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升初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阅读(知识梳理+技法点拨+例文分析)_第1页
部编版小升初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阅读(知识梳理+技法点拨+例文分析)_第2页
部编版小升初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阅读(知识梳理+技法点拨+例文分析)_第3页
部编版小升初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阅读(知识梳理+技法点拨+例文分析)_第4页
部编版小升初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阅读(知识梳理+技法点拨+例文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优阅读】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方法点拨+参考答案(四)说明性文章阅读学校:学校:姓名:班级:--------------------密-----------------------封----------------------线---------------------说明文是常见的一种文体。它是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文章,主要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性质、成因、规律等。那么如何阅读说明文呢?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1.明确说明的对象和作者写作的目的明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2.把握说明事物对象的特征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3.了解说明的顺序说明文常用的顺序大致有以下几种:(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4.注意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1)下定义,即知名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2)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3)分类别,就是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4)举例子,就是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5)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6)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此外,还有一些方法。例如:作诠释,引资料,画图表,摹状貌等,因为它们不太常见,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5.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际。恰当地使用表示程度、范围的词,是语言准确的另一种体现。当然,阅读说明文最关键的是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抓住了这一关键,其他的阅读问题就容易多了。二、读文章,试身手。(一)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生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球上有大量的水。水存在于辽阔无边的海洋,存在于纵横交错的江河,存在于星罗棋布的湖泊,也存在于地下……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到几百万千克。可以想象,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汽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就变成冰了。最近,科学家又有一个重要发现: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物理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于1986年首先发现了这一现象。1996年2月美国航天局发射的极地探测卫星又发现,每隔5分钟到30分钟,就会有直径在12米左右的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外层大气,每天撞击地球大气层的冰球总数最高达到4.3万个。科学家解释说,这些冰球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实际上也就是小彗星。当距离地球2.4万千米到960千米时,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当这些碎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就会迅速汽化,成为厚厚的云层,然后或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弗兰克博士估计,每隔1000到2000年,来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2~3厘米。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美文妙悟】【美词佳句】辽阔无边纵横交错星罗棋布【方法点拨】这篇文章借助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表达要说明的事物特点,形象地道出了地球上的水是从哪儿来的,使我们看了以后更加了解地球。1.第四自然段中所说的“天外来客”在文中指的是。【参考答案】小型冰球“当距离地球2.4万千米到960千米时,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一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列数字作用是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短文中加点词估计能否删去,为什么?【参考答案】不能删去,估计含有猜测的意思,这句话代表弗兰克博士还没有确切的数据。如果去掉的话,就代表已有确切数据,与内容不符。4.根据文意,简要回答“地球上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参考答案】①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②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③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教学思路导引】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样的文章在三年级的阅读中并不常见,但有时也会考到,结合本课环保这一主题,把这样的文章安排的本课也便于教师讲解,不用做过多的导入。阅读这样的文章,学生要学会从文章中准确搜寻信息点,这篇文章的两道题目都是在训练学生的这个能力,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稍加提示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找一找,这种方法也是为四年级的概括文意时的搜寻信息点打基础。(二)路面上的新科技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18%。德国计划到202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方法点拨】这篇文章介绍了国内和国外一些国家的路面颜色和路面材料。【例题+参考答案+解析】1.第2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参考答案】颜色(或“呈暗红色”)、材料(“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的语段、语句,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从中概括出信息回答。从“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可得到答案。2.第2段中说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分别概括是什么作用。【参考答案】①美化市容②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或“防滑并提示司机减速”);③方便交通管理。【解析】第2题从“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从中概括提炼出答案。3.第3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参考答案】①透水;②分流(或“回收”);③密封(或“防渗”)。【解析】第3题从“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从中可以筛选出有用信息,进行提炼。注意题干要求是两个字加以概括。4.最后两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说明透水路面的特点及发展趋向。【解析】第4题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找到相关的语段筛选出有效信息进行概括,特别要注意抓住中心句,如果没有中心句则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如果是概括多个段落的大意,可以用合并法,即先概括出每段文字的大意,再进行合并。倒数第二段主要讲的是透水路面的特点,最后一段讲的是透水路面的发展趋势。5.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一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