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7-经颅磁刺激(TMS)概述_第1页
项目7-经颅磁刺激(TMS)概述_第2页
项目7-经颅磁刺激(TMS)概述_第3页
项目7-经颅磁刺激(TMS)概述_第4页
项目7-经颅磁刺激(TMS)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疗技术经颅磁刺激

(TMS)概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l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l

通过感应电流调节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l

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生理活动的磁刺激技术

TMS技术概述

基本原理

n经颅磁刺激(TMS)神经电生理l主机(电源、

储能电容器)l线圈拍系统(线圈拍、

冷却系统、

支架)l控制系统(计算机人机交互系统)l运动诱发电位模块(MEP)

TMS技术概述

设备基本组成

n设备组成

TMS技术概述

基本构成

.线圈类型……l脉冲式磁场l能感觉到

,无特殊不适l

随距离增加呈指数减弱l只在大脑局部产生约十万分之一的感应电流l一般小于50毫安

,作用时间小于0.5毫秒l能量小于0.25毫焦耳

,大脑基础代谢能量的千分之一

TMS技术概述

优点、特点

•无痛、

无创、

无损、

绿色安全治疗及研究方法•在临床诊断治疗和医学研究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应用TMS、

PET、fMRI、

MEG并称为21世纪研究脑科学的四大技术手段神经刺激技术

感应电刺激

微创DBSMECTVNSSCS有创

技术

媒介1985年

,英国Barker首先用TMS引出运动诱发电位MEP1988年在同济医院依瑞德创始团队廖家华7TMS技术概述

TMS发展

7TMS技术概述

TMS基本性能

冷却系统惰性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水冷、风冷(冷却线圈拍确保长时间连续治疗

,惰性液体内循环冷却最好)频率0-50-100Hz(连续可调

,高频兴奋

,低频抑制)冷却系统操作便捷、数据存储(计算机人机交互系统).科研、

临床应用TMS基本性能要求1-6T(不能小于1T,

1T强度的磁场才能穿透头皮颅骨)2015年3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磁刺激设备行业标准》该《标准》规范了磁刺激设备的术语、

定义、

要求和试验方法

为TMS市场的规范和整顿做出了标杆作用。《标准》规定:1、

磁刺激器是指利用高压电容通过刺激线圈能产生脉冲磁场能够刺激神经的设备。由此可知

,磁刺激器产生的磁场必须为脉冲磁场而且对神经一定要有刺激作用。2、

磁刺激器的最大感应强度应不小于1T。1T

=10000GS。

有研究证实小于1T刺激强度的磁设备不能

有效经颅

,所以低强度刺激对中枢神经几乎无效应。3、

输出频率在0-100Hz。TMS设备能达到的最大频率也是技术水平的体现。4、

此标准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7TMS技术概述

TMS国家标准

《磁刺激国家标准》依瑞德受国家相关部门邀请主要参与起草FC0316--诊断

在单独诊察室进行

,仪器准备、

核对医嘱、

排除禁忌证、

告知注意事项、

去除患者身上所有影响治疗的物品。

如计算机软盘或磁带、

假牙等、

取半卧位,

戴耳罩、

使用经颅磁刺激仪(TMS)、将一刺激磁头(大饼型或8字型)放在特定部位的头皮上

,调节合适的频率

强度等参数进行刺激

,在相应的效应器

记录刺激颅脑的即时反应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撰写报告。

P105----------发改价格[2012]1170号

TMS技术概述

TMS价格项目规范

二〇一二年五月四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计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最新《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

,经颅磁刺激诊断和治疗相关内容界定描述3A32101---

治疗

用于特定疾病的中枢治疗。

在胫前肌或小指展肌安置记录表面电极

,地线置于踝部

,对侧额叶皮层刺激

,观察肌肉动作电位波形

,判断运动阈值。

据此

判断最佳刺激部位并根据阈值设置刺激强度。

根据病情需要设置刺激的参数,

含强度、

频率、

间隔时间和总时程

,对病人进行治疗。

治疗中

,观察病人反应并随时调整。

治疗后

,记录治疗反应。

P475----------发改价格[2012]1170号

TMS技术概述

TMS价格项目规范

二〇一二年五月四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计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最新《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

