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课标解读时空架构教材研透·探究情境化学习任务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必备知识·导学】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1)1990年,“七五”计划所规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绝大部分完成或超额完成,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1997年提前3年完成;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3)2010年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快速增长。2.科技事业成就显著(1)1983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Ⅰ”。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1991年,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2)1999年,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1999年“神威”计算机的问世,打破了西方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封锁。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一批重大工程捷报频传。(3)“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成功进行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4)到2011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位。3.农业建设持续加强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粮食产量自2004年起实现8年连续增长。4.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长期增长。(2)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3)中共十六大以后,国家大幅度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到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全部免除学杂费,确保了所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名师点拨】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它的构成要素中既包含自然的,也包含社会的;既包含物质的,也包含精神的;既包含实力,也包含潜力以及由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机制,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关键能力·导思】·史学前沿——社会主义理论化建设的成就材料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我国发展新要求出发,一以贯之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取消农业税,不断推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解读】党在农村工作中为改善民生所做的主要工作:①积极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消农业税后,中央又出台了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②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③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合作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材料30多年来,对外经济开放在坎坷中走向前进,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2073亿美元,而1978年进出口总额为355亿美元①。随着我国技术进步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超过90%,改变了用大量初级产品来换取工业品的不利贸易局面②。特别是2001年以来,对外贸易产品结构日趋合理,高新技术产品比重逐渐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002年的20.8%提高到2008年的29.1%③,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摘编自曹令军《近代以来中国对外经济开放史研究》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破法】从①②③中提取关键信息即可。提示: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由贸易逆差逐渐转变为贸易顺差;以工业制成品为主,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多。(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破法】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对外经济开放”“科技水平的提高”,再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等相关知识进行概括。提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重要学科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史论阐释——现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原因维度阐释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生产力的进步国家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内部环境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秩序安定外部环境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世界局势相对稳定和谐,受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思想观念的变化、教育的发展原有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经济建设的成果奠基学习任务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必备知识·导学】1.确定方针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2.走向统一(1)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①香港回归:1984年12月,中英签署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②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③港澳回归后的发展: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2)两岸关系发展,统一前景显现。①提出和平统一愿景。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②达成“九二共识”。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③立法遏制“台独”。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明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④两岸的交流交往不断深化。2005年4月,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成功开启两岸政党交流。2008年12月,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迈开实质性步伐。【名师点拨】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1)港澳问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台湾问题属于国家内部事务问题。(2)在港澳驻军,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台湾和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以图解史】“一国两制”构想【关键能力·导思】·合作探究——“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材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充分地照顾到了台湾同胞的最大利益。海峡两岸山水相连、骨肉同胞血脉相通,两岸统一后,台湾同胞可以与大陆人民共享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两岸不仅在政治上可以共存,和平共处,而且在经济上合作往来,互惠互补。将台湾社会长治久安与中华大业统一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无一不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因此,以“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是最佳的选择。——摘编自《台湾前途与“一国两制”》思考:概括材料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充分地照顾到了台湾同胞的最大利益”进行分析。提示:基本主张:“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理由:两岸人民同根同源;“一国两制”有利于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更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符合两岸人民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史论阐释——全面认识“一国两制”的特点与意义维度阐释特点(1)创新性:允许与国家主体不同的、对立的社会制度同时存在。(2)科学性:是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3)原则性: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4)策略性:照顾实际情况和各方面利益,符合包括港、澳、台地区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5)包容性: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包容于一个统一国家之内意义(1)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科学地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2)符合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3)这一构想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为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学习任务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必备知识·导学】1.外交特点: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2.总体布局:提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3.主要成就(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战略性调整。1978年8月,中国同日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2)20世纪90年代,我国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分别同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欧盟等建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3)进入21世纪,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周边关系取得突破。2002年11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3年,中国与欧盟确定建立全球战略伙伴关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从2009年开始,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增强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还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名师点拨】新型国际关系(1)中国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新型国际关系即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不再搞零和博弈与赢者通吃,得道才能多助,合作才能共赢。