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单元检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单元检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单元检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单元检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单元检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单元检测(其次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地中海沿岸某河流中游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河谷阶地的成因是()A.河流的侵蚀B.地壳整体下沉C.河流的侧蚀与积累作用D.河流的搬运作用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相宜布局居民点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牛轭湖是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随着流水作用愈来愈曲,最终导致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新的湖泊。读北半球某地牛轭湖形成过程及景观图,完成3~4题。3.导致图1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4.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可以()A.减小河流流速B.减弱洪水灾难C.增加航运距离D.增加河道淤积读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5~6题。5.地表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奇峰林立,地表坎坷D.溶洞发育,暗河相连6.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海浪侵蚀D.流水侵蚀珠峰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具有无限的魅力。中国登山队多次顺当登顶珠峰,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据此完成第7题。7.当登顶珠峰时,最可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是()A.①B.②C.③D.④最新探讨发觉,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更。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旁边,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面左图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A.上升,④增加B.上升,③增加C.降低,②增加D.降低,①增加9.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10~11题。10.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加了大气逆辐射C.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汲取11.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汲取太阳辐射,增加地温暑假期间,曲阜的小红到沿海某城市旅游,她发觉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更,并绘制如下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12.上图所示时间()A.陆地气温较低B.正值夜晚C.海面气压较低D.海滨凉风习习13.她发觉海边风力比家乡大,这里风力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①地转偏向力②水平气压梯度力③摩擦力④重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利用系统,不仅可以增加地下水的补给,还能节约草地浇灌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下图为雨水利用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14.从水循环环节角度分析,雨水利用系统补给地下水反映了()A.地表径流B.植物蒸腾C.下渗D.降水15.城市建设雨水利用系统的主要目的是()A.减弱热岛效应B.削减内涝发生C.减轻交通压力D.拓展城市空间降雨量的测量,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雨量器独创之前,人们通常依据雨后泥土的潮湿程度,大致推断降雨量。右图中的古代雨量筒建立于1770年,由黄铜制成,呈圆筒状,筒高一尺五寸、圆径七寸,放置在测雨台上。据此完成16~17题。16.依据泥土潮湿程度推断降雨量,涉及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水汽输送B.蒸发C.水汽凝聚D.下渗17.导致图示雨量筒测量不够精确的缘由主要是()A.由黄铜制成B.筒圆径过小C.置于测雨台D.位于树荫下读“海水等温线图”,图中虚线表示洋流,完成18~19题。18.假如是中低纬度的海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暖流,位于南半球B.②是寒流,位于北半球C.①、②均向南流D.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19.假如是中高纬度的海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洋流流经的海区可能会形成大渔场B.②洋流可能会把北极地区的冰川带下来,威逼海上航运C.②洋流会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D.①洋流流经的海区水温较低读沿130°W经线太平洋水温、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更剖面示意图,完成20~21题。20.读图可以推断()A.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表层向底层递减C.水深1000m以上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更较大D.水深2000m以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更较大21.图中乙、丙两地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降水量D.蒸发量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完成22~23题。22.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B.气候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23.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整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读非洲植被类型分布图,完成24~25题。24.A、B两地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热带荒漠、热带草原B.热带沙漠、热带草原C.热带草原、热带荒漠D.热带草原、热带沙漠25.有关B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柔少雨B.全年燥热干燥C.全年高温多雨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2分)图1为河流地貌示意图,图2为四幅河流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1)在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别见到与下图中相像的地貌景观。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________(填序号),乙——________(填序号),丙——________(填序号),丁——________(填序号)(4分)(2)分别指出图2中②③的地貌名称,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写出②③④共同的地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3)请描述图2中①地貌景观特点。(3分)2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陆风是在较大湖泊(水域)和四周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热力环流现象。