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六安一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井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最全面的是()A.社会大变革 B.经济的发展C.政治制度 D.统治阶级的提倡2.“秦兼天下,建辛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要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 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创立僚政治体制 D.都国并行体制终结3.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旨在(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C.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 D.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4.十六国时期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一些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例如:匈奴政权前赵的刘渊“《史记》、《汉书》、诸子,无不综览”,鲜卑政权前燕的慕容觥“尚经学,善天文”,氐人政权前秦的荷坚“博学多才艺”等。这种现象()A.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 B.体现了少数民族汉化的趋势C.导致了九品中正制确立 D.受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5.易中天评价中国隋唐时期某一制度“实现了官僚政治与皇权政治的平衡君臣共治的理想得以提出和实践”。这一制度( )A.分权制衡保障了民主 B.分散相权又制约皇权C.不利于行政效率提高 D.设立中朝阻碍君主集权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自朱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得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造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是( )A.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B.促使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有助于文明的传承C.融合阴阳家、道家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D.强调儒家纲常伦理并借此维护君主专制统治7.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 )少数民族主要活动916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定都兴庆府,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与南宋长期对峙,后出现“大定之治”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B.鲜卑、女真、蒙古、匈奴C.契丹、吐蕃、女真、蒙古 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体现出其工商皆本的思想C.天文学家憎一行主持了全国规模的天文测量D.指南针的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9.《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意在( )A.打开中国的市场 B.掠夺中国劳动力C.向中国倾销鸦片 D.向中国大量投资10.下表是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些部门资本额增长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关于下表的说法准确的是()行业1913年1912年增长量发展速度%年均增长率%棉纺142398428819116927.35面粉88532572372368.017.69丝16032253650140.64.00卷烟1381680154421219.436.7水泥285880595403.215.13火柴2947464523.8.812.34合计46281865814030403.219.04A.民国初年的重工业发展最迅速 B.民族工业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C.工业多分布于西部地区 D.北洋政府的政策阻碍工业发展11.庚子五月,举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因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概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材料表明( )A.东南互保在当时促进了南方各省的繁荣B.清政府采取了正确措施应对当时的困局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直接促成了东南互保D.清政府统治下一些实力人物割据化倾向12.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 )南昌起义(油画)八七会议旧址井冈山会师A.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B.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C.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D.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3.如图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出( )淞沪会战示意图百团大战示意图A.抗战的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B.日本进攻的中心由南方转到北方C.抗战的主战场由正面战场转到敌后战场D.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14.如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拼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拼种。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绢》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A.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B.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C.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15.《人民日报》1949年12月18日发表社论称: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是中苏两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民对于毛主席和斯大林大元帅的会见,“表示极大的欢欣和兴奋,因为这是中苏友谊伟大前途的象征,这是世界人民反帝国主义斗争伟大胜利的象征”,有关中苏这次外交的正确解读是( )A.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结盟 B.中国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C.体现了“一边例”外交政策 D.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完全契合16.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不断地变化,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改革开放加快了经济体制的变革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木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木有君臣之分也,建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断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塄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音、齐四四。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落由是天于之车,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对而成者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吾人不能对于惟五信推举之人,而复设防制之法度余亦不肯循诸人之意见,自居于神圣赞疣(注:多余无用的东西),以误羊命之大计。”——1911年12月26日孙中山在问盟会“最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这种新型模式,既克服了三权分立模式互相扯皮、效军低下的弊端,也借鉴了它职权清晰、便于监督的优点;既克服了议行合一模式职责不清、不利监督的弊端,又吸收了它便批高效的优点。所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对代议制历史上出现的两种模式进行扬弃的产物。首先,它有统或合的一面,它把所有国家权力统统集中于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不与任何其他机构分享人民赋予的权力:同时,它又有分的一面,人民代表大会把立法权、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留给了自己,也把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经由法定程序分别授予了政府、法院和检察院。这种模式,是代议制发展历史上继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之后的一个新的模式。——席文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反映的制度并分析其历史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内阁制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临时政府在《临时约法》中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4分)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时间重大事件1840-1842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履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71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1874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1883-1885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88-1889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1894-1895日本发动侵略钥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1900-1901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和影响。(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6分)19.请根据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皇城正南门(宣德门)南去的大道叫做御街,两边称御廊,准许商人买卖交易。御街南去过州桥,直至朱雀门,两边酒楼、饭店、香药铺、茶馆、商店夜市直到三更……皇城外东南方向的十字街一带,铺席热闹,附近的潘楼街是大商人云集的场所。珍珠、匹帛、香药等铺席,“屋字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庄,其中莲花棚、牡丹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些瓦子中除做戏演出外,还有卖茶、卖画、卖故衣、卖饭以及算卦、赌博等等。——摘编自《简明宋史》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委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炒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籽轧轧有通宵不寐者”,但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三“十三行”产生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清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支持“十三行”的发展,颁布一系列特殊政策,为“十三行”行商走向鼎盛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中外贸易大增的环境下,行商以良好的商业精神,开放的心态等,在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中抓住机遇,实现了创造财富的梦想,成为了当时最富有的人,同时他们以开放、兼容的姿态面对世界,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等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三行”推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扇门,打开了世界透视中国的一扇窗。