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师生共情式沟通的实践研究_第1页
初中师生共情式沟通的实践研究_第2页
初中师生共情式沟通的实践研究_第3页
初中师生共情式沟通的实践研究_第4页
初中师生共情式沟通的实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浙江省教育科学2011年度规划课题SC323浙江省教育科学2011年度规划课题SC323结题报告管梅娟课题组其他成员:周利琴周敏燕殷军管素芬江山市教师进修学校2012年10月15日《开展初中教师共情技术培训增进师生沟通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执笔管梅娟课题负责人、执笔:江山市教师进修学校管梅娟;其他成员:江山二中周利琴、周敏燕、殷军、管素芬[内容摘要]为了提高初中教师的共情能力,增进师生沟通,本研究在充分研究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针对江山二中师生沟通和教师共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该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开展了共情技术培训,探索了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以及教师运用共情技术的一系列策略。通过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使教师的共情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从而促进了教育效果的改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成长。[关键词]共情技术沟通一、问题提出(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沟通有助于营造班级和谐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而教师对学生的共情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共情,也称为同感,同理心,理解,是指设身处地,即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一个心理上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有了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渴望赢得成人的承认,与成人建立平等的关系,得到成人的尊重,不希望成人过多的干涉,为维护自我会与成人顶撞、反抗,或者不理不睬,我行我素。所以,初中时期又被称为人生的“第二反抗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初中教师与他们沟通时,更需要了解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平等关爱学生。也就是说,教师更应该对他们共情。然而,据我们对江山二中师生前测问卷调查中发现,师生沟通状况不容乐观:从教师角度看,小部分教师对目前的师生关系不满意,不相信师生能成为朋友,课余也不与学生接触;师生沟通的目的、内容、沟通关注的内容及对策、沟通方式等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沟通中对待学生不同观点仍以说服为主。从学生角度看,学生与老师沟通的频率不高,意愿不强;学生有问题不管自己能不能解决,都不一定甚至不与老师沟通;学生希望老师除关注学习外还关注他们的情感、心理问题,而且沟通的内容希望得到保密,沟通氛围不要别太严肃;沟通时老师占据主导地位,老师的沟通语言大多是控制、命令、训诫和警告式的,大部分学生感觉与老师沟通时拘束,感受不到平等的沟通,导致学生不愿意与老师说心里话;与老师沟通时大多存在与老师不同的观点,即使有不同观点也不表达出来,对老师的建议的接受有保留,沟通后师生关系常常不仅未改善甚至更糟。上述问题与初中教师不善共情及共情能力不足有关。为此,我们对初中教师开展了共情技术培训,以培训来促进他们共情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改善师生沟通状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共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国外学者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师共情开展研究:第一,教师共情的定义的研究。第二,教师共情的测量研究。如,Davis的人际反应指数量表、Mehrabian和Epstein的情感共情测量问卷(QMEE)。第三,教师共情对学生学业、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影响研究。第四,教师共情的现状与特点研究。第五,教师共情的培训研究。国内学者对教师共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教师共情量表的修订。台湾学者吴静吉和詹志禹对Davis的人际反应指数量表进行修订而成了人际反应指针(IRI—C),修订后的量表仍然有四个维度,分别为观点取替、同情关怀、幻想力、身心忧急。孙炳海等对Davis的人际反应指数量表进行修订,形成仅有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两个维度的《教师共情测量自我评定问卷》和《学生评定问卷》。二是探讨教师共情的意义、作用及内涵。如李雪梅的《“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沈曦的《师生交往中的同理心初探》、胡江霞的《师生和谐,从同感沟通开始》等对班主任工作中应用共情的重要性或作用、师生交往中共情内涵等的作了探讨。三是关注教师共情的运用。王晶晶和桂守才在《班主任“共情”管理艺术》中阐述了班主任工作中共情技术运用的四个步骤:初级“共情”运用阶段、高级“共情”运用阶段、实施行动阶段和评估、反馈阶段的内涵及共情技术的运用技巧。张辉梅在《论倾听、同感技巧在师生沟通过程中的运用》中阐述了实施“同感”技巧的三种措施:用“我向信息”叙述自身的感受和想法,避免使用“你向信息”;注意语句运用的技巧;非言语的传递。徐玲在《谈教师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及运用》中介绍了老师的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运用的步骤。盛志军的《数学教学共情技术运用探微》则从学科教学中探索共情技术的运用。张德山在《教师的教育特质:共情》中主要阐述了教师共情能力培养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共情的感觉——教师感受到学生的情感;第二步表达共情——教师表达对学生的情感和状态的理解;第三步感觉到共情——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共情。综上所述,国外关于教师共情的定义、教师共情的测量、教师共情的培训方式等研究及国内对教师共情内涵及运用步骤的研究对本课题有借鉴价值,但国内的研究多数还停留在对教师共情的内涵、重要性或作用方面的探讨上,有关教师共情运用的研究也多为理论的探讨和个别经验的阐述,既没有明确的共情对象也没有涉及共情技术的具体、系统运用;教师共情能力培养方面的探索值得借鉴,但也仅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没有针对具体的教师群体进行实践探索,而且也没有把教师共情能力的培养与师生沟通相联系。为此,本课题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初中教师共情技术培训增进师生沟通的研究,以弥补国内相关研究之不足。二、研究过程(一)研究相关文献,形成研究方案,申报立项1、2010年4月至今,课题组一直在学习和分析教师共情、师生沟通方面的相关文献。先后从知网、维普、万方资源系统、台湾师范校院联合博硕士论文系统等搜索论文近二百篇,(美)海姆·G·古诺特著《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电子书和马建青著《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相关章节复印件,组织大家学习和分析这些文献。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文献,完成了找研究切入点、形成研究综述、找理论支撑以及及时调整研究方向等工作。2、2010年4月10-5月11日,拟定3、2010年6月初受江山教科规划办推荐申报了衢州市教科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并于2010年10月被衢州市教科规划办立为重点课题。4、2010年10月受衢州市教科规划办推荐申报了浙江省教科规划2011年度课题,并于2011年12月底被浙江省教科规划办立为年度规划课题。(二)实施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工作,形成阶段成果1、10月9日下午,在江山二中组织开题论证,使课题组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意图、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负责人还对各成员进行了初步的教师共情培训。2、2010年10中旬至2011年2月借用华南师范大学张惠梅学位论文《中学师生沟通问题研究》中的师生沟通现状调查问卷和吴静吉、詹志禹对Davis的人际反应指数量表修订而成的《人际反应指针(IRI-C)问卷》对江山二中师生进行教师共情能力、师生沟通现状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找对策,并撰写了《初中学生眼中的师生沟通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教师沟通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和《初中教师共情能力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三篇调查报告。3、2011年3月4日,课题负责人参加衢州市立项课题负责人工作会议;2011年3月11—13日,课题负责人4、2011年3月9日晚上,课题负责人对江山二中全体教师进行《教师共情》培训,本次培训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围绕共情的概念、效能、原则、教师共情的重要性、教师共情能力内涵、教师共情训练及其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还现场展开“共情练习”互动活动。5、2010年10中旬至2011年3月初,各班主任收集自己在运用共情技术之前师生沟通的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6、2011年4月11—12日,课题组成员开展共情技术模拟练习,并收集操作案例。4月13—30日,开展共情技术模拟练习,并收集操作案例。