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自修 微阅读:与经典同行(温经典篇章 积写作素材) - (全集)_第1页
假期自修 微阅读:与经典同行(温经典篇章 积写作素材) - (全集)_第2页
假期自修 微阅读:与经典同行(温经典篇章 积写作素材) - (全集)_第3页
假期自修 微阅读:与经典同行(温经典篇章 积写作素材) - (全集)_第4页
假期自修 微阅读:与经典同行(温经典篇章 积写作素材) - (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德经》经典名段赏析《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是一部阐述人生命运行轨道的经典,是一部修身的经典,充满了古代辩证思想,其对宇宙及人生奥秘的探索充满了审美情趣,是一部使人踏上返璞归真的大道,回归自性的经典。《道德经》是道法自然哲学。道法自然哲学是以科学为基本,以自然为根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释】道,如果能用语言阐释出来,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能用词汇概括完整,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无,用以指天地初始;有,用以指万物本原。所以,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有”和“无”这两者同出一原,而名称不同。都可以称得上玄妙、深远。但是它并非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这是宇宙万物天地之奥妙的总门。【读解】先有物质存在就是“道”,后有意识产生就是“名”,这是两千年前老子提出的唯物论观点。道和名,都出自同一个事物,一个是客观存在,一个是对存在的认识。这与今天人们所说的哲学思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深刻内涵所在。人类在“道”和“名”的征途上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这一理论,但是不敢发表;伽利略为推广这一理论,在铁窗里渡过了余生;布鲁诺用身上的烈火来捍卫。今天的人们都知道,宇宙不是围绕太阳转的,但是如果没有伽利略的铁窗和布鲁诺身上的烈火,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宇宙观。□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zhì]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译释】如果不崇尚贤才异能,那么就会使人民免除功名相争;如果珍贵的东西大家都不认为珍贵,那么就会使人民免去偷窃;看不到能容易滋生欲望的事物,就不会导致民心迷乱。所以,圣人治理国家,要使人民都虚心待人,使人民衣食充盈,使人民意志削弱,使人民身体强健。永远使人民无知无欲,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也不敢妄为。以“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天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读解】真正有德行的人是不会与他人去争斗的,圣人之道是“为而不争”的。有德能的人奉献给社会大众却不求回报,功业成就了却不会功高居上自我傲慢。所以确立正确的治国之道是非常重要的。推崇贤才的结果是人人都说自己是贤才,要为自己争利益。而真正有德能的人不去毁谤他人推崇自己,而是让天下百姓不自以为聪明,不去追名逐利被欲望牵着走。一切顺自然天道而行,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人类终会走向最完美世界。人们若能无为无欲,怎么会生出这么多的麻烦,郁闷,争斗,吵闹,甚至战争?老子用区区百来个字,道尽了天下祸乱之源及止祸之路。□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译释】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之所以能长在久存,是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运作生息的,所以能长久。因此,圣人总是把人民或者他人的利益放在前面而把自己置于后,这样反而能受到推崇和爱戴;总是把人民的安危放在前面而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因为他不自私,所以才能够成就他自己。【读解】老子认为:天地由于“无私”而长存永在,人间“圣人”由于退身忘私而成就其理想。这其中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这说明对立着的双方在互相转化。其反映了老子“以退为进”的思想主张。如大禹为人民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人民拥戴他为天子。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退其身”“外其身”)和利己(“身先”“身存”)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这种谦退无私精神,有它积极的意义。“文革”期间,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一个小小的农机厂当钳工。身处逆境,他想的不是个人的遭际,而是国家的发展与未来。身材矮小的他就在上下班的小路上完成了改革开放这一旷世宏伟蓝图的构想。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他的大公无私的宽阔胸怀,才成就了他“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大。而今天,部分人往往不负责任,自以为是,以功利心取代责任心,将来其必然自食其果。□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毂[gǔ],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译释】道唯“一”,唯“一”的道产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和产生调和状态,阴阳二气的调和状态产生万物。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二气交冲涌荡而形成新的调和。人所厌恶的就是“孤”、“寡”和“不毂”,而王公却以此来自称。所以有时减损它,它反而能有所增益,有时增益它,它反而受到减损。所以别人教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读解】这里的“一”“二”“三”并不是具体数量,而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这就是“冲气以为和”。这里老子否定了神的存在,从多元论的宇宙观发展为一元论的宇宙观,这是值得称道的。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混而为一”的“道”,对于千姿百态的万物而言,“道”是独一无二的。另一段话是警诫王公要以贱为本、以下为基的。柔弱退守是处事的最高原则,谦受益,满招损,这也合乎辩证之道。所以阴阳平衡之道才能顺其自然合乎人性,找到终极归宿。□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译释】得宠和受辱都像受到惊吓,重视重大的灾难,像对身体的疾病一样。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呢?得宠是上好的事,受辱是卑下的事。得宠辱令人不安;失宠辱也令人不安。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为什么说“贵大患若身?”我所以有大祸患,仍是由于我有自身,如果没有这个自身我还有什么患祸呢?所以能以看重自身的态度去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付给他,能以爱自身的态度去管理国家的人,才可以把国家委托给他。【读解】如果得失名利的心太重,受到宠爱和侮辱就惊恐害怕。为什么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呢?因为在常人的心目中,荣誉是高尚的,得到荣宠就觉得高兴,因而,怕失去荣宠;你觉得屈辱是低下的,受到屈辱就觉得丢人,所以害怕受到屈辱。有大的祸害那是我们没有忘记自己,如果忘记了自己,那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一个人愿意牺牲自己为天下人服务,那么,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如果一个人能达到忘我的境地,把生死都置之度外,那么,一切宠辱、祸患都不足以动摇其心志,还管它是宠是辱?依然故我,平常心便是了!最大的祸患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你的心胸也因此变得十分狭窄。