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设备工程 第5版 拓展习题_第1页
建筑消防设备工程 第5版 拓展习题_第2页
建筑消防设备工程 第5版 拓展习题_第3页
建筑消防设备工程 第5版 拓展习题_第4页
建筑消防设备工程 第5版 拓展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1.1火灾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1.2燃烧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可燃物、氧化剂、火源和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1.3火灾烟气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参考答案:生理的危害。①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被人体吸入后,便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为一氧化碳血红蛋白,从而阻碍血液把氧输送到人体各部分。当一氧化碳和人体血液50%以上的血红蛋白结合时,便造成脑和中枢神经严重缺氧,人会失去知觉,甚至死亡。②二氧化碳危害:正常情况下,空气中φ(CO2)为0.03%,而在燃烧旺盛阶段火场中心φ(CO2)为15%~23%。当φ(CO2)=10%时,就会引起头晕、呼吸困难,以致昏迷。当φ(CO2)=20%时,人会因控制生命的神经中枢完全麻痹而死亡。③烟气中毒:木材制品燃烧产生的醛类,聚氯乙烯燃烧产生的氢氯化合物都是刺激性很强的气体,甚至是致命的。④缺氧:在着火区域的空气中充满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气体,而且燃烧需要大量的氧气,这就造成空气的含氧量大大降低⑤窒息:火灾时人员可能因头部烧伤或吸入高温烟气而使呼吸系统烫伤,导致口腔及喉头肿胀,器官受损,呼吸困难,以致引起呼吸道阻塞而窒息。对视觉的危害。在着火区域的房间及疏散通道内,充满了大量的烟气,烟气中的某些成分会对眼睛产生强烈的刺激,使辨别疏散通道的视觉能力下降。对心理的危害。浓烟会造成极为紧张和恐怖的心理状态,使人们失去正常的行动能力和判断能力,导致无法疏散或采取异常行动。1.4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以及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属于高层建筑。1.5防烟楼梯间与封闭楼梯间有何区别?参考答案:(1)防烟楼梯间是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防烟的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统称前室)等设施,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防火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为了阻挡烟气直接进入楼梯间,在楼梯间出入口与走道间设有面积不小于规定数值的安全空间,称作前室;也可在楼梯间出入口处设专供防烟用的开敞式阳台、凹廊等。(2)封闭楼梯间是指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建筑构配件分隔,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1.6水作为灭火剂的灭火原理包括:冷却、窒息、稀释、隔离、乳化1.7试述防烟分区的含义。参考答案:防烟分区是防火分区的细分,是指为了将烟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屋顶、顶棚或吊顶下采用具有挡烟功能的防火构配件分隔而成的,具有一定蓄烟功能的空间。可有效地控制烟气随意扩散,但无法防止火灾的蔓延。防烟分区通常采用挡烟隔板、挡烟垂壁、隔墙或结构梁来划分。第2章2.1室外给水管网布置为环状可以提高管网供水安全性,且供水能力比相应管径的枝状管网大。2.2室外给水管道上设置阀门要求每两个阀门之间的管段上室外消火栓数量不超过5个。2.3室外消火栓距路边不宜小于0.5m,并不应大于2.0m;距建筑外墙或外墙边缘不宜小于5.0m。2.4高层建筑室外消火栓距建筑物外墙最大距离为40m。2.5室外道路宽度大于6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第3章3.1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包括消火栓设备、配水管道、阀门等附件以及消防水池、水泵、高位消防水箱等供水设施。3.2市政给水管网能保证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市政给水管网不能保证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和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足部分之和的要求。在火灾延续时间内若室外给水管网有向消防水池连续补水的能力,则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的补水量。3.3消防水喉是控制建筑物内固体可燃物初起火的有效器材,用水量小、配备和使用方便,适用于非专业人员使用。消火栓出水量大、工作压力大,只能由专业消防队员使用。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和建筑面积大于200m²的商业服务网点内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高层住宅建筑的户内宜配置轻便消防水龙。老年人照料设施内应设置与室内供水系统直接连接的消防软管卷盘。《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第8.2.1条未规定的建筑或场所和符合本规范第8.2.1条规定的下列建筑或场所,可不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但宜设置消防水喉设备:(1)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且可燃物较少的单、多层丁、戊类厂房(仓库);(2)耐火等级为三、四级且建筑体积不大于3000m³的丁类厂房,耐火等级为三、四级且建筑体积不大于5000m³的戊类厂房(仓库);(3)粮食仓库、金库、远离城镇且无人值班的独立建筑;(4)存有与水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的建筑;(5)室内无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室外消防用水取自储水池且建筑体积不大于5000m³的其他建筑。3.4公共建筑屋顶直升机停机坪目的是消防救援,在直升机停机坪出入口处设置消火栓便于火灾时对于火灾扑救自我保护。