风从陆地吹向湖区称为陆风,风从湖区吹向陆地称为湖风。下图是我国洞庭湖及周边区域图。(1)在下图的合适位置画上箭头,表示出正午洞庭湖与周边陆地间的湖陆风示意图。(5分)(2)说明湖陆风对湖滨地区气温的调整作用。(5分)(3)从热力环流的形成缘由、我国季风环流的强弱分析洞庭湖每年7~8月份湖陆风最显著缘由。(6分)28.(22分)读大西洋及其四周海区海水运动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数字①代表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2)在②海疆旁边形成了一个________渔场,其主要形成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3)若只考虑顺风、顺水的条件,某船从A航行到B,再返回到A,那么,途经C时利用的盛行风是________,途经A时利用的洋流是________。(4分)(4)一艘油轮在B处因意外事故发生石油泄漏,造成大面积海洋石油污染,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表现为:①利是加快净化速度,②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单元检测(其次章)1.答案:C解析:图中河谷阶地的成因是河流的侧蚀与积累作用,侧蚀河谷使得河谷变宽,积累使两侧有河漫滩形成,C正确、A错误;地壳整体下沉与两侧河漫滩形成无关,B错误;河流的搬运作用是将侵蚀物带到下游其他地方,D错误。2.答案:D解析: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相宜布局居民点的是丁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危害,D正确;甲地地域面积小,A错误;乙地、丙地洪水位时被沉没,不相宜,B、C错误。3.答案:A解析:弯曲河道往往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虚线框内两个弯曲处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随着侵蚀持续发展,两个凹岸相隔越来越近,最终相连,形成相对平直的河道,因此导致图1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故选A。4.答案:B解析: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水可以干脆由取直后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增加,削减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难,B正确、A错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道长度变短,因此会削减航运距离,C错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淌速度增加,不利于河道淤积,D错误。点睛:山区型河道自然截弯取直后,由于坡降增大、流速加大,可大大加快洪水演进,从而降低上游的水位;但同时由于洪水演进速度加快,将影响与下游支流洪水的叠加过程,从而可能加大下游的防洪风险。5.答案:C解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这是横断山区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由地壳运动和流水侵蚀共同作用形成,不是喀斯特地表地貌特征,A错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地貌,地表水和地下水活跃,冰川广布地区,地表水以固态形式存在,且地下多冻土,因此地表水和地下水不活跃,不易形成喀斯特地貌,B错误;图中显示,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多石芽、峰林、峰丛,因此奇峰林立,地表坎坷,C正确;溶洞发育,暗河相连,这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不是地表特征,D错误。6.答案:D解析: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因此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D正确;喀斯特地貌与冰川侵蚀、风力侵蚀、海浪侵蚀等外力作用无关,A、B、C错误。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地表地貌多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井、溶蚀凹地和溶蚀谷地、干谷、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窟,溶洞中有很多奇妙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7.答案:B解析:依据形态推断,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冲积扇、冰川侵蚀地貌、海岸地貌、沙丘。珠峰海拔有8000多米,气候常年寒冷,有冰川发育,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侵蚀实力,冰川侵蚀往往形成角峰、冰斗和冰川谷等地貌。当登顶珠峰时,最可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是②,故选B。点睛: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猛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特别困难。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km2,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奇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悬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8.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结合图可知尘埃颗粒增加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汲取和反射①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削减,从而使北极地区气温降低,故选D。9.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故选B。10.答案:A解析: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弱地面辐射,以削减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故选A。11.答案:C解析: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产品质量,C正确;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地温不是主要目的,A、B错误;夏季热量足够,不用增加地温,D错误。12.答案:D解析:图示风向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应是白天,在太阳照耀下,陆地升温快,气压低,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海滨凉风习习,D项正确。13.答案:B解析: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摩擦力大,风力小,②③正确;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的方向,①错误;重力对风没有影响,④错误。故选B。14.答案:C解析:图中雨水利用系统将绿地、道路的雨水收集,通过笼式透水管道、雨水渗透井补给地下水,干脆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雨水利用系统补给地下水反映了下渗,C正确;“雨水利用系统”没有干脆利用地表径流、植物蒸腾和降水,ABD错误。15.答案:B解析:城市建设雨水利用系统“可以增加地下水的补给,还能节约草地浇灌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将雨水收集起来,有利于削减城市内涝发生,B正确;在肯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热岛效应,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城市建设雨水利用系统无法减轻交通压力、拓展城市空间,CD错误。点睛:北京市大力建设“雨水利用系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措施。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平安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爱护。16.答案:D解析:地面泥土孔隙度较大,在大气降水后,部分水分沿孔隙下渗,下渗深度和降水量大小有亲密关系,所以依据泥土潮湿程度推断降雨量,涉及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环节,故选D。