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绿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第一部分城市热岛效应概述 2第二部分植被蒸散热效应 4第三部分绿化遮阳降温作用 7第四部分植被吸收二氧化碳效应 9第五部分绿地反射率与热容量 12第六部分城市绿化体系构建 14第七部分植被配置对热岛缓解影响 16第八部分绿化减缓热岛化的政策建议 18
第一部分城市热岛效应概述关键词关键要点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气温高于周围农村地区的现象,通常在夜间尤为明显。
-主要原因:城市建筑物和道路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释放热量;人为活动(如车辆排放、空调使用)产生额外热量。
-影响:空气污染加剧、热浪频发、人体健康受损、城市能耗增加。
热岛效应的影响
-空气污染加剧:热岛效应导致空气滞留,污染物(如臭氧、颗粒物)浓度上升。
-热浪频发:城市热岛效应会加剧热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人体健康受损:高温可导致中暑、脱水等热相关疾病,增加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绿化缓解热岛效应的机制
-蒸散发降温:植物通过蒸散发作用释放水分,吸收热量,降低周围环境温度。
-遮阳阻隔:树木和绿化带可遮挡太阳辐射,减少建筑物和地表吸收的热量。
-空气净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还能吸附和降解空气中的污染物。
实现城市绿化缓解热岛效应的策略
-增加植被覆盖率:在街道、公园、建筑屋顶等区域种植树木、灌木和草坪,提高城市的绿化率。
-选择耐热耐旱植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减少灌溉需求,降低城市用水量。
-建立垂直绿化系统:在建筑物墙面、屋顶等垂直空间安装植物,有效增加绿化面积,发挥降温作用。
绿化带来的其他益处
-改善空气质量:植物吸收污染物,释放氧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美化环境:城市绿化可以美化环境,缓解视觉疲劳,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促进生物多样性:绿化带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有助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城市热岛效应概述
定义: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气温高于周边农村或自然区域的现象。
成因:
*建筑材料:城市建筑覆盖大量深色、不透水表面(如沥青和混凝土),这些材料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导致气温升高。
*人类活动:交通、工业和其他人类活动释放热量,进一步加剧了热岛效应。
*缺乏植被:与农村地区相比,城市中树木和其他植被覆盖较少,无法通过蒸散作用冷却空气。
*地形:山谷和盆地地形会限制空气流通,加剧热岛效应。
*大气污染:霾和灰尘颗粒可以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使城市地区变得更热。
影响:
*健康问题:高温会导致中暑、热疲劳和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和哮喘患者。
*能源消耗:空调需求增加,导致城市能源消耗量上升。
*空气质量:热岛效应会加剧空气污染,因为高温会导致光化学反应和烟雾形成。
*水资源:蒸发和蒸散作用加快,加剧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数据:
*全球约有500个城市经历着显著的热岛效应。
*世界气象组织(WMO)报告称,自1900年以来,伦敦的年平均气温已上升2°C,巴黎上升1.4°C。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显示,美国大型城市平均比周边农村地区温度高出1.5-3.0°C。
热岛效应的强度:
热岛效应的强度受以下因素影响:
*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
*建筑材料和土地利用类型
*植被覆盖率
*地形和气候条件
措施: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包括:
*增加树木和其他植被覆盖
*使用反光材料和绿化屋顶
*促进通风和空气流通
*减少能源消耗
*采取城市规划措施,如紧凑发展和混合土地利用第二部分植被蒸散热效应关键词关键要点【植被蒸散热效应】:
1.蒸散作用的原理:植被通过叶片吸收水分,并在阳光的作用下通过气孔排出水汽,这一过程称为蒸散作用。蒸散作用消耗大量热量,降低周围环境温度。
2.蒸散冷却强度:蒸散冷却强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植被种类、叶面积指数、日照强度、相对湿度等。高叶面积指数和高蒸散率的植被具有较强的蒸散冷却效果。
3.城市热岛缓解:植被蒸散热效应在缓解城市热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蒸散作用,植被可以降低城市气温和地表温度,舒缓热岛效应带来的不适感和环境问题。
【植被类型和蒸散率】:
植被蒸散热效应
植被蒸散热效应是指活体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和蒸发作用从根系吸收水分,并将水分散发到大气中,从而有效降低周围环境温度的过程。该效应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蒸腾作用和蒸发作用
