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B卷·拔高培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日军战犯在回忆录中记述:“18日夜……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爆炸时“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该回忆录记述的事件是(
)A.济南惨案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2.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1928年)。这说明(
)A.日本人开展学术研究 B.日本陆军勘测地理C.日本人对中国感兴趣 D.白本侵华蓄谋已久3.“1919年5月4日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35年12月9日发生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这表明两场运动都(
)A.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促进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全面抗战开始C.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运动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4.下图是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创办的《革命军人画报》,于1933年刊登的漫画:与其束手待毙,不如下来和它拼命!该漫画旨在(
)A.揭露日本侵略罪行 B.号召人民积极抗战C.歌颂军人英勇斗争 D.呼吁国共联合抗日5.电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媒介。下面电文的内容有助于了解(
)居今日而欲救亡图存,复兴民族,良以为除抗日外,别无他途。……中枢(有)领导民众之责,似应利用时机,把握现实,坚民众之信仰,而谋抗敌之实现……良年来拥护统一,服从领袖……所日夜隐忍希冀者,惟在举国一致之抗日耳。——1936年9月电A.南昌起义的背景 B.长征的原因 C.西安事变的背景 D.重庆谈判的原因6.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后,中国国内形势出现的重大变化最符合的一项是(
)A.标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B.中央红军开始长征C.促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D.局部抗日战争开始7.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A.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B.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C.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D.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8.1937年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的飞机、坦克、汽车、各式枪炮等物资,90%以上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从1937年到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锡、铅等各类矿产及大量的茶叶、生丝、羊毛、驼毛等物资,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由此可推知A.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日军侵占中国东部大片领土C.中国正面战场面临严峻挑战 D.中国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北9.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在公布的一份宣言中说:“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据此判断,该宣言公布的背景是(
)A.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B.百团大战取得胜利C.全民族抗战开始 D.国民党内部流行“亡国论”“速胜论”10.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下图是张乐平在1937年10月发表的抗日救亡漫画,用遒劲圆润的线条和写实又适当夸张的人物造型,凸显出抗日军民同仇敌忾,或举钢枪,或举拳头,振臂高呼。该漫画作品旨在(
)A.赞颂全民族抗战的精神意志 B.肯定敌后战场抗战巨大成果C.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和支持 D.说明中国对反法西斯的贡献11.日军认为,“皇军在外国首都入城乃有史以来盛事”。为“使中国军民敬仰皇军之威武而归服之”,日军一方面组织盛大的入城仪式,另一方面以“屠城”的方式震慑中国军民。这期间,日军抢掠公私财产、纵火焚城、屠杀普通市民和俘虏、强奸和蹂躏中国妇女,暴行持续时间长达40多天……材料中“屠城”指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12.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强调,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淞沪会战时出现的英雄有(
)A.邓世昌、杨靖宇 B.赵登禹、佟麟阁 C.关天培、陈化成 D.姚子青、谢晋元13.历史地图可以使我们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14.关于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国民政府统计为25.6万人。日本《战史丛书·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为31486人。1938年至1940年武汉日军第11军作战伤亡统计为650639人。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统计(
)A.国民政府官方的数据比较权威 B.日本统计更接近真相C.无法辨别史料的真伪 D.还需补充其他史料佐证和甄别15.1943年7月,中共中央发表《为纪念抗战六周年宣言》指出:“整个中国战场上,六年来的作战,实际上是被划分为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这两大战场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一个,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兽的奔窜,在将来就不能驱逐这个野兽出中国,因此必须增强这两个战场互相援助的作用。”这说明(
)A.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C.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主导作用 D.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战成果显著16.陈赓在日记中记载:“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这次“胜利”是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17.下图是中国抗战时期某次战役形势图。该图反映了(
)A.由局部抗战转向了全民族抗战 B.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C.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遭到了国民党破坏18.抗战初期,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主张,大学生应在后方努力读书,以为抗战建国储备人才;1941年开始,竺可桢提倡浙大学子从军。这一转变(
)A.主要是基于战争形势的变化 B.表明大学教育的宗旨发生改变C.是迫于国民政府的政策压力 D.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19.下面是1937—1945年八路军逐年兵力统计表。关于下表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最终实现 B.中国共产党关注农民利益C.中国共产党贯彻全面抗战路线 D.国民党内部不断争权夺利20.二组同学走进长治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室,收集了下面图文史料。这些史料反映的是抗战时期孙继尧用过的狗皮褥子陈列室主要展品有“反法西斯联盟国国旗”、“八路军行军锅”、“百团大战战役部署图”、“日本老八路使用过的军号”和响堂铺战斗中缴获的汽车友动机残骸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八路军抗战文化墙”,集中展示抗战时期八路军部队及根据地出版的图书、报刊、绘画等文化艺术珍品。A.反法西斯国际联盟 B.八路军的战斗力强C.抗战精神光耀千秋 D.八路军总部在太行21.抗战时期,丰子恺以强烈的民族感情和高度的政治热情,创作了一系列漫画,下图为其中一幅。这幅漫画旨在彰显(
