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阶段集训过关练三含解析_第1页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阶段集训过关练三含解析_第2页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阶段集训过关练三含解析_第3页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阶段集训过关练三含解析_第4页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阶段集训过关练三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阶段集训过关练(三)(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24·苏州二模)从“美德即学问”的观点动身,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见,这种主见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这反映了 ()A.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B.忽视道德是普遍的社会风气C.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D.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解析】选C。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学问”,同时主见道德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体现了人类对自我的认知与自我关怀,具有人文色调,故C正确,解除B;材料没有体现思想自由,解除A;D是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格拉思想主见的影响,解除。2.(2024·如皋二模)“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欧洲)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A.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C.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欧洲的城市中心和贸易中心发生了改变,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结合材料中16、17世纪的时代背景可知,新航路的开拓使得欧洲的商业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欧洲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获得“优势”因此A正确。B错误,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是要适应对外殖民扩张的须要,材料主要反映了欧洲城市的发展,不涉及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发展;C错误,到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D错误,欧洲北部城市发展较快,而地中海地区城市发展停滞不前,不涉及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改变。结合所学可知,经过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故正确答案为A。3.17世纪从甘蔗被移植到英属的巴巴多斯岛和法属的马提尼克岛起先,加勒比海大大小小的岛屿被开拓成为甘蔗种植园。加勒比海地区的风貌、居民构成、经济方式都在慢慢改变,历史学家将这一持续不断的改变称为“蔗糖革命”。导致这一改变的主要缘由是 ()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B.价格革命的影响C.世界市场的渐渐形成D.工业革命的推动【解析】选C。17世纪加勒比海地区成为甘蔗种植园,是因为欧洲殖民国家将亚洲等地区的甘蔗移植到加勒比海地区,表明加勒比海地区被纳入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故选C;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指的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开拓,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与17世纪加勒比海地区发生的改变关系不大,解除A;价格革命指的是新航路开拓后,大量的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物价上涨,与材料无关,解除B;17世纪工业革命还没有发生,解除D。4.1663年,英国颁布《主要物产法令》,规定欧洲生产的商品必需先到英国港口纳税并由英国商船转运,才可销往英国的美洲殖民地;规定糖、烟草、棉花等殖民地盛产的商品只能运销到英国及爱尔兰,其他商品要运销欧洲也必需先到英国港口停岸。该法令 ()A.强化了重商主义的原则B.顺应了工业革命的潮流C.违反了资产阶级的诉求D.延缓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解析】选A。材料考查重商主义的详细体现,材料所述内容与《航海条例》相像,强调对英国商人与公司的爱护以加速国内资本原始积累,重商主义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前的经济政策,在工业革命起先后被自由放任政策取代,该措施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顺应了资产阶级需求。1663年并非工业革命时期,解除B。此措施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潮流,符合资产阶级的诉求,C明显错误。此措施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潮流,有利于国内资本原始积累,D错误。5.(2024·南通二模)2024年3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对纽约州等三州疫情严峻地区进行以联邦政府名义下达的强制隔离。此表态遭到了纽约州州长科莫反对,他认为这是非法的,相当于“联邦政府向这些州宣战”,最终特朗普没有宣布这三州为“隔离”地带。此材料反映了美国 ()A.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职权呈现张力B.三权分立体制具有制约性C.总统已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联邦体制正遭遇严峻破坏【解析】选A。依据所学可知,美国联邦体制之下,州政府有确定的自治权,在一些问题上并不听从联邦政府,反映出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职权呈现张力,故A正确;材料强调中心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并没有涉及三权分立,解除B;美国总统并不是统而不治,解除C;材料中的现象是联邦体制下的正常现象,故D错误。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间,任何部门的官员不得兼职任何其他部门;任何部门不得行使属于任何其他部门的权力或支配任何其他部门的人员。此规定意在 ()A.保证各部门权力的独立B.强化各部门官员专职化C.防范各级官员滋生腐败D.