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五市十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五市十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五市十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五市十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五市十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五市十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其余桥道坊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亦有卖卦人盘街叫卖,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据此可知,宋代A.家庭手工业规模的扩大 B.商业竞争异常地激烈C.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 D.城市的经济功能凸显2.唐政府在851年曾经颁布法令,要求各地恢复原来的宫设市场,在过去不设官市的地方取缔所有市场。这一法令只实行了两年就停止了。这反映出当时A.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没落 B.坊市制度彻底打破C.皇帝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条例规定,以前的人口买卖契约全部废除,不得再有主奴名分,只准视为雇主和雇佣人之关系。该条例A.保护了工商业的发展 B.力图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C.实现了生产关系变革 D.有利于重建社会契约精神4.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5.占卜与风水在中国起源很早,但在民间广为流行则始于宋朝,主要原因是A.商业发达,社会流动加剧B.社会动乱,瘟疫战争不断C.理学兴起,儒家思想流行D.帝王提倡,佛道宗教盛行6.巴黎公社建立之后,公社认为纪念拿破仑一世胜利的凯旋柱是一个波拿巴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象征,于是将其拉倒。包括德国在内的工会和社会主义组织举行集会并传递了支持巴黎公社的信息。这反映出A.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应用 B.法德工人运动的斗争目标趋于一致C.工人运动的国际主义精神 D.第二国际对于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7.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徐州一会,实当时诸候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钱穆所指“徐州相王”的“惊人”之处在于A.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获得较大提升 B.魏齐结盟改变了各国间力量对比C.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D.传统的礼法体制和秩序遭到践踏8.黄河古称”河”“河水”。《诗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的变化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9.以下是不同时期《大公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评论。《大公报》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人民呼唤和平民主建国C.社会性质发生重大转变 D.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10.陈独秀指出,阶级战争的观念确是中国人应该发达的了,再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有产阶级的政治家政客的腐败而且无能和代议制度的信用,民主政治及议会政策在中国比在欧美更格外破产了。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A.革命方向出现了转变趋向 B.民主宪政出现危机C.资产阶级丧失革命领导权 D.国共矛盾日益加剧11.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来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压力,又给予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A.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12.据《上海电信史》记载:“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请德律风(电话)专营权,条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电话通讯网。”文中省略的是A.英国政府B.总理衙门C.上海知县D.工部局13.观察下图,其转变最早可能出现在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70年代14.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A.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B.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C.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D.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15.自秦汉以来我国封建社会政制的经典架构被明太祖拆散。“然继体之君长于深宫,鲜习政事,凡六部所奏呈者,无法裁决,于是不能不重用作为顾问机关之殿阁大学士,因之,‘票拟’之制行矣,‘内阁’之制成矣。”据此可知,明代A.君主专制的需要致使行政机构的变革 B.以“人治”为本的政权特征开始突显C.内阁由顾问发展至王朝最高权力机关 D.政治体制逐渐趋于多元化和固定化16.明代歙人吴长公自幼业儒,父客死异乡后,母令他弃儒业贾继承父业。吴长公遵母命外出经商时说:儒者直孜孜为名高,名亦利也。籍令承亲之志,无庸显亲扬名,利亦名也。不顺不可以为子,尚安事儒?乃今自母主计而财择之,敢不惟命。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弃儒从商”现象的出现,是儒学正统地位动摇的表现B.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C.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孝道文化在商业利益的冲击下,逐渐走向消亡D.遵从母命“弃儒从商”可理解为对孝悌、敬长等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17.在尼克松政府表示希望同中国对话并采取改善关系的措施后,毛泽东随即公开表示:“如果尼克松访华,他高兴同他谈,不论作为旅游者,还是作为总统都行。”这表明当时A.美国放弃遏制共产主义B.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C.中美之间分歧基本化解D.中美双方都有合作需要18.英国著名法学家白芝浩在评价17世纪英国革命时指出:“如果没有受到宗教理论的推动的话,单单政治原因在当时是不足以激发人们对国王进行这样一种反抗的。”这表明A.欧洲天主教成为英国革命的旗帜B.英国革命存在宗教政治化的特点C.专制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D.宗教因素是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19.1969年,尼克松在关岛发表谈话时指出,美国将继续发挥自己在亚洲的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此次谈话的背景是A.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B.日本军事力量迅速增强C.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D.苏联推行积极进攻战略20.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央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A.