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训练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_第1页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训练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_第2页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训练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_第3页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训练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_第4页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训练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1.夏天到了,当然离不开美味的冰淇淋啦!小明买了一些冰淇淋,为了储存,他把冰淇淋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此时,冰淇淋是

态;在吃的时候,冰淇淋到嘴里后会变成

态;如果有一滴水落在地上,一会儿不见了,这时它变成了

态.

知识点1物质的三态和物态变化答案1.【答案】固液气2.下列关于物体冷热程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来表示B.根据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有时是不可靠的C.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使用温度计D.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不一样知识点2温度答案2.D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要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凭借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有时是不可靠的,故A、B、C正确;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3.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以下说法,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8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人体腋下正常温度约为37℃D.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30℃知识点2温度答案3.C洗澡水的温度在40℃左右;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应该在0℃以下;上海的最低气温在-5℃左右.4.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也是日常天气预报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如图所示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19:54时的气温是

℃,当天的最低温度是

℃,读作

.观察此图可知,当天的最大温差是

℃.

知识点2温度答案4.【答案】10

-2零下2摄氏度(或负2摄氏度)

20【解析】由题图可知,当天的最低气温是-2℃,读作零下2摄氏度(或负2摄氏度);当天的最高气温是18℃,所以最大温差是[18-(-2)]℃=20℃.5.[2023深圳宝安区期中]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知识点3温度计及其使用答案5.D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该温度计的量程为-20~100℃,故B错误;测液体温度时,该温度计读数时必须停留在待测液体中,故C错误;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此时的示数为32℃,故D正确.6.如图甲是测量碎冰块的温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操作正确的是图

(填字母序号),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碎冰块的温度是

℃.图甲A中,俯视读数,结果会偏

(填“大”或“小”).

知识点3温度计及其使用答案6.【答案】C

-3大【解析】题图甲A中视线未与液柱上表面相平;题图甲B中玻璃泡没有完全放入被测物体中;题图甲D中错将温度计拿出读数,并用手接触了玻璃泡;只有题图甲C符合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题图乙中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线以下3小格处,故温度为-3℃.俯视读数时视线斜向下,视线与温度计壁的交点在液面上方,所以读到的数据偏大.7.体温计可用于测量体温,以判断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如图所示是小明家的一支体温计,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分度值是

.如图所示体温计的读数为

℃.

知识点4体温计答案7.【答案】35~42℃

0.1℃

39.58.[2023襄阳襄州区期末]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短不同B.体温计内有一特细的细弯管,普通温度计没有C.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使管内液体回到35℃以下,普通温度计不能用力甩动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观察示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知识点4体温计答案8.A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不仅是长度的不同,在构造和使用方法上也有很多的不同,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体温计内有一特细的细弯管,普通温度计没有,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体温计使用之前要先甩动几下,普通温度计不能用力甩动,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体温计可以离开身体读数,普通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故D说法

正确,不符合题意.1.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用一支完好的温度计测得沸水的温度只有92℃,操作中失误较多.下列操作中,不可能造成这一结果的是(

)A.温度计的玻璃泡跟沸水没有长时间接触就读数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沸水中C.将温度计从沸水中取出读数D.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沸水中,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在沸水中读数答案1.D玻璃泡与沸水的接触时间较短,玻璃泡内液体的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A选项不符合题意;玻璃泡没有浸没在沸水中,玻璃泡内液体的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B选项不符合题意;将温度计从沸水中取出后,玻璃泡内液体温度下降,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C选项不符合题意;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沸水中,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在沸水中读数,玻璃泡内液体温度与沸水温度相同,测量结果是准确的,D选项符合题意.2.[2023株洲期中]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8.0℃,若直接用它依次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8.0℃和39.5℃,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是38.0℃,乙的体温是39.5℃B.甲的体温低于38.0℃,乙的体温是39.5℃C.甲的体温不高于38.0℃,乙的体温是39.5℃D.甲、乙两人体温都无法确定答案2.C体温计在使用前需用力甩几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一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示数是38.0℃,直接用它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的体温高于38.0℃,体温计中的水银柱会上升,测量结果是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8.0℃,体温计中的水银柱不会下降,依然显示38.0℃.故甲的体温可能是38.0℃,也可能低于38.0℃,乙的体温一定是39.5℃.故C正确.3.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热力学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数学换算关系式是T=t+273.15,热力学温度100K相当于(

