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真题2017年上半年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真题2017年上半年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真题2017年上半年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真题2017年上半年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真题2017年上半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真题2017年上半年一、单项选择题1.

教师告诉学生,古代文人喜欢寄情山水,通过作品表现豁达的心境,建议学生搜集这类作品阅读,下列不适合的是______A.柳宗元《小石潭记》(江南博哥)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C.欧阳修《醉翁亭记》D.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正确答案:A[解析]A项,《小石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全文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情感。

2.

在古代诗歌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下列适合的是______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C.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确答案:B[解析]B项,选自李清照的《醉花阴》,描写的是菊花。A项,选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描写的是梅花。C项,选自贺铸的《踏莎行·杨柳回塘》,描写的是荷花。D项,选自林逋的《山园小梅》描写的是梅花。

3.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后,准备向学生推荐一部科幻小说。下列作品适合的是______A.刘慈欣《三体》B.叶圣陶《稻草人》C.大仲马《三个火枪手》D.丹尼尔·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正确答案:A[解析]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的科幻小说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4.

教学《茶馆》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剧本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下列例子合适的是______A.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B.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C.老大爷,您外边蹓蹓吧!后院里,人家正在说和事呢,没人买您的东西!D.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绝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正确答案:D[解析]联系上下文可知,D项的潜台词是“您不会收我的房子”。

5.

教师指导学生品味《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分析句中数量词“对比”的表达效果。请学生再补充一例加深体会。下列适合的是______A.一曲新词酒一杯B.一片孤城万仞山C.两只黄鹂鸣翠柳D.夜来城外一尺雪正确答案:B[解析]《湖心亭看雪》中作者用数量词的“对比”突出了人的渺小,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B项,通过“一片孤城”与“万仞山”的对比凸显出山的高与城的小,愈见其城之孤。

6.

教师安排学生分组梳理表达交流中的尊称与谦称,分类正确的是______A.敬词类:家父、高邻

谦词类:拙作、贤弟B.敬词类:愚见、久仰谦词类:垂问、见教C.敬词类:惠存、斧正谦词类:高见、寒舍D.敬词类:奉送、令尊谦词类:敝人、舍弟正确答案:D[解析]A项,“家父”为谦词,“贤弟”为敬词。B项,“愚见”为谦词,“垂问”“见教”为敬词。C项,“高见”为敬词。

7.

学习鲁彦的《听潮》教师讲解“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中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并补充其他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下列合适的是______A.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宗璞《紫藤萝瀑布》)B.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曹文轩《孤独之旅》)C.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D.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社戏》)正确答案:A[解析]题干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B、C、D三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8.

某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的丰富人文内涵”这一观点感受颇深,下列感受不恰当的是______A.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B.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C.要注重学生对语毒教材解读的模式化D.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正确答案:C[解析]对语文教材的解读应极力避免模式化,要灵活多样,富于创新。

9.

某教师要求学生将作业收集、整理到成长记录袋中,下列对该评价方式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A.成长记录袋更加强调呈现学生的学习结果B.成长记录袋更加例重于对学生的定量评价C.使用成长记录袋可方便教师对学生的监控D.使用成长记录袋可以改变评价单一的问题正确答案:D[解析]A项,成长记录袋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B项,成长记录袋记录着学生的平时表现、现实和状态,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定性评价。C项,成长记录袋并不是让教师对学生进行监控,而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进步情况。

10.

某教材《木兰诗》第一课中配有四幅插图。

下列对编者意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A.帮助学生借助插图梳理叙事顺序B.帮助学生借助插图再现重点场景C.诗与画对照,有助于体会乐府诗的特点D.诗与画相映成趣,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正确答案:C[解析]课文中的插图并不能帮助学生体会乐府诗的特点。

11.

阅读《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下面来检查昨天学的几个字,我听说班里好多同学字写得很好,我想请4位同学上来默写。

(请4人到黑板前,每人默一个字:帽、瞎、抛、韭)

师:我很欣赏这个字(给“瞎”字加了一个圈儿),“抛”字写得更好,“韭”也不错(边说边画圈儿),“帽”字写错了吧?

生:错了。

师:好,请你来重写一个。(学生板书)

师:字写得真好啊!大家注意“帽”(师板书)上面部分再宽一点,里面的两横谁都不靠,知道这个字念什么吗?

生:曰(yuē)。

师:不是“曰”也不是“曰”,因为这两横是不靠的,这个字念“冃(mào)”。“帽”字是象形字,画帽子,后来加个目,因为帽子戴在眼睛上面,成了会意字。再后来,为什么加巾字旁呢?古人扎头巾,最早的“帽”专指头上的头巾,后来便所有的帽子都用这个字来表示了,这个字,有意思吧?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不仅“帽”这样写,还有我们学过的课文,《少年王冕》的“冕”字,上面也要写成“同”,“冕”就是帽子的意思,卫冕冠军,也是这个“冕”。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_A.通过考证,字源渗透了汉字的文化意蕴B.检查学生默写意在强调汉字的综合运用C.大量讲解构字法知识,符合识字教学建议D.讲解“帽”字时举的例子不够恰当正确答案:A[解析]B项,检查学生默写意在强调对汉字的识记,而不是综合运用。C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建议表明“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D项,该教师在讲解“帽”字时通过构字法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了帽是由“冃”而不是“曰”或“日”构成,非常恰当。

12.