7、2011年3月中旬至今,各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中运用共情技术,收集操作案例及学生个案,剖析案例,找出共情运用不够的地方,提出整改设想,再实施,再整改,直至能熟练地运用共情技术。8、2012年5月底至6月初,对前测问卷进行筛选和改编,为减少练习效应,共情能力后测借用孙炳海孙炳海,於丽娜,黄小忠,冯小佳.教师的共情偏好:自我判断与学生判断的一致性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11):81—85等的《教师共情测量自我评定问卷》和《学生评定问卷》,这两份问卷经检验证明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沟通问卷和共情问卷分别组合构成《初中师生沟通及教师共情改善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和《初中师生沟通及教师共情改善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孙炳海,於丽娜,黄小忠,冯小佳.教师的共情偏好:自我判断与学生判断的一致性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11):81—859、2012年6月初至7月中旬,运用上述两份后测问卷(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对江山二中各年级部分学生、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三)分析数据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2012年7月下旬至今,把后测统计结果转换成统计表,与前测数据对比分析,整理、筛选共情操作案例和师生个案,归纳提炼培训的途径和方法、共情技术运用策略,形成并完善结题报告。研究过程资料整理归档,充实、丰富《课题管理手册》。三、结果分析(一)当前初中师生沟通问题及教师共情能力状况调查分析前测中,我们运用《初中师生沟通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含共情能力调查问卷)、《初中师生沟通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对江山二中111名教师(女63人,男48人;班主任49人,非班主任62人)、306名学生(男178人,女128人;初一89人,初二96人,初三121人;班干部68人,非班干部238人)。现对统计分析结果前测详细调查结果见《管理手册》成果部分中前测详细调查结果见《管理手册》成果部分中《初中学生眼中的师生沟通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教师沟通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和《初中教师共情能力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三篇调查报告1、初中师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1)从教师的角度分析①就师生关系而言,有18.9%的教师对师生关系不满意,有10.8%的教师认为师生不太可能成为朋友。②就沟通过程而言,有30.6%的教师在师生沟通中讲得多听得少。③就影响沟通的因素而言,有29.7%的教师认为管理学生的方式有缺陷影响了自己与学生的沟通,3.6%的教师认为因自己不善沟通影响了师生沟通。④就对待不同观点学生而言,50%以上的老师选择说服。(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①学生与老师沟通的频率不高、意愿也不太强烈。②当有问题、或做了不正确的事时,大部分学生不一定甚至不想或不会与老师沟通。③当问题能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时,绝大部分学生不一定甚至不会与老师沟通。④学生不太喜欢的沟通场所是课堂教学和家访,不太喜欢的沟通时间是课余时间,受欢迎的沟通方式是个别谈话。⑤学生渴望老师关注和指导的问题依次是学习,思想,纪律,情感;当学生有事情与老师沟通时希望“受到特别关注并保密”;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沟通氛围别太严肃。⑥年级越高越感觉在师生沟通中“老师占据主导”,而且越感觉老师沟通态度的严厉、冷漠;绝大多数学生与老师沟通不主动积极甚至消极被动。⑦沟通时大部分学生感觉到有点拘束或很拘束,并明显感觉到与老师地位的差别;少数学生甚至对教师的能力、人品持怀疑或不认可的态度;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学校里可谈心的老师不多甚至没有,并且不会与老师说心里话。⑧在沟通时仅少数学生与老师没有不同的观点,而且有反对意见时也不会向老师表达出来。⑨沟通时对老师的建议大部分学生只是有选择地接受;一部分学生与老师沟通后师生关系没有改变甚至变得更糟。⑩学生感觉到老师经常使用的沟通语言前五位是:你应该、你觉得、如果你、我认为、你最好。这些语言大多引出一些控制性、命令、说教、训诫、警告之类语言。2、初中教师共情能力的基本状况总体上说,教师共情能力居中等偏上,男教师共情能力弱于女教师,年轻教师同情关怀较弱。产生上述师生沟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师生沟通时教师共情不足甚至缺乏共情。造成教师共情能力差异的原因:(1)遗传因素,一些老师具有先天共情特质;(2)环境与教育,共情能力可以在后天环境与教育中得到培养;(3)同辈影响,教师的共情能力可以在同伴的良好影响中得到增进;(4)性别,女性比较感性,更容易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等。(二)教师共情技术培训1、通识培训,使班主任认识共情表达式课题立项之后,我们对江山二中的49名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开展了一次教师共情通识培训(讲稿见《管理手册》),使全体教师认识了共情的表达方式:初级共情:“我感到因为……(内容),所以你感到/你看上去/听起来你/看起来你……(情感)”。高级共情:初级共情+揭示来访者内在的情感+指导,或者初级共情+揭示来访者内在的情感+指导+行动2、共情练习,使班主任熟悉共情表达技巧以小组模拟训练的形式对班主任开展共情练习。一般三人一组:一人扮演学生,一人扮演班主任,一人担任观察员。给出几个师生沟通常见的情境:“学生打破玻璃窗时……”、“学生没有做好值日工作,让班级扣分时……”、“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看闲书时……”,让班主任分组练习,观察员观察和评价师生沟通中教师共情运用情况,扮演班主任的教师自评共情运用情况,扮演学生的教师评价对方共情运用情况,结束后互换角色。通过共情练习,使班主任熟悉共情表达技巧。[案例1]学生打破玻璃窗时……(其他情境的模拟训练案例见《管理手册》)一位老师扮演学生A,一位老师扮演学生B,一位老师扮演班主任,第一次模拟操练:学生A气喘吁吁地跑到老师办公室,告诉老师学生B打破教室玻璃了,老师叫学生A把学生B叫到办公室来,学生B来到办公室。师:你来了,请坐!生:(坐下,低着头)师:听说你打破了玻璃,手受伤了没有?(伸过手来拉学生B的手,检查是否受伤)生:(有些不知所措,有些感动地抬起头来看看老师)没有…师:没有受伤就好。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这么不小心打破玻璃了?生:小C带来一副新乒乓球拍,大家抢着玩,一时高兴,把乒乓球拍丢来丢去,故意不让其他同学看,不小心砸到玻璃,把玻璃给打碎了,我不是故意的。师:那以后玩要注意点,不要损坏公物。生:是——……模拟训练结束后交流——观察员:教师虽然用语言和行动表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消除了学生的戒备心理,但并没有运用共情技术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而是采用说教的方式草草结束交流。扮演师的教师:这是我们平时原生态的师生交流,通过这种呈现,放大了自己原先的问题,发现缺少共情技术的运用。扮演生的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借助了学生的眼睛看见了教师在师生沟通中共情的不足。第二次模拟操练:(背景同上)师:听说你刚刚打破了教室玻璃,你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生:小C带来一副新乒乓球拍,在我面前晃来晃去,影响大家做作业。我说他别在这儿显摆,想不到他还凑到我跟前来晃动,我气得抢了乒乓球拍向门外扔,但没扔准把玻璃打破了。师:你在做作业,但小C却用新乒乓球拍干扰了你做作业,我可以体会你当时的心情。但是不同的人表达生气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人会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让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干扰了你学习;有的人会用语言来攻击对方;有的人则会用动作来攻击对方,你觉得哪种方式比较恰当?生:告诉他他的表现干扰了我的学习,我很生气,这种方式比较恰当。但我没有这样做,却说他在这儿显摆,他肯定也很生气,所以才会跑到我跟前来晃。我抢他的球拍扔了,是不对的,打破玻璃更不对。师:那接下去你会怎么做?生:我会向小C同学道歉,再赔偿打破的玻璃。……模拟训练结束后交流——观察员:老师运用了共情的技术,引导学生反省了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恰当,并决定改正自己的行为,老师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扮演师的教师:我觉得自己较好地运用了共情技术,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没有用命令、批评、指责的方式对待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自己作决定去纠正自己的行为。扮演生的教师:通过扮演,更能体会学生的感受,更需要教师共情。本案例中,第一次操练“师”与“生”都处于原生态,没有运用共情技术,以教师为中心。而第二次操练“师”运用了共情技术与学生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知不觉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3、辨析纠正,使班主任掌握共情表达技巧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收集自己与学生沟通时常用的沟通语言,并使用共情的内涵及共情表达式来剖析共情技术使用情况。[案例2]孩子,咱自己去争取主动权师:一直想找机会与你聊聊,可总因为一些闲杂的事情耽搁了。觉得学习挺辛苦的吧,妈妈给你的压力挺大吧?小元:(满脸的不高兴)老是给我买各种各样的书,叫我做那么多习题,新华书店的书还有很多很多,她要不要都去搬回来给我做呀?我把身体适度前倾,用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小元。师:你觉得因为妈妈让你做那么多习题,让你觉得很累,是吗?我也曾经从初中阶段走过来,我能理解你的感受,自己的决定权对你来说很重要。