)

A.273.15℃ B.100℃C.-173.15℃ D.-100℃答案3.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数学换算关系式是T=t+273.15,热力学温度为100K,则对应的摄氏温度是(100-273.15)℃=-173.15℃.4.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用温度计测量某日晚上的气温,示数如图所示,可知晚上此时的气温是

℃.另有A、B两支酒精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分度值以及玻璃管的内径均相同,A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比B大,则这两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填“A较长”“B较长”或“一样长”).

答案4.【答案】热胀冷缩-4

A较长【解析】

A、B两支酒精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A的玻璃泡容积比B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A温度计中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A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B的长.5.[2023锦州黑山校级期中]实验室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0℃;在测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时,其示数为80℃.则该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为

℃,实际温度为60℃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答案5.【答案】35

56用图直观、形象地表示出不准确温度计示数与实际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6.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5℃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当温度计的水银柱液面上升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

)A.房间里的温度

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答案6.C室温为25℃,所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热水之前,示数为25℃,由于热水的温度高,玻璃泡中水银的温度低,所以水银吸收热量,体积膨胀,液柱上升,当温度计的水银柱液面经过“28℃”这一刻度时,说明此时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是28℃.7.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的细弯管(细弯管的长度足够长)中有一段液柱.(1)若温度升高,则液柱将向

(填“左”或“右”)移动.

(2)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此装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待液柱静止后在液柱处标上

℃,将它放在沸水中,待液柱静止后在液柱处标上

℃,然后在以上两个刻度之间进行100等分,标上刻度就制成了一个温度计.

(3)这个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

.

(4)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什么措施?(写出一条即可)7.【答案】(1)左(2)0

100

(3)气体的热胀冷缩(4)换用管径更细一些的细弯管(或使用更大的烧瓶且装入更多的气体).【解析】(1)气体温度计主要是靠瓶内的气体来感受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挤压液柱,液柱向左移动.(3)此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答案第二节熔化与凝固课时1熔化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A.铁块在炼铁炉中变成铁水B.糖放入锅内,加热变成糖浆C.冰棒在嘴里化成液态的D.用铁水浇出铸件知识点1熔化现象答案1.D铁块在炼铁炉中变成铁水,固态的铁块变为液态的铁水,是熔化现象;糖放入锅内,加热变成糖浆,固态的糖变为液态的糖浆,是熔化现象;冰棒在嘴里化成液态的,是熔化现象;用铁水浇出铸件,液态的铁水变成固态的铸件,不属于熔化现象.故选D.2.表a为某同学探究冰熔化时记录的数据,表b为这位同学探究松香熔化时记录的数据.请你根据数据分别在图甲和图乙中画出冰及松香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知识点2固体熔化规律把你所作出的冰与松香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1)冰在熔化过程中,

热量,温度

.

(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

热量,先变软,后逐渐变稀,最后全部变成液态,整个过程中温度

.

(3)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答案2.【答案】如图甲、乙所示.(1)吸收不变(2)吸收不断升高(3)冰松香3.我们从“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中可以总结出如下两点.(1)晶体熔化的特点:给晶体加热,在达到它的熔化温度(熔点)之前,它的温度是

的,但并不熔化;当温度达到它的熔点时,继续加热,晶体渐渐熔化,但温度

;当全部熔化成液态后,继续加热,它的温度

.

(2)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可以归纳出晶体熔化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使它的温度达到

;二是必须对它继续

.

知识点3熔点及晶体熔化条件答案3.【答案】(1)升高不变升高(2)熔点

加热4.[2023凉山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逐渐升高B.在第8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D.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知识点4熔化图像答案4.D

晶体熔化图像蕴含的信息如下所示.【解析】第8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不是已全部熔化,故B错误;沥青是非晶体,该曲线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故C错误;BC段表示该物质在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5.如图所示是某大型超市出售海鲜时的情景,为防止海鲜变质往往在海鲜周围铺上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填“放”或“吸”)热,起到保鲜的作用.

