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21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21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21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21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2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21一、单项选择题1.

教学艾青《我爱这土地》,教师推荐另外几篇表达爱国情感的作品,建议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下列不适合推荐的作品是______。A.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江南博哥)B.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C.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D.史铁生《我与地坛》正确答案:D[考点]文学文化(下)

[解析]D项,《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文章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亲情的讴歌。不符合题干中“爱国”的要求,故不适合推荐。A项,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是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B项,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C项,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也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捕写沦陷区的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对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的赞美。

2.

某教师在七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主题展开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用于这一主题阅读的是______。A.《吉檀迦利》B.《飞鸟集》C.《新月集》D.《草叶集》正确答案:D[考点]文学文化(下)

[解析]D项《草叶集》是19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A、B、C三项皆为泰戈尔的诗集。

3.

阅读以下《生命生命》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一、情境导入

师:(A)“嘘——”别作声,跟我做!闭上双眼,伸出右手,放到左胸。

师(大概静默三十秒):你听到了什么?

生:心跳!(感觉到了生命)

师:那么,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感悟。

生:生命很短暂,我们应加倍珍惜。生命很脆弱,应当精心呵护。

生:生命中会遇到很多不幸,但不能放弃,要勇敢地活下去。

二、整体感知

师:是啊,人的生命来之不易,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著名残疾作家杏林子还专门借来听诊器,她听到了什么?她是怎样理解生命的?(B)请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勾画:课文讲了哪几件事?(生边读边画)

生:课文讲了三件事。

生: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苗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

三、研读赏析

师:看来同学们找得很准。那么哪一件事更让你感动?你又因什么而感动呢?

生(纷纷举手):小瓜苗在砖缝中茁壮成长的事更让我感动。

生:小瓜苗强大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生:小瓜苗不屈地茁壮成长引起了我对生命的思考。

师:可我不明白,既然“没有阳光,没有泥土”,那小瓜苗何以“茁壮成长、昂然挺立”?

生:因为它很坚强,它有很强的生命力。

师:没有任何物质保障,光靠精神行吗?

生:不行,要靠香瓜子本身的营养物质。

师:(C)为他鼓掌。他真的很聪明!小瓜苗正是靠自身的养分才可以“冒”出来,但为什么只活了几天?这里为什么用“冒”,不用“长”?(分小组讨论这两个问题)(生查词典、讨论、读课文)

师:“我”觉得虽然小瓜苗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仍有一种独特的力量感动着“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

生:擎天撼地的力量。

师:注意“擎”的写法,请解释这个词。(生读注释)

师:怎样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先请大家认真体会文中“冲破”一词的含义。(学生读文中相关语句)

生:“冲破”给人一种速度快的感觉。

生:不顾一切的感觉……

师:现在我想请大家一起大声地喊两次“冲啊”。

生(齐喊后恍然大悟):这就是一种“擎天撼地”的力量。

师:真棒!小瓜苗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凭借着巨大的生命力茁壮成长、昂然挺立,这难道不是一种擎天撼地的力量吗?由此“我”想到了什么?

生:“我”应忍受病痛的折磨,顽强地斗争下去。

生:“我”要向小瓜苗学习,直到生命的终结!……

师:(D)让我们再齐读第2段,再次感悟生命的力量。(师生齐读)

对以上教学片段中的画线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真情实境的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把学生带人对生命的感悟之中。营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唤起他们的体验。有了体验,学生就有了与文本、作者对话的基础B.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不适合让学生快读,而要让学生细读、精读,边读边勾画,找出问题的答案,从细节把握文本的内容。在课堂结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快读,以便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C.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有收益有成效,教师的组织、指导不可缺少。教师善于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品味语言,尤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冒”进行品析D.通过具体研读一篇文章,读者就能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有更好的品味,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师生同读,可以让教师更好地走近学生,可以使教师、学生、文本更好地融为一体正确答案:B[考点]语文教学(下)

[解析]教师在明确阅读要求、指导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示意学生在预习课文阶段快速阅读全文,并且边读边思考。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为后续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展开精读、细读,梳理课文思路做好铺垫。B项“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不适合让学生陕读”说法错误。

4.

