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高一下学期开学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B卷)(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高一下学期开学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B卷)(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高一下学期开学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B卷)(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高一下学期开学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B卷)(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高一下学期开学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B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模拟练习历史试题(B卷)一、单选题1.何尊,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县贾村镇。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这里的“中国”意指()A.主权国家 B.普天之下 C.邦联国家 D.国之中央〖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材料可知,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这里的“中国”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国之中央。“宅兹中国”大意为居住在天下之中,D项正确;主权国家是不受其他国家干预或限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的国家,西周时期尚未出现,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中国是国之中央,而非普天之下,排除B项;邦联国家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战国时期,商鞅认为:“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荀子认为:“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这些主张()A.强调了君主集权的重要意义 B.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C.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D.体现了重构社会秩序的愿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战国时期。根据材料“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可知,商鞅和荀子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状提出了治理方案,强调尊卑有别、贵贱有等、长幼有序的社会关系,说明他们意在重建社会秩序,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主集权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商鞅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以民为本强调人民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秦朝从三公九卿,到郡守、县令,乡长、亭长、里长,层层设置官吏。权力自下而上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形成“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的格局。这一格局设计旨在()A.杜绝相权对皇权制约 B.根除中央和地方矛盾C.维系大一统国家治理 D.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秦朝(中国)。秦朝从中央到基层,设置了不同层级的官吏,最终将权力集中到皇帝之手,形成“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的格局。这种格局下,皇权至上,同时能把中央的政策有效的贯彻到基层,进而维系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这是这一格局的目的,C项正确;基层官吏的设置与相权和皇权的矛盾无关,因此这一格局的设置并不是为了杜绝相权对皇权的制约,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度是这一格局中的内容,但是其并不能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排除B项;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还是为了维系国家治理,D项不是最终目的,而且官吏层级太多,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C项。4.下表为西汉政府与南越的相关史实。表中史实体现了西汉政府()时期史实汉高祖时期汉高祖十一年夏季,南越王赵佗接受汉高祖所赐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南越国遂成汉朝的藩属国汉武帝时期元鼎四年,南越王赵兴和群臣请求归属汉朝,请求比照内地诸侯,三年朝见天子一次,撤除边境的关塞。元鼎五年,汉武帝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元鼎六年,南越国灭亡A.保持边疆地区稳定 B.实施民族和睦政策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强化郡国并行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南越国遂成汉朝的藩属国”“南越王赵兴和群臣请求归属汉朝,请求比照内地诸侯”和“汉武帝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元鼎六年,南越国灭亡”可知,说明西汉政府对南越的措施目的在于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所以并非为了保持边疆地区稳定和实施没可能组和睦政策,排除AB项;据材料可知,南越国请求比照内地诸侯,但被汉武帝灭国,并非强化郡国并行,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5.北魏孝文帝即位后,通过推行迁都、改籍贯、易服饰、改汉姓、定门第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民族交融。其改革取得成功根本原因是()A.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B.北魏实现了北方统一C.改革的措施全面有效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潮流,社会矛盾威胁北魏的统治,为此孝文帝积极推行汉化措施,实行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融合,其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D项正确;北魏实现北方统一,为孝文帝改革提供前提条件,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改革措施全面有效,二者是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排除A、C两项。故选D项。6.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中国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制瓷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瓷器是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答案〗D〖解析〗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对外销售的主要产品是瓷器。材料中“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D正确;文化中心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B中传遍世界各地说法错误;C中交流频繁不符合材料主旨。7.科举制是继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重要的取士选官制度,该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允许“怀牒谱自荐于州县”,并以成绩作为选拔标准。它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是因为科举制()A.加强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影响了后世的选官制度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该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允许‘怀牒谱自荐于州县’,并以成绩作为选拔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这种选官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D项正确;科举制加强的是中央集权,地方政府的权力并未因科举制的实行而加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因“科举制影响了后世的选官制度”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不一致,排除C项。故选D项。8.史载,王安石变法时期,青苗法规定“五户以上为一保”,即彼此先商量好要借多少钱,大家互相担保。但在执行过程中,官府却强令富户为各等级贫户提供担保,并向各等级民户摊派青苗钱。