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18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18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18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18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1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18一、单项选择题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春秋》时,提及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并让学生举例同是编年体的其他史书。以下回答符合要求的是______。A.《左传》B.《论语(江南博哥)》C.《史记》D.《战国策》正确答案:A[考点]文学文化(下)

[解析]A项,《左传》是编年体史书,B项,《论语》是语录体著作,C项,《史记》是纪传体史书,D项,《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2.

杜甫的《石壕吏》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古诗,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教学本诗时,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现实主义诗歌。下列符合要求的是______。A.李白《将进酒》B.李贺《李凭箜篌引》C.白居易《卖炭翁》D.屈原《离骚》正确答案:C[考点]文学文化(下)

[解析]A、B、D三项都属于浪漫主义诗歌中的代表作,其中屈原的《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C项,《卖炭翁》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乐府诗。诗人通过描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揭露了统治者剥削人民的事实,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

3.

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教师推荐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以了解陶渊明的思想。下列不适合推荐的作品是______。A.《归园田居》B.《过故人庄》C.《饮酒》D.《感士不遇赋》正确答案:B[考点]文学文化(下)

[解析]B项,《过故人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作品。A、C两项均属陶渊明的诗歌类作品,D项属于陶渊明的辞赋类作品。

4.

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鲁迅回忆性散文的写作风格和特色,让学生去阅读鲁迅其他的回忆性散文,并写一篇读后评论。下列选项中,对这一作业的布置评价不恰当的是______。A.锻炼了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的能力B.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C.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D.读与写相结合,体现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答案:B[考点]语文教学(中)

[解析]作业的布置没有体现出对学生价值观、人生态度的培养。B项说法错误。

5.

教师在讲解“我们要多读点鲁迅”一句时,提到这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课后让学生再搜集一些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例子。下列适合的是______。A.不拿群众一针一线B.春天的脚步近了C.月亮像圆盘D.飞流直下三千尺正确答案:A[考点]汉语基础知识

[解析]A项,“一针一线”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人民利益。B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6.

阅读《死海不死》的课堂小结部分,按要求答题。

不过,死海究竟会不会死,恐怕不是一个计算的问题,而是一个现实的问题。造成死海海水连年下降的原因,不全因为海水的蒸发量大,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原因:以色列和约旦大量截流约旦河水用于灌溉和城市用水,致使约旦河输入死海的水量越来越少。这一严峻的事实已引起不少科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忧虑,一项名为“让死海继续活下去”的活动已经开始。死海处于地球陆地的最低点,人称“地球的肚脐”,不仅有独特的旅游景观,而且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物资源。同学们虽然没有去过死海,但我相信大家都关心地球的命运,为此我建议大家用我们的智慧参与“让死海继续活下去”的活动。请回去做两件事:一、上网搜索关于死海的资料;二、参考、运用网上资料,以“救救死海”或“死海不能死”为题写一篇文章,为拯救死海进行呼吁,或提出拯救死海的办法、建议。当然啦,我们的文章救不了死海,但至少可以表明我们关心地球命运的立场。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长大后都能够成为一名自觉的环境保护主义者。

对该教学行为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体现语文教育人文性、实践性、民旗性的特点B.紧扣教学的中心,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语言不够精练,没有收束的作用C.引入了社会事件、专家研究作为本课教学资源,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拓展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D.结束部分不局限于课堂本身,还注意课内与课外的互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正确答案:B[考点]教学实施

[解析]题干中的教师先较详细地介绍死海目前的堪忧境地,引起学生情感上要求保护死海的共鸣,之后为学生分配课下任务,指明本课所应达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大量的语言描述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并且最终收束全文,总结目标,B项说法过于片面。

7.

