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三:准确诊断学情提高课堂的效率研究_第1页
例三:准确诊断学情提高课堂的效率研究_第2页
例三:准确诊断学情提高课堂的效率研究_第3页
例三:准确诊断学情提高课堂的效率研究_第4页
例三:准确诊断学情提高课堂的效率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课程导学纲要”引导学生学习的实践研究邬风云项目组一、项目研究的背景在毕业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经常遇到的困惑是:教师认为已经落实的内容,学生掌握的结果与教师预计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教师不能在备课时准确诊断学情。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决定研究在备课时准确诊断学情的方法。二、项目研究方案(一)项目选题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常会产生这样的困惑,教师自己认为讲解清楚的问题,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却并不理想.那么,“如何在备课时准确诊断学情”就成为我们急需研究的问题.(二)项目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1、项目研究的目标①研究探索在课前诊断学情的有效路径;②研究配合在课前诊断学情的教学模式。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①研究在课前不能准确诊断学情的重要原因;②针对在课前不能准确诊断学情的重要原因,研究索在课前诊断学情的有效方式;③针对在课前不能准确诊断学情的重要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流程的改造和教学资料的改造;在课型上,根据初三的特点研究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流程和教学资料的改造。三、研究过程:(一)利用头脑风暴法寻求痛点我们围绕“如何准确了解学生学情,提高课堂效率”这一中心议题,对过去的教学流程进行分解质疑,寻求痛点。利用头脑风暴法找到以下痛点:1.不了解学生的难点,教师认为的难点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2.教师凭借经验,可以预知学生的某些难点,但苦于没有好办法让学生掌握;3.教师认为很容易的内容,学生不明白,如何让学生弄明白;4.如何让学困生和中等生落实四基;5.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本书学完后还和新书没什么区别.即便有的学生去读书了,也不太懂得如何去读数学书;6.学生手中的学习材料只有教科书和一本练习册,这两本书虽然经典,但滞后于近年的中考走向;因为资源毕竟有限,作业要做到与当天课上的教学内容相匹配也存在困难;7.用同一个教案很难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8.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了解不足,导致课上的讲解缺乏针对性;9.教学流程不清晰;10.学生对预习的目标不明确,不会自学;11.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指导缺乏针对性;12.年轻教师苦于没有良好方法指导学困生学习;……共20多条痛点。对上面的痛点进行赋分排序,筛选排出在前20%的三个痛点为:1.不了解学生的难点,教师认为的难点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2.用同一个教案很难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3.学生的预习效果不佳。(二)利用鱼骨图对排在前20%的三个痛点进行因素分析其它教师环境物资材料学习材料与学生的学习的适应度教学经验其它教师环境物资材料学习材料与学生的学习的适应度教学经验专业素养与学生的沟通方式质疑能力现有知识准备不足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自学能力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对教材的整合设备设施教学流程班额教学模式了解学生难点的手段师生交流的方式与氛围自我认知的水平建立网络答疑平台机制学生不了解学生的难点,教师认为的难点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1)对上述第一个痛点进行因素分析:(2)对上述第二个痛点进行因素分析:用同一个教案很难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用同一个教案很难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小先生展示思维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合理设计问题的梯度关注各类学生的疑难学生对自己可以达成的目标要明确学困生的基础和提升空间优等生的拓展需求编制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材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设备设施设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科学设置班额教案的模式设计分层作业设置与学生沟通的平台学生中等生的基础和提升空间环境其它其它(3)对上述第三个痛点进行因素分析:学生的预习学生的预习效果不佳教师环境、物资材料激励机制教师的观念指导方式读书的习惯和能力学生的质疑能力自学习惯和能力适合预习的学习材料对预习效果的评价与检测教材对知识的呈现方式设备设施对预习效果的评价制度课上自学方式合作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的氛围自主学习的时间机制其它学生预习的认知态度和兴趣对影响三个重要痛点的排在前20%大小因素进行赋分排序,排在前20%的因素为:1、没有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材料;2、教师对学生预习的结果的及时反馈与评价不足;3、缺乏了解学生难点的手段.(三)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制定措施,做出具体研究计划。我们对三个最重要的痛点进行因素分析后,得到了影响三个痛点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就成为我们教科研要解决的重中之重.经过分析,这三个因素都与学习材料有关,例如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预习的结果,就可以借助于适合学生预习的学习材料来实现.有了学习材料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随时将遇到的疑难记录下来,使老师在检查时及时了解学生的难点,教师的教学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但是,我们找不到一本现成的符合要求的材料,所以我们决定由我们备课组共同来开发“课程导学纲要”,利用课程导学纲要来引导学生学习,并将教学流程进行改革。我们结合教学制定了教研计划。研究计划计划项目在一年内完成,分为三个阶段组织试行阶段(2008年9至2008年11月):在备课组组织学习天津外国语学校和山东杜琅口的经验,建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的思想意识,在有经验的老师的班级作示范,教师定期研讨交流,在各班级逐步推广实施;完善实施阶段(2008年12至2009年1月):进行头脑风暴,对组织试行阶段的教学进行诊断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导学纲要和教学流程,并在备课组全面实施;教研提升阶段(2009年2至2009年6月):组织实施优秀教师作示范课,进一步引领教师提高诊断学情的能力;定期进行头脑风暴,及时反思及时调整;教师总结经验和体会,形成具有十一特色的教学流程与模式;课题组进行研讨形成科研成果。