*蒸腾作用:植被叶片上的气孔打开,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中释放到大气中。
*蒸发作用:水分从植被表面或土壤表面蒸发到大气中。
热量平衡与蒸散热效应
蒸腾和蒸发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潜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这可以通过热量平衡方程来解释:
```
Q*=Q*r+Q*le+Q*g+Q*s
```
其中:
*Q*为净辐射(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去反射和发射的辐射)
*Q*r为反射辐射
*Q*le为潜热通量(蒸发和蒸腾释放的热量)
*Q*g为地表热通量(热传导和对流传递到地表的热量)
*Q*s为感热通量(加热空气的热量)
当植物蒸散时,潜热通量(Q*le)增加,导致净辐射(Q*)分配发生变化,感热通量(Q*s)减少,从而降低周围环境温度。
影响蒸散热效应的因素
影响植被蒸散热效应的主要因素包括:
*植被类型:树木和灌木等大型植被具有更大的蒸散表面,蒸散率更高。
*覆盖率:植被覆盖率越大,蒸散的总量就越大。
*土壤水分:充足的土壤水分供应是蒸散作用的关键。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环境条件影响蒸散速率。
数据支持
大量研究证实了植被蒸散热效应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一项在洛杉矶进行的研究发现,树木冠层覆盖能将地面温度降低高达10°C。
*北京的一项研究表明,城市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0%,城市平均气温就会降低0.2°C。
*伦敦的研究表明,公园的存在可以将周边地区的平均温度降低1-2°C。
结论
植被蒸散热效应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关键机制之一。通过蒸腾和蒸发作用,活体植被吸收水分并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带走大量潜热,降低周围环境温度。植被类型、覆盖率、土壤水分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着蒸散热效应的强度。增加城市绿化覆盖,包括种植树木、灌木和草坪,有助于降低城市温度,改善空气质量,并创造更宜居的环境。第三部分绿化遮阳降温作用关键词关键要点【绿化遮阳降温作用】
1.绿化植物通过枝叶繁茂,形成遮荫区,阻挡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地面和建筑物,有效降低地表和空气温度。具体而言,大叶乔木或灌木的遮阳率可达50%以上,草坪等低矮植被的遮阳率也可达20%左右。
2.绿化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蒸气,蒸发吸热,降低周边空气的温度。蒸腾速率越高的植物,降温效果越明显。例如,一棵大树一天可蒸腾数百升水,相当于一台空调的制冷能力。
3.绿化带还可以阻挡风的流动,形成低风速区域,减少空气对流带走热量,进一步降低局部温度。
【气候适应性绿化】
绿化遮阳降温作用
原理
绿化植被通过直接遮挡太阳辐射和蒸散水分释放潜热,达到遮阳降温的目的。
遮阳效应
*绿化树木具有较大的叶片面积,可有效遮挡阳光直射,降低地表温度。
*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树冠,可有效降低阳光直达地面的强度。
*叶片表面覆盖毛茸或蜡质,具有反射太阳辐射的作用。
降温作用
*绿化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蒸气,吸收大量热能,降低周围环境温度。
*蒸腾作用导致植物叶片温度低于周围空气温度,形成“绿洲效应”。
*蒸散过程中释放的潜热被大气吸收,降低地表温度。
*绿化植被可以增加空气对流,促进热量散失。
降温效率
绿化降温效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树种:落叶树降温效果优于常绿树。
*叶面积指数(LAI):LAI越大,降温效果越明显。
*树冠密度:树冠密度越高,遮阳降温作用越强。
*蒸腾速率:蒸腾速率高的植物,降温效果越显著。
研究数据
*一项研究表明,在有绿化的城区,地表温度比无绿化城区低2-3°C。
*另一项研究发现,在高密度绿化区,植被覆盖率每增加10%,地表温度可降低0.5-1.0°C。
*实测数据显示,大树覆盖面积每增加500平方米,可使局部环境温度降低0.25-0.30°C。
实际应用
绿化遮阳降温作用在城市规划和绿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见应用包括:
*在建筑物周围种植乔木,形成绿化阴影,为建筑物降温。
*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种植大面积绿地,创建城市绿洲,缓解热岛效应。
*沿道路、河流等线性空间栽种树木,形成绿化走廊,降低路面温度,改善市民出行环境。
结论
绿化遮阳降温作用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合理配置绿化植被,优化绿化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地表温度,改善城市热舒适度,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第四部分植被吸收二氧化碳效应关键词关键要点植被吸收二氧化碳效应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自身有机物。这有助于降低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减轻温室效应。