消防电梯前室是消防队员进入室内扑救火灾的进攻桥头堡,为方便消防队员向火场发起进攻或开辟通路,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室内消火栓。3.5消防水泵接合器的作用是当室内消防泵发生故障或室内消防用水量不足时,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取水,通过水泵接合器将水送到室内管网,供室内火场灭火。下列场所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1)高层民用建筑;(2)设有消防给水的住宅、超过五层的其他多层民用建筑;(3)超过2层或建筑面积大于100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室内消火栓设计流量大于10L/s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4)高层工业建筑和超过四层的多层工业建筑;(5)城市交通隧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等水灭火系统,均应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水泵接合器数量分别按室内各水灭火系统设计流量与每个水泵接合器流量(10L/s~15L/s)的比值计算确定。3.6不大于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水枪充实水柱应按13m计算。3.7消火栓按2支消防水枪的2股充实水柱布置的建筑物,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30.0m;消火栓按1支消防水枪的1股充实水柱布置的建筑物,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50.0m。第4章4.1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包括湿式系统、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重复启闭预作用系统、防护冷却系统、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包括雨淋系统、水幕系统、水喷雾系统。4.2环境温度不低于4℃且不高于70℃的场所,应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该系统由闭式喷头、管道、报警阀、报警装置和供水设施组成。工作原理:火灾发生时,高温火焰或高温气流使闭式喷头的敏感元件炸裂或熔化脱落,喷水灭火。管网中的水由静止变为流动,水流指示器感应送出电信号,在报警控制器上指标某一区域已在喷水。持续喷水造成湿式报警阀的上部压力低于下部水压,原来处于关闭状态的阀片自动开启。此时,压力水通过湿式报警阀,流向干管和配水管,同时水进入延时器,继而压力开关动作,水力警铃发出火警声号。此外,压力开关直接连锁自动启动消防水泵或根据水流指标器和压力开关的信号,控制器自动启动消防水泵向管网加压供水,达到持续自动喷水灭火的目的。4.3压力开关作用:发出电报警信号,直接连锁自动启动消防水泵。延迟器作用:避免湿式报警阀误动作、误报警。水流指示器作用:及时报告发生火灾的部位,实现建筑的分区报警。4.4末端试水装置应由试水阀、压力表以及试水接头组成。试水接头出水口的流量系数,应等同于同楼层或防火分区内的最小流量系数洒水喷头。4.5预作用自喷系统适用于平时不允许有水渍损害的重要建筑物内或使用干式自喷系统的场所。预作用自喷系统工作原理:预作用阀后的配水管道内平时不充水而充以压缩空气或氮气,或为空管,发生火灾时火灾探测器动作,发出火警信号,报警阀核实无误后发出动作指令,打开预作用阀并开启排气阀使管网充水待命;火势扩大,闭式喷头打开,自动喷水灭火,压力开关联锁控制启动消防水泵进行灭火。4.6闭式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的组成包括:完整的闭式自喷系统以及泡沫罐、泡沫罐控制阀、比例混合器等泡沫液供给设备。工作原理:发生火灾时,环境温度达到喷头动作温度,喷头开启喷水,报警阀打开,水力警铃报警,同时压力开关和水流指示器动作,消防水泵启动。压力水进入泡沫罐挤压泡沫胶囊,被挤出的泡沫液经泡沫控制阀进入比例混合器,按比例和压力水混合进入管网,泡沫从喷头喷出灭火。4.7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流量按作用面积范围内所有喷头的流量之和计算,可以采用作用面积法或流量特性系数法。作用面积法假设面积范围内所有喷头的压力和流量相同,均为最不利喷头的压力和流量。流量特性系数法从最不利喷头开始,沿程逐一计算各个喷头的实际压力、实际喷水量和管段的累计流量及水头损失。第5章5.1卤代烷“1301”、“1211”对大气臭氧层具有极强的破坏作用,因此被限制使用。5.2单元独立系统:用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保护一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组合分配系统:用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通过管网的选择分配,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灭火系统。5.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适用于:灭火前应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的火灾、固体表面及部分固体深位火灾、电气火灾、贵重生产设备/仪器仪表/图书档案等火灾。七氟丙烷及IG541灭火系统适用于:电气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的火灾、固体表面火灾、灭火前应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5.4(1)二氧化碳全淹没系统灭火剂总用量包括设计灭火用量和剩余量之和。设计灭火用量M=A=V=其中:M——二氧化碳设计用量(kg);KbK1K2——体积系数(kg/m),取0.7kg/m³A——折算面积(㎡);AVA0V——防护区的净容积(m³);VV——防护区容积(m³VC——防护区内不燃烧体和难燃烧体的总体积(m³储存容器剩余量可按设计用量的8%计算。(2)储存容器数量N式中NPα——充装系数,高压系统取0.6~0.67(kg/L);V05.5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控制方式包括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应急操作三种。自动控制:发生火灾时火灾探测器接收火情信息并甄别后,由报警及灭火控制系统发出声光报警及下达灭火指令。手动控制:人为发觉火灾或火灾报警系统发出火灾信息后,人工操作灭火手动按钮。应急操作:火灾报警系统、控制系统故障时,人为发觉火情,人为通知人员撤离并启动“联动设备”,拔下电磁启动器保险盖,压下电磁铁芯轴。