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讨会发言稿(3篇)_第1页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3篇)_第2页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3篇)_第3页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3篇)_第4页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3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精选3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篇1在寒风侵衣、玉虎献瑞的深冬时节,我们来到海陵福地、青墩故里,相聚于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共同研讨鞠党生副校长的“激情语文”,张扬特色,传承文脉,意义重大。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在从教适应期、成长期,多么希望能有名师导引、专家指点、群体关怀,可是那时还没有导师团,没有名师沙龙。我觉得,市教育局从南通教育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整体构划教师优先发展、名师团体引领的工程,是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最大关爱、最深关切,是对基础教育的巨大贡献。受惠的将不仅仅是各层梯队的老师,更是辐射效应带动起来的广大骨干群。我很钦佩名师导师团中各位德高望重的教育专家。有的导师本可以清静悠闲安度晚年,却怀着崇高的责任感、炽热的教育爱,播撒辛勤汗水,奉献人生智慧,青山夕照,晚霞满天;有的导师自身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却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以深邃的理论积蕴和精湛的教学技艺,循循善诱,细细点拨,倾心扶持新秀,悉心续写新篇。我很钦佩名师梯队的的各位老师。有的已是特级教师声名远播,有的崭露头角风格独特,有的成果丰硕影响深远,但依然志存高远,勤勉学习理论,刻苦钻研教艺,宁静淡泊,立志攀高,不断增加内涵,不断走向成熟,取得了令人称羡的不俗业绩。今天,名师导师团的前辈大师,第一梯队、预备队的名流俊杰,云集海中,共话语文,共享激情。我,虽然只是一位学识浅陋的后学,但是,作为鞠校长的学业同仁,十分钦敬他的事业追求与教学业绩。上午,我们欣赏了鞠校长和顾老师的激情课堂,聆听了鞠校长的主题报告,特别激动,特别感动。此时此刻,特别感慨于冰心的一段话:“爱在左,而情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感觉真像是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旅程,让我浸润在充满诗意的空气里,感受着美丽语文激情语文的独特魅力。这是一次情感的陶冶、智慧的碰撞、哲理的升华、辞采的珍藏。法国有一位叫丹纳的文艺史学家说:“莎士比亚不是星球上掉下来的陨石,在他背后有整整一个民族合唱队。”可以说,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展现出来的个性与风采,其实也折射了海安中学教师群体和我们这个名师团队的睿智光芒,折射了语文课堂改革的时代光辉,它昭示我市的语文课程改革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课堂的灵魂;激情,能让学生绽放生命的华彩。鞠校长的“激情语文”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本质规定性,体现了语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命课堂观。难能可贵的是,鞠校长的“激情语文”产生于他的批判性思考。鞠校长在《激情——语文教学的永恒旋律》一文中,阐述了这一教学主张的动因与途径:语文本应是闪烁思想、充溢人文、飞扬激情的学科,但由于应试教育的驱使,语文的工具性无限膨胀,成了猎取高考分数的'纯工具,情感成了奴隶,成了陪衬,课堂上思想缴械、精神退位、激情毁灭,语文教育的本质被严重扭曲。虽然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将情感目标列为特别重要的课堂达成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故乡如故,激情阙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缺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要陈述我对鞠校长“激情语文”的内在价值理解。1.激情,是语文学科的内在达成目标语文学科更多的承载了思想、精神、情感的“全人教育”价值达成目标。经过数十年的争议、研讨、实践和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共识:语文固然要传授知识、强化能力、开发智力,但它与纯科学课程有着不同性质,发挥着不同功能:科学课程追求精确简约、标准规范、客观惟一,而语文学科则更注重生动丰富、多元多维、体验感受,这些都与情感、情绪、情境联系在一起。科学课程的工具性价值超过目的性价值,而语文教育的目的性价值则超过工具性价值。质言之,科学课程主要是传知、启智,是工具掌握,其间渗透德性因素;而语文教育虽然也传智、启智,提供工具,但更重要的是“目的本身”,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荣格说:“一切文化都将沉淀为人格。”语文教育说到底是对学生的一种人格濡养,这种文化最终会提纯为人格,而这种文化人格才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最有用的东西。审视当下的语文教育,这种特别价值研究得很不够,课堂呈现也缺乏情感温润,缺乏生命意识。而鞠校长的研究正是抓住了这一本质,这一特别价值,所以具有特别意义。2.激情,是学生发展的强大内驱动力学生发展更多的取决于情感在个性、道德、伦理和理智上的成熟。语文教学“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今天谁也不会怀疑,但在理解和操作上却远未落实。这八个字的核心要义应是着眼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是全面的、和谐的、恒久的。据人类学专家的不懈研究,人的发展可达成的高度,主要的不是取决于知识,而是取决于人的情感和性格。