无我才是真我,无我才得自在,“自在”是克服一切“他在”的良方。忘掉自己的利害,忘掉自己的面子,忘掉自己的身段,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大道氾[fàn]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译释】大道泛溢啊,流遍左右。万物依靠它生存而不推辞,功成而不以为有功。滋养万物却不主宰万物,却永无欲求,这可以称作“小”。万物归附于它,它却不主宰万物,这可以称之为“大”。正因为它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读解】大道从不推辞生长万物、养育万物的自然使命,使万物各得所需,各应其性。万物虽然感念其伟大,而“道”却自认为这是自身应该做到的,所以才是真正的伟大。有道德的人要学“水”的特性,“善利万物而不争”,你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就可以有包容而宽阔的胸怀!拥有一颗谦卑之心,这才是你成功的根本。人要想成就大事,就要像大道那样无私无欲,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实现伟大梦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jī]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释】上善之人(圣人)如同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利,情愿处在大家所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它几乎接近于“道”。居住在人心善良的地方,心性善于保持深沉虚静;与仁人志士结交,言谈善于真诚守信;治理国家善于以道莅天下,做可以做的事,行动时把握好时机。正因为不争,所以才能毫无怨咎。【读解】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如“滴水穿石”,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千条江河奔大海,一江春水向东流”,启迪我们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启迪我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水对我们的启迪是如此丰厚广博,难怪先哲要发出“上善如水”的赞叹!□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译释】行“无为”之为,做“无事”之事,品“无味”之味。以小为大,以少为多,以德报怨,解决困难的事从其容易处入手,做大事从其细微处做起。天下难事必然从容易开始,天下大事必然从细微处开始,因此圣人始终不做大事,因而能成就大事。轻易许诺一定很少守信,常把事情看得容易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圣人把一切都看得很难,所以始终没有困难。【读解】能成大事的人都是能静得住的人,成就了大事也感到是平淡的,与常事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才会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而有的人修为不够,一有成就便自以为是,凌驾于人。在这里,老子告诉我们:做大事一定得格外重视,做小事也得仔细。一件小事是小,但是众多的小事也会把人难倒,所以小事也不小。甚至有时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小小的失误而一时失足以至于千古恨。做事得又重大体又重细节,大而小,小而大,那才能完美。完美了也不能自以为是,所以才能一直的完美。□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蔂[lěi]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译释】安稳时容易把持,没出现征兆时容易谋划。事物松脆容易散落,微小容易流散。做事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治乱要赶在混乱发生之前。合抱粗的大树,生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起于一筐一筐的土;千里之远的行程,始于脚下第一步。有为者招致失败,执着者将会失去,所以圣人无为,所以也没有失败,不执着什么,所以也不丢失。人们做事,常常在几乎临近成功时失败。如果最后还能像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遭遇败事了。所以圣人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不稀贵难得的财货,学人所不学的,从众人走过头的路上回转过来,此辅助万物任顺自然,而不敢枉加干涉有所作为。【读解】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须从小事做起。处世的经验有些只有亲身经历才可以获得,而有些不用亲身经历也可以获得。如果所有的经验都要亲身经历才能获得,那待人生经验丰富的那一天恐怕自己已是碰的头破血流,有心成事也无力回天了。那如何能尽量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那就要达到“悟”的人生境界了。做事常要未雨绸缪,成功往往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成大事的人先是从小事做起,然后成为一个事业者,最后成为一个事业家。干事业一定得谨慎,讲究完美,那样才能经时间磨炼而不磨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译释】诚实的话不美,美的话不诚实。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知道的人并不渊博,渊博的人不知道。圣人不积私,竭尽全力助人,自己反而更充实。他尽量多施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上天的法则是有利于万物而不危害万物,人的法则也应是助人而不争。【读解】道法自然,自然规律无穷无尽。天地是常向着完美的方向运作,天地不以自生而存在,却以为众生提供生存之道而存在。万物之灵以人所现是因天地有大爱,道中有大爱。精通处世之道,精明处世之理,以创造实用主义的价值奉献于国家,奉献于人民,奉献于社会。使其事迹长久留于世,事业经时间磨炼而不磨灭。大自然为人处世的原则是:只讲奉献,从不索取,更不会无缘无故地去加害自然界按照自然规律生存发展的所有生物。圣人做事为人的原则,也像大自然为人处世一样,只是默默地奉献,从来都不与人争长短。那么我们这些求道的人,该如何呢?惟不争尔!□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猒[yàn]也。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舆争。【译释】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因而能成为百川之最。所以圣人想要统治人民,必须以言词表示谦下;想要领导人民,也必须把一己之身摆在后面。因此,圣人在前领导而人民并不感到有妨害,处于统治地位而人民并不感觉受到压迫。于是天下人乐于推崇他而不厌恶他。难道不是因为他不争吗?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与他相争。【读解】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处下、居后,这样才能对百姓宽厚、包容,就好像居处于下游的江海可以包容百川之水那样。老子喜欢用江海来比喻人的处下居后,同时也以江海象征人的包容大度。老子是在为统治者献计献策,那也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是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而呐喊。这种立场和观点,与孔孟和儒家所讲的“君末民本”的思想或多或少有些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损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馀。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译释】上天的法则,就像一张拉开的弓,高了就把它压低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些。有富余就把它减少些,不够用就给它补足些。所以,上天的法则是减损富余的而补给不足;而社会的法则那就不是这样了,剥削不足者用来供奉有余者。谁能把有余的奉献给天下?只有有“道”的人吗?因此,圣人有作为而不自恃,成功了而不自居。【读解】这是老子的社会思想。他以“天之道”与“人之道”做对比,主张“人之道”应该效法“天之道”。