5.6IG541混合气体由52%氮、40%氩、8%二氧化碳气体组成。灭火机理为窒息作用,使得燃烧区供氧不足而终止燃烧。5.7K型、S型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适用于变/配电房、发电机房、电缆夹层、电缆井等场所火灾;生成、使用、储存丙类可燃液体场所火灾;可燃固体表面火灾。S型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还适用于计算机房、通信机房/基站、数据传输及储存设备等精密电子仪器场所火灾。5.8热气溶胶灭火剂设计用量按下式计算:W=其中:C2为灭火设计密度(g/m3KV为容积修正系数,V<500m³,Kv=1.0;500m³≤V<1000m³,Kv=1.1;V≥1000m³V为防护区净容积(m³)第六章6.1试述表征火灾烟气性质的物理量及含义。1)烟气的浓度(质量浓度、计数浓度、光学浓度)①质量浓度:单位容积的烟气中所含烟粒子的质量。②计数浓度:单位容积的烟气中所含烟粒子的数目。③光学浓度:由光线通过烟层后的能见距离求出减光系数来表示。2)建筑材料发烟量与发烟速度①发烟量:单位质量的可燃物燃烧产生的烟气量。②发烟速度: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可燃物燃烧时的发烟量。3)能见距离4)烟气的允许极限浓度5)烟气的密度与压力6.2什么是中性面?当两个房间之间存在开口,房间之间压力相同的高度所在水平面称为中性面。在该处,房间之间的ΔP为0,根据中性面上下的位置关系,其烟气流动方向是相反的。第七章7.1试述烟控系统的原理与目的。目的:保证人所在空间的烟气浓度在允许浓度之下,防止烟气可能产生的危害,确保人员安全疏散、为消防扑救创造条件。原理:分为防烟与排烟。防烟:采用一定的措施阻止火灾产生的烟气流向非火灾区,特别是保证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等不受烟气的污染,或防止烟气在上述空间内积聚。排烟:采用一定的措施将火灾产生的烟气或流入的烟气排出、稀释,防止烟气浓度超标产生危害。7.2试述民用建筑净高小于6m区域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的面积要求。建筑空间净高小于等于6m的场所: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7.3试述民用建筑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的部位。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民用建筑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①走道:建筑内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建筑内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②地上房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公共建筑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和建筑面积超过300㎡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③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面积大于100㎡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④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中庭。⑤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而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⑥除开敞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1000㎡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的汽车库、修车库外,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汽车库、修车库。7.4试述防烟分区的含义及其划分原则。含义;防烟分区是指在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或部位应采用挡烟垂壁、结构梁及隔墙等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划分原则:1)车库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m2,其余功能房间和走道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和允许长度参照教材表7.3。2)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8倍。3)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的走道宽度不大于2.5m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不应大于60m;空间净高大于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4)设置排烟设施的建筑内,敞开楼梯和自动扶梯穿越楼板的开口部位应设置挡烟垂壁等设施。5)挡烟垂壁等挡烟分隔设施的深度不应小于储烟仓厚度。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储烟仓的厚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20%,且不应小于500mm;当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时,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同时储烟仓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安全疏散所需的最小清晰高度。6)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走道不划分防烟分区。7.5试述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确定原则。1)汽车库汽车库的排烟量不应小于30,000m3/h且不应小于教材表7.5的数值;2)中庭①中庭周围场所设有排烟系统时,中庭采用机械排烟系统的:中庭排烟量应按周围场所防烟分区中最大排烟量的2倍数值计算,且不应小于107000m3/h;②当中庭周围场所不需设置排烟系统,仅在回廊设置排烟系统时:回廊的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3/h,中庭的排烟量不应小于40000m3/h。