注重了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 B.确立了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C.突出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D.标志着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21.下列是一组国际组织的标志。其中主要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是A. B.C. D.22.中国古人常用“膏腴”一词形容华美高贵的家族门第。少数民族王朝北魏沿袭魏、晋惯例,特别是在士族化风潮狂飙疾进的洛阳时代(494年至534年),“膏腴”由约定俗成的习语变成阀阅等级制度中固定的一级。这一现象A.稳固了当时的统治秩序 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C.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推动了多元文化的整合23.据蒋孟引《英国史》载:1835年,英国棉纺织业中18岁以下的童工有9.5万人,占全部工人的43.3%;女工11.9万人,占全部工人的54.3%。1839年,在英国的419560名工人中,除了23%是成年男工外,其余都是女工和儿童。这一记载表明A.女工与童工的用工成本相对低廉B.资本家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C.成年男工独立意识增强觉醒较早D.工业革命带给英国巨大就业机会24.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二程朱熹的理学2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对苏联的基本态度如下表所示据此可以推知,当时的美国A.积极推动美苏冷战格局的扩展 B.准备对苏实施强硬的遏制政策C.试图借助于战争手段遏制苏联 D.对苏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转折26.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8年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A.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B.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C.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D.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27.1953年,周恩来总理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周总理发表此番言论的目的是A.提倡求同存异,以解决国际争端B.冲破欧美封锁,改善外贸局面C.实行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D.寻找盟友,应对中苏关系恶化28.1830年,力主啤酒商自主经营的《啤酒法》颁行,该法加剧了当时社会的酗酒问题并遭到禁酒协会的强烈反对,但英国议会仍然坚持推行,仅在1834年进行了微小的修改以加强社会治安。这反映了当对的英国A.社会治安问题突出 B.议会背叛了选民的利益C.社会道德日益沦丧 D.自由主义成为发展趋势29.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学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C.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30.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相的英国政府对各大国有企业和垄断部门进行私有化,主要采取的形式包括整体出售,拆分售股给公司员工和上市三种:2010年,卡梅伦上台后,英国推动了所谓“二次私有化”进程。这些举措A.激发了市场经济活力 B.受到凯恩斯主义影响C.降低了国家财政收入 D.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博物馆和近代民族国家18世纪末的欧洲,博物馆向大众开放的呼声日益高涨。182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将建设博物馆的大任交到申克尔的肩上。博物馆位于皇家花园乐趣园之北,与普鲁士皇宫遥遥相望,东有象征神权的普鲁士宫廷教堂,西有昭示军威的军械库。它立于高台之上,屋顶安置着象征普鲁士文化影响的鹰和狄俄斯库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孪生神灵)雕像。博物馆1825年开始施工,1830年落成,是柏林第一座公众博物馆。藏品及建筑物的主人是帝王,被称为“皇家博物馆”。因收藏猛增,“皇博”难以胜任,威廉四世下令将“皇博”之北的地段专门用于新建博物馆、学术机构及大学,并称之为“艺术和科学的自由之地”。新博物馆采用了蒸汽压桩机、蒸汽动力升降机等工具,并用火车将建筑材料直接运入工地,内部还大量使用预制铸铁构件。该馆1855年完工,成为当时舆论的焦点。1867年,出于政治需要,用于收藏当代德语艺术家作品的“国家画廊”工程动土,1876年对外开放。(1)依据材料,概括柏林“皇家博物馆”的特点。(2)结合所学,对普鲁士建立和发展博物馆这一现象进行评析。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但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政治实体。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材料二清初,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等人外,还对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等进行祭祀。康熙帝六次南巡的活动之一就是到南京的明孝陵祭祀明太祖。他还专程前往曲卓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更是提出“最天法祖、勤政爱民”“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会通各族文字的书籍。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局面形成的表现与途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朝前期为实现国家认同所做的努力。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万历元年(1573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考成法。规定各级部门都要“置立文簿每月终注销”每事定出完成期限,逐月逐季逐年检查,作为考核官员优劣的标准。如有延误者各级官吏都有责举报。如此月考、岁考,使得“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再者,地方抚按负责二省之事而汇总于六部,六部据簿以检查各地职守,六科据簿以检查六部,内阁据簿以检查六科,使事权最后集中于内阁。万历二年(1574年)十二月,张居正命造御屏一座,将府部以下知府以上所有官员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以便神宗皇帝朝夕省览。数年之后,科道官说:“自考成之法一立,数十年废弛丛积之政渐次修举°”同时,张居正发现,“近来因行考成之法,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张居正考成法提出的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考成法实施后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依据材料“坊巷”“三更不绝”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这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凸显。D正确;材料反映手工业的发展,不一定是家庭手工业,A排除;商业竞争是否激烈,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判断,B排除;材料未涉及宋代政府对市场的管理,C排除。故选D。2、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唐代晚期颁布恢复各地专门为皇家采购服务的“宫市”的法令,但仅实行两年,反映了中央政令在地方实行受阻,中央集权走向衰落,A项正确;坊市制度彻底打破于宋代,排除B项;题干不直接涉及皇权权威,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3、B【解析】