收钱时若贫户无力偿还就向富户索取,将贷款的风险转嫁给富户。这说明()A.北宋守旧势力异常顽固 B.变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变法存在危害百姓现象 D.北宋朝廷无视民间疾苦〖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但在执行过程中,官府却强令富户为各等级贫户提供担保,并向各等级民户摊派青苗钱”反映了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地方官府想方设法地多放贷款,多收利息,不惜层层下达指标,强行摊派贷款,收钱时若贫户无力偿还就向富户索取,将贷款的负担转嫁给富户,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存在危害百姓现象,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守旧势力对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排除A项;材料现象说明青苗法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排除B项;青苗法的实施背离了其初衷,并非宋廷无视民间疾苦,排除D项。故选C项。9.《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由此可知,元朝()A.加重了民众税收负担 B.实行边疆与内地一体化政策C.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D.进一步激化了民族之间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元朝(中国)。依据题干中“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信息,这说明元朝中央政府改变了之前唐朝在边疆地区的羁縻政策,对边疆地区实行与内地一致的税收政策,体现了治理的一体化趋势,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将边疆地区纳入与内地一样的管理,无法判定赋税徭役是否相对沉重,排除A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与材料所述内容并无关联,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将边疆地区纳入与内地一样的管理,此举措并不一定会激化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10.据《世界图书》1981年第3期统计,我国从西汉至隋唐五代共出书2.3万多部,27万多卷。而宋朝出书则达1.1万多部,12.4万多卷,约相当于前代出书总数的一半。这反映了宋代()A.崇文抑武方针的实行 B.市民文化成为主流C.活字印刷术已经普及 D.文化事业高度繁荣〖答案〗D〖解析〗依据反映的是宋代出书总数多,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推动了书籍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宋代文化事业高度繁荣,D项正确;重文轻武政策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市民文化成为主流,排除B项;C项“已经普及”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1.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作为侍从顾问,影响皇帝决策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申时行只得遵旨”可知,明朝时内阁首辅有票拟权,但在皇帝施压之后,更改意见体现了内阁首辅需要服从君权,D项正确。内阁是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且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其影响皇帝决策,相反是皇帝对其施压,排除A项;“开始”说法错误,且材料与军国大事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内阁首辅先拟定了意见,在皇帝震怒之后修改意见,因此并非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且其没有批红权,排除C项。故选D项。12.明朝永乐时期内阁“仅以文字翰墨为勋绩”,阁臣品秩不过五品。仁宣时期,阁臣加官至三孤,秩从一品,官阶超过了六卿;以后凡入阁者均相继晋各部尚书,嘉靖年间张璁“居内阁,则排六卿而成相之尊”。这表明内阁()A.政治地位提升 B.成为法定机构 C.具有决策权力 D.有效制约皇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阁臣品秩不过五品”“阁臣加官至三孤,秩从一品,官阶超过了六卿”“居内阁,则排六卿而成相之尊”可知,内阁由明朝永乐时期“不过五品”到嘉靖年间“成相之尊”表明明朝内阁的政治地位不断提升,A项正确;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排除B项;内阁没有决策权力,排除C项;内阁的权力是皇帝赋予的,不能有效制约皇权,排除D项。故选A项。13.1843年,《虎门条约》签订后,道光帝即指示耆英等人:“现在英夷已准通商,所有眯喇坚(美国)等国自应一体通商,以示扶绥之意。”据此可知,清政府()A.主动给予片面最惠国待遇 B.初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C.以传统思维处理对外关系 D.利用通商分化瓦解列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现在英夷已准通商,所有眯喇坚(美国)等国自应一体通商,以示扶绥之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此举行为依然是用传统思维处理对外关系,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准许英国通商,美国等国家也应一体通商,并未涉及主动给予片面最惠国待遇,排除A项;材料所述内容不能说明清政府已经初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排除B项;利用通商分化瓦解列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梁启超称“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这说明甲午一战()A.引发边疆危机出现 B.导致国际格局变化C.推动洋务运动实施 D.激发民族意识觉醒〖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据材料“大梦之唤醒……自甲午战败……我皇上赫然发愤……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并结合所学“甲午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深重的民族灾难,导致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全面崩溃,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战后,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清政府自救运动,同时具有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维新变法运动逐渐开展起来”等知识可得出,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民族意识觉醒,D项正确;边疆危机不是甲午中日战争引起的,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已有边疆危机,如新疆地区的危机、中法战争等,排除A项;近代历史,前后形成了四次世界格局,分别是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方向发展趋势,甲午中日战争并未引起国际格局变化,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C项。故选D项。15.1902年,梁启超撰写的《新史学》问世。在他看来,“新史学”当务之急,就是要效法“泰西之良史”,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此举旨在()A.否定传统史学的现实价值 B.为维新变法失败辩护C.激发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 D.支持清末的立宪改革〖答案〗C〖解析〗根据“效法‘泰西之良史’,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可知,梁启超的观点是构建新的史学体系,以人民的、民族的历史取代君主的、封建的历史,说明是要激发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C项正确;梁启超并没有否定传统史学的现实价值,也不是在为维新变法失败变化,排除AB项;梁启超提出新史学观,并不是在支持清末的立宪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16.20世纪初,改良与革命两派为中国前途的争论已近白热化,虽然双方都视对方为仇敌,但在尊重、张扬个人权利,限制公权上却是一致的。这反映了当时()A.民主宪政观念影响加深 B.君主政体已经不合时宜C.清政府革新能力已丧失 D.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虽然两派争论不休,甚至视对方为仇敌,但是在保护个人权利和限制公权方面高度一致,体现双方都认可民主宪政理念,这反映了这一理念的影响加深,A项正确;B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此外,君主政体包括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政体,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国内出现了改革与革命赛跑的现象,中国走向君主立宪政体式民主仍有可能,也说明清政府仍有一定的革新能力,排除BC项;据材料可知,题干主旨是强调两派主张的相同之处,反映了当时民主宪政观念影响加深,而未涉及国情情况,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7.如图是1913年和1919年中外纱厂纱锭、布机实数对照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份纱锭(枚)布机(台)华厂外厂华厂外厂191348419233896020161986191965874857701026503839A.