3)其他区域①建筑空间净高小于或等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m3/(h·m2)计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m3/h。②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空间净高大于6m的场所,其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量应根据场所内的烟羽流类型,根据火灾热释放速率、清晰高度、烟羽流质量流量及烟羽流温度等参数计算确定。③当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3/h。④当公共建筑房间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m3/(h·m2)计算且不小于13000m3/h。7.6某建筑层高为5.4m,某一个排烟系统负担6个防烟分区的排烟,见图7.27,试计算各排烟口、管段及风机的风量和排烟口、风道的最小截面积。排烟口设计风量(m3/h)最小面积(m2)管段计算排烟量(m3/h)最小截面积(m2)风机风量(m3/h)1210000.5831-7210000.292648002150000.4172-7150000.2083300000.8333-8300000.4174240000.6674-8240000.3335216000.6005-9216000.3006180000.5006-9180000.2507-8360000.5008-9540000.7509-10540000.7507.7试述民用建筑需要设置加压送风的部位。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2)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①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②当防烟楼梯间在裙房高度以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风时,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裙房的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3)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4)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采用独立前室且其仅有一个门与走道或房间相通时,可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楼梯间、独立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②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③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5)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6)避难走道应在其前室及避难走道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下列情况可仅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①避难走道一端设置安全出口,且总长度小于30m;②避难走道两端设置安全出口,且总长度小于60m。7.8试述民用建筑加压送风量的确定原则。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2)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应由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第3.4.5条~第3.4.8条的规定计算确定。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24m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应按计算值与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表3.4.2-1~表3.4.2-4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①楼梯间或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Lj=L1+L2Ls=L1+L3式中:Lj——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Ls——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L1——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m3/s);L2——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m3/s);L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m3/s)。②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应按下式计算:L1=AkνN1式中:Ak——一层内开启门的截面面积(m2),对于住宅楼梯前室,可按一个门的面积取值;ν——门洞断面风速(m/s);当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均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均不应小于0.7m/s;当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只有一个开启门的独立前室不送风时,通向楼梯间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1.0m/s;当消防电梯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消防电梯前室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1.0m/s;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而楼梯间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系统时,通向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风速不应小于0.6(Al/Ag+1)(m/s);Al为楼梯间疏散门的总面积(m2);Ag为前室疏散门的总面积(m2)。