某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课中指出,对于阅历尚不深的初中生而言,合理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也能使文章出彩不少。为了加强学生对修辞手法知识的认知,教师为学生列举了以下实例,其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A.这儿的网速很快,请系好安全带。——将“宽带”这一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为“安全带”,更加形象,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B.玉环牌热水器,让您随心所欲。——“欲”字为谐音双关,音同“浴”,既说明了此热水器称心如意,又突出了它的功能C.你难道不希望将夏日的绿叶带到严冬里去欣赏吗?这对于新飞而言,只是“举手之劳”!——使用一个反问句,语气强烈,给人以肯定的回答,突出新飞冰箱的保鲜功能;再用一个“举手之劳”形象地说明了本产品功效大的特点,这样的创意将新飞冰箱的保鲜功能及功率大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D.来吧,来吧,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相约在绿色的春风里,相约在那永远的青春年华,心相约,心相约,相约一年又一年,不论咫尺天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真诚邀请和无限期待正确答案:A[考点]现代汉语修辞手法的运用

[解析]A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为了体现网速之快,而与似乎并无多大联系的“安全带”形成关系,更加形象、夸张地表达出网吧的优势,也能给消费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B、C、D三项说法正确。

8.

教师在讲授《曹刿论战》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定语后置,特地选取了一些例句。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______。A.古之人不余欺也B.楚人有涉江者C.客有吹洞箫者D.石之铿然有声者正确答案:A[考点]汉语基础知识

[解析]A项“古之人不余欺也”是宾语前置,应为“古之人不欺余也。”B项是定语后置,“楚人有涉江者”意思为“楚国有个渡江的人”。C项是定语后置,“有吹洞箫者”是对“客”的补充描述。D项的意思是“铿然地发出声响的石头”,“有声”是对“石”的修饰,属于定语后置。

9.

某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中国古代白话文小说,选文分别为《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杨修之死》《香菱学诗》,教师在讲完这一单元后,向学生推荐其他同题材作品。下列选项中不适合的是______。A.《马谡失街亭》B.《鲁提辖拳打镇关西》C.《刘姥姥进大观园》D.《孔乙己》正确答案:D[考点]文学文化(上)

[解析]《孔乙己》是鲁迅的现代短篇白话小说。A、B、C三项作品都是古代白话小说。

10.

学习完八年级下册最后一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通假”现象。下列语句中没有包含“通假字”的是______。A.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正确答案:B[考点]汉语基础知识

[解析]A项中“亡”通“无”,意为“没有”。C项中“帖”通“贴”。D项中“扳”通“攀”,意为“牵,引”。B项中没有通假字。

11.

教学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时,教师指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欣赏和赞美,并举例相同或类似情感的诗歌进行阅读推荐。下列示例不合适的是______。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B.贺知章《咏柳》C.杜甫《春望》D.叶绍翁《游园不值》正确答案:C[考点]文学文化(上)

[解析]C项,杜甫的《春望》是诗人身陷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时,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诗中以明媚的春色、美好的事物来反衬纷飞的战火与破碎的河山,深刻地表达出强烈的爱国忧国之情,令人闻之不胜悲,诵之无限愁。此诗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思想感情,故不合适。A项,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B项,贺知章的《咏柳》通过描绘刚刚长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D项,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却看到一枝红杏探出墙来的动人情景。不但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而且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2.

教师在教授蒲松龄《狼》中“其一犬坐于前”一句时,提到词类活用现象,请学生搜集并积累此类词语或句子。以下适合积累的是______。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正确答案:A[考点]汉语基础知识

[解析]题干中的“犬”为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犬一样”。A项,“箕畚”,名词作状语,意为“用簸箕(运)”。B项,“策”,名词用作动词,意为“用鞭子打”。C项,“腰”,名词用作动词,意为“腰问佩戴”。D项,“交通”,古今异义词。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为“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

13.

阅读《山中访友》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作者把自然的景物当成自己的亲朋好友,所以我们的课题是“山中访友”。在文中也有一些人称的变换,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学生有的讨论,有的沉思)

师:分析得准确。这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运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亲切、自然。

生:饱含热爱赞美之情。

师:好,就请大家带着亲切、热爱、赞美之情来朗读第5段。大家先自由练习,待会儿请同学读给大家听。

(师指定六位同学分别朗读关于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的句子。多媒体播放舒缓的古筝曲,师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让我们用丰富的想象力,用饱含爱的心声,与溪流、白云、瀑布对话吧!请男生齐读描写悬崖、瀑布、云雀的句子,女生齐读关于山泉、溪流、白云的句子。(多媒体出示朗读课件,学生朗读)

师:(竖起大拇指)太棒了!

