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习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综合思维)2.通过实例,理解我国粮食战略与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综合思维)3.通过图文、数据等资料,了解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综合思维)4.通过资料,理解耕地保护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自主预习】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1.粮食安全的含义: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①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2.粮食安全的地位: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3.影响粮食总量的因素:不仅与耕地的②和质量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有关。
4.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1)人均耕地③,后备耕地资源④。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2)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3)耕地空间分布⑤,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A.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⑥为主,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严重的地区。
B.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⑦为主,是我国新增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但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
C.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⑧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
D.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1.基本要求: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基础之上的粮食安全,需要不断增加粮食总产量,以满足人口和消费水平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2.增加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扩大耕地数量和⑨是增加粮食总产量的两个基本途径。
(1)1949年以前,主要通过⑩实现粮食总产量的增加。
(2)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20世纪80年代以后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总体呈⑪趋势,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的。
3.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从⑫、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⑬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
4.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的手段(1)通过粮食的⑭,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A.跨区调剂方向:以前是“南粮北调”,目前是“北粮南运”。B.目前的粮食净调出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等省区。(2)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3)建立⑮。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1.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目标(1)战略:“⑯、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2)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2.面临的主要挑战(1)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2)粮食品种结构和⑰矛盾突出。
(3)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4)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耕地保障对粮食安全的意义(1)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必须支撑我国的粮食安全。(2)⑱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
(3)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4)守住耕地红线【答案】①生存②数量③少④有限⑤不均⑥水田⑦旱地⑧水资源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⑩扩大耕地面积⑪减少⑫耕地利用率⑬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⑭跨区调剂⑮粮食储备⑯以我为主⑰生产布局⑱人多地少【合作探究】情境导入2020年12月9日召开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安徽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持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全省耕地面积8828.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393万亩,已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十四五”时期,安徽省耕地保护工作将继续严守耕地红线,强化对耕地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行为。你们知道安徽省为什么要严格控制耕地数量吗?提示: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主题1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情境耕地质量等级反映了由土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土地质量差异。从优等地到低等地,土地生产能力从高到低。中等地和低等地一般称为中、低产田。下图示意2015年我国各质量等级耕地占总面积的比例。任务1简述影响我国耕地质量的自然环境因素。【答案】①地形因素:我国山区广,平原少,造成耕地中坡地多,平地少,易发生水土流失。②气候因素:我国东西部水热条件差异大,东部季风区南北方差异显著。因此,耕地的光、热、水配置类型多样。③水源因素: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水源情况不同,导致耕地有水田、旱地等多种形式。④生物因素:我国自然带多样,不同地区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差异大,耕地的肥力不同。任务2影响我国耕地质量的人类活动有哪些?【答案】长期耕作造成耕地肥力下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耕地污染、土壤板结、地力衰减;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造成耕地污染;不合理灌溉方式造成土地盐碱化。我国水土资源——培育区域认知情境材料一我国北京及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材料二我国北京及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任务1分析材料一,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答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北多南少,水土配置不协调。任务2分析材料二,说出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中水土协调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并简要分析其成因。【答案】福建。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山地、丘陵比重大,耕地比重小。任务3水土协调度小的影响是什么?结合材料,说出我国北方水土协调度<1.00的省级行政区,以及提高水土协调度可采取的措施。【答案】影响:农业减产。省级行政区:北京、天津、山东、河北、辽宁。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调整农业结构。一、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我国人口众多,季风气候显著,干旱区面积广大,多丘陵山地,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具有以下特征:特征具体表现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耕地面积占世界9.5%,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约70%的耕地为中、低产田已垦耕地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三废”、化肥和农药残留、农膜等污染严重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平原丘陵地区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优等地和高等地,但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严重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旱地为主,分布着全国75%的中等地和90%的低等地,也是我国新增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但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平均每年有约30%的播种面积受灾,在重大水旱灾害发生的年份,我国粮食总产量减少10%以上思维拓展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原因原因表现自然原因耕地比重小山地面积大,耕地比重小,耕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3.7%耕地分布不均东南半壁占88.4%,西北半壁占11.6%中、低产田比重大中、低产田各占33%左右人为原因人口数量大人均耕地少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耕地不断减少土地的高强度利用耕地退化严重不合理灌溉和施用化肥、农药耕地污染严重二、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地区土地退化现象西北地区以土地荒漠化(风蚀)、草场退化为主北方地区以不合理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和土壤侵蚀为主南方地区以土壤侵蚀和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青藏地区以寒漠化(土地荒漠化的一种)为主以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1亩≈666.67平方米),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亿亩,其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地。