外资纱厂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 B.外部环境改善推动民族纺织业发展C.实业救国思潮促进民族工业兴起 D.政府放宽了民间资本限制允许办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与1913年相比,1919年我国纺织工厂中的纱锭和布机数目都有了明显的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4年—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从而使的我国的民族工业有了较快发展,B项正确;我国民族纺织业此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并不是因为外资纱厂竞争力下降,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和政府放宽对民间资本的限制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要早于1913年,CD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故选B项。18.1924年4月,中共中央通告:“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1925年,青年团中央提出“继续五四运动的精神,参加民族解放运动”的口号。这一时期强调“五四精神”意在()A.掌握国民革命领导权 B.制定党民主革命纲领C.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D.开启国共合作的序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及“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继续五四运动的精神,参加民族解放运动”可知,此时国民革命运动开展,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发扬五四精神与这一阶段特征相符合,C项正确;国民革命领导权掌握在国民党手中,排除A项;制定党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共二大1922年,排除B项;开启国共合作的是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排除D项。故选C项。19.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被誉为史诗般的建筑经典,北是正面,为“胜利渡长江”,在它的两旁,有两幅主题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的浮雕。对浮雕解读正确的是()A.人民军队与人民鱼水情深 B.南京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D.国民革命运动取得基本胜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北是正面,为“胜利渡长江”,在它的两旁,有两幅主题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的浮雕。”可得出是解放战争时期,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排除C项;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且国民大革命失败了,排除D项。故选A项。20.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表中数据表明,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5%0.7%6.9%71.8%1956年32.2%53.49%7.3%0%7.1%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B.使我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 D.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发展〖答案〗C〖解析〗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可知,1956年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三大改造完成,说明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C项正确;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一五”计划,材料表格反映了三大改造,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排除B项;表格数据表明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21.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说明新时期我国外交()A.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重视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C.努力适应世界多极化趋势 D.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的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材料“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东南亚地区属于周边地区,我国重视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的关系,D项正确;“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同志2013年提出的,排除A项;B项“各国关系”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适应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2.1992年,邓小平谈道:“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邓小平这一谈话()A.基于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B.说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任重道远C.重在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 D.推动农村走出经济体制改革困境〖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中国。据题干时间可知当时是改革开放时期,据材料“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可知,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C项正确;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题干涉及时间是1992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邓小平的谈话中并没有涉及“共同富裕”的问题,材料中邓小平谈话重在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排除B项;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到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向城市转移,与材料时间“1992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3.除较早写入联合国决议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外,2017年9月,联合国大会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写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201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也将“精准扶贫”理念明确写入其中。这()A.表明中国引领全球治理变革 B.重构了国际经济新秩序C.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向 D.彰显了中国智慧和力量〖答案〗D〖解析〗““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精准扶贫”等中国概念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这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D项正确;A项错在“引领”,排除A项;B项错在“重构”,排除B项;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依然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并未转变,排除C项。故选D项。24.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该《决议》说明十八届三中全会()A.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B.体现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C.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 D.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据材料信息可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A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容,排除C项;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题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形势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满人入住中原后,清廷依然采取向周边扩展进取的策略,在占领足够大的疆域之后再按照各地习俗分而治之。