(3)它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和创新。【关键能力·导思】·史学前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材料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我们有信心,如果反霸权主义斗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这是可能的,我们也正是这样努力的。不仅世界人民,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解读】①新时期的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需要和平的环境。②邓小平对世界形势作出了客观的判断→实现更长时间的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也是有必要的。③由此确立的新时期外交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合作探究——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材料一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①。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②。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③。——邓小平思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内容及主要目的。【破法】由材料一①②③进行提炼信息。提示:我国新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是继续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推行和平外交、不结盟政策;主要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材料二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④。——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思考:(2)材料二表明新时期我国外交的什么特点?【破法】由划线④进行提炼即可。提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史论阐释——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维度阐释原则(1)在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2)中国之所以不结盟,一方面是总结经验,感到结盟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人;另一方面也因为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如果同任何超级大国结盟,就可能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基础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稳定积极发展睦邻关系。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对中国的国内建设、对亚太地区以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起了积极作用开放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教考衔接·知能融汇化(一)教材溯源·素养涵育:史料实证、家国情怀❶教材P182“历史纵横”:“1998年抗洪抢险”,P182图片。思考:结合❶,据此指出伟大抗洪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提示:内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❷教材P183河北灵寿农民王三妮自铸“告别田赋鼎”。思考:结合❷阐述其对研究中国赋税制度的价值。提示:价值:材料是实物史料,可用于研究现代中国农业税的演变。❸教材P184“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思考:结合❸澳门回归祖国有何历史意义?提示:意义:澳门的顺利回归,标志着在中国的土地上彻底结束了外国的统治,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❹教材P187图片“利比亚撤侨”。思考:结合❹分析中国政府能够将在利比亚侨民迅速全部安全撤回的原因。提示:原因: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遗余力地维护境内外中国公民安全与权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周边国家的配合。(二)命题探源·教考对接(2022·北京选择考·T10)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中非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友好互动,相互学习和借鉴,有利于推动中非友谊和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战略的一部分,故选C;南非等非洲国家不是中国的周边国家,排除A;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金砖国家”指五个主要的新兴市场,分别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非,与材料不符,排除D。[名师点评]试题以“新材料,新情境”考教材中的知识点,体现考查“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教材之源]进入21世纪,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提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外交活动。【本课小结】课堂·清体系·构课堂达标·效果测评化题组1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及“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1.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从1999年实施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到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显示出我国 ()A.已经独步世界航空业领域B.国际空间合作能力不断加强C.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增强D.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解析】选C。材料主要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载人航空事业的发展,从无人飞行到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表明我国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的增强,C正确;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并非世界首次,不能体现“独步”,排除A;材料未涉及国际空间合作,排除B;中国载人航空事业不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排除D。【补偿训练】1.1978年,我国财政支出的85.6%用于国有部门并主要围绕城市生产建设领域;2006年,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高达33.52%。这反映出我国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B.财政税源和财政支出的多样化C.公有制比重进一步下降D.注重协调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1978年,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城市生产建设,到2006年,更加注重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说明我国注重协调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D正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初步建立,排除A;材料未涉及财政税源的信息,排除B;材料突出的是财政支出的变化,并未提及公有制比重的变化,排除C。2.自从1987年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以来,从第一代“大哥大”,到2008年的3G移动多媒体手机,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在移动通信标准方面,中国逐渐拥有自主研发的国际标准。这一变化 ()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B.彰显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C.展现了民营企业的活力D.有利于市场转型和跨越式发展【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的进步,B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A;材料未涉及民营企业,排除C;材料与市场转型无关,排除D。2.(2024·宁波高一检测)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中国将过去长期使用的“解放台湾”的表述改为“回到祖国怀抱”。这可以用于说明 ()A.国家统一政策有所调整B.“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了实践C.美国放弃干涉台湾问题D.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况被打破【解析】选A。从《中美建交公报》中表述的变化可知,我国对国家统一政策进行了调整,明确了和平统一的方针,A正确;1978年,“一国两制”构想尚未提出,排除B;“美国放弃干涉台湾问题”与事实不符,排除C;材料未提及两岸的交流活动,排除D。【补偿训练】(2022·湖南合格考)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其内涵是 ()A.海峡两岸扩大交往,广泛开展经贸合作B.国共两党对等谈判,进行第三次合作C.双方践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D.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各自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D正确;A、B、C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排除。3.“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下列各项中,符合这副对联主题的是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C.香港回归 D.改革开放【解析】选C。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实践。中国人民洗雪“求和割地”耻辱,“喜迎回归”的历史事件是香港回归,故选C;开国大典与“喜迎回归”等内容不符,排除A;抗美援朝在对联中没有体现,排除B;改革开放与“喜迎回归”不对应,排除D。题组2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4.(2024·南宁高一检测)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考试分析总结
- 中医药机构年度工作总结
- 区块链创新软件园方案
- 长期护理保险与服务制度研究
- 养老机构应急响应管理制度
- 老年人活动中心消防安全教育制度
- 小餐饮品牌建设工作总结
- 物业交房期间应急维权措施预案
- 道路交通文明施工安全制度
- 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 规划课题申报范例:本科高校教学创新大赛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作用研究(附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企事业单位司机招聘合同范本
- 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三三制
- 财务经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世界500强集团)2024年
- 专题13 原电池 化学电源-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
- 小学五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全册教案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Web开发基础》形考任务实验1-5参考答案
- TGDNAS 056-2024 胚胎移植妇女围术期护理
- 2023-2024学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