2.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与植物类型、叶面积指数、光合作用速率等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城市绿化带、公园和屋顶花园等植被覆盖区域可以有效吸收城市产生的二氧化碳。
3.植被吸收二氧化碳还能促进碳汇形成,将大气中的碳长期封存在植物体或土壤中。这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缓气候变化。
植被蒸散发效应
1.植被蒸散发是指植物将水分从根部吸收后通过叶片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这有助于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产生降温和加湿的效果。
2.蒸散发速率与植物类型、植物覆盖度、空气湿度和温度等因素相关。城市绿化带、水体和湿地等植被丰富的区域具有较高的蒸散发率。
3.植被蒸散发效应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热环境,提升居民舒适度。植被吸收二氧化碳效应
植被吸收二氧化碳(CO₂)是绿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CO₂是一种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释放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₂,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从而减少大气中的CO₂浓度。
植被吸收CO₂的机理
植被吸收CO₂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
*叶片气孔吸收:CO₂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参与光合作用。
*根系吸收:CO₂溶解在土壤水分中,通过根系吸收,参与土壤微生物的光合作用和根系本身的呼吸作用。
植物吸收CO₂的速率
植物吸收CO₂的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光照强度、温度、水分供应、植物种类和生长阶段。一般来说,以下因素有利于植物吸收CO₂:
*强光照:光照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光照强度越高,植物吸收CO₂的速率越快。
*适宜温度: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适宜光合作用温度范围。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和CO₂吸收。
*充足水分: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充足的水分供应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CO₂吸收。
*高CO₂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大气中CO₂浓度越高,植物吸收CO₂的速率也越高。
*快速生长的植物:快速生长的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因此可以吸收更多的CO₂。
绿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
植被吸收CO₂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其机理主要包括:
*直接冷却作用:植被吸收CO₂后,将CO₂转化为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释放出热量。这一过程可以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起到直接的冷却作用。
*减少人为热量释放:植被可以遮挡建筑物和地面的阳光照射,减少太阳辐射吸收和二次反射,降低城市表面的温度,从而减少人为热量的释放。
*增加空气湿度:植被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水蒸气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
*改善空气流通:植被可以阻挡风速,形成涡流,促进空气流通。空气流通可以带走热量,降低城市表面的温度。
案例研究
研究表明,绿化可以在城市中有效缓解热岛效应。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在上海市中心植树100万株,可以使城市平均气温降低0.5°C。另一项研究发现,在东京市中心增加绿色覆盖率10%,可以将城市平均气温降低0.3°C。
结论
植被吸收CO₂效应是绿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机制。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₂,减少大气中的CO₂浓度,同时释放热量、增加空气湿度和改善空气流通,从而降低城市表面的温度,缓解热岛效应。第五部分绿地反射率与热容量关键词关键要点绿地反射率
1.绿地具有较低的反射率,能够吸收更多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城市表面的热量积累。
2.不同类型的植被具有不同的反射率,叶片较大的树木和草坪反射率较低,而混凝土和沥青等人工表面反射率较高。
