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导数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函数求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数学导数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函数求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数学导数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函数求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1_第3页
高中数学导数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函数求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1_第4页
高中数学导数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函数求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数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函数求导学案

基础知识

1.函数y=/(x)的导数为f'{x)=lim

Ax->0

2.导数r(xo)的几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1)/(%)=c(c为常数),则/'(x)=__________,(2)/(%)=NgGQ),则/⑴=

(3)/(x)=sinx,则/'(x)=(4)/(x)=cosx,则/(x)=

(5)/(x)=",贝旷'(x)=(6)/(x)=",则/'(x)=

(7)/(x)=logox(a>0,且aH1),则/'(x)=⑻f(x)=Inx,则/'(x)=

4.导数的运算法则:"(x)士g(x)]'=

"(幻•g(x)T=[磊卜

5.函数单调性与导数:设函数>=人力在区间(a,b)内有导数,如果,则丁=/(X)

是这个区间内;如果在这个区间内,则y=/(处是这个区间内

6.求单调区间的方法:

例题1.若f\x0)=2,则lim竺=

练习:(1)若f'(x0)=2,则lim."。+牛".)=

f(x)-f(x-3h)

(2)若尸(与)=2,则lim00

k->02h

⑶若f'(x0)=2,则lim3/?)=_________

A-»0h

2.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2e”(2)y=3cosx-4sinx(3)y=『+log2x

cosx

(4)y=Xnex(5)y=.

sinx

3.已知函数/(x)=J?+%-2

(1)在p0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y=4x-1,求Po点的坐标

(2)求函数/(x)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

(3)若在P处的切线垂直于直线x=3,求此切线方程。

4.下列各图为导函数y=/'(x)的图象,试画出原函数),=/(尤)的图象。

导数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函数求导作业

1.若八%)=一3,则()

h—0h

A.-3B.-6

C.-9D.-12

2.若lim/(/+3Ar)—/(Xo)=i,贝疗口。)等于().

A.0B.1C.3D.

3

x2-1

3.函数丁=1一的导数是().

4.曲线/(x)=x3+x_2在p。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y=4x-1,则p0点的坐标为

()

A.(1,0)B.(2,8)

C.(1,0)和(—1,—4)D.(2,8)和(—1,-4)

5.函数y=4一+」单调递增区间是()

X

A.(0,+oo)B.(-oo,l)C.(―,+oo)D.(l,+oo)

2

6.曲线y=d+x—2在点P。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y=4x,则点P。的坐标().

A.(0,1)B.(1,0)C.(一1,一4)或(1,0)D.(-1,-4)

7.若函数/(x)=/+/u+c的图象的顶点在第四象限,则函数的图象是

8.函数/(x)=++4x+的图像在x=l处的切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

9.函数、=/一/的单调增区间为,单调减区间为

10.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einY

(1)y=4sinx-3cosx(2)y-----(3)y=x]nx(4)y=Iogx-ex

x3

IL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y—2x^+3x~-12x+1(2)y=(X+1)2(X+2)

12.己知曲线y=Y—l与y=l+/在x=x0处的切线互相垂直,求X。的值。

2on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归纳

第一部分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

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2.藜形绡令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

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

法解决

3.(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xeA<=>xCfjA,xeC^A<^>x^A.

(2)德摩根公式:CtJ(AB)=CuA(3泮;孰9B)=QjACVB.

(3)

AB—A<^>AB=BB=①

=QAB=R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A=。的情况.

(4)集合{%,4,,4}的子集个数共有2"个;真子集有2"-1个;非空子集有2"-1

个;

非空真子集有2"-2个.

4.。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二部分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②配方法;③判别式法;④利用函数单调性;⑤换元

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

离、

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相、sinx、cosx等);⑨平方法;⑩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若f(x)的定义域为[a,b],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Wg(x)W

b解出

②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

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y=/[g(x)]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g(x)与外函数y=f(u)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⑵/(X)是奇函数0/(-%)=-f(x);f(x)是偶函数=/(—X)=/(X).

