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备考资料_第1页
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备考资料_第2页
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备考资料_第3页
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备考资料_第4页
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备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与社会初三复习备考资料————夜雨第一单元现代世界与新中国的发展1、(P4)雅尔塔协定(1945.2)①目的:商讨有关战后的重大问题,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人们称之为“冷战”政策。②基础: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2、(P4)两极格局①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联盟,转而反苏、反共。②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美国为首)(共12国)(1949)华约(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苏联为首)(共8国)(1955)③标志: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两级格局)。3、(P4)冷战(1947~1989)①开始标志:1946年的“铁幕演说”与1947的“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②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末(争夺重点:欧洲)。③特点:实力相当,相互威慑。4、(P8)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一,就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②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20世纪40年代,亚洲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中国、朝鲜、北越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其他国家也先后获得独立。印度作为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它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③亚洲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目的:表达了获得独立的亚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命运的共同愿望。④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社会制度不同)的方针,并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国家之间都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了广大亚非拉国家队共同利益)。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⑤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纳米比亚的独立(1990);非洲独立年(1960年有17个国家独立)⑥非洲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殖民统治:英、法、荷兰、德、意、葡萄牙、西班牙⑦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意义:增长经济收入,国家主权完整5、(P8)各国的现代化追求①第二个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现象,其中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最为突出。②发达国家追求现代化:50年代初—70年代初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持续了近20年,被称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③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④七十七国集团(1964):争取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持续的斗争,表达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现代化的追求,改变不平等国际经济秩序。⑤石油危机:由弱小国家组成的集团(指中东产油国)6、(P11)巩固新生政权(1949~1952)①措施:①抗美援朝的胜利②祖国大陆基本解放③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土匪④建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⑤土地改革②新中国诞生后,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用巩固新生政权的胜利,证明了新中国的强大生命力③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也是影响战后世界格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了。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抗击侵略者。朝鲜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服于任何强敌的英雄气慨。④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基本解放。⑤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的原因:①安定从事建设②利于打击国内反动气焰③唇亡齿寒⑥1952年底,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的消灭了。7、(P14)三大改造(1956)①内容:①农业(自愿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公私合营②标志: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8、(P14)“一五”计划(进入社会主义)(1953~1957)①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过去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的状况。这表明,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②成就:①长江大桥(1957)②鞍山钢铁(1953)③汽车(解放牌)(1956)④飞机(1956)⑤西藏公路(1957)③全国劳动模范孟泰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公而忘私、爱厂如家的精神被誉为“孟泰精神”。④“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被改造的资本家都踊跃参加祖国的建设,极大的激发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创造新生活的热情。9、(P17)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1958~1966)①失误的原因:①对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认识不足②缺少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③急于求成②后果:①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工农业化比例严重失调,浪费大量人力物力。②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环境污染③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急躁,冒进,急求成,假话盛行。③在“大跃进”中,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10、(P17)文化大革命(1966~1976)①内容:①民主与法制遭受严重践踏②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受迫害③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④传统文化受摧残②我们应该从失败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①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强②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律知识11、(P20)“铁人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③“两弹一星”(邓稼先):原子弹(1964)导弹(1964)人造卫星(1970)邓稼先的名字才广为人知,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④“铁人精神”(王进喜):不怕苦,不怕累,勇于献身,艰苦创业的精神。1965年,中国的石油基本实现自给。⑤对中国的发展的意义:体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大力协作,勇于登攀的精神。12、(P2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①伟大的转折:①1911辛亥革命——孙中山②1949新中国成立——毛泽东③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②内容:⑴恢复马克思主义路线⑵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当中来⑶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③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的成就说明了党的政策方针的正确性。