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案程序指导书_第1页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案程序指导书_第2页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案程序指导书_第3页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案程序指导书_第4页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案程序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案程序指导书TOC\o"1-2"\h\u6878第一章总则 3237781.1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概述 3305321.1.1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定义 3214411.1.2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必要性 352611.1.3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职责 49761.1.4合法性原则 4173401.1.5公正性原则 4130011.1.6公开性原则 444511.1.7及时性原则 425031.1.8人文关怀原则 423987第二章立案与受理 5321511.1.9立案条件 546421.1.10立案程序 5251641.1.11受理案件的范围 5187241.1.12受理案件的流程 619590第三章调查取证 683971.1.13合法性原则 6138601.1.14客观公正原则 6305431.1.15及时有效原则 7187281.1.16保密原则 722361.1.17询问 728411.1.18现场勘查 7244261.1.19技术侦查 8133571.1.20证据鉴定 8217431.1.21调查取证技巧 86394第四章案件审理 83988第五章处罚决定 106461.1.22行政处罚 1022111.1.23刑事处罚 10286441.1.24纪律处分 10189541.1.25处罚决定的作出 11219621.1.26处罚决定的执行 1117955第六章执行程序 11214401.1.27执行程序的定义与目的 116691.1.28执行程序的启动 12214641.1.29执行依据 12224971.1.30执行主体 12289411.1.31执行措施 12205801.1.32执行期限 128638第七章复议与诉讼 13204211.1.33复议的定义 13201921.1.34复议的申请 13101581.1.35复议的受理 1314971.1.36复议的审查 13124851.1.37复议的决定 1387441.1.38申请撤回复议 14287301.1.39诉讼的定义 14300141.1.40诉讼的提起 14221981.1.41诉讼的受理 14261671.1.42诉讼的审理 14193711.1.43诉讼的判决 144185第八章案件归档 1441931.1.44归档要求 15241901.1.45归档流程 1582461.1.46档案管理 15212041.1.47档案查询 158154第九章信息公开与保密 16260081.1.48信息公开的原则 16152621.1.49信息公开的范围 16314181.1.50信息公开的要求 1653891.1.51保密措施 16116591.1.52保密责任 178802第十章责任追究与监督 17273571.1.53责任追究原则 17139781.1.54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情形 17218341.1.55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程序 18243731.1.56监督机制 1831891.1.57问责机制 1827875第十一章培训与考核 18305901.1.58培训内容 18262861.1企业文化及价值观培训:使员工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以及企业使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18297051.2岗位技能培训:针对员工所在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18254421.3职业素养培训:培养员工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操守等综合素质,提升员工的职业形象。 1957651.4管理能力培训:针对管理人员,进行领导力、团队管理、决策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19254091.4.1培训方式 19198592.1线上培训: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线课程、视频教学等资源,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19215692.2线下培训:组织集中培训、实操演练、座谈交流等形式,让员工在实地操作和互动交流中提升技能。 1924912.3外部培训:选派优秀员工参加行业研讨会、外部培训课程等,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19321102.4师徒制:为新员工指定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 19214712.4.1考核标准 19128363.1岗位技能考核:根据员工所在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技能考核标准,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19204733.2工作态度考核:从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团队协作等方面,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进行评价。 19297523.3绩效考核:根据员工的工作成果,设定合理的绩效指标,进行量化评估。 19223243.4职业素养考核:从道德品质、职业操守、沟通能力等方面,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进行评价。 1992903.4.1考核程序 19274844.1制定考核计划: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和员工培训需求,制定年度考核计划。 1966174.2成立考核小组:由人力资源部门、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士组成考核小组,负责实施考核工作。 1959424.3开展考核:按照考核计划,对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 2022604.4反馈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员工提出改进意见。 20108244.5考核结果应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员工晋升、薪酬调整、培训发展等依据。 202228第十二章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协作与交流 20297074.5.1建立协作机制的背景与意义 20290284.5.2协作机制的主要内容 204284.5.3交流与合作的形式 2093554.5.4交流与合作的领域 21第一章总则1.1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概述1.1.1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定义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文化市场中的各类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管理的行政执法活动。它涵盖了文化艺术、娱乐、网络、出版物、广播影视等多个领域,旨在维护文化市场的秩序,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1.1.2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必要性(1)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市场日益繁荣,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盗版、侵权、低俗、暴力等。