,经颅磁刺激诊断和治疗相关内容界定描述

TMS技术概述

TMS刺激模式

运动神经传导、

运动阈值测量•皮质抑制、

易化等神经电生理检测•

单脉冲TMS(sTMS)•

双脉冲TMS(pTMS)dTMSppTMS运动阈值(MT)在至少半数试验产生一个小MEP(<50μV)

所必须的最小TMS强度反映膜相关神经元兴奋性主要源于皮质纤维和其他皮质脊髓谷氨酸能突触的兴奋性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皮质肌肉延迟(MEP起始延迟)

和周围运动传导时间之间的差异评估皮质脊髓通路最快速传导纤维的

功能完整性皮质静息期(CSP)刺激运动皮质对侧靶肌肉的

自发肌电活性的中断评估长期皮质抑制最可能通过GABAB受体介导

TMS技术概述

神经康复领域的应用

运动诱发电位(MEP).TMS检测应用7TMS技术概述

运动阈值测量

治疗强度:80%-120%MT.运动阈值(MT)•测定在肌肉放松或紧张状态下

,连续刺激运动皮质手区至少半数次数能产生靶肌抽动时的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MT);•连续刺激运动皮质手区至少半数次数能产生运动诱发电位波

幅峰峰值(电位)在0.05(放松状态,静息阈值rMT)--0.2(紧张状态,易化阈值aMT)mV

,则此时的强度值即为MT值

TMS技术概述

运动阈值测量

皮质兴街性的指标,治疗时刺激磁场强度的基本单位.运动阈值(MT)7TMS技术概述

神经康复领域的应用

.TMS-MEP检测应用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皮质肌肉延迟(MEP起始延迟)和周围运动传导时间之间的差异评估皮质脊髓通路最快速传导纤维的功能完整性两种主要运动皮质间的连接

同侧静息期(ISP)•

半球间抑制(IHI)ISP:在刺激运动皮质背侧的靶肌肉终端自发肌电活动IHI:条件性TMS在一运动皮质或其他运动皮质由TMS诱发的静息MEP幅度产生的抑制作用评估两个同源运动皮质之间半球间(主要为跨胼胝体的)连接功能的完整性从小脑到运动皮质的连接(CBI)条件刺激在对侧运动皮质由TMS诱发的测试MEP幅度产生的抑制作用(ISI

=5~7ms)评估齿状核-丘脑-运动皮质通路的

浦肯野细胞的抑制性作用从周围神经到运动皮质的连接

•短间隔传入性抑制(SAI)周围条件刺激(运动皮质、混合或者感觉神经)在对侧运动皮质由TMS诱导静息MEP幅度产生的调节作用(SAI:

ISI

=-20ms)评估自体感觉传入运动皮质功能的完整性(SAI:胆碱能抑制)

TMS技术概述

神经康复领域的应用

.TMS-MEP检测应用ISI

=刺激间隔,

MEP

=运动诱发单位7TMS技术概述

TMS刺激模式rTMS 高频rTMS:>1HZ;(

5-25HZ)ü

易化神经元兴奋ü

(诱发突触长时程增强LTP)低频rTMS:

≤1HZü

抑制神经元兴奋ü

(诱发突触长时程抑制LTD)短阵快速脉冲(TBS)成对关联刺激(PAS)间歇性TBS(iTBS)易化持续性TBS(cTBS)抑制四重脉冲刺激(quadruple-pulsestimulation

QPS)n

治疗l

影响神经突触可塑性(促进突触与突触之间的连接

,修复未

完全受损的神经细胞、

促进神经网络侧枝形成代偿)l

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l

影响电路水平模式

,如神经网络振荡l

影响神经递质、激素分泌

,早期基因表达(谷氨酸盐、

γ

-氨基丁酸、

5-羟色胺、

多巴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l

非神经元效应:刺激局部血流(改变血流量和葡萄糖代谢率)

