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七年级历史2024.07(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诗中的“君王”()A.建立隋朝,定都大兴 B.灭掉陈朝,统一全国C.开凿运河,贯通南北 D.厉行节俭,统一币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炀帝陵》中诗句的意思是君王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可知诗中“君王”指的是隋炀帝,隋炀帝时期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C项正确;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兴,杨坚就是隋文帝,排除A项;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排除B项;隋文帝厉行节俭,统一币制,排除D项。故选C项。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忆昔》中的描述,下列哪一事件与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有直接关系()A.唐太宗以民为本,鼓励发展生产B.唐玄宗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经济C.武则天发展科举,减轻人民负担D唐穆宗唐蕃会盟,促进民族交往【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开元盛世的景象,粮食丰收,人口众多,粮仓丰满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这是因为唐玄宗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经济的结果,B项正确;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排除A项;武则天在位时期经济继续发展,但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与唐穆宗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他”是唐朝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被尊为()A.“诗仙” B.“诗圣” C.“诗佛” D.“诗史”【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他’是唐朝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的风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被尊为“诗仙”,A项正确;“诗圣”,指的是杜甫诗歌中所体现出的悲天悯人的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排除C项;“诗史”,指的是杜甫诗歌中的内容。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瞄准现实,一方面表现自己流落江湖的事实,另一方面,更多地描写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生灵涂炭流离失所的悲惨事实,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2024年4月19日上午,扬州市以“传承鉴真精神,赓续中日友好”为主题举办鉴真东渡1270周年中日友好纪念活动。号召中日双方进一步发扬鉴真精神,回顾友好交往历史,创造更加和睦、互信互助的未来。这次活动号召发扬的“精神”内涵主要是()A.历经艰险、严守纪律 B.天下兴亡、舍身弘法C.坚韧不拔、血战到底 D.百折不挠、播种友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故这次活动号召发扬的“精神”内涵主要是百折不挠、播种友谊,D项正确;“历经艰险”是长征精神内涵之一,排除A项;玄奘西行体现了“舍身弘法”精神,排除B项;“血战到底”是抗战精神内涵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5.“五代十国的皇帝大都出身武将,靠兵变改朝换代。建立政权后,往往君臣猜忌。皇帝非常害怕武将、权臣夺权。为了避祸,一些权臣故意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此局部画面(下图)描绘了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从材料中得知()A.五代十国的皇帝都是武将出身B五代十国时期君臣关系非常紧张C.南唐高官韩熙载崇尚开宴行乐D.南唐时期的权臣大都没有野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建立政权后,往往君臣猜忌。皇帝非常害怕武将、权臣夺权。为了避祸,一些权臣故意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和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兵变改朝换代较为频繁,君臣猜忌,他们的关系非常紧张,B项正确;题干中提到的是“大都出身武将”,并没有说“都是武将出身”,排除A项;虽然题干中描述了韩熙载开宴行乐的场景,但这并不能推断出他“崇尚”开宴行乐,这一行为主要是出于避祸的考虑,排除C项;题干中提到的“一些权臣故意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只是部分权臣的行为,并不能代表所有南唐时期的权臣,排除D项。故选B项。6.宋代以武举来选拔武将。但据张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C.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D.印刷术取得重大突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武举开科28榜取士的人数不及一帮文举取士的人数,主要是因为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A项正确;科举制促使社会阶层流动加强,但材料强调重文轻武政策,排除B项;北宋时,与辽、西夏并立,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但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京剧《澶渊之盟》的一段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寡人”是()A.宋高宗 B.宋太祖 C.宋太宗 D.宋真宗【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中的“京剧《澶渊之盟》”和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最终打退辽军,两方达成和议,史称“澶渊之盟”,这与题干中的唱词背景和情境相符合,D项正确;宋高宗是南宋的开国皇帝,与《澶渊之盟》这一北宋时期的事件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宋太祖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他统治时期并未发生《澶渊之盟》这一事件,该盟约发生在他的后代皇帝统治时期,排除B项;宋太宗赵光义是宋太祖的弟弟,继承皇位后继续推行统一政策,不是《澶渊之盟》的参与者,排除C项。故选D项。8.金朝统治中原地区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统治者提倡儒学。金朝有多位皇帝敬奉孔子,尊崇儒家思想。金朝统治者的做法是因为()A.金朝的很多皇帝都是孔子的弟子B.儒学精神在女真族根深蒂固C.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有利于巩固统治D.金朝统治者热爱儒家学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金朝统治中原地区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统治者提倡儒学。金朝有多位皇帝敬奉孔子,尊崇儒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尊崇儒家思想,是因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有利于巩固统治,C项正确;金朝的很多皇帝都是孔子的弟子,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尊崇儒家思想,未体现儒学精神在女真族根深蒂固,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尊崇儒家思想,未体现金朝统治者热爱儒家学说,排除D项。故选C项。9.“宋朝时,有的商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印刷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这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不仅标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还特别说明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如果要批发购买,还可以优惠。这件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材料说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A.宋代的商人已经有了“商标”意识B.宋朝时,所有商铺都在印刷广告C.“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针是最好的D.活字印刷术已经在民间全面普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有的商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印刷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这件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可知,宋代商业发达,商家开始使用广告来宣传和销售自己的商品,说明宋代的商人已经有了“商标”意识,A项正确;题干只是说有的商铺开始使用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店铺,排除B项;题干虽然出现了“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铜版,但这只能说这件店铺开始打广告,不能推断出它就是最好的,排除C项;“活字印刷术已经在民间全面普及”说法太绝对化,且活字印刷术与铜版文物不能划等号,排除D项。