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2)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可以保证公民享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3)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1.3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职责(1)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文化市场中的各类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如侵权盗版、非法出版物、违规演出等。(2)加强行业监管。对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进行日常监管,保证其依法经营,规范经营。(3)维护市场秩序。对文化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垄断行为等进行查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第二节办案程序基本原则1.1.4合法性原则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办案程序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即执法行为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执法人员在查处案件过程中,应当依法行使职权,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保证执法活动的合法性。1.1.5公正性原则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办案程序应当遵循公正性原则,即执法行为应当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执法人员在查处案件过程中,要保证案件处理的公正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1.6公开性原则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办案程序应当遵循公开性原则,即执法行为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执法人员在查处案件过程中,应当主动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提高执法透明度。1.1.7及时性原则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办案程序应当遵循及时性原则,即执法行为应当在法定时限内完成。执法人员在查处案件过程中,要保证案件办理的及时性,提高执法效率。1.1.8人文关怀原则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办案程序应当遵循人文关怀原则,即执法行为应当关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执法人员在查处案件过程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二章立案与受理第一节立案条件与程序1.1.9立案条件立案,是指法院对符合条件的起诉予以审查,决定是否受理案件的法律程序。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1.1.10立案程序(1)起诉:原告应当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交副本。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1)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2)诉讼请求及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3)证据及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2)审查: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应当对起诉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立案条件。(3)立案: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起诉,法院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原告。(4)不予立案:对于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起诉,法院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立案,并说明理由。第二节受理案件的范围与流程1.1.11受理案件的范围(1)民事案件:包括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争议等;(2)商事案件:包括公司纠纷、票据纠纷、海商纠纷等;(3)知识产权案件:包括专利纠纷、商标纠纷、著作权纠纷等;(4)行政案件:包括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5)其他依法应当由法院受理的案件。1.1.12受理案件的流程(1)立案:法院对符合条件的起诉予以立案,并通知原告。(2)送达: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3)预交诉讼费:原告应当在接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日内预交诉讼费。(4)庭前准备: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十五日内组成合议庭,通知当事人提交证据、选定鉴定人等。(5)开庭审理:法院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并公告开庭时间、地点。(6)裁判:法院应当在开庭审理结束后,及时作出裁判。(7)执行:对于生效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应当履行。如不履行,权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第三章调查取证第一节调查取证的基本原则调查取证是司法实践中的一环,其基本原则为整个调查过程提供了指导和遵循。以下是调查取证的基本原则:1.1.13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调查取证的核心原则。调查取证必须依法进行,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调查取证行为的合法性。具体要求如下:(1)调查取证主体合法:调查取证应由具有法定调查权的机关、部门或个人进行。(2)调查取证程序合法:调查取证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如搜查、询问、鉴定等。(3)调查取证手段合法:调查取证过程中使用的手段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采用非法手段。1.1.14客观公正原则客观公正原则要求调查取证人员在调查过程中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准确地收集证据,保证案件事实的真实性。具体要求如下:(1)客观收集证据:调查取证人员应全面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不得故意遗漏或隐瞒。(2)公正对待证据:调查取证人员应平等对待各方当事人,保证证据的公正性。1.1.15及时有效原则及时有效原则要求调查取证人员在法定时限内尽快完成调查取证工作,保证证据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具体要求如下:(1)及时启动调查:调查取证人员应在发觉案件线索后及时启动调查程序。(2)有效收集证据:调查取证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1.1.16保密原则保密原则要求调查取证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予以保密。