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物学高考自测试题及解答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D/07/wKhkGWbGkxmAKqxJAAHPO7zkvzk177.jpg)
![北京市生物学高考自测试题及解答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D/07/wKhkGWbGkxmAKqxJAAHPO7zkvzk1772.jpg)
![北京市生物学高考自测试题及解答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D/07/wKhkGWbGkxmAKqxJAAHPO7zkvzk1773.jpg)
![北京市生物学高考自测试题及解答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D/07/wKhkGWbGkxmAKqxJAAHPO7zkvzk1774.jpg)
![北京市生物学高考自测试题及解答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D/07/wKhkGWbGkxmAKqxJAAHPO7zkvzk17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生物学高考自测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通常长于分裂间期B.分裂间期包括一个合成期和两个间隙期C.阻断DNA复制将导致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D.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答案:C解析: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是细胞进行DNB.分裂间期包括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其中,C.DNA复制是分裂间期的一个重要事件,如果阻断D.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但复制后的染色体并不是立即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分配发生在分裂期,特别是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因此,D选项错误。2、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D.核酸中的五碳糖都是核糖答案:A解析:A.核酸(包括DNA和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而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而C.核酸不仅存在于细胞核中,还广泛存在于细胞质中。例如,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和RNA。此外,在细胞质基质中也存在mRD.核酸中的五碳糖有两种,即脱氧核糖和核糖。脱氧核糖是DNA中的五碳糖,而核糖是3、关于细胞器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B.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A: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机器,被称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A正确;B: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B正确;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C正确;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但并非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如植物根部细胞就不含叶绿体,D错误。答案:D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B.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上升,有利于抵抗恶劣的环境条件C.正在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细胞代谢减弱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
A: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逐渐旺盛,自由水含量相对增加,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上升,A错误;B: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下降,这样可以使细胞代谢速率降低,有利于抵抗恶劣的环境条件,B错误;C:正在萌发的种子中,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相对增加,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上升,而不是下降,C错误;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因为自由水越多,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就越容易进行,D正确。答案:D。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叶绿体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附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动物细胞内的中心体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的场所D.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而中心体和核糖体则无膜结构答案:A解析:A.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等复杂的细胞器,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藻是真核生物,其细胞内含有叶绿体等复杂的细胞器,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叶绿体,A正确。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确实增大了内膜的表面积,但这主要是为了增大内膜上附着的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的数量,而不是与整个有氧呼吸过程都有关的酶,B错误。C.动物细胞内的中心体虽然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但纺锤体并不是在中心体上形成的,而是在细胞两极由微管组装而成的,C错误。D.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而溶酶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中心体也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但题目中“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的表述是错误的,D错误。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B.酶促反应速率受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影响,但与温度、pH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酶具有高效性D.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均能产生与CO答案:A解析: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B.酶促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和pH等。其中,温度和p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这是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原因。但酶的高效性是指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C错误。D.在细胞质基质中,与CO2有关的酶主要参与的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如乳酸发酵)或某些特定代谢途径(如脂肪酸β-氧化)中CO2的生成。而在线粒体中,与7、下列关于细胞膜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C.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分布是均匀的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特点。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组成,这两类物质在细胞膜中占据主要比例,A选项正确。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等,这些功能都依赖于蛋白质分子的特定结构和性质,B选项正确。C.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单位,它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则镶嵌或贯穿于这个骨架中,C选项正确。D.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而是有一定的分布规律。有些蛋白质分子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些则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还有些蛋白质分子通过特定的方式与磷脂双分子层结合,形成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区域,D选项错误。8、关于细胞中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和RNA都通过核孔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频繁转运B.