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卷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卷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卷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卷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B卷·拔高培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868年,(美)丁韪良编译的《格物入门》在京师同文馆刊行,这是中国最早介绍力学、水学、电学、化学、测算等数理化学科的教科书。这反映出(

)A.洋务运动侧重学习西方技术 B.晚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C.西方列强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D.戊戌变法开启政治民主化2.如下是1882年9月上海《申报》报道的社会现象,这说明了(

)《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A.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民国时期社会各界积极筹资发展实业 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3.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旧物”和“新其心”中的“旧”与“新”的对象分别指的是(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C.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4.某学者写道:“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这里的“他们”指的是(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无产阶级5.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业的创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 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6.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在两地建省的共同意义是(

)A.巩固了内地边防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加强了东南海防 D.阻止了列强侵华7.站在时代制高点,讴歌时代英雄。下列英雄人物探索追求的时代主题是(

)实现民族振兴 B.发展资本主义 C.致力近代教育 D.抵抗外来侵略8.“李鸿章商于俄使,未有所成。英使劝李鸿章等早日议和,以朝鲜独立赔偿军费为条件,其政府并商请列强共同干涉,而德宗及其亲信大臣仍持异议,其心理以为日本国贫,不能持久……和议终无所成。”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处于劣势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9.陈旭龍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近代海军的出场和角逐。”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进行洋务运动 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推动维新变法运动C.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D.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取胜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随后帝国主义列强就发出了“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的声明。他们不仅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而且以做中国债主,夺取路权、矿权和开办工厂等方式,在中国投资,扩大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以上材料说明(

)A.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1.民国史学泰斗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以近代化的独特视角为核心,讲述从晚清到民国的百年激荡。书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12.康广仁曾在致友人的密信中说:“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这能够反映维新派(

)A.缺乏政治经验 B.社会基础广泛 C.改革举措庞杂 D.变法意志薄弱13.1898年9月,谭嗣同、林旭、康广仁等人被捕,后被斩首于菜市口。他们曾有过下框所示言论。从这些言论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林旭:青蒲饮泣知何补,慷慨难酬国士恩。康广仁:今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我辈死,中国强矣。A.谭嗣同遇害标志着戊戌变法失败 B.戊戌诸君子因造反而被斩首C.主张废除八股是康广仁被斩首的原因 D.戊戌诸君子致力于救国图存1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梁启超意识到发动民众的重要性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各国的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只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中广大国民普遍参与15.如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活动内容建立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创办报刊《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组织学会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A.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B.促进了思想启蒙C.“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D.宣传“民主、科学”16.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气和好斗精神,无论欧美日本各国,都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1/4,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材料足以说明(

)A.中国近代化使国力得到提高 B.列强被迫承认在华的失败C.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D.中国已成为独立自主国家17.下面漫画反映的是(

)“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电讯报(副刊)》A.由清政府主动发起的对外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前各国列强的友好合作C.各侵华列强之间的合作与矛盾 D.中国人民对列强侵略的团结一致抵抗18.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仙;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不是人所产。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天无雨,地焦黑,全是教堂遮住天!神发怒,仙发怒,一同下山把道传……兵法艺,都学全,安平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拔线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歌谣反映了义和团(

)A.反帝爱国的精神 B.狂妄无知的弱点 C.愚忠迷信的本质 D.视死如归的决心19.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20.下图是1901年发表于西方杂志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画中悬在列强头顶一把刀,刀上文字是“AwakeningofChina(中国的觉醒)”。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列强惧怕中国人民的觉醒 B.列强组建联军侵略中国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列强控制清廷统治中国评卷人得分二、辨析改错题(8分)2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8分)(1)英国从《黄埔条约》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判断:改正:。(2)《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判断:改正:。(3)康有为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判断:改正:。(4)1900年6月,美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进犯北京。判断:改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解析题(共2题,第22题16分,第23题20分;共36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