知识点5熔化吸热的应用答案5.【答案】熔化吸【解析】冰熔化时要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从而起到保鲜的作用.1.[2023深圳龙岗区期中]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答案1.C由题图可知,甲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不能确定其是否发生了熔化,因此不能判断其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乙物质在BC段温度保持210℃不变,说明乙物质为晶体,熔点为210℃,BC段是乙物质的熔化过程,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答案2.C冰是晶体,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但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选C.3.好神奇呀!将一把金属勺子放进热水中搅动一会儿,它竟然在水中熔化了,如图所示.请你根据下表中所给的信息,判断制成勺子的材料为

.

答案3.【答案】镓【解析】由于金属镓的熔点只有29.8℃,热水温度高于镓的熔点,所以金属镓会在热水中熔化成液态.4.【探究名称】冰块熔化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与隔热的材料有关.猜想二:可能与隔热材料包裹的厚度有关.为了探究猜想一,现备有器材:三只相同的塑料杯、报纸、羊毛布料、相同的冰块若干和

.

【设计与进行实验】(1)在三只相同的塑料杯中装入相同的冰块,分别标上A、B、C.(2)如图甲所示,用

的隔热材料将A杯和B杯包裹

的厚度(均填“相同”或“不同”),C杯不包裹,并开始计时.

(3)如图乙所示,当C杯中的冰块完全熔化后,再每隔5min小心地揭开一点隔热材料,观察A杯、B杯中的冰块是否已经完全熔化,记录A杯、B杯中冰块完全熔化的时间t1、t2.【分析与论证】若t1≠t2,则冰块熔化的快慢与隔热的材料

.

【评估与交流】(1)本实验是通过比较冰块完全熔化的

来反映冰块熔化的快慢的.

(2)炎热的夏天,冰棒更容易熔化.据此你认为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能与

有关.

【拓展】要比较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冰块熔化的多少.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中,类似于这种表示“快慢”的物理量有

(写出一个).

答案4.【答案】【猜想与假设】钟表【设计与进行实验】(2)不同相同【分析与论证】有关【评估与交流】(1)时间(2)环境温度【拓展】速度(答案合理即可)【解析】【猜想与假设】为了探究猜想一,需要利用钟表测量冰熔化的时间.【设计与进行实验】探究冰块的熔化速度是否与隔热材料有关时,应控制除隔热材料不同之外的其他因素均相同.【分析与论证】依题意,若t1≠t2,则冰块熔化的快慢与隔热的材料有关.【拓展】表示“快慢”的物理量有速度等.5.在研究某物质A的熔点的实验中,小吴得到如图所示图像,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1)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保证物质A

.

(2)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物质A是晶体,却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5.【答案】(1)受热均匀(2)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使用的该物质的质量太小)【解析】(1)水浴法能使物质A均匀受热,升温缓慢,吸热过程较长,利于观察状态的变化和记录测量数据.(2)该物质A是晶体,而实验图像却没有体现晶体熔化的特点,原因可能是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使用的该物质A的质量太小.课时2凝固1.

新情境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在2023北京冬奥会上变身成了“冰立方”,是冰壶赛的主场馆.制作冰面时,工程师首先为整个赛道铺上制冰管,当-18℃的载冷剂在制冰管里循环流动时,制冰师直接在制冰管上浇水,就能够使水

成冰,从而形成一整块冰面.

知识点1凝固现象答案1.【答案】凝固2.

下表是小明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过程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由于疏忽,他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帮助小明分析数据并回答:

(1)表中错误的数据是

.

(2)请根据记录和更正后的数据在图中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画出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从图像可以看出该物质凝固过程的规律是

.

知识点2液体凝固规律2.【答案】(1)69

(2)如图所示.

(3)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答案3.

某同学在探究某物质凝固时温度变化的实验中,得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1)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起始温度为

℃,它的凝固点是

℃.