构成DNA和RNA的碱基种类完全相同C.核酸中的N元素只存在于碱基中D.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由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核酸的种类、分布、结构和功能。A.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只有在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才会有一部分D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如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但RNA主要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如mRNA在细胞核中转录后,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而不是DNA和RNA都通过核孔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频繁转运,A选项错误。B.构成DNA的碱基有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G(鸟嘌呤)四种,而构成RNA的碱基有A(腺嘌呤)、U(尿嘧啶)、C(胞嘧啶)、G(鸟嘌呤)四种,其中T只存在于DNA中,U只存在于RNA中,因此构成DNA和RNA的碱基种类并不完全相同,B选项错误。C.核酸包括DNA和RNA,它们的组成元素都是C(碳)、H(氢)、O(氧)、N(氮)、P(磷)五种,其中N元素不仅存在于碱基中,还存在于磷酸基团中,C选项错误。D.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由其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决定,这种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性,D选项正确。9、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和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C.脂肪和糖原都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D.纤维素和淀粉都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B: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B错误;C: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C正确;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错误。答案:C10、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通常长于分裂间期B.分裂间期包括一个合成期和两个间隙期C.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D.细胞周期是指上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
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通常长于分裂期,A错误;B:分裂间期包括一个合成期(S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两个间隙期(G1期和GC: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D: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D错误。答案:C。11、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完全分隔开B.核仁与某种RNC.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D.染色质和染色体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答案:B解析:A选项:核膜确实属于生物膜系统,它主要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并且上面还镶嵌着许多蛋白质。但是,核膜上的核孔允许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RNB选项:核仁是细胞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真核细胞核糖体形成有关。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此外,核仁还负责合成某种RNA,这些C选项: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质中除去能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其中含有与中间代谢有关的数千种酶类,以及细胞骨架结构等。而细胞核内的液体并不被称为细胞液,它主要是核内的液体环境,其中溶解着各种核内物质。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在细胞分裂间期,这种物质以染色质的形态存在;而在细胞分裂期,它则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因此D选项中的“两种不同的物质”是错误的。1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B.溶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过程中都会发生形状的改变D.蛙的成熟红细胞中可以进行核糖体、线粒体和中心体的复制答案:D解析:A选项: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内没有像真核生物那样的细胞器结构,如叶绿体。但是,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这两种光合色素,这些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从而进行光合作用。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溶酶体是细胞内的一种单层膜细胞器,它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这些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及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因此B选项正确。C选项: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过程中都起到关键作用。在协助扩散中,载体蛋白与被运输的物质结合后会发生形状的改变,从而使物质能够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在主动运输中,载体蛋白不仅需要与被运输的物质结合并发生形状改变,还需要消耗能量来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蛙的成熟红细胞中并没有细胞核,因此无法进行核的复制(即DNA的复制)。此外,虽然蛙的细胞内含有核糖体、线粒体和中心体等细胞器,但在蛙的成熟红细胞中这些细胞器的复制活动并不活跃或根本不进行。因此D选项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B.可以产生等位基因C.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害的D.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答案: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概念、特性及其对生物的影响。A.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突变可能发生在非编码区或内含子中,这些区域的突变通常不影响蛋白质的编码,因此不影响表现型;二是即使突变发生在编码区,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即多个密码子可以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突变也可能不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从而不影响表现型。此外,如果突变导致的蛋白质改变对生物体没有显著影响,或者生物体具有某种补偿机制来应对这种改变,那么表现型也可能不会发生变化。因此,A选项错误。B.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这些新基因如果与原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并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那么它们就是等位基因。因此,B选项正确。C.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影响是复杂的。一方面,许多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因为它们破坏了生物体原有的遗传平衡和稳定性,导致生物体出现各种异常表现;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利的,因为它们为生物体提供了新的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此外,还有一些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生存没有明显影响。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害的。C选项错误。D.生物变异的来源有多种,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其中,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因为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和基因型,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和动力。没有基因突变,就没有生物进化的可能。因此,D选项正确。2、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一词来解释遗传现象B.