提高各部门的行政效率【解析】选A。从材料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不能有任何交叉,可知是三权分立的充分体现,其目的就是避开权力集中,保证各部门权力的独立,故选A;材料中三个部门官员不得兼职,体现官员的专职化,但材料还体现了不得行使其他部门权力,故B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解除;材料中各部门权力分开,独立行使,主要是保证权力的分散,避开确定权力的出现,防范腐败的滋生是分权带来的影响,不是实行分权的目的,解除C;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主要目的是避开确定权力的出现,故提高各部门行政效率不是其主要目的,解除D。7.(2024·常州二模)“它在留意重新谛视、发觉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英勇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 ()A.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B.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C.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D.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它是弘扬古典文学艺术,英勇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人文主义,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B正确;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是智者运动,A错误;冲击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是启蒙运动,C错误;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的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故D错误。8.(2024·徐州二模)“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开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值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头”。“他们” ()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B.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C.复原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D.开拓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解析】选D。材料“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开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值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反映了反对宗教禁欲主义,主见人文主义,同时强调人的理性,这属于启蒙运动的特点,启蒙运动开拓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故D正确;智者学派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故A错误;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B错误;文艺复兴复原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故C错误。9.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用解剖、明暗、透视法等方法对人物和景致进行现实主义的“逼真”刻画,由此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仿照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A.现实主义美术体现求真诉求B.透视法引发了技法与视觉革命C.画家运用科学学问表现真实世界D.人物画和风景画取代宗教画地位【解析】选C。依据题干中“用解剖、明暗、透视法等方法对人物和景致进行现实主义的‘逼真’刻画”,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用科学方法来描绘真实世界,故选C;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题干提及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解除A;题干提及的是用透视法刻画真实世界,未提及透视法的影响,解除B;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画仍有较高的地位,解除D。10.下图是一幅有关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画中教皇和基督(代表上帝)分坐在天平两侧的托盘中,天平发生倾斜,下方分别为牲畜和信徒。作者意在宣扬 ()A.教皇地位至高无上B.信仰上帝方可得救C.宗教信仰必需放弃D.信徒应当公允交易【解析】选B。由图片可知基督(代表上帝)的重量远远大于教皇,马丁·路德强调人人可以阅读《圣经》,由此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主见因信称义,故选B,解除A;题干图片是宗教改革时期的漫画,不行能放弃宗教信仰,解除C;“画中教皇和基督(代表上帝)分坐在天平两侧的托盘中”不是交易买卖,解除D。11.孟德斯鸠的第一部哲理小说《波斯人信札》发表后,在巴黎城引发了轰动效应。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紧随其后创作了《醇厚人》《拉摩的侄儿》和《爱弥尔》等哲理小说,在巴黎贵族社交圈和市民社会都引起了广泛的探讨,被公众广泛阅读和接受。启蒙思想家多用哲理小说形式创作,主要在于这类作品 ()A.最能体现启蒙文学的理性光辉B.有效利用文学力气宣扬启蒙思想C.促进法国启蒙文学的大众化传播D.是当时法国广泛运用的公共文体【解析】选B。题干中提及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创作的哲理小说引起巴黎贵族社交圈和市民社会广泛的探讨,并结合启蒙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B;“最能”一词太确定,解除A;题干中“巴黎贵族社交圈和市民社会”为传播范围——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大众化”一词不妥,解除C;题干只是提及哲理小说被广泛传阅,未提及法国社会广泛运用哲理小说,解除D。12.下表为1740—1800年,英国的工业产值及出口额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 ()时间英国工业产值出口额1740年2420万英镑630万英镑1770年3690万英镑1120万英镑1800年6820万英镑2350万英镑A.英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联系亲密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D.英国工业水平居于世界一流【解析】选A。