阅读《土地的誓言》教学叙事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教学的第五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分享感受,学生发言非常踊跃。从父辈到自己,从抗战到现实,角度多样,情感真挚,学生发出了共同的心声,勿忘国耻,发愤图强,为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而努力学习。第六个环节为课堂小结,全班齐唱国歌,表达爱国情感,雄壮高昂的国歌在教室中回荡。学生们高亢的歌声,激动的面庞展示着他们振奋的内心。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A.第五个环节渗透了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理念B.第六个环节营造的情境,增强了学生情感的共鸣C.两个环节表明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钻研课文内容D.两个环节说明教师具备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正确答案:C[解析]这两个环节说明教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教学实际,与“钻研课文内容”没有关系。

13.

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从前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现在没有一只鸟,没有一条溪。成了荒凉的痛苦的罗布泊,成了恐怖的罗布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师:这么多同学举手啊,请大家畅所欲言。(师指一学生发言)

生:因为人们盲目用水。

生:因为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

师:(插话)“也”是很重要,它强调了一个因果关系。

生:因为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核心句:四盲像个吸水鬼)

师:这本书上的是“吸水鬼”,我们平常听到的都是“吸血鬼”,这里为什么不说“吸血鬼”而说“吸水鬼”呢?

生:因为四盲,指用水、截水、引水、抽水,都跟水有关,所以是吸水鬼。

师:大家说得好,“盲目”与上文中的哪个词相照应?

生:“任意”。

师:文中又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这巨大,到底有多大?书里告诉了我们,大家找一找。

生: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建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A.分析重点词语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B.呈现出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C.解读核心句有利于学生掌握本文理解的方法D.最后一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方法正确答案:D[解析]最后一个问题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说明方法”错误。

14.

阅读《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教研论文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故事漂流是一项语文交流活动,具体做法有:

一、拟出故事开篇。由语文年级组,编织一个故事的开头,也可以从最近的故事报刊中选取一个开头,或者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故事开头。选用的故事,教师需集体加工修改,以保证适合活动的需要。

二、确定漂流顺序。开篇拟定之后,语文教师还要集体讨论故事漂流的顺序,可按照班级序号来进行,保证每个班级都能轮到不同的次序。

三、明确漂流步骤。第一个班在接到拟定的故事开篇后,可分组讨论,各组编出后续故事,派代表进行讲述。接着全班讨论,根据故事的可信度和合理性,预估与开篇的吻合度,特别是故事讲述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评出最佳漂流故事。最后,选出最佳漂流故事,小组到下一个班级讲述故事。

四、汇编漂流故事。将各班编制的故事汇编成册,印发给学生,也可将每个班的故事录音剪辑好,在校广播站播放,最后师生共同评出全年级最佳漂流故事。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_A.漂流活动阻碍学生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B.漂流活动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C.漂流活动为学生创设了真实具体的交际语境D.该活动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正确答案:C[解析]A项,漂流故事分组讨论、讲述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B项,漂流故事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的活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D项,该活动中主要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与讲述,所以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15.

阅读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活动方案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一、伯乐相马。请每位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马头饰,轮流上场,陈述其造型特点及喜爱缘由。

二、一马当先。学习小组汇报汉语汉字中“马”的专题研究成果,讲解“马”字历史演变过程及书法艺术中的“马”的多种书写形式。小组竞赛,说说含“马”的成语含义及情感色彩。

三、龙马精神。小组学习展示文学作品中“马”的专题研究成果。

四、马到成功。学习小组交流历史传说中“马”的专题研究成果,开题为“伯乐和千里马谁更重要”的小辩论。

五、走马观花。学生介绍与马有关的艺术品和艺术家,欣赏雕塑和绘画中的马。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A.起始环节展示作品,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B.整体活动设计未能体现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C.专题研究中的历史传说没有脱离语文学习的范畴D.多种活动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正确答案:B[解析]综合性学习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该活动方案中各专题的结合体现了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专题研究体现了探究精神,小组合作体现了合作态度。故B项错误。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40分)阅读八年级课文《中国石拱桥》的两个教学环节,完成问题。

环节一

老师展示赵州桥的图片,出示PPT1,要求学生先不看课文。说清楚图上的大拱与四个小拱的位置关系。

学生发言:“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的两边上面共有四个小拱”“桥身的左右两边有两个小拱”“大拱的两端的上面各有两个小拱”。

根据学生所述,老师一一在黑板上描绘其形,可是没有一种能与PPT图片相符合。老师示意学生看书,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继而师生一起讨论句中的“肩”与“各”为什么用得准确……

环节二,比较阅读

学生活动:精读有关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段落,找出能说明这两座桥具有中国石拱桥所有特点的句子,并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

出示PPT2:赵州桥与卢沟桥的概况名称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点艺术价值评论赵州桥

卢沟桥

老师提问: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而不是一个呢?