(3)线段AB表示

,所对应的是

态;CD表示

,所对应的是

态.

(4)

点表示该物质开始凝固,

点表示该物质凝固完成.

(5)当温度为83℃时,该物质的状态是

.

知识点3凝固图像答案3.【答案】(1)晶体(2)150

120

(3)液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液固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固(4)B

C

(5)固态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正确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像的是(

)知识点3凝固图像答案4.A非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会持续下降.A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B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C图表示的是晶体的熔化图像,D图表示的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故选A.5.新情境[2023长沙期中]为了保证祝融号火星车安全度过漫漫寒夜,科学家想到一种利用物质相变(即物态变化)吸收太阳能的巧妙方法.在火星车顶部设计了一个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正十一烷,其熔点为-26℃,白天,火星表面温度可升高至35℃,这种物质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液态;夜间,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到-60℃以下,这种物质

热量而变成固态.

知识点4凝固放热的应用答案5.【答案】熔化放出【解析】火星表面的温度达到35℃时,温度高于正十一烷的熔点,所以正十一烷会吸热熔化;火星表面的温度降低到-60℃以下时,温度低于正十一烷的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所以正十一烷会放热凝固.1.[2023宜城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放热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在EF段放热,温度降低答案1.A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是晶体.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BC段该物质正在熔化,熔化过程是吸热的,故B错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为EF段,持续了3min,此过程放热,温度不变,故C、D错误.2.夏天,莉莉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她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块周围的水发生了熔化现象,使冰块“粘”到一起B.从放入冰块到冰块完全熔化过程中,杯内水温始终没有改变C.低温的冰块从周围的水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水凝固,所以“粘”在一起D.冰块使水快速降温,是因为水从冰块中吸收了热量答案2.C低温的冰块从周围的水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水凝固,故A错误,C正确;冰从冰箱冷冻室拿出时,温度较低,会从水中吸热,水温会降低,故B错误;冰块使水快速降温,是因为低温的冰块从周围的水中吸收热量,故D错误.3.[2023常州期中]一个杯子中装有特殊金属制成的勺子,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B.该金属熔点低于26℃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熔点高于100℃答案3.A由题意可知,金属勺熔化了,说明热水瓶中开水的温度高于该金属的熔点;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室温(26℃)低于该金属的凝固点.故选A.4.中央二套《是真的吗》节目提到了一个现象:将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棒贴紧舌头,舌头会迅速被“冻”在冰棒上,你认为这是

(填“真的”或“假的”),理由是

.

答案4.【答案】真的舌头上的水遇冷放热凝固5.[2023哈尔滨期中]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如图所示).岩浆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火山口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

(填“依次由高到低”“依次由低到高”或“相同”).

答案5.【答案】凝固依次由高到低【解析】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逐渐形成各种矿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在岩浆流动的过程中,岩浆的温度是逐渐降低的.先凝固的说明凝固点高,熔点高;后凝固的说明凝固点低,熔点低.6.下雪天,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环卫工人向雪中撒盐,这引发了他的思考:雪的熔点可能与其所含杂质的多少有关.小明知道,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于是,他回家拿盐水做了实验,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绘制出盐水凝固点随浓度变化的图像.(2)分析实验数据可获取的信息有:

(写出一条即可).

(3)为了减少因路面积雪造成的交通事故,请你再列举一条具体措施:

.

6.【答案】(1)如图所示.

(2)盐水凝固点随浓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答案合理即可)

(3)在车轮上安装防滑链(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表格中盐水浓度与其对应的凝固点在图像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盐水凝固点随浓度变化的图线.(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盐水凝固点随浓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3)为了减少因路面积雪造成的交通事故,可采取在车轮上安装防滑链、在积雪路面上撒沙子等措施.答案第三节汽化与液化课时1汽化1.

如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遵循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原则.

(2)请根据下方表格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中用描点法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图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像,这是

(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形.

(4)结合图表可知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

(5)实验中发现液体升温较慢,若需要缩短液体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

.