师:假如你们是山中的白云大嫂、云雀弟弟、老桥……你们又想对游人说些什么呢?(学生有的讨论,有的沉思)

生:假如我是太阳,我会对游人说:我是绚烂的太阳,我能驱散阴霾与黑暗,能给人光明和希望,能赶走严寒与孤独,能给人温暖和热情。

师:同学们想象丰富,语言也美。

师:让我们一边欣赏山中美景,一边展开想象的双翼,抒写对山中景物的热爱之情吧!(生开始思考、讨论、动笔、交流)

生:梅花,你是一位慈祥的母亲,你唤醒了春姑娘,唤起了万紫千红,唤起了希望。在你淡淡的芳香中弥漫着傲骨的乐章,在你颤抖的梢吟唱出百般的柔情,你是温暖、幸福的使者。

师:多么顽强、坚毅的梅花。排比、拟人句很好地表达了你的情感。

生:野草大哥,你虽然没有花的芬芳、树的高大,但你经历过风霜雨雪后,仍然傲然挺立;面对熊熊大火燃烧后,仍然顽强生长……你教会我面对困难,不可言弃,为了心中的那片绿地,要顽强拼搏。谢谢你,野草大哥!(师生掌声雷动)

对上述教学片段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通过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进入作品描写的意境B.强化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使之一步步深入课文,深刻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也融会贯通了人文主义教育C.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充满深情的对话式描写的D.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所以要表达的内容也会有差异,故在训练表达中,学生合作不如独自完成要好正确答案:D[考点]教学实施

[解析]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自然也就能进入作品描写的意境,吸纳文章蕴含的灵气。A项说法正确。这一教学过程首先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使之一步步深入课文,深刻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其次,融会贯通了人文主义教育。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以人文主义教育使学生感悟作者是如何满怀激情,满怀喜悦,用一颗虔诚的心去体味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B项说法正确。《山中访友》一文运用想象的手法与自然界的朋友们互诉心声,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推动教学内容,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充满深情的对话式描写的,促使在写作中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C项说法正确。这里“趁热打铁”式的训练表达,让学生充分展示,不仅给学生互相借鉴学习的机会,而且激发了学生较强的表现欲,锻炼并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使之转化为语文素质,故可以看出学生的合作比独自完成要好。D项表述错误。

14.

阅读以下作文课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师:我发现有的同沉迷的作文有些地方写得不够生动形象,缺少想象力。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先来看一个故事《皇帝的新装》。(幻灯片简述故事)

(B)一位奢侈而愚蠢的国王每天只顾着换衣服,一天王国来了两个骗子,他们声称可以制作出一件神奇的衣服,这件衣服只有圣贤才能看见,愚人不能看见。骗子索要了大量财宝,不断声称这件衣服多么华贵以及光彩夺目,被派去的官员都看不见这件衣服,然而为了掩盖自己的“愚昧”,他们都说自己能看见这件衣服,国王也是如此。最后国王着这件看不见的“衣服”上街游行,一个儿童说“他什么也没穿啊!”

(C)师:国王回宫之后发生了什么呢?大家思考两分钟,请两位同学来表演。(学生表演)

(D)师:很好,两位同学的表演生动有趣。大家再想想,如果你是这个国王,你回宫后会怎么做?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用文字具体、形象地写出自己想象的内容。

对这堂作文课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______。A.基于学生现状来确定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B.利用寓言故事营造了鲜活的作文教学情境C.表演活动侧重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教学目标脱节D.续写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正确答案:C[考点]语文教学(上)

[解析]教师设置表演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C项“与教学目标脱节”说法错误。

15.