清廷视周边民族地区与中原为一体,却在治理政策上有高度的灵活性。如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在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也就是一种遴选当地贵族作为首领的制度,在西南实行土司制度,在藏区实施达赖和班禅为首的政教合一制度。与此同时清廷又在边疆地区直接派遣将领,如在漠北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库伦办事大臣,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等,都是直接控制的方式进行管理。——摘自侯旭东、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代开拓疆域和稳固边疆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经略边疆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意义。〖答案〗(1)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设置西域都护府;开通丝绸之路;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开发治理。(任答2点)(2)因俗而治(分而治之);高度灵活;加强直接控制。(任答2点)(3)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促进边疆开发;有利于边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任答3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西汉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北击匈奴,控制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并设立河西四郡,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置西域都护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通丝绸之路,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开发治理。【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满人入住中原后,清廷依然采取向周边扩展进取的策略,在占领足够大的疆域之后再按照各地习俗分而治之。”可知,因俗而治(分而治之);根据材料“清廷视周边民族地区与中原为一体,却在治理政策上有高度的灵活性。”可知,高度灵活;根据材料“清廷又在边疆地区直接派遣将领,如在漠北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库伦办事大臣,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等,都是直接控制的方式进行管理。”可知,加强直接控制。【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边疆的治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促进边疆开发,有利于边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洋人已让满清士大夫们饱尝到了“利器精兵,百倍中国”的厉害。自强之计,首重武备,这是当时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少数先知先觉者的共识,发展军工转而促生洋务派对教育的关注,由教育再及于民用工业之建设。但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千头万绪,牵连甚多,洋务派未尝拿出一个全盘计划,而是在摸索走向近代化的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邵达《华夏史录(下)》材料二: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各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南方各游击区人民解放军同志们:由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我们命令你们:(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摘编自《毛泽东选集》(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推行“洋务新政”的目标,分析“洋务新政”的意义与失败的必然性。(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布的历史背景,指出这一命令发布当天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并简述这一行动的主要成就。〖答案〗(1)目标:自强、求富。意义: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必然性: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而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北平和谈破裂。军事行动:渡江战役;成就:迅速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解析〗【小问1】目标: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自强之计,首重武备,这是当时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少数先知先觉者的共识,发展军工转而促生洋务派对教育的关注,由教育再及于民用工业之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推行“洋务新政”的目标是自强、求富。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自强之计,首重武备,这是当时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少数先知先觉者的共识,发展军工转而促生洋务派对教育的关注,由教育再及于民用工业之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必然性: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自强之计,首重武备”“但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千头万绪,牵连甚多,洋务派未尝拿出一个全盘计划,而是在摸索走向近代化的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而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小问2】背景: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布的历史背景包括三大战役胜利;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根据材料“由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可知,北平和谈破裂。军事行动: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可知,这一命令发布当天所采取的军事行动是渡江战役。成就: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和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请辞临时大总统,并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尽管后来袁世凯践踏了这个约法,但它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任何人所得而私,这便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和其他各项民主改革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日益巩固,《共同纲领》的许多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国家新形势的需要。根据1953年选举法的规定,通过普选产生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就为制宪权的行使提供了政权基础和组织条件。在此基础之上,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摘编自刘兰兰《我国六十年宪法修改的反思与前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1954年宪法通过的历史背景及其先进之处。〖答案〗(1)目的:明确革命的意义;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意义: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意义)。(2)背景: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共同纲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三大改造的推进。先进之处: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主义的基本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规定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解析〗【小问1】目的:根据材料“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明确革命的意义,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意义: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意义)。