表格中随着英国工业产值的增长,其出口额也在不断增加,说明英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故选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解除B;1776年亚当·斯密主见自由主义,与表格时间段不一样,解除C;表格中没有体现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对比,看不出“世界一流”,解除D。13.19世纪末,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很少从事反对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府的政治经济斗争,反过来起先与资产阶级合作。上述现象的出现,根本上是因为 ()A.修正主义思想泛滥B.资产阶级政策调整C.民族主义猛烈膨胀D.工人状况大为改善【解析】选D。随着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状况大为改善,因此出现放弃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现象,故选D;修正主义思想泛滥是这一现象的影响,解除A;资产阶级政策调整会影响工人运动斗争的方式,但不是根本缘由,解除B;民族主义猛烈膨胀,资产阶级欺瞒利用工人组织的上层,宣扬对外扩张,但不是根本缘由,解除C。14.(2024·济南二模)下表为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部分科研机构或职位设立时辰表。时间名称1946年8月原子能委员会1950年国家科学基金会1957年11月总统科学技术特殊助理1958年国家航空航天局1962年科学技术办公室该表格说明,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A.国家干预接着推行B.科技发展主要服务于冷战C.科技发展领先世界D.推动了学问经济的诞生【解析】选A。据表格“原子能委员会”“国家科学基金会”“总统科学技术特殊助理”“国家航空航天局”等科研机构或职位的设立,说明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用国家力气推动科技进步,故选A;从表格中看不出科技为谁服务的问题,解除B;没有对比,无法从表格中得出科技发展领先世界的结论,解除C;学问经济是以学问为基础、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经济,20世纪90年头初形成,解除D。15.1921年5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允许自由交换、买卖农夫缴纳实物税之后剩余的农产品。”但是自由贸易(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限于“地方流转”;允许产品交换,交换主要由政府组织或由政府监督。这些做法 ()A.打击了小生产者的主动性B.有利于苏俄经济的复原发展C.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说明新经济政策具有局限性【解析】选B。该法令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和复原自由贸易,有利于苏俄经济的复原发展,故选B;该法令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有利于刺激小生产者的主动性,解除A;“允许自由交换、买卖农夫缴纳实物税之后剩余的农产品”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解除C;材料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粮食税和复原自由贸易,体现其主动性,解除D。16.社会消费基金是除给职工支付工资外,国家用于居民的公共福利基金。阅读下面“1933年和1937年苏联社会消费基金状况”表,该表反映出这一时期苏联 ()年份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人均从消费基金获得的收入(卢布)1933年22.161.731937年29.1234年份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人均从消费基金获得的收入(卢布)1933年22.161.731937年29.1234A.新经济政策推行按劳安排B.工业生产以消费品为主C.国家收入安排关注到民生D.经济体制的活力衰退【解析】选C。由材料“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人均从消费基金获得的收入”均呈现上升趋势,可知苏联从1933年到1937年社会消费基金的增长,说明国家扩大财政支出提高消费基金,得出苏联对民生的关注,故选C;1925年以后新经济政策渐渐被苏联模式取代,解除A;斯大林统治时期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解除B;材料数据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解除D。17.下图为中国闻名漫画家江敉20世纪50年头的漫画《杜鲁门的群众》。该漫画反映 ()A.美苏两国的干脆对抗B.日本主动响应杜鲁门主义C.亚太地区局势的惊慌D.美国对法西斯主义的纵容【解析】选C。漫画讽刺美国称霸世界、遏制和敌视中国的安排,只有坟墓中的日本法西斯势力支持,不会许久,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惊慌,亚太地区局势惊慌,故选C;美苏两国干脆对抗体现不出漫画中杜鲁门主义与日本法西斯坟墓的关系,解除A;材料反映的是处于坟墓中的日本法西斯势力支持杜鲁门的思想,不能反映出日本主动响应杜鲁门主义,解除B;从漫画中“日本法西斯之墓”,可知法西斯势力已被歼灭,并不是美国对法西斯主义的纵容,解除D。18.(2024·青岛一模)1954年和1958年,西方国家两次缩减战略物资禁运单;20世纪60年头初,东西方之间起先建立了多边支付体系,东欧国家可以利用对一个西方国家的贸易顺差来弥补自己对另一个西方国家的贸易逆差。这些状况反映了 ()A.东西方关系出现缓和局面B.东西方之间的国际贸易保持平衡C.经济全球化障碍得以扫清D.贸易自由化的国际协定亟待签订【解析】选A。西方国家缩减战略物资禁运单,东西方之间起先建立多边支付体系,这些都说明当时东西方之间的关系起先出现缓和,故选A;东欧国家可以利用对一个西方国家的贸易顺差来弥补自己对另一个西方国家的贸易逆差是利用了当时国际贸易的特点,并不能说明东西方之间的国际贸易保持平衡,解除B;20世纪五六十年头正处于两极格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障碍不行能被扫清,也不行能实现贸易的自由化,解除C、D。19.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妙的搭档终归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改变。”其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改变”包含 ()A.两极格局的瓦解B.多极化趋势出现C.关贸总协定签署D.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选B。尼克松执政是在20世纪60年头末70年头初,当时多极化趋势出现,故选B;两极格局的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头,解除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是在20世纪40年头,解除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解除D。20.1968年3月14日,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350吨-400吨的破纪录数字。