3.绿化有助于降低城市的整体反射率,从而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绿地热容量
1.绿地具有较高的热容量,能够储存更多的热量而不升温。
2.在白天,绿地吸收太阳辐射,储存在植物组织中;在晚上,绿地释放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植被的种类和密度会影响绿地的热容量,叶片茂密、体积较大的植物热容量更高。绿地反射率与热容量
绿地反射率和热容量是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关键因素。
反射率
反射率是指表面反射太阳辐射的百分比。浅色表面(如植被)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深色表面(如沥青)具有较低的反射率。
*植被的反射率:植被的反射率因叶类型、叶面积指数和季节而异。一般而言,针叶树的反射率约为10-15%,而阔叶树的反射率约为15-25%。
*城市表面材料的反射率:沥青(5-10%)、混凝土(20-30%)、砖(30-40%)、屋顶(15-40%)的反射率较低;而草坪(25-35%)、树木(15-25%)、水体(5-10%)的反射率较高。
热容量
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吸收或释放1度热量时温度升高的能力。物质的热容量越大,其吸收和储存热量的能力越强。
*植被的热容量:植被的热容量约为0.84kJ/(kg·°C),高于混凝土(0.84kJ/(kg·°C))和沥青(0.92kJ/(kg·°C))。
*城市表面材料的热容量:混凝土(0.84kJ/(kg·°C)、沥青(0.92kJ/(kg·°C)和砖(0.88kJ/(kg·°C))的热容量较高,而屋顶(0.5-1.1kJ/(kg·°C)、草坪(0.75-1.06kJ/(kg·°C)和水体(4.19kJ/(kg·°C))的热容量较低。
绿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高反射率和热容量的绿地通过以下方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反射太阳辐射:浅色表面的高反射率将更多的太阳辐射反射回大气,减少城市地表吸收的热量。研究表明,在炎热的夏季,增加植被覆盖率10%可以降低地表温度1-2°C。
*储存热量:绿地的热容量较高,可以储存吸收的热量,防止地表温度迅速升高。例如,一棵树可以储存相当于10台空调1小时的制冷能量。
*增加蒸散冷却:植被通过蒸散作用释放水分,消耗热量,降低周围温度。一个10平方米的草坪每天可以蒸散相当于50台加湿器的水分,降低周围温度5-10°C。
*增加阴影:树木和灌木提供阴影,阻挡太阳直射,降低建筑物和地表的温度。
总之,绿地的高反射率和热容量使其成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通过增加绿化面积,我们可以减少城市地表吸收的热量,储存和蒸发热量,降低周围温度,改善城市微气候。第六部分城市绿化体系构建关键词关键要点【城市绿化布局优化】
1.构建多层次绿化体系,包括城市公园、绿地、街道路树、屋顶绿化等,形成连贯的绿化网络。
2.优化绿地分布,增加绿地面积,尤其是城市核心区和热岛效应严重的区域。
3.科学规划绿地类型,兼顾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和功能需求。
【植被种类选择】
城市绿化体系构建
引言
城市热岛效应是一个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福祉。城市绿化被公认为缓解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因此构建一个综合的城市绿化体系至关重要。
城市绿化体系的组成要素
一个全面的城市绿化体系应包括以下主要组成要素:
*公园和绿地:大型公园和绿地提供大片绿化区域,有效降低城市表面温度。
*街道植被:街道两旁的树木、灌木和其他植被可以遮阳、吸收热量并释放水蒸气,从而降低街道环境的温度。
*屋顶花园:屋顶花园在屋顶上种植绿色植物,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还可以隔热和降温。
*垂直绿化:立面、墙壁和阳台上的绿色植物可以改善自然通风,阻挡阳光直射并吸收热量。
*生态走廊和连接区:绿地之间的互联网络可以促进空气流通,缓解热岛效应。
绿化体系的规划和设计原则
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化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最大化绿色覆盖率:增加城市中绿色区域的比例,以提高植物群体的冷却效应。
*选择耐热耐旱植物: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减少灌溉需求。
*多样化物种:使用多种植物物种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力。
*优化绿地布局:绿地应战略性地布置,以最大限度地遮阳和促进空气流通。
*考虑微气候:考虑特定地区的微气候条件,如风向、日晒和建筑物阴影,以优化绿化的效果。
案例研究
新加坡
新加坡通过其“花园城市”计划,成功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城市绿化体系。该体系包括广泛的公园和花园、绿树成荫的街道、屋顶花园和垂直绿化。新加坡的城市热岛效应显着降低,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差仅为1-2摄氏度。
纽约市
纽约市实施了“百万棵树”倡议,在全市种植了超过100万棵新树。该倡议有效降低了城区温度,提高了空气质量,并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结论