老子把自然界保持生态平衡的现象归之于“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他要求人类社会也应当改变“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不平等的现象,效法自然界的“损有余而补不足”。“损有余以奉天下”,体现了他的社会财富平均化和人类平等的观念,表达了老子对统治者推行苛政的痛恨,对老百姓生活艰难困苦的同情。这是《道德经》所有的人民性的一面,是其精粹所在。□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yǒu],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译释】不出门户,就知道天下事,不望窗外,就能明见天道。他出走极远,他知道的就极少。所以圣人不出行就能知道,不望察就能明了,不有所为就能成就。【读解】“不出户,知天下”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变化,社会发展和天道进化的规律,见微知著,通晓天下之事。所谓一个人一个世界,人若能知道自己的世界,就能推断出整个世界,认识自我其实也是认识世界。因此,认识自我的人,可以认识天下。推己及人,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为不窥牖,见天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为了认识天道,理清社会发展规律,学会顺天道而行。若是你已经悟得天道,自然无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了。做人最大的成功,便是能用一种至高的理性去判断你所见的事物,去指引你如何做事。无为而无所不为,依着天道法则理性去做,这样似乎什么都没做,却能成就大业。当一个人,真正明白了事物发展进化发展的规律之后,他可以通过周围环境的变化,来知晓天下事的走向,从而不出户而知天下,便是这个理了。老子给我们描述展示了圣人心境的成就和生活状态!《诗经》经典名段赏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05篇(《小雅》中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2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中国古代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诗经》的熏陶。□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jiāng]。人之好我,示我周行[háng]。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tiāo],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小雅·鹿鸣》【注释】呦呦:鹿的鸣叫声;鹿见食而呼同伴。苹:艾草。嘉宾:指宴请的客人。承:奉,指双手捧奉礼品。将:送,献。示:告诉,指示。周行:大路,大道。蒿:青蒿。德音:符合道理的话。孔:很,甚。昭:明,透彻。视:与“示”同。恌:同“佻”,轻佻、轻薄。则:法则、规则。效:仿效。旨:甘美。式:语助词。燕:同“宴”,欢宴。敖:同“邀”,游乐、尽兴、舒畅快乐。【译释】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解读】《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同时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浇薄;不敦厚)的民风。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直接引用前四句,表达其求贤若渴的心情。□月出皎兮。佼人僚[liǎo]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líu]兮。舒忧受兮。劳心慅[cǎo]兮。月出照兮。佼人燎[liǎo]兮。舒夭绍兮。劳心惨[cǎo]兮。——《陈风·月出》【注释】皎:洁白光明。佼人:美人。佼,美好。僚:通“嫽”。好貌。舒:舒缓;迟缓。窈纠(yǎojiǎo):妇女行步舒缓貌。劳心:费心。悄:忧愁貌。皓:义同“皎”。懰:美好貌。忧受:舒徐、从容貌。慅:忧愁貌。燎:通“嫽”,好貌。夭绍: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惨:通“懆”,忧愁貌。【译释】明月高挂夜空啊,月色皎皎。月光下的美人啊,容颜姣好。她的步履舒缓,体态窈窕。我眺望美人啊,忧心悄悄!明月高挂夜空啊,月色皓皓。月光下的美人啊,容颜妖娆。她的步履舒缓,体态苗条。我眺望美人啊,忧心煎熬!明月高挂夜空啊,月色普照。月光下的美人啊,容颜俊俏。她的步履舒缓,体态轻巧。我眺望美人啊,忧心懆懆!【解读】《月出》是陈国的民歌,是一首情诗。诗人在月下遇到一个美丽的女子,因为爱她,于是就悄然心忧了。全文共三章,每章第一句都是以月写起,这句交待了诗人活动的背景。第二、三句写思念之人,末句写诗人不平静的心情。每层的前三句都是通过写月夜表达诗人对心上人的思念联想;而最后一句则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愁苦、相思、哀怅。这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的,使整篇都洋溢在凄婉、哀伤的氛围里。这首诗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无限的情意,而让它作为背景来衬托,则女子的倩影愈发显得秀美。同时,月光朦胧下,一个线条优美的女子在缓缓起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种朦胧美的韵味。所以,这一景色很富有画意,而画意又渗透了无限的诗情,把写景和抒情水乳交融在了一起。《月出》的作者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胆运用“明月寄相思”的人。望月怀人的迷离的意境再加上整个伤感的情调,不禁让人联想到张若虚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注释】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琼琚(jū):美玉,下“琼玖”、“琼瑶”同。报:回报,报答。匪:非。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译释】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解读】《诗经》读来大部分是以情诗居首,这首《木瓜》其也是一首表达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诗。如若把这首诗比作同性、异性之间的一种情意,抛开爱情的成份,更是增添了优美的程度。“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郑风·子衿》【注释】子:男子的美称。衿:衣领。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宁:难道。嗣(yí),通“贻”,给、寄的意思。嗣音:传音讯。挑达(táotà):独自来回走动。城阙:城门楼。【译释】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解读】这首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男的心理活动上,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周南·桃夭》【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宜:和顺、亲善。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蓁: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译释】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解读】古人把桃花喻指美貌少女,桃叶喻指幸福的家庭。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g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鹤鸣》【注释】九皋:皋,沼泽地。九:虚数,言沼泽之多。渊:深水,潭。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爰(yuán):于是。檀(tán):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这里用来比喻贤人。榖(g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这里用来比喻小人。“他山”二句:利用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攻玉:谓将玉石琢磨成器。攻,加工,雕刻。【译释】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雕刻玉器。