黑格尔说:“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曾完成,也不能完成。”列宁说得更明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国内研究情感的专家朱小曼教授认为,情感不是课堂上用以激发兴趣的手段,不是教师外加的“佐料”,情感本身就是目的,就是以人为本的根本。语文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鞠校长的教育追求,正是来自于他对学生的关切,来自于他至高无上的师德情操、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稳定乐观的心理品质和渊博扎实的学识修养。3.激情,是课堂推进的核心内蕴要素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文采飞扬的阅读课全部成了知识的大排档,真情流淌的作文课全部成了八股格式的模仿秀,情智生辉的活动体验课全部成了背诵抄写,学生可能掌握某些机械的知识,可是却因此失去兴趣、失去激情、失去灵性,享受体验的过程变成接受灌输的过程,得到的我们看到了,可失去的也许更多更多。正如著名诗人、剧作家、文学评论家艾略特在《岩石》中的追问:“在信息中,我们的知识哪里去了?在知识中,我们的智慧哪里去了?在生活中,我们的生命哪里去了?”可以想见,一堂没有激情涌流的语文课,注定是苍白无力的,注定是无法在学生心灵留下任何印迹的。假如,我们读苏轼,在低吟浅唱中体悟旷达洒脱的苍凉感;读杜甫,在批文入情中领会孤独漂泊的悲怆感;读落日,在师生对话中解读雪耻新生的使命感……概言之,在充盈情感、心理相融的意境中,在吟哦讽诵、以情动情的顿悟中,陶冶情操、润泽心灵、体验生命,那么,语文教育,该是一项多么崇高而幸福的事业啊!如今,鞠校长正带领他的团队,艰辛跋涉,行走在语文天地间,追求“激情语文”的至高境界,真正使中学语文回归本质,复归本真,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从更高层面达成语文教育“全人目标”。语文教材呈现的是: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这些,都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文本意蕴都需要通过感悟去获取。为此,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努力设置最佳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创造的激情,以情激情,抓点引思,情智融通。在他们的课堂里,我们感受到了师生的心灵共鸣和精神遇合,我们听到了学生“拔节”的声音,我想,那一定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动听的声音。而这一切,无疑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学养和纯熟的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育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可以这么说,鞠校长他们找到了学生心中的那盏灯,并将它点亮,温暖自己,温暖世界。他们一路走来,对语文教育的执着与坚守,我想,它的价值与意义,怎么评价也不过分。“激情语文”要做到更上层楼,能否在“求真、造境、动情”上更多思考。1.悟本真学会倾听作者声音,与作者产生共鸣。激情奔涌必须从作品本身出发,建立有限度诠释与过度性诠释之间的规范,认真把握好“度”,理解品味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对文本,要做到两点:一是“读解”,二是“还原”。“读解”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具体实在的文学层面,叩问作品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另一个层面是博大精深的哲学层面,揭示人的自我存在,探索人生的价值意义,展开对生存世界的理解。目前语文课堂尤其缺乏哲学层面的读解。“读解”后面就是“还原”。很多老师没有还原意识,其实所有的教材都是需要你去推敲的,要在文学史、文化史、哲学史、历史上找到它相应的位置。深度阅读,就必须把它还原,这种还原是必须的,这是归真,让艺术把真情实感馈赠给现实。因此,个性化阅读必须是在还原阅读基础上的,利用文本的“不确定性留白”“召唤结构”,以意逆志,获得思想启迪,情感陶冶。2.造情境知识必须融化在情境中才有生命力,才易于形成“心理同构”,转知成识。课堂上引导学生入境特别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情境营造要因文因时而设,要契合中学生心理特点,要注重迁移使情感弥散而稳定,要适时适切适度使用多媒体。3.重共鸣“激情语文”只有使学生产生了“情感共鸣”才能达到效果。首先教师要充满激情,以情动情,引发共鸣;其次,学生要批情入文,精读细品,文我合一,达到师生共融共享;另外,要通过启动、激发、强化、辐射、诵读、描述、升华等多种方式形成共鸣——让师生忘情的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感情的交流场中。另外,“激情语文”还要注意情思、情理、情智的互补,以情引思,以情明理,以情启智,既有激情如火,又有冷静是金,切忌缤纷杂陈、花哨晃动;要尽量远离虚伪之情、矫揉之情、低俗之情,唤醒、建构至真、至纯、至美之情;要尊重、欣赏各个不同个体的非均衡性情感认知,鼓励、引导学生形成各自满意的情感体验,避免大一统、泛道德化。最后,我想说:生命,因激情而美丽;课堂,因激情而动人。如今,鞠校长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坚信,“激情语文”的明天更加值得期待!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篇2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大家感谢市教研室领导——时老师,邹平教研室领导——杜老师,以及美丽的礼参中学的领导,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次绝佳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使我们受益颇多!昨天下午,我怀着学习与鉴赏的心态观摩了四节好课。现只对其中的第1节和第3节课发表一下个人不成熟的看法。由于两节课的执教者都是市级优质课的获得者,所以他们的教学设计和基本素质都很高,学生的表现也很好。本人只是一名普通的乡镇中学物理老师,由于水平有限,不敢过多地进行评判,点评只从个人角度出发,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和授课者批评!