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参考答案_第1页
《天然药物化学》参考答案_第2页
《天然药物化学》参考答案_第3页
《天然药物化学》参考答案_第4页
《天然药物化学》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1PAGE2PAGE2【目标检测】参考答案绪论略项目1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5DCADA 6—10BCCDA二、多项选择题1.ACD 2.ABC 3.ABCD 4.CD 5.AD三、简答题略四、案例分析略项目2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色谱分离技术一、单项选择题A。纸色谱上的纤维吸附空气中的水分,水分是纸色谱的固定相,纸纤维就是纸色谱的固定相。C。、能量、信息、、。化合物在进行薄层色谱时,常碰到两边斑点Rf值大,中间Rf值小,其原因是存在边缘效应。C。当溶液通过凝胶颗粒时,溶液中分子直径小于网眼的成分可进入凝胶内部,而分子直径大于网眼的成分则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之外,按分子由大到小的顺序流出。D。氧化铝表面颗粒呈微碱性,适宜分离碱性成分。B。凝胶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凝胶在水中溶胀,形成网孔结构,溶液中分子直径小于网眼的成分可进入凝胶内部,而分子直径大于网眼的成分则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之外,待分离物质按分子由大到小的顺序流出。D。大孔吸附树脂主要应用于中药化合物的分离和富集工作。如多糖和苷类物质的分离,黄酮苷、生物碱、三萜类等化合物的分离和精制,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D。依据分离原理色谱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色谱等。B。硅胶柱色谱是极性吸附色谱,分离原理是与待分离成分间形成范德华力,因此待分离物质的极性越大,吸附力越大,流出的就越晚。A。硅胶柱色谱是极性吸附色谱,分离原理是与待分离成分间形成范德华吸附力。D。分配色谱固定相选择原则:当分离亲水性成分时,选用极性和亲水性溶剂为固定相;分离亲脂性成分时,选用亲脂性溶剂为固定相。C。正相分配色谱是指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的分配色谱,流动相选用亲脂性溶剂。A。分配色谱中载负固定相的介质。要求为中性多孔的粉末,无吸附作用,不溶于所用的溶剂中,可吸收一定量的固定相,不影响流动液的通过,不影响溶剂的性质和组成。A。展开剂解吸附能力的大小与吸附剂和被分离成分的性质有关。展开剂的解吸附能力与极性成正比。极性大解吸附能力大,溶剂走得快,所以各成分远离原点。C。葡聚糖凝胶是利用分子筛的排阻作用分离物料的。C。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原理是用交换树脂内的阴阳离子交换溶液中的阴阳离子,而强心苷不是离子化的物质,因此不能被交换。二、名词解释略三、简答题解析:(1)硅胶为极性吸附剂,极易吸水。吸附强弱与硅醇基(i—H)含量多少有关。(2)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吸附能力比硅胶稍强。氧化铝表面颗粒呈微碱性(可能混有碳酸钙成分),适宜分离碱性成分。(3)聚酰胺是由酰胺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物质,不溶于水及常用有机溶剂,对酸稳定性差,对碱较稳定。分子中的酰胺基可与酚羟基、羧基等形成氢键。(4)活性炭是一种使用较多的非极性吸附剂。使用前需先用稀盐酸洗涤,再用乙醇洗,然后用水洗净,于80℃干燥。解析:凝胶色谱原理是分子筛原理。因凝胶颗粒具三维的网状结构,在水中可膨胀并有许多一定大小的网眼。当溶液通过凝胶颗粒时,溶液中分子直径小于网眼的成分可进入凝胶内部,而分子直径大于网眼的成分则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之外,按分子由大到小的顺序流出。因此凝胶色谱又称为分子排组色谱、凝胶过滤色谱、凝胶渗透色谱等。商品型号有G-10、G-15、G-25、G-50、G-75、G-100、G-200等。型号数字越大,吸水量越大,凝胶体积膨胀越大,孔隙也越大,可用于大分子物质的分离;反之,用于小分子物质的分离。解析:离子交换树脂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两大类。每类树脂又根据功能基不同分为强酸、弱酸;强碱、弱碱等类型。。解析:大孔吸附树脂色谱是结合吸附性和分子筛性两种原理进行物质分离的。吸附性主要来源于范德华引力和氢键作用力;分子筛性来源于大孔树脂的多孔性结构产生的渗透和过滤作用。被分离的成分根据其分子的大小不同和吸附力的差异而分离。大孔吸附树脂主要应用于中药化合物的分离和富集工作。