【解读】这当属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穿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伯兮朅[qiè]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shū],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dí]为容?其雨其雨,杲杲[gǎo]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卫风·伯兮》【注释】伯:弟兄排行中的老大,这里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朅(qiè):英武高大的样子。兮:语气词,与“啊”相似。邦:国家。桀:同“杰”,杰出。殳(shū):古兵器,杖类,长一丈二尺。前驱:先锋。之:往。首:头,这里指头发。蓬:多年生草本植物,枝叶蓬松。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适(dí):喜悦,喜爱。容:容颜。其:这里表示祈求的语气。杲杲(gǎo):明亮的样子。愿:思念。言:语助词,无实意。疾:疼痛。【译释】我的大哥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大哥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自从大哥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难道没有膏脂?为谁修饰我颜容!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大哥,想得头痛也心甘。【解读】《伯兮》是一首相思诗,但不同于一般的男女相思,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写一位妻子对从军丈夫的相思,其情有骄傲,有忠诚,有孤独,有恐惧,有痛苦。诗一开篇,我们就看到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夸赞她的丈夫。“伯兮朅兮,邦之桀兮。”她的丈夫在家里排行老大,长得雄健英武,又是国家的杰出人才。“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当战争来临的时候,他的丈夫没有退缩,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冲锋在前。妻子以丈夫为荣,这是社会赋予她的价值观。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它首先破坏了军人家庭的正常生活,将军人及其家属推向难以忍受的痛苦之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零乱得像一蓬杂草。我们不难理解女主人公的难以排遣的痛苦。她甚至甘愿自己头疼,使自己能够忘忧,从而摆脱孤独与恐惧。□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xū]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邶风·击鼓》【注释】契阔:聚散。契,合;阔,离。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活:借为“佸(huó)”,相会。洵(xún):远。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译释】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可叹相距太遥远,没有缘分重相见。可叹分别太长久,无法坚定守誓言。【解读】这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人们珍惜爱情,希冀白头到老、共渡一生的美好愿望。全诗的内容主要是写一位卫国兵士远戍边疆,久役不得归,回忆起新婚时与妻子的誓言,而残酷的现实却使誓言落空。诗人采用赋的手法,铺陈直叙,将士卒长期征战之悲、夫妻不能团聚之苦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这时诗人想起了新婚时和妻子说过的话:“死生契阔”、“与子偕老”,面对生离死别,我心不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平凡的相许,却又那样的刻骨铭心。死亡在这样的誓言下,已经全然消散了它的惨烈与悲凉。这爱情的盟誓,已经成为了千百年来恋人们和夫妻间永久的追求与不变的情怀。结末完全是直抒其情并皆以“兮”字结尾,仿佛一个涕流满面的征夫在异乡的土地上,对着远方的亲人诉说着内心的思恋和苦痛。□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唐风·葛生》【译释】没有你的日子里夏天煎熬,冬夜是那样漫长难耐孤寒。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作清风,随你而来相会在碧落黄泉!没有你的日子里冬夜漫漫,夏天是那样漫长尤感孤寂。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为泥土,随你而来相聚在这块宝地!【解读】语句复沓,仅“居”“室”两字不同,而这两字意义几乎无别。可它又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句,“夏之日,冬之夜”颠倒为“冬之夜,夏之日”,体现了诗中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闪烁着一种追求爱的永恒的光辉。而“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室)”的感慨叹息,也表现出对荷载着感情重负的生命之旅最终归宿的深刻认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小雅·十月之交》【译释】高山变成深谷,深谷变成丘陵,比喻世事变迁。【解读】把高岸当作山谷,把深谷当作高岸。人在高处时,有低的想法,不要张狂;人在低处时,有高的期望,不要沉沦。人生中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在面对纷繁交错的情境时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在面对胜利时不要太过骄傲张狂,低迷失败时也不要沮丧沉沦。因为真正做到宠辱不惊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他们对福对祸都有一颗平常心。胜而不骄要比败不馁更能考验人的心态,只有时刻保持低调谦和的态度,不卑不亢的自信心,我们才能精彩地走完自己的人生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车辖》【注释】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或高尚。“止”语气词。景行(háng),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行(xíng)止。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译释】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小旻》【译释】做人做事小心、谨慎,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样,如若在薄冰上行走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国风·卫风·淇奥》【注释】匪:通“斐”,有文采貌。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琢磨,本义是精细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钻研深究学问道德。【译释】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注释】昔:指出征时。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思:语末助词。霏霏:雪大貌。【译释】想当初,我出征日,柳枝摇曳。看今朝,我归来时,大雪纷飞。【解读】诗句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这幅风景画,涵蕴着千丝万缕、回肠荡气的军人情怀:从从军时的情意缠绵,依依惜别,到凯旋时的心情沉重,涕泪交加。军人,也只有军人,才能充分领悟和体会到这种复杂心情。情感缠绵恻隐、含蓄隽永,自然流露,令人回味无穷。□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周南·关雎·序》【注释】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译释】尽管说话的人说得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也是没有罪过的;听话的人仍然应该做为鉴戒,引起警惕。