)漫画《众擎易举》A.国画艺术的魅力 B.正面战场的抗战 C.团结抗日的意义 D.和平建国的愿望22.中国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人,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为186万人,其海外总兵力为358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据此可知(
)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始终发挥着主要作用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领抗战的胜利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3.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该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24.1942年10月,美、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愿意自动放弃19世纪以来在中国获得的多项特权。1943年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两国签订归还两国在华租界、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条约。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国民政府不懈的外交努力 B.中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C.中国以重大贡献赢得尊重 D.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25.“l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兴办新式军队 B.发展民族工业 C.反侵略反封建 D.推翻军阀统治评卷人得分二、辨析改错题(10分)2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改正。(10分)(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中国须赔款2100万白银给英国。判断:改正:。(2)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判断:改正:。(3)1937年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判断:改正:。(4)甲午战败后,“状元实业家”张骞创办大生纱厂。判断:改正:。(5)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在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判断:改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解析题(共2题,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26分)27.历史题材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国民革命歌》材料二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1)据材料一,指出国民革命斗争的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歌曲创作的时期。(4分)(2)据材料二指出“我那可爱的故乡”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民众脱离故乡的原因及这一事件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首歌曲分别反映的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4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中华民族步入二十世纪时,正处于深重的苦难中。甲午战争,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戊戌维新运动推动的变法注定要失败,但决不能因而抹杀它的思想启蒙作用。不能因为义和团运动是爱国行动,就不指出那些消极落后、甚至愚昧荒唐的东西,正如不能因为它存在消极落后的方面,便不敢肯定它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一样。——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据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1)“中华民族步入二十世纪时”社会性质如何?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此时中国“正处于深重的苦难中”的外部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如何推动“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形成;在此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8分)评卷人得分四、活动探究题(共1题,1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4分)材料在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他们的爱国献身精神至今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部分)民族英雄主要事迹A.______他是明朝抗倭名将,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他临危受命,南下浙东抗倭。他率领的“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他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B.郑成功C.______他是清朝后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他有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品质,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勇敢地投身于禁烟的斗争。1839年,在他的主持下,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鸦片当众销毁,显示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D.左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C两处的民族英雄。(4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B、D中任选一位民族英雄,撰写其主要事迹。(6分)(3)综合材料,谈谈上述民族英雄的历史贡献有哪些。(4分)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B卷·拔高培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日军战犯在回忆录中记述:“18日夜……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爆炸时“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该回忆录记述的事件是(
)A.济南惨案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18日夜……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和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突袭中国东北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并与次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B项正确;1928年的济南惨案是发生在国民政府北伐后期的中日冲突,排除A项;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北平近郊的宛平城,排除C项;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又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2.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1928年)。这说明(
)A.日本人开展学术研究 B.日本陆军勘测地理C.日本人对中国感兴趣 D.白本侵华蓄谋已久【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28年”、“日本陆军总部绘制”、“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日本并不是为了作学术研究,更不是简单的对中国感兴趣,而是为对中国的侵略做好相关准备,所以日本对华侵略是蓄谋已久的,D项正确;“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某地的地图说明不是学术界为了开展学术研究,排除A项;日本陆军勘测中国地理如此详尽,并不是简单的勘测地理,其目的是为侵略中国做准备,排除B项;日本人对中国感兴趣,在材料中未涉及,且对中国感兴趣并不需要把地图绘制得如此详细,排除C项。故选D项。3.“1919年5月4日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35年12月9日发生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这表明两场运动都(