⑶奇函数/(x)在0处有定义,则/(0)=0

⑷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⑸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6.函数的单调性:

⑴单调性的定义:

①/(X)在区间M上是增函数OVX],X2G当再<为时有f(再)</U2);

②/(X)在区间Af上是减函数0VX],%2€知,当尤1<82时有/01)>/(%2);

⑵单调性的判定:①定义法:一般要将式子/(须)-/*2)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

以利于判断符号;②导数法(见导数部分);③复合函数法;④图像法

注:证明单调性主要用定义法和导数法。

7.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性的定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无,若有/(x+T)=/(x)(其中T为非零常数),

则称函数/(x)为周期函数,T为它的一个周期。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

最小正周期。如没有特别说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

(2)三角函数的周期:①y=sinx:T=2乃;②y=cosx:T=2万;

27r

③y=tanx:7=";®y=Asin(cox+^)),y=Acos((wc+(p):T=---;

\co\

⑤y=tanmx:T=

\o)\

⑶与周期有关的结论:

f(x+a)=/。一。)或f(x-2a)=f(x)(a>0)=f(x)的周期为2。

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㈠.⑴指数函数:y=ax(a>O.aw1);⑵对数函数:y=logax(a>0,。w1);

⑶幕函数:y=xa(a£R);⑷正弦函数:y=sinx;⑸余弦函数:y=cosx;

(6)正切函数:y=tanx;⑺一元二次函数:ax1+hx+c=O(aWO);⑻其它常用函

数:

ka

①正比例函数:y=2乂攵w0);②反比例函数:y=—(左。0);③函数y=x+—^a>0)

xx

”.——_巴1

㈡.⑴分数指数基:an=\an,;an=—(以上。>0,£N*,且M>1).

(2).①a"=Nolog〃N=b;②log〃(MN)=log“Mflog。N;

MYl

③log“—=log„M-k)g“N;©logb"=—log“b.

Nm

⑶.对数的换底公式:log,,N=幽且.对数恒等式:。啕'=N.

log,”a

9.二次函数:

⑴解析式:①一般式:fM=ax2+bx+c;②顶点式:f(x)=a(x-h)2+k,(h,k)为

顶点;

③零点式:f(x)=a(x-x,)(x-x2)(aWO).

⑵二次函数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素:

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③端点值;④与坐标轴交点;⑤判别式;⑥两根符号。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x=-2,顶点坐标是

2a

(2Aac-b2\

[2a'4a-)

10.函数图象:

⑴图象作法:①描点法(特别注意三角函数的五点作图)②图象变换法③导数法

⑵图象变换:

①平移变换:i)y=/(x)T>y=/(x±a),(a>0)-----左"+”右“一”;

ii)y=/(x)fy=/(x)±NOl>0)----上“+”下“一”;

②对称变换:i)y=.f(x)3^y=—.f(—x);ii)^=/(x)y--/(%);

in)y=/(x)—^^=/(一幻;iv)y=/(x)^^~>x=/(y);

③翻折变换:

i)y=/(x)fy=/(|x|)----(去左翻右)y轴右不动,右向左翻(/(处在y左侧图

象去掉);

ii)y='/•(%)-y=|/(x)|----(留上翻下)x轴上不动,下向上翻(.f(x)|在x下面

无图象);

11.函数图象(曲线)对称性的证明:

(1)证明函数y=/(x)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

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函数y=/(x)与y=g(x)图象的对称性,即证明y=/(x)图象上任意点关

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在y=g(x)的图象上,反之亦然。

注:①曲线C:f(x,y)=O关于原点(0,0)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x,-y)=0;

曲线G:f(x,y)=0关于直线x=0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x,y)=0;

曲线G:f(x,y)=0关于直线y=0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x,-y)=0;

曲线G:f(x,y)=0关于直线y=x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y,x)=0

②f(a+x)=f(b—x)(x£R)Oy=f(x)图像关于直线x=巴士上■对称;

2

特别地:f(a+x)=f(a—x)(x€R)O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③y=/(x)的图象关于点(名与对称O/(a+x)+/(«-x)=2b.

特别地:y=/(x)的图象关于点(a,0)对称o.y(a+x)=-/(a—x).

④函数y=/(x—a)与函数y=/(a—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

函数y=/(a+x)与函数y=/(a—x)的图象关于直线x=0对称。

12.函数零点的求法:

⑴直接法(求/(无)=0的根);⑵图象法;⑶二分法.