是不是挺羡慕我们这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不用被别人管,不用整天读书?曾经我读书时也这样想。但小元你知道吗,我们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总会被一些繁杂的事情所牵绊,工作上想做得好一些,孩子想教得更好些。所以正如你所看到的周老师字不好,却一直没时间好好去练,一直特别想练,却很难抽出时间。你相信吗,我们这些已经工作的人几乎都特别向往以前的读书生活,做学生时能够心无旁骛地学习,而不用操任何其他的心。读书阶段的生活或许是所有人回忆中最值得珍藏的了,或许有点辛苦,但却是最单纯、最充实的了。小元:可是我学习不怎么好,妈妈却对我期望值特别高,真累啊!特别是妈妈的几个好姐妹的孩子都先后考上江中了,妈妈告诉我,他们都是多么努力才考上江中的,那时我的压力就更加大了。(小元沮丧地低着头)师:小元,你的意思是你目前在班里还不是很突出的,学习压力很大,妈妈给你的压力也很大,是吗?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如果我是你,压力也会很大。小元:很多时候我也想努力,但是每当看到妈妈在不停地忙这忙那,给我买资料,她自己在认真地做着各科题目,我就觉得自己也不用干嘛了,反正妈妈都会去安排的。师:妈妈给你包办的过多,你觉得自己的空间不大,主动性不够强,你看我的理解对不对?小元点点头。师:那我们有没有办法自己去争取主动权呢?小元:可是我现在还真的不知道从何入手呢,依赖妈妈好像都已经习惯了。(小元看起来有些沮丧)师:你看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你的意思是你还不是太有把握计划自己的学习,是吗?你现在最希望的是知道如何去安排学习吧?需要我为你做点什么吗?小元点点头,满怀期望地看着我。师:其实老师觉得在计划的安排上你可以叫妈妈帮你一下,你的妈妈是个很优秀的老师,你是她女儿应该最了解。老师能感觉到你也很想做得更好一些,只是有些时候有点逆反情绪,可能不是特别能感觉到妈妈对你的好。妈妈有这么多年的优秀经验,你要主动让妈妈帮你一起合理计划一下。当然在这一点上,周老师觉得关键是要靠自己,合理安排,劳逸结合,不需要所有时间埋头苦读,但是既然坐下学习了,就要是最高效率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五个学科要合理安排时间,想想自己哪些比较薄弱,薄弱学科一定要特别花力气攻克,但其他学科也要兼顾。你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争取不要有知识盲区。你要尽可能利用好你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克服别人提醒你或是自己意识到的一些问题。学习关键是靠自己,要利用好一些有利资源,但绝不能依赖别人,比如,不能在请教老师时,老师在认真讲,你却在开小差;或者妈妈在认真地做题目,想指导你,你却在一边悠闲地玩。我们请教问题,就一定要把它弄懂。小元:我尝试着按老师提醒我的方法去做吧。(小元抬起头,似乎有了些自信)师:天道酬勤,小元,把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中吧,我想只要有毅力就不怕学不好。只要你去争取,这一次可能会是你改变自己的好机会。小元放松地轻轻吁了口气,我站起来搂着小元一起走出休息室,小元笑着说:“谢谢周老师!”我们相视一笑。班主任分组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剖析,就案例2来说,各组讨论结果归纳为:本案例中,老师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共情表达式比较准确地说出小元的内心感受,小元因为老师能够体验到她内心的感受,所以她愿意放下戒备,开放自己的内心,但老师说教过多,过多地把自己的观点传递给小元,小元没有对如何争取主动权有自我感悟,而且老师也过多过早地自我暴露,反而阻碍了小元的进一步开放自我。(三)教师运用共情技术增进师生沟通的策略1、确定框架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通过上述培训,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时,学会走出自己的立场,站到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学生所告知的内容,用适合于学生需要的语言把那种理解反馈给学生。在案例2中,有多次用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的表达方式:“觉得学习挺辛苦的吧,妈妈给你的压力挺大吧?……你觉得因为妈妈让你做那么多习题,让你觉得很累,是吗?……你的意思是你目前在班里还不是很突出的,学习压力很大,妈妈给你的压力也很大,是吗?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如果我是你,压力也会很大。……妈妈给你包办的过多,你觉得自己的空间不大,主动性不够强,你看我的理解对不对?了”附录3附案例1“冲动时,尝试着跳出自己的圈子”中教师的部分表述:师:你现在很气愤,因为你在上卫生间时,他打开了卫生间门,你觉得你的隐私受到了侵犯,你看我的理解对不对?师:你碰见他时不但记起了这件事,还记着早上说过的话,是吗?师:你觉得你说过中午要找小书的,你现在碰见了他,早上的怨气还在,于是你就动手打他了,你看我的理解对不对?师:我能理解你的意思,你觉得他看了你上厕所,你打他一拳,按理说他不应该回你一拳,你看我的理解对不对?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时,已经学会尝试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2、积极倾听把握学生言语的内容和情感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中,学会了全神贯注的倾听,能对学生内心体验表示认同,倾听过程中也能尽量做到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以对方为中心。[案例3]老师你不公平(片断,完整的案例见附录3附案例2)学生郑,因为英语老师给英语成绩不好的同学布置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作业而认为被老师“歧视”了,很气愤,责怪老师偏心,事后班主任找郑同学交流,以下是交流的片断:师:郑,就上午的事我们谈谈吧,上午我看你很生气,现在气消了吗?郑﹙轻声地﹚:消是消了些,只不过还是有点气。师﹙调侃地﹚:哦,你一般是容易生气容易消的主啊,今天到现在还生气,看来这次真的很生气了。郑﹙气愤地﹚:当然生气了,陈老师总是看不起我们这些成绩差的学生。师﹙惊奇地﹚:有这样的事情呀,那我作为班主任真失职了,这样你举些例子给我听听,我看看陈老师是不是很偏心。(老师通过具体化方式来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气愤情绪的由来。)郑:陈老师有些时候用开火车的形式回答问题时,到我们了,就跳过去,今天发练习时,徐硕,超浩……都发了,我们就不发给了,就叫我们背单词,做作业本,这就是看不起我们。师:真有这事呀,那倒真是令人生气,怪不得你今天会不顾礼仪的冲进办公室,要是我,我也会的(通过共情表达来认同学生的内心体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记得我高三时,英语老师也这样,全班就给十个人发默写英语单词﹑课文的练习卷,而其他同学都发阅读﹑完型填空的练习卷,我当时也很气愤。(班主任用“自我暴露”来认同学生的内心体验,而不是批评和指责学生)郑:真的?老师在倾听时,还会配合点头、身体前倾等姿势,并用适当提问,也用重述、改句子、摘要等方式来检验或修正对学生表达意思的准确理解。如案例2片断及老师部分表述:师:一直想找机会与你聊聊,可总因为一些闲杂的事情耽搁了。觉得学习挺辛苦的吧,妈妈给你的压力挺大吧?小元:(满脸的不高兴)老是给我买各种各样的书,叫我做那么多习题,新华书店的书还有很多很多,她要不要都去搬回来给我做呀?我把身体适度前倾,用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小元。(班主任倾听时,学会运用非言语行为来鼓励学生说出内心感受)……师:你觉得因为妈妈让你做那么多习题,让你觉得很累,是吗?师:小元,你的意思是你目前在班里还不是很突出的,学习压力很大,妈妈给你的压力也很大,是吗?师:妈妈给你包办的过多,你觉得自己的空间不大,主动性不够强,你看我的理解对不对?师:那我们有没有办法自己去争取主动权呢?师:你看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你的意思是你还不是太有把握计划自己的学习,是吗?你现在最希望的是知道如何去安排学习吧?需要我为你做点什么吗?……在这些表达中,班主任通过提问、重述、摘要等方式来表达对学生所表达意思的理解。3、使用共情语言结构说出学生的感受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学会帮助学生说出他的感受,即把学生说的话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情感反馈给学生。在对学生说的话内容和情感作出反应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如案例“孩子,咱自己去争取主动权”、案例“冲动时,尝试着跳出自己的圈子”、案例“老师,你不公平”和案例“校服风波”等。(1)表达出对学生情感的理解如案例2中教师的部分表述:师:你觉得因为妈妈让你做那么多习题,让你觉得很累,是吗?师:你现在很气愤,因为你在上卫生间时,他打开了卫生间门,你觉得你的隐私受到了侵犯,你看我的理解对不对?师:……我们再接下来反观这件事情,你当时很冲动,觉得自己隐私遭侵犯是吗?在上述沟通语言中,教师用类似“你现在的感受是……,因为……”、“你感觉……,因为……”、“你感到……,因为……”等语言结构表达出对学生情感的理解。(2)表达出对学生意图的理解如案例2中教师的部分表述:师:小元,你的意思是你目前在班里还不是很突出的,学习压力很大,妈妈给你的压力也很大,是吗?师:妈妈给你包办的过多,你觉得自己的空间不大,主动性不够强,你看我的理解对不对?师:你看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你的意思是你还不是太有把握计划自己的学习,是吗?师:……你现在最希望的是知道如何去安排学习吧?师:你觉得你说过中午要找小书的,你现在碰见了他,早上的怨气还在,于是你就动手打他了,你看我的理解对不对?师:我能理解你的意思,你觉得他看了你上厕所,你打他一拳,按理说他不应该回你一拳,你看我的理解对不对?在上述沟通语言中,教师用类似“你想说的是……”、“你现在最希望的是……”、“你的意思是……”等语言结构表达对学生意图的理解。(3)表达出对学生情感与意图的尊重师:……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如果我是你,压力也会很大。(案例2“孩子,咱自己去争取主动权”)师:真有这事呀,那倒真是令人生气,怪不得你今天会不顾礼仪的冲进办公室,要是我,我也会的。(案例3“老师你不公平”)师:你的集体荣誉感令老师感动,只是这件事情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附录3附案例3“校服风波”)在上述沟通语言中,教师用类似“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这对你很重要。”