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被动运输 课件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必修一_第1页
4.1被动运输 课件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必修一_第2页
4.1被动运输 课件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必修一_第3页
4.1被动运输 课件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必修一_第4页
4.1被动运输 课件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被动运输第一课时本节聚焦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或失水?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说明什么?两种被动运输的方式有什么异同?长颈漏斗蔗糖溶液清水半透膜开始液面课本P62【问题探讨】Na+葡萄糖Na+葡萄糖水水蔗糖蛋白质半透膜知识储备一半透膜是一类可以让小分子(水/离子/葡萄糖)物质通过,而较大分子(蔗糖)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多孔性膜。如:玻璃纸。知识储备二溶液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浓度越大,对水分子的吸引力越大多少课本P62【问题探讨】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如果漏斗管足够长,管内的液面会无限

升高吗?为什么?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4.若将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换成可过膜的葡萄糖溶液,漏斗管内的液面将如何变化?5.若向漏斗内加入少量蔗糖酶(不计量),漏斗管内的液面将如何变化?条件一:半透膜条件二:浓度差1.渗透作用概念:2.渗透作用发生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溶液浓度低渗透压低溶液浓度高渗透压高含水量高含水量低3.渗透作用中水的运输方向半透膜水(溶剂)蔗糖(溶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从溶质的角度分析: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从水分子自身的角度分析:高含量一侧→低含量一侧归纳总结渗透压: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类比推理如果将装置中的漏斗换成细胞还会不会吸水?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细胞质清水细胞膜不能。血红蛋白是大分子有机物(半透膜)(蔗糖溶液)课本P63【思考与讨论】红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装置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一)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0.9%NaCl红细胞清水9%NaCl外界溶液: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处动态平衡。=<>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不一定!红细胞吸水膨胀后细胞内液浓度会下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差值越大,吸水或失水越多。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与什么有关?课本P63【思考与讨论】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一)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水进出其他动物细胞的原理与进出红细胞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渗透作用。细胞壁(全透性)(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选择透过性膜)细胞液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相当于半透膜成熟植物细胞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注意:水分子进出成熟植物细胞,主要指水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可通过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验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原生质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水分进出细胞是通过渗透作用吗?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出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探究·实践探究水分是否通过渗透作用进出植物细胞①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正常形态;②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大小变化;③再将植物细胞浸润在清水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做出假设:实验目的:进行实验:浓蔗糖清水水进出植物细胞的原理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视频)1.取材是什么?为什么?2.滴0.3g/ml的蔗糖溶液时,看到什么现象?液泡的体积与颜色有什么变化?细胞液浓度变化?吸水能力变化?3.再滴清水时,看到什么现象?液泡的体积与颜色有什么变化?细胞液浓度变化?吸水能力变化?4.若放入0.5g/ml的蔗糖溶液时,会怎样?再放清水中如何?为什么?5.

质壁分离指谁与谁的分离?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颜色、易观察质壁分离液泡变小,颜色加深;浓度变大,吸水能力加大质壁分离复原液泡变大,颜色变浅;浓度变小,吸水能力减弱失水过多而死亡不会复原思考讨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6.哪些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7.质壁分离时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是什么?8.形成质壁分离现象的内因和外因分别是什么?9.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放于清水中现象是否相同10.实验中共三次显微镜观察,其中每次观察的目的是什么?11.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NaCl、乙二醇等)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没有滴加清水,竟然出现了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有中央大液泡的

活的外界溶液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渗透失水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开始时,由于KNO3等这些外界溶液的浓度高,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后来,由于细胞能吸收KNO3等这些物质,导致细胞内浓度升高,所以将吸水发生自动复原。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1、在青菜上放一些盐,一会儿后就可看到水分渗出。

2、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3、放蔫的青菜用清水浸泡一会儿后,又恢复新鲜。生活现象:当堂检测哺乳动物细胞在0.9%的NaC1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于0.9%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在0.9%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在低于0.9%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破裂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C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拓展应用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3比较不同植物成熟细胞的细胞液浓度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二.被动运输1概念:2类型: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称为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分子多分子少扩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转运蛋白3.转运蛋白类型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自身构象改变与转运分子结合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不改变不结合均具有特异性有特异性(或专一性);与被转运的离子或分子结合;转运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具有饱和性;可重复利用。注意

水进出细胞的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也可能是协助扩散,但更多的是以协助扩散方式(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项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转运蛋白是否消耗细胞内的能量举例不需要需要不消耗不消耗水、气体(O2

、CO2、N2)、脂溶性小分子(甘油、乙醇、苯)、脂质分子(胆固醇、性激素等)水分子进出细胞(水通道蛋白)离子进出细胞(离子通道蛋白)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载体蛋白)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比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

影响自由扩散速率的因素:

运输速率浓度差1自由扩散浓度差、温度膜两侧的分子浓度差越大,扩散速率越快2.协助扩散影响自由扩散速率的因素:运输速率浓度差转运蛋白数量限制浓度差、转运蛋白的数量、温度总结归纳构建思维导图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自由扩散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动物细胞特点: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植物细胞1、半透膜。2、浓度差。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细胞形态不变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超过一定限度不能复原。例子:气体分子;甘油、乙醇、苯等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特点: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例子:红细胞吸收葡萄糖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物质的特点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关。判断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是否正确。(1)细胞膜和液泡膜都相当于半透膜。(

)(2)水分子进入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

)(3)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4.1概念检测√××.

2.基于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原理的理解判断,下列各项无法通过质壁分离实验证明的是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D.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D4.1概念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