农村:实行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最初为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个农户所采用,因而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④改革开放的目的:①引进资金②学习外国先进生产技术③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④扩大对外贸易⑤2001年,中国经历多年努力,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⑥开放区不断扩大,逐渐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多层次,全方位)⑦深圳和浦东的发展的共同特点:①变化快、大②地理位置优越——沿海③国家给予优惠经济政策④从落后地带变为繁华中心13、(P26)“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①概念:“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②意义: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的重要一步。③香港:①1842年《南京条约》香港割让②1860《北京条约》(九龙)③1997.6.30香港回归。澳门:1999.12.20澳门回归。台湾:①1895《乌关条约》台湾割让②1945台湾回归④中国能够使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祖国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提高。14、(P29)外交纪事(独立自主,和平共处)①新中国建立伊始:①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首先清除帝国主义者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东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③一边倒(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②20世纪50年代①1953年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②与苏联等26个国家建交(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图谋)③1955年万隆会议③20世纪70年代①1971年10月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③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建交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④新时期①不与任何大国联盟(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从此,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②2001年APEC上海召开(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成功举行,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③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⑤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仅仅是礼貌问题吗?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周总理外交才能令人尊敬③国际形势变化。⑥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还召开过哪些重要的国际会议:①2001亚太经合组织会议;②六方会议;③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④2003,世界财富论坛;⑤2004,世界遗产大会15、(P32)冷战后的和平主题(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0世纪90年代初,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苏联分解为15个独立国家。欧洲和中亚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北约东扩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①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②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③国际社会祈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④威胁和平的因素:①恐怖主义②霸权主义③强权政治⑤多极化趋势:一超(美国)多强(欧盟、中日、俄)局面⑥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⑦比较冷战时期与冷战结束后欧洲版图的变化,世界格局的新特点:①多极化趋势②过渡阶段③总体和平局部战乱⑧导致P34-35事件的主要因素:①恐怖主义;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③世界格局变化带来世界力量的失衡;④民族矛盾冲突。⑨在P34-35事件中,美国扮演的角色:战争的组织者,又在战争中推波助澜,使地区冲突加剧,世界更加不安定。16、(P37)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世界经济状况①“南北”问题:当代国际社会仍是一个贫富差别悬殊的世界。落后、贫困、危机、债务,困扰着占世界人口2/3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以“南”“北”指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因此,发展问题,有时也称南北问题。②南北差距表现:贫富差别悬殊、债务、落后贫困危机③南北问题来源:①根源(历史原因):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②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③总体缓和,但贫富差别扩大,外债高④解决南北问题的途径:①加强南北对话;②南南合作;③改变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前者在北半球,后者多种南半球17、(P40)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①我国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生产力水平低;②人均国家生产总值低;③科技水平低;④民族素质低;⑤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②机遇:①和平国际环境;②科技革命突飞猛进;③挑战:①国际竞争激烈(竞争综合国力:经济、科技)②与发达国家差距大④发展目标:①总体小康: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②全面小康(2020):高水平、全面、平衡⑤青少年应该怎样做: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第二单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1、(P46)PRED(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①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土地资源压力增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均水资源减少----资源短缺,河水断流,围垦造田---降低湖泊调蓄湖水能力----洪水灾害②表现:①土地荒漠化,②自然资源短缺,③酸雨,④人口增长过快,⑤全球气候变暖③影响:PRED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④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错综复杂、相互依赖的整体。⑤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①远古社会---崇拜、顺从,②农业社会-----改造(有限度),③现代工业社会----征服、改造⑥塔里木河的治理:如果采纳了建议一,耗资巨大,对中游生态影响大,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采纳了建议二,又会给塔里木河带来较好综合效益。2、(P50)世界人口问题①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②世界人口增长状况的变化:①1800年以前,相当缓慢;②1800年以后,迅速增长,③现在:速度下降,人口总量持续增长。③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环境、资源、经济状况及社会变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④各国人口问题:①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增长过快;发展中国家随着政治上的独立、满足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出生率高而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②发达国家(如日本):增长过慢。