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聊城市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山东省聊城市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山东省聊城市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山东省聊城市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山东省聊城市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省聊城市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轮船招商局部分盈余支出统计(1890—1911年)(单位:银两)总计:1628400上缴商部北洋兵轮军费南洋公学、北洋公学、达成馆及出洋肄业经费赈灾、慈禧太后万寿庆典等其他事项32400600000700000296000这反映出轮船招商局A.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压力 B.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C.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D.成为了清政府主要财源2.下表是唐朝中央机构职责的整理。其中④对应的机构是官职

职责

①尚书省

掌典领百官。

②门下省

掌出纳帝命,相礼仪。

③刑部

掌律令……按覆谳(读[yàn],审判定罪)禁之政。

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

A.户部 B.吏部 C.中书省 D.礼部3.读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该过程实质上()A.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 B.说明了印象派绘画影响甚微C.强调了美术领域的复杂多变 D.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4.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A.改革传统教育制度B.维护清朝专制统治C.宣扬中华传统文化D.加强中外友好往来5.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B.有助于巩固十月革命成果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D.促进了苏俄社会公平6.汉文帝诏令:老百姓如果能缴纳六百石粮食并将其输送到边关,可以获得上造(二级爵)的爵位,如果缴纳“四千石为五大夫(九级爵),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十八级爵),各以多少级数有差错”。据此推知,上述政策①体现了察举制的深入实施②加剧土地兼并现象③建立了以财产为主的等级制④客观上利于提升商人地位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7.近代西方人怀念古希腊、罗马,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主要是因为古希腊、罗马A.具有悠久的历史B.成为古代实践民主、法治的摇篮C.出现了梭伦、查士丁尼等一批杰出政治家D.扩张为地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8.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在梵文佛经的汉译过程中,中国“孝道”观念被大量人为注入佛经,如汉译《菩萨戒本》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再如佛经《善生经》中的“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和“父母所为,恭顺不逆”。这主要是因为A.佛教与儒家思想有共同点 B.佛教丰富了儒家思想C.儒释思想岀现融合情况 D.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9.以历史事件为素材的诗歌、散文特别是历史剧在16世纪的英国深受欢迎,如托马斯·马洛里的《亚瑟王之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这些作品中关于不列颠的神话起源被不断提及,这有助于A.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B.文学艺术的大众化C.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控制 D.代议制政治的发展10.伯罗奔尼撤战争期间当伯里克利的政策给雅典人带来沉重灾难的时候他们判处伯里克利一笔罚金;当雅典军队远征西西里失败之后,雅典民众开始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众决策具有强烈的情绪化特征B.实现民众对执政者的完全监督C.直接民主导致权利被滥用和误用D.体现了一定的“主权在民”观念11.此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12.在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有学者主张要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西方文化划清界限,也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但与五四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相比,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知识界A.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C.实现国家救亡与民族复兴的愿望迫切D.主张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13.如图是美国学生学习图。这样的画面应该最早出现于A.手工工场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14.下面是一幅创作于1953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A.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B.人民公社获得了广大群众拥护C.家庭副业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15.二战结束后,中法围绕处置在华战犯问题爆发了一场治外法权存废之争,并由此导致了“白尔丁号事件”。借助战后高涨的民族主义热潮,中国政府迫使法国政府在中法新约签署前关闭了在华领事法庭,随即两国1946年2月签署了中法新约,彻底废除了法国在华治外法权。这反映了A.中国借助治外法权存废之争进行主权宣示B.二战后审判战犯与恢复国家主权相互脱节C.法国在华治外法权废止时间早于英美两国D.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赢得了治外法权废止16.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费城制宪会议的各邦代表(和他们所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团)必须建立种高于各自利益的公共利益,并建立一种高于各自权威的公共权威来贯彻公共利益,由此,制完会议的各邦代表主张A.实施人民主权和共和原则B.建立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C.建立权力有限的联邦政府D.改变各邦自治的原则17.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有误的是A.经济民主化成为历史潮流 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D.和平与动荡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18.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1846年,英国人爱德华在上海触犯大清法律被拘捕,按照有关条款,处理他的只能是A.驱逐出境 B.依据大清法律进行判决C.无条件释放 D.交由英国驻华领事处理20.《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不得不休刊。复刊后,对孔教展开猛攻,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B.顺应社会时局变化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21.加勒比海地区印第安人在1492年时约有600万人,50多年后剩下几千人;安第斯山地区印第安人在印加帝国末期约有900万人,100多年后减少到60万人。这表明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B.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22.下列条款,出现在1982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是A.“合作社经济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应扶助其发展”B.“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D.