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1.中国古代宗族的宗规里往往包含: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睦族里、训诫子孙等原则,并对一些严重触犯宗规的行为在宗祠内当全体族人之面公开处置。这反映出古代宗规()A.扰乱了社会秩序 B.取代了法律制度C.传承了伦理观念 D.保证了家族团结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族规历代相传,甚至有公开的惩罚措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睦族里、训诫子孙等原则”已经成约定俗成伦理,故选C项。据材料可知稳定社会秩序,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宗族族规取代法律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族规起到保证家庭团结作用的信息,故D项错误。2.“万岁”是古代中国皇帝的代称,始于汉武帝,后来礼颂皇帝时,都要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敬辞。这反映了统治阶级意在()A.突出君主独尊地位B.彰显帝王丰功伟业C.强化皇权主义思想D.固化君臣等级秩序解析:选C。据题干,从“万岁”到“万岁万岁万万岁”突出强化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故选C项。突出君主独尊地位是在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时,故A项错误;彰显帝王丰功伟业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固化君臣等级秩序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3.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表明唐朝()A.中央集权遭到冲击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C.门阀政治影响深远 D.婚姻制度变革艰难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信息,说明前朝门阀政治依然有影响,士族门阀地位依然很高,故选C项。唐文宗女儿嫁给士族遭拒,并不能说明士族反抗中央,故A项错误;宗法观念是维系父系家族内部的成员关系,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婚姻制度变革的艰难性,故D项错误。4.北魏时期地方官任期多为六年,隋朝几经改革定为四年,唐宋时期,州县官严格遵守一年一考课,三年一升迁的考核任期制。这一变化反映了()A.科举制进一步完善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监察制度不断发展D.社会稳定官员晋升较快解析:选B。解读题干材料,可知中央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时间越来越短,这本质上反映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故选B项。北魏科举制尚未产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排除C项;任期考核时间缩短,不能反映晋升较快的特点,排除D项。5.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的历代皇帝也都秉承这一精神,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这反映了宋代()A.文官政治的形成 B.重武轻文的风尚C.以文治国的方针 D.兴文抑武的国策解析:选A。据材料“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的历代皇帝也都秉承这一精神,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可以得出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故选A项。6.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A.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B.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D.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军机处纵览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由此可以判断军机处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故选D项。8.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这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可知当时的城市建设明显的体现出等级和秩序,说明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故选A项。9.春秋中后期,在卿大夫家族内部,一些庶蘖小宗开始对抗大宗,并争夺权益,如鲁国的臧会跟臧氏大宗臧昭伯闹得势不两立,一怒之下臧会投靠了季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风气日趋败坏B.传统宗法关系难以维系C.贵族之间斗争激烈D.小宗的经济独立性增强解析:选D。据题干及所学可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小宗私有财产的积累,小宗的经济独立性得以增强,旧有的血缘等级制已成为其进一步扩展势力的障碍,因而在家族内部,小宗强烈要求进行权力的再分配,故选D项。10.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A.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 B.加强中央政府权威C.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 D.增强区域文化认同解析:选D。据题干“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等内容,可知体现该地文化的传承,说明有利于使区域文化得到传承和认同,故选D项。汉初的地方制度是郡国并行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权威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地方割据对中央的影响,故C项错误。11.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用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这反映出东汉时期()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C.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用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信息,可以得出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12.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解析:选D。据题干题意,说明三省制下的运作方式,“宰相一致原则”体现了相权相互制约与平衡,故选D项。13.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员与官署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A.城市功能趋于丰富 B.特权观念日益淡化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官僚制度逐渐完善解析:选D。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唐代前后官员与官署的关系变化,官员与官署相分离并且实现住房形式的多元化,这本身就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不断成熟的一种表现,故选D项。题干未有城市功能的相关介绍,A项错误;古代官员与官署相分离,这并不是其特权观念日益淡化的体现,B项错误;官员与官署相分离并不能直接体现唐代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故C项错误。14.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这表明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因为()A.科举制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B.察举制下的官员无真才实学C.科举制能扩大封建社会统治基础D.察举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可知,科举制的实行较大程度上去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说明察举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故选D项。15.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得到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这说明科举制度()A.没能打击士族门阀的权力垄断B.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执行C.影响了选官程序的公平与公正D.保障了封建官僚队伍素质较高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得到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说明在科举制录取时出现了问题,要保证科举制录取时不出现问题,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才行,故选B项。16.北宋前期规定:中书令“不与朝政”,中书侍郎“不领省职”,“但掌册文、覆奏、考帐”。这反映出当时()A.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 B.中书省的权力被削弱C.三省体制得到了发展 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解析:选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与材料中“不与朝政”,“不领省职”相符,故选A项。材料中“中书令”“中书侍郎”不等于中书省,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三省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中书令不与朝政”,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17.1301年徐元瑞《吏学指南》称行省为“分镇方面”;但时至元末,柳贯则云“行省得画地统民”,与柳贯同仕于顺帝朝的湖广行省平章星吉也自称:“吾受天子命为藩大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元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非常完善C.