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1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26/17/wKhkGWbGgRGAAAFkAAHismGAxdo199.jpg)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1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26/17/wKhkGWbGgRGAAAFkAAHismGAxdo1992.jpg)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1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26/17/wKhkGWbGgRGAAAFkAAHismGAxdo1993.jpg)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1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26/17/wKhkGWbGgRGAAAFkAAHismGAxdo1994.jpg)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1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26/17/wKhkGWbGgRGAAAFkAAHismGAxdo19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知识点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2)政治上: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3)教育、学术上: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2.代表人物(1)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2)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3)墨家学派的墨子。(4)法家学派的韩非子。3.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百家争鸣”的含义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由于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的不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是泛指,形容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数十个思想流派。“争鸣”指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见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A.政治运动B.启蒙运动C.思想文化运动D.思想解放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百家争鸣”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排除A。诸子百家中思想各异、流派纷呈,排除B。C项过于笼统,不能体现流派纷呈、“争鸣”的特点,故可排除。知识点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政治思想:①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③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2)教育思想: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1)政治思想: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2)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伦理观:孟子提出“性本善”,主张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行。3.荀子(1)政治思想:荀子主张实行“仁义”和“王道”,强调以德服人。(2)民本思想:荀子提出“舟水之喻”,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的巨大。(3)伦理观: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4.早期儒学的评价(1)创立:春秋晚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3)地位: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孔子的思想类别主张史实政治思想“仁”“礼”仁:孝悌、爱人、忠恕。反对苛政刑杀,体贴民情,主张“为政以德”。哲学思想天是最高的人格,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教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题2】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礼”的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A.孔子思想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B.孔子力图维护西周的等级秩序C.西周时期和谐的人际关系D.西周时期统治者对民众的重视答案B解析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是指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实际上是维护西周社会的等级秩序,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故可排除A、C、D。知识点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①老子出生在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②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③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④老子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2)庄子:①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②庄子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1)地位: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2)主张: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3)影响: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法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这种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为秦朝统一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改革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题3】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对他这种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A.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B.与当今依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C.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D.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答案D解析韩非子的主张是建立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之上的,故君权高于法权。所以答案选D。【史料文本】(1)教材P5孔子生平简介;(2)教材P5《资料回放》。【信息解读】根据《资料回放》,可以了解孔子一生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而在孔子的生平简介中,可以印证出《资料回放》中的史实。【史料应用】请结合史料回答问题:(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对我国文化教育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2)结合史料二,理解孔子的一生对我们有何感悟?答案要点(1)孔子晚年修订的“六经”,以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成为后来儒家的经典,经历代统治者和儒学家的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学思想体系,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孔子的教育思想涉及到学与教的各个方面,对我国古代乃至当今的教育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2)这段话是孔子对其精神修养发展过程的概括。据此可知,圣人、贤人、伟人并非天生的,他们都有一个成长锻炼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思考: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P6)方法点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要点①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基本思想主张是一致的,但对人性的认识方面却大相径庭,这反映出思想认识的复杂性。②“人性”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③思想认识的“相同”与“不同”是相对的。【变式1】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实质上都是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你如何理解上述观点?答案要点上述观点是错误的。他们的思想都包含了“仁”的思想,但其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其出发点是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实质是一种统治人民的手段,只不过这种手段是一种怀柔手段。一、本课测评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P7)方法点拨学习思想史,一般要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思想,其角度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考虑。答案要点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发展;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上:“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④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变式2】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兼并战争B.生产力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社会大变革答案B解析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的急剧变革,“百家争鸣”正是这种变革的反映。二、学习延伸谈谈你对这些言论的理解。(P7)答案要点①前两句是孔子的言论,都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对孔子来说“仁”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标准,是最根本的道德规范。②是孟子的言论,体现了孟子的“性本善”。③是荀子的言论,表明荀子的“性恶论”,虽然认为人性有恶的一面,但实际仍主张弃恶扬善。【变式3】下列对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分析正确的是()A.都主张“性善论”B.都强调礼法并用C.都主张用“仁”“德”治天下D.都博取百家之长答案C解析二人都继承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孟子提出了系统的“仁政”思想,而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A是孟子的主张,B、D是荀子的主张。课程标准课标追问要点提示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列举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和代表。(1)道家:老子和庄子。(2)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3)墨家:墨子(4)法家:韩非子。2.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3.列举三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1)孔子: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礼”、“有教无类”。(2)孟子: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3)荀子: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君舟民水”、“人之性恶”。4.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氛围中,由孔子创立的;后来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基础巩固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的关系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诸侯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在纷争的社会环境中,各学派站在不同的立场之上,纷纷著书讲学,宣扬自己的观点。故四种说法都正确,答案为D。2.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答案A3.旧时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开头既是“人之初,性本善”,最早明确提出这种观点的是()ABCD答案B解析本题首先要识别图像,A是孔子,B是孟子,C是荀子,D是老子。所以根据所学知识,最早提出“性本善”的是孟子,故答案为B。4.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统治思想源于()A.道家的无为思想B.儒家的仁政思想C.墨家的尚贤思想D.法家的法治思想答案B5.战国时期最适应当时政治需要的政治主张的倡导者是()A.孟子B.韩非子C.老子D.荀子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不断,法家思想正适应了这种需要。6.“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一材料反映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三人行必有我师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都体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到善恶、善与不善、有无、难易是对立的,但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能力提升8.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A解析重视“德”,强调“教化”是儒家思想的突出特点。9.今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国文化B.孔子思想在欧洲曾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答案A解析1691年处于清朝时期,这一时期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所以A的表述不准确。10.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答案A解析孔孟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仁”和“仁政”,其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11.阅读下列材料: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请回答:(1)根据材料,孔子所说“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答案(1)主要内容:恭、宽、信、敏、惠。主要目的:调节社会人际关系,促进人自身的发展。(2)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积极吸取其精华并把它发扬光大。12.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析、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冲孔镍板网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中国医大产科课件孕期营养
- 《中外名酒简介》课件
- 《上肢解剖基础》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门面使用权转让合同含配套设施更新及升级协议
- 《振动测试系统》课件
- 《高中状语从句》课件
- 《肿瘤的血管生成》课件
- 炼油分析站-化验组.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 《现在分词的用法》课件
- 普通话培训班合作协议书
- 《西方思想经典》课件
- 中医诊疗设备种类目录
- 日产贵士保养手册
- 成人四肢血压测量的中国专家共识
- 高中数学阅读与思考栏目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 12、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 基于AI的自动化日志分析与异常检测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原卷版)
- 战略管理与伦理
-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