具体要求如下:(1)严格保密制度:调查取证人员应建立健全保密制度,保证证据的安全。(2)保密措施到位:调查取证人员应对涉及保密的证据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泄露。第二节调查取证的方法与技巧调查取证的方法与技巧是提高调查取证质量、保证案件真实性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调查取证方法与技巧:1.1.17询问询问是调查取证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针对当事人、证人和知情人进行。询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询问对象:根据案件情况,选择合适的询问对象。(2)制定询问提纲:提前准备好询问提纲,保证询问内容的全面性。(3)采取合适的询问方式:根据询问对象的特点,采取适当的询问方式,如直接询问、间接询问等。1.1.18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调查取证的重要环节,主要针对案发觉场进行。现场勘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勘查范围:根据案件情况,确定勘查范围。(2)拍照、录像:对现场进行拍照、录像,固定证据。(3)采集物证:对现场发觉的物证进行采集,如指纹、DNA等。1.1.19技术侦查技术侦查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犯罪嫌疑人的通信、活动等进行监控和调查。技术侦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法授权:保证技术侦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2)精确目标:明确技术侦查的对象和范围。(3)保密措施:对技术侦查过程和结果予以保密。1.1.20证据鉴定证据鉴定是指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估。证据鉴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专业鉴定机构: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2)提供充分鉴定材料:向鉴定机构提供充分的鉴定材料,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3)依法进行鉴定:鉴定过程应依法进行,保证鉴定结果的合法性。1.1.21调查取证技巧(1)善于发觉线索:调查取证人员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觉案件线索。(2)沟通协调:调查取证过程中,应与各方当事人、证人和知情人保持良好沟通,争取他们的配合。(3)综合分析: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综合分析,挖掘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形成完整的证据链。第四章案件审理第一节审理程序案件审理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审理程序的正确执行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案件审理的一般程序:(1)立案:案件审理的第一步是立案,案件审理部门收到案件材料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对案件进行立案,并将案件材料送交主审法官。(2)审阅案卷:主审法官在收到案件材料后,应当对案件卷宗进行详细审阅,了解案件基本情况,为开庭审理做好准备。(3)开庭审理:案件审理部门应当根据案件性质和复杂程度,合理安排开庭审理时间。开庭审理时,应当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审判程序的公正、合法。(4)调查取证: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可以对案件事实进行调查取证,必要时可以采取鉴定、勘验等措施。(5)评议:开庭审理结束后,合议庭应当进行评议,对案件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形成审理意见。(6)制作判决书:合议庭根据评议结果,制作判决书。判决书应当依法阐明判决理由,明确判决结果。(7)宣判:判决书制作完成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宣判,告知当事人判决结果。(8)上诉与申诉:当事人对判决不服的,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或申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上诉或申诉案件,作出相应裁定。第二节审理标准与要求案件审理应当遵循以下标准与要求,保证审判公正、合法:(1)依法独立审判:审判人员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公正审判:审判人员应当保持中立地位,公正审理案件,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严格依法审理:审判人员应当严格依法审理案件,保证案件审理程序的合法性。(4)保障当事人权益:审判人员应当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证当事人能够充分陈述意见、提供证据。(5)注重调解工作: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当注重调解工作,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化解纠纷。(6)提高审判效率:审判人员应当提高审判效率,缩短案件审理周期,减轻当事人诉累。(7)做好审判延伸工作:审判人员应当关注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做好审判延伸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五章处罚决定第一节处罚的种类与标准处罚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法律尊严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处罚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纪律处分等。下面将对这些处罚的种类与标准进行详细介绍。1.1.22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的制裁。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1)罚款: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对违法者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2)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行政机关可以依法没收违法者的违法所得。(3)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行政机关可以依法暂扣或者吊销违法者的许可证、执照。(4)责令改正: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责令违法者改正。(5)行政拘留: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对违法者实施行政拘留。1.1.23刑事处罚刑事处罚是指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给予的刑罚。刑事处罚的种类包括:(1)主刑: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拘役、管制、罚金等。(2)从刑:包括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1.1.24纪律处分纪律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对违反纪律的职工给予的处分。纪律处分的种类包括:(1)警告:对违反纪律的职工进行口头或书面警告。(2)记过:对违反纪律的职工进行记录在案的处分。(3)记大过:对违反纪律的职工进行较为严重的记录在案的处分。