TMS技术概述

生理效应基础

n

TMS刺激大脑的生理效应基础•

不活跃突触→活跃的突触•

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增加,突触间隙变窄而使突触传递功能增强•

调节突触功能

,影响神经网络重建•

低频诱发MEP抑制

,高频增强.突触可塑性

人类学习、

记忆、

疾病、

衰老

神经生长、

发育、

修复的基础

TMS技术概述

生理效应基础

重要机制

功能的调节LTD效应LTP效应LTP学习记忆发

育LTD性修复结构的可变磁刺激钙离子浓度调控LTP/LTD模式

TMS技术概述

生理效应基础

l

Ca2+通过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进入突触后细胞而触发的l

关键NMDA受体激活的水平的不同

高频刺激受体激活水平高l

Ca2+大量进入突触后

突触后膜电位持续增强

,产生LTPn突触可塑性的生物分子学机理持续

质突触后电位改变剩余钙

堆积钙离子

TMS技术概述

生理效应基础

兴奋型细胞:谷氨酸盐为神经递质•

抑制型细胞:释放γ

-氨基丁酸•

其余:释放神经调节物质神经功能柱(前馈、

负反馈回路

兴奋和抑制)

的综合反映.TMS刺激大脑皮质磁场在皮质

个层次的分布2T强度深度:

≈2厘米

,半径:

1厘米l

精神情绪量表(抑郁、

焦虑量表等)

事件相

关诱发电位等检测评估l

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测等l

脑电图、

功能性近红外光脑成像系统(NIRS)、PET、

fMRI等l

临床症状改善评估等

TMS技术概述

TMS引起的生理效应的检测常用定位方法:测量运动阈值治疗线圈拍定位(刺激部位、角度45°

)参考体表解剖标志、

脑电图10-20系统、

布罗德曼分区

磁刺激定位帽/导航(MRI-无框红外定位系统)ü

一般10次1个疗程

,每天刺激1-2次ü

多数患者治疗3-4次(睡眠、

疼痛)

开始观察到疗效•

刺激强度(T)•

刺激模式•

刺激频率(Hz)•

刺激脉冲数•刺激串调节(刺激时间、

间歇时间)•刺激线圈拍(制冷效果)•

明确诊断•确定治疗部位•

明确机理

,选择方案•

对应疗程

TMS技术概述

难点重点

7TMS技术概述

难点重点

定位

.TMS中枢神经刺激常规定位

TMS技术概述

难点重点

定位

•前额叶背外侧DLPFC

:BA46&

Brod

mann9区的一部分•运动区皮层:

包括BA4

&

BA6•运动前区和辅助运动区:

BA6区刺激目标定义基于功能解剖学常识

MRI和EEG分析结果的整合.布罗德曼分区系统—大脑地图大脑半球外侧面大脑半球内侧面7TMS技术概述

难点重点

精确定位

.导航基本原理识别校正注册

TMS技术概述

难点重点

定位

坐位脑部中枢刺激治疗坐位外周刺激部位治疗.TMS治疗过程中刺激部位的相对准确卧位脑部中枢刺激治疗治疗技术经颅磁刺激

(TMS)临床应用l

神经康复疾病: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

失语、

吞咽

障碍)

康复、

帕金森病、

脊髓损伤后康复、

疼痛、

痫、

睡眠障碍、

意识障碍促醒等l

精神心理疾病:

抑郁症、

焦虑症、精神分裂症、

创伤

后应激障碍、

睡眠障碍等l

儿童康复:

脑性瘫痪(运动、

认知)

、孤独症(自闭

症)

、癫痫等l

科研:

对脑皮质兴奋性、

易化、

抑制、

大脑功能的解

剖学制图、

定位等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n

rTMS临床治疗及研究ü

抑郁症—左额叶背外侧区高频(A级)右额叶背外侧区低频(B级)ü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左额叶背外侧区高频(B级)ü

精神分裂症言语性幻听—左颞顶叶低频(C级)ü

创伤后应激障碍—右额叶背外侧区高频(C级)ü

香烟渴求—左额叶背外侧区高频(C级)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n

TMS治疗指南(Lefauch

eur

2014;

Perera

2016)ü

神经病理性疼痛—对侧运动1区(A级)ü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对侧运动1区(C级)ü