(四)编制“课程导学纲要”“导学纲要”分两种:新授课与复习课。1.新授课型:(1)编制纲要的依据:教材、练习册、海淀区进修材料、中考考试说明、新课标。(2)质量标准:◎以利于学生学习为出发点,预习问题设计难度合理,易于操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设置难度适当,梯度合理,层层递进,一步到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激起学习的热情;◎内容要求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作业要求与本节授课内容相匹配,易于学生及时落实。(3)内容要求:为了开启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问题探究、要点强化等全过程的案例.所以我们将纲要设计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填一填;第二部分:探索示例、潜能开发;第三部分:巩固应用、拓展加深、能力提升。(4)使用过程: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教学流程的核心环节,本环节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教师将预先准备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在课后,学生在老师设计的问题的引领下,预习课本,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尽力完成学案的前两个部分。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对能够提出问题的同学,教师要给予鼓励,以激励孩子们养成提问题的学习习惯。◎在上课前,老师要利用课前预备的时间,对学生预习的完成情况进行抽查,以了解学生的学情,反馈学生的难点,及时调整,使老师制定的教学策略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在课上先组织学生就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或汇报,对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则应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以便教师进行精讲。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引导讨论主题,不要偏离学案中的探究方向。◎在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在自学交流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精心到位的剖析和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的地位依然是引导者,而学生应占据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讲解的内容必须针对学生在自学和对话交流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不能面面俱到;讲解方法应该是具有启发性,循循善诱,点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给学生成功的快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要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由一个问题生产一个问题链,将问题引向深处,以提高课堂效率,并向学生展示这种“顺藤摸瓜”式的科学的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深刻研究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有及时捕捉学生的亮点进行激励。在课前预备三分钟,对高质量完成学案的同学进行肯定,将其学案高高举起,向全班同学做示范,而对学困生更加关注,对他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学困生的表扬经常会得到全班同学的响应,而赢得同学们对学困生鼓励的掌声,这样的表扬和同伴的掌声可能将鸣响学困生起航的汽笛。在课上,教师要及时对提出问题、解决方法的同学进行认同,以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检测是评价的重要方式,我们设置了课上反馈、单元测试、月考、期中期末练习。我们不仅仅将检测看成一种评价的方式,更为重视它的学习功能,将它视为学生学习的延伸。试题的设计关注四基的落实和综合能力的考察,直面中考的标准,可以说这样做在初始阶段是残忍的,可是学生一旦入境明白了自己与中考标准的差异以后,就明确了学习的方向,经过半个学期的历练,孩子的潜力和进步也肯定了我们的作法,证实了检测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阵地。(5)将“落实进行到底”:将“落实进行到底”是教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更是毕业班提高学生成绩的生命线。对学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认真通过“对话交流和教师精讲”找到答案,在课上进行矫正并落实在学案上,教师在课下进行检查。对学案的第三部分的内容和练习册,根据课时,可能作为课上的反馈训练,或家庭作业,老师要进行批阅。对各个环节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们予以高度的重视,把学生的错误当成资源充分利用,对于科学性的错误,教师进行分析后,要拿到课上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将问题解决不留隐患;要求学生准备改错本,将纠错过程落实到笔头。老师要对改错本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检查,以固化成学生及时纠错的习惯。2.复习课型:内容:(1)知识点梳理:依据中考说明,将备课的章节对应部分的知识点进行细化;尽量利用符号语言表述,几何定理要赋基本图形,对学生的易错点、难点来挖空;对主要的知识点的画面标注(必考)的字样;注意强调知识的链接。(2)典例分析:呈现方式1:中考必考题型(中考真题),要求有规范的解答格式,标注评分标准,易扣分点;呈现方式2:给出思路点拨,提示由什么条件能够想到什么,等等;解后反思,归纳思想方法;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基本图形,基本方法,易错点提示(3)类比训练:题目类型与典例分析一一对应,一讲一练;可以是对例题进行改变(该条件、探结论、条件与结论互换);相似的成题;面目全非,方法一致(4)巩固与拓展A组:本节课的内容匹配,必做B组:在本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适合优等生复习指导作业(标明选做内容)课堂教学流程◎教师精讲知识点梳理;(或课前五分钟检测)◎学生针对典例分析和昨天作业巩固练习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分享、相互帮助;教师巡视解难,收集学生问题◎学生质疑,教师解难。(教师精讲);◎课上反馈,作类比练习,同桌互批,教师进一步解决疑难。