——张剑《清代初期广州“十三行”鼎盛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出现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广州“十三行”为什么会走向鼎盛?简评“十三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六安一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总局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是导致当时文化繁荣最重要的原因,A项正确:春秋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导致社会许多问题唾待解决是导致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当时经济的发展只是原因之,并不全面,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剧变是导致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当时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统治阶级的提倡对于各学派的兴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是当时文化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C【解析】“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这主要表明秦朝创立了官僚政治体制,C项正确:这不是强调等级制度,排除A项:先秦时期,就已经有监察体制了,排除B项:汉初推行郡因并行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封建政府对土地的保护。封建政府保护土地其实是在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财政收入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汉武帝时土地是私有的而非国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上的兼并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4.【答案】B【解析】依据“十六国时期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一些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可见这种现象有利于增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有利于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减少民族隔阂,体现了少数民族汉化的趋势,B正确:儒学只是这些北方政权君主具有汉文化造诣的表现之一,A排除: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但题干没有体现这一时期的选它制度,C排除: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有利于推动北方民族大融合。但是前赵、前案、前燕这些政权都是在北魏建它井统一北方之前,因此不能说都受到孝文帝改革的影响,D排除,故选B.5.【答案】B【解析】材料“隋唐时期~实现了官僚政治与皇权政治的平衡君臣共治的理想得以提出和实践”是对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描述,该制度使相权一分为三,强化了皇权,但是决策运行有着严格的程序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皇权,B项正确:中国古代是专制社会,保障民主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C先:中朝是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设置的,起到加强君主专制的作用,推除D项。故选B项.6.【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强调儒家纲常伦理及-存天理,灭人欲”,对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具有重大作用,因此造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D项正确:材料与儒学的思辨化、哲理化无关,排除A项:统治者推崇理学属于思想文化专制,排除B项:C项是仲舒新儒学的特征,排除,故选D项。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于916年建立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度:1038年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都城于兴庆,创制文字,效仿北宋制度:金与南宋政权长期对峙,在金世宗时期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蒙古建立的元朝完成国家了统一,创制文字,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因此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契丹、党项、女真、蒙古,A项正确;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匈奴是西北地区游牧民族,B项排除:吐蕃是藏族政权,与材料不符,C项排除:鲜卑政权建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D项排除。故选A项.8.【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大航海时代到来,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D项正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扣除A项: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思想,排除B项: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排除C项.故选D项。9.【答案】A【解析】从英国人确定“五口”的依据是“传统的外贸口岸~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渐”等信息可以看出,这种选择主要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故答案为A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与掠夺劳动力无关,排除B项:英国对中国走私鸦片,但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表中1913年到192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面粉业、继纹业、卷烟业等行业的增长量和发展速度均有显新增长,故B项正确;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上要集中在轻工业,故A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北洋政府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错误。11.【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东南互保使得“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境河山”,但并未表明共促进了南方各省的繁荣,A选项错误: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及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兴起后,东南地方督抚大员违抗清政府支持义和团的命令,与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达成“东南互保”协议,此举并非清政府采取的应对当时图局的措施:C选项错误,东南互保出现的直接原因并非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D选项正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南督抚在清廷颁布支持义和团斗争的命令后,竟然策划实施“东南互保”,这使得地方政治与军事实力进一步扩展,中央权威遭到削弱,体现出地方实力派人物割据化的倾向。12.【答案】C【解析】A.材料没有反映出五四运动:B.材料信息是大苯命失败以后中共斗争的表现:C.材料反映的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表现,后来中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D.材料没有涉及到抗战问题,故选:C.13.【答案】C【解析】依据两幅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左图反映的是淞沪会战,右图反映的是百团大战,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的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共敌后战场的战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故C项正确;当时抗战的重心没有发生从城市到农村的转移,故A项错误:日本仪略者对中国发动全面进攻,中心没有从南方转移到北方,故B项错误;两幅图示反映的是抗战中防御和相持阶段的战役,还没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故D项错误。故选:C.14.【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不同的土地政策,在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也不相同,这也是土地政策调整的原因,B项正确: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并没有实现土地公有制,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抗战,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C项:实现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不符合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15.【答案】C【解析】《人民日报》的社论认为毛泽东访问苏联”是世界人民反帝国上义斗争伟大胜利的象征”,这说明当时中国和苏联关系密切,在意识形态方面是一致的,体现了当时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项正确:中苏两国签订条约意味着两国结盟,通过题干无法得出当时两国结盟的结论,排除A项:通过题干看不出中国实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B项:D错在“完全”,排除D项,故选C项。16.【答案】D【解析】“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不断地变化,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故D正确:ABC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17.(16分)(1)(6分)制度:分封制。(2分)历史意义:巩固了西周统治,扩大了西周的福域:加强了周王的权力,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每点2分,共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性工作室装修合同
- 专业母婴护理月嫂居间合同
- 2025年度供应链金融付款合同
- 2025年度口腔诊所负责人免责协议书
- 2025年度股东会决议补充协议与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化升级合作协议
- 2024年学前教育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电力设施定期检查与维护流程
- 2025年程控数字交换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白色大理石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企业变更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第59讲-热重曲线分析(课件)
- 陪诊服务项目计划书
- Unit7ArtLesson2BeijingOpera课件高中英语北师版
-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说苑》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低血糖健康宣教
- 《炼油化工基本知识》课件
-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 《射频同轴电缆》课件2
- 以工代赈政策培训课件
- 垃圾分类校本教材
- 中职学生开学心理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