耳鸣—左颞顶叶低频(A级)ü

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双侧运动1区(C级)ü

帕金森相关抑郁—左额叶背外侧区高频(B级)ü

运动性卒中—非患侧半球原始运动区低频(B级)

患侧半球原始运动区高频(C级)ü

卒中后半侧空间忽视症—左侧后顶叶cTBS(

C级)ü

癫痫—病灶脑区低频(C级)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n

TMS治疗指南(Lefauch

eur

2014;

Perera

2016)空间形象、艺术。

。。大脑两侧半球胼胝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上世纪七十年代

,斯佩里speny(美国神经心理学家)进行了著名的割裂脑研究.脑卒中、

脑外伤TMS治疗言语运算逻辑推理。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侧化是相对的

,是有条件的。郭念锋等提出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的观点

,认为两半球之间的

协同是正常人完整的心理和行为的神经基础

,协同模式包

括互扰(或互抑)和互补作用

,而一切精神疾病患者的病理心理症状必然存在两半球大脑不合理的分工与协同。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拼读障碍儿童、

攻击儿童、

英语阅读障碍儿童、

社会认知偏离者、

社会认知

抑郁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中得到证实.脑卒中、

脑外伤TMS治疗降低健侧兴奋性低频刺激高频刺激提高患侧兴奋性重建脑卒中后跨胼胝体抑制的平衡卒中后、

脑外伤部分区域脑功能失能

导大脑两侧半球间竞争平衡关系被破坏健侧的竞争优势,使得患侧的皮层残存的一些神经活动也不能正常的表达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脑卒中、

脑外伤TMS治疗>1Hz≤1Hz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频率(-JZ)重复次数患侧M1区15303015健侧M1区1108620.脑卒中、

脑外伤运动功能障碍TMS治疗方案研究发现患者失语的恢复依赖于左侧半球梗死灶及周围残留的语言区功能的激活

,以及右侧半球的语言镜像区言语功能网络的重建

,近年来的rTMS研究表明右侧半球在患者语言恢复中起重要的代偿作用。失语患者的fMRI显示右侧半球语言镜像区存在过度兴奋现象。低频rTMS刺激右侧镜像区皮质可抑制这种过度兴奋

,从而有利于言语功能网络重组。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脑卒中、

脑外伤运动性失语---非侵入性新手段患者均为左侧脑卒中(缺血性)

6个月之后

,轻度到中度慢性非流利性失语

年龄分布在18-75岁之间

随机分配

,分别接受TMS刺激和假刺激。

通过对刺激不同部位疗效的评定

,筛选出可能的最佳治疗部位

刺激部位位于右额叶下方的一些区域

,包括:

M1区靠近嘴的部位,额下回岛盖部(BA44)

,额下回三角部前方(BA45)

,额下回三角部背侧(BA45)

,额下回三角部

腹侧(BA45)

,额下回眼眶部(BA47)。

TMS治疗方案

:频率1Hz

强度90%RMT

RMT在右侧脑进行测试

,每次治疗总脉冲数为600个

,治疗时间:

10min

共治疗5天。

治疗结束后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最明显的区域为额下回的三角部腹侧(BA45)区。n脑卒中、

脑外伤运动性失语---非侵入性新手段üTMS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慢性非流利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医科大学联合研究报道ü课题:低频TMS治疗脑卒中后慢性非流利性失语最佳刺激部位7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对于左侧脑卒中后慢性非流利性失语的患者

,使用TMS进行治疗

最有效的刺激部位可能为右侧额下回的三角部腹侧(BA44-45区)结论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BA45频率(H2)重复次数182120右侧额下回三角部Broca右脑等位区.脑卒中、

脑外伤运动性失语rMIS方案•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恢复有赖于正常脑半球代偿功能的建立•扩大脑未损伤区联络范围是促进吞咽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对脑皮质感觉信息输入是一个潜在的吞咽障碍治疗手段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对咽部进行短期刺激后

