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 消息二则》课件(共29张)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 消息二则》课件(共29张)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 消息二则》课件(共29张)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 消息二则》课件(共29张)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 消息二则》课件(共29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消息二则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新闻的知识以及新闻客观纪实和主观情感之间的关系。。2、通过品析,学习本文语言特点和如何给新闻拟标题的方法。3、通过练习,掌握如何给新闻拟标题的方法第一个环节

读热身运动一:【字词积累】

读一读:【wú】

芜湖

【dí】荻港枯,朽,枯草朽木。

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做某事。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记一记:【cuīkūlāxiǔ】摧枯拉朽

:第一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关于新闻】(大声读)1、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人和事简要而迅速的报道。热身运动二:新闻的结构,前三者是主要部分,也是必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可根据内容的需要暗含在主体中。3、倒金字塔式: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1、标题:是新闻的题目。2、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3、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在导语之后。4、结语:是对新闻内容作一小结。5、背景:是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6、电头:指新闻稿件播发的单位、地点、时间地说明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H)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就是事情进展如何怎样,或结果是什么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5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一H(如何):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既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芜湖、安庆之间(长江前线)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地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热身运动三:

【相关背景】齐读: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的主力军队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我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我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同学们读得很有气势,下面几句更有气魄,谁来读?毛主席下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于是,大江之上涛走云飞,百万雄师蓄势待发。这是国共之间惊心动魄的大搏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江战役。万船齐发,气势如虹;千里江防,全线崩溃。向全国进军的号角就此吹响,一个国家的黎明即将到来!为了报道这次战争的进程,毛主席写下了这则著名的新闻。读——(生齐读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尤其是这一句: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把我军的势不可挡和敌军的不堪一击形成了极大的对比。从理论上说,新闻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这就告诉我们新闻在客观纪实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主观情感的渗透。胜利者的轻松乐观,稳操胜券。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同学们找一找: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我军攻势迅猛,势不可挡。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第二个环节

品新闻的第二个特点:真实性,不允许任何的虚构和夸大。②“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三十万改为三百万行不行?这不是更能体现我人民军队的强大?这是新闻的第一个特点:及时性就成旧闻了。①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改为“新华社北京分社2014年11月6日电”,也就是说我把这则新闻放到今天的新闻联播里报,可不可以?如果老师把这则新闻做如下修改,你们看合不合适?③“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改为“国民党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从年初都如今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芜湖至安庆防线,遇着我们英勇伟大的人民解放军好似被强劲的秋风摧毁的朽木,军无斗志,夹着尾巴纷纷溃退。”第三个特点:简明性。这样一个重大的的具有历史性的军事行动,肯定有大量丰富的内容,但只用200多字概括出来,可见语言简洁、明快。“这一篇”新闻的魅力:结构谨严

层次清楚

气势磅礴

简洁有力格式:主体+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如何】师:新闻五要素中在一则新闻中在一则新闻中是有主次之分:事件是中心,主体紧紧围绕事件,接着是时间、地点、原因做题时要一语中的。“我三十万大军”是主体,

“南渡”是事件,“胜利”是结果,“长江”是地点。说到简洁我们再来看看本文的标题,本篇新闻的标题包含了哪些信息?

(给新闻拟写标题是这几年的必考题型,是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是对孩子们自主探究和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锻炼,我们一定要从这方面加以针对性的练习。而新闻标题的拟定正是这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河南省中考近几年新闻标题拟写题(2012、2013、2014、2016)都出现过。练第三个环节

新华社北京2016年12月25日电

随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5日诞生,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律支撑。历经数千年不断的丰富发展,中医药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医药法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将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形式体现出来,对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师:本题得分率不高,出现的问题:1.主体不清2.格式不对3.概括不全拟定标题时只关注导语,不能根据新闻的五要素进行概括,不能体现新闻的主要内容,,多抄写原句师:出示锦囊1、找出新闻的要素2、联系新闻的内容3、去掉非核心成分4、简洁全面地概括答题格式: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如何】}练习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2016河南中考【XX网2016年4月22日讯】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做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参考答案:小结:1、找出新闻的要素2、联系新闻的内容3、去掉非核心成分4、简洁全面地概括答题格式: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如何】}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

专家总结中国航天事业辉煌第2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感知新闻内容

1.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二、研读新闻的写法

(一)1、标题告知了我们哪些信息?你发现新闻标题有何特点?2、电头:

第二层:二十日夜起……至结尾。(主体)第一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导语)3、划分新闻的结构层次,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电头指说明发电者、发电地点、发电时间的文字。电头通常是必不可少的。

(人物、人数、事件)【对象(人)+事】4.此导语部分告诉了我们哪些情况?a、中路军渡江情况,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总结:(1)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扼要的揭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2)主体部分,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报道,为报道清楚作者分三路军依次说明。人物

,渡江人数(百万),事件,渡江区域(1000余华里),渡江结果(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也体现了渡江气势的雄壮和战线之长。5.朗读主体部分,了解各路军渡江时间和人数,体会解放军锐不可当的气势。6.给课文主体部分分层次。c、东路军渡江情况。b、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三、研读新闻的写法

(二)4.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5.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较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6.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记叙为主,但也可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议论,这段新闻中的议论部分是哪几句?

这段议论,主要阐述了什么?对敌我双方的议论,哪一方写得详细,哪一方写得简略?为什么?

第一问:此种情况,……不起丝毫作用。

第二问:从敌我双方阐述了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我方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方的"希望和平,都很泄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问:我略敌详第四问:一是因为我军的英勇善战是人尽皆知的,同时也是告诉读者,国民党反动派违背历史潮流,而人民解放军才是正义之师。这段议论,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从写作角度来看,新闻中插入适当的议论,阐明问题,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7.朗读这则新闻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地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时。(1)语言的准确、概括。③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既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当确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④“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到达”意思比较广泛,也可指陆路);“24小时内”,时限明确(“共”,时限不明,一般化);“即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时限更为确切;“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⑤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当确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低敌人,而能恰到好处地表现(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①“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