下列是某教师关于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______。A.应定位于现实生活中实用的基本技能和策略B.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所使用的活动方式差异性不大C.活动的设计应体现反复性、层次性和连贯性D.“组织中的口语交际”适合通过虚拟一种交际的语境,引导学生体验并运用新的技能正确答案:B[考点]语文教学(下)

5.

教师在讲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提到这首词主要描写了秋天的景色,要求学生课后搜集其他有关秋天的诗句。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______。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正确答案:C[考点]文学文化(下)

[解析]C项,诗句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述的是三月扬州的景色。A项,诗句出自杜牧的《山行》,B项,诗句出自杜甫的《登高》,D项,诗句出自杜牧的《秋夕》,三项都是描述秋天景色的诗句。

6.

教学《陋室铭》一课时,教师实施了以下教学活动。

导入:讲述刘禹锡的作品《陋室铭》的一段传说。

范读:教师范读全篇,学生边听边标出疑难字词,尝试翻译。

小组讨论:对幻灯片中出示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并派代表回答。

拓展延伸: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恰当的是______。A.以传说导入课文,时间过长,不如直接揭题导入效果好B.缺少学生自己朗读体验感知的过程,以教师的读代替学生读C.拓展延伸偏离了课文主旨,不利于“惟吾德馨”主题的升华D.整体教学活动体现了“听听—读读—画画—议议—写写”的模式正确答案:B[考点]语文教学(下)

[解析]刘禹锡在贬地因受排挤写作《陋室铭》的传说,恰能体现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旨意,且能激发学生兴趣,比开门见山直接揭题的导入效果好,故A项说法错误。C项以让学生为自己的家起名进行拓展,恰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惟吾德馨”的主旨,错误。D项并没有体现“读读”“画画”的环节,缺少学生个人读与集体读的过程,错误。B项指出了该教学活动缺少学生自读体验的失误,正确。

7.

教学《山居秋暝》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教师准备列举使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补充说明。下列作品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______。A.李白《独坐敬亭山》B.王维《鸟鸣涧》C.孟郊《游子吟》D.韦应物《滁州西涧》正确答案:C[考点]文学文化(下)

[解析]A项,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动,“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是静。B项,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中的“人闲桂花落”是动,“夜静春山空”是静。D项,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春潮带雨晚来急”是动,“野渡无人舟自横”是静。A、B、D三项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C项,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没有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8.

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上课前先播放了一段腰鼓舞蹈的影片,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从而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下列对该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方式的评价中,不恰当的是______。A.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B.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给学生提供教学信息C.多媒体会占用课堂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D.多媒体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不足,激发学生兴趣正确答案:C[考点]语文教学(上)

[解析]导入是一堂成功的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使用什么样的教学导入方式应由文本内容、学生和教师实际等情况决定,而不能片面地以时间长短来否定任何一种导入方式。故C项说法错误。

9.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事迹,指出奥斯特洛夫斯基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该书是他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课后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同样身残志坚的作者的作品,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______。A.《我与地坛》B.《假如给我三天光明》C.《轮椅上的梦》D.《蜡烛》正确答案:D[考点]文学作品主题

[解析]《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坚持写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失明失聪却始终不曾放弃写作,最终成为美国著名女作家。《轮椅上的梦》是残疾作家张海迪的自传体小说。D项的《蜡烛》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所作,是一篇写实的战地通讯,作者也并非残疾作家。

10.

学习鲁迅《故乡》时,在讲解“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借代”这种修辞方式,教师列举使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语句来说明。下列语句中,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______。A.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正确答案:C[考点]汉语基础知识

[解析]C项侧重说明“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与“厚障壁”之间有“深、厚,隔开两事物,使两事物产生界限”的相似性,运用的是暗喻的修辞手法。A项中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B项中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D项中“烽烟”代指战争,此三项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11.