◎作业:巩固练习、下一节知识梳理、典例分析;复习指导的相关练习(五)成功与不足成功之处:1、有了编制好的导学纲要,帮助老师准确诊断学情,重点更加明确,难点更加突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质量;2、为了编制导学纲要,老师必须阅读大量的资料,遇到问题与同组老师请教和讨论,这样就促进了教师的协作交流,加速了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升,尤其是有利于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3、避免了使用ppt演示课件的弊端,我们只对一些需要动态演示的问题,利用几何画板或ppt进行演示,更科学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4、流程改进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自学习惯的养成,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5、有了导学纲要,有利于家长了解课程进度和课上学习的内容,家长就可以有的放矢帮助学困生学习.不足之处与改进对策:1、由于授课班数多,有17个普通班、一个音乐班和两个建华班,层次不一,而纲要是相同的,这样势必造成纲要对程度较弱的班级不太适应;我们商定在编写导学纲要时,注重难度梯度的设置,将其分出层次,这样就利于老师在不同的班级分层次进行教学。2、对于学困生来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由于学习耐力不足,他们对学案的完成情况也不容乐观,后果是加大两极分化的程度;我们的对策是:利用中午放学后的时间,加强手把手的课下辅导;利用单元测试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3、导学纲要的整合力度还不够,课容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经过讨论决定尝试进行单元化教学。四、行为改变(一)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1、备课方式的变革。首先老师们将编制教案变成编制导学纲要,纲要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开启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纲要的设计是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纲要中,设计了学生在课前预习的环节: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知识应用的环节:探索示例、潜能开发,通过设计各类例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课后落实环节:巩固应用、拓展加深、能力提升,这个环节的题目与第二部分的例题是一一对应的,使课后落实更具有针对性,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2、诊断学情的方式的变革。我们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学情:(1)学生利用导学纲要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用红笔记录下来,在课前由组长进行收集,并向老师反馈。(2)在课上,我们设立了合作学习的环节,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收集学生的问题。老师根据这两种方式明确学生的难点,进行二次备课,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3、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按着导学纲要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学生带着问题,先进入小组讨论的环节,将自己的问题在小组探究中得以解决,教师只针对学生在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并对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提升。教师讲课的时间大大缩减了,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将学习舞台还给了学生,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是以学生学习为主线,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4、教学流程的变革。 教学方式的变革导致教学流程的变革,现在的教学流程如下:编制课程导学纲要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情编制课程导学纲要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情组织对话与交流精讲释疑学生课前预习记录疑难在对话与交流中解决预习中的疑难在教师精讲中释疑提升课下的巩固拓展评价检查学生课后巩固拓展的完成情况学的流程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二)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1、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过去十一常规班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利用适合他们学习的纲要进行学习,从角色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学生变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在学习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由于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在学习中更能容易体会到成功,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家长评价说:“作为家长我认为纲要是很有必要的,孩子首先要自己认真读书,按照纲要答题,遇到问题做标记,带着问题去听课,更有针对性,提纲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从学生层面的反馈,统计数据表明92%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使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学习的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改变学生学习行为。(1)预习方式的改变。按着纲要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提高了预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学生在问卷中是这样评价的:课前知道讲什么,知道自己困难在何处,听课更有针对性;提纲给了我自主学习的乐趣,让我懂得了预习的重要性;没有提纲时,预习很盲目,有纲要的问题引导,预习有思路,效果好。(2)设立了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展开。每组4-6人,以自愿的原则进行组队,小组自定队名、宣言、奋斗目标。他们在课下随时进行研讨,形成了研讨的学风;在课上,设计小组讨论的环节,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效率,发挥了优秀学生的作用,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促动了学困生的学习,因为谁也不愿意因为自己影响小组评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