知识点1沸腾1.【答案】(1)自下而上(2)如图所示.

(3)沸腾时(4)温度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5)换成初温较高的液体或减少液体质量(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探究水的沸腾时,应先固定石棉网的位置,保证用酒精灯外焰给烧杯加热,然后固定温度计,使温度计液泡浸没在水中且不触碰烧杯,所以安装实验装置时应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3)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因为气泡上升时气泡里的水蒸气液化,气泡体积变小;水沸腾时,整杯水的温度变得相同,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里面的水蒸气不会遇冷液化,且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受到的压强越来越小,所以气泡会越来越大.答案2.关于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沸水的温度时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B.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时破裂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知识点1沸腾答案2.C由于水的沸点比酒精的沸点高,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故A错误;水要沸腾需达到沸点,并且持续吸热,且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故B错误;水沸腾时由于水剧烈汽化,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以气泡的形式在水中上升、变大,至水面时破裂,故C正确;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3.如图所示,用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火苗不能烧到水面以上的纸),水沸腾后,纸锅

(填“会”或“不会”)燃烧,原因是

.

知识点1沸腾答案3.【答案】不会水沸腾时的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4.[2023扬州宝应期中]小明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测得A、B、C、D中水滴变干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50s、80s.(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知识点2蒸发(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又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表面附近空气流速有关.于是,他设计实验方案如图D所示,控制

相同,改变水表面附近空气流速,观察水蒸发快慢,得出结论.

(4)液体蒸发要

(填“吸热”或“放热”),具有

作用,请你举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

答案4.【答案】(1)表面积(2)A

C

(3)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4)吸热制冷给发烧的病人皮肤上擦酒精降温5.[2023青岛期末]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盛有酒精的瓶子的瓶口盖严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知识点2蒸发答案5.B给湿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把盛有酒精的瓶子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6.跨学科实践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叶片散失水分,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以

的方式汽化成水蒸气散发到植物体外.由于这个过程

,所以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植物也不会由于外界温度太高而受到伤害.

知识点2蒸发答案6.【答案】蒸发吸热【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以蒸发的方式汽化成水蒸气散发到植物体外,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1.跨学科实践[2023无锡期中]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使其沸腾的方法,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高温破坏了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B.用高沸点溶剂进行实验C.用微火加热使水溶液慢慢沸腾D.用旺火加热水溶液缩短沸腾的时间答案1.A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在较低温度下提取药物,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不会被破坏,故A选项可行;用高沸点溶剂进行实验,温度太高,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故B选项不可行;如果不降低气压,C、D项操作均不会降低水沸腾的温度,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故C、D选项不可行.2.[2023盐城东台期中]在通常情况下,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取这些气体时,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气体是(

)

A.氧、氦、氮 B.氧、氮、氦C.氦、氧、氮 D.氦、氮、氧答案2.D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因为-268.9℃<-196℃<-183℃,所以从液态的空气中通过升高温度分离这些气体时,先后分离出来的依次是氦、氮、氧.3.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兴趣小组用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并用相同的热源同时进行加热.如图所示,甲烧杯为隔水加热,乙烧杯为隔油加热,丙烧杯为隔砂加热.加热足够长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烧杯中水的温度高低顺序为(

)

A.甲>乙>丙 B.甲<乙<丙C.甲<乙=丙 D.甲=乙=丙答案3.D甲烧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烧杯外吸收热量,所以甲烧杯中的水不会沸腾;乙和丙烧杯中的水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100℃,水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2023合肥期中]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

给容器中的水加热,使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发现A杯和B杯中的水都不能沸腾,A杯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

;B杯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

.

答案4.【答案】可以达到沸点,但无法继续吸热液面上方气压高,沸点高,无法达到沸点5.图甲是某实验小组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

.

(2)图乙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丙).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

(4)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水

(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结合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

.

(5)实验中给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丁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烧杯内水量增大,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a图线B.b图线C.c图线D.d图线答案5.【答案】(1)B

(2)89

(3)99先快后慢地升高(4)不能达到沸点,继续吸热(5)C【解析】(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确保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5)将水量增多,其沸点不改变,但沸腾时间会推迟,所以是c图线.课时2液化1.[2023南京鼓楼区期中]如图所示,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戴的护目镜镜片常会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由于水蒸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模糊不清的“雾气”在护目镜的

(填“内”或“外”)侧产生.