N1——设计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量;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当地上楼梯间为24m以下时,设计2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2;当地上楼梯间为24m及以上时,设计3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3;当为地下楼梯间时,设计1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1。前室:采用常闭风口,计算风量时取N1=3。③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的其他门漏风总量应按下式计算:L2=0.827×A××1.25×N2式中:A——每个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m2);疏散门的门缝宽度取0.002m~0.004m。△P——计算漏风量的平均压力差(Pa);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0.7m/s时,取△P=6.0Pa;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1.0m/s时,取△P=12.0Pa;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1.2m/s时,取△P=17.0Pa。n——指数(一般取n=2);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N2——漏风疏散门的数量,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取N2=加压楼梯间的总门数—N1楼层数上的总门数。④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应按下式计算:L3=0.083×AfN3式中:0.083——阀门单位面积的漏风量[m3/(s·m2)];Af——单个送风阀门的面积(m2);N3——漏风阀门的数量:前室采用常闭风口取N3=楼层数—3。⑤疏散门的最大允许压力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P=2(F'-Fdc)(Wm-dm)/(Wm×Am)Fdc=M/(Wm—dm)式中:P——疏散门的最大允许压力差(Pa);F'——门的总推力(N),一般取110N;Fdc——门把手处克服闭门器所需的力(N);Wm——单扇门的宽度(m);Am——门的面积(m2);dm——门的把手到门闩的距离(m);M——闭门器的开启力矩(N·m)。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表3.4.2-1~表3.4.2-4如下:7.9某综合大楼为一类建筑,其中一防烟楼梯间内共有26个1.5m×2.1m的双扇防火门,前室内有一个双扇门与走道相通。另有一个消防电梯前室,每层有一个1.5m×2.1m的双扇防火门与走道相通。试确定机械防烟方案,并计算确定加压送风量及风道、风口尺寸。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以及消防电梯前室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系统计算送风量(m3/h)设计风量(m3/h)风道最小截面积(m2)风道尺寸(mm×mm)风口最小面积(m2)风口尺寸(mm×mm)防烟楼梯间31613.4637936.150.4391200*4000.121200*630前室26562.9631875.550.3691000*4000.3511000*400消防电梯前室38143.4445772.130.5301200*5000.5051200*500注: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假设每两层设置一个,风口有效面积系数0.8。7.10试述防火类阀门的种类及动作原理。1)防烟防火阀安装于有防火要求的通风、空气调节的风管上,平时常开,当空气温度超过70℃或150℃(厨房排油烟用)时,阀门关闭。该阀主要以阀内熔断器动作而自动关闭、手动关闭和复位,同时可根据系统要求选用有电信号动作装置,可与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或其他消防系统的报警装置联锁。2)排烟防火阀安装于排烟系统的管道上火安装在排烟风机的吸入口处,兼有自动排烟和防火的功能。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当发生火灾时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消防控制中心电信号将阀门打开排烟,也可手动打开阀门,手动复位,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也可与其他设备联锁。当管道内气流温度超过280℃,阀门靠280℃易熔金属的温度熔断器而自动关闭,切断气流,防止火灾蔓延,发出电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或与其它设备联锁。3)防火阀安装在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兼用时的风机入口处或排烟系统管道跨越防火分区处。该阀常开,可通风,当管道内气流温度达到280℃时,阀门关闭,切断气流防止火势蔓延。第八章8.1试述通风空调系统的风道应设置防火阀的部位。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在下列部位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①穿越防火分区处;②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③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④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⑤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注: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⑥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并宜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⑦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竖向排风管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150℃的防火阀。8.2试述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合用的优缺点。