美、英、法等8国经过协商后确定,不再维持黄金官价,黄金市场听其自由上涨。但是,各国政府和中心银行仍可按黄金官价以美元限量向美国兑换黄金。这表明 ()A.黄金市场投机现象严峻B.东西方经济体系的冲突加深C.美元霸主地位受到冲击D.欧洲经济共同体力气的增加【解析】选C。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例,“不再维持黄金官价,黄金市场听其自由上涨”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减弱,美元地位下降,故选C;黄金交易量增加反映的是经济的旺盛,并不等同于黄金市场投机现象严峻,两者不是一个概念,解除A;材料主旨是经济多极化趋势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冲击,与东西方经济体系无关,解除B;1968年,英国还没有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解除D。21.1992年,丹麦民众担忧欧盟会使本国失去“主权、独立和民族特性”,一度在公民投票中推翻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2005年法、荷民众担忧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反对减弱国家主权,因此在全民公决中推翻了意在扩大欧盟超国家权力的《欧盟宪法条约》。这表明 ()A.价值观趋同有利于一体化进程B.主权让渡制约一体化发展C.全球化进程中应维护民族独立D.欧洲各国应放弃民族主义【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都是欧盟成员国家的人民,不希望过度减弱国家的主权,从而反对欧盟权力的扩大,故体现了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主权让渡的程度影响了欧洲的一体化发展,故选B;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欧盟的一些成员国人民反对欧盟对于国家主权的过度减弱,不是价值观念趋同对于一体化进程的影响,解除A;材料反映的是欧盟成员国人民对于国家主权让渡的不认同,属于区域集团发展过程中的内部问题,与维护民族独立不符,解除C;“放弃”说法错误,解除D。22.与以往反对全球化力气来自民间社会不同,近年来英美等国的政府力气成为反全球化力气的主力,如2024年英国公投脱欧胜利,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巴黎气候改变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警觉。由此可见 ()A.全球化发展受爱护主义掣肘B.英美是经济全球化主导者C.逆全球化渐渐变为世界潮流D.经济全球化趋势不行逆转【解析】选A。依据“近年来英美等国的政府力气成为反全球化力气的主力”“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信息可知,英美等国实行爱护主义政策,阻碍了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气候问题的全球治理等,故选A;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但不仅仅指英美两国,解除B;全球化仍旧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解除C;题干反映的是全球化趋势受到了英美等国政府力气的阻挠,没有体现“不行逆转”,解除D。23.“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用词也倾向于华丽。寻求猛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务,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与此风格一样的作品是 ()【解析】选B。《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与材料相符,故选B;《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与材料反映的浪漫主义文学的风格不符,解除A;《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解除C;《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解除D。24.下图是法国闻名画家亨利·马蒂斯(1869—1954)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国王的哀痛》。该作品所属画派的特点是 ()A.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罪恶B.留意画面的严整与和谐C.运用夸张与变形的艺术手法D.擅长捕获光和色的瞬间改变【解析】选C。《国王的哀痛》整体画面夸张变形,符合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故选C;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留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罪恶,解除A;新古典主义绘画留意画面的严整与和谐,解除B;印象派绘画留意光和色的改变,解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将振兴农务作为新政的重要内容。1905年学部在《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中要求各省速设农业学堂,无论城乡市镇皆要酌量筹设,到1912年,全国农业学堂总数已达263所,在堂学生15379人。1906年又在农工商部下设农务司,1907年又令各省在劝业道设农务科掌管农务。1907年10月,农工商部又拟定《农会简明章程》23条,奏请朝廷谕允颁行,到1911年初,全国成立农务总会19处,农务分会276处。1909年清政府颁布《推广农林简明章程》22条,强调“如有公正殷实绅商招集股款,收买民荒,由地方官提案给印照,准令开办”。据不完全统计,晚清时期有农业公司171家,资本额6351672元。——摘编自苑朋欣《晚清时期的农业变革及现实启示》等材料二面对滚滚而来的黑色尘暴及其引发的土地资源危机,美国一些学者呼吁人类必需从维护生物共同体的整体性、多样性动身,去敬重和爱护自然。1933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临时性特地机构——土壤侵蚀局。1933年国会颁布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农场主将耕作总平均亩产量的15%退诞生产。1934年《琼斯-康纳斯法》将减产范围扩大到稞麦、高粱等。1936年国会通过相关决议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生产限制,1936年国会颁布的《土壤爱护和国内配额法》将农作物分为消耗地力和增加地力两大类。1938年国会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接着实施耕地面积削减安排。该法对耕作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地保持方法的农夫赐予补贴。“新政”的农业专家们还引导农场主改进耕作方法,学会科学种田,对土地进行科学管理。——摘编自王向红《罗斯福“新政”的土地资源爱护政策》(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罗斯福政府和清政府农业措施的异同。(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罗斯福政府实行有关农业措施的背景和主动作用。