先说一下这两节课的内容,第1节宋老师执教的是一节新授课,引导学生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等内容;第3节徐老师执教的是一节复习课,引导学生梳理了欧姆定律一章的重点知识。下面,我从教师素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实施四个方面分别评一个这两节课。第1节功一、教师素质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普通话好,教态自然,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板书简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效果良好。二、教学理念综观整节课,可以看出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基本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基本理念。如教学伊始,宋老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书本、文具盒等感受做功,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交流,领会什么是力学中的功。这些器材易得,效果良好。宋老师授课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发挥学生了的聪明才智。教学中主要使用了"问题引导→学生活动→问题引导→学生活动→"这样的模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不停步,逐步将学习引向深入,实现了高效教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概念课的高效教学样板。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学生特点和本地教学实际将教学目标细化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课程标准中对"功"这一知识的要求: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3.2.2知道机械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宋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目标的制定基本上是科学的,虽然没有点明"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但在教学中确实是结合实例进行的。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也非常合理。四、教学设计与实施本节课的教学中,宋教师以故事引入,激趣引新,然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设计了前后连贯的五个活动:感受功、描述功、分析功、计算功、深化功,利用学案和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走进功的世界。这些活动突出体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活动比较充分,符合概念课的设计理念。最后盘点收获,进行总结。整节课的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思路清晰,各环节的设计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均以实现本节课的某个小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疑惑1:引课的故事是否合理?这个故事越听越像个故事,不论是将30斤大米运回家,还是将一大桶水提回家,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大米"和"大桶水"的位置改变都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个改变物体位置的力肯定做了功。所以说,"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基本上没有做功"这一说法是不严谨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疑惑2:物理符号和语言是否范?物理量应该是斜体,而单位应该是正体,课件中忽而正体忽而斜体。教学中的语言"W2做的功多?"应该是"力F做的功".疑惑3:焦耳简介是否过简,展示文字介绍后没等我读完一行,教师即可始问:你从焦耳身上学到了什么?第2节欧姆定律复习一、教师素质徐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普通话好,教态自然,具有较强的亲合力,擅于使用肢体语言,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特别是对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能力。徐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尊重,注重启发引导,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开展教学。能熟练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二、教学理念徐老师这节课,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做到有效引导,对于学生活动敢放擅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展现了较好的课堂调控能力。本节课,以电学中的两大实验为中心进行展开,体现了物理课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注重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对"欧姆定律"这一知识的要求:3.4.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徐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电流和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2.理解欧姆定律。3.