⑤人口增长率过高的负面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会不断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诸如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等;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又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⑥人口应如何发展才能有助于社会发展:人口要适度发展,不能太多,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3、(P53)世界资源问题①自然资源定义:在大自然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都是自然资源。②自然资源分类:①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如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等。②非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如矿产资源等。③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①人为因素造成资源短缺:当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就会出现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其蕴藏量不再增加,对它们开采的过程就是耗竭的过程。②地域分布不均而缺乏。④资源短缺的表现:资源短缺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城市缺水、农民耕地紧张、某些矿产资源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⑤资源枯竭的根本原因:①人口急剧增长;②人类无节制的需求。⑥生活中节约资源的表现:①购物使用布袋,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节约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②尽量不买贺卡,节省纸张,回收废纸(节约森林资源)③一水多用,随手关紧水龙头(节约水资源)④少用罐装食品和饮料(节约矿产资源)⑤拒绝过度包装:(节约多种资源)⑥使用节能灯具(节约能源)⑦拒食野生动物,不穿野生动物皮毛制作的服装:(保护动物的多样性)⑧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回收再利用)⑨回收废电池、非金属、废塑料、废玻璃等(防止垃圾对其他资源的污染。)4、(P56)世界环境问题①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②世界环境问题:①史前社会:史前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各种自然灾害;②农业社会:农业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③工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环境问题又增加了新的内容,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大量损耗和破坏,以及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形成的“三废”污染,臭氧层的破坏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的形成等。③环境问题是关乎全球的问题。④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北方地区干旱加剧,作物熟制发生变化。⑤海平面上升50厘米后,可能被的港口: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湛江、海口5、(P59)中国人口问题①中国人口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素质低(高文化人比例少、文盲比例多);③增长迅速。②中国人口增长快、素质低造成的问题:①制约经济发展;②资源开发程度低,不利于社会发展需要,对资源环境造成压力;③社会问题(就业、住房、教育、医疗)③中国人口增长的现象:①在古代,人口增长缓慢。②20世纪50年代后,人口高速增长;③9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新增人口仍较多。④我国人口对国土压力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国土压力是其他国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⑤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青少年人口越来越少,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这给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压力。⑥如何看待我国目前形势下的“人口”(消费者)与“人手”(生产者)问题:人口多少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重要的是人口数量与自然环境协调。6、(P62)中国资源问题①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资源丰富,人均很少。②资源丰富:①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②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蓄总值居世界第三位③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④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⑤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③人均很少:①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②人均矿产资源储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3/5③人均耕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④人均河流年径流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4⑤人均森林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西北、华北、内蒙古等地;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四川、河北等地。⑤我国北煤南运和西气东输现象的原因:自然资源地地域分布与能源消耗地不一致。7、(P65)中国环境问题①环境被破坏的原因:①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②人口的持续增长③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④技术和管理水平低。②中国环境问题:①生态环境问题(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②环境污染问题(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③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④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8、(P68)解决我国人口问题①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①发展经济需要人力资源,但是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②如果人口过多,就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的压力,使我国原本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而遭到破坏的资源和环境,反过来又会威胁人的生存与发展。②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③计划生育的内容: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④计划生育的目的: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⑤计划生育的成就:①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②节省了大量资源和资金;③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④同时,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受教育,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⑤人们的预期寿命提高,婴儿死亡率越来越低,贫困人口越来越少。⑥人口数量增多对人们的生活水平的负面影响:每个人消费水平降低,国家财政支出加重。9、(P71)解决我国资源问题①开源节流:“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从“开源”来看,要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使资源的开发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海,从地球走向太空。这不仅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节流”来看,要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②科学技术:在自然资源的“开源”与“节流”过程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①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解决矿产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的问题;②努力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③加强自然资源的回收利用,运用科学技术,扩大资源二次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这一新兴产业。③跨区域调配: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解决我国资源区域性短缺的有效方法。