)A.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促进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全面抗战开始C.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运动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答案】A【解析】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都是在民族危亡时刻开展的运动,根据“是一场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可得出二者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A项正确;五四运动在抗战前,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1919年,中共诞生是1921年,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排除D项。故选A项。4.下图是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创办的《革命军人画报》,于1933年刊登的漫画:与其束手待毙,不如下来和它拼命!该漫画旨在(
)A.揭露日本侵略罪行 B.号召人民积极抗战C.歌颂军人英勇斗争 D.呼吁国共联合抗日【答案】B【解析】依据“1933年刊登的漫画:与其束手待毙,不如下来和它拼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以来日本不断加快侵华步伐,而国民党当局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再妥协退让,因此该漫画是在号召人民积极抗战,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日本侵略罪行,排除A项;题干也没有体现歌颂军人英勇斗争,而是号召大家积极抗战,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国共联合抗日,排除D项。故选B项。5.电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媒介。下面电文的内容有助于了解(
)居今日而欲救亡图存,复兴民族,良以为除抗日外,别无他途。……中枢(有)领导民众之责,似应利用时机,把握现实,坚民众之信仰,而谋抗敌之实现……良年来拥护统一,服从领袖……所日夜隐忍希冀者,惟在举国一致之抗日耳。——1936年9月电A.南昌起义的背景 B.长征的原因 C.西安事变的背景 D.重庆谈判的原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良年来拥护统一,所日夜隐忍希冀者,惟在举国一致之抗日耳”“1936年9月”其中的“良”为张学良,张学良日夜希望的是全国一致抗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蒋介石调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军队围攻陕北,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于12月12日晨,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材料中电报内容反映了张学良接受了团结抗日的主张,因此是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C项正确;南昌起义爆发于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长征的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排除B项;重庆谈判发生于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后,中国国内形势出现的重大变化最符合的一项是(
)A.标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B.中央红军开始长征C.促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D.局部抗日战争开始【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中文字信息“西安”“蒋介石被捉处”,可知这一事件应是指西安事变,1936年12月,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战抗日,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这一事件由于各方的努力,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标志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从而促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C项正确;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排除A项;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排除B项;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局部抗日战争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7.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A.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B.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C.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D.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卢沟桥”“1937年”,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城搜查,遭拒后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项正确;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排除A项;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是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排除C项;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排除D项。故选B项。8.1937年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的飞机、坦克、汽车、各式枪炮等物资,90%以上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从1937年到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锡、铅等各类矿产及大量的茶叶、生丝、羊毛、驼毛等物资,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由此可推知A.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日军侵占中国东部大片领土C.中国正面战场面临严峻挑战 D.中国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北【答案】B【解析】根据“1937年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可知,此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防工业薄弱,军用物资匮乏,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相继占领了中国东部大片领土,从沿海地区援华物资运输受阻,于是中苏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B项正确;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A项;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整个中国都面临严峻挑战,不单单是正面战场,排除C项;“中国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北”说法错误,且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B项。9.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在公布的一份宣言中说:“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据此判断,该宣言公布的背景是(