从周朝的翻译活动算起直至五四运动前为止的近3000年间,我国翻译活动经历了3次高潮。第一次翻译高潮是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东汉到唐宋时期大量印度梵文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使印度的佛教和文化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对哲学、文学、艺术甚至对外交往等产生深刻影响。明末清初,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由此引发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即明末清初的以科技翻译为主的翻译活动。第三次翻译高潮是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的西方科学、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翻译。这个阶段李鸿章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严复、梁启超、林纾等翻译家译介了西方政治思想、科学方法的著作和西方文学著作。——摘编自张永中《论中国历史上翻译高潮产生的成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第一次翻译高潮对中国相关领域产生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三次翻译高潮的内容变化,并简析第三次翻译高潮对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8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年份事件年份事件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1897年严复发表《天演论》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1898年百日维新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1905年同盟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材料二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1)请从材料一大事年表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新政”与“洋务新政”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新政”超越了“洋务新政”的原因。(6分)(3)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4分)评卷人得分四、活动探究题(共1题,16分)24.阅读材料,探究问题。(16分)时间重大事件约1815—1835年欧洲商业帝国向中国出口鸦片的价值增加了5倍1840年为了对付中国中断贸易,英国封锁中国的港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851—1864年①运动1856—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②》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5—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义和团运动兴起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史实回顾】(1)表格中的“中断贸易”具体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2)请完成①②的知识填空。(4分)【论从史出】(3)阅读表格,归纳列强侵华旳主要方式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8分)(4)请你给上述表格的内容添加一个合适的主题。(2分)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B卷·拔高培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868年,(美)丁韪良编译的《格物入门》在京师同文馆刊行,这是中国最早介绍力学、水学、电学、化学、测算等数理化学科的教科书。这反映出(

)A.洋务运动侧重学习西方技术 B.晚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C.西方列强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D.戊戌变法开启政治民主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同文馆刊行了介绍西方数理化学科的教科书,说明洋务运动侧重学习西方技术,A项正确;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洋务运动时期介绍西方科技方面的书籍,无法说明西方列强扩大在华侵略权益,排除C项;1898年戊戌变法才开启政治民主化,排除D项。故选A项。2.如下是1882年9月上海《申报》报道的社会现象,这说明了(

)《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A.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民国时期社会各界积极筹资发展实业 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可知,洋务运动兴办的企业引起人们效法,从而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项正确;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洋务运动的影响,与民国时期不符,排除C项;1894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旧物”和“新其心”中的“旧”与“新”的对象分别指的是(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C.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是指洋务运动想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但不想改变封建制度,“只想新其貌,不想新其心”是指洋务运动只想通过学习新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但不想学习新的政治制度,故“旧”和“新”的对象分别是指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B项正确;题干并没有指旧的武器,排除A项;“新其心”是指新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握旧物”是指封建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4.某学者写道:“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这里的“他们”指的是(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无产阶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全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指的是洋务派。19世纪60--90是年代中期,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领导发动了洋务运动。这里的“他们”是指洋务派,A项正确;维新派是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政治派别之一。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排除B项;孙中山,原名孙文。革命派代表人物,排除C项;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指没有生产资源、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被雇佣的劳动者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上,无产劳动阶级已摆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成为掌握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排除D项。故选A项。5.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业的创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 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结合题干“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可知指的是军事工业,C项正确;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都是民用工业,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6.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在两地建省的共同意义是(

)A.巩固了内地边防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加强了东南海防 D.阻止了列强侵华【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75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整个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粉碎了沙俄侵占新疆的企图;中法战争结束后,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他率领台湾军民打退了法国舰队的进犯,维护了国家统一。由此可知,清政府在两地建省的共同意义是维护了国家统一,B项正确;台湾属于东南沿海的省份,不属于内地,排除A项;新疆属于内地,不属于东南沿海省份,排除C项;题干材料体现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没有阻止列强侵华,排除D项。故选B项。7.站在时代制高点,讴歌时代英雄。下列英雄人物探索追求的时代主题是(

)实现民族振兴 B.发展资本主义 C.致力近代教育 D.抵抗外来侵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鸦片战争期间,清朝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关天培等在虎门英勇徇国;1875年,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住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在弹尽的关头,他下令朝日舰撞去,最后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因此他们探索追求的时代主题是抵抗外来侵略,D项正确;“实现民族振兴、发展资本主义、致力近代教育”的时代主题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8.“李鸿章商于俄使,未有所成。英使劝李鸿章等早日议和,以朝鲜独立赔偿军费为条件,其政府并商请列强共同干涉,而德宗及其亲信大臣仍持异议,其心理以为日本国贫,不能持久……和议终无所成。”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处于劣势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答案】C【解析】依据“英使劝李鸿章等早日议和,以朝鲜独立赔偿军费为条件,其政府并商请列强共同干涉,而德宗及其亲信大臣仍持异议,其心理以为日本国贫,不能持久……”可知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战争首先在朝鲜境内爆发,进而将战火烧到中国境内,由于在战争中中国处于劣势,李鸿章寄希望于列强出面干涉调停,英使劝李鸿章等早日议和,但是也有人认为日本不可能持久作战,因此议和没有达成,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英两国之间的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也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反映了列强共同侵略中国,而与题干中与日本议和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陈旭龍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近代海军的出场和角逐。”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进行洋务运动 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推动维新变法运动C.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D.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海军的代表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的出场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最终日军夺取了制海权。甲午中日战争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B项正确;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进行洋务运动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排除A项;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与题目无关,排除C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10.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取胜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随后帝国主义列强就发出了“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的声明。他们不仅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而且以做中国债主,夺取路权、矿权和开办工厂等方式,在中国投资,扩大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以上材料说明(