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④立法措施:在解决资源问题的过程中,立法工作相当重要。⑤南水北调工程:途中的河流分布格局:四横三纵。⑥在我国北方地区,人们为了摆脱水资源危机,首先把目光放在发展节水农业上的原因:①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比例大;②农业用水浪费大。10、(P74)解决我国环境问题①国家把保护环境列为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②如何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防止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绝不能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③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修筑“世界生态工程之最”——“三北”防护林工程等④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11、(P77)可持续发展①我国必须寻求条一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③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第二,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第三,共同性原则,许多区域性的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的问题,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④1994年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第三单元政治文明建设1、(P82)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历程①“天赋人权”的提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思想,西方启蒙思想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第一次提出“天赋人权”的口号。②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第一个人权宣言,写入了“天赋人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③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权宣言》----第一次进入国家宪法。“天赋人权”第一次进入了国家根本大法。④1948年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次在国际提出人权。第一次系统地走国际范围内提出人权的具体内容。⑤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⑥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国情相结合。⑦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说明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人人享有充分的人权,还任重而道远。2、(P86)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历程①辛亥革命意义:(资产阶级革命1911年10月10日)意义:①推翻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制度;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整个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不懈的斗争。③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人权事业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④20世纪下半叶,是中国的人权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的时期。⑤人权的发展系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我的人权观:①对于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②人权要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中国人权观)⑥中国在20、21世纪的开端,“国运”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地位也提高。3、(P89)人民代表大会①美国的政治制度:三权分立(由孟德斯鸠在《1787宪法》中提出)①行政权---总统②司法权----最高法院③立法权-----国会(众议院,参议院)中国的政治制度:①行政权----国务院②司法权-----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③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中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权利:行使立法权、监督权;拥有最高决定权;选举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任命其他重要的政府组成人员等。(即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命权)④国家根本大法:《中国1954年宪法》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P92)政府的职能①政府的定义:在我国,广义上一般把国家机关的总和称为政府。政府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政府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②政府的作用:因为政府能够通过立法和执法活动,建立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政府还能提供各类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加速经济的发展,兴办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使社会日趋繁荣。③建立和完善各项民主决策机制,是至关重要的。④政府的权利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5、(P95)公民的民主权利①公民的民主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批评和建议权、申述权、控告权、检举权、监督权等②行使权利的有效渠道和形式:①可以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转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②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③可以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或拨打联系电话,甚至向有关公职人员当面反映情况。6、(P98)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①民主制度中最大的权威:法律②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③宪法的定义: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④法治是民主党保障,法律是办事的准绳。⑤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7、(P101)公民权利义务①我国国民定义:依据我国宪法,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并行:现代社会的公民,依法享有的任何一项权利,都必须伴随着保证其实现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容非法践踏,不可非法剥夺;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容推卸的。8、(P104)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任何公民在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同时,都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①所有的公民,都平等的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②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③任何公民,都不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都不得强迫其他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④对弱势全体的尊重和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第四单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1、(P110)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①自然经济定义:在古代社会,人们生产所有的生活用品,主要用于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这种经济被称为自然经济。②商品经济的定义: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换的经济被称为商品经济。③市场经济的形成:当全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谁来生产、在哪里生产,主要是由市场来调节时,就形成了市场经济。