“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建立社会主义社会”23.启蒙运动时期,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甚至于那被耶稣会士称之为“理性"的“天”。这反映出当时A.中国文化比欧洲文化优越B.为反对神学思想体系和专制制度曲解中国文化C.借助中国优秀文化批判欧洲封建制度D.中西文化出现了融合趋势24.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中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A.工业化起步较晚但进展顺利 B.工业生产基础较差发展较慢C.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高低相差十余倍25.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力主张资本市场自由化。1996年,仅印尼、马来西业、非律宾、韩国、泰国的国际私人资本净流人就高达930化美元,而1997年已净流出120亿美元。一年间资本变化流量超过这些国家GDP总和的10%。这说明资木市场的自由化A.增加了全球经济动荡的潜在风险B.削弱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霸权C.维护了国际货币体系的长期稳定D.推动了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26.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27.下列事件被誉为“让上帝回归教堂”的西欧社会改革运动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新航路开辟28.“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表明罗马法A.程序严谨体系缜密 B.趋时更新以应对社会需求C.维护新兴资产者利益 D.是新生产关系萌芽的推手29.《周礼.秋官》记载:“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西周时期,每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小司寇常向万民咨询。这种制度体现了A.民众对日常政务的广泛参与 B.宗法制下贵族对权力的垄断C.分封制下对边疆统治的加强 D.氏族部落民主制的残余影响30.根据英国1882年制定的《普通规》,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要有政府参加。据统计,从1887年到1897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因此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A.内阁行政权力的膨胀 B.议会主权地位确立C.三权分立体制被打破 D.政党政治日益完善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以下摘录自《文汇报》2009年8月21日文《新中国60年民生往事》:1949年,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9.29元;年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只有25.94元;年人均原煤只有59公斤;年人均发电量只有7.9度;年人均原油只有0.2公斤;年人均布只有3.49米;年人均糖只有0.37公斤;年人均粮食只有209公斤;年人均棉花只有0.82公斤;年人均油料只有4.7公斤;年人均水产品只有0.83公斤。1958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办好公共食堂》,“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一时间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口号。然而公共食堂及其供给制,脱离当时中国国情,超越人的觉悟,实行不到两三个月,多数食堂已寅吃卯粮。1960年春,粮荒问题日见严重,为了能用有限的粮食做出更多的饭,这年1月,在西安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增量做饭法”先进经验交流会。如广西柳州地区大力推广的“双蒸法”:即将米干蒸半小时后分装入罐,加上凉水,1斤米加4斤水,用猛火蒸1小时,能使每斤米出饭5斤,比原来增加40%以上。由于口粮和副食品严重短缺,不少群众患了浮肿、肝炎等疾病。1980年全国每人平均消费粮食428斤;平均每人用于购买穿着的零售额为42元。城乡人民穿着的质量大有提高。1980年皮鞋零售量比1957年增长8倍。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进入新千年,百姓的衣食住行更加突出个性化,信用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经历了非典、汶川地震的中国人,学会了坚强地直面灾难,追求美好生活。问:(1)根据以上文字,概括说明建国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新中国60年民生”的转折点在何处?(3)举例说明新中国60年在经济建设方面所走的弯路。32.材料20世纪初期,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所实行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其实质是保护美国在美洲的利益。据统计,1900年,美国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成为世界第一,美国在西半球具有压倒性优势。20世纪初期,西奥多·罗斯福处理对外事务权力的增强,使美国在推行门罗主义外交政策时更加坚决和自信。20世纪初期,西奥多·罗斯福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在处理与欧洲大国关系时,继续反对欧洲大国对西半球事务的干涉,1906年,美国通过对古巴政治动乱的干预,实现了其保卫美国“南大门”安全的目的,1901年10月至1902年1月,第二届泛美会议的召开,为美国扩大在美洲地区的影响力提供了一个合作平台,进而使美国在美洲地区的大国领导地位异常稳固。——摘编自杨鲁慧、任绿勃《20世纪初期美国崛起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期美国门罗主义外交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期美国门罗主义外交政策的实行为美国崛起所营造的国际环境。33.材料刘晏担任盐铁使后,便着手改革盐法。在政府控制盐业的同时,适当注意了商人的销售能力,把私商作为国营商业的必要补充。由原来国家统一包干改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政府通过商人卖盐,“寓税于价,”食盐的生产税、流通税包在盐价当中一次纳清,盐价不涨,域乡人民不知不觉地向政府纳了税。商人纳款领盐后,可自由运销,不受限制。为了调动商人的积极性,刘晏“广牢盆以来商贾”,又奏请废除阻碍商人运销的地方官税。商人还可以以绢换盐,既扩大了食盐的销售,又减少了国家为采购绡匹而浪费人力。——摘编自秦永洲《论刘晏的财政经济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盐法改革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晏盐法改革的主要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材料中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从材料可以看出轮船招商局的盈余部分有大量的为国家的军事教育经济发展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压力,A正确;材料不是突出强调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排除B;轮船招商局是航运业,不能掌控国家经济命脉,排除C;根据材料数据不能得出轮船招商局成为清朝政府主要的财政来源结论,排除D。2、A【解析】试题分析:熟悉唐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六部各自职责即可答题;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统率百官;吏部管人事;户部管赋税、户口等;礼部管礼仪、教育等;兵部管国防;刑部管司法;工部管工程建设。从这些职责来能,“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是户部的职责,即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3、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创新,甲乙丙丁四幅图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能反映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而不能反映一体,因为他们属于同的流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甲乙丙丁四幅图受印象派绘画影响大而非甚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复杂多变而是越来越简易,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4、B【解析】