)A.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B.百团大战取得胜利C.全民族抗战开始 D.国民党内部流行“亡国论”“速胜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决心以及付出的努力,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说明其背景是全民族抗战开始,C项正确;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排除A项;1940年百团大战取得胜利,排除B项;1938年,“亡国论”与“速胜论”甚嚣尘上,排除D项。故选C项。10.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下图是张乐平在1937年10月发表的抗日救亡漫画,用遒劲圆润的线条和写实又适当夸张的人物造型,凸显出抗日军民同仇敌忾,或举钢枪,或举拳头,振臂高呼。该漫画作品旨在(
)A.赞颂全民族抗战的精神意志 B.肯定敌后战场抗战巨大成果C.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和支持 D.说明中国对反法西斯的贡献【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凸显出抗日军民同仇敌忾,或举钢枪,或举拳头,振臂高呼”分析可知,该漫画作品凸显出抗日军民同仇敌忾,或举钢枪,或举拳头,振臂高呼,目的在于赞扬全民族抗战的精神意志,A项正确;漫画主要赞扬了中国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的精神意志,没有具体指明是敌后战场取得的巨大成果,排除B项;该漫画作品凸显出抗日军民同仇敌忾,或举钢枪,或举拳头,振臂高呼,目的在于赞扬全民族抗战的精神意志,而不是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排除C项;漫画内容没有凸显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不能说明中国反对法西斯的贡献,排除D项。故选A项。11.日军认为,“皇军在外国首都入城乃有史以来盛事”。为“使中国军民敬仰皇军之威武而归服之”,日军一方面组织盛大的入城仪式,另一方面以“屠城”的方式震慑中国军民。这期间,日军抢掠公私财产、纵火焚城、屠杀普通市民和俘虏、强奸和蹂躏中国妇女,暴行持续时间长达40多天……材料中“屠城”指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皇军在外国首都入城乃有史以来盛事”“暴行持续时间长达40多天”并结合所学知识,南京大屠杀是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D项正确;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排除A项;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攻陷天津,1900年8月中,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在北京城烧杀抢掠,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排除B项;旅顺大屠杀与材料“皇军在外国首都入城乃有史以来盛事”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强调,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淞沪会战时出现的英雄有(
)A.邓世昌、杨靖宇 B.赵登禹、佟麟阁 C.关天培、陈化成 D.姚子青、谢晋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淞沪会战”和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淞沪会战,国军第98师营长姚子青率领600壮士守卫宝山县城,日军对宝山进行了海陆空协同的疯狂攻击。在装备落后,地势不利,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姚子青带领全营以寡敌众坚守孤城,最后壮烈殉国。谢晋元是抗日将领,淞沪会战中以“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后为叛徒杀害,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D项正确;杨靖宇组织了东北的抗日联军,排除A项;赵登禹、佟麟阁在北平保卫战中牺牲,排除B项;关天培、陈化成在鸦片战争中牺牲,排除C项。故选D项。13.历史地图可以使我们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上“1938年春”“台儿庄”等文字信息可知该历史事件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消灭日军一万多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D项正确;1937年9月,林彪指挥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1937年7月,日军制造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B项;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排除C项。故选D项。14.关于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国民政府统计为25.6万人。日本《战史丛书·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为31486人。1938年至1940年武汉日军第11军作战伤亡统计为650639人。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统计(
)A.国民政府官方的数据比较权威 B.日本统计更接近真相C.无法辨别史料的真伪 D.还需补充其他史料佐证和甄别【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关于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国民政府统计为25.6万人。日本《战史丛书·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为31486人。1938年至1940年武汉日军第11军作战伤亡统计为650639人。”并结合所学可知,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因此关于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国民党和日本统计数字都可能带有感情色情,因而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统计还需补充其他史料佐证和甄别,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5.1943年7月,中共中央发表《为纪念抗战六周年宣言》指出:“整个中国战场上,六年来的作战,实际上是被划分为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这两大战场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一个,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兽的奔窜,在将来就不能驱逐这个野兽出中国,因此必须增强这两个战场互相援助的作用。”这说明(
)A.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C.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主导作用 D.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战成果显著【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是国共两党在反对日本侵略的统一战略目标下形成的。两个战场的关系不能分割,不能割裂,是一个战争中的两种形态、两个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少了哪一个战场的后果都相当严重。因此题干材料旨在说明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B项符合题意;AC项表述不正确,排除;D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16.陈赓在日记中记载:“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这次“胜利”是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和所学知识,1937年9月,林彪指挥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A项正确;淞沪会战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虽然粉碎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迷梦,但是最终以上海沦陷而告终,排除B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排除C项;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排除D项。故选A项。17.下图是中国抗战时期某次战役形势图。该图反映了(