(12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谈一谈上述改革对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5分)【解析】第(1)题同,据材料一中涉及农工商部下设农务司等和拟定《农会简明章程》等法律和“推广农林”等措施,材料二中成立土壤侵蚀局和颁布《农业调整法》《琼斯-康纳斯法》等和“引导农场主改进耕作方法”可得成立相关机构,制定相关法律;留意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异,结合材料一中清政府新政目的“振兴农务”、材料二中罗斯福新政农业措施与“从维护生物共同体的整体性、多样性动身,去敬重和爱护自然”可得罗斯福把减耕减产(限制农业生产)和土壤爱护相结合;清政府以复兴发展农业为主要目标。第(2)题第一问背景,据材料二“土地资源危机,美国一些学者呼吁”可得美国存在严峻的土地资源危机;部分有识之士的呼吁;据所学可知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其次问主动作用,依据所学罗斯福新政中农业举措产生的作用可以从文化、农业、缓和危机和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得出提升了公民的责任担当意识,有利于其他领域新政措施的推行;复原了地力,爱护了土壤,有利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缓解美国经济危机和促进本国经济的旺盛;开创了发展经济的新模式。第(3)题结合两则材料中清政府和罗斯福政府的作用、科技的作用等可得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接着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适时改进农业发展模式等。答案:(1)同:成立相关机构,制定相关法律;留意推广先进农业技术。(4分)异:罗斯福:把减耕减产(限制农业生产)和土壤爱护相结合。(2分)清政府:以复兴发展农业为主要目标。(2分)(2)背景:美国存在严峻的土地资源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部分有识之士的呼吁;罗斯福新政的实施。(6分,任答三点即可)主动作用:提升了公民的责任担当意识,有利于其他领域新政措施的推行;复原了地力,爱护了土壤,有利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缓解美国经济危机和促进本国经济的旺盛;开创了发展经济的新模式。(6分,任答三点即可)(3)启示: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接着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适时改进农业发展模式等。(5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中国形象演化时间形象13—15世纪大汗统治下旺盛富有的大帝国,财宝、王权的象征15—17世纪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宝精神之国18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代表着独特的优越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18世纪中后期精神愚昧、道德堕落、政治专制、历史停滞——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化》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者两条信息,围绕“西方中国形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从中外两个角度进行阐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材料呈现了四个不同时期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即西方对中国的评价,考查的是同一时期内中国和西方的发展对比,因此,本题的解答可以从材料中任一时期入手,概述该时期西方对中国的评价,再结合当时中、西方的发展状况进行阐述,说明西方对中国做出相应评价的缘由。比如,由材料15—17世纪西方人认为中国是“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宝精神之国”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对中国的形象高度赞美,结合所学新航路开拓的学问可得出缘由;再由材料15—17世纪、18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中国形象”可知,从15世纪至18世纪后半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从赞美确定转向批判,缘由在于该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而中国固守传统的小农经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再由材料18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的“西方中国形象”可知,18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西方对中国形象认知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缘由可以从当时中国封建制度衰落,经济发展落后,思想专制等方面绽开。答案:示例一:论题:15—17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形象高度赞美。(2分)论证:15—17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西方对东方黄金的追求以及对基督教传播的热忱刺激了新航路开拓时代的到来,因此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成为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宝精神之国。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小农经济高度发达,政府实行严格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因此在中西贸易往来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欧洲大量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8分)由此可见,15—17世纪时期,出于新航路开拓的须要以及中国自身的优势影响了西方中国形象。(2分)示例二:论题:15—18世纪中后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从赞美确定转向批判。(2分)论证:15—17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西方对东方黄金的追求以及对基督教传播的热忱刺激了新航路开拓时代的到来,因此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成为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宝精神之国。18世纪由于启蒙运动宣扬理性反对专制权威的须要,西方中国形象主要是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代表着独特的优越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18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