)A.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11.民国史学泰斗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以近代化的独特视角为核心,讲述从晚清到民国的百年激荡。书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反映了不进行改革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反映了中国要是进行改革可能早就实现了近代化。这些都强调了作者认为改革的重要性,认为中国现状要急需改革。D正确;根据题干内容大意,可以看出没有涉及军备、国力、政治方面的问题,ABC排除;故选D。12.康广仁曾在致友人的密信中说:“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这能够反映维新派(

)A.缺乏政治经验 B.社会基础广泛 C.改革举措庞杂 D.变法意志薄弱【答案】A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改革过程中,措施激进,又缺乏群众基础,旧势力强大且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故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A项正确;维新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B项;“改革举措庞杂”是缺乏政治经验的具体表现,排除C项;“志气太锐”与变法意志薄弱存在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13.1898年9月,谭嗣同、林旭、康广仁等人被捕,后被斩首于菜市口。他们曾有过下框所示言论。从这些言论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林旭:青蒲饮泣知何补,慷慨难酬国士恩。康广仁:今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我辈死,中国强矣。A.谭嗣同遇害标志着戊戌变法失败 B.戊戌诸君子因造反而被斩首C.主张废除八股是康广仁被斩首的原因 D.戊戌诸君子致力于救国图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致力于维新变法运动,并领导了戊戌变法,其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变法图存。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因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戊戌诸君子致力于救国图存,D项正确;戊戌变法失败导致谭嗣同的遇害,而不是谭嗣同遇害标志着戊戌变法失败,排除A项;BC项表述错误,排除BC项。故选D项。1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梁启超意识到发动民众的重要性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各国的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只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中广大国民普遍参与【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国民而起”,“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体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说明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A项正确;戊戌变法借鉴了外国经验,说法错误,排除B项;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迁,这个说法和史实相违背,排除C项;戊戌变法并未广泛发动群众,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活动内容建立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创办报刊《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组织学会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A.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B.促进了思想启蒙C.“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D.宣传“民主、科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等信息可知,维新变法在变法运动中的举动形式有学堂、报刊、学会,通过这些形式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这不仅开发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对整个变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受到启蒙,B项正确;“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是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宣传“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6.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气和好斗精神,无论欧美日本各国,都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1/4,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材料足以说明(

)A.中国近代化使国力得到提高 B.列强被迫承认在华的失败C.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D.中国已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气和好斗精神,无论欧美日本各国都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1/4,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侵略者有这样的认识是源自义和团的反抗,义和团运动是一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分中国的野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洋务运动失败,材料中未涉及中国国力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被迫”一词在题干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1949年的新中国才成为独立自主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17.下面漫画反映的是(

)“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电讯报(副刊)》A.由清政府主动发起的对外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前各国列强的友好合作C.各侵华列强之间的合作与矛盾 D.中国人民对列强侵略的团结一致抵抗【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国家联合出兵打击清政府,他们又不愿意过多的出力,说明各侵华列强之间的合作与矛盾,C项正确;材料主体为八国联军,由清政府主动发起的对外战争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各侵华列强之间的合作与矛盾,未体现八国联军侵华前各国列强的友好合作,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督抚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章程”,中国人民对列强侵略的团结一致抵抗与图片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8.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仙;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不是人所产。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天无雨,地焦黑,全是教堂遮住天!神发怒,仙发怒,一同下山把道传……兵法艺,都学全,安平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拔线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歌谣反映了义和团(