会利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目标的制定基本上是科学的,虽然没有说明"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但本节课是复习课,徐老师在教学中对两大实验的细致分析已体现了这一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虽然不能实现"理解欧姆定律"这一目标,但本节课已解决了一部分,后面跟上的习题课就会继续解决这一问题。四、教学设计与实施本节课,徐老师以实验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了欧姆定律(问题1)、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问题2)、伏安法测电阻(问题3)。从目前教学来看,很多学生对电学实验复习的认识是浅层次的,不经教师引导,很难深入达标。目前中考对电学实验的考查要求,不仅让学生知道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还要求学生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试验;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徐老师这节课,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一步二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大实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达到课标和中考对这两大实验的考查要求。现在初中的复习课很难上,一是因为时间短,内容多;二是没有一个好的模式供借鉴。徐老师利用这节课,为大家提供了一节复习课的样板课,纯干货!这样的知识复习课,后面再加上一节习题课,效果肯定棒!疑惑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复习时,是否应该对适用条件"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进行强调?这可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关键部位!疑惑2:对画电路图的规范性是否应该加强?比如用直尺画。对学生画错的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图象的处理能否更加深入?U=IR.疑惑3:多次测量的意义?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课件展示太快了!(连电路和展示答案)总体来看,两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不敢提过多问题,两节课中还有很多优点和细节问题值得大家研究,我的点评仅当不成熟的砖,希望能引来大家的玉。点评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篇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刘伟平,在新华路初中的教九年级数学,非常感谢教研室的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能够代表新华路初中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团队的力量》。一、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跟所有的数学老师一样,我们首先会在备、讲、批、辅上下足功夫。在新华路初中的九年级数学办公室,你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四个数学老师经常在一起教研,不管是办公时间或者课余时间,不管是在操场或者是餐厅,几个人经常交流,有时候是一节课怎么设计教学环节,有时候是一道数学题有几种解法。说实话,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特别薄弱,我们学校的教师也都是非常朴实,我们深知,以我们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现状,要想取得优秀成绩,只有多下功夫,只有发挥团队的力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只有大家各自发挥优势,才能将资源利用最大化。例如桑亚涛老师做题速度最快,他主动就肩负起筛选习题的重任,给学生做所有的题目,桑老师都会先做一遍,然后再精练精讲;王春芳老师最擅长一题多解,不管是几何或者代数,甚至计算题,她都想方设法一题多解,力争找出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王银芳老师最擅长讲评,她经常对学生说,要小题大做,大题小做。九年级四个数学老师,最没有特点的就是我了,但是我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人缘好,他们几个精选的`习题,精讲的方法,都一定会告诉我。当我外出开会时,他们几个争着替我上课,当我分身乏术时,从不担心教室里没有老师辅导学生。这就是我的同事,我们之间情同手足,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工作不是负担,是一种享受,我们在享受这份和谐和亲情。我们深知,我们或许不可能教一辈子数学,不可能做一辈子同事,但是我们可以做一辈子的朋友,一辈子的兄弟姐妹。在学生管理上,我们依然是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不仅是班级、备课组,整个年级组都是统一管理,当某个老师在教学或者班级管理上遇到状况时,背后一定有一个团队在支持。在我们学校,老师们从来不用担心管不住学生,一个班级出现问题了,全年级的老师都会进教室对学生展开强大的心理攻势,所以,新华路初中没有所谓的差生和弱势班级。对待学生的学习,几年以来我们一直“从最后一名抓起”。有的老师可能会这样说,毕业班追求的是升学率,那些差生反正也考不上学,只要不捣乱就行。可是你知道吗?当一个学生的学习被老师放弃时,他要么厌学辍学、要么传染,慢慢的你会发现,班上不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九年级的每个班,都会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ABcD,然后每四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A组学生是组长,他的职责是带领BcD的学生学习,我们会按照小组评价的方式进行积分,一人违规全组光荣。所以在我们九年级,那些不好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