故选A项。10.“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词句,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安史之乱的发生 B.辽与北宋的对峙C.金与南宋的战争 D.清军入关【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可知,辛弃疾在这首诗里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弃疾生活在南宋,一生力主抗金,渴望从金军手中收复失地。故该词反映的史实是南宋抗金,C符合题意;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辽与北宋的对峙与“南宋”时间不符,清军入关发生在清朝,排除ABD项。故选C项。11.“白塔寺,是妙应寺的俗称,始建于元朝,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藏式佛塔。”材料中的“白塔寺”见证了()A.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B.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女真政权C.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D.朱元璋率军攻占大都,元朝统治结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白塔寺,是妙应寺俗称,始建于元朝”可知,“白塔寺”只能见证元朝及以后的历史史实,朱元璋率军攻占大都,元朝统治结束是元朝的史实,D项正确;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是宋朝的史实,排除A项;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女真政权是金朝的史实,排除B项;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是元朝建立之前的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2.据史料记载,北宋都城中有50多家瓦子,人们喜闻乐见的相扑、傀儡(木偶戏)、影戏、杂剧、背商谜、学乡谈等表演,应有尽有。由此可见,“瓦子”是一处()A.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B.城市娱乐场所C.进行体育活动的地方 D.城市居民区【答案】B【解析】【详解】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的场所——瓦子。瓦子又称“瓦肆”、“瓦舍”。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十分热闹。大的瓦子,可容纳几千人。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B项正确;瓦子是城市娱乐场所,不是小商贩摆摊的地方、进行体育活动的地方和城市居民区,排除ACD项。故选B项。13.这是北宋时期的一部著名史书,作者称其写此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净恶,取是舍非”,此后历代帝王以此书为“历史教科书”。该书是()A.《贞观政要》 B.《史记》 C.《资治通鉴》 D.《旧唐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净恶,取是舍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书是《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此后历代帝王都以此书为“历史教科书”,C项正确;《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排除A项;《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排除B项;《旧唐书》是五代十国后晋刘昫、张昭远等撰写,排除D项。故选C项。14.朱彧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由此可见()A.宋代的航海技术非常发达B.指南针在北宋初年开始用于航海C.指南针是由“舟师”发明的D.指南针在阴雨天中使用效果更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朱彧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由此可见”结合所学可知,“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说明宋代的航海技术非常发达,A项正确;指南针在北宋末年开始用于航海,排除B项;指南针是由“舟师”发明的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宋代的航海技术非常发达,没有体现指南针在阴雨天中使用效果更好,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根本目的是()A.提高办事效率 B.造福子孙后代C加强君主专制 D.禁锢人们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根本目的是”结合所学可知,朱元璋是规定不许设立丞相,因为他认为设立丞相会威胁到皇权,因此其目的在于加强皇权,加强君主专制,C项正确;废除丞相制度不利于提高办事效率,排除A项;朱元璋造福子孙的措施主要有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等,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稗史汇编》记载:“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与明代哪一措施有关()A.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烧大量书籍B.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属皇帝C.设“厂卫”特务机构,监视官民D.断章取义,歪曲解释,大兴“文字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可知当时京城的官员每天上早朝,一定要先和妻子说诀别的话,等到晚上活着回来,就一起庆祝,觉得是又多活了一天,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朱元璋时,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对官吏百姓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因此设“厂卫”特务机构,监视官民属于明朝加强对官吏监督的措施,C项正确;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烧大量书籍属于秦朝焚书坑儒,排除A项;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属皇帝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断章取义,歪曲解释,大兴“文字狱”属于清朝文化专制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17.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公庙”,马来西亚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等。材料中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史实有关()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行取经C.戚继光抗倭 D.鉴真东渡日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相关的是郑和下西洋。郑和,原名马三保,也称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加深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A项正确;玄奘西行到达的是天竺,而非东南亚,排除B项;戚继光抗倭,基本上肃清了地区的倭患,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与题干东南亚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8.戚继光在诗文集《止止堂集》中写道:“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此时,他所面临的“危”主要来自()A.葡萄牙攫取在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B.东南沿海倭患严重C.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的宝岛台湾 D.沙俄入侵我国东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戚继光在诗文集《止止堂集》中写道:‘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此时,他所面临的‘危’主要来自”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戚继光抵御倭寇、维护国家安定的抱负。故诗句中“危”是指东南沿海倭患严重,B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戚继光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与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居住权无关,排除A项;驱除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的宝岛台湾是郑成功,排除C项;东北地区遭到沙俄的入侵,清朝康熙帝通过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9.全书所记载药物共千八百九十二种,每种药物都详细说明性味、产地、形态、采集方法、炮制过程、药理研究、药物鉴定等等并且绘制成图,全书计插图一千一百六十幅。该书最有可能是()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五十二卷,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图1000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0000余,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故B正确;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故A错误;《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都不是医学著作,故C、D错误。