(4)零点定理:若y=f(x)在[a,若上满足f(a)•f(b)<0,则y=f(x)在(a,b)内至少有

一个零点。

13.导数:4

⑴导数定义:f(x)在点X。处的导数记作y'k』=/(X。)=则。""^一"4)

⑵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①C=0;②(x")'=〃x"T;③(sinx)'=cosx;

@(cosx)=-sinx;⑤(a*)'=a*Ina;@(er)=ex;⑦(log“x)'=-----;

xlna

⑧(Inx)=­o

x

⑶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U±v)'=u'±v';(uv)'=u'v+uv';(—)'

VV

⑷(理科)复合函数的导数:乂=X.<;

⑸导数的应用:

①利用导数求切线:注意:i)所给点是切点吗?ii)所求的是“在”还是“过”该点

的切线?

②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i)尸(x)>0n/(x)是增函数;ii)/(x)<0=/(x)

为减函数;iii)((x)三0=/(x)为常数;

③利用导数求极值:i)求导数/'(X);ii)求方程/'(x)=0的根;iii)列表得极值。

④利用导数求最大值与最小值:i)求极值;ii)求区间端点值(如果有);iii)比

较得最值。

第三部分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1.⑴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弧度=180°,1°=二弧度,1弧度=(图)°之57°18'

1807i

⑵弧长公式:l=GR;扇形面积公式:S=-IR=-0R*2»*

22

2.三角函数定义:角a终边上任一点(非原点)P(x,y),设|OP|=r则:

sina=—,cosa=—,tana=—

rrx

3.三角函数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简记为“全stc”)

4.诱导公式记忆规律:“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jl

5.(Dy=Asin(劭;+e)对称轴:令/工+夕=左乃+,,得人=•••;对称中心:

一,0)(keZ);

CO

k兀—①

⑵丁=Acos@r+0)对称轴:令①x+①=k7i,得1=....-;对称中心:

CD

,71

左乃十-----(p

」一,0)(&eZ);

CO

2乃

⑶周期公式:①函数y=Asin(ox+o)&y=Acos(<wx+0)的周期T=L(A、3、cp

为常数,

且AW0).②函数y=Atan(&¥+。)的周期7二2(A、3、。为常数,且AWO).

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2x+cos2x=l;-S^nX-=tanx

cosx

7.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对称性:

TTTT

6y=sin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k兀一一,2k兀+—ZEZ,单调递减区间为

22

7T1T3乃TT

2k兀+—,2卜兀+二—keZ,对称轴为x=k7T+—(kGZ),对称中心为

222

(fc^-,0)(iteZ).

(2)y=cos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k7r-7v,2k7r]k^Z,单调递减区间为

[2匕r,2k兀+"快£Z,

对称轴为尤=&万(攵£Z),对称中心为(匕T+1,())(左WZ).

⑶y=tan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人万一]kwZ,对称中心为

,可(左eZ).

8.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①sin(a±/?)=sinacos0±cosasin〃;cos(a±/?)=cosacosJ3sinasmp;

/,c、tana±tan13

tan(a±')=-----------.

1tanatan(3

②sin(a+B)sin(a-7?)=sin2a-sin2(3;cos(a+0)cos(a-0)=cos2a—sin2尸.

@asina+bcosa-\Ja2+b2sin(cr4-(p)(其中,辅助角0所在象限由点(。/)所在的象

决定,tan^=—).

a

9.二倍角公式:①sin2a=2sintzcosc.(sina±cosa)2=l±2sinacosa=l±sin2a

②cos2c=cos2a-sin2<z=2cos2e-l=l-2sin2c(升基公式).

21+cos2a.21-cos2a/收短八一、

cosa=---------,sina=---------(降帚公式).

22

10.正、余弦定理:

⑴正弦定理:一乌一=—2—=-^=2R(2R是AABC外接圆直径)

sinAsin5sinC

注:①Q:〃:c=sinA:sin8:sinC;②。=2RsinA)=2Rsin氏c=2RsinC;

abca+b+c

③----=-----=-----=------------------O

sinAsinBsinCsinA+sin5+sinC

,2.22

⑵余弦定理:a2=h2+c2-2Z?ccosA等三个;cosA-+C---幺等三个。

2bc

11.几个公式:⑴三角形面积公式:①5=;"“=;。饱=;。4(%、%,、区分别表示

a^b、c边上的高);@S=—absmC=—bcsinA=-easinB.®

222

SAOAB=1^\OA\\OB\)2-(OAOB)2

⑵内切圆半径r=2sA:外接圆直径2R=/_=」_=_=;

a+b+csinAsin8sinC

第四部分立体几何

1.三视图与直观图:⑴画三视图要求:正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正视图与侧视图高平齐;