(4)降级:对违反纪律的职工降低职务等级。(5)撤职:对违反纪律的职工撤销职务。第二节处罚决定的作出与执行1.1.25处罚决定的作出(1)调查取证:行政机关、审判机关等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应依法进行调查取证,收集有关证据。(2)听证会:在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前,行政机关应依法组织听证会,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3)拟定处罚决定:根据调查取证和听证会的情况,行政机关、审判机关等应拟定处罚决定。(4)审批:处罚决定应报请有关领导审批。(5)公告:处罚决定应依法公告,送达当事人。1.1.26处罚决定的执行(1)执行主体:处罚决定由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等执行。(2)执行期限:处罚决定应在法定期限内执行。(3)执行方式:根据处罚的种类,采取不同的执行方式,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4)执行监督:上级机关应加强对下级机关处罚决定执行的监督。(5)处罚决定的变更与撤销:如发觉处罚决定有错误,应依法予以变更或撤销。第六章执行程序第一节执行程序的基本规定1.1.27执行程序的定义与目的执行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支付令等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司法权,依法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迫使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法律程序。其目的在于实现法律文书中所确定的债权,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1.28执行程序的启动执行程序通常由当事人申请启动,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职权主动启动。当事人申请执行的,应当在法律文书生效后的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1.1.29执行依据执行依据主要包括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支付令等法律文书,以及其他依法具有执行力的法律文件。1.1.30执行主体执行主体包括执行法院、执行员、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等。执行法院负责执行程序的进行,执行员具体实施执行措施,被执行人是指应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当事人,申请执行人是指提起执行程序的当事人。第二节执行措施与执行期限1.1.31执行措施执行措施包括财产查控、财产保全、强制交付、强制迁出、强制拍卖、变卖财产等。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执行措施:(1)财产查控:人民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询、查封、扣押、冻结等。(2)财产保全:在执行程序开始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3)强制交付:被执行人应当交付的财物或者票证,人民法院可以强制交付。(4)强制迁出:被执行人应当迁出的房屋或者土地,人民法院可以强制迁出。1.1.32执行期限(1)一般执行期限:强制执行的期限一般在当事人申请后六个月内执行结案。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2)诉前财产保全期限:法院接受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3)财产保全期限:财产保全措施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自动转为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期限连续计算。在执行程序中,人民法院应当严格遵守执行期限的规定,及时采取执行措施,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被执行人应当在执行期限内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进一步的强制措施。第七章复议与诉讼第一节复议程序1.1.33复议的定义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请求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撤销或变更的一种法律制度。1.1.34复议的申请(1)申请期限:拆迁户自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起复议申请。(2)申请材料:申请人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与申请复议事项相关的证据材料。(3)申请方式:申请人可以亲自到复议机关提交申请,也可以通过邮寄或其他方式提交。1.1.35复议的受理(1)受理期限:复议机关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2)受理条件:符合复议申请条件的,复议机关应当立即受理。1.1.36复议的审查(1)审查期限: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2)审查内容:复议机关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3)审查方式:复议机关可以采用书面审查、听取申请人陈述、询问证人等方式进行审查。1.1.37复议的决定(1)决定种类:复议机关可以作出维持、撤销、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复议决定。(2)决定通知:复议机关应当在作出复议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决定书送达申请人。1.1.38申请撤回复议在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可以随时要求撤回复议申请。撤回申请后,复议程序终止。第二节诉讼程序1.1.39诉讼的定义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一种法律制度。1.1.40诉讼的提起(1)提起期限: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为6个月,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2)提起条件:原告须具备诉讼主体资格,有明确的被告、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3)提起方式:原告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提供相关证据材料。1.1.41诉讼的受理(1)受理期限: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应当在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2)受理条件: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1.1.42诉讼的审理(1)审理期限: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2)审理程序:诉讼程序分为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3)审理内容: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1.1.43诉讼的判决(1)判决种类:人民法院可以作出维持、撤销、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判决。(2)判决通知:人民法院应当在判决书生效之日起5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第八章案件归档第一节归档要求与流程1.1.44归档要求(1)完整性:案件归档应保证案件材料的完整性,不得遗漏重要文件和资料。(2)规范性:归档材料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定进行整理、分类、编目,保证档案的规范化管理。