综上答案B。20.1957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正式提出,关于古城墙曾有过多次讨论,最终决定拆掉古城墙。北京城古城墙的撤除,让梁思成无比悲伤,他说道:“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割掉我的一层皮!”下列关于北京城的介绍正确的是()A.紫禁城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B.北京城于明太祖时期营建完成C.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凹”字形设计D.最早定都北京城的王朝是明朝【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明成祖朱棣时期开始修建北京城,紫禁城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A项正确;明成祖朱棣时期开始修建北京城,而不是明太祖,排除B项;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设计,而不是“凹”字,排除C项;1153年金帝完颜亮迁都燕山府,北京第一次成为皇都,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1.明朝末年曾流行这样的歌谣:“宰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歌谣中的“闯王”()A.在山东发动农民起义 B.提出“均田免赋”口号C.在北京建立大顺政权 D.联合吴三桂灭掉了明朝【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明朝末年曾流行这样的歌谣:宰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末年的李自成起义,李自成称为“闯王”,其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B项正确;李自成起义是在陕北发起,排除A项;李自成在西安建立的大顺政权,而不是北京,排除C项;李自成起义军进京,明朝灭亡,此后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降清,引领清军入关,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2.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统治,清朝统治者“因俗而治”,恩威并施,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班禅额尔德尼”封号B.设置了伊犁将军和噶厦管辖西北地区C.康熙帝命令清军在雅克萨痛击沙俄军队D.乾隆帝三次平定回部贵族噶尔丹叛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康熙帝命令清军在雅克萨痛击沙俄军队,最终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中俄东部边界问题,C项正确;康熙帝册封五世达赖“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排除A项;噶厦是管理西藏地区的,排除B项;康熙帝三次平定回部贵族噶尔丹叛乱,排除D项。故选C项。23.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这一现象主要源于()A.清初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B.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推广C.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D.清朝前期一些农村地区居民超过万户【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这一现象主要源于清初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而不是农作物的推广,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农业上“耕地面积的扩大”,而不是手工业工场,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耕地面积的内容”,未提到农村地区居民户数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2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和灵魂,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科技成果,每个时期的文化成就都光耀千古。下列文化成就搭配正确的是()A.北宋——辛弃疾——著名爱国词人B.明代——李时珍——《天工开物》C.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D.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答案】D【解析】【详解】清代曹雪芹著有《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D项正确;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不是北宋,排除A项;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排除B项;毕昇是北宋著名工匠,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不是南宋,排除C项。故选D项。25.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它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关于京剧艺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京剧最早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B.汤显祖《牡丹亭》是京剧艺术的杰作C.清朝中期,京剧陷于因循守旧的境地D.群众喜爱和皇室扶持使京剧兴盛起来【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关于京剧艺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道光年间形成,深受群众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D项正确;京剧形成于清道光年间,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汤显祖《牡丹亭》是昆曲作品,而不是京剧艺术的杰作,排除B项;昆曲在清朝中期陷于因循守旧的境地,C项说法不符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26题18分,第27、28题各16分)26.在我国封建社会,君臣关系一直在发生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史·宋濂传》中记录了宋濂尝与客饮。这件事是宋濂在家里招待客人,第二天在朝,朱元璋问宋濂昨天是否喝酒了,他邀请了谁。宋濂也不傻,说了实话。朱元璋非常高兴,说你真的没有骗我。(1)材料一中,宋濂在自己家里请客的情况朱元璋是通过哪一机构知道的?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2)材料二与明朝推行的哪一制度有关?顾炎武为什么抨击八股文“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清朝哪一机构?其设立的重要影响是什么?材料四康熙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200多人。——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4)材料四与清朝推行的哪一政策有关?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材料五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吴晗《朱元璋传》(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明清时期的政治有何认识?【答案】(1)机构:锦衣卫;职责:监视官民,保护皇帝。(2)制度:八股取士;原因:八股取士形式呆板,内容空疏,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进步。(3)机构:军机处;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或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皇帝独揽朝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4)政策:文字狱;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5)认识:君主专制逐渐加强或皇权不断强化。【解析】【小问1详解】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宋濂在自己家里请客的情况朱元璋是通过特务机构锦衣卫知道的。职责:为监视官民,明太祖朱元璋设锦衣卫,成为皇帝的耳目与爪牙。【小问2详解】制度:根据材料“抨击八股文”可知,这是对于明朝实行的八股取士的评价。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八股取士形式呆板,内容空疏,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所以顾炎武认为它的危害比焚书坑儒还要大。【小问3详解】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所示图片,“偏房”指的是军机处。影响:根据材料“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皇帝独揽朝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小问4详解】政策:根据材料“对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200多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所以材料四与清朝的文字狱有关。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要巩固统治,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小问5详解】认识:根据材料“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体现了君主专制逐渐加强,皇权不断强化。