、“我能理解这种心情,我知道这种事处理起来很难。”等语言结构来表达对学生情感与意图的尊重。(4)以具体的行为表达出对学生的关心师:……需要我为你做点什么吗?在上述沟通语言中,教师用类似“需要我为你做些什么吗?”、“你看我能为你做些什么?”的语言结构来表达以具体行为来关心学生。(5)表达出与学生不同的观点师:在这个问题上我和你的看法不一致,我们将又回到之前讨论的问题……(附录四附案例1冲动时,尝试着跳出自己的圈子)师:我能理解你的意思,但在这个问题上我和你的看法不大一致,你们相互不认识,他会故意吗?(同上)在上述沟通语言中,教师用类似“你的话有道理,但是我还有一点不同意见……”、“你的观点挺新颖,但是,我有一点不同看法……”等语言结构表达出与学生不同的观点。4、共情表达适时适度因人而异师生沟通中,对待情绪反应强烈、表达比较混乱、寻求理解愿望强烈的学生应比情绪反应平稳、表达清晰、理解愿意平平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共情。如案例3“老师,不公平”中的学生郑,情绪反应强烈,向班主任告状,激烈到撞门的程度,而且指责英语老师偏心的语词也很激烈。针对这位学生,班主任没有象其他任课老师一样马上指责学生郑不礼貌,而是把学生先“保护”起来,让学生先去上课,等学生稍微平静一些了,再进行共情式交流,而且采用了如前所分析的具体化、共情表达式、自我暴露等多种技术进行沟通交流,最终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此外,共情的使用应适度,要与学生问题严重程度、感受程度成正比,过度会让学生觉得是小题大做、过于矫情,不足则会使人觉得你是心不在焉。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共情的使用尚需要加强。5、善用非言语行为弥补语言之不足师生沟通中,教师除了用语言表达共情外,还用非言语行为,如目光、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来表达共情,把言语表达与非言语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如案例2“孩子,咱自己去争取主动权”中“我把身体适度前倾,用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小元。……我站起来搂着小元一起走出休息室……”/附录3附案例1“冲动时,尝试着跳出自己的圈子”中“于是我拉着他的手……我用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小鑫……我将身体适当前倾,用期盼的目光看着小鑫……我欣慰地看着小鑫,摸了摸他的头……”等等。6、把握自身教师角色不迷失自己在师生沟通中,教师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防止完全受学生情绪的影响。教师共情时需要体验学生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一样,但不能沉浸在同喜同悲,而忘记自己的身份,从而失去客观性。四、成效分析2012年6月初至7月中旬,运用《初中师生沟通及教师共情改善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和《初中师生沟通及教师共情改善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对江山二中289名学生(初一97人,初二97人,初三95人;男生159人,女生130人;班干部86人,非班干部203人)和76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73份,其中班主任42人,非班主任31人),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处理,并与前测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取得的成效表述如下:(一)师生沟通效果得到改善1、师生关系得到改善(1)师生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82.7%的学生觉得现在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和“有些”改善(见附表s1)。87.7%的教师觉得现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很大”或“有些”改善;88.1%的班主任觉得有“很大”或“有些”改善,高于非班主任(见附表t1)。(2)师生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比较满意93.8%的学生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班干部“非常满意”和“满意”达100%,显著高于非班干部(见附表s2)。82.2%的教师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其中班主任“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总体低于非班主任,而“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都高于非班主任(见附表t2)。2、师生相互沟通意愿、频率增加(1)大部分师生都愿意或主动与对方沟通72.0%的学生近来“非常愿意”和“愿意”与老师沟通,尚有28.0%“不太愿意”、“不愿意”和“很不愿意”。(见附表s3)。57.5%的教师“经常”主动找学生沟通,38.4%的教师“有时”这样做,4.1%的“很少”这样做;班主任“经常”的比例远大于非班主任而“有时”和“很少”的比例远小于非班主任(见附表t3)。(2)大部分学生和教师感受到对方的主动沟通72.3%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经常”和“有时”主动找他们沟通;班干部“经常”和“有时”的比例高于非班干部,“很少”和“没有”的比例都明显低于非班干部(附表s4)。13.7%的教师感受到学生“经常”主动找其沟通,57.5%的教师觉得“有时”这样,28.8%的教师觉得“很少”;班主任和女教师比非班主任和男教师更多感受到“经常”和“有时”,而更少感受到“很少”(见附表t4)。这一结果可能与班主任、女教师更多主动与学生交往有关(见附表t3)。(3)大部分学生有条件地与教师沟通26.0%的学生当有问题需与老师沟通时会“及时与老师沟通”,64.7%的学生“看情况而定”,9.3%的学生“不想麻烦老师”(见附表s5)。与前测相比,学生“及时与老师沟通”的比例有一定增加,而“看情况而定”及“不想麻烦老师”的比例有所降低。如果问题能通过其它途径解决,17.6%的学生现在“不会与老师沟通”,65.4%的学生“不一定会与老师沟通”,17.0%的学生“会与老师沟通”(见附表s6)。与前测相比,“不会与老师沟通”和“不一定会与老师沟通”的比例提高了,而“会与老师沟通”的比例反而降低了。当做了不正确的事时,33.2%的学生“会与老师沟通”,55.7%的学生“不一定会与老师沟通”,11.1%的学生“不会与老师沟通”。(见附表s7)。与前测相比,初一和初三“不会与老师沟通”和“不一定会与老师沟通”的比例均降低,而“会与教师沟通”的比例提高;初二则相反。3、学生感觉可谈心的老师数量增多39.1%的学生感觉现在学校里可谈心的老师“很多”,48.8%的学生感觉“有些”,12.1%的学生感觉“不多”。(见附表s8)。与前测相比,感觉可谈心老师“很多”的比例大大增加,“不多”的比例在大大减少。4、教师沟通时对弱势学生的关注得到加强教师经常沟通的学生类型依次为:一需要帮助的学生,二问题学生,三成绩优秀者,四有特长的学生,五家境优越者(见附表t5)。与前测相比,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得到加强,对成绩优秀者关注减弱。5、教师沟通内容与关注方向有所改变教师与学生沟通所关注问题的排序为:一学习、思想并列,二心理,三纪律,四其他;女教师和班主任比男教师和非班主任更倾向于沟通“思想”方面的问题。与前测相比,对学生心理关注度提高了(见附表t6)。教师与学生沟通所关注方向的排序为:一身心,二生活,三爱好,四家庭,五特长。与前测相比,对“生活”的关注度提高了(见附表t6)。调查中发现,学生现在希望老师关注和指导的问题仍然首先是学习,其次是思想,再次是纪律,然后是情感;而且学习和纪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见附表s9)。选项的排序情况与前测相同,而且与教师沟通关注的内容基本一致。6、教师与学生观点不一致时能够平等尊重地对待学生当学生的观点与教师不一致时,老师采用的方式排序为:一彼此探讨,二说服,三压制,四批评和忽视。与前测相比,彼此探讨从第二位跃居第一位,说明更倾向于用平等、尊重的方式对待学生(见附表t7)。7、教师的沟通策略因学生性别和个性特点的不同而不同就现在与学生沟通中,教师对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所采取的沟通策略而言,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其他任课教师在面对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时,所采取的沟通策略都体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见附表t8)。8、师生沟通态度有所改变当学生遇到烦心事时,46.0%的学生现在“会”和“有时会”主动找老师谈心,“不会”的54.0%。(见附表s10)。可见,主动找教师沟通烦心事的学生总体上不多。当有反对意见时,现在有75.8%的学生“会”和“有时会”向老师表达。(见附表s11)。与前测相比,“会”和“有时会”总体比例高于前测。9、教师与学生沟通时能不同程度地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感受在老师与学生沟通中,46.7%的学生“经常”能感受到老师能理解和尊重,39.4%的学生觉得“有时”这样,8.3%的学生觉得“很少”,5.5%的学生觉得“没有”。(见附表s12)。现在与学生沟通中,63.0%的教师觉得自己“经常”能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感受,“有时”35.6%,“很少”仅1.4%;班主任大部分能“经常”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感受,“经常”和“有时”的比例都高于非班主任,而且无人“很少”或“没有”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感受。可见,班主任完全做到不同程度地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感受(见附表t9)。34.2%教师觉得学生能“经常”感受到他们的理解和尊重,“有时”57.5%,“很少”6.8%,“没有”1.4%;班主任“经常”和“有时”的比例都低于非班主任(见附表t10)。从附表t9和附表t10、附表s12比较中可以看出选择“经常”的比例差距非常明显,可见教师常常感觉学生不领情,也难怪教师有这种感觉。10、教师沟通语言有所改善与前测相比,学生感觉到老师现在经常使用的沟通语言有改观。具体表现在:第一,表示商量、征询语气的句子排序有所升高,如“你觉得”仍然据第二位,“你的想法是”从原来第六位升为第五位;第二,委婉表达自己观点的句子排序提高,如“我的理解是”从原来的第七位上升为第六位;第三,部分表达命令的句子排序下降,如“你最好”从原来第五位降为第七位。