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的9:3:3:1的性状分离比与亲本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有关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遗传学的经典实验之一,他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即后来的基因概念的前身)的概念,并成功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孟德尔并没有直接使用“基因”一词,而是使用了“遗传因子”来解释遗传现象。因此,A选项错误。B.萨顿是遗传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通过观察和研究,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然而,萨顿提出这一假说时并没有采用假说-演绎法,而是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他观察到基因和染色体在遗传给下一代时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且两者在体细胞中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从而推断出基因可能位于染色体上。因此,B选项错误。C.测交实验是遗传学中的一种重要实验方法,它主要用于验证遗传规律的正确性。在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分离定律的正确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测交实验并不能直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需要通过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来进行。因此,C选项错误。D.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的9:3:3:1的性状分离比是一个重要的实验结果。这个比例的出现与亲本的配子种类及比例密切相关。具体来说,亲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种类和比例的配子(即雌雄配子),这些配子随机结合形成F1代,F1代再经过减数分裂产生F2代的配子(即雌雄配子),F2代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F2代个体并表现出不同的性状。由于亲本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确定的,因此F2代个体出现的性状分离比也是确定的。因此,D选项正确。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B.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所以无氧呼吸不产生AC.叶绿体中含有DND.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但无膜结构,不含有磷脂答案:A;C;D解析: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物质运输、信号传导等多种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通常越复杂。所以A选项正确。B:无氧呼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虽然效率远低于有氧呼吸,但仍然可以产生少量的ATC: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它含有自己的DND: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机器,由rR4、关于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转录和翻译都以DNB.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需要RNC.转录形成的mRD.翻译过程中mR答案:D解析:A:转录确实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但翻译则是以B: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来合成RNC:密码子是mRD: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第一题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均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各组实验条件及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组别温度(℃)光照强度(lx)二氧化碳浓度(%)叶绿素含量(mg/g)光合速率(μmolCO₂/m²·s)甲2510000.032.06.0乙2510000.152.012.0丙255000.152.09.0丁155000.152.04.5比较甲、乙两组实验,可以说明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分析表格数据,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为了进一步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应选用_______组和_______组进行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并不是决定光合作用速率高低的唯一因素,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光合作用速率?(至少写出两个)答案: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乙;丙温度、酶的活性、光合色素的种类和数量、无机盐(如镁离子)的供应等。解析:甲、乙两组实验的唯一区别在于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温度、光照强度和叶绿素含量均相同。结果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也显著增加。因此,可以说明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不同条件下,光合速率有显著变化。但比较各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程度,可以看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为了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需要选择其他条件相同但光照强度不同的实验组进行比较。乙组和丙组在二氧化碳浓度和叶绿素含量相同的情况下,光照强度不同,因此应选用乙组和丙组进行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叶绿素含量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如温度、酶的活性、光合色素的种类和数量、无机盐(如镁离子)的供应等也可能对光合作用速率产生显著影响。例如,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光合色素的种类和数量则直接影响光能的吸收和转换效率;而无机盐如镁离子则是叶绿素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应情况直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含量。第二题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问题。(1)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常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细胞具有_______,便于观察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形态变化。实验中,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发生_______现象,此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将_______。(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到的试剂有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包括: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其中“水解”的目的是_______。(3)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绿叶中的色素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分离色素的原理是_______。答案:(1)大液泡(或液泡);质壁分离;增大(2)蒸馏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使细胞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的染色(3)无水乙醇(或丙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解析:(1)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之所以成为“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理想材料,是因为它含有大液泡(或称为液泡),这使得细胞在吸水或失水时,其形态变化更为明显,便于观察。当这些细胞被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时,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将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即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此过程中,细胞通过失水使得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但始终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因此质壁分离现象会持续进行。