27.外交是国家实力的晴雨表,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等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的主要因素。材料二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9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3)材料三与清朝奉行的哪一外交政策有关?该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从中你有何认识?【答案】(1)主要因素: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布帆的使用等。(2)突出特点: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范围广。(3)外交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后果: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4)发展趋势:中国古代外交从对外开放最终走向闭关锁国。认识:开放则国强,闭关则落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解析】【小问1详解】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可得出,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根据材料一“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可得出,航海技术的改进;根据材料一“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可得出,布帆的使用等。【小问2详解】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二“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从时间、规模、次数、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范围广。【小问3详解】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可知,反映的是清代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结合所学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可知,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小问4详解】发展趋势: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宋朝时期的海外贸易、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可知,中国古代外交从对外开放最终走向闭关锁国,成为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一个重要原因。认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对外开放和闭关自守的角度以及学习外国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开放则国强,闭关则落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28.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风雨兼程的历史。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连横《台湾通史》记载:“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材料中的“贵国”是指哪个国家?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史实?(2)下图大事年表中的土尔扈特部属于哪个民族?该部落是在谁的领导下回归祖国的?时间相关史实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1405年郑和开始下西洋1553年葡萄叶攫取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62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685年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进行谈判1757年清廷只开放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3)选择上图大事年表中相互关联的事件(至少两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荷兰;郑成功收复台湾。(2)蒙古族;渥巴锡。(3)【示例一】观点:开放则国强,闭关则落后选择的史事:1405年郑和首次下西洋;1757年清廷只开放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论述:郑和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为维护统治,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综上,开放则国强,闭关则落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学习外国先进生产技术和优秀文化,促进中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示例二】观点:政治腐败会导致国家灭亡选择的史事:1368年元朝灭亡、1644年明朝灭亡论述: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了农民大起义。1368年,朱元璋率领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1644年4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自缢,明朝灭亡。由此可见,政治腐败会导致国家灭亡,统治者要勤于政事,整顿吏治,以民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示例三】观点: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选择的史事: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选择其中两件即可)论述:郑和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明朝中期,我国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战争,戚继光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帝年在1685年和1686年命令清军两次在雅克萨痛击沙俄军队,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综上所述,杰出人物可以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勇于担当、热爱祖国、百折不挠的精神,做一名新时代好少年。【解析】【小问1详解】“贵国”:根据材料“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故“贵国”指的是荷兰。史实:根据材料“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62年,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故反映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小问2详解】民族:根据材料“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故土尔扈特部属于蒙古族。领导人:根据材料“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故该部落是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祖国的。【小问3详解】【示例一】观点:根据材料“郑和开始下西洋”、“清廷只开放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可确定论点为开放则国强,闭关则落后。选择的史事:根据材料“1405年郑和开始下西洋”“1757年清廷只开放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可知,选取的事件是1405年郑和首次下西洋、1757年清廷只开放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论述:根据材料“郑和开始下西洋”、“清廷只开放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精神综合试题及答案
- 家用美容仪器用户手册法规规定考核试卷
- 多式联运与危险货物运输协调考核试卷
- 骨骼健康产品功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考核试卷
- 异地招待管理办法
- 专科中医护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西藏安多县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护士轮转管理办法
- 2024年四川省营山县普通外科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招标管理办法定标
- 2025至2030中国越野汽车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不动产测绘员基础技能培训手册
- ERP系统操作图文介绍流程
- 八年级英语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人教版)
- 畜牧兽医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第二版)项目1-6教材配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 二年级数学的培优补差工作总结
- 豆角种植栽培技术
- 深圳市建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公示与处理办法试行
- 220KV输电线路雷击架空地线断线原因分析
- 西北工业大学理论力学课本及习题集答案
- CRPS电源设计向导 CRPS Design Guide r-201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