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2F/39/wKhkGWbINpOAQOBHAALPcdT8W30072.jpg)
![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2F/39/wKhkGWbINpOAQOBHAALPcdT8W300722.jpg)
![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2F/39/wKhkGWbINpOAQOBHAALPcdT8W300723.jpg)
![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2F/39/wKhkGWbINpOAQOBHAALPcdT8W300724.jpg)
![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2F/39/wKhkGWbINpOAQOBHAALPcdT8W3007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TOC\o"1-2"\h\u21191第一章安全生产责任制 356131.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 341701.1.1制定背景与意义 422271.1.2制定原则 441351.1.3制定内容 4292281.1.4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措施 4173251.1.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监督与考核 51647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5323971.1.6机构设置的必要性 5252051.1.7机构设置的原则 5270461.1.8机构设置的模式 6133841.1.9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 622951.1.10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611673第三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622098第一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 6236061.1.11概述 6160141.1.1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679201.1.1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732059第二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 7253311.1.14概述 7294931.1.15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的要求 7298541.1.16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的措施 813956第四章安全生产投入 8185251.1.17概述 8200661.1.18安全生产费用的构成 87891.1.19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的原则 8257031.1.20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的途径 918211.1.21概述 9154041.1.22安全生产物质投入的内容 9127641.1.23安全生产物质投入的原则 932981.1.24安全生产物质投入的途径 96022第五章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9298621.1.25教育目标 9137101.1.26教育内容 10152761.1.27教育形式 1065911.1.28培训计划 1034361.1.29培训师资 10110451.1.30培训考核 10164941.1.31培训反馈 1027429第六章安全生产检查 11188111.1.32定义与意义 11308401.1.33检查内容与要求 1174721.1.34检查周期与频率 11109871.1.35定义与特点 1269821.1.36检查内容与要求 1256351.1.37检查周期与频率 1214609第七章安全生产处理 12291871.1.38报告的必要性 1233341.1.39报告的内容 1397031.1.40报告的程序 13110681.1.41报告的要求 13169621.1.42调查的组织 138491.1.43调查的内容 13317931.1.44处理的原则 13128231.1.45处理的程序 14288631.1.46处理的后续工作 143566第八章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4318391.1.47安全防护概述 14109421.1.48安全防护措施 1439641.1.49安全防护管理 15150801.1.50安全监控概述 15287051.1.51安全监控内容 1573431.1.52安全监控方法 156728第九章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1581611.1.53资源保护指标控制 15151961.1.54施工期间粉尘(扬尘)的污染控制 15117191.1.55有害气体排放量控制 16273631.1.56建筑施工废弃物控制(碎石及混凝土利用等) 1634971.1.57施工期间水土污染(废水)控制 1644681.1.58施工期光污染控制 1647171.1.59施工期间噪声的防治 16144361.1.60施工期间固体废物的防治 1687191.1.61施工及施工生活用水的污水对地下水源污染 1640431.1.62施工扬尘造成的周围及城市空气污染 16199811.1.63施工生活垃圾造成土壤及环境污染 1696881.1.64施工机具的震动造成周围建筑的裂缝和破坏 17112551.1.65施工降水及基坑开挖造成周围建筑的裂缝和倾斜 17249651.1.66基坑支护失稳造成安全等 17224721.1.67组织管理 1792601.1.68技术管理 1755491.1.69施工现场环境监测 17206231.1.70环境保护宣传与培训 17305691.1.71环境保护设施维护与管理 17110851.1.72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1718809第十章职业健康安全 17265911.1.73概述 18283151.1.7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内容 1837251.1.75概述 18175241.1.76职业病防治措施 182813第十一章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19169861.1.77编制原则 19287451.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保证应急预案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19193531.2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类风险和应急处置需求。 1999221.3坚持预防为主、应急为辅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 19145041.4注重预案的动态管理,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1963441.4.1编制内容 19304952.1预案总则: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19244152.2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指挥部、救援队伍、信息报告员等职责。 19241932.3预案响应流程:详细描述发生后各级应急响应的具体步骤、方法和要求。 19134152.4应急资源与保障:明确应急资源配备、救援设备、物资储备等。 1920552.5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终止:明确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的条件和程序。 19244822.6应急预案的演练与培训:制定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 19107682.6.1应急预案的实施 19156031.1建立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明确应急预案的审批、发布、修订、废止等程序。 20153451.2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0116371.3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预案内容。 2033631.4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制度,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 2046951.4.1应急预案的演练 2049152.1制定应急演练计划,明确演练时间、内容、范围、对象等。 20101522.2做好演练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预案熟悉、演练场地布置、演练设备准备等。 2030372.3加强演练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 2016552.4演练结束后,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总结评估,分析演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0156602.5将演练成果纳入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204336第十二章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 20111782.5.1安全生产考核的目的与意义 20246672.5.2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体系 2078942.5.3安全生产考核流程与方法 20195032.5.4安全生产奖励 21200882.5.5安全生产处罚 2168002.5.6安全生产奖惩实施 21第一章安全生产责任制1.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1.1.1制定背景与意义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旨在明确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实施。1.1.2制定原则(1)合法性原则: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应遵循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保证制度的合法性和合规性。(2)科学性原则:根据企业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素质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3)完整性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涵盖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培训、处理等。(4)动态调整原则: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技术的更新以及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1.1.3制定内容(1)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等。(2)明确技术人员的安全职责:包括安全工程师、设备管理员、技术人员等。(3)明确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包括生产一线员工、维修人员、搬运人员等。(4)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培训制度等。