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解析版_第1页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解析版_第2页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解析版_第3页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解析版_第4页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高三文综历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选择题,每题4分,48分(本大题共13小题,共13.0分)“对我国的诗歌创作来说,1958年乃是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诗歌界“出现了普遍繁荣的、盛况空前的图景”,各地出版的油印和铅印的诗集、诗选和诗歌刊物,不可计数。诗写在街头上,刻在石碑上,贴在车间、工地和高炉上。诗传单在全国飞舞……。这一现象反映了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快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C本题考查对大跃进时期的文化艺术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干1958年这一年诗歌界“出现了普遍繁荣的、盛况空前的图景”得知,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快速提高不符合当时实际,故A项错误;1958年我国经济领域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故B项错误;受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1958年文学领域也开始出现“跃进”的现象,故C项正确;由于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实际上受政治运动的影响,因而发展是片面的、畸形的,故D项错误。故选C。

从1950年至1957年,《人民教育》杂志社在其所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此时,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这有助于()A.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B.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

C.促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D.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D“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建国初期,中国主要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国以后的相当长时间里,物质水平的普遍低下造成人们偏重物质上的追求,公共文化服务十分薄弱,改革开放前期也没有明显改观.但在改革开放后期,经济发展阶段和人们需求的提高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展迅速,一个覆盖全国多数城镇和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A.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党中央确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为了正确解决、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团结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继续发展我国多党合作制提供了坚实基础.由此看出A项正确,C项错误;

B项是“双百”方针的作用和影响,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无关;

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进行的,D项的说法与该题无关,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和中共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随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定了这一方针.

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这个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继续和发展,是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以及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和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真诚合作的关系.

本题考查角度比较新颖,通过中共两个不同领域的方针政策的对比,考查学生对其共同作用的认识,可用排除法去做.

1953年8日,艾青在《文艺报》上发表的《谈中国画》一文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有许多人写信表示反对,然而来信却并未公开发表。时隔三年后,《文艺报》上突然出现了俞剑华等一组针对此文进行批判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C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双百”方针的掌握,旨在考查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和知识运用的能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953年”、“时隔三年后”可知是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是繁荣文化事业的方针。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C符合题意。A是1956年底,比材料时间晚;B是1954年;D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与材料不符合。故选C。

丛书“我们的年代”对建国以来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流行词汇进行了记录。下列四组流行词汇中,属于70年代的是A.A B.B C.C D.DD本题主要考查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重大事件的掌握,考查知识迁移,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造反有理;红宝书;斗、批、改”主要是在“文革”前期,应该是20世纪60年代,A错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的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赶超英美”反映的是1958年大跃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在1953年,B错误;“个体户;迪斯科;民工潮”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是在20世纪80年代,C错误;样板戏是在“文革”期间即1966年—1976年,“平反、昭雪;恢复高考”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D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D。

1956年,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在新闻界代表座谈会讲话时直接批评俄通社-塔斯社新闻“僵化”“令人厌烦”。同时,刘少奇指示新华社,要求新闻减少官话,学习西方,不要做“国家通讯社”。由此可知()A.中共希望团结广大人民群众

B.“双百”方针某种程度上得到贯彻

C.新闻媒体逐步向现代化转型

D.中苏关系恶化AA.从材料中的减少官话,不要做国家通讯社,可以看出当时中共希望自己的媒体要与老百姓联系密切,团结广大群众。

B.材料体现不出双百方针的特点。

C.新闻媒体向现代化转型体现不出来。

D.当时中苏关系并没有恶化。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50年代我国的文化政策和文化事业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1956年社会现实特征,要搞清楚我国文化政策发展特点。

2019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语录,下列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②“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B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长征刚刚结束时题写的。

②“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是解放战争时期写的。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是秋收起义后写的。

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新中国成立以后50年代提出的。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要求学生结合,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毛泽东在近代,以来为中国革命奋斗的历程,还要搞清楚,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的排斥;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B.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C.国家政策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 D.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C本题考查新中国“双百”方针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题干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入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的排斥,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却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因为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C正确;A同材料所述关系不大;B材料无法表明;此时的文化领域没有受“左”倾错误的影响,D错误。故选C。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C.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B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旨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误。”这说明要让不同的学术问题相互争鸣,不在学术问题上搞集中统一,这是“双百”方针的贯彻,故此题应选B项;A项说法与材料相反,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明显不符,排除;“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2019年)提出的,主张发展科技和教育,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B。

