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标·定向核心·导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1.中外交流两大趋势: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2.西学东渐的三个阶段:器物→制度→思想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学习任务1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佛教传入中国1.传播历程:两汉之际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影响: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方面具体表现积极性(1)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2)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3)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消极性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拓展延伸】佛教迅速发展的原因(1)长期战乱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为佛教传播提供了土壤。(2)佛教宣扬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易于被穷苦百姓接受。(3)佛教竭力为统治阶级提供理论依据,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支持。二、“西学东渐”1.明末清初(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1)明末,②等带来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①等人主张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2)17世纪,清政府任命③、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人才来到中国。智选:①徐光启②利玛窦③汤若望2.鸦片战争之后:(1)学器物新思潮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新式学堂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留学教育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翻译书籍1868年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西方军事、工程等书籍(2)学制度①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②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3)学思想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思想。②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概念阐释】西学东渐(1)它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思想、宗教等)向中国逐渐传播渗入的历史过程。(2)它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第一个阶段,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来华为标志;②第二个阶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伴随着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大量的西方知识传入中国,中国也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近代前期的西学东渐阅读教材“历史纵横”——“提倡男女平等”。思考:史料体现了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从传统的男尊女卑发展到提倡男女平等。学习任务2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的影响项目表现文字①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②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儒学①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②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在各国得到发展社会制度及其他①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②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③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移民①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②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概念阐释】东亚文化圈(1)在古代是以中国为主,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地。(2)其主要特征包括汉字表达的文化模式、以儒学为主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制度、中国佛教和至唐朝臻于完善的律令制度。(3)形成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时期。二、对欧洲的影响1.四大发明的传播(1)造纸术: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促进了欧洲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2)火药: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渐衰落。(3)指南针:大约在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4)印刷术: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中国文化的传播(1)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2)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不同(1)主导者不同:东学西渐的主导者是中国,西学东渐主导者是西方各国。(2)时间不同:东学西渐主要发生在古代,西学东渐主要发生在近现代。(3)内容不同:东学西渐主要传播中国思想与文化;西学东渐主要是传播近代欧洲技术、制度与思想。主题一中外文化的交流1.获取信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材料公元前后,佛教东来……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呈现出的特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破法】抓住关键信息“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并结合所学作答。【自主作答】①渐进性,佛教文化传播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②逐渐本土化,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吸收了更多的中国元素。③对中国的影响领域十分广泛,但未能对中国的政治体制产生根本性改变。2.论证观点——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材料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特点》思考: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破法】抓住关键信息“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结合所学分析作答。【自主作答】观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说明: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以改造中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后期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逐渐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国民族民主事业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1.对中华文化:(1)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2)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2.对世界文化:(1)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有利于加强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深化点拨】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艰难探索和吸收过程,使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大大加速。主题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获取信息——汉字在亚洲的传播材料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陆锡兴教授<汉字传播史>评介》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先后形成……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主作答】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2.分析问题——儒家思想传播的世界影响材料一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全面模仿隋唐的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对这次改革影响显著①。701年,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②。日本天皇年号也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到日本政治、道德意识、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③。——摘编自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材料二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④,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摘编自郝景春《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文化对日本和欧洲的影响。(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破法】据①②③④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分析。【自主作答】对日本:推动日本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日本教育和思想的发展;影响日本社会生活。对欧洲:为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1.对东亚地区的影响朝鲜、日本、东南亚地区从文字、儒学、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对东亚各国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对西方国家的影响(1)物质文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传到西方,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2)思想意识:中国的伦理观、哲学观、政治理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对欧洲的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3)政治制度:中国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开放性和流行性,对欧美的考试制度和文官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4)解决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欧洲文化危机,使不少知识分子再次把目光转向东方,希望在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中找到解决欧洲文化危机的办法。题组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中国现存的四大石窟按照建造年代依次为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大石窟的空间分布可反映出 ()A.佛教传入的路径 B.佛教不断中国化C.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D.民族的交流融合【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四大石窟的空间分布基本符合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故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石窟的空间分布只能反映出传播路径,无法体现佛教内容的中国化,排除B;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属于外来宗教,与国内的民族关系无关,排除D。2.以下两幅图片用于研究性学习,与之最契合的主题是 ()A.清代建筑风格全盘西化B.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C.西欧历史上的“中国热”D.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解析】选D。从瑞典建造“中国宫”和圆明园海晏堂的建筑风格可以看出,该建筑融入了西方的建筑元素,这反映出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故选D。A“全盘西化”说法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C不能全面反映两幅图片内容,排除。3.“格致”原指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近代《清会典》载“凡格致之学有七”,“一曰力学,二曰水学,三曰声学,四曰气学,五曰火学(即热学),六曰光学,七曰电学”。这一变化 ()A.推动了中国传统儒学近代化B.标志物理学在中国的诞生C.是“西学东渐”的必由之路D.为引进西方科技创造条件【解析】选D。“格致”原指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近代成为对力学、光学、电学等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统称,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了解加深,将西方科技与传统的儒学联系起来,有利于国人对西方科技的接纳,为引进西方科技创造条件,故选D;材料指近代西方科技的“格致”与传统儒家的“格致”有根本不同,体现传统儒学与近代西方科技的碰撞,而非儒学的近代化,排除A;近代科学诞生于西方而非中国,中国的近代物理学是从欧洲传入的,排除B;“西学东渐”的路径是多样的,并非只有一种,排除C。【拓展延伸】中国近代核心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原因(1)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产生和发展,旧的生产关系、旧的阶级仍然存在,使中国成为一个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复杂的社会。(2)西方价值观的冲击。(3)中国有识之士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4)思想文化运动和政治运动的推动。题组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4.(2023·宁德高二检测)中古时期,亚洲地区出现许多“撞名”的地点,如韩国有襄阳、杨州等地,朝鲜有江西郡、延安郡,日本有“东京洛阳”“西京长安”的说法。这反映了 ()A.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B.王朝更替的传统惯例C.周边国家的生搬硬套D.华人移民的辛勤开拓【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亚洲地区许多地点都采用了中国城市的名称,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故选A。材料未涉及王朝更替,排除B;“生搬硬套”表述太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未涉及华人移民,排除D。5.中国古代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指南针【解析】选D。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指的是火药,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水手之友”指的是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故选D。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