教师在讲解“原来你在这儿”一句的重音时提到,重读“你”强调的是“是你而不是他人”。如果要强调“不在别的地方”,应重读哪个词?______A.“原来”B.“在”C.“这儿”D.“你”正确答案:C[考点]汉语基础知识

[解析]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特意说得重一些的语音,目的在于使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题干强调的是“不在别的地方”,所以应重读“这儿”。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40分)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问题。

我与风的亲密接触

我想拥抱风,并成为它的心跳。

——题记

①你轻轻拂过我的脸,让我为你着迷。你没有色彩,却让世间风光无限。

②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你倾倒,为你轻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你的姿态;“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是你的魅力;“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是你的诱惑;“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是你的豪壮。

③你平淡,你多情,你潇洒,你豪放。

④你在春天扬起温柔的情思,拂过冻醒的湖面,荡起丝丝涟漪。你挥洒爱的雨露,浸润着枯萎的树枝,滋养着田里的麦苗,伴着春光,你轻歌曼舞,向人们展示着你的魅力。春天的风,像一支清新脱俗的乐曲,携带着希望,唤起了沉睡的生命,也唤醒我惆怅的心。从此,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于是,我陶醉在春风里。

⑤你在夏日献出火热的激情,让大地郁郁葱葱。那动人的绿呀,激起农人对秋的向往,对丰收的畅想。我走在田埂上,迎着你火样的热情,心里充满无尽的遐想。有了你,我的心不再荒芜,青春的田野也有了色彩。夏天的风,谢谢你,让我的世界多姿多彩。

⑥你在晚秋吹来了丝丝感伤,让我为你忧郁。我知道,你有灵性,多愁善感,在所难免,但你不孤单,即使你带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斓,你充实,你幸福。我从落叶中读懂了你,你送走了幼稚,带来了成熟。我把落叶捧在手里,同时也把你留在心中。于是,我的青春也变得靓丽和稳重。

⑦你在冬天像难驯的野马,在田地里奔跑着,把小草踩得一片狼籍,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吹走了繁华,吹走了虚伪,只留下赤裸的大山和大地。你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考验着世间所有事物的意志。冬天的风,你好强劲,打痛了我的脸,也打醒了我的心,让我学会了冷静地思考人生,不再叛逆,不再轻狂。我走在凛冽的冬风里,感受着人生的冷酷与苍桑。

⑧我在风中行走,我与风亲密接触,感受风给我的唯美,感受风给我的启迪。

⑨风,你是我一生最美丽的拥有。

问题:1.

请从第⑦段中拔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⑥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正确答案:错别字:第⑦段中“狼籍”的“籍”应改为“藉”,“苍桑”的“苍”应改为“沧”。

病句:我知道,你有灵性,多愁善感,在所难免,但你不孤单,即使你带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斓,你充实,你幸福。

以上病句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我知道,你有灵性,多愁善感,在所难免,但你不孤单,因为你带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斓,你充实,你幸福。[考点]学生习作(上)

2.

请指出该习作的优点,并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分析。正确答案:这是一曲对风的赞歌。用第二人称“你”代指被描写对象——风,这样写如与风谈心,显示出与风的“亲密”,紧扣主题,也便于抒发感情。

文章的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季节转换,线索分明。以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转换为线索,演绎出了风的唯美以及风给“我”的启迪。

②善用修辞,文采飞扬。本文是善用辞格的典范,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辞格,语言优美而有吸引力。尤其是作者适当引用诗词名句,是本文的亮点之一。文章的第二段“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诗词名句的引用,为整篇文章的描写和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读者沉浸在浓浓的诗意之中。[考点]学生习作(上)

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问题。

校园里的记忆

①重新站在小学的水泥道上,望着蒙蒙细雨,怔了许久,才发现自己又在淋雨了。这个习惯似乎还是改不掉,笑了笑,一股悲伤在心中弥漫开来。

②至今,我还记得小学时那段快乐的时光,还有带给我快乐的天使一般的女孩。

③那时我读小学四年级,爸爸妈妈给我转学了。那个时候我很内向,不敢和不熟悉的人说话,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的座位上,望着那些新同学说笑。现在想来,那个时候,那些说笑的同学在笑我可能像个哑巴吧,可我不敢去和他们一起说话。那时候,我感觉世上好像只有我一个人。