17.答案:D解析:因为降水量是某时间段单位面积降水的深度,须要在露天环境监测。由图可知,图中雨量器放置在树下,树木枝叶对大气降水会造成阻挡和汲取,从而导致图示雨量筒测量不够精确,D正确;测量值精确程度与制作材料、放置凹凸及孔径大小关系不大,ABC错误。18.答案:D解析:左图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位于北半球;①处等温线向北弯曲,洋流流经海区温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区高,有暖流流经,A错误;右图等温线数值向南递减,位于南半球;②处等温线向北弯曲,洋流流经海区温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区低,有寒流流经,B错误;①、②洋流均向北流,C错误;假如是中低纬度的海区,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D正确。19.答案:C解析:暖流流经海区不会形成大渔场,A错误;②洋流是南半球的寒流,不会把北极地区的冰川带下来,威逼海上航运,B错误;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C正确;暖流流经海区水温较高,D错误。20.答案:C解析:读“沿130°W经线太平洋水温、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更剖面示意图”可知海水温度和盐度并非都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A错误;读图可知在20°S至40°S之间的深度2000米左右的海疆内,海水盐度是随着海水的深度有所增加的,B错误;读图可知在水深1000米以上的海水的盐度等值线和海水温度的等值线都比较稠密,结合等值线的相关学问可知水深1000米以上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更较大,C正确;读图可知水深2000米以下的海水的盐度等值线以及海水的等温线都比较稀疏,可知水深2000m以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更较小,D错误。21.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乙地的盐度是高于丙地盐度的。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乙地位于宽阔南太平洋,可知乙地距离大陆比较远,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以及海底地形信息可知,丙地位于夏威夷群岛旁边且丙地距离北美大陆的距离比较近,陆地河流的注入使得旁边海疆表层盐度得到肯定的稀释,因而丙地的盐度较低,乙地的盐度较高。因此可知图中乙、丙两地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故选B。22.答案:C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与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关系不大,A错误;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进行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干脆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在暖和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趋于削减。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风化壳渐渐加厚,但与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无关,B错误;岩石风化物即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亲密,C正确;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变更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变更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D错误。2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对土壤发育的作用。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成土母质上滋生诞生物后,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有选择的汲取,渐渐地积累了有机物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生物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和矿物养分归还给地表,加速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是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也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因此②④正确,故选B。24.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非洲赤道刚果盆地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B地位于热带雨林两侧,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A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故选A。25.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B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B地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D正确;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柔少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燥热干燥是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A、B、C错误。26.答案:(1)①②④③(2)冲积扇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由较坚硬的岩石组成,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V型谷解析:题目通过河流地貌示意图与河流地貌景观图,考查河流地貌类型的判读实力和特征分析实力。第(1)题,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的位置分析,甲位于河流上游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向下侵蚀剧烈,形成“V”型河谷,与①图景观一样;乙位于河流出山口地区,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地形,与②图景观一样;丙位于中游平原地区,河流沉积和侧蚀为主,形成冲积平原景观,与④图景观一样;丁位于河流入海口旁边,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形,与③图景观一样。第(2)题,图2中②泥沙沉积,呈扇状积累体,多位于河流出山口地区,形成冲积扇地形;③是河流入海口旁边,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形。②③④都是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地形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第(3)题,图①地貌景观为谷坡陡峻的V型谷,深度大于宽度,位于河流上游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向下侵蚀较坚硬的岩石形成。27.答案:(1)四个箭头全标注正确,错一个或少一个都不给分。(2)(白天来自湖泊的)湖风(凉快潮湿),对湖滨地区起降温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陆风(温热干燥),对湖滨地区起增温作用;(湖陆风)使湖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3)7、8月份,湖泊水量最大(湖泊面积最大),湖陆热力性质(冷热)差异最显著(温差最显著);盛行风(夏季风、东南风、偏南风)比较弱(受副热带高压限制),因此湖陆风最显著。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湖陆风的分析,要求学生娴熟驾驭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内部差异。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