知识点1液化现象答案1.【答案】液化内【解析】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戴护目镜镜片常会模糊不清是因为上面有一层水雾,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小水滴出现在护目镜的内侧.2.

使气体液化可采用降低温度和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两种方法.例如: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研究水蒸气的液化,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如图乙所示)是在常温下采用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到钢瓶中的.

知识点2液化的两种方法答案2.【答案】降低温度压缩体积3.

如图所示,小明从冰箱内拿出一杯自制的冰淇淋,过了一会儿,杯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知识点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应用答案3.【答案】液化放出【解析】杯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杯的外壁上,液化放出热量.4.[2023扬州宝应区期中]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这是因为

.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知识点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应用答案4.【答案】试管壁上有小水珠产生水蒸气液化升高【解析】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进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通入试管A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所以温度计C的示数会升高.5.

新情境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利用液态二氧化碳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制冷,这一过程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采用这项技术,比使用传统的制冷剂更加环保.

知识点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应用答案5.【答案】汽化吸收6.

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的过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知识点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应用答案6.【答案】汽化放出【解析】土壤中的水分会先由液态变成气态,汽化成水蒸气分布在土壤和塑料薄膜之间;这些水蒸气在塑料薄膜背面发生液化,由水蒸气变成小水珠,聚集在塑料薄膜背面,此过程中要放出热量.1.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后者由热水汽化形成答案1.D雪糕周围的“冷气”是雪糕周围的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的“热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碗外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所以,“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后者由热水汽化形成.故D项正确.2.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的玻璃窗户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下列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答案2.B使用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夏天,室外的空气温度较高,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室内的温度较高,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B项正确.3.在参加体育项目时,运动员可能会受伤,受伤时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沸点只有13.1℃的药液氯乙烷.喷射到皮肤上的药液很快会

(填“吸热”或“放热”)而

(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暂时减轻运动员的痛感.在体育馆现场观赛的观众感到寒冷时会把手放在离嘴约2cm左右的地方,向手心哈气,就会感到暖和,因为此时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而

(填“吸”或“放”)热.

答案3.【答案】吸热汽化液化放4.新情境[2023武汉洪山区期中]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

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

的.

(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

时要

,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的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水先

形成的(后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返回舱返回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舱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有的飞船会在返回舱表面涂上一层特殊固态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答案4.【答案】(1)降温液化(2)汽化吸热汽化液化(3)熔化并汽化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请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哪个房间的温度较高,并简述你的判断依据.答案5.【答案】乙房间的温度较高.壶嘴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室温越低,壶嘴上方的“白气”越浓,故甲房间的温度较低,乙房间的温度较高.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1.新情境

2023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二十四节气惊艳了世界,“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知识点1升华和凝华答案1.C霜是固态,它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而形成的,这种物态变化叫凝华,所以选项C正确.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知识点1升华和凝华答案2.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卫生球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A选项符合题意;露珠和雾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B、C选项不符合题意;冰雪消融是指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D选项不符合题意.3.2023年3月4日早上,安徽黄山风景区出现了难得一遇的雾凇云海景观.“雾凇”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中,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知识点1升华和凝华答案3.【答案】凝华放出【解析】树枝上形成的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放出热量.4.中秋节前夕,妈妈给乐乐买了雪月饼,打开包装盒发现里面有许多圆柱状的小干冰(如图甲所示).过了一会儿,盒子冒出了大量的“白气”(如图乙所示).原来这是由于干冰在空气中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物态变化过程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白气”.