城市绿化体系的构建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关键。通过规划和设计一个综合的绿化体系,城市可以显着降低温度,改善空气质量,并提高居民的健康和福祉。成功的例子表明,通过战略性地实施绿化,可以创造更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第七部分植被配置对热岛缓解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植被配置对热岛缓解影响
主题名称:植被类型
1.落叶树种在夏季提供阴凉,冬季透光,有利于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2.常绿树种全年提供覆盖,有助于降低城市表面温度。
3.草坪和灌木低矮密集,蒸腾作用强,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
主题名称:植被密度
植被配置对热岛缓解影响
植被配置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
植被覆盖率:
研究表明,植被覆盖率的增加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减缓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当植被覆盖率从20%增加到60%时,城市中心地区的空气温度下降了2°C。
植被类型:
不同的植被类型对热岛缓解的影响不同。通常,乔木和灌木等大型植被比草本植物和低矮植株更有效。这是因为大型植被具有更大的叶面积指数(LAI),可以拦截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地表温度。
植被密度:
植被密度,即单位面积内的植被数量,也会影响热岛缓解效果。植被密度越高,降温效应越明显。一项研究表明,当树木密度从100棵/公顷增加到250棵/公顷时,白天地面温度下降了3°C。
植被布局:
植被布局,即植被排列和分布的方式,也会影响其降温效果。理想情况下,植被应均匀分布在城市区域,以最大限度地遮挡太阳辐射并促进空气流动。例如,线性绿化带可以作为散热走廊,帮助降低道路和建筑物的温度。
水分含量:
植被的水分含量对热岛缓解也很重要。水分蒸发具有降温效应,因此水分含量高的植物比水分含量低的植物更有效地缓解热岛。树木的蒸腾作用能力与树冠体积成正相关,因此大型树木比小型树木对热岛缓解更有效。
定量数据:
研究表明,植被配置对热岛缓解的影响可以量化为:
*植被覆盖率每增加10%,空气温度可降低0.5-1.0°C。
*每公顷增加100棵树,可降低地面温度1-2°C。
*线性绿化带可将道路表面温度降低2-5°C。
结论:
植被配置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选择大型植被、提高植被密度、优化植被布局以及确保植被充分水分,城市规划者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宜居性。第八部分绿化减缓热岛化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关键要点城市规划与绿化的统筹
1.将绿化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化布局,形成连通高效的绿化网络。
2.加强绿地保护,防止绿地减少或退化,确保城市绿化用地面积的稳定增长。
3.优化城市形态,增加绿化覆盖率,提高绿化景观的通风和透风性。
垂直绿化与屋顶花园
1.大力推广建筑垂直绿化,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发展绿化,增加城市绿量。
2.积极建设屋顶花园,将原本浪费的屋顶空间转化为绿色生态空间,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3.完善垂直绿化和屋顶花园的规范标准,确保其设计、施工和维护质量。
公园绿地和城市森林
1.加强公园绿地建设,打造以城市公园、绿化广场为主体的城市绿化骨干体系。
2.规划和建设城市森林,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净化空气。
3.加强公园绿地和城市森林的管理维护,确保其生态功能的稳定发挥。
街道绿化与行道树
1.优化街道绿化设计,增加城市道路的绿化覆盖率,缓解交通造成的热岛效应。
2.加强行道树的栽种和维护,选择抗旱耐热、净化能力强的树种,形成良好的行道树景观。
3.完善行道树管理条例,规范行道树的栽种、修剪和砍伐,确保行道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个房子买卖合同范本
- 人参供货合同范本
- 加油员安全合同范本
- 农村个体农场经营合同范本
- 包料装修合同范本
- 人流手术合同范本
- 2024年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钦州市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台州温岭市中医院招聘员工笔试真题
- 出售隔断酒柜合同范本
- 江苏2025年01月江苏省扬州生态科技新城管委会2025年招考6名劳务派遣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
- 山东职业学院单招《语文》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 突发性聋诊疗指南 (2015版)
- 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程光伏发电工程光伏发电施工组织设计
- 11钢的表面淬火解析
- 民政局离婚协议书模板(4篇)
- 导数应用举例
- 第三讲文献的形成与流布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