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还有大面积的宜耕、宜林荒地待垦用B.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C.东南地区耕地广,西北地区林地广D.南方地区降水多,故水田集中2.河南正阳县土地整理成效显著,可有效增加土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下列措施中,对增加耕地面积作用不大的是()。A.旧村归并 B.退宅还耕C.植树造林 D.塌陷区土地复垦【答案】1.B2.C【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但是后备资源少,宜耕、宜林荒地面积不大;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南方降水多,但水田分布受地形、河流影响,比较分散。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整理的原因为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土地和废弃地多,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等,废弃了大量土地。可以通过旧村归并,退宅还耕,塌陷区的土地复垦等恢复土地生长功能或作为后备耕地;植树造林对增加耕地面积作用不大。主题2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情境1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依据耕地现状分布、耕地质量、粮食作物种植情况、土壤污染状况,在严守耕地红线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将达到质量要求的耕地依法划入。任务1说出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答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任务2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有什么作用?【答案】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任务3我国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最大的区域可能位于南方、北方、西北、青藏地区中的哪个地区?【答案】北方地区。情境2粮食虚拟耕地指粮食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耕地资源,即将地区间进行的粮食交易看作相应的耕地交易。目前我国粮食虚拟耕地流动存在“北土南运”的趋势,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粮食输出地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粮食输入地,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任务1简析我国粮食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的原因。【答案】北方地区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任务2简述“北土南运”的影响。【答案】有利影响:“北土南运”会使南方地区农业用地规模缩小,重点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北土南运”可能会增加北方地区农民收入。不利影响:“北土南运”易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降低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任务3简析“北土南运”降低耕地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答案】我国北方地区水热条件较南方地区差,因此生产相同数量的粮食时,北方地区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南方地区,粮食生产效率低。规避粮食进口给我国带来粮食安全风险的措施——培育地理实践力情境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国际贸易进口粮食是满足粮食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鉴于我国耕地紧张、农业生产成本高,有人建议我国维持粮食安全应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但如果直接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粮食,一是可能会引起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即“大国效应”,导致“买得贵”;二是国际市场贸易量有限,未必能满足我国庞大的需求,导致“买不到”。近些年,世界粮食储备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国际粮价大涨已在30多个国家诱发粮食危机,甚至损害了经济增长并危及政治安全。任务1除“买得贵”和“买不到”风险外,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还可能存在哪些风险?【答案】自然灾害风险,国际政治、军事冲突的风险及粮食产品的质量风险等。任务2为了能够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你认为我国可采取怎样的措施?【答案】提高国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化粮食进口结构;建立定价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推进国际合作战略,加大海外农业投资,提高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国际粮食市场的稳定供给。调节粮食安全的手段在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基础上,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具体表现如下表:调节手段具体表现影响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南粮北调”——从有余粮的南方调拨大米到北方保障北方缺粮地区居民的食用粮需求自1985年起,“北粮南运”——从北方余粮区流向南方缺粮区的粮食以玉米为主适应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用粮的需求净调出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等省份这些省份都易受气象灾害影响,如果同时或大部分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将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包括谷物和大豆)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以净进口谷物为主,主要是小麦解决我国食用粮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世纪初,进出口大体平衡—二十世纪以来,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充分利用国外的自然资源,但过度依赖进口会导致我国大豆和以大豆为原材料的产品受制于他国,影响粮食安全建立粮食储备粮食储备是维护一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起着“蓄水池”的作用具有救荒、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应对突发事件等功能思维拓展我国“北粮南运”的原因(1)北方生产供给增强这得益于北方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及水利设施的改善等因素。(2)南方市场需求增加南方畜牧业、饲料工业发展,拉动了北方粮食南下。(3)消费结构升级南方经济增长拉动消费水平提高,对东北优质大米(粳稻)需求增加。(4)粮食种植区域变化南方水稻面积减少,北方水稻地位越来越高。(5)人口向南方流动东南沿海一带会集了大量农民工,其粮食消费增加了“北粮南运”量。从2003年到2016年,我国粮食产量由4.3亿吨增加到6.6亿吨。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供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回答1~3题。1.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D.农业竞争力强2.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C.产销区距离远D.粮食进口多,加大运输压力3.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有()。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②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③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④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1.C2.C3.D【解析】第1题,材料“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供需缺口巨大”,说明我国农业生产没有面向市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材料中并未涉及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及农业竞争力强的信息。第2题,由材料“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可知,我国粮食产区集中在北方地区,主消费区与主产区相距较远,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偏高。玉米、稻谷库存量大不能体现粮食流通问题。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地区集中。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与粮食进口多关系不大。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为减少大豆进口,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与市场经济不相符,①错误;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可以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增加大豆产量,从而减少大豆进口,②正确;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可能会降低耕地质量,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大豆产量下降,不利于降低进口依存度,③错误;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可以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力,④正确。主题3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情境12020年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自然资源部将围绕节约集约用地和加强耕地保护、新《土地管理法》实施等内容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各地、各单位要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对加强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宣传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以及各地做好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经验做法。