(5)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包括设备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第二节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1.1.4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2)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3)开展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4)加强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性。(5)建立奖惩机制: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1.1.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监督与考核(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监督机制:企业内部设立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2)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定期对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效果。(3)及时反馈与改进:根据考核结果,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发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1.1.6机构设置的必要性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日益频繁,安全生产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为当务之急。1.1.7机构设置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保证其合法性和权威性。(2)完善性原则: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应全面覆盖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3)独立性原则: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独立于其他部门,保证其监督、管理职能的独立性和有效性。(4)协调性原则: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1.1.8机构设置的模式(1)集中式模式:将安全生产管理职责集中在一个部门,如安全生产部,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全面工作。(2)分散式模式:将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分散到各个部门,如生产部、技术部等,各部门分别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3)混合式模式:将安全生产管理职责部分集中、部分分散,既设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又要求其他部门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第二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与培训1.1.9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1)配备数量:根据企业规模、安全生产任务、危险程度等因素,合理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其能够满足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2)配备质量:选拔具备相应资质、经验丰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1.1.10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1)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技能、案例分析等方面。(2)培训形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3)培训效果评估: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培训质量,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第三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第一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1.1.11概述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防止和减少发生,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准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和保障。1.1.1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1)规范员工行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了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预防发生:通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可以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低发生的风险。(3)明确责任分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职责,有助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4)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1.1.1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1)安全生产目标: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2)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投入、安全培训、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报告和处理等方面的规定。(4)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针对不同岗位、设备、工艺和作业环节,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5)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和应急响应流程。第二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1.1.14概述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环节。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其在保障安全生产方面的作用。1.1.15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的要求(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培训、宣传等形式,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认识和理解。(2)严格考核监督: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保证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3)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员工积极性。(4)及时修订完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5)落实责任追究:对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1.1.16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的措施(1)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明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步骤、时间节点和责任人。(2)建立健全执行机制:保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执行。(3)加强内部沟通: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4)培训合格人才:选拔具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员工,加强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的指导。(5)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不断优化和完善制度。第四章安全生产投入第一节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1.1.17概述安全生产费用是企业为保障安全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安全生产管理费用、安全防护费用、处理费用等。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是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体现,对于预防和减少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1.18安全生产费用的构成(1)安全生产管理费用: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培训、差旅等费用。(2)安全防护费用:包括安全防护设施、设备购置、维护、检测等费用。(3)处理费用:包括调查、处理、赔偿等费用。1.1.19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的原则(1)合理性原则:企业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合理确定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比例。(2)预防为主原则:企业应将安全生产费用主要用于预防发生,提高安全生产水平。(3)实效性原则:企业应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能够取得实际效果,提高安全生产效益。1.1.20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的途径(1)补贴:企业可通过申请安全生产补贴,增加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2)企业自筹: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3)社会捐助:企业可积极争取社会捐助,用于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第二节安全生产物质投入1.1.21概述安全生产物质投入是企业为保障安全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包括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器材、用品等。安全生产物质投入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保障。1.1.22安全生产物质投入的内容(1)安全防护设施:包括安全防护栏杆、防护网、警示标志等。(2)安全生产设备:包括检测设备、监控设备、报警设备等。(3)安全生产器材:包括消防器材、救生器材、防护用品等。