(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除了使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进行水解处理外,还需要蒸馏水进行冲洗涂片,以去除残留的盐酸和其他杂质。同时,使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水解的目的是使细胞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这样DNA在后续的染色过程中就能更容易地与甲基绿结合,从而便于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3)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为了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常使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为溶剂。这些溶剂能够有效地溶解绿叶中的色素成分。而分离色素的原理则是基于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具体来说,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而溶解度低的色素则扩散得慢。这样,在滤纸上就能形成不同颜色的色素带,从而实现对绿叶中不同色素的分离。第三题题目: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光反应阶段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哪个部位?该阶段的主要能量转换是什么?写出暗反应阶段中二氧化碳固定和还原的大致过程,并说明此过程中ATP和NADPH的作用。假设光照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C₃)和五碳化合物(C₅)的含量会如何变化?请解释原因。答案:光反应阶段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该阶段的主要能量转换是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ATP和NADPH中的能量)。暗反应阶段中,二氧化碳首先与五碳化合物(C₅)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C₃),这一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随后,在酶的作用下,三碳化合物(C₃)接受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提供的能量和氢,被还原成有机物,同时产生五碳化合物(C₅),实现C₃的再生。ATP在此过程中主要提供能量,而NADPH则作为还原剂参与反应。假设光照突然增强,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数量会迅速增加。由于暗反应阶段中C₃的还原需要消耗ATP和NADPH,且这些物质在叶绿体内的扩散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在短时间内,更多的C₃会被还原成有机物,导致C₃的含量下降。同时,由于C₃的还原会产生C₅,所以C₅的含量会上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基本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光反应阶段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这是因为类囊体薄膜上含有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所需的色素和酶。在光反应阶段,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暗反应阶段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是光合作用的碳同化过程。二氧化碳首先与五碳化合物(C₅)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C₃),这是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随后,在酶的催化下,三碳化合物(C₃)接受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提供的能量和氢,被还原成有机物(如葡萄糖),同时产生五碳化合物(C₅),实现C₃的再生。这一过程中,ATP提供能量,NADPH作为还原剂参与反应。当光照突然增强时,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数量会迅速增加。然而,由于这些物质在叶绿体内的扩散速度相对较慢,以及暗反应阶段中酶催化的反应速率有限,因此在短时间内,更多的C₃会被还原成有机物,导致C₃的含量下降。同时,由于C₃的还原会产生C₅,所以C₅的含量会上升。这一变化体现了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第四题题目: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取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在不同温度(T₁、T₂、T₃,且T₁<T₂<T₃)和光照强度(L₁、L₂,且L₁<L₂)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如CO₂浓度、水分供应等)一致且适宜。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实验设计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预测并分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随光照强度增加,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若在T₂温度下,L₁光照强度下测得的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请解释其生物学意义,并说明此时植物体内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答案与解析: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只能有一个自变量(本实验中为温度和光照强度),其他因素应保持一致且适宜。对照原则:设置不同温度(T₁、T₂、T₃)和光照强度(L₁、L₂)的对照,以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平行重复原则:每个实验组应设置多个平行样本,以减少偶然误差,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不同温度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在任一温度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净光合速率均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这是因为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照强度增加促进了光反应速率,进而提高了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速率,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加。然而,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达到饱和,此时再增加光照强度对净光合速率的提升作用有限,因此净光合速率趋于稳定。在不同温度下,净光合速率的最大值(即光饱和点时的净光合速率)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体内酶活性增强,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也增加,从而提高了光合速率。但是,当温度过高时,酶可能会变性失活,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因此,存在一个最适温度使得植物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T₂温度下L₁光照强度下净光合速率为0的生物学意义及关系:生物学意义:在T₂温度下,当光照强度为L₁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意味着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正好等于其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植物没有净积累有机物。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在此条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贫困生补助申请书800字
- 2025年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合同范本及合同签订要点
- 未来城市中的经济性公墓规划
- 社团候选人申请书
- 羽毛球社申请书
- 宏观经济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财经大学
- 2025年半自动PP捆包带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医疗设备耗材集中采购合同
- 现代企业如何通过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某企业为例的初步评估报告
- 娱乐场所装修监理协议
- LY/T 3400-2024荒漠与荒漠化防治术语
- 幼儿园开学前的厨房人员培训
- 油漆工培训试题
- 2024年四川绵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光伏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阀门和龙头项目发展计划
- 快手信息流广告优化师(初级)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消防员证考试题库2000题中级
- 广东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收费标准表
- 参观河南省博物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