依据材料“以前的人口买卖契约全部废除,不得再有主奴名分,只准视为雇主和雇佣人之关系”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可知,南京临时政府规定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表明其力图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B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工商业的保护的措施,A排除;材料措施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涉及对生产关系的变革,C排除;材料中的措施不能证明南京临时政府重建社会契约精神的想法,D排除。故选B。4、A【解析】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反映了经过辩护人的辩护、陪审团的投票等一系列的民主程序的运作,最终陪审法庭判其无罪,判断A项正确,排除D。B项说法错误,妇女没有公民权,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C项理解有误。【考点定位】必修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的民主政治5、A【解析】占卜与风水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可是在宋代才广为流传。分析原因,可以得出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人口的流动,因此占卜和风水使得人民在内心寻求安慰和解脱,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社会动荡往往无法顾及文化方面的发展;C选项错误,理学思想不推崇占卜和风水;D选项错误,宋代佛道宗教并不是很盛行,且帝王也未有提倡。6、C【解析】

材料中的“推倒凯旋柱”表明巴黎公社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不主张对外扩张,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同时国外的工人组织对巴黎公社表示支持,可知工人运动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故答案为C项;巴黎公社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展的,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第二国际成立于1889年,巴黎公社革命是在1871年,排除D项。7、D【解析】

“徐州相王”打破了诸侯由周王册封的制度规定,是对当时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的破坏,严重削弱了周王的权威,故选D;“徐州相王”是魏王和齐王之间相互承认对方为王,与诸侯国政治地位的提升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徐州相王”时间没有改革变各国间力量对比,更没有使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排除BC。故选D。8、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水土流失,黄河水变得浑浊,故黄河名称的变化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黄河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否增强,也不能反映出水利观念的更新,排除B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与黄河名称的变化无关,排除C。9、A【解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公报》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由反对到赞扬,反映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内阶级矛盾转变成为了中日民族矛盾,A项正确;人民呼唤和平民主建国在抗日战争胜利后,B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并未发生重大转变,C项错误;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是在1947年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以后,D项错误。10、A【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了陈独秀对当时中国政治不满,主张以阶级斗争反对资产阶级民主,说明陈独秀当时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方向出现了转变。A正确;陈独秀是对当时国家政治状况不满,继续探索新的出路以实现中国的民主政治,B排除;材料不能看出资产阶级失去革命领导权,C排除;材料未体现国共矛盾的加剧,D排除。故选A。11、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在边疆地区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少数民族的侵扰,且节度使掌握募兵权也是中央财力不足导致的,说明节度使的出现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D正确,B排除;

材料与民族融合无关,A排除;

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2、D【解析】材料“1879年”“德律风(电话)”“租界”并结合所学可知,1845年英美法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当时是三国共一个租界,委任外国领事成立上海“工部局“取代上海县政府管理租界,故D项正确,BC项错误;英国政府不可能具体管理每一个租界,故A项排除。点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79年”“德律风(电话)”“租界”,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13、B【解析】

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由图1的人力变为图2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这一变化最早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到19世纪末,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4、D【解析】根据材料“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说明此时是强调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说明此时是强调反对霸权主义。总体来看,说明不结盟国家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BC项。15、A【解析】

根据题干,明太祖因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废除自秦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丞相制度,设立殿阁大学士;明太祖的继承者们也是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设立了内阁,故答案为A项。B项错在“开始”,排除;内阁在明朝不是法定的最高权力机关,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点睛】明朝初年废除宰相制度,逐步形成内阁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产物。16、D【解析】

材料信息是,明朝吴长公弃儒业贾,他认为儒者求取的名,也是利,自己经商求取的利也是名;顺从母亲心愿才符合儒家伦理。由此可知,这是商品经济冲击下对传统儒家伦理的另一种诠释,故D符合题意;明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没有动摇,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商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故B错误;C项说法错误,宗族孝道文化没有走向消亡,故错误。17、D【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表示希望和中国改善关系后,毛泽东表示赞同,可见中美双方都有合作需要,故答案为D选项。美国放弃遏制共产主义的说法与史实不符,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美国与苏联关系,B选项排除。中美之间分歧基本化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18、B【解析】