,投射到吞咽肌系统的皮质延髓

束的兴奋性增加。不同频率

rTMS刺激前后吞咽皮层的兴奋作用不同.脑卒中、

脑外伤吞咽障碍---非行为性干预新手段l

TMS治疗部位(左侧右侧大脑运动皮层能够引起吞咽肌肉诱发出最大MEP部位)l刺激3Hz

,刺激时间10s

间隔时间25s

,重复次数20次l刺激强度为130RMT%。

300个脉冲刺激左侧

300个脉冲刺激右侧

,每天重复

两次

,总共1200个脉冲l疗程:

5天治疗方式TMS和其他一些物理吞咽康复治疗(早上和下午各进行一次10minTMS治疗

每次TMS治疗之后

,进行20min吞咽康复训练)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n脑卒中、

脑外伤吞咽障碍---非行为性干预新手段患者2患者3患者4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MMAS

A8790828878827369PAS41325233LEDT,

s0.120.08o.240.20.320.160.360.12RSST12222300FOIS56665566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脑卒中、

脑外伤吞咽障碍---非行为性干预新手段TMS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评定MMASA:

吞咽能力评定(数值越低越严重)PAS:

渗透-误吸量表LEDT:

喉延迟此间RSST:

重复唾液吞咽测试FOIS(第一级显示不能进行吞咽

,第七级显示能够进行吞咽)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频率(HZ3-5运动皮质吞咽区/M1区能引起咽肌MEP最大波幅的部位.脑卒中、

脑外伤吞咽障碍---rTMS方案7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脑卒中、

脑外伤吞咽障碍、

运动性失语模式刺位串时间串间歇治疗时间

(分)疗程周/3cTBS右额叶背外侧0.850Hz35Hz2060600-9002-354-64iTBS左额叶背外侧0.850Hz35Hz28600-9003-554-6刺位刺量r串时间

串间歇治疗时间

(分钟)疗程周/1常规左额叶背外侧0.8-1.210-201-58-30800-160020-3056-82常规右额叶背外侧0.8-1.20.3-15-102-5800-160020-3056-8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治疗

.脑卒中、

脑外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障碍rTMS治疗方案随症调整:

焦虑症状重增加右侧刺激数

,抑郁症状重

,增加左侧刺激数7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促醒

(微意识状态MCS、持续植物状态PVS)脑卒中、

重度颅脑损等ü

药物、

高压氧、

体外反搏ü

声刺激(音乐等)、

光刺激、

嗅觉刺激、

味觉刺激、

温度刺激如强冷热刺

激、痛觉刺激、

触觉刺激等ü

针刺、

电刺激:•周围神经电刺激(正中神经、

胫神经

,外周感受器把电刺激产生的这种

神经冲动通过脊髓、

脑干、

丘脑向上传递到大脑皮层

,使大脑皮层兴奋并扩散开

而产生有意识或认知反应)•中枢电刺激(高颈段脊髓电刺激SCS、

脑深部电刺激DBS)ü

经颅磁刺激:

高频rTMS治疗ü

神经干细胞移植等、

、Ø

改善脑组织供血

营养神经Ø

各种刺激反馈刺激大脑皮层和脑干的网状结构

,提高中枢或外周神经兴奋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促醒

n

临床意识障碍

昏迷持续植物状态促醒治疗7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促醒

.促醒治疗---TMS改善脑卒中、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研究

北京电力医院/北京友谊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7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促醒

.促醒治疗---TMS改善脑卒中、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研究rTMS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意识障碍:定量脑电功率谱分析《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7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促醒

l

频率10Hzl

90%MTl

部位前额叶背外侧l

每日1次l

每周5次l

连续4周n促醒治疗---TMS改善脑卒中、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研究7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促醒

l

5Hzl

90%MTl

前额叶背外侧l

30minl

2次/日l

1个月n

昏迷促醒---TMS改善脑卒中、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研究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促醒

•经颅重复磁刺激通过改变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善脑卒中后意识障碍•增加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α频段的绝对功率•α频段相对功率值与Glasgow昏迷评分和JFK昏迷恢复量表评分评分呈正相关TMS作为一种无创、

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可改善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的脑功能活动

,对意识障碍患者有促苏醒作用.