(学生讨论发言)

老师归纳:赵州桥和卢沟桥,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赵州桥是独拱桥,卢沟桥是“联拱”桥,文中介绍赵州桥侧重结构特点,卢沟桥侧重艺术和历史价值,这样说明更加全面,说服力更强。

[问题]1.

评析“环节一”中PPT1展示赵州桥图片的作用。正确答案:第一,教师出示图片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赵州桥“大拱”与“小拱”之间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表述,并明白说明文的科学性与条理性以及表达上的准确清晰。第二,图片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赵州桥的特点。第三,在课堂上适当使用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

评析“环节二”中教师最后提出的问题的目的。正确答案:最后一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关注文中所举的两个例子各自的特点,并分别体现的中国石拱桥的两大主体特征。让学生掌握说明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明白说明文举例要典型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该问题的提出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有利于课文的梳理贯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阅读下面学生的习作,完成下列问题。

心中有朵雨做的云

①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一朵雨做的云。云在风里伤透了心,不知又将吹向哪儿去……我有些失落,因为我心中的那朵云,早已下起雨来。

②我可爱的家乡在黄河的拐角处,虽然我平常见到过大海的汹涌澎湃,但还是被滚滚的黄河深深折服。父亲工作的地方,有一条河,很像黄河,那是我儿时的天堂。呼啸向前的浑水,四处进溅的水花,岸边浓绿的菜地,茂密的果园,还有半坡上星星点点的人家……

③那天暴雨后,青云还未散去,天空还下着蒙蒙细雨,我便与小伙伴去河边玩耍嘻戏了,被大雨冲刷后的河水显得更加疯狂,张牙舞爪的扑来,水花几乎溅湿我们全身,分不清脸上是水还是泪花。看着逐渐下陷的双脚和势不可挡的河水,绝望之际,我抱住了一块大石头,又借着小伙伴的拉力,很长时间才回到岸上,那种接后余生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可我们内心更多的是恐惧,互相拉扯着,跌跌撞撞地往家里跑。

④从此以后,我的内心总有一片阴霾,就像被青云笼罩一般,所以很少再去那里,直到好多年之后……

⑤水依然是浑水,只是失去了以往的盛气凌人,不再呼啸,而是在细细呻吟。站在桥上,几乎听不见他的声音了,他缓缓地流着,像一个重症病人,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艰难。难道是无情的岁月覆盖了她的容颜与活力?我的目光移下,那边的半坡,星星点点的人家下面满是惨不忍睹的点缀——废物与垃圾。桥下,我们曾经玩耍的地方,如今横七竖八地躺着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塑料袋。不知何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这时我才发现,那片青云正徘徊在我头上,我只得带着伤感再一次的离开。

⑥不知道那条河流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但那青云已经飘进了我的心里,或者说它还是我的心里被包裹的那片云,每当青云与心碰撞时,我的心会下起雨……

[问题]3.

请从第③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⑤段里找出一个病句,分别改正。正确答案:(1)错别字:“嘻戏”的“嘻”改为“嬉”,“接后余生”的“接”改为“劫”。

(2)病句:“星星点点的人家下面满是惨不忍睹的点缀——废物与垃圾”改为“星星点点的人家下面满是惨不忍睹的点缀——垃圾”。

4.

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正确答案:该生作文的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安排合理。该生在作文开头以一句歌词引入,设置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紧接着从第二段开始以叙述的方式讲明了作者“心中的那朵云,早已下起雨来”的原因。该生按照时间顺序,通过曾经与现在的对比突出体现了作文的主题思想: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伤害。最后作者再一次提出“我的心会下起雨”与开头相互照应,点明主旨。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65分)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课后练习

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二、解释下列词语。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飞漱

清荣峻茂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单元介绍

本单元为八年级上册的古诗文单元,共入选九篇古诗文,另外八篇是《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1.

从阅读文言文要注意语言积累、感悟的角度,谈谈你对三峡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正确答案:①注重朗读。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②涵泳品味。这篇短文富有诗情画意,意味隽永。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泳体会,获得美的享受。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作扩展。

③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是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欣赏之情,他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

2.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正确答案:(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②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包括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过程与方法:①借助注释,运用工具书,准确译文。②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词语赏析文章的写景意境与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确定依据:

①文言文应重视朗读,多读、熟读进而熟读成诵,才可以逐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应该是文言教学的重点,像常见的文言词汇学生应该记住其意思和使用方法,做到积累,以便活学活用。常见的语法,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也应该铭记在脑海中。

②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三峡的山、水及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文章生动、简洁的语言值得同学们玩味和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亦值得学习,我们不仅要学内容,更应该重视学习方法,以便在日后的作文中用到。

③通过朗读和对语言的品味,进而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教师也可以以本文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④新课标强调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综合考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

选择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那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正确答案: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片段: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聊个天。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十一长假就要到了,有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向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学生回答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要注意不读错字、不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不太理解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三峡的特点: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