但改观不大,首先部分命令式、绝对话的句子还是据第一位,如“你应该”,其次,主观化的句子有所上升,如“我认为”从前测的排列第四上升为并列第二,等(附表s13)。教师现在与学生沟通时,经常使用的语言前七位排序依次为:“你的想法是”(60.3%),我的理解是(56.2%),如果你(53.4%),你最好(46.6%),我认为(39.7%),你觉得(37.0%),让我们(28.8%)。(见附表t11)。与附表s13前测相比,教师所感觉到的自己的沟通语言比学生感受到的教师的沟通语言更加体现尊重和平等。11、教育效果良好老师与学生沟通后,53.3%的学生“经常”能接受老师的教育,41.5%“有时”能接受老师的教育,2.8%则“很少”,2.4%“没有”。(见附表s14)与学生沟通之后,45.2%的教师觉得学生“经常”能接受其的教育,“有时”54.8%。即,教师感觉自己与学生沟通后,学生更能接受教育(见附表t12)。总之,教师在师生沟通中运用共情技术后,有效改善了师生沟通的效果,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育效果。如学生郑,一位屡屡触犯校规和班规的问题学生,老师尝试了各种沟通交流方式和教育方法,但收效甚微。进入初三后,恰逢开展本课题研究,该班主任是课题组成员,她认真学习了共情技术,并尝试运用共情技术耐心地与该生沟通,走入他的内心,关注他的点滴进步,即使出现反复也不放弃。最终赢得了学生真心要求改变、要求进步,并考上了滨江高中。(具体个案描述见附录5附件1之学生个案1“老师,我想读书了”,学生个案2、学生个案3见《管理手册》)(二)教师共情能力明显提高1、学生评价(1)教师共情能力属中等观点采择是共情的认知维度,是指对他人想法与观点的理解;共情关注是共情的情感维度,是指对他人感受与情感的理解与接纳。从附表s15可知,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均分和共情能力总均分都稍大于2.4。即在初中学生的眼中,初中教师共情能力总体上处于中等,说明初中教师基本上能做到对他们的想法与观点的理解,对他们感受与情感的理解与接纳。(2)女教师共情能力好于男教师从附表s16发现,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的均分及共情能力总均分平均值都是女教师高于或稍高于男教师,而且共情关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5)。即在学生眼中,女教师比男教师更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与观点,理解和接纳他们的感受与情感。(3)班干部更能感受到教师的共情能力从附表s17可以看出,观点采择(P=.01)和共情关注均分(P<.01)及共情能力总均分(P<.01)的平均值均都是班干部显著或非常显著大于非班干部。说明班干部较非班干部更认为教师能理解学生的想法与观点,理解和接纳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从附表s18得知,初一学生眼中教师观点采择总分(均分)、共情关注总分(均分)和共情能力总分(总均分)均高于初三,初三则高于初二,年级差异非常显著。即初一学生比初三和初二更能感受到教师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想法与观点,理解和接纳他们的感受与情感。2、教师自评(1)教师共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优良水平从附表t14可以看出,初中教师观点采择均分、共情关注均分和共情能力总均分的平均值都在3分之上,说明初中教师共情能力总体优良。与学生评价结果相比,教师自评的观点采择、共情关注和总体共情能力水平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学生评价的结果,这说明教师的共情技术的运用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同时也说明学生的共情能力有待提高。与前测前测数据来自:管梅娟,殷军,管素芬.初中教师共情能力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J].浙江教育科学,2011(6):45—48相比,虽然前后测所用的工具不同,前测数据来自:管梅娟,殷军,管素芬.初中教师共情能力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J].浙江教育科学,2011(6):45—48(2)男女教师共情能力无显著差异,男教师提高幅度更大从附表t15发现,初中女教师共情能力总体上稍高于男教师,但观点采择、共情关注和共情能力均无显著性别差异。与前测相比,男女教师共情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男教师观点采择均分和共情能力总均分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前测(P<.01),共情关注均分也显著高于前测(P<.05)。女教师观点采择均分和共情能力总均分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前测(P<.01),共情关注均分后测与前测无显著差异。这个结果说明,男教师共情能力比女教师提高的幅度大。(3)班主任共情能力的提高明显高于非班主任从附表t16可以看出,班主任和非班主任之间共情能力无显著差异。与前测相比,班主任和非班主任共情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班主任无论是观点采择均分、共情关注均分和共情能力总均分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前测(P<.01)。非班主任共情能力总均分也非常显著地高于前测(P<.01),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均分虽然也高于前测,但无显著差异。从以上分析得知,班主任的共情能力提高幅度高于非班主任。3、课题组各成员获得成长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各成员自身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长:掌握了共情技术,提高了共情能力,改善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了教育效果,同时教科研能力也得到提高。课题组有六篇论文或调查报告发表或获奖,管梅娟等撰写的《初中教师共情能力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发表在《浙江教育科学》2011年6期,该文获衢州教研室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同文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第3期;周利琴撰写的《初中学生眼中的师生沟通现状的调查报告》获江山市教育局2010学年优秀德育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该文在衢州教育局举办的“衢州市中小学教师‘创业创新’有奖征文评选”中获一等奖;周利琴等撰写的《初中数学共情式教学初探》获江山市教研室2011年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同时获衢州教研室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周敏燕撰写的《初中教师沟通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获江山市教育局2010学年优秀德育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周敏燕的《感受着你的感受——初中师生沟通中共情策略的实施》获江山市2012中小学德育创新案例(成果)二等奖。同时周利琴被评为江山二中校师德楷模、感动校园教师。有两位课题组成员记录了她们伴随着课题的成长轨迹(见附录5附件2教师个案1“共情,我的教育方式因你有了改变”、教师个案2“我与课题同成长”)。五、问题思考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共情技术培训的途径和方式及共情技术运用的策略,改善了师生的沟通,提高了教育效果,促进了教师共情能力的提高,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科研的成长。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后续研究或其他课题研究中引起关注。1、江山二中领导对教师共情技术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课题研究支持不够,班主任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2、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收集到的案例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3、在申报省课题时,接受市教科所专家的建议,题目从突出“运用”改为教师共情技术的“培训或培养”与“运用”并重,大大增加了课题研究的难度。4、后测时间恰遇初三填报志愿和其他年级期末复习,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调查只能分散进行。虽然回收的数量不少,但问卷填写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教师尤其班主任迎合了研究的需要,未能反映真想实感。有些问卷存在说谎倾向,但考虑到样本的容量,仅剔除了倾向性较大的几份。这样就使得眼前呈现出的成效中有了一些“肥皂泡”。这也许是所有课题都难以避免的。5、共情能力后测与前测的数据不能做到一一对应,虽然是相关样本,但在前后测对比中只能作为独立样本来处理。6、课题延期一年,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前后测的对象已不完全是同一批学生,但在前后测对比中仍当作同一批学生来对待。7、学生感受到的教师共情要比教师自己感受到的程度低得多,这说明教师共情技术的运用可能还没有真真走入学生的内心,同时学生的共情能力也有待提高。参考文献[1]马建青.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162,159[2]贾晓明.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对共情的理解与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6--38[3]王燕,白雪苹,张世平.解读心理咨询中的共情技术[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3):85—88[4]张志刚.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J].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8(22):22—23[5]蔡旻颖,戎幸.国外教师共情的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09