侧视图与俯视图宽相等。⑵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几何体的直观图的要领。

2.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表面积:S=SE2s底;②侧面积:SM2MI;③体积:V=S底h

⑵锥体:①表面积:S=SM+S底;②侧面积:Sffl=7irl;③体积:V=—SIKh:

3

⑶台体:①表面积:S=S®I+S上底+S下成;②侧面积:S(«=》(r+rj/;③体积:V=1

(S+Vsy+S')h;

r4二

⑷球体:①表面积:S=4成②体积:V二—成'

3

3.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

⑴直线与直线平行:①公理4;②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⑵直线与平面平行:①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⑶平面与平面平行:①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推论;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⑷直线与平面垂直: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⑸平面与平面垂直:①定义一一两平面所成二面角为直角;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注:以上理科还可用向量法。

4.求角:(步骤-----I.找或作角;U.求角)

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①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②用向量法

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①直接法(利用线面角定义);②用向量法

5.结论:

⑴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

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对应角相等,对应边对

应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相应小

棱锥与小棱锥的侧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

⑵长方体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b,c,则体对角线长为必定H

全面积为2ab+2bc+2ca,体积V=abc。

⑶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体对角线长为任,全面积为6a2,体积V=/。

⑷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

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⑷正四面体的性质:设棱长为4,则正四面体的:

①高:/?=――a;②对棱间距离:———a;③内切球半径:——a;④外接球半径:——a。

32124

第五部分直线与圆

1.斜率公式:%=三二』•,其中《(花,必)、8(%,必)・

x2-%,

直线的方向向量v=(a,人),则直线的斜率为攵=2(。工0).

a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D点斜式:y-y^Kx-xJ(直线/过点6(X1,y),且斜率为%).

(2)斜截式:丁=奴+人(》为直线/在丁轴上的截距).

⑶两点式:—~~江•=x](q(x,x)、P,(x2,y2)x,#x2,y产治)・

%一X/一玉

(4)截距式:H+上=1(其中。、b分别为直线在x轴、y轴上的截距,且。力0,。工0).

ab

(5)一般式:瓜+8),+。=0(其中人、8不同时为0).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若4:y=Z]X+4,4:y=k2彳+%,则:

①/[〃4=K=k2,々工匕2;②4_L/,O=—1・

(2)若4:Ax+^y+G=。,4:A2x+B2y+C2=0,贝!]:

①/J/、o4与一人2g=0且AG—A2。】#0;②6J-4oA4+4&=0.

4.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

(1)列约束条件;(2)作可行域,写目标函数;(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5.两个公式:

⑴点P(Xo.yo)到直线Ax+By+C=0的距离:,\^+By0+C\.

以+前

⑵两条平行线Ax+By+G=0与Ax+By+C2=0的距离d=曰一01

2

VA+B2

6.圆的方程:

⑴标准方程:①(x—a)2+(y—与2=72;(^x2+y2=r2。

⑵一般方程:x2+y2+Dx+Ey+F^0(£>2+-4F>0)

注:Ax'+Bxy+Cy'+Dx+Ey+F=O表示圆OA=C#0且B=0且D?+E2—4AF>0

7.圆的方程的求法:⑴待定系数法;⑵几何法。

8.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掌握几何法)

⑴点与圆的位置关系:(d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

点在圆上;②d<Ro点在圆内;③点在圆外。

⑵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①6/二足。相切;②相交;③d>Ro相离。

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d表示圆心距,表示两圆半径,且R>r)

①d>R+ro相离;②"二k+广。外切;③R-r<d<R+ro相交;

④d=R-ro内切;⑤0<4<R-ro内含。

9.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AB|=242一个

第六部分圆锥曲线

1.定义:⑴椭圆:I+IME|=2a,(2a>WK|);

⑵双曲线:||MFJ-1MF2||=2a,(2a<|F,F2|);⑶抛物线:IMF|=d

2.结论:⑴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若弦端点为A(当,弘),8(乙,y2),则

|阴=-々A+(y-%)),或恒耳=卜-引川+公,或

网=|M卜•*.

注:①抛物线:|A同=XI+X2+P;②通径(最短弦):i)椭圆、双曲线:---;ii)

a

抛物线:2P.