任务1我国为什么要划定18亿亩的耕地红线?【答案】我国人多地少,可以耕种的土地更少,所以国家明确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奉行,为保证十几亿人能有饭吃,更是划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以最严格的方式加以保护。任务2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答案】人口数量大,对耕地的需求量大;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质量低的耕地比重大。任务3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答案】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情境2“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耕地,就没有口粮。耕地红线是粮食安全的大坝,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任务1谈谈你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理解。【答案】“藏粮于地”即要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促进种地养地结合。“藏粮于技”即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研究开发粮食科技,用科技手段维持粮食供求平衡。任务2分析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原因。【答案】①长期以来实行的“藏粮于仓、以丰补歉”的策略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②过去一直采用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耕地生产力下降等退化问题。建设高标准农田,使耕地从质量不高的“亚健康”状态中得到恢复,对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的可持续保障能力至关重要。③面临粮食产量、粮食库存量和粮食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局面。国内粮食库存增加导致仓储补贴负担较重。粮食生产成本高于进口成本,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明显。④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充足的机会,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在部分地区实行轮作、休耕。非粮化——培育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情境耕地非粮化是将大量耕地转化为非粮食生产的行为,以非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率表示非粮化程度。“山城”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下图示意重庆市2011—2020年耕地非粮化程度分布。任务1分析重庆市耕地非粮化率较高的自然原因。【答案】山地、丘陵较多,耕地面积较小,粮食种植成本高,利润低;水热条件好,组合多样,利于多种经济作物经营。任务2说明重庆市耕地非粮化率较高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耕地过度非粮化,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会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耕地用作其他用途,可能破坏土壤耕作层,影响耕地质量;耕地非粮化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农药化肥过量施用,以及塑料薄膜等固体废弃物大量残留,危害生态环境,造成土壤污染。任务3提出防止重庆市耕地非粮化程度进一步扩大的合理措施。【答案】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推进耕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措施1.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的背景——未来粮食面临众多挑战(1)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2)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矛盾突出。(3)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变化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4)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2.保障措施措施具体做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措施,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保护与改善耕地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实现以质换量、藏粮于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水土资源保护项目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针对各区域中、低产耕地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了各区域的耕地质量提升任务3.我国不同区域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与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区域主要问题农田质量提升的重要任务东北及内蒙古地区中、低产田集中分布,黑土地土壤退化严重黑土区用养结合,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培肥;风沙盐碱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滴(喷)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施有机肥华北平原地区中、低产田分布较广,耕层变浅,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地下水超采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改善耕层结构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中产田分布较多,土壤酸化日益加剧,污染严重治酸控污,低产坡耕地改造或退耕恢复植被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干旱缺水,土壤贫瘠,耕地退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地膜残留污染严重发展节水农业及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次生盐渍化,回收残膜青藏高原区中、低产田集中分布,生态脆弱,不利于农业生产开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田建设,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土地沙化现象规律总结科学开发与整理土地的办法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即在粮食供过于求时,轮作、休耕一部分土地,在粮食紧缺时,再将这部分土地迅速用于粮食生产,这样通过调整耕地来维持粮食供求平衡。读我国2020年耕地等级构成示意图,回答1~3题。1.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会()。A.提高粮食生产成本 B.减少粮食浪费C.减少粮食需求量 D.保障粮食供给2.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A.提高农业科技 B.实行精耕细作C.扩大耕地面积 D.提高耕地质量3.下列各地采取的措施,有助于实现“藏粮于地”的是()。A.长江中下游区——治酸控污 B.青藏区——防治盐碱化C.黄淮海区——治理土地沙化 D.蒙新区——防治水土流失【答案】1.B2.D3.A【解析】第1题,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粮食仓储中会出现生虫、鼠咬及陈化现象,造成粮食浪费,“藏粮于地”可以减少此类粮食浪费;粮食需求量是由市场决定的,与粮食储藏方式关系不大;“藏储于仓”与“藏粮于地”储藏方式都可以保障粮食供给。第2题,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通过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所以该战略的关键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科技和实行精耕细作是“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着眼现有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并没有通过扩大耕地面积保障粮食产量。第3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酸化严重、污染严重,应该治酸控污;青藏区盐渍化程度较低;黄淮海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应该治理土壤盐渍化;蒙新区土壤沙化严重,应该防治土地荒漠化。【随堂检测】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要求合同条款
- 二零二四年度文化传媒公司内容制作与分发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项目管理与不锈钢加工定制合同
- 2024年度南京技术开发合同研究开发经费及分工
- 2024版影视制作及版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度采购:航空航天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年度白酒品牌形象塑造与推广合同
- 私企操作工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铲车物流运输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承包合同
- 中国历史文选第四单元 典志体政书、诏令奏议
- YS/T 22-2010锑酸钠
- YC/T 11.4-2006烟草机械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第4部分:编号原则
- RB/T 047-2020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和技术能力评价设施和环境通用要求
- GB/T 33528-2017公共就业服务术语
- GB/T 30677-2014轻型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 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方案
-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课件(1-7单元)(2)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 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 煤矿干部个人思想工作总结(四)
- 【外科学】微创外科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