【解读】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只有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努力改进,我们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国风·郑风·风雨》【译释】风雨连连天昏濛,鸡儿报晓鸣不停。终于看见君子归,心里怎能不高兴?【解读】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言表。“风雨如晦”,其意即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这一章视觉、听觉一齐感受风雨之苦,渴盼之苦。虽然丈夫清晨带进了一身寒气,但妻子还是抑制不住跃上眉稍的喜悦。□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译释】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寓意是要知恩图报。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国风·周南·汉广》【注释】江:江水,即长江。永:水流长也。方:桴,筏。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思:语助。【译释】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解读】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通过反复的咏叹,将女子迷离恍惚的形象、江上浩渺迷茫的景象,以及男子心中思慕痴迷的感情,都融于长歌浩叹之中。□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鄘风·相鼠》【注释】仪:威仪,指人的举止作风大方正派,具有尊严的行为外表。何为:为何,为什么。【译释】做人如果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去死!【解读】这是一首讽刺诗,统治阶级用虚伪礼节欺骗人民,人民深恶痛绝,比之为鼠,给予辛辣的讽刺。《鄘风·相鼠》大约是《诗经》里骂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汉儒们“嫌于虐且俚矣!”意思是其最粗鄙的语言暴力,为《诗》“三百篇所仅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译释】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追求的)对象。【解读】这四句诗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见到河洲上双双对对和鸣的雎鸠,很自然地联想到那美丽的姑娘该是自己的佳偶。作者以“雎鸠”窕”“淑”直接赞扬了女子的文静美丽和善良,交代了男子追求他的根本原因。“君子好逑”显示了男子的坦率自然、毫无顾忌,也显示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注释】秩秩:涧水轻轻流淌的样子。斯:语助词,犹“之”,这个。干(jiàn):通“涧”。山间流水。幽幽:深远的样子。南山:指终南山。终南山是历代文人墨客游玩隐居的佳地。终南山还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进退朝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退守之地,直到今日仍然是修行者的归隐之地。【译释】涧水清清流不停,南山深幽多清静。【解读】这是一首祝贺西周奴隶主贵族宫室落成的歌辞。意思是落成的宫殿前有潺潺小溪水欢快流过,后有幽幽终南山沉静座落。□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小雅·白驹》【注释】皎皎:毛色洁白貌。空谷:深谷。生刍(chú):喂牲畜的青草。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译释】光亮皎洁小白马,空旷山谷留身影。一束青草作饲料,那人品德似琼英。【解读】这是一首有关朋友离别的诗。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而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国风·卫风·硕人》【注释】倩:笑靥美好。盼:眼目黑白分明。【译释】巧笑的两靥多好看,水灵的双眸分外娇。【解读】这是描写齐女庄姜出嫁卫庄公的壮盛和美貌的诗,着力刻画了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比较《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可以看出两句的关键都在于写出了佳人的神韵与风度,而非仅仅是美貌。后人也多用这两句来形容女性的神态美,曾高度评价其“生动之处,《洛神》之蓝本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大雅·荡》【注释】靡(mǐ):无,没有;(和“不”构成双重否定)。初:开始。鲜:少。克:能,够。【译释】人们没有初心(或良好的开端)的话,很少有人能够有很好的结局。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要善始至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国风·秦风·蒹葭》【注释】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为:凝结成。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一方:那一边。【译释】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解读】诗句以秋景起兴,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蒹葭、白露、伊人、秋水,朦胧淡雅、空寂悲凉,烘托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可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实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国风·王风·黍离》【译释】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解读】这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问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不能自已之情可以想见。其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环反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王风·采葛》【注释】采:采集。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说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岁:年。【译释】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解读】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此诗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无以复加,后人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此诗流传千古,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论语》经典名句赏析《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译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否忠实守信了?教给学生的知识我实践了吗?□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汎[fàn]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篇》【译释】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谨慎忠信,要热爱世上的每一个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这些有余力的时候,再去学习书本知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篇》【译释】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怕不了解别人。”□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篇》【译释】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篇》【译释】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要先做后说。”