)A.由局部抗战转向了全民族抗战 B.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C.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遭到了国民党破坏【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呈现的是百团大战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武装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B项正确;七七事变后,中国的抗战由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排除A项;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而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遭到了国民党破坏的典型事例是皖南事变,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8.抗战初期,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主张,大学生应在后方努力读书,以为抗战建国储备人才;1941年开始,竺可桢提倡浙大学子从军。这一转变(
)A.主要是基于战争形势的变化 B.表明大学教育的宗旨发生改变C.是迫于国民政府的政策压力 D.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抗战初期……大学生应在后方努力读书,以为抗战建国储备人才;1941年开始,竺可桢提倡浙大学子从军”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时期,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战争形势严峻,需要更多人才参与战争,于是竺可桢提倡浙大学子从军,这是基于战争形势的变化做出的决定,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学教育的宗旨是长期的、稳定的,不会因为战争形势而轻易改变,排除B项;材料所述变化是基于战争形势的变化与需要,而不是国民政府的政策压力,并且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国民政府的相关政策,排除C项;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决策变化是受当时战争形势变化的影响,仅凭材料不能得出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排除D项。故选A项。19.下面是1937—1945年八路军逐年兵力统计表。关于下表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最终实现 B.中国共产党关注农民利益C.中国共产党贯彻全面抗战路线 D.国民党内部不断争权夺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7-1945年八路军兵力总体上升,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灵活的策略,贯彻全面抗战路线,因此八路军兵力总体上升,C项正确;1937年国共两党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八路军兵力的变化,并未涉及农民问题,排除B项;国民党内部不断争权夺利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20.二组同学走进长治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室,收集了下面图文史料。这些史料反映的是抗战时期孙继尧用过的狗皮褥子陈列室主要展品有“反法西斯联盟国国旗”、“八路军行军锅”、“百团大战战役部署图”、“日本老八路使用过的军号”和响堂铺战斗中缴获的汽车友动机残骸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八路军抗战文化墙”,集中展示抗战时期八路军部队及根据地出版的图书、报刊、绘画等文化艺术珍品。A.反法西斯国际联盟 B.八路军的战斗力强C.抗战精神光耀千秋 D.八路军总部在太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抗战时期孙继先使用过的狗皮褥子”、“陈列室主要展品有‘反法西斯联盟国国旗’……‘百团大战战役部署图’……最具代表性的是‘八路军抗战文化墙’,集中展示抗战时期八路军部队及根据地出版的图书、报刊、绘画等文化艺术珍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长治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室收集的图文史料,体现了抗战时期八路军艰苦卓绝的抗战史实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反映了抗战精神光耀千秋,C项正确;陈列室里收集了“反法西斯联盟国国旗”,并未涉及反法西斯国际联盟,排除A项;陈列室的展品有“百团大战战役部署图”,但无法反映八路军的战斗力的强弱,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长治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室的情况,不能说明八路军总部在太行,排除D项。故选C项。21.抗战时期,丰子恺以强烈的民族感情和高度的政治热情,创作了一系列漫画,下图为其中一幅。这幅漫画旨在彰显(
)漫画《众擎易举》A.国画艺术的魅力 B.正面战场的抗战 C.团结抗日的意义 D.和平建国的愿望【答案】C【解析】题干漫画是丰子恺的《众擎易举》,漫画中众人共同举起“天下太平鼎”,旨在彰显团结抗日的意义,抗日战争中,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C项正确;国画艺术的魅力属于表象,与表达的全民族团结抗战主旨不符,排除A项;漫画彰显的是团结抗日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说正面战场抗战,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全民族抗战,和平建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中国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人,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为186万人,其海外总兵力为358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据此可知(
)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始终发挥着主要作用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领抗战的胜利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抗日战争中,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牵制了日本的大量兵力,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项正确;材料不是突出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排除A项;正面战场在战争初期起着主要作用,“始终发挥主要作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领了抗战的胜利”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3.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该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D项正确;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排除A项;1927年召开了八七会议,排除B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24.1942年10月,美、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愿意自动放弃19世纪以来在中国获得的多项特权。1943年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两国签订归还两国在华租界、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条约。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国民政府不懈的外交努力 B.中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C.中国以重大贡献赢得尊重 D.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答案】C【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人民积极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依据材料可知,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中国以重大贡献赢得尊重,C项正确;国民政府不懈的外交努力,并不是材料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中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是材料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出现的结果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都来源于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重大贡献,排除D项。