【小问2】背景: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和其他各项民主改革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日益巩固,《共同纲领》的许多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国家新形势的需要。”可得出,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共同纲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三大改造的推进。先进之处:结合宪法的性质、内容等知识得出,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主义的基本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规定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28.胸怀家国天下,关注民生幸福自古以来是能人志士之崇高追求,它影响着不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立意与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荀子是先秦诸子学派之集大成者,其学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思想就是裕民经济思想。在荀子看来,一个国家的人民要富裕安康,人民,尤其统治集团必须节约用度,节约资源。他还提出为政当权者必须有德,做到廉洁自律、广济博施;广大人民则应勤俭节约、善藏其余、长虑顾后。荀子还看到了人民富裕与良好的政治经济政策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以政裕民”的主张。——摘编自周先进《荀子裕民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涵》材料二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具有广阔的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利于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有利于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1)根据材料一,提炼荀子“裕民经济”思想的基本主张。(2)改革开放后,中共因时制宜地提出了一系列实现“共同富裕”的精准策略。结合所学,说明推动浙江成为对外交往重要窗口的近代条约因素,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继续推进浙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简述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答案〗(1)思想主张:节用裕民;尚德裕民;善政裕民。(任答2点)(2)近代条约因素:《南京条约》开放浙江宁波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开放浙江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设厂。推进浙江对外开放的举措: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20世纪90年代初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解析〗(1)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一个国家的人民要富裕安康,人民,尤其统治集团必须节约用度,节约资源”可知,节用裕民;根据材料“他还提出为政当权者必须有德,做到廉洁自律、广济博施”可知,尚德裕民;根据材料“荀子还看到了人民富裕与良好的政治经济政策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以政裕民’的主张”可知,善政裕民。(2)近代条约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开放浙江宁波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开放浙江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设厂。推进浙江对外开放的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20世纪90年代初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等等。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模拟练习历史试题(B卷)一、单选题1.何尊,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县贾村镇。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这里的“中国”意指()A.主权国家 B.普天之下 C.邦联国家 D.国之中央〖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材料可知,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这里的“中国”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国之中央。“宅兹中国”大意为居住在天下之中,D项正确;主权国家是不受其他国家干预或限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的国家,西周时期尚未出现,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中国是国之中央,而非普天之下,排除B项;邦联国家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战国时期,商鞅认为:“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荀子认为:“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这些主张()A.强调了君主集权的重要意义 B.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C.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D.体现了重构社会秩序的愿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战国时期。根据材料“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可知,商鞅和荀子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状提出了治理方案,强调尊卑有别、贵贱有等、长幼有序的社会关系,说明他们意在重建社会秩序,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主集权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商鞅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以民为本强调人民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秦朝从三公九卿,到郡守、县令,乡长、亭长、里长,层层设置官吏。权力自下而上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形成“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的格局。这一格局设计旨在()A.杜绝相权对皇权制约 B.根除中央和地方矛盾C.维系大一统国家治理 D.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秦朝(中国)。秦朝从中央到基层,设置了不同层级的官吏,最终将权力集中到皇帝之手,形成“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的格局。这种格局下,皇权至上,同时能把中央的政策有效的贯彻到基层,进而维系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这是这一格局的目的,C项正确;基层官吏的设置与相权和皇权的矛盾无关,因此这一格局的设置并不是为了杜绝相权对皇权的制约,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度是这一格局中的内容,但是其并不能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排除B项;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还是为了维系国家治理,D项不是最终目的,而且官吏层级太多,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C项。4.下表为西汉政府与南越的相关史实。表中史实体现了西汉政府()时期史实汉高祖时期汉高祖十一年夏季,南越王赵佗接受汉高祖所赐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南越国遂成汉朝的藩属国汉武帝时期元鼎四年,南越王赵兴和群臣请求归属汉朝,请求比照内地诸侯,三年朝见天子一次,撤除边境的关塞。元鼎五年,汉武帝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元鼎六年,南越国灭亡A.保持边疆地区稳定 B.实施民族和睦政策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强化郡国并行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南越国遂成汉朝的藩属国”“南越王赵兴和群臣请求归属汉朝,请求比照内地诸侯”和“汉武帝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元鼎六年,南越国灭亡”可知,说明西汉政府对南越的措施目的在于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所以并非为了保持边疆地区稳定和实施没可能组和睦政策,排除AB项;据材料可知,南越国请求比照内地诸侯,但被汉武帝灭国,并非强化郡国并行,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5.