(4)安全生产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1.1.23安全生产物质投入的原则(1)先进性原则:企业应选择技术先进、功能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2)实用性原则: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3)经济性原则:企业应充分考虑投入产出比,保证安全生产物质投入的经济效益。1.1.24安全生产物质投入的途径(1)购置:企业可直接购置安全生产所需的设施、设备和器材。(2)租赁:企业可租赁安全生产所需的设施、设备和器材,降低一次性投入成本。(3)委托加工: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委托专业厂家加工定制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和器材。第五章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第一节安全生产教育的实施1.1.25教育目标安全生产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1.1.26教育内容(1)安全法规与政策:使员工了解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2)安全知识:包括安全生产基本概念、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预防与处理等方面。(3)安全技能: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应急处理等方面。(4)安全文化:培养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价值观,强化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氛围。1.1.27教育形式(1)班前教育:每天工作前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醒注意安全生产。(2)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知识和技能。(3)现场教学:结合实际工作,对员工进行现场教学,强化安全意识。(4)安全活动: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安全演练等活动,提高员工安全素养。第二节安全生产培训的组织1.1.28培训计划(1)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对象等。(2)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培训计划,保证培训效果。1.1.29培训师资(1)选聘具有丰富安全生产经验的内部或外部专家担任培训讲师。(2)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1.1.30培训考核(1)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保证培训效果。(2)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训。(3)对培训合格的员工进行登记备案,作为晋升、评优等依据。1.1.31培训反馈(1)培训结束后,收集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培训工作。(2)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调整培训策略。(3)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培训,提高自身安全素养。第六章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检查是保证企业生产安全、预防发生的重要手段。本章将从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安全生产检查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第一节定期安全生产检查1.1.32定义与意义定期安全生产检查是指在一定周期内,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其目的是查找安全隐患,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员工安全意识。(2)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发生。(3)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4)提升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1.1.33检查内容与要求(1)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培训与教育、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2)检查要求:(1)全面、细致,保证检查范围覆盖企业生产全过程。(2)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检查质量。(3)注重发觉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4)加强与企业沟通,提高检查效果。1.1.34检查周期与频率定期安全生产检查的周期和频率应根据企业生产特点、风险程度等因素确定。一般而言,以下几种情况需进行定期检查:(1)生产规模较大、风险程度较高的企业,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2)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3)对新入职员工、新设备、新工艺等,要及时进行检查。第二节专项安全生产检查1.1.35定义与特点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是指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特定环节或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其特点如下:(1)目的性强,针对性强。(2)检查内容相对集中,易于发觉问题。(3)检查周期灵活,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1.1.36检查内容与要求(1)检查内容:根据检查目的和对象,专项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有所不同。以下为常见的检查内容:(1)特定设备设施的安全功能。(2)特定生产工艺的安全控制。(3)特定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4)特定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2)检查要求:(1)明确检查目标,保证检查内容与目标相匹配。(2)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保证检查质量。(3)加强与企业沟通,提高检查效果。(4)对检查中发觉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落实。1.1.37检查周期与频率专项安全生产检查的周期和频率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检查目的确定。以下几种情况需进行专项检查:(1)企业发生或险情后,对相关环节进行专项检查。(2)企业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发生重大变化时,进行专项检查。(3)企业安全管理中出现新问题、新隐患时,进行专项检查。通过以上定期和专项安全生产检查,企业可以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七章安全生产处理第一节安全生产的报告1.1.38报告的必要性在安全生产发生后,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情况是的。这不仅有助于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损失,还能为的调查和处理提供基础信息。1.1.39报告的内容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类别、原因初步判断、已采取的紧急措施、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发展趋势等。1.1.40报告的程序(1)现场负责人或知情人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2)单位负责人应当在1小时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3)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4)必要时,单位负责人可直接向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1.1.41报告的要求(1)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完整。(2)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3)报告人应当提供联系方式,以便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了解进展。第二节安全生产的调查与处理1.1.42调查的组织(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的性质、级别和影响,及时组织成立调查组。(2)调查组应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公安、监察、工会等部门和单位组成。1.1.43调查的内容(1)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责任的认定。(3)的教训和防范措施。(4)处理的建议。1.1.44处理的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公正公开的原则。(2)对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3)对单位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4)对涉及的单位、人员进行警示教育。1.1.45处理的程序(1)调查组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调查报告。(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调查报告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4)对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1.1.46处理的后续工作(1)单位应当根据调查报告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方案并认真落实。(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保证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3)单位应当对涉及的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第八章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第一节施工现场安全防护1.1.47安全防护概述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为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防止意外的发生,采取的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本节主要介绍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1.48安全防护措施(1)安全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显眼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2)安全防护设施:包括防护栏杆、安全网、防护棚等,用以防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的发生。