⑵过两点的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可设为:mx2+ny2=1(加,〃同时大于0时表示

椭圆;

mn<0时表示双曲线);当点P与椭圆短轴顶点重合时有PF2最大;

⑶双曲线中的结论:

2■>2)

①双曲线匚_2L=1(a>0,b>0)的渐近线:二一上=0;

a2b2a2b2

②共渐进线y=±2x的双曲线标准方程可设为三一匚二以力为参数,/LA0);

aa2b2

③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oe=叵。渐近线互相垂直;

⑷焦点三角形问题求解:利用圆锥曲线定义和余弦定理联立求解。

3.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解法:

⑴直接法(通法):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注意以下问题:①联立的关于“x”还是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②直线斜率不

存在时

考虑了吗?③判别式验证了吗?

⑵设而不求(点差法——代点作差法):--------处理弦中点问题

X

步骤如下:①设点A(x”外)、B(2,y2);②作差得的8=/■二=……;③解决问题。

4.求轨迹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2)直接法(列等式);

(3)代入法(又称相关点法或坐标转移法);⑷待定系数法;(5)消参法;(6)交轨

法;(7)几何法。

第七部分平面向量

1.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4t,8=J(%2-%)2+(%-y)2,其中A(X],M),B(x2,y2).

2.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Z=(x”x),3=(9,%),且贝人

①<^b-Xa0工1%一9%=0;

②(a0)<^>a•^=0oXjX2+=0.

3.a•b=,albcos<a,b>=Xjx2+yiy2;

注:①|a|cos〈a,b>叫做a在b方向上的投影;|b|cos<a,b>叫做b在a方向上的投影;

②a・b的几何意义:8・1)等于|3|与b|在a方向上的投影bcos〈a,b>的乘积。

a-b

4.cos<a,b>=———;

5.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P,A,B三点共线oOP=xQA+yOBlLx+y=l。

第八部分数列

1.定义:

⑴等差数列{ajo^n+i-4=d3为常数〃eN*)oa“一。"_|=d(n>2)

2

o2a»=a„+i+%(n>2,neN*)an=kn+b<^Sn=An+Bn

⑵等比数列{qjo=q(q*0)oa/=an4-an+{(n>2,neN*)

a

n

2.等差、等比数列性质: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an=a1+(〃一l)d

1.q=1时,Sn=nal;

nia+a“)〃(〃一1)

前n项和S=---]!-----=na+-------a2〃Hl时,S“=4(1为)

n〃2},2

i-q

.一

1

性质①*&„)+(n-m)d,①an=aid'-";

②m+n=p+q时affl+an=ap+a<1②m+n=p+q时aman=aPaq

③SQS2k—Sk,S3k—52k,*',MP③Sk,S?k-、卜,S3k-S2k,…成GP

④4,4+m,4+2,”,…成AP,"=那④4M&+卅,氏+2/H,…成GP,q=q

3.常见数列通项的求法:

⑴定义法(利用AP,GP的定义);⑵累加法(a,川一%=%型);⑶公式法:{S,(n=D

S,-Sn-i(n22)

⑷累乘法(也=c“型);⑸待定系数法(。,用=左4,+匕型)转化为

%

«n+i+x=k(a“+X)

(6)间接法(例如:an_,-a,,=4a„a„_i^-———=4);(7)(理科)数学归纳

a“

法。

4.前〃项和的求法:⑴分组求和法;⑵错位相减法;⑶裂项法。

5.等差数列前n项和最值的求法:

(l)s,最大值-°J或5"最小值~°八

;⑵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九部分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4ab<>0)

注意:①一正二定三相等;②变形:ab<(^-)2<—+/?(a,beR).

22

2.极值定理:已知都是正数,则有:

(1)如果积冲是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y[p;

(2)如果和x+y是定值s,那么当x=y时积孙有最大值,$2.

4

3.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法+。>0(或<0):若。〉0,则对于解集不是全集或空集时,对

应的

%-%<

解集为“大两边,小中间”.如:当当<*2,(^-XlX2)0<=>^l<X<X2;

(X-X]Xx-12)>0OX>々或^<$.

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a>0时,有:①凶ca?0一。<》<。;

②国>aof>/。*>。或xv—a.