优点:①充分利用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和设备,节省建设费用,减少占用空间,提高建筑物的有效利用率和提高空间净高。②可提高系统可靠性。单纯防排烟系统由于平时仅维持一年一度的检修,只在火情时投入运转,而合用系统平时按通风工况运行,火灾发生时转换为排烟工况,除了必要的检修外,系统始终处于运行状态,因此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缺点:①系统漏风量大,合用系统风口更多,管路更长,漏风量大。②风阀控制复杂,火灾时需关闭所有排风支管或风口,开启着火防烟分区排烟口,风阀控制更复杂。第九章9.1选择填空①一个探测区域可以是一个或数个探测器所警戒的区域。但在A、B、C、D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A.敞开或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B.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C.走道、坡道、管道井、电缆隧道D.建筑物闷顶、夹层②火灾探测器应根据火灾的特点进行选择,选用原则为A、B、C、D。A.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用感烟探测器B.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可选用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C.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产生的场所,应选用火焰探测器D.对使用、生产或聚积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场所,应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③根据感烟、感温和火焰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其分别适用于A、B、C、D。A.感烟探测器适用于火灾前期报警、早期报警B.感温探测器适用于火灾形成期(早期、中期)的报警C.感烟与感温探测器的组合,宜用于大、中型计算机房、洁净厂房以及防火卷帘设置的部位等处D.火焰探测器适宜在放置易燃物品的房间、火灾时有强烈的火焰辐射、液体燃烧火灾等无阴燃阶段的火灾④在A、B、C、D的场所,不宜选用离子感烟探测器。A.相对湿度长期大于95%或气流速度大于5m/sB.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或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C.可能产生腐蚀性气体D.产生醇类、醚类、酮类等有机物质⑤在A、B、C、D的场所,不宜选用光电感烟探测器。A.可能产生黑烟B.有大量积聚的粉尘、水雾滞留或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C.可能产生蒸气和油雾D.相对湿度长期大于95%或气流速度大于5m/s⑥在A、B、C、E的场所,宜选用点型感温探测器。A.相对湿度经常高于95%B.有大量积聚的粉尘、水雾滞留或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C.需要联动熄灭“安全出口”标志灯的安全出口内侧D.房间高度超过8mE.厨房、锅炉房、发电机房、茶炉房、烘干车间、汽车库、吸烟室等⑦在考虑房间梁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时,需考虑A、B、C、D等因素。A.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时,则每个被隔开的部分应至少安装一只探测器B.被梁隔断的区域面积C.梁间净距D.梁突出顶棚的高度⑧在安装探测器时,需满足A、B、C、D、E等条件。A.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0.05mB.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C.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0.5mD.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如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E.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探测器时,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⑨下列结论正确的有:A、C。A.在高于8m的房间不应采用点型感温探测器B.在高于8m的房间不应采用点型感烟探测器C.在高于12m的房间不应采用点型感温探测器D.在高于12m的房间不应采用点型感烟探测器⑩火灾探测器的响应阈值指B。A.火灾探测器动作的最大参数值B.火灾探测器动作的最小参数值C.火灾探测器动作的平均参数值在电缆隧道、电缆竖井、电缆夹层、电缆桥架中宜选择B。A.感温探测器B.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C.点型定温探测器D.空气管式线型差温探测器在可能产生油类火灾且环境恶劣的场所或不易安装点型探测器的夹层、闷顶中宜选择D。A.感温探测器B.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C.点型定温探测器D.空气管式线型差温探测器9.2火灾探测器的分类有哪些,对其选择有何要求?答案略。9.3火灾探测器的设置部位如何确定?答案略。第十章10.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可分为哪几种?分别适应于什么场所?答案略。10.2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应注意哪些事项?答案略。10.3如何划分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答案略。10.4选择填空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应满足A、C、D、E。A.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宜采用区域报警系统B.既需要报警,也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应采用集中报警系统C.设置两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的保护对象,或已设置两个及以上集中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D.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均应设置消防控制室E.