学生在掌握省略号、破折号和与它功能相同的字词并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下列句中省略号或破折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B.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珍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良药。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D.他生日那天收到一份礼物——就是一双运动鞋。正确答案:C[考点]汉语基础知识

[解析]省略号表示列举同类事物时,不能与“等”“等等”并用,否则就会造成语义重复,故A项错误。破折号表示解释,不能与“即”“就是”等词语并用,否则同样会造成语义重复,故B、D两项错误。

12.

在学习了一系列关于战争题材的作品之后,学生收集了一些有关战争的古诗文名句。以下所列学生收集的名句中,并不是描写战争的一项是______。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正确答案:B[考点]战争题材作品

[解析]B项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这是作者瞻仰武侯祠,衷心敬慕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作的一首咏史诗。其他均是描写战争场景的诗句。

13.

课文《藤野先生》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注释。这属于教科书的______。A.助读系统B.知识系统C.作业系统D.范文系统正确答案:A[考点]语文教学(下)

[解析]助读系统是教科书中的说明、提示或注释等内容。题干中提到的“注释”属于助读系统,是为了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辅助材料。

14.

教师讲解朗读技巧时,要求学生掌握重音,说话时重音不同,语意侧重点也就不同。下列重音表达“别人会不会游泳我不清楚”这一语意的是______。A.我知道你会游泳。B.我知道你会游泳。C.我知道你会游泳。D.我知道你会游泳。正确答案:B[考点]汉语基础知识

[解析]题干“别人会不会游泳我不清楚”意指“你会”,故B项强调“你”,符合题干语意。A项强调“我”,意指“别人不知道,只有我知道”。C项强调“会”,意指“能够游泳,掌握了游泳这项技能”。D项强调“游泳”,意指“会的是游泳,而不是其他运动或技能”。

15.

阅读《伤仲永》课堂结束语,按要求答题。

人的成长的关键在于后天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即便是像方仲永这样天赋极高的神童,最终也因不学习而变成了普通人。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大字不识几个,通过学习,也具有了军事才干和政治谋略。美国的海伦·凯勒,出生才19个月,就失去了视听能力,不久又变哑了,但她没有屈服于命运,通过顽强学习,这个残疾儿童最终成长为一名作家、教育家。吕蒙、海伦·凯勒与方仲永,正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有关该教学结束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结束,拓展式课堂结束语,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拉到课外,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B.拓展式结束语,由课文的学习到类文的对比,增添了课堂的余味C.教师从内容到结构,从语言到人物进行对比结课,异中求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D.教学是基础,拓展是延伸,拓展式教学深化了教学的内容,弥补了课文教学内容狭隘的缺陷正确答案:C[考点]课堂结束语

[解析]题干教学结束语是一则拓展式课堂结束语,但教师仅从人物和内容上进行了拓展,没有从语言、结构上进行拓展,故C项错误。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40分)1.

案例: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

师:“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讳疾忌医’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

B生说:“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C生说:“我知道蔡桓公太骄傲了,不听别人正确的建议,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学生们各抒己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D学生站起来说:“我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即使不能挽回蔡桓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桓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窃窃私语,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学生稍稍安静)有的说:“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桓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己的小命。”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虽然蔡桓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已知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蔡桓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治好了。”

又有一生说:“扁鹊在初遇蔡桓公时,就应想方设法让蔡桓公配合治疗。这样,扁鹊不但救了蔡桓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下课的铃声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中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到此为止,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问题:

结合现代语文教学新理念和新思想,谈谈该教学片段的优点。正确答案:①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做了适当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进行了思考和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②体现了开放式教学思想。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其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中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欣赏课文,对课文人物有不同理解,体现了开放式教学思想。

③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求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扁鹊见蔡桓公》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问题。

做一个鼓掌者

①有人说,倘若你是一条小溪,流经千沟万壑,也要去构成一条条奔流的大河;如果你是一粒轻沙,越过千山万水,也要去演绎一幅幅沙画。这类人心存高远,想成为英雄;而我却想成为一个为他们鼓掌的人,安安静静坐在路边。