知识点1升华和凝华答案4.【答案】升华吸收液化【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5.冻干食品是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的简称,也称FD食品(如图所示).它首先将食品中的水分速冻成冰,然后用高温加热使之直接变为水蒸气,食物因此而脱水干燥.需要食用时,只需重新加水,食物就会恢复原来的面貌,色、香、味、形均不变.在加工冻干食品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

知识点2升华和凝华的应用答案5.【答案】凝固升华6.[2023珠海期中]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

为黑色碳粉.这样,纸张和黑色碳粉都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知识点2升华和凝华的应用答案6.【答案】升华凝华【解析】黑色碳粉是固态,碳蒸气是气态,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变成黑色碳粉,为凝华现象.7.跨学科实践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所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天接云涛连晓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冷露无声湿桂花”,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知识点3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及其应用答案7.C冰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A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气态水蒸气受冷变成的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需要放热,B错误;露是空气中的气态水蒸气受冷变成的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需要放热,C正确;霜是气态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变成的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需要放热,D错误.8.如图为电冰箱的原理图,电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进入冰箱的冷冻室的管子内,在这里迅速

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发生

,把热散出去.(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知识点3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及其应用答案8.【答案】汽化液化1.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金属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金属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金属膜能镀上去的原理是(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D.金属升华到玻璃镜头上答案1.C金属在高温、低压下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一过程为升华,遇到玻璃镜头后温度降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均匀地附着在镜头上,这一过程为凝华.故选项C正确.2.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在玻璃门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答案2.A冰花是固体,它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寒冷的冬天,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门窗由气态变为固态,为凝华现象,故选A.3.小明和爸爸在酒店吃饭时,点了一款新推出的甜品,发现盛甜品的碗的周围冒着白气,如图所示,询问后得知,原来下面盛水的碗里加了干冰.拿走上面的碗,会看到下面碗里的液体在“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下面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D.下面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碗中的水吸热后沸腾答案3.C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A、B错误;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水看起来像沸腾的样子,故C正确;干冰升华时从水中吸收热量,故D错误.4.[2023白银会宁期中]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霜前冷”是因为气温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的时候水蒸气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霜;“雪后寒”是因为

.

答案4.【答案】低于凝华雪熔化或升华需要吸热【解析】霜的形成是一种凝华现象,只有在气温低于0℃的时候水蒸气才会凝华形成霜;下雪后,雪熔化或升华都需要吸热,所以雪熔化时天气会非常寒冷.5.新情境北京时间2023年1月15日,汤加王国境内的海底火山发生猛烈喷发,火山喷发后火山灰若长期滞留在大气层可能会使空气中的凝结核增多,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其上

成小水滴或直接

成小冰晶,从而使降水量增加.(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5.【答案】液化凝华6.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会看到碘颗粒

,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

,碘的这个物态变化是

,需要

.

(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在冷却过程中仔细观察,看到玻璃泡内发生的现象是

;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

,需要

.

(3)在上述实验中,小明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

6.【答案】(1)减少碘蒸气升华吸热(2)碘蒸气渐渐变淡,同时出现碘颗粒凝华放热(3)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解析】(1)给玻璃泡中的碘颗粒加热,碘颗粒吸热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所以看到碘颗粒减少,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碘蒸气.(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停止加热,玻璃泡中紫色气体逐渐变淡,碘蒸气放出热量,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碘颗粒,这种现象叫凝华.(3)用热水对碘加热,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因此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该物态变化是升华,升华