④有一天,天空莫名地下起了蒙蒙细雨,我望着天空,却有一种想要到雨里淋一下的冲动。

⑤蒙蒙细雨吸引着我到秋千边坐下来,闭着眼睛,感受着雨水漂落在我的头发上的感觉,颈间是冰凉的湿意。一会儿,由手间传出的温暖使得我慢慢睁开了闭着的双眼,我看见了一张秀气的脸。她有着一头长发,有灵气的眸子,还有微微上扬的嘴角。她开口问我:“能和我一起玩吗?”我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她就坐在我的旁边,然后开始和我说话。听着她说话,我的心里忽然感觉很温暖,我觉得她就像个姐姐。一会儿,在她的带动下,我们玩了起来。我在秋千上,她推着我荡到伸手就能抓住云的地方,又跌落下来,每次看着天似乎伸手就能触摸,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我和她一起玩了很久,坐在同一个秋千上,荡到同一个能触摸天空的地方,看着她荡漾的笑容,听着她银铃般的笑声,恍惚是梦境。

⑥许久,上课铃声响起,我们一起向教室走去。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我叫住了她,红着脸说出了我犹豫了很久的话:“我可以和你做永远的好朋友吗?”她望着我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我突然觉得,其实和别人交谈并没有什么难的,并没有人会刻意地在乎我的每一句话,然后嘲笑我,只不过是我自己多余的担心而已。此后,我们就每天在一起吃饭,在一起做作业……但这样的日子却在不知不觉中,离我们远去,而且越来越远。我们慢慢长大了,时间改变了我和她,我们彼此之间竞变得陌生起来。

⑦从回忆中醒来,才发现操场的秋千上,不知什么时候又坐了两个小女孩,如同当初的我和她。一个女孩指了指我,说:“那个姐姐哭了!”另一个却说:“不是,你没看见在下雨吗?是雨水,不是泪水。”听着她们的话,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面颊,真的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

⑧我转身离开,留下一片脚印和一串回忆,让那个远方的她留在记忆的最深处,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问题:3.

从第⑤和第⑥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正确答案:错别字:第⑤段中“漂落”的“漂”应改为“飘”;第⑥段中“竞”应改为“竞”。

病句:现在想来,那个时候,那些说笑的同学在笑我可能像个哑巴吧,可我不敢去和他们一起说话。

以上病句语序不当,应改为:现在想来,那个时候,那些说笑的同学可能在笑我像个哑巴吧,可我不敢去和他们一起说话。[考点]学生习作(中)

4.

请指出习作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正确答案:这是一篇立意独特新颖的中学生习作。文中写“我”读小学四年级时,由于转学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性格孤僻而自闭。在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日子,一个陌生的小女孩陪“我”荡秋千,使“我”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快乐,由此“我”和小女孩成了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之间竟变得陌生起来。这一立意和构思既突出了童真童趣的奇妙无穷,又展现出童真童趣被年龄侵蚀磨灭的无奈,尤其是如今“操场的秋千上,不知什么时候又坐了两个小女孩,如同当初的我和她”,揭示了这一现象在人们成长过程中的轮回,发人深思。

文章语言质朴,描写细腻,尤其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鲜活生动。作者把“我”先前的孤独与自闭、继而的天真与烂漫、后来的沉寂与矜持,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生动形象,打动人心。[考点]学生习作(中)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65分)阅读文本材料,回答问题。

杨降《老王》原文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真担心他下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单元导语

上一单元涉及的非正义战争中残杀无辜的暴行,使我们在震惊与悲痛之余,发出这样的呼唤:再也不能让人类之间的残杀延续下去了,应该让世界充满爱。这个单元就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课文导语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的人。他们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体悟到这些人的善良了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一、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二、比较以下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1.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2.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3.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三、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1.

回答上述材料中的“课后练习”第二题。正确答案:本题揣摩语言,引导学生细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第1题中的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第2题中的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第3题中的①句“镶嵌在门框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考点]教学设计题(下)

2.

请为本篇精读课文设计教学目标,并指明教学重、难点。正确答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并且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如:“镶嵌(xiāngqiàn)、伛(yǔ)、翳(yì)、骷髅(kūlóu)、攥(zuàn)着、滞(zhì)笨、愧怍(zuò)”等。

②能够说出杨绛、钱钟书两位作家的基本概况。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举例,概括说明老王、作者的性格特点。

②说出重要语句的含义及其在表达文章主旨上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时代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