行省逐渐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D.行省实际上成为割据一方藩镇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从元初设行省“分镇方面”意思是由中央派出,代表中央统辖地方,到元末行省变为“吾受天子命为藩大臣”,反映出行省长官成为地方的官员,没有了其代表中央的内容,故选C项。18.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这反映了当时()A.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 B.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C.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D.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万历怠政”带来朝政的混乱,本质上暴露出专制政体下人治的弊端,故选D项。明朝初年朱元璋已经废除相权,故A项错误;“万历怠政”,皇帝因为个人原因不理朝政,不能反映出君主权力的削弱,故B项错误;内阁权力来自皇帝,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故C项错误。19.据《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抄)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撰(折)奏,有题本。撰(折)奏或奉朱旨谕旨,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奏撰(折),则传知各衙门钞(抄)录遵行;题本则发六科,由六科传钞(抄)。”这说明雍正时期()A.军机大臣获得部分决策权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D.内阁变为承递文件的机关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抄)者,皆下于阁”等信息,可知内阁注意承担着传抄文件的任务,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被重视,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唐朝沿用并发展了隋代的科举之法,考试内容也有所变化,有经学基础知识、文采词章、经学理论、政论见解等,还有一些专门知识,如律令、算学等。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定制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央考试)、殿试(皇帝亲试)三级进行。宋代考试内容一直有变化。在宋代废止了行卷和公荐,实现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宋代考卷实行糊名弥封制和誊录制。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用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会试的主考、同考由皇帝钦定派遣。考试有严密程序,考官入院,立即封锁内外门户。考生入院时,要逐人搜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采月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新变化。(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从选官制度的发展完善、考试程序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信息从官员素质、教育文化发展、社会稳定、社会公平、后世深远影响等角度归纳积极影响,据材料一明清时期……采用八股取士,归纳科举后期的消极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二信息从程序、内容、时代特征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评述,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从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变化的积极作用及消极影响角度分析说明。答案:(1)特点: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体系化、规范化;程序日益严密。影响:有利于吸纳社会精英,形成高素质的官僚队伍;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体现了相对的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对后世的选拔人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后期走向僵化,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社会转型。(2)变化:确立相关法律制度;政治色彩浓厚;考试内容和形式更专业化和标准化;与国际接轨。评:受西方文明的影响,逐步法制化;初步建立了公务员体系,有利于人才选拔;有利于维护国民党的统治;社会动荡,法令无法严格执行,腐败现象严重。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0分)解析:解读材料核心强调秦朝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观点提取可从制度产生的背景、制度的演变趋势和制度的影响等角度为例。以示例二为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述过程中分朝代按“史实+结论”的方式进行论述即可,最后总结。答案:准确提炼出材料蕴含的一个观点。如: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中央集权制度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等。示例一: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或“中央集权制度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能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诸侯国的实践、韩非子的理论等多角度论述,至少三个方面,每个层面2分。论证充分,语言表述清楚,非单纯的知识点的罗列。示例二:观点: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内外朝制度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刺史制度的实施则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科举制度则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进一步分化相权,加强皇权。派文官担任地方最高长官,把地方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适应了对辽阔疆域管辖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明朝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中央集权发展达到顶峰。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论述能从纵向发展角度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必拘泥于全部答出所列出的几个朝代,能够任意答出三个时期(其中必须包含隋唐时期)即可,但是答出的三个时期要能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证充分,每一个时期的论述应能说明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非单纯的罗列史实。示例三:观点: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或答“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暴政和腐败”亦可。)论述: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形成皇权专制,导致暴政现象,如秦末暴政,隋末暴政。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掌权者身边的人欺下瞒上、贪污腐败,且极力扩充势力范围,成为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如历史上的党争、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等。思想上,中央集权强调思想控制,钳制了人们思想,压抑了人们创造力,如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导致人们思想僵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受到抑制,创新乏力。经济上,中央集权的高度加强导致地方自由度和主动性的丧失,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论述能从不同的方面,如政治上、思想上等,说明权力过分集中导致的危害。史论结合,不同的方面都能举出历史上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论点。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离散计算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教育测量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节能减排宣传教育策略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植物病虫害防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军事理论教育实践理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香港工人雇佣合同范例
- 四川大学《夹具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书籍形态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文化艺术与教育名著导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钢结构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太阳耀斑预测研究-洞察分析
- 化工企业销售管理制度汇编
- 2024年校社联副主席竞选演讲稿模版(3篇)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竞赛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
- 2024年小红书初级营销师题库
- 西华师范大学《中国史学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3年冬季山东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政治试题真题(含答案)
- 煤炭行业绿色供应链建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