□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为政篇》【译释】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真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交往。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怎么能行走呢?”□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八佾[yì]篇》【译释】孔子说:“侍奉领导完全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别人会以为那是谄媚。”□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yì]篇》【译释】鲁定公问:“君主(领导)使用臣子(下属),臣子(下属)侍奉君主(领导),该怎么做?”孔子回答说:“君主(领导)使用臣子(下属)要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臣子(下属)侍奉君主(领导)要竭尽忠诚。”□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yì]篇》【译释】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所表现了欢乐但不过度,哀婉但不忧伤。”□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yì]篇》【译释】孔子说:“身居上位却不能宽以待人,行礼却不庄敬,参加丧事却不悲哀,我还能看出他什么可取之处呢?”□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篇》【译释】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道德修养,小人关心的是自己的田宅。君子关心的是法律制度,小人想的是实惠好处。”□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译释】孔子说:“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利益”。□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篇》【译释】孔子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宁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译释】孔子说:“看到别人身上优秀的方面就要想着向他这方面看齐,看到别人身上不足的地方,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毛病。”□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篇》【译释】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远行。如果非要远游,就一定要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处。”□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译释】孔子说:“一个人的自然本性超过他的文化修养,就会表现粗野;一个人的外在文化修养超过内在的质朴,就会表现矫揉造作。人的内在本性和外在的文化修养协调统一,这才是个君子。”□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篇》【译释】孔子说:“人的生存是因为真实正直,不正直的人能够生存,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篇》【译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讲高深的学问;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了。□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篇》【译释】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的人,我是爱好古代文化并能勤敏地追求的人。”□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篇》【译释】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做到仁,仁就来了!”□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译释】孔子说:“君子的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的心胸狭窄经常忧愁。”□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篇》【译释】孔子温和而又严肃,有威严而不凶猛,恭敬而又安详。□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篇》【译释】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篇》【译释】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就不要管那个位置上的事情。”□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篇》【译释】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论语·泰伯篇》【译释】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却不是自己去求来的。”□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篇》【译释】孔子想要搬到九夷之地隐居。有人说:“那个地方偏僻闭塞、穷困愚昧,怎么住啊?”孔子说:“君子住到那里后,还会有什么愚陋呢?”(孔子认为君子居住的地方会很快文明、发展起来,不会再荒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译释】孔子站在河边上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不分昼夜的流去了。”□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篇》【译释】孔子说:“三军的帅位可以改变,而男儿的志向却不可以被改变。”□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篇》【译释】孔子说:“天气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篇》【译释】孔子说:“聪明的人没有困惑,仁厚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先进篇》【译释】子张问孔子怎么做好人。孔子说:“不跟着前人的脚步走,就很难进入很高的境界。”□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篇》【译释】孔子告诉他说:“不符合礼制的东西不看,不符合礼制的信息不听,不符合礼制的话不说,不符合礼制的事情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我一定照着您的话去做。”□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颜渊篇》【译释】子夏说:“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又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篇》【译释】孔子说:“广泛地学习一切知识,用礼仪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了。”□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篇》【译释】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人做坏事。小人正好相反。”□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篇》【译释】曾子说:“君子以学问道德文章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帮助培养自己的仁德。”□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篇》【译释】孔子说:“《诗》,可以激发人的情志,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可以培养与人群相处的本事,可以抒发内心的幽怨。