5.分式不等式:

(1)g(i>0o/(x)-g(x)>0;(2)<0o/(x)・g(x)<。;

,(x)7(x)-g(x)>0/(x)f(x)-g(x)<0

(3)g(3>0<=><(4)g(3<0<=><

、g(x),0a々HO

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x)>0

(1)当。>1时,a"")>a8(x)=f(x)>g(x);log,/(x)>log"g(x)<=>,g(x)>0

/(x)>g(x)

(2)当0<avl时,a"*>as(x)<=>/(x)<g(x);

/(x)>0

logJ(X)>log„g(x)o-g(x)>0

/(x)<g(x)

3.不等式的性质:

(l)a>b<=>b<a;(2)a>b,b>c=>a>c;(S)a>b<=>a+c>b+c;a>b,c>d

=>a+c>b+di(i)a>b,c>0=>ac>bd;a>b,c<0=>ac<bc;

47>Z?>0,c>d>0

ac>bd;(5)a>/?>0=>a">bn>0(〃eN*);(6)a>/;>0=>\[a>&(〃sN*)

第十部分复数

1.概念:

⑴z=a+bi£R<z>b=0(a,bGR)Oz=z<=>z?20;出2=2+也是虚数=b#

0(a,b£R);

⑶z二a+bi是纯虚数Oa=0且b#0(a,bGR)<z>z+z=0(z20)<=>z2<0;

⑷a+bi=c+di<=>a=c且c=d(a,b,c,d£R);

2.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设z尸a+bi,z2=c+di(a,b,c,deR),贝ij:

(1)zi±Z2二(a+b)±(c+d)i;(2)zi.Z2=(a+bi)•(c+di)=(ac-bd)+(ad+bc)i;

⑶五/”万)(匚山)=ac+bdbc-ad0);

222z

z2(c+di)(c—力)c+dc+d

3.几个重要的结论:

①(i±,)2=±2i;②

1-z1+i

4n4n+l4n+24n+3M

③i性质:T=4;z=l,z=i,i=-l,z=-z;,心+产M+i+/+3=0;

zIzI

4.模的性质:(l)|Z1z2|=|z,||z2I;⑵|」|=E;⑶|z"|=|zI".

Z

z2I2I

5.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G2+笈+。=0的解:

—b+J—4〃/、

v

①若△=6—4ac>0,则x12=---——;②若△=〃—4ac=0,则

③若△=〃-4ac<0,它在实数集R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C内有且仅有两个共扼复

根1=——0%一…

2a

第十一部分概率

1.事件的关系:

⑴事件B包含事件A:事件A发生,事件B一定发生,记作Aq3;

⑵事件A与事件B相等:若则事件A与B相等,记作A=B;

⑶并(和)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B发生,记作或A+3);

⑷并(积)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B发生,记作Ac5(或AB);

⑸事件A与事件B互斥:若Ac3为不可能事件(AcB=。),则事件A与互斥;

⑹对立事件:AcB为不可能事件,ADB为必然事件,则A与B互为对立事件。

2.概率公式:

⑴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概率公式:P(A+B)=P(A)+P⑻;

=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⑵古典概型:(~"基本事件的总数

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等)

⑶几何概型:P(A)=

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等)

第十二部分统计与统计案例

1.抽样方法:

⑴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的个数为N,通过逐个不放回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

为n的样本,且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称这种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

注:①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2;

N

②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随机数表法。

⑵系统抽样:当总体个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均衡的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

每一个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系统抽样。

注:步骤:①编号;②分段;③在第一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④

按预

先制定的规则抽取样本。

⑶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有差异比较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使样本更充分的反映总体的情

况,

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分层抽样。

注:每个部分所抽取的样本个体数=该部分个体数

N

注:以上三种抽样的共同特点是:在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相等

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茎叶图:⑴用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规律的直方图称为频率

分布直方图。⑵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第一个有效

数字,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即第二个有效数字,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

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这种表示数据的图叫做茎叶图。

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⑴样本平均数元=工(%+小+…+立;

n〃仁

2222

⑵样本方差52=—[(jq-x)+(x2-J)+•••+(x„-x)l=-y(x,.-x);

⑶样本标准差s二出守+(/一君2+…+(1一鲁(7_元)2

3.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i〃

丁=j=l_/=!

In〃/〃〃

住(%-幻这(凶-刃2X:-£)这V2-柠)

V/=1i=lVi=li=l

注:⑴r>0时,变量%,y正相关;r<0时,变量负相关;⑵当|川越接近于1,

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当|川越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

关关系。

4.回归直线方程

h=---------------------=----------------

y=a+bxy其中〈V1(—\2<2—2

ZQ—X)-一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