旅美华裔学者许芥昱认为:中国大陆自1976年10月后,短篇小说最为活跃,并说:“最引大众注目的内容,我称之为'HurtsGenerations'”。你认为“HurtsGenerations”的核心思想内涵是A.从国际角度审视中国社会现象 B.谴责极“左”路线造成的影响

C.反思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法制 D.检讨各级各类民主制度被破坏B本题考查的是“文革”结束后中国文艺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1976年10月后”,即十年“文革”结束后;再根据“最引大众注目的内容,我称之为'HurtsGenerations'”,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题干信息无从体现“国际角度”,排除A;题干文艺信息与“法制”无关,排除C;D项“各级各类民主制度”表述本身过于绝对化,而且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随着十年“文革”的结束,开始了谴责极“左”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践行“双百”方针,B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B。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某班决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恢复高考制度

③“双百”方针正式提出

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⑤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A.⑥③①②⑤④ B.③②⑥①④⑤ C.③⑥①②⑤④ D.⑥③②①④⑤D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1978年。

②恢复高考制度是1977年。

③“双百”方针正式提出是1956年。

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是1992年。

⑤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2019年和2019年。

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是1954年。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经济和祖国统一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只要记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过程,就可以正确选择属于基础题。

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毛泽东回复道:“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充分表明毛泽东A.坚定地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在国际交往中的高度自信

C.在学术界提倡百花齐放 D.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D本题考查“双百方针”,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什么人都可以谈论”并结合所学,这表明毛泽东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D正确;ABC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故选D。

《沙家浜》是“文革”开始后江青等人推广到全国的样板戏的代表,2019年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也多次出现《沙家浜》中的“智斗”唱段,这说明A.样板戏始终广受人民欢迎 B.样板戏只是具有政治功能

C.样板戏具有一定欣赏价值 D.样板戏是“双百”方针的产物C本题考查文革时期的样板戏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沙家浜》虽然是“文革”开始后江青等人推广到全国的样板戏,但是在2019年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也多次出现《沙家浜》中的“智斗”唱段,这说明样板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C项正确;A项始终表述错误;B项只是具有政治功能,表述错误;

样板戏是文革的产物,不是“双百”方针的产物,D项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考查核心素养,基础题25分论述题12分(本大题共4小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期国外现代化研究状况国内现代化研究状况20世纪50年代