北魏孝文帝即位后,通过推行迁都、改籍贯、易服饰、改汉姓、定门第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民族交融。其改革取得成功根本原因是()A.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B.北魏实现了北方统一C.改革的措施全面有效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潮流,社会矛盾威胁北魏的统治,为此孝文帝积极推行汉化措施,实行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融合,其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D项正确;北魏实现北方统一,为孝文帝改革提供前提条件,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改革措施全面有效,二者是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排除A、C两项。故选D项。6.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中国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制瓷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瓷器是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答案〗D〖解析〗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对外销售的主要产品是瓷器。材料中“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D正确;文化中心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B中传遍世界各地说法错误;C中交流频繁不符合材料主旨。7.科举制是继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重要的取士选官制度,该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允许“怀牒谱自荐于州县”,并以成绩作为选拔标准。它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是因为科举制()A.加强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影响了后世的选官制度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该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允许‘怀牒谱自荐于州县’,并以成绩作为选拔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这种选官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D项正确;科举制加强的是中央集权,地方政府的权力并未因科举制的实行而加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因“科举制影响了后世的选官制度”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不一致,排除C项。故选D项。8.史载,王安石变法时期,青苗法规定“五户以上为一保”,即彼此先商量好要借多少钱,大家互相担保。但在执行过程中,官府却强令富户为各等级贫户提供担保,并向各等级民户摊派青苗钱。收钱时若贫户无力偿还就向富户索取,将贷款的风险转嫁给富户。这说明()A.北宋守旧势力异常顽固 B.变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变法存在危害百姓现象 D.北宋朝廷无视民间疾苦〖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但在执行过程中,官府却强令富户为各等级贫户提供担保,并向各等级民户摊派青苗钱”反映了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地方官府想方设法地多放贷款,多收利息,不惜层层下达指标,强行摊派贷款,收钱时若贫户无力偿还就向富户索取,将贷款的负担转嫁给富户,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存在危害百姓现象,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守旧势力对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排除A项;材料现象说明青苗法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排除B项;青苗法的实施背离了其初衷,并非宋廷无视民间疾苦,排除D项。故选C项。9.《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由此可知,元朝()A.加重了民众税收负担 B.实行边疆与内地一体化政策C.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D.进一步激化了民族之间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元朝(中国)。依据题干中“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信息,这说明元朝中央政府改变了之前唐朝在边疆地区的羁縻政策,对边疆地区实行与内地一致的税收政策,体现了治理的一体化趋势,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将边疆地区纳入与内地一样的管理,无法判定赋税徭役是否相对沉重,排除A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与材料所述内容并无关联,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将边疆地区纳入与内地一样的管理,此举措并不一定会激化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10.据《世界图书》1981年第3期统计,我国从西汉至隋唐五代共出书2.3万多部,27万多卷。而宋朝出书则达1.1万多部,12.4万多卷,约相当于前代出书总数的一半。这反映了宋代()A.崇文抑武方针的实行 B.市民文化成为主流C.活字印刷术已经普及 D.文化事业高度繁荣〖答案〗D〖解析〗依据反映的是宋代出书总数多,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推动了书籍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宋代文化事业高度繁荣,D项正确;重文轻武政策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市民文化成为主流,排除B项;C项“已经普及”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1.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作为侍从顾问,影响皇帝决策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申时行只得遵旨”可知,明朝时内阁首辅有票拟权,但在皇帝施压之后,更改意见体现了内阁首辅需要服从君权,D项正确。内阁是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且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其影响皇帝决策,相反是皇帝对其施压,排除A项;“开始”说法错误,且材料与军国大事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内阁首辅先拟定了意见,在皇帝震怒之后修改意见,因此并非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且其没有批红权,排除C项。故选D项。12.明朝永乐时期内阁“仅以文字翰墨为勋绩”,阁臣品秩不过五品。仁宣时期,阁臣加官至三孤,秩从一品,官阶超过了六卿;以后凡入阁者均相继晋各部尚书,嘉靖年间张璁“居内阁,则排六卿而成相之尊”。这表明内阁()A.政治地位提升 B.成为法定机构 C.具有决策权力 D.有效制约皇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阁臣品秩不过五品”“阁臣加官至三孤,秩从一品,官阶超过了六卿”“居内阁,则排六卿而成相之尊”可知,内阁由明朝永乐时期“不过五品”到嘉靖年间“成相之尊”表明明朝内阁的政治地位不断提升,A项正确;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排除B项;内阁没有决策权力,排除C项;内阁的权力是皇帝赋予的,不能有效制约皇权,排除D项。故选A项。13.1843年,《虎门条约》签订后,道光帝即指示耆英等人:“现在英夷已准通商,所有眯喇坚(美国)等国自应一体通商,以示扶绥之意。”据此可知,清政府()A.主动给予片面最惠国待遇 B.初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C.以传统思维处理对外关系 D.利用通商分化瓦解列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现在英夷已准通商,所有眯喇坚(美国)等国自应一体通商,以示扶绥之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此举行为依然是用传统思维处理对外关系,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准许英国通商,美国等国家也应一体通商,并未涉及主动给予片面最惠国待遇,排除A项;材料所述内容不能说明清政府已经初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排除B项;利用通商分化瓦解列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梁启超称“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这说明甲午一战()A.引发边疆危机出现 B.导致国际格局变化C.推动洋务运动实施 D.