。

【教学方法与时数】

理论讲授2学时

第四节艾滋病

【目的要求】

掌握

艾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预防。

熟悉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发病原理及病理解剖。

了解

艾滋病的病原、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原理和病理:辅助性T细胞损伤,单核巨嗜细胞损伤,B淋巴细胞损伤,免疫

应答。病变的多样性和非特异性。

四、临床表现:潜伏期,急性感染,无症状感染,艾滋病相关综合症,艾滋病。

五、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免疫学检查等。

六、诊断: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实验诊断(抗体检查,抗原检查,病毒分离等)。

七、治疗方法: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合并症治疗。

八、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与时数】

理论讲授2学时

第三章细菌感染

第一节伤寒、副伤寒

【目的要求】

掌握

伤寒及副伤寒的诊断、肥达反应的意义、各种培养的时机选择及并发症、病原治疗

和并发症的治疗。

熟悉

伤寒及副伤寒的病原学特性及发病原理、病理。

【教学内容】

一、伤寒及副伤寒的病原学:性状,抵抗力,病原特性。

二、流行病学:病人及带菌者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特征。

三、发病原理和病理:两次菌血症与肠道病变和临床表现的关系,病理发展经过。

四、临床表现:潜伏期,典型病例临床各期的特征,临床类型(轻型,普通型,迁延型,

逍遥型,暴发型),小儿与老年伤寒,复发与再燃。

五、实验室检查:血象,培养(血,大便,骨髓,尿,十二指肠液)肥达反应的意义。

六、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等。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与其他发热性疾病的鉴别

(败血症、疟疾、斑疹伤寒等)。

八、治疗:一般治疗,饮食和护理,病原治疗(包括各种抗生素疗效评价),并发症的

治疗,慢性带菌者的治疗。

九、预防。

十、副伤寒与伤寒的异同。

【教学方法与时数】

理论讲授2学时

第二节霍乱

【目的要求】

掌握

霍乱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

熟悉

霍乱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原理。

【教学内容】

一、病原学:霍乱瓠菌的生物学特性,两种生物型的鉴别要点,三种血清型。

二、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三、发病原理及病理:霍乱肠毒素的致病原理,剧烈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

衰竭的发生原理,病理解剖改变。

四、临床表现:潜伏期,典型病人的临床表现(泻吐期,脱水期,反应期),临床类型。

五、实验室检查:血象,血浆比重,尿的变化,细菌学检查(悬滴,染色,镜检,培养),

血清学检查。

六、并发症:急性肾衰,急性肺水肿,低钾综合症。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与细菌性食物中毒,急

性菌痢,病毒性肠炎鉴别。

八、治疗:静脉补液,口服补液,抗菌药物的应用。

九、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与时数】

理论讲授2学时

第三节细菌性痢疾

【目的要求】

掌握

各型菌痢的诊断及治疗。

熟悉

菌痢的发病原理。

了解

痢疾杆菌的分类及特性。

【教学内容】

一、病原学:性状、抵抗力、分类及流行病学上的变迁。

二、流行病学:传染源为病人或带菌者,消化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染,流行特征。

三、发病原理和病理:病原体、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作用,中毒型菌痢的发病原理,急性

期和慢性期乙状结肠和直肠的病变特征。

四、各型的临床表现:潜伏期,急性菌痢(普通型、轻型、中毒型)的临床表现,慢性

菌痢(迁延型、隐匿性、急性发作型)的临床表现。

五、菌痢的实验室检查:血象、粪便(外观、镜检、培养)。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各型菌痢的临床特征,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乙脑、

直肠、结肠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型结肠炎相鉴别。

七、治疗和预防病原治疗,中毒性菌痢的抢救,慢性菌痢的治疗原则。预防的重点为切

断传播途径。

【教学方法与时数】

理论讲授2学时

第四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目的要求】

掌握

流脑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抢救治疗原则。

熟悉

流脑的发病原理及病理。

了解

流脑的病原、流行病学特征。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病原学:细菌特性与分型、耐药性问题。

二、一般介绍本病的流行病学情况:病人及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飞沫传染为主,流行

特点,人群易感染情况及免疫力。

三、重点讲述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四、详细讲述临床表现:潜伏期,各型(普通型、爆发型、轻型、慢性败血症型)临床

特点,婴幼儿脑膜炎临床特点。

五、一般介绍并发症及后遗症。

六、重点讲述实验室检查:血象,脑脊液检查,细菌学检查,免疫学实验。

七、重点讲述诊断和免疫学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脑脊液检查,出血点涂片。

与其它化脑、结脑、乙脑等鉴别。

八、详细讲述流脑的治疗:一般治疗,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换。磺胺咯唬、青霉素G、

氯霉素、氨羊青霉素等的应用。休克型与脑膜炎型的抢救措施。

九、一般介绍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与时数】

理论讲授2学时

第五节败血症

【目的要求】

掌握

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熟悉

本病的发病原理。

【教学内容】

一、病原学等。

二、发病原理、病理解剖、病理变化等。

三、临床的各种表现和特征。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防治:抗菌药物的选择、适应症和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等。

【教学方法与时数】

理论讲授2学时见习:1学时

第四章螺旋体感染

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病

【目的要求】

掌握

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熟悉

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原理。

了解

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

【教学内容】

一、病原学:钩端螺旋体的特点,常见血清型。

二、流行病学:鼠和猪是主要传染源,多种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特征。

三、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钩端螺旋体血症,内脏损害,基本病变为毛细血管的感染中

毒性损伤。

四、临床表现:潜伏期,单纯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脑膜脑炎型,后发症表现。

五、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早期及各型的特点,实验室检查(血培养,显凝实验,间接

红细胞凝集实验等),与有关疾病的鉴别。

六、防治:病原治疗,赫氏反应的表现及防治,各型的对症治疗。

【教学方法与时数】

理论讲授2学时

第五章原虫感染

第一节疟疾

【目的要求】

掌握

疟疾的诊断和治疗。

熟悉

疟原虫的生活史及发病原理。

【教学内容】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其与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

二、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

三、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临床发作的原理,贫血,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增生,肝脾肿大,

疟疾凶险发作及脑性疟疾发病原理。

四、临床表现:潜伏期,典型发作过程,其他症状体症,凶险发作(脑型,过高热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