④“看不见的手”的由来:市场通过价格传递的信号,就像“看不见的手”,指挥着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适时地改变他们的计划,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有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自觉的利用“看不见的手”,才能使经济健康地发展。⑤市场经济的好处:①人们有充分的选择权利,②商品价格的竞争,促使生产者提供质量和效率,③公司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主动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④市场能提示生产者,什么是消费者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2、(P113)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看得见的手)①须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原因(市场经济存在的固有弱点和缺陷):①市场对有些经济行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有些产品和服务无法靠市场提供,像路灯、防洪堤等;②有些经济行为不能任由市场发挥作用:有些产品不能任由市场调节,如毒品、枪支弹药、不健康的书刊等,经营者可以大发其财,但公共健康、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会因此受到损害;③市场经济存在固有弱点和缺陷:由于单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往往只考虑各自的利益,难以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会使市场调节存在滞后、自发、盲目等弱点。(滞后性、自发性、盲目性)②政府就是“看得见的手”,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例如1929-1933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涉指导经济的开端。③政府宏观调控手段:①经济手段:制定计划,指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②法律手段:可以制定法规,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③可以采取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直接、迅速地调整和管理经济活动。④使两只手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现代经济成长的奥秘就在这里。⑤关于“市场的滞后性、自发性、盲目性以及改进建议”详见P1143、(P116)区域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①贸易目的: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②随着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市场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贸易的范围越来越大。③我国地方优势: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有发展能源工业的优势条件;东部地区工业和交通的基础好,人才、技术、资金雄厚,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南方降水充沛、空气湿润、水资源丰富,很多地方是鱼米之乡;北方降水量少、空气较干燥、水资源较少,适于发展旱作农业。所有这些,都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④有无贸易:进口本地不能生产的货物,是最古老的贸易内容,也是进行贸易最明显的好处。⑤区域经济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开展贸易活动,可以使人们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从而提高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总产量,使各地都能享受到更多、更丰富的产品。⑥如何保证区域经济发展:①通过集中生产和开展贸易,能够使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得到更多的商品;②如果每个地方都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人们就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短缺的资源;③一个产业发展得较为完善后,想转变为另一个产业很不容易,所以不应该发展单一产业;④新建立的产业一般成本较高,难以同别的地区已经发展起来的同类产业竞争,所以需要地方保护。⑦我国因地制宜的做法: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⑧西气东输的意义:①促进经济发展②自然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利用③优化能源结构,扭转因大量燃用煤炭导致的空气污染④增加就业机会⑤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提高个人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⑥给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对西部的意义①②④⑤,对东部的意义①③⑥)4、(P119)公民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行为①生活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②消费者权利:(自主选择权、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权、风俗习惯受尊重权)作为消费者①依法享有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②有权获知关于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③有权获得质量保障、合理价格、正确计量等公平交易条件。③劳动者的基本义务:作为劳动者就业必须敬业,这是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④经营者的义务:作为经营者①既要反对制假售假、非法牟利、投机欺诈等违法经营的行为;②又要具有创业的智慧,保持创业的精神,讲信用、重信誉、创品牌。⑤对消费者维权之路的看法:维权与国家法制,文明发展程度有很大干系。⑥出现“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情况的原因:①文化素质低,②对某些职业的偏见5、(P122)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影响①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进步,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力量。②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显著,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③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是密切相关的。①科学中有技术,②技术中也有科学,③科学产生技术,④技术也产生科学④科技革命对当代世界的影响:在当代世界,谁能够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⑤科技革命时间科技创新标志开始国家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机械能蒸汽机的发明使用(汽船、火车)英国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能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应用(汽车、飞机)美国、德国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中叶原子能电子学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应用美国为主⑥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享用的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冰箱长时间保存食物洗衣机用机器代替人力空调根据体温调节温度电视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热水器拧开关洗热水⑦现代科技发展的意义:①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是人类认识和开发能源史上的里程碑;②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是人类智力解放道路上的里程碑,③新的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⑧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①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实用化);②科学技术的自身更新越来越快(加速化);③科学技术自身规模化;④科学技术自身综合化。6、(P126)知识经济(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①人类经济发展的阶段:①农业经济时代(劳动密集型),农业经济是使用手工工具的劳动密集型经济;②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密集型),工业经济是使用机器的资本密集型经济;③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密集型),知识经济则是使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知识密集型经济。②知识作为经济资源的优点:①(生生不息)知识可以被无数次使用,并且能够被用来创造新知识,越用越多,使用的成本越来越低;②知识可以由许多人同时使用,而较少受时空的局限;③知识更便于传播和处理;④无形资源。