激发民族意识觉醒〖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据材料“大梦之唤醒……自甲午战败……我皇上赫然发愤……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并结合所学“甲午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深重的民族灾难,导致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全面崩溃,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战后,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清政府自救运动,同时具有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维新变法运动逐渐开展起来”等知识可得出,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民族意识觉醒,D项正确;边疆危机不是甲午中日战争引起的,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已有边疆危机,如新疆地区的危机、中法战争等,排除A项;近代历史,前后形成了四次世界格局,分别是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方向发展趋势,甲午中日战争并未引起国际格局变化,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C项。故选D项。15.1902年,梁启超撰写的《新史学》问世。在他看来,“新史学”当务之急,就是要效法“泰西之良史”,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此举旨在()A.否定传统史学的现实价值 B.为维新变法失败辩护C.激发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 D.支持清末的立宪改革〖答案〗C〖解析〗根据“效法‘泰西之良史’,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可知,梁启超的观点是构建新的史学体系,以人民的、民族的历史取代君主的、封建的历史,说明是要激发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C项正确;梁启超并没有否定传统史学的现实价值,也不是在为维新变法失败变化,排除AB项;梁启超提出新史学观,并不是在支持清末的立宪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16.20世纪初,改良与革命两派为中国前途的争论已近白热化,虽然双方都视对方为仇敌,但在尊重、张扬个人权利,限制公权上却是一致的。这反映了当时()A.民主宪政观念影响加深 B.君主政体已经不合时宜C.清政府革新能力已丧失 D.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虽然两派争论不休,甚至视对方为仇敌,但是在保护个人权利和限制公权方面高度一致,体现双方都认可民主宪政理念,这反映了这一理念的影响加深,A项正确;B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此外,君主政体包括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政体,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国内出现了改革与革命赛跑的现象,中国走向君主立宪政体式民主仍有可能,也说明清政府仍有一定的革新能力,排除BC项;据材料可知,题干主旨是强调两派主张的相同之处,反映了当时民主宪政观念影响加深,而未涉及国情情况,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7.如图是1913年和1919年中外纱厂纱锭、布机实数对照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份纱锭(枚)布机(台)华厂外厂华厂外厂191348419233896020161986191965874857701026503839A.外资纱厂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 B.外部环境改善推动民族纺织业发展C.实业救国思潮促进民族工业兴起 D.政府放宽了民间资本限制允许办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与1913年相比,1919年我国纺织工厂中的纱锭和布机数目都有了明显的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4年—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从而使的我国的民族工业有了较快发展,B项正确;我国民族纺织业此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并不是因为外资纱厂竞争力下降,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和政府放宽对民间资本的限制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要早于1913年,CD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故选B项。18.1924年4月,中共中央通告:“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1925年,青年团中央提出“继续五四运动的精神,参加民族解放运动”的口号。这一时期强调“五四精神”意在()A.掌握国民革命领导权 B.制定党民主革命纲领C.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D.开启国共合作的序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及“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继续五四运动的精神,参加民族解放运动”可知,此时国民革命运动开展,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发扬五四精神与这一阶段特征相符合,C项正确;国民革命领导权掌握在国民党手中,排除A项;制定党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共二大1922年,排除B项;开启国共合作的是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排除D项。故选C项。19.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被誉为史诗般的建筑经典,北是正面,为“胜利渡长江”,在它的两旁,有两幅主题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的浮雕。对浮雕解读正确的是()A.人民军队与人民鱼水情深 B.南京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D.国民革命运动取得基本胜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北是正面,为“胜利渡长江”,在它的两旁,有两幅主题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的浮雕。”可得出是解放战争时期,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排除C项;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且国民大革命失败了,排除D项。故选A项。20.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表中数据表明,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5%0.7%6.9%71.8%1956年32.2%53.49%7.3%0%7.1%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B.使我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 D.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发展〖答案〗C〖解析〗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可知,1956年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三大改造完成,说明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C项正确;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一五”计划,材料表格反映了三大改造,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排除B项;表格数据表明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21.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说明新时期我国外交()A.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重视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C.努力适应世界多极化趋势 D.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的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材料“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东南亚地区属于周边地区,我国重视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的关系,D项正确;“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同志2013年提出的,排除A项;B项“各国关系”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适应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2.1992年,邓小平谈道:“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邓小平这一谈话()A.基于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B.说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任重道远C.重在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 D.