如多糖和苷类物质的分离,黄酮苷、生物碱、三萜类等化合物的分离和精制,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项目3 糖与苷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5BADCA 6—10BDBCA 11—13DCD二、填空题水解液 浓硫酸 酸 单糖 紫色环 hα-去氧糖 苷元 r-ni氧 硫 碳 氮 氧增大 降低 增强 降低或消失亲水 亲脂 氯仿 乙醚 醋酸乙酯 醇 糖基的数目 糖基的性质 苷元的结构三、问答题略项目4 蒽醌提取分离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5BAABD 6—10CACCC 11—15EBBBB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 3.ABC 4.BDE 5.CD项目5 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5CCADA 6—7DC二、多项选择题1.ABCDE 2.ABCDE 3.CE 4.AB 5.ABCDE三、名词解释3。3位无含氧取代基的一类化合物。四、判断题1.√ 2.× 3.× 4.×五、简答题答: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是否成环、B环的连接位置(233位有无羟基4、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类、查耳酮、二氢查耳酮、花色素类、黄烷醇类、橙酮类、双黄酮类等。答: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顺序,受到分子中酚羟基的数目、位置、洗脱剂的种类与极性大小的影响,一般有如下规律:①酚羟基数目: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相同时,其分子中能形成氢键的游离酚羟基越多,吸附力越强,越难被洗脱。②酚羟基位置: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能形成氢键的游离酚羟基数目相同时,酚羟基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羰基邻位的酚羟基由于形成分子内氢键,吸附力弱于处于羰基间位或对位的酚羟基,容易被洗脱。③共轭双键: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吸附力越强。如查耳酮结构中的共轭双键较二氢黄酮多,故查耳酮比相应的二氢黄酮难洗脱。④苷元相同:连糖基越多,吸附力越弱,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因为苷元相同时,黄酮母核的酚羟基数目相同,所以糖基数目越多,糖基上的羟基与洗脱剂形成氢键的能力越强,与聚酰胺的吸附能力越弱。⑤苷元不同: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黄酮醇。项目6 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5AABCA 6—7DA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BCDE 3.BC 4.ABCD 5.ABCDE三、名词解释碱溶酸沉法:香豆素类具有内酯结构,能溶于稀碱液开环成盐,酸化后内酯环合,香豆素类成分即可游离析出。可以利用此性质进行香豆素的提取分离和纯化。0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提取,提取液冷却后用乙醚萃取去除杂质,然后加酸调节pH至中性,适当浓缩,再酸化,则香豆素及其苷即可析出。但必须注意碱液的浓度、加热时间及温度,防止内酯环被破坏。异羟肟酸铁反应:香豆素类成分具有内酯结构,在碱性条件下内酯开环,与盐酸羟胺合Fe3络合生成异羟肟酸铁而显红色。-

H2ClOH-

3+红色四、判断题1—4 ××√√五、简答题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内酯结构,能溶于稀碱液开环成盐,酸化后内酯环合,香豆素类成分即可游离析出。可以利用此性质进行香豆素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常用0.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提取,提取液冷却后用乙醚萃取去除杂质,然后加酸调节pH至中性,适当浓缩,再酸化,则香豆素及其苷即可析出。但必须注意碱液的浓度、加热时间及温度,防止内酯环被破坏。项目7 皂苷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5BBCBA 6—10BDDCC二、判断题1—5 √√√√×三、简答题略项目8 萜类和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5CBAAD 6—10DDBCA二、多项选择题1.AB 2.ABCD 3.ACD 4.ABD 5.ABD三、名词解释C5H8315的一类具有异戊二烯结构的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分为链状倍半萜和环状倍半萜。吉拉德试剂:一类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