从时间1872到1875年可以看出中国此时正在进行洋务运动,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的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题干中“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可以看出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故B正确;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A不是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排除;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去国外学习西方科技,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并非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排除CD。5、B【解析】

根据材料“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苏俄加强对社会物资的控制,体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主要是为了保护十月革命果实,B选项符合题意。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和促进了苏俄社会公平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AD选项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选项排除。【点睛】战时共产主义是苏俄在1918—1921年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剥夺资产阶级,对小企业普遍实行国有化;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产品实物供应及主要消费品配给制;取消货币和核算制,实行总管理局制,国家直接给每个企业制定产、供、销计划;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战时共产主义是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爆发时期,为适应战争需要而采取的临时措施,对集中国内一切人力、物力,粉碎外国武装干涉,赢得国内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6、B【解析】

上述材料表明汉代的老百姓可以通过缴纳粮食并输送到边关获得相应的爵位,商人的财力可以直接购买粮食或购买土地生产粮食来输送边关,从而获得相应的爵位来提高政治地位,其中,如果购买土地就会造成土地兼并问题,②④正确,B符合题意;察举制属于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①错误,AC排除;③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D排除。故选B。7、B【解析】

古希腊的民主和古罗马的法制开西方政治文明先河,为人类的政治文化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在整个人类政治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直接或间接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的影响,又对世界近现代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故B项正确。悠久历史不是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主要原因,A错误。杰出政治家和庞大帝国也不是导致西方人怀念根源,故C和D项错误。8、D【解析】

材料反映了佛教宣扬孝道,而孝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反映了佛教借儒家思想来传播佛家思想,表明儒家思想的影响较为深远。D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佛教借鉴、学习了儒家经典,佛教与儒家思想有共同点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丰富了佛教,B错误;材料信息只反映了佛教融合儒家思想,不能说明儒家融合佛教思想,C错误。故选D。9、A【解析】

“关于不列颠的神话起源不断提及”强化了对不列颠的认同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从而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故选A;B项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摆脱罗马天主教控制的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代议制发展的内容,排除D。故选A。10、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雅典民众对伯里克利及演说家的攻击及惩罚反映了公民对决策者决策失误的监督与追责意识,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特点,故D项正确。A项,题干反映雅典公民参与城邦管理的合理权利,并非情绪化,排除。B项,“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直接民主下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排除。11、C【解析】根据题干“唐武德元年”可知李世民不是皇帝,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新唐书·高祖本纪》记载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故可知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的说法错误,排除B。上述四则史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只有《新唐书·太宗本纪》提到太宗有疾,其他没有提到,孤证不立,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12、C【解析】

根据材料“在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并结合所学知识,随着日本侵华不断加剧,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知识界出现了实现国家救亡与民族复兴的愿望迫切,救亡的意识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D项,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主张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的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体现,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13、D【解析】

图片反映美国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故D符合题意;ABC时期计算机尚未发明,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4、A【解析】

据材料中的“1953年”可知当时我国实行“一化三改”活动,也就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运动。漫画中的文字“合作社养猪”“男女老幼其劳动”“爱国增产真光荣”等信息则反映当时人民群众建设祖国高昂的热情,故选A项,排除D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材料中“1953年”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合作社养猪”,不是家庭副业,故排除C项。15、A【解析】