吸热.答案专项物态变化辨析与图像问题1.物态变化现象在生活中十分普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23年春晚舞台上用喷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该过程中干冰发生的是升华现象B.火山爆发时高温物质上升到地球浅部,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了凝固现象C.“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遇冷后变成小水滴,这是汽化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一诗句中所说的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类型1物态变化辨析答案1.A干冰是固态,白雾是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而形成的,这种物态变化叫升华,选项A正确.2.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B.乙图中雾凇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C.丙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D.丁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类型1物态变化辨析答案2.C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放热,A错;雾凇的形成过程是凝华,需要放热,B错;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C正确;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吸热,D错.3.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A.固液气 B.气液固C.气固液 D.液固气类型1物态变化辨析答案3.C题图中物质M处于乙物态时吸热变成丙物态,又在丙物态吸热变成甲物态,可见物质M的乙物态为固态、丙物态为液态、甲物态为气态,C正确.4.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凝固点是50℃B.这种物质是非晶体,其熔点是50℃C.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类型2物态变化的图像问题4.A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并且凝固点为50℃,故A正确,B错误.AB段物质处于液态,故C错误;BC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物质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答案5.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绘制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A.水的沸点是100℃B.水面上方的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C.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在水沸腾后先停止加热,再观察水能否持续沸腾D.水从90℃加热至沸腾,用时9min类型2物态变化的图像问题答案5.C由题图可知,水的沸点为98℃,故A错误;由于水的沸点小于100℃,则水面上方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在水沸腾后先停止加热,再观察水能否持续沸腾,故C正确;水从90℃加热至沸腾,用时约5min,故D错误.故选C.6.[2023遂宁船山区期末]如图所示的图像被撕去了一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定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像B.这可能是某种非晶体的熔化图像C.这一定是某种液体的沸腾图像D.无论是熔化图像还是沸腾图像,温度不变的时间段内物体一定吸热类型2物态变化的图像问题答案6.D由题图可知,图线有一段是水平的,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可能是晶体的熔化图像也可能是某液体的沸腾图像,不可能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故A、B、C错误;无论是晶体的熔化图像还是液体的沸腾图像,此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都要不断吸热,才能使晶体继续熔化或液体继续沸腾,故D正确.易错疑难集训1.如图所示三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

℃、

℃、

℃.

易错点1温度计的读数答案1.【答案】35.8

14

-16【解析】本题易错之处是把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读法混淆.第二、三个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零上温度从零向上读,读出液柱顶端对应的温度值;零下温度从零向下读,读出液柱顶端对应的温度值.由题图可知,第一个温度计(体温计)的读数是35.8℃,第二个温度计的读数是14℃,第三个温度计的读数是-16℃.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的是(

)A.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白气”B.闷热的夏天自来水管上出现水珠C.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屋内,眼镜片上出现一层“雾”D.夏天,打开冰棍的包装纸,看见冰棍旁出现“白气”易错点2“白气”与水蒸气答案2.A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3.水烧开后会在壶口喷出“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白气”离壶口处有一段距离,是因为壶口处的温度较

(填“高”或“低”).

易错点2“白气”与水蒸气答案3.【答案】液化高【解析】本题易错之处是不清楚液化的特点:温度越低水蒸气越容易液化,“白气”就越多.壶里的水烧开以后,水蒸气离开壶口一段距离后,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了小水珠,所以看到了“白气”;由于壶口附近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气态,所以看不到“白气”.4.[2023扬州江都区期中]寒冬季节,晚自习时,教室窗玻璃的

(填“内”或“外”)侧会出现一些冰花,它是由

(填“教室内”或“教室外”)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夏天,使用空调的密闭轿车玻璃的

(填“内”或“外”)侧会出现一些水珠,它是由

(“轿车内”或“轿车外”)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易错点3液化和凝华位置的判断答案4.【答案】内教室内凝华外轿车外液化【解析】教室内温度高有大量的水蒸气,寒冬季节,晚上室外气温很低,窗玻璃的温度也很低,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会凝华成冰花附着在上面.夏天轿车内冷空调在工作,轿车内温度低,车玻璃温度也低,轿车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玻璃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玻璃的外表面.5.在做“海波的熔化”实验时,试管中装有海波,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海波开始熔化,若这时把酒精灯撤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海波一定立即停止熔化B.海波一定还会继续熔化C.此时海波的温度一定不会高于熔点D.熔化的海波在凝固过程中,烧杯中的水温一定下降易错点4熔化和沸腾的条件答案5.C由于水还可能会向海波传递一部分热量,所以把酒精灯撤走,海波不一定立即停止熔化,A错误;把酒精灯撤走,如果水的温度与海波的温度相同,则水不会继续向海波传递热量,海波不会继续熔化,B错误;海波在完全熔化之前,温度不会高于熔点,C正确;熔化的海波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一定的热量,所以烧杯中水温不一定下降,D错误.故选C.6.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后,同时熄灭火焰,则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