由材料“如果没有受到宗教理论的推动的话,单单政治原因在当时是不足以激发人们对国王进行这样一种反抗的”可知,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共同推动了英国革命的发生,这说明英国革命存在宗教政治化的特点,故选B;英国在16世纪就已开始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故天主教不可能是英国革命的旗帜,排除A;材料并未说明议会与王权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不可调和,那么英国就不会建立君主立宪制,故排除C;材料重在强调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联,而不是仅仅强调宗教的作用,排除D。19、D【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1969年”并结合冷战的过程可知,这一时期苏联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美国试图利用亚洲的盟友来牵制苏联。D正确;美国70年代才发生经济滞胀,时间不符,A错误;依据所学可知,美国采取该政策的原因是由于美苏的对抗,日本军事力量迅速增强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发生在1972年,C错误。故选D。20、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一五计划期间对沿海地区的工业采取“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在当时主要把重点放在内陆地区,说明国家注重了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A正确;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B排除;材料未涉及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特征,C排除;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于1952年底就已经完成,D排除。故选A。21、D【解析】

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协助,来帮助这些国家经济恢复与发展,D项是世界银行,故选D;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是东南亚国家联盟,C项是欧盟,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2、C【解析】

由材料“由约定俗成的习语变成阀阅等级制度中固定的一级”等信息可知,在北魏时期,士族化风潮继续发展,社会分化继续存在并发展,这一现象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C项;随着阶层固化,士族与下层民众的矛盾日益激化,这不利于当时统治秩序的稳固,排A项;对社会阶层的划分与民族融合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北魏的这一做法并不是一项文化举措,不会推动多元文化的整合,排除D项。23、B【解析】

使用女工和儿童,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压榨他们劳动的剩余价值,而所付工资远远低于成年男工,从而有利于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故答案为B项;英国当时使用童工也有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排除A项;这一现象与成年男工独立意识增强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解决就业问题,排除D项。24、C【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其目的是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礼法并用”,二程朱熹的理学把儒学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25、B【解析】

杜鲁门认为应该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凯南认为苏联在极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都说明美国准备对苏联实施强硬的遏制政策,故选B项;此时冷战格局尚未确立,谈不上扩展,排除A项;美苏之间实行的是冷战,始终没有出现直接的战争,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美国的政策调整,没有体现对苏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B。26、A【解析】

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是为了供应前线,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征收粮食税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集体农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以农业政策的调整是苏俄(联)依据国家战略需要进行的政策调整,故A正确;1921年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错误;“国内战争时期”“1921年”“1927年”苏俄(联)面临着不同的国情,根据国情调整农业政策,不是随意的,C错误;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是为了供应前线,建立集体农庄时苏联重点发展的是重工业,忽视农业发展,故“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的表述错误,排除D。27、B【解析】“求同存异”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的方式;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周恩来在1953年提出材料中的主张.故B正确.;与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不符,故C排除;中苏关系恶化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故排除D。28、D【解析】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自由主义成为当时英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英国议会推行的法案不过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趋势而已,故D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社会治安问题突出,故A不正确;材料仅仅提到禁酒协会反对该法案,没有涉及议会背叛选民的问题,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道德沦丧的问题,故C不正确。29、B【解析】

秦朝的儒家的学者针砭时弊,批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因此B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A错误;“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C项说法错误;宋明理学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长,D项错误。30、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撒切尔夫人为了医治经济的“滞胀”,一反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掀起了私有化浪潮,对各大国有企业和垄断部门进行私有化,其目的是激发了市场经济活力,故A正确;这些措施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B错误;这些措施减少了国家财政支出,故C说法错误;这些措施不能推动第三产业兴起,故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地理位置重要,周围分别是代表君权、军威和神权的建筑;由皇帝主持修建;建筑体现出浓厚的古希腊和罗马的风格和元素;皇家藏品面向大众展出;馆藏物品丰富;等等。(2)示例:启蒙运动在欧洲扩展,自由和平等思想得到传播,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成为大势所趋,“皇家博物馆”的建立顺应了这一趋势;工业革命的进行促成了新博物馆的建成,推动了“艺术和科学”的进一步传播;在德意志统一前后,建设“国家画廊”以保存本民族文化,有利于提升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有助于巩固德意志帝国的统一。【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与普鲁士皇宫遥遥相望,东有象征神权的普鲁士宫廷教堂,西有昭示军威的军械库”可归纳出地理位置重要,周围分别是代表君权、军威和神权的建筑;根据材料“威廉四世下令将“皇博”之北的地段专门用于新建博物馆、学术机构及大学”可归纳出由皇帝主持修建;根据材料图片可知体现出浓厚的古希腊和罗马的风格和元素;根据材料“皇家博物馆”可归纳出内容丰富;根据材料“用于收藏当代德语艺术家作品的“国家画廊”工程动土,1876年对外开放”可归纳出馆藏物品丰富。(2)评价:结合上述分析及所学知识可从启蒙运动、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