②舞台上的表演者演绎出的一个个媛妙的舞姿引起了剧院中的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这些掌声由台下的观众共同发出,代表着他们对舞剧的喜爱,代表着他们对表演者的尊敬,将鼓掌声献给他们,便是一种心境,超越了自然,亦很洒脱。

③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的。在这个世上被鼓掌的人总是英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做英雄所承担的责任其实更大。力量越大,责任越大。因为英雄免不了竞争,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枯烂的骨架,哪来成名的英雄。而历史却周而复始地呈现出这种现象。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一个鼓掌者。离枭烟和杀戮远一点,离安静与洒脱近一点,当然鼓掌声的发出者并非无能之人。

④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很平凡,却不平庸。大家一定记得《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的英勇无畏与攻城略地,也不会忘记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勇气以及渑池之会中过人的胆识,但是否没有留意过一个人——缪贤?蔺相如是英雄,而缪贤是一个鼓掌者。缪贤曾有罪,想亡赵走燕,但被那时还身为门人的蔺相如阻止。缪贤负荆请罪,遂被免罪。而在赵王正愁无人可用之际,缪贤便向赵王推荐了自己的门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这都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如果蔺相如任务失败,那么缪贤也会人头落地,但他还是推荐了蔺相如。这个鼓掌者催生了一个英雄。也许英雄是依靠鼓掌的人才成为英雄,才拥有勇气。我喜欢做一个鼓掌者,因为有时他们比英雄更伟大。

⑤有时候,英雄也是鼓掌者。奥运会上,无数运动员为荣誉而战,但每个项目的登顶者却只有一人。因此,当对手站在比你更高的领奖台时,你会羡慕。但是,没有运动员对自己的对手是冷言相加的,他们也为自己的对手送上了掌声,送上了自己衷心的祝福。这时,鼓掌者有一种心境,更达到了一种境界。作为一个鼓掌者,挺好的。

⑥中国不乏英雄,但更不乏鼓掌者。有鼓掌者,才有英雄。所以请向这些催生英雄的人致敬。

问题:2.

请从第②和第③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正确答案:错别字:第②段中“嫂妙”的“嫚”应改为“曼”;第③段中“枭烟”的“枭”应改为“硝”。

病句:但是否没有留意过一个人——缪贤?

以上病句成分赘余,应改为:但是否留意过一个人——缪贤?[考点]学生习作(下)

3.

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正确答案:缺点:本文的主要问题是观点的前后不一。第⑤段提出的“英雄也是鼓掌者”是本文的最大败笔,正是它造成了观点的前后不一致。根据文题的原意,在路边的“鼓掌者”和在路上“奔跑的英雄”显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彼此对立的,而该学生在这里却把两者混为一谈,因此在立意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改进建议:小作者可以在写“为什么需要鼓掌者”的同时运用反向思维,思考“缺失了鼓掌者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这样进行正反论证不但能令文章前后观点一致,而且可以使文章的立意更深刻,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涵,使文章升格到更高的档次。

另外,小作者在写作时也应注意避免出现标点错误、错别字、病句等。[考点]学生习作(下)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65分)阅读文本材料,回答问题。

老舍《济南的冬天》原文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目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单元导语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睛。

这个单元为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享受,要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的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

课文导语

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反复朗读课文,细细品味,在你的脑海里会浮现济南冬天的情景,你也会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爱山水、爱生活的情怀。

研讨与练习

1.假如要给一个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会从哪几个方面讲?重点讲什么?

2.文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找出几个句子,并说出拟人手法的运用好在哪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1.

请设计引导学生回答研讨与练习中的第1题的简要思路。正确答案:解题思路: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然后让学生找出要讲的几个方面和精彩片段;最后复述,复述时可先参照课文在心里默述,待熟练之后再口头复述。要考虑到“给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这一特定语境。(言之有理即可)[考点]教学设计题(上)

2.

根据上述材料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正确答案: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及审美能力。

确立依据

①新课标中规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文章内容,感受形象塑造,故要求学生能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品味优美的语言。新课标规定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所以可以让学生随文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故要求学生逐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及审美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