(7上):196-198[6]詹志禹.年级\性别角色\人情取向与同理心的关系[D].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研究所,1985[7]李雪梅.’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J].班主任,2007(8):13—14[8]沈曦.师生交往中的同理心初探[J].湖南教育,2008(10):37[9]胡江霞.师生和谐,从同感沟通开始[J],中国德育,2008,3(7):39—44[10]王晶晶,桂守才.班主任”共情”管理艺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4):58—60[11]徐玲.谈教师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及运用[J].教师教育,2008(11):174[12]盛志军.数学教学共情技术运用探微[J].中学数学教学,2005(4):7—9[13]张德山.教师的教育特质:共情[J].现代教育论丛,2007(2):17—20[14]王海霞.良好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EB/OL]./bllp/ShowArticle.asp?ArticleID=4465,2008-9-28/2010-5-1[15](美)海姆·G·古诺特.孩子,把你的手给我[M].张雪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16]张婷.心理咨询技能[EB/OL]./p-34934613.html#[17]郑英锐.学习做父母从共情开始[EB/OL]./sspd/jxlw/xljk/200907/105180.html,2009-7-6[18]张惠梅.中学师生沟通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19]孙炳海,於丽娜,黄小忠,冯小佳.教师的共情偏好:自我判断与学生判断的一致性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11):81—85[20]魏源.浙江某高校大学生共情特点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35—137[21]管梅娟,殷军,管素芬.初中教师共情能力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J].浙江教育科学,2011(6):45—48 附录材料附录1前测与后测问卷附件1前测问卷一:《初中师生沟通现状及共情状况调查问卷(教师)》尊敬的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完成本问卷。本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学师生之间沟通的现状和共情状况。您的回答对于提高教育效能、完善学校管理、进行教育管理改革都非常重要。问卷的回答不作为对您本人考核及评价的材料,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以下问题,在相应的标号上打“√”,完成后交给有关工作人员。非常感谢您的大力支持!一、基本情况:性别:①男②女是否担任班主任:①是②否教龄:①1--5年②6--10年③11--20年④20年以上担任年级:①初一②初二③初三担任科目:二、师生沟通现状问卷(有的题目可多选)1.您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满意吗?A.非常满意B.满意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2.您与学生交流通常是通过:A.课堂教学B.课余活动C.班会D.个别谈话E.家访F.其它3.在教学风格上,您倾向于:A.严谨有序B.开放活跃C.张驰有度.4.教学中,座位偏斜、靠后的学生参与问题回答的情况:A.经常B.有时C.偶尔D.没有5.您经常关注哪些学生:A.成绩优秀者B.有特长的学生C.需要帮助的学生D.问题学生E家境优越者6.课余,您与学生经常接触吗?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7.学生中,您与谁接触多一些?A.男生B.女生C.不确定8.在与男、女生交谈中,您对不同性别采取的沟通策略:A非常不同B.不同C.有点不同D.没有不同9.课余,您通常选择与学生交流的场所是:A.办公室B.走廊C.校园操场D.回家的路上E.学生的住所F.自己的住所Q其它地方10.您通常就什么问题与学生交流:A.学习B.纪律C心理D.思想E.其它11.您对学生的关注除了学习之外,还包括:A.身心B.特长C.爱好D.家庭E.生活12.您一般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学生:A.成绩B.作业C.面谈D.观察E.书信F.电话G.网络H.其它13.与学生交流中,您通常是:A.讲得多听得少B.讲得少听得多C.大家相互探讨14.与学生交流时,师生之间有不同观点的时候多吗?A很多B.多C.不多D.没有15.当学生的观点与您不同时,您的处理方式:A.压制B.批判C.说服D.忽视E.彼此探讨16.交流中,您对学生品质的判断是:A.非常有把握B.有把握C.有时有把握D.从无把握17.交流中,您从学生身上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情况:A.经常B.有时C.偶尔D.没有18.您将心理感受告诉学生吗?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19.您认为师生之间成为朋友的可能性程度:A.非常可能B.可能C.不太可能D.不可能20.您认为与学生沟通是为了:A.促进教学B.促进学生成长C.执行学校的规章D.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E是个人所需F.满足家长的需要 G.其它21.您认为哪些因素妨碍了您与学生的沟通:A.班级规模大B.工作压力大C.学生的认识问题D.管理学生的方式有缺陷E学生座位的梯田式布置F.自己不善沟通G..学校的人际氛围不良H..家长的不理解I.社会压力J.学校以升学为目的的办学模式K.其它三、共情状况问卷下面共有22个题目,每个题目用来描述你是否恰当,或说每个题目内容符合你的程度如何。0代表“不恰当”,4代表另一个极端“很恰当”,就每一个题目当中,从0~4的5个数目当中哪1个数字适合你就在那个数字上打圆圈。0