近处讲能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远处说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侍奉领导。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译释】子贡问:“子张和子夏这两个人谁更贤能?”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子夏有些不足。”子贡接着说:“那么说就是子张要好一些了?”孔子说:“过头和不足是一样的。”□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篇》【译释】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子曰:“道不行,乘桴[fú]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欤)?”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篇》【译释】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着木筏漂洋过海。能跟随我的大概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你太好勇了,已经超过我了,其他的已经没有什么可取得了。”□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篇》【译释】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裘(皮衣)与朋友共同享用,即使使用坏了,也不会感到遗憾和怨恨。”颜渊说:“我希望自己做了好事不张扬,有了辛苦的事也不推给别人。”孔子说:“我希望老年人能得到安养,朋友之间能够诚信相待,年少的人都能得到照顾。”□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译释】孔子说:“领导人自身端正,不用下命令老百姓就会主动去做;领导人自身不端正,虽然下命令也不会有人听从。”□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篇》【译释】孔子说:“不要求立刻见成效,不要贪图小利。求快很难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篇》【译释】孔子说:“君子和谐共处但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但很难和谐相处。”□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篇》【译释】孔子说:“真正的君子通达安泰而不骄横,小人骄横而不通达安泰。”□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篇》【译释】孔子说:“刚强、坚韧、朴实、少言,这四种品德接近仁了。”□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xùn]。”——《论语·宪问篇》【译释】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和行为都可以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要保持正直但言语要谨慎谦虚。”□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篇》【译释】孔子说:“有德的人一定有思想,有思想的人未必都有德。仁者必然勇敢,勇敢的人未必具有仁。”□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篇》【译释】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该怎么报答恩德呢?还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报答恩德吧。”□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篇》【译释】孔子说:“有理想抱负的、有仁德的人,没有人为了求生而伤害仁德的,只会献出生命来成就仁德。”□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篇》【译释】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篇》【译释】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篇》【译释】孔子说:“追求仁德不必让着自己的老师。”□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篇》【译释】孔子说:“追求和信仰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划共同的事情。”□(阳货)曰:“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篇》【译释】阳货说:“时光一天一天地消逝,岁月不等人啊。”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篇》【译释】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的环境习染不同差距才越来越远了。”□宰我曰:“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论语·阳货篇》【译释】宰我说:“君子三年不习礼义,礼仪就会废弃掉;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毁掉。”□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篇》【译释】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身旁说:“凤鸟啊,凤鸟!为什么你的命运这样不济呢?过去的不用说了,未来还来得及。”□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篇》【译释】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又不断坚定自己的意志,诚恳提问,认真思考,‘仁’就在这其中啊!”《周易》经典名句赏析《周易》又名《易》、《易经》,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在哲学上,《周易》把人们在自然中经常接触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八种物质,作为产生世界万物的根本,其中又以天、地为最根本,其他六种是天地产生的。所以说,《周易》是以八卦构成的。所谓八卦,即是象征构成物质世界的八种成分:天(乾A)、地(坤A)、雷(震A)、风(巽A)、水(坎A)、火(离A)、山(民A)、泽(兑A)。其本源是所谓“一”,由“一”的自身的变化而发展为“八”,天、地等八种东西相互矛盾相互排斥而产生宇宙万物。这就是说,由“一变”生“二”,“二变”生“三”,“三变”成“八”,“八卦”发展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又发展为三百八十四爻。用物质性的东西来说明万物生成,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易》除了哲学,还包括了天文、地理、乐律、兵法、炉火炼丹和医卜星相等内容,甚至现代的科学都有说起源于《易》的,如计算机采用的二进位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译释】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象》【译释】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周易·坤·象》【译释】为人要正直、立场坚定、宽宏大量,不要被周边的恶习所侵染,从而没有什么不利的事情发生。□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周易·坤·象》【译释】胸怀才华而不显露,如果辅佐君主,能克尽职守,成功后不归功于自己。□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周易·上经·乾》【译释】君子把成就道德的实践当作行为,这种行为要体现在日常可见的行动中。□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乾卦·第一》【译释】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用仁义来行事。□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文言·乾》【译释】因所处的时势而警省自己,这样即使有危险也无咎害。□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上经·坤》【译释】天地交感,变生万物,那么草木茂盛;天地隔绝,阴阳不通,那么贤达人世隐蔽。□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周易·同人·彖辞》【译释】禀性文明而又强健,行为持中正直而又互相应和,这就是君子的正道。