推动农村走出经济体制改革困境〖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中国。据题干时间可知当时是改革开放时期,据材料“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可知,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C项正确;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题干涉及时间是1992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邓小平的谈话中并没有涉及“共同富裕”的问题,材料中邓小平谈话重在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排除B项;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到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向城市转移,与材料时间“1992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3.除较早写入联合国决议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外,2017年9月,联合国大会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写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201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也将“精准扶贫”理念明确写入其中。这()A.表明中国引领全球治理变革 B.重构了国际经济新秩序C.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向 D.彰显了中国智慧和力量〖答案〗D〖解析〗““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精准扶贫”等中国概念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这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D项正确;A项错在“引领”,排除A项;B项错在“重构”,排除B项;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依然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并未转变,排除C项。故选D项。24.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该《决议》说明十八届三中全会()A.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B.体现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C.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 D.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据材料信息可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A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容,排除C项;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题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形势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满人入住中原后,清廷依然采取向周边扩展进取的策略,在占领足够大的疆域之后再按照各地习俗分而治之。清廷视周边民族地区与中原为一体,却在治理政策上有高度的灵活性。如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在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也就是一种遴选当地贵族作为首领的制度,在西南实行土司制度,在藏区实施达赖和班禅为首的政教合一制度。与此同时清廷又在边疆地区直接派遣将领,如在漠北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库伦办事大臣,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等,都是直接控制的方式进行管理。——摘自侯旭东、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代开拓疆域和稳固边疆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经略边疆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意义。〖答案〗(1)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设置西域都护府;开通丝绸之路;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开发治理。(任答2点)(2)因俗而治(分而治之);高度灵活;加强直接控制。(任答2点)(3)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促进边疆开发;有利于边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任答3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西汉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北击匈奴,控制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并设立河西四郡,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置西域都护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通丝绸之路,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开发治理。【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满人入住中原后,清廷依然采取向周边扩展进取的策略,在占领足够大的疆域之后再按照各地习俗分而治之。”可知,因俗而治(分而治之);根据材料“清廷视周边民族地区与中原为一体,却在治理政策上有高度的灵活性。”可知,高度灵活;根据材料“清廷又在边疆地区直接派遣将领,如在漠北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库伦办事大臣,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等,都是直接控制的方式进行管理。”可知,加强直接控制。【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边疆的治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促进边疆开发,有利于边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洋人已让满清士大夫们饱尝到了“利器精兵,百倍中国”的厉害。自强之计,首重武备,这是当时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少数先知先觉者的共识,发展军工转而促生洋务派对教育的关注,由教育再及于民用工业之建设。但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千头万绪,牵连甚多,洋务派未尝拿出一个全盘计划,而是在摸索走向近代化的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邵达《华夏史录(下)》材料二: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各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南方各游击区人民解放军同志们:由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我们命令你们:(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摘编自《毛泽东选集》(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推行“洋务新政”的目标,分析“洋务新政”的意义与失败的必然性。(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布的历史背景,指出这一命令发布当天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并简述这一行动的主要成就。〖答案〗(1)目标:自强、求富。意义: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必然性: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而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北平和谈破裂。军事行动:渡江战役;成就:迅速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解析〗【小问1】目标: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自强之计,首重武备,这是当时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少数先知先觉者的共识,发展军工转而促生洋务派对教育的关注,由教育再及于民用工业之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推行“洋务新政”的目标是自强、求富。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自强之计,首重武备,这是当时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少数先知先觉者的共识,发展军工转而促生洋务派对教育的关注,由教育再及于民用工业之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必然性: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