③科学技术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知识不仅渗透到经济领域,同时还会渗透到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掌握最先进的科技知识,将决定其综合国力的强弱和文明程度的高低。④关于“快鱼吃慢鱼”的看法:“快”是指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对市场变化的准确把握,体现新技术对企业竞争的影响。⑤知识经济的特点:①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和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因素;②信息技术等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③农业社会,谁拥有土地,谁就拥有财富;工业社会,谁拥有资金,谁就拥有财富;知识经济时代,只有拥有新知识,才能占领发展的制高点;④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才将取代流水线上的装配工人,成为劳动力的主体。7、(P129)科技进步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意义——学习型社会①科技发展是不断学习的需要②知识经济到来为我们不断学习创造了条件③人们越来越注重有选择性地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谁停止学习,谁就难以生存。人人必须学习,事事都要学习,处处皆可学习,时时都能学习,这就是学习型社会。⑤科技发展对生活影响的实例:①我要掌握新技术:科技发展促使人们不断更新技术知识;②数字图书馆:科技发展对我们学习方式的变革;③职业知多少:科技发展影响我们职业选择;④知识是什么:科技发展带来对知识观念的更新;⑤空中课堂:科技发展对学习生活的变革;⑥博才取胜:科技发展对人才观念的更新。⑥学习型社会中学习的特点:①与农耕时代相比,近现代社会人们的学习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②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学习方式产生了很大冲击;③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主要特点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④现代科技给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⑤综合就是创造;⑥在信息社会中,人们获取知识的知识(实践创新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8、(P132)市场经济对思想观念的积极影响①市场经济对思想观念的积极影响:①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必须奉行平等的原则,这就大大增强了人们的平等意识;等价交换----平等精神;②市场上所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开拓进取的精神;市场竞争-----开拓进取精神;③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各种规则的规范和保障。从而要求所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增强法制观念。总之,市场经济的浪潮,在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们的精神风貌经历了现代化的洗礼。②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③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应该具备创新、冒险精神及良好素养。9、(P134)科学技术对思想观念的积极影响①科学技术对思想观念的积极影响:①科技发展对世界观的影响;②科技发展对价值取向的影响;③科技发展对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②电脑是人类大脑活动的延伸。③科学技术对思想观念影响的具体事例:克隆技术可以证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语往往与科技术语密切相关;电报、电子出版物、电子检索的发明可以表明,当人们解释一个问题的时候,也会反映科技进步对思维方式的影响;电脑绘画、动漫电影、服装设计科技证明科技因素融入了我们的文化艺术生活,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10、(P137)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带来的消极影响①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①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自发性);②环境污染;③道德危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物质利益原则的滥用,导致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②科学技术带来的消极影响:①核能可以用于制造毁灭性武器;②克隆人的争议;③电脑黑客的攻击;④网络使精神污染的传播也有了更便捷的渠道。③如何应对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带来的消极影响:《周易》说“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①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②加强法制建设;③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第五单元当代国际社会1、(P142)信息化给世界交往方式带来的变化①经济全球化步伐: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②18世纪,伴随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世界成为一个整体;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经济全球化进程,冷战延缓了经济全球化;⑤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信息技术发展使信息迅速传递,经济全球化发展起来。②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①经济全球化;②国际格局多极化;③文化多元化。③经济全球化的前提和基础条件:飞速发展的科技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进步。④新的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不断出现。大大缩短了人们往来的时间和空间距离。⑤交通、信息技术发展史:①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导致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②国际间的电子邮递、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也应运而生;③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而且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交往和生活方式。2、(P145)经济全球化①经济全球化表现:生产经营世界化、经济活动全球化、跨国公司国际化。②经济全球化特点:跨地区的经济活动。③经济全球化的作用:跨国公司的投资和贸易网络将世界经济编织成一个整体,有力地促进着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球化。3、(P148)经济全球化的利弊①经济全球化的利处:①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②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③有利于世界经济和人类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发展中国家。②经济全球化弊端根源: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③经济全球化的弊端:①进一步扩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②跨国犯罪;③武器扩散;④毒品走私;⑤非法移民;⑥环境污染;⑦疾病蔓延;⑧网络安全。④人类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已经联为一体,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⑤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共同奉献其智慧,以建立公正、合理、公平的国际社会。4、(P152)多极化趋势中的欧盟①单个国家力量壮大:美、俄、日、中、印②国际组织:欧盟、非盟、东盟、上合③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同在,它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④欧盟发展史: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共同体成为欧洲联盟,有12个国家的加入,标志着这个组织从单纯的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发展。2007年已有27个国家加入了欧盟。⑤欧盟一体化:欧盟①扩充和完善了共同市场,②发行欧元,建立货币联盟,③进而推行共同外交政策和防御计划,④签署欧洲宪法。⑥欧盟的性质:欧洲联盟成为当今世界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⑦多极化的利处: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⑧疆域的扩大对于欧盟的发展提供的便利条件:①巩固贸易第一大位置,②加大欧元与美元的抗衡,③经济实力与美国并驾齐驱。⑨欧元的启动对于欧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请你发表看法:开放的门窗、沟通的桥梁。5、(P155)联合国----多极化国际关系的规则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