(3)个人防护用品:要求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4)安全防护培训: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1.1.49安全防护管理(1)建立健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2)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加强对安全防护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保证其正常使用。第二节施工现场安全监控1.1.50安全监控概述施工现场安全监控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的一种管理方法。1.1.51安全监控内容(1)人员安全监控:对作业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实时掌握人员动态。(2)环境安全监控:监测施工现场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噪音等,保证环境安全。(3)设备安全监控: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4)安全隐患排查: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1.1.52安全监控方法(1)视频监控:通过安装在施工现场的摄像头,实时监控现场情况。(2)传感器监测:利用传感器对施工现场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如温度、湿度等。(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4)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第九章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第一节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1.1.53资源保护指标控制施工现场应制定资源保护指标,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保证资源利用合理、节约、高效。1.1.54施工期间粉尘(扬尘)的污染控制(1)施工现场应采取洒水、覆盖、绿化等措施,减少扬尘产生。(2)使用低尘设备,定期清洗施工现场,降低扬尘污染。1.1.55有害气体排放量控制(1)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减少有害气体排放。(2)施工现场应安装排放净化设备,保证排放达标。1.1.56建筑施工废弃物控制(碎石及混凝土利用等)(1)分类收集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2)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1.1.57施工期间水土污染(废水)控制(1)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系统,保证废水排放达标。(2)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利用水资源。1.1.58施工期光污染控制(1)合理布局施工现场照明设备,减少光污染。(2)采用节能型照明设备,降低能耗。1.1.59施工期间噪声的防治(1)采用低噪声设备,降低施工噪声。(2)设立噪声监测点,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噪声污染。1.1.60施工期间固体废物的防治(1)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提高资源利用率。(2)对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1.1.61施工及施工生活用水的污水对地下水源污染(1)施工现场应设置污水处理设施,保证排放达标。(2)加强对地下水位的监测,防止水位下降。1.1.62施工扬尘造成的周围及城市空气污染(1)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扬尘排放。(2)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测,保证空气质量达标。1.1.63施工生活垃圾造成土壤及环境污染(1)对施工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提高资源利用率。(2)对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土壤及环境的污染。1.1.64施工机具的震动造成周围建筑的裂缝和破坏(1)选择低震动设备,降低施工振动。(2)加强对周围建筑物的监测,保证施工安全。1.1.65施工降水及基坑开挖造成周围建筑的裂缝和倾斜(1)采取合理的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2)加强对周围建筑物的监测,保证施工安全。1.1.66基坑支护失稳造成安全等(1)选用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保证基坑稳定。(2)定期检查基坑支护系统,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第二节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1.1.67组织管理(1)建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2)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规章制度,保证各项措施落实。1.1.68技术管理(1)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和设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2)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污染排放。1.1.69施工现场环境监测(1)设立监测点,定期监测施工现场环境指标。(2)及时发觉并处理环境问题,保证施工现场环境达标。1.1.70环境保护宣传与培训(1)开展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2)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培训,提高环保技能。1.1.71环境保护设施维护与管理(1)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2)对环保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1.1.72环境保护应急预案(1)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应急预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第十章职业健康安全第一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1.1.73概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指企业为保障员工在职业活动中身心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和意外伤害,对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旨在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1.1.7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内容(1)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政策: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职业健康安全政策,明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标、原则和要求,保证政策得以有效实施。(2)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组织机构: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3)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培训: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4)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企业应对职业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5)职业健康监护与体检: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和体检,及时发觉和预防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6)职业健康安全处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处理机制,对进行及时调查、处理和报告,防止扩大和再次发生。第二节职业病防治1.1.75概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防治工作旨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降低职业病发病率,提高劳动者生活质量。1.1.76职业病防治措施(1)加强职业健康监护:企业应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觉和预防职业病。(2)改善工作环境: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浓度,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的发生。(3)提高劳动者个人防护意识:企业应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个人防护意识,自觉佩戴防护用品。(4)制定职业病防治预案:企业应制定职业病防治预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病进行预防和控制。(5)落实职业病诊断和治疗:企业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职业病诊断和治疗工作,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6)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档案,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全面记录。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有效降低职业病发病率,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第一节应急预案的编制1.1.77编制原则1.1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对中学历史课堂管理的认识和实践
- 武装押运申请书
- 土地并申请书
- 房地产申请书
- 工程仲裁申请书
- 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书爱心
- 大学生创业课旅游项目有哪些
- 天车工过关测验训练题大全附答案
-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水平监控模拟题大全附答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能力测试习题
- 创伤性脑疝查房
- 《政府管制基本理论》课件
- 农村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 XX医院网络及设备巡检记录表
- 开龙IT2021使用手册
- 《赵匡胤:北宋的开国皇帝》
-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干燥收缩检测记录11969-2020
-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英语五年级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负债质量管理办法
- (完整word版)劳动合同书(电子版)正规范本(通用版)
- DB1522-T 1-2023 农用天气预报 水稻适宜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