昏迷促醒---TMS改善脑卒中、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研究l

频率:

10Hzl

刺激靶点:

L-DLPFCl

强度:90%RMTl

单次治疗给予脉冲数:

1000个分成10组(每组100个脉冲),

间隔1分钟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促醒

n

昏迷促醒---陆军总医院rTMS促醒参数l频率:

5Hz(高频)l

强度:

120%MTl刺激位点: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l总脉冲数:

1200个/次

5次/周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促醒

n

昏迷促醒---上海华山医院rTMS促醒参数7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促醒

.

昏迷促醒---TMS改善意识障碍的研究2024010T9棘突

1a功能性磁刺激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如顽固性便秘先1a接着1b各10分钟2024010L3棘突

1b功能性磁刺激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如顽固性便秘先1a接着1b各10分钟2024015骶神经根功能性磁刺激骶神经

,改善排尿功能障碍1523015C6-C7棘突功能性磁刺激-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呼吸困难增加吸气2024015T9-T10棘突功能性磁刺激-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呼吸困难增加呼气2525015损伤脊髓下段棘

突功能性磁刺激-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肌痉挛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25015L4-L5或腘窝功能性磁刺激-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肌痉挛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01015疼痛部位对应的

神经根治疗顽固性神经性慢性疼痛、纤维肌痛、

内脏痛1523015左额叶背外侧区治疗顽固性神经性慢性疼痛、纤维肌痛、

内脏痛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促醒

.

rTMS治疗方案俗称“羊癫疯、羊角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

,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具有反复性和发作性而癫痫发作(羊癫疯发作

epilepticseizure)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其特征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

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

,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癫痫(epilepsy)7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应用

治疗

l模式:

低频0.3-1HZl部位:

病灶部位、

运动皮质、

顶叶皮质l刺激数:

1000-1500脉冲/天

1-3疗程n癫痫(epilepsy)

rTMS治疗方案7TMS儿童康复应用

.TMS临床治疗及研究应用.儿童康复治疗脑性瘫痪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六部分--物理因子治疗7TMS儿童康复应用

频率(-Z)1辅助运动前多发性抽动10前额叶背外侧区脑性瘫痪(改善认知、语言、命名功能障碍)15前额叶背外侧区脑性瘫痪(改善认知、语言、命名功能障碍)10肢体对应运动皮层区脑性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落后)15肢体对应运动皮层区脑性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落后)1肢体对应运动皮层区脑性瘫痪(痉挛型)10前额叶背外侧区智力发育迟缓-改善认知、语言、命名功能障碍15前额叶背外侧区智力发育迟缓-改善认知、语言、命名功能障碍1前额叶背外侧区孤独症(自闭症)0.3癫痫病灶区/顶叶区癫痫(一天2次)0.5癫痫病灶区/顶叶区癫痫(一天2次)

TMS儿童康复应用

.TMS儿童康复相关治疗推荐方案.抑郁症rTMS治疗10Hz刺激左前额叶背外侧区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治疗

DLPFC参与正性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左高频抑症患者通过改善患者的前额叶背外侧区功能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7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治疗

.抑郁症伴焦虑rTMS治疗右

DLPFC参与负性

情绪的产

生和调节功能异常增强功能异常减弱右低频l高频rTMS调制左侧前额叶皮层的兴奋性l

rTMS影响5-HT及多巴胺的浓度:rTM可使突触前5-HT1A和5-HT1B受体敏感性下降,使之再摄取减少,从而增加突触后5-HT的浓度。

可通过前额叶皮层与黑质和被盖腹侧的神经联结,使海马多巴胺能神经元轴突末梢腺体活性增强,引起海马多巴胺释放增多l

rTMS增加脑源性内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l

引起局部血流量的增加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治疗

n抑郁症rTMS治疗作用机理模式S(秒)

(秒)治疗时间

(分)3cTBS右额叶背外侧0.850Hz35Hz2060600-9002-354-64iTBS左额叶背外侧0.850Hz35Hz28600-9003-554-6模式串时间

(分钟)1常规左额叶背外侧0.8-1.210-201-58-30800-160020-3056-82常规右额叶背外侧0.8-1.20.3-15-102-5800-160020-3056-8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治疗