中国政府处理“白尔丁号事件”的过程,成为一次宣示主权的行动,表明了捍卫主权的决心,也表明此时审判战犯与恢复国家主权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影响中外关系的重要一环。A正确,材料表明审判战犯与恢复国家主权紧密联系在一起,B排除;1943年美国和英国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法国在1946年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C排除;治外法权的废止是当时中国政府奋力抗争的结果,D排除。故选A。16、C【解析】

“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即各州获得解放战争胜利的的果实,代表们的共识是必须建立一种高于各自(即各州)权威的公共权威,来贯彻公共利益即要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和国家秩序,所以这里强调的是联邦制原则,正确答案是C项;材料没有强调人民主权和反对特权,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制约和防范公共权威,分权制衡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这是的前提是要“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D项与材料矛盾。17、C【解析】当今国际局势正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格局尚未建立。材料所述现象是“一超多强”格局下国际形势的表现,不是表明遭受巨大挑战。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二战后的局部战争有大国插手,反映了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局部战争反映了当今世界形势动荡;各类经济组织的建立反映出经济民主化的趋势。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1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启蒙思想。根据材料信息“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即可体现①、②;根据“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即可体现④。而③联邦共和,材料无从体现,排除③。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及其认识19、D【解析】

由1843年《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这样因英国人在华违法犯罪只能交由英国驻华领事处理,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20、B【解析】

《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新青年》猛攻孔教,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说明《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顺应社会时局变化,故选B;A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是《新青年》影响力增强的原因,排除。21、B【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信息,此时是新航路的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西方殖民者疯狂屠杀印第安人,从而导致美洲印第安人大量减少,所以通过奴隶贸易把非洲人大量贩卖到美洲,从而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B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说明是世界性人口大流动的开始,A项错误;C项从材料中无法表明,排除;材料是说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影响,不是对殖民者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B。2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新中国1982年宪法的相关内容。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四部宪法,是不断的修订的结果。1982年,鉴于文革时期“左”的错误,对宪法进行了全面修订,修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同时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非以“阶级斗争为纲”,B项表述正确;A是1949年《共同纲领》的内容;C、D两项属于1954年宪法的内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制建设·1982年宪法23、C【解析】

根据题干“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可知,伏尔泰将中国的制度文化作为批判欧洲封建制度的工具,C正确;A表述错误,排除;伏尔泰赞美中国文化,并未曲解中国文化,排除B;题干未显现中西文化融合,排除D。24、D【解析】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55年的增长率是5.6,而1958年的增长率是66,相差十余倍,D正确;增长率在1958年很高主要是由于大跃进运动,并不是顺利开展的体现,排除A项;从数据来看,发展较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此时中国并没有成为工业国,排除C项。25、A【解析】

东南亚等国私人资本的剧烈变动明显增加了国家的金融风险,说明资本市场的自由化会增加全球经济动荡的风险,故选A;资本市场的自由化有利于加强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霸权,不利于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长期稳定,不能推动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排除BCD。故选A。26、C【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的西学东渐。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力不断增强,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故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与西学有关的“日本新词”迅速传入中国,故C正确。A、B、D仅是原因之一,不是决定性因素。27、B【解析】

“让上帝回归教堂”的意思是不用借助教堂和神职人员与上帝交流,是说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向神祷告和祈求,而不用借助教堂和神职人员了。即宗教改革运动,故答案为B;文艺复兴运动是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虽然也批判神学,但是没有明确如何对宗教进行改革,A错误;启蒙运动主要提倡自由平等的理性运动,反对封建特权,不是对宗教进行改革,排除C;新航路开辟也不是社会改革运动,D错误。28、B【解析】

由材料“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可知,罗马法具有趋时更新以应对社会需求的特点,故选B;材料未对罗马法的程序及体系进行描述,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利益,故C项错误,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对罗马法发展的作用,D项颠倒了因果,排除。29、D【解析】

西周时期居住在城郭之内的很多平民,原是周族公社农民,与贵族还保存着某种血缘关系,具有一定的参政权力,向“万民”咨询,表明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氏族部落民主制的残余影响。D正确;材料反映了小司寇向万民咨询,而不是民众广泛参与,A排除;材料表明人民对政务有一定的参与权,B排除;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分封制,C排除。故选D。30、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882年英国议会开会要有政府参加,到1897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的时间达到会议全部的84.5%,从而使议员连提出议案的机会都没有,说明政府权力在扩大,而政府职能是由内阁行使的,说明内阁权力的膨胀,故选A;B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