既需要报警,也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可采用集中报警系统或控制中心报警系统②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电源及回路信号电压应采用B。A.AC220VB.DC24VC.DC12VD.DC6V③消防控制室内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B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A.3 B.4 C.5 D.6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设计目标,用于A、B、C、D的场所。A.人员居住 B.经常有人滞留C.存放重要物 D.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需要及时报警⑤区域报警系统的设计应满足A、B、C、D。A.适用于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B.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场所或根据需要设置消防控制室C.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或指示楼层的区域显示器D.应具有将相关运行状态信息传输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中心的功能10.5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①火灾报警控制器应具有主备电源自动切换功能。(√)②为了避免总线回路某处出现故障时导致整个回路失效,总线制火灾报警系统中,必须采取短路隔离措施。(√)③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单独的回路供电,其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④火灾报警控制器应具有报警后可以消声,且收到下次火警信号后又能发出声响功能。(√)第十一章11.1选择填空①消防控制设备对防火卷帘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A、C、D)。A.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侧应设探测器及警报装置、手动控制按钮B.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应一次降到底C.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分两次降到底D.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自动降落时应一次降到底E.消防控制室能手动控制防火卷帘升到位②消防电梯的控制方式有(A、C、D)。A.火灾确认后由控制室直接迫降至首层B.消防队员在首层前室手动迫降C.在控制室设置电梯控制显示盘,必要时由值班人员直接操作D.用消防电梯前室的火灾探测器联动控制消防电梯E.其他探测器报警联动③消防控制设备对自动喷水和水喷雾灭火系统应有(A、B、E)等控制、显示功能。A.控制系统的启、停B.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C.末端试水装置的出口压力D.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E.显示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④消防控制设备对有管网的气体灭火系统应有以下控制、显示功能(B、C、D、E)。A.控制系统的紧急启动和切断B.自动联动时,控制设备应具有不大于30s可调的延时装置C.显示系统处于手动、自动工作状态D.报警、喷射阶段控制室应有相应的声、光报警信号E.在延时阶段,应能自动关闭防火门、窗⑤消火栓泵在(A、B、C)等开关信号下直接控制启动。A.出水干管上设置的压力开关B.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的流量开关C.报警阀压力开关D.消火栓按钮⑥当消火栓泵启泵后,需将消火栓泵启动信号反馈至(A、B、D)等处。A.消火栓水泵控制柜B.消防控制室C.消火栓按钮D.消防联动控制器⑦火灾时,喷头因受热炸裂喷水,压力开关触点闭合,启动喷淋泵。当喷淋泵启动后,运行信号反馈至(A、C、D)等处。A.喷淋泵处B.值班室C.消防控制室D.消防联动控制器⑧在排烟系统的模块控制模式中,消防控制室接到火警信号后,应能(A、B、C)。A.产生排烟风机和排烟阀等的动作信号B.经总线和控制模块驱动各排烟设备动作并接收其返回信号C.监控其运行状态D.对排烟风机进行调速控制⑨对防火卷帘的控制应当是(A、B、C、D)。A.设于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防火分区内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8m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到楼板面B.设于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防火分区内任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8m处;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到楼板面C.设于非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防火分区内任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报警时,联动控制防火卷帘直接下降到楼板面D.应能由防火卷帘两侧设置的手动控制按钮控制防火卷帘的升降⑩对防火卷帘可进行(B、C、D)。A.在相近的防火分区处设置的防火卷帘,可采用分组控制B.分组控制C.分别控制D.在共享大厅、自动扶梯、商场等处允许几个卷帘同时动作时,可采用分组控制当气体灭火控制器接收到来自火灾探测器或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报警信号后,应能(A、B、C、D)。A.发出报警信号B.自动启动有关消防联动设备C.启动气体灭火装置D.撤离人员,关闭动力电源和门窗一类高层建筑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用电,应按(A)要求供电。A.一级负荷B.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C.二级负荷D.三级负荷11.2民用建筑中,如果消防电源的容量能够满足要求,消防泵优先采用什么启动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