1

2

3

4

(1)对那些比我不幸的人,我经常有心软和关怀的感觉。0

1

2

3

4

(2)有时候当其他人有困难或问题时,我并不为他们感到很难过。0

1

2

3

4

(3)我的确会投入小说人物中的感情世界。0

1

2

3

4

(4)在紧急状况中,我感到担忧、害怕而难以平静。0

1

2

3

4

(5)看电影或看戏时,我通常是旁观的,而且不经常全心投入。0

1

2

3

4

(6)在做决定前,我试着从争论中去看每个人的立场。0

1

2

3

4

(7)当我看到有人被别人利用时,我有点感到想要保护他们。0

1

2

3

4

(8)当我处在一个情绪非常激动的情况中时,我往往会感到无依无靠,不知如何是好。0

1

2

3

4

(9)有时候我想象从我的朋友的观点来看事情的样子,以便更了解他们。0

1

2

3

4

(10)对我来说,全心地投入一本好书或一部好电影中,是很少有的事。0

1

2

3

4

(11)其他人的不幸通常不会带给我很大的烦忧。0

1

2

3

4

(12)看完戏或电影之后,我会觉得自己好象是剧中的某一个角色。0

1

2

3

4

(13)处在紧张情绪的状况中,我会惊慌害怕。0

1

2

3

4

(14)当我看到有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我有时并不感到非常同情他们。0

1

2

3

4

(15)我相信每个问题都有两面观点,所以我常试着从这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0

1

2

3

4

(16)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相当软心肠的人。0

1

2

3

4

(17)当我观赏一部好电影时,我很容易站在某个主角的立场去感受他的心情。0

1

2

3

4

(18)在紧急状况中,我紧张得几乎无法控制自己。0

1

2

3

4

(19)当我对一个人生气时,我通常会试着去想一下他的立场。0

1

2

3

4

(20)当我阅读一篇引人的故事或小说时,我想象着:如果故事中的事件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感觉怎么样?0