根据症状调整:焦虑症状重增加右侧刺激数

,抑郁症状重

,增加左侧刺激数焦虑应该贯穿治疗始终•

疗效与治疗次数、

强度、

脉冲数相关•

有效率在90%以上

,重症抑郁症患者有100%的缓解率.抑郁症伴焦虑症状rTMS治疗方案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治疗

u

美国临床经颅刺激学会(ClinicalTMSSociety)TMS抑郁症治疗专家共识lTMS既可用于抑郁症首发患者

,也可用于复发者;lTMS既可用于急性期治疗

,也可用于复发抑郁患者的维持治疗;lTMS既可单独使用

,也可联合精神科其他药物同用;l常规抑郁症治疗为每天一次、为期4-6周(共20-30次)可延长疗程。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治疗

u

美国临床经颅刺激学会(ClinicalTMSSociety)TMS抑郁症治疗专家共识l

TMS可用于治疗DSM-5重性抑郁单次发作或复发患者

,或者抗抑郁药治疗临床效果不佳或耐受不良的患者l

TMS治疗方案:

高频刺激左前额叶

,其他参数可视患者实际情况而调整

急性治疗有效的患者,疾病反复时

可作为街持治疗手我l

初次抑郁发作TMS治疗有效者

TMS复发治疗时应采取每周3-5次治疗直至再次缓解若

在复发早期即采取了TMS

,则治疗周期可为短暂(1-3周)l

当患者有频繁复发史(每年两次及以上)

可考虑TMS继续或维持治疗。

典型的TMS维持治疗频率为

:每月1次、

每周1次或2次

,频率依据患者响应程度调节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治疗

u

美国临床经颅刺激学会(Clinical

TMS

Society)TMS抑郁症治疗专家共识细则既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台精神其他药物同用l

TMS治疗在使用或未使用抗抑郁药或其他精神科药物的情况下均可进行l

TMS治疗期间维持原有的药物治疗

,不建议在急性TMS治疗中减少药量TMS急性治疗通常4-6周起效

,但在以下情况中可延长至6周以上:l

6周治疗后患者仅部分改善

,且临床医生认为尚未达到明确疗效

,此时可适当延长治疗1-2周l

经6周治疗无效的患者

,若有对抗抑郁药治疗应答缓慢的历史

,或此次抑郁发作持续时间较长

,或为

难治性患者

,则临床经验表明

,持续6周以上的TMS治疗虽然成功率较低

,但患者仍可能从中受益l

长期暴露于TMS治疗无已知的累积毒性

,且开放标签研究显示某些患者可能对TMS应答较慢。

研究

证据表明

经TMS治疗6周后无效的患者

,仍可能在持续治疗10周时达到缓解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治疗

u

美国临床经颅刺激学会(Clinical

TMS

Society)TMS抑郁症治疗专家共识细则快节奏的生活中

,焦虑是每个人都得面对的一种体验。

是指广泛持续性的焦层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胖有我国常将其分为: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治疗

.焦虑症rTMS治疗l降低右侧前额叶皮质兴奋性l诱发脑电同步震荡l刺激后促进苯二氮卓类受体敏感性增高、5-HT等神经递质释放增加传统抗焦虑药物大多为安定类,镇静作用太强,副作用大,且易成瘾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治疗

n焦虑症rTMS治疗作用机理脉冲总数疗程/周常规右额叶背外侧0.8-1.2184800-160015-3056-8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治疗

l刺激频率:低频(0.3-1Hz)l总脉冲数:800-1600l刺激部位:右侧额叶背外侧区l刺激强度:80%-120%阈值n焦虑症rTMS治疗方案参数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治疗

.精神分裂症思维贫乏、

情感平淡、

意志活动减退。病程较长的精神分裂症,大部分会出现阴性症状。

经颅磁刺激

(TMS)技术

临床治疗

研究认为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与前额叶皮质活动减弱有关,因此对前额叶皮质进行高频刺激可用以改善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模式串时间

(分钟)1常规左额叶背外侧0.8-1.110-301-58-30800-160015-3056-82常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