故选C项。25.“l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兴办新式军队 B.发展民族工业 C.反侵略反封建 D.推翻军阀统治【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由此可知,近代中国人民由于外来的侵略被起来反抗,争取民族独立,这是近代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在列强持续加深对华侵略的同时,本国的封建统治者勾结侵略者共同欺压剥削中国人民,因此反本国统治者的斗争也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之一。据此可知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C项正确;题干没有表明兴办新式军队、发明民族工业、推翻军阀统治都是反帝反封建作出的努力措施,排除ABD项。故选C项。二、辨析改错题(10分)2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改正。(10分)(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中国须赔款2100万白银给英国。判断:改正:。(2)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判断:改正:。(3)1937年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判断:改正:。(4)甲午战败后,“状元实业家”张骞创办大生纱厂。判断:改正:。(5)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在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判断:改正:。【答案】(1)错误(1分)“白银”改为“银元”(1分)(2)错误(1分)“中共一大”改为“中共二大”(1分)(3)正确(2分)(4)错误(1分)“张骞”改为“张謇”(1分)(5)错误(1分)“京师同文馆”改为“京师大学堂”(1分)【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而不是白银,因此题干所述为错误,应“白银”改为“银元”。(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而不是中共一大,因此题干所述为错误,应“中共一大”改为“中共二大”。(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爆发淞沪会战,淞沪会战中虽然中国战败,但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因此题干所述为正确。(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加剧,实业家张謇等人主张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因此题干所述为错误,应“张骞”改为“张謇”。(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即后来的北京大学,促进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因此题干所述为错误,应“京师同文馆”改为“京师大学堂”。三、材料解析题(共2题,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26分)27.历史题材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国民革命歌》材料二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1)据材料一,指出国民革命斗争的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歌曲创作的时期。(4分)(2)据材料二指出“我那可爱的故乡”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民众脱离故乡的原因及这一事件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首歌曲分别反映的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4分)【答案】(1)帝国主义和军阀。(2分)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国民革命或北伐战争时期。2分)。(2)东北。(1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分)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任答一点即可,2分)(3)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分)【解析】(1)对象:根据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可知,国民革命斗争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军阀。时期:根据材料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可知,该歌曲创作的时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国民革命或北伐战争时期)。(2)故乡:根据材料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可知,“我那可爱的故乡”在东北。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沦陷敌手。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3)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国民革命歌》反映的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松花江上》反映的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中华民族步入二十世纪时,正处于深重的苦难中。甲午战争,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戊戌维新运动推动的变法注定要失败,但决不能因而抹杀它的思想启蒙作用。不能因为义和团运动是爱国行动,就不指出那些消极落后、甚至愚昧荒唐的东西,正如不能因为它存在消极落后的方面,便不敢肯定它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一样。——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据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1)“中华民族步入二十世纪时”社会性质如何?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此时中国“正处于深重的苦难中”的外部原因。(6分)(2)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智能语音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预测与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染发剂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库欣综合征与肢端肥大症的治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小儿疫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圆柱磁铁行业供需平衡预测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Unit1-单元测试题(二)
- 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全面剖析
- 2024年浙江大陈岛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遂宁涪江初级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 2024年乐山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招聘事业单位人员笔试真题
- 智能音箱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深度解析
- 2025上半年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社会招聘校园招聘14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出售东西合同样本
- 2024年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防汛抗旱合同协议
- 完整版继电保护定值整定计算书
-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课堂PPT)
- 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倾倒式
- 煤矿测量技术管理系统规定
- 南外加试卷精华.doc
- 前牙预备基本原则.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