(3)安全性:案件归档应注重档案的安全保密,保证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失泄密。(4)可用性:归档材料应便于检索、利用,满足案件查询、统计和分析的需要。1.1.45归档流程(1)档案产生:案件处理结束后,及时将案件材料进行整理,形成档案。(2)点收:对档案进行清点、验收,保证档案的完整性。(3)分类:根据档案内容性质,将档案归入适当的类目。(4)立案:对档案进行编案,建立简要案名。(5)编目:按照档案编目规范,记录档案的内容及形式特征,制成档案目录。(6)整理:对档案进行立卷、微缩储存、电子储存等整理工作。(7)保管:将档案入库,进行保存与修护,加强库房管理,保证档案安全。(8)清理:定期对档案进行清查、鉴定,对无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销毁或移转。第二节档案管理与查询1.1.46档案管理(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责任。(2)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档案保管条件。(3)定期开展档案培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4)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5)加强档案安全保密工作,保证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失泄密。1.1.47档案查询(1)档案查询应根据查询目的、范围和要求,提供相应的查询服务。(2)查询档案时,应严格遵守档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档案内容。(3)提供档案查询服务时,应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4)加强档案查询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查询效率。(5)对档案查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案件处理提供参考依据。第九章信息公开与保密第一节信息公开的范围与要求1.1.48信息公开的原则我国信息公开的原则是“公开是原则,保密是例外”。在这一原则指导下,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信息外,其他所有信息都应当如实公开。1.1.49信息公开的范围(1)国家秘密以外的信息、公共信息资源;(2)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开的信息;(3)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涉及民生领域的相关信息;(4)其他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1.1.50信息公开的要求(1)及时性:信息公开应当及时,保证社会公众能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2)准确性:信息公开应当准确,不得发布虚假、误导性信息;(3)完整性:信息公开应当完整,不得故意隐瞒、删减相关信息;(4)易懂性:信息公开应当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便于社会公众理解和接受。第二节保密措施与责任1.1.51保密措施(1)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明保证密范围、保密级别和保密期限;(2)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采取加密、隔离、控制等措施;(3)建立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4)对信息发布人员进行保密培训,提高保密意识;(5)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防止信息泄露、篡改等风险。1.1.52保密责任(1)信息发布单位:对公开的信息承担保密审查责任,保证不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2)信息发布人员:对公开的信息承担直接责任,保证信息真实、准确、完整;(3)保密管理部门:对保密工作履行监管责任,保证保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4)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承担保密义务,防止信息泄露。第十章责任追究与监督第一节执法过错责任追究1.1.53责任追究原则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应遵循以下原则:(1)有错必纠、违法必究原则:对执法过错行为,必须依法予以纠正,对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予以追究。(2)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原则:在追究执法过错责任时,既要对过错行为进行惩戒,也要注重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提高执法水平。(3)过错与责任相适应原则:根据执法过错的性质、情节和影响,合理确定责任追究的幅度。1.1.54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情形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主要包括以下情形:(1)拒绝、拖延接警出警或者未按照指令、规范进行现场处置,造成严重后果的。(2)对应当受理、立案或者撤销的案件不予受理、立案或者撤销,对不应当立案或者撤销的案件予以立案或者撤销的。(3)对没有犯罪事实的案件进行侦查、起诉、审判的。(4)其他执法过错行为。1.1.55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程序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发觉执法过错行为,启动调查程序。(2)调查取证,查明事实。(3)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处理意见。(4)报请有关领导审批。(5)根据审批意见,作出处理决定。第二节监督机制与问责1.1.56监督机制(1)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执法活动进行全程监督,保证执法行为合法、合规。(2)外部监督: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公众等外部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执法透明度。(3)专项监督:针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活动,保证执法效果。1.1.57问责机制(1)问责对象:对执法过错行为负有责任的执法人员和领导人员。(2)问责方式:包括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停职检查、降级、撤职、开除等。(3)问责程序:根据执法过错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影响,启动问责程序,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有关领导审批,作出问责决定。(4)问责结果运用:将问责结果作为执法人员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第十一章培训与考核第一节培训内容与方式1.1.58培训内容1.1企业文化及价值观培训:使员工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以及企业使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1.2岗位技能培训:针对员工所在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1.3职业素养培训:培养员工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操守等综合素质,提升员工的职业形象。1.4管理能力培训:针对管理人员,进行领导力、团队管理、决策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