现代化研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迅速兴起。关注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受苏联学术界影响,现代化这一新兴领域与其他人文社科研究一样被抛置一边。20世纪60、70年代60年代以来,美国学术界加紧对苏联发展道路的研究,对日本、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现代化问题关注起来。对于西方的现代化历程以及西方现代化研究的诸多新成果,中国学术界一般漠然视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现代化理论遭遇到严峻挑战。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越来越遭到人们的质疑。美国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发展问题、南北对话等问题。80年代中期,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的两重点项目启动:“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和“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90年代以来,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科研院所、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视角涉足这一全新领域,在翻译介绍西方现代化研究成果同时,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版。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围绕“中外学术界现代化研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中外关联,论题明确,史论结合。)主题:与西方相比,现代化研究在中国起步晚。阐述:(1)20世纪50年代,现代化研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学术界兴起。现代化研究的诞生是战后世界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在学术界的反映。在两极格局,美苏冷战,新兴独立国家的涌现,以及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学术界率先开展现代化研究。(2)在中国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引起重视并成为热门课题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冷战局势和苏联学术等影响下,人文社科发展受到制约,现代化研究被忽视。60、70年代,中国左倾错误严重,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学术界受到沉重打击,西方的现代化研究被中国人认为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是宣扬西方的意识形态的工具,且中国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对相关研究成果了解较少。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现代化研究成为时代的需要。双百方针的重新确立,高等教育的恢复发展,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对国外研究成果的掌握等,都有利于现化化研究的开展。结论:中国现代化研究晚于西方,中国的社会环境与时代需求对学术界的现代化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主题:时代特征影响中外学术界现代化研究的变迁。阐述:(1)20世纪60、70年代,随着两极格局发展,多极化趋势出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调整,日本和中国等非西方国家发展,推动美国学术界在加紧对苏联发展道路研究的同时,也关注日本、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研究。(2)8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逐渐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西方现化化理论受到质疑,学术焦点发生转移。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学术界积极展开现代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结论:时代的发展影响中外学术界现代化研究的变迁。现代化研究源于二战后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对中外各国现代化发展具有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本题主要考查中外学术界现代化研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解答此类型命题,首先,依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现代化研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迅速兴起。关注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受苏联学术界影响,现代化这一新兴领域与其他人文社科研究一样被抛置一边”……“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现代化理论遭遇到严峻挑战。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越来越遭到人们的质疑。美国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发展问题、南北对话等问题、80年代中期,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的两重点项目启动:“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和“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90年代以来,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科研院所、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视角涉足这一全新领域,在翻译介绍西方现代化研究成果同时,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版”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符合命题要求的论题。而后,从史实出发,进行有条有理的阐述。以“与西方相比,现代化研究在中国起步晚”的主题为例,阐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20世纪50年代,现代化研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学术界兴起。现代化研究的诞生是战后世界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在学术界的反映。在两极格局,美苏冷战,新兴独立国家的涌现,以及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学术界率先开展现代化研究。在中国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引起重视并成为热门课题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冷战局势和苏联学术等影响下,人文社科发展受到制约,现代化研究被忽视。60、70年代,中国左倾错误严重,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学术界受到沉重打击,西方的现代化研究被中国人认为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是宣扬西方的意识形态的工具,且中国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对相关研究成果了解较少。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现代化研究成为时代的需要。双百方针的重新确立,高等教育的恢复发展,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对国外研究成果的掌握等,都有利于现化化研究的开展。结论:中国现代化研究晚于西方,中国的社会环境与时代需求对学术界的现代化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其它主题的阐述方法可以依照此思路进行即可。

材料:据统计,建国伊始,全国拥有各类知识分子仅200万人,当时有限的知识分子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面建设的需要。事实上,党中央已预料到中国知识分子匾乏的问题。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人才缺乏,己是我们各项建设中一个最困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就其思想状况而言,他们有着程度不同的革命性。但是他们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以及崇美、恐美思想的影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共产党的政策等还不了解,不熟悉。针对上述情况,党对知识分子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党对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根据其实际情况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并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专门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视与尊重。这一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从整体上看,是比较正确的,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摘编自杨乔萍《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作用。(1)背景:新中国建立之初经济文化建设百废待兴;国内知识分子数量极为有限,人才短缺;党中央对知识分子的重视;知识分子自身思想的局限性。(2)作用:促进经济技术的发展、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有利于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和发展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促成了文艺繁荣、学术自由的景象。(1)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背景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认知与分析能力。依据材料“,建国伊始,全国拥有各类知识分子仅200万人,当时有限的知识分子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面建设的需要。事实上,党中央已预料到中国知识分子匾乏的问题。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人才缺乏,己是我们各项建设中一个最困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就其思想状况而言,他们有着程度不同的革命性。但是他们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以及崇美、恐美思想的影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共产党的政策等还不了解,不熟悉”,结合所学知识,从建设、缺乏人才、中央重视的角度,逐条归纳命题所需结论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提取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党对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根据其实际情况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并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专门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视与尊重。这一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从整体上看,是比较正确的,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结合教材,从民主政治、经济建设、科教文化等方面入手,逐条概括命题所需结论即可。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两种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的革命性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以后30年好。请选择上述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述准确。)第一种观点: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论证: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经济基础。科技文化方面: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了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论证:政治上: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文化上: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认知与分析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解答此类命题,首先依据命题要求,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命题需要的观点。然后,从史实出发,加以论证与说明。以“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为例。论证时务必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新中国初期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设、公有制与工业体系的建立、科技文化成就入手,系统的加以说明即可。说明力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其他观点的阐述,可以仿照上述思路展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据统计,建国伊始,全国拥有各类知识分子仅200万人,当时有限的知识分子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面建设的需要。事实上,党中央已预料到中国知识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