只有君子才能沟通天下人的意志。□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周易·遁卦》【译释】君子不以恶报恶的方法对付小人,而是采取威严的态度,远离小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象辞》【译释】说话要言之有物,行动要持之以恒。□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卦·象辞》【译释】君子见到行善的人就向他人学习,有了过错就要改正。□刚决柔也。健而说[yuè],决而和。——《周易·夬卦》【译释】强大者乘势出兵征服弱小者。刚健而又和悦,敢于决断而又能和睦相处。□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周易·井卦·象辞》【译释】水下浸而树木生长,君子取法与井水养人,应该为民操劳,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传·系辞下》【译释】不做大量有益的事情就不能成为一个声誉卓著的人;而一个落得身败名裂、自我毁灭的人,是他长期干坏事的结果。□易,穷则穷,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译释】《易经》上说,事物到了尽头的时候就会发生变化,变化之后才能通达,通达之后才能长久。□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文言·乾》【译释】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用仁义来行事。《庄子》经典名句赏析《庄子》又名《南华经》,道家经文,为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等等。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pìhé],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论语》,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道德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译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解读】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对无限知识的追求。□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译释】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解读】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译释】泉水干了,鱼被困在陆地上,靠吐沫互相润湿,这还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解读】指放弃曾经的执著(情感心执),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译释】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解读】这是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译释】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解读】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zuò]。——《庄子·让王》【译释】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解读】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译释】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我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的茂盛。【解读】“松柏之茂”喻艰难的环境中才愈见君子品德高尚。□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译释】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解读】真朋友不言利。□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译释】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解读】“白驹过隙”喻人生短促,切勿浪费。□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庄子·刻意》【译释】恬静淡然甘于寂寞,心中虚无不去强求。这是天地的平衡之道,也是道德之人的气质。□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译释】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庄子·知北游》【译释】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译释】不知道是庄周梦到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到变成了庄周呢?【解读】“物我合一”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诗人们常常借助这一意象来表达人生如梦、故国与亲友之思以及恬淡闲适之情。□指[zhī]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译释】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解读】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礼记》经典名段赏析《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的作者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内容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兌[yuè]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礼记·学礼》【注释】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念终:始终想着。【译释】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也。——《礼记·乐记·乐施》【注释】疾:指灾祸。事:指制度。象:吻合,符合。【译释】依照天地运行的规律,天气的冷热不按时交替,就会发生灾祸;风雨不调和就会出现饥荒。教化对于民众就像风雨的变化一样,不及时施教就会危害社会。制度对于民众就像风雨的调和一样,没有节度就难见功效。因此,从前的君王创制乐,是当作治理民众的一种方法,恰当地使用,就会使民众的行为与道德相吻合。□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足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礼记·乐记·乐象》【注释】端:正。华:光华。气:同“器”。英华:光华。这里指美好的神采。【译释】德是人性之正,乐是德之光华,金、石、丝、竹是乐的工具。诗抒发内心志意,歌吟唱心中声音,舞表演内心姿态。诗、歌、舞都源本于内心,然后用乐器来伴随。所以,情感深厚就会文彩鲜明,气度宏大就会变化神奇,和顺的情感聚积在心中,就会有美好的神采表现在外表。只有乐才不可能伪装出来。《大学》经典名段赏析《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并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xīn]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注释】道,引申为规律、原则等,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一定的思想体系等。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知止:知道目标所在。得:收获。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庶人:指平民百姓。壹是:都是。本:根本。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译释】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中庸》经典名段赏析《中庸》原为《礼记》第三十一篇。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