)A.反帝爱国的精神 B.狂妄无知的弱点 C.愚忠迷信的本质 D.视死如归的决心【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材料中“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等信息反映了义和团愚忠迷信的本质,C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体现出义和团盲目排外,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和封建迷信色彩,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义和团狂妄无知的弱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视死如归的决心,排除D项。故选C项。19.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可知,美国柔克义对《辛丑条约》的内容分类中,强调了列强的利益和对中国的关系,反映了其意在继续维持条约关系,并不希望条约关系结束,A项正确;改善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并非要扶植清政府,两者并不一致,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但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列强的瓜分行动,且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C项;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非其主观目的,只是其侵华手段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20.下图是1901年发表于西方杂志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画中悬在列强头顶一把刀,刀上文字是“AwakeningofChina(中国的觉醒)”。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列强惧怕中国人民的觉醒 B.列强组建联军侵略中国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列强控制清廷统治中国【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1901年”、“中国的觉醒”可知,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中国的觉醒”这把刀悬在列强头顶上,说明列强惧怕中国人民的觉醒,A项正确;早在1900年列强就组建起联军入侵中国,排除B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列强控制清廷统治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二、辨析改错题(8分)2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8分)(1)英国从《黄埔条约》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判断:改正:。(2)《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判断:改正:。(3)康有为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判断:改正:。(4)1900年6月,美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进犯北京。判断:改正:。【答案】(1)错误(1分)“黄埔条约”改为“虎门条约”(1分)(2)正确(2分)(3)错误(1分)"康有为“改为“梁启超”(1分)(4)错误(1分)“美国”改为“英国”(1分)【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原题干错误,把“黄埔条约”改为“虎门条约”。(2)结合所学可知,《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原题干正确。(3)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原题干错误,把康有为改为梁启超。(4)1900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进犯北京。原题干错误,把“美国“改为“英国”。三、材料解析题(共2题,第22题16分,第23题20分;共36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

从周朝的翻译活动算起直至五四运动前为止的近3000年间,我国翻译活动经历了3次高潮。第一次翻译高潮是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东汉到唐宋时期大量印度梵文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使印度的佛教和文化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对哲学、文学、艺术甚至对外交往等产生深刻影响。明末清初,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由此引发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即明末清初的以科技翻译为主的翻译活动。第三次翻译高潮是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的西方科学、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翻译。这个阶段李鸿章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严复、梁启超、林纾等翻译家译介了西方政治思想、科学方法的著作和西方文学著作。——摘编自张永中《论中国历史上翻译高潮产生的成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第一次翻译高潮对中国相关领域产生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三次翻译高潮的内容变化,并简析第三次翻译高潮对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8分)【答案】(1)影响:随着佛经被译成中文,佛教传入我国并盛行,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分)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我国修造了很多石窟,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2分)佛教的传播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如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2分)佛教的发展影响到文学的创作,比如《西游记》等。(2分)变化:第二次主要为科技翻译;第三次则主要为西方科学、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翻译。(4分)作用:大量自然科学书籍的翻译,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4分)【解析】(1)根据“东汉到唐宋时期大量印度梵文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使印度的佛教和文化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对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等产生深刻影响”可知,佛经被译成中文,佛教传入我国并盛行一时;而随着佛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佛教的传播还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如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佛教的发展影响到文学的创作,比如《西游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我国修造了很多石窟,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2)变化:根据“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可知,第二次翻译高潮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拓展了视野,主要为科技翻译;根据“严复、梁启超、林纾等翻译家译介了西方政治思想、科学方法的著作和西方文学著作”可知,这个阶段主要为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戊戌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中培养翻译人才,大量自然科学书籍的翻译,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年份事件年份事件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1897年严复发表《天演论》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1898年百日维新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1905年同盟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材料二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1)请从材料一大事年表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新政”与“洋务新政”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新政”超越了“洋务新政”的原因。(6分)(3)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4分)【答案】(1)示例1:《北京条约》签订→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4分)理由: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2分)洋务派开始向西方学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民用工业。(4分)示例2:《马关条约》签订→严复发表《天演论》→百日维新。理由: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严复翻译并发表《天演论》,论证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关系:洋务新政为戊戌新政的进行奠定了物质、精神基础,戊戌新政继承并发展了洋务新政。(4分)原因:触及到了封建制度,要求发展资本主义。(2分)(3)认识:外来侵略刺激了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学习的层面不断深入,从学技术到学制度再到思想。(4分)【解析】(1)示意图及理由:根据材料,从材料一大事年表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将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列举出来,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要的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具体如:示例1:《北京条约》签订→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因果关系)。理由: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洋务派开始向西方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