1

2

3

4

(21)当我看到有人发生意外而极需帮助的时候,我紧张得几乎精神崩溃。0

1

2

3

4

(22)在批评别人前,我会试着想象:假如我处在他的情况,我的感受如何?附件2前测问卷二:《初中师生沟通现状调查问卷(学生)》亲爱的同学:你好!感谢你抽空完成本问卷。本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学师生之间沟通的现状。你的回答对于提高教育效能、完善学校管理、进行教育管理改革都非常重要。问卷的回答不作为对你本人考核及评价的材料,请你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以下问题,在相应的标号上打“√”,完成后交给有关工作人员。非常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基本情况:性别:①男②女年级:①初一②初二③初三是否担任班干部:①是②否问卷题目:(请注意有的题目可多选)1.你与老师经常接触吗?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2.你与老师经常沟通吗?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3.你愿意和老师沟通吗?A.非常愿意B.愿意C.不太愿意D.不愿意E.很不愿意4.你对自己性格的判断:A.兴奋、冲动、外向B.开朗、活泼、外向C.沉稳、迟缓、内向D.敏感、迟钝、内向5.当有问题需与老师沟通时,你通常是:A.及时与老师沟通B.看情况而定C.不想麻烦老师6.如果问题能通过其它途径解决,你还会与老师沟通吗?A.不会B.不一定会C.会7.当做了不正确的事时,你会与老师沟通吗?A.不会B.不一定会C.会8.在学校,你认为可以谈心的老师:A.很多B.多C.不多D.没有9.在沟通对象的选择上,你更愿意选择:A.男老师B.女老师C.班主任D.其他任课老师E.无所谓I0.你喜欢的沟通方式:(可多选)A.面谈B.书信C.电话D.网络E.周记F.侧面了解G.其它11.你喜欢在何处与老师沟通:(可多选)A.教室B.老师办公室C.走廊D.校园操场E.回家的路上F.自己的住所G.老师的住所H.其它地方12.你喜欢在什么情形下与老师沟通:(可多选)A.课堂教学B.班会C.课余活动D.个别谈话E.家访F其它13.对某课程的兴趣会增进你与任课老师的沟通吗?A.会B.不会C.不确定14.学习成绩好会增进你与老师的沟通吗?A.会B.不会C.不确定15.你渴望老师关注和指导哪些方面的问题:(可多选)A.学习问题B.情感问题C.思想问题D.纪律问题E.其它问题16.当你有事情想对老师说时,你希望:A.受到特别关注并保密B.得到同情C.在班会上讲给同学听D.告诉家长17.你喜欢个别谈话吗?A.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18.你和老师说心里话吗?A.说B.不说C.有时说19.与老师沟通时,你希望以下哪种情况:A.别太严肃B.严肃些C.放松些20.在与老师沟通时,通常是:A.老师占据主导B.大家平等,相互讨论协商C.以我为中心21.与老师沟通时,老师的态度:A.温和B.急躁C.严厉D.冷漠22.与老师沟通时,你通常是:A.积极主动B.不主动也不消极C.消极被动23.你与老师沟通时感觉拘束吗?A.不拘束B.有点拘束C.很拘束24.你与老师沟通时感觉到与老师之间的地位差别了吗?A.很明显B.不明显C.明显D.没有25.与老师沟通时,你与老师之间有不同观点的时候多吗?A.很多H.多C.不多D.没有26.沟通中,你对老师的能力:A.非常认可B.认可C.怀疑D.从不认可27.沟通中,你对老师的人品:A.非常信赖B.信赖C.怀疑D.从不信任28.当有反对意见时,你会向老师表达吗?A.会B.不会C.有时会29.对老师的建议,你是:A.接受B.有选择地接受C.不接受30.与老师沟通后,你与老师的关系:A.亲近了很多B.略有改善C.没有改变D.关系更糟31.与老师沟通时,老师经常使用的语言:(可多选)A.你应该B.你必须C.你最好D.你怎么E.你以为F.你知道G.你不可以H.如果你I.我明白J.你觉得K.你似乎L.你的想法是M.让我们N.我认为O.我赞成P我的理解是附件3后测问卷一:初中师生沟通及教师共情改善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尊敬的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完成本问卷。本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学师生之间沟通和共情改善情况。您的回答对于检测沟通和共情效果、调整今后的研究策略都非常重要。问卷的回答不作为对您本人考核及评价的材料,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以下问题,在相应的标号上打“√”,完成后交给有关工作人员。非常感谢您的大力支持!一、基本情况:性别:①男②女是否担任班主任:①是②否教龄:①1--5年②6--10年③11--20年④20年以上担任年级:①初一②初二③初三担任科目:二、师生沟通改善情况问卷(有的题目可多选)1、现在,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以前有改善吗?A.很大B.有些C.不多D.没有2、您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满意吗?A.非常满意B.满意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3、您现在经常主动找学生沟通吗?A.经常B.有时C.很少D.没有4、学生经常主动找您沟通吗?A.经常B.有时C.很少D.没有5、您现在经常与哪些学生沟通?A.成绩优秀者B.有特长的学生C.需要帮助的学生D.问题学生E家境优越者6、您现在经常与学生沟通哪方面问题? A.学习B.纪律C心理D.思想E.其它7、您现在对学生的关注除了学习之外,还包括:A.身心B.特长C.爱好D.家庭E.生活8、当学生的观点与您不一致时,您现在会采用以下哪种方式?A.压制B.批评C.说服D.忽视E.彼此探讨9、现在与学生沟通中,您对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采取的沟通策略:A.非常不同B.不同C.有点不同D.没有不同10、现在与学生沟通中,您觉得自己更能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感受吗?A经常B.有时C.很少D.没有11、您觉得学生能感受到您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吗?A经常B.有时C.很少D.没有12、您现在与学生沟通时,经常使用的语言有:(可多选)A.你应该B.你必须C.你最好D.你怎么E.你以为F.你知道G.你不可以H.如果你I.我明白J.你觉得K.你似乎L.你的想法是M.让我们N.我认为O.我赞成P我的理解是13、您与学生沟通之后,您觉得学生更能接受您的教育吗?A经常B.有时C.很少D.没有三、教师共情测量自我判断问卷下面共有14个题目,每个题目用来描述你是否恰当,或说每个题目内容符合你的程度如何。其中“0”表示“完全不符合”,“1”表示“大部分不符合”,“2”表示“基本符合”,“3”表示“大部分符合”,“4”表示“完全符合”。就每一个题目当中,从0~4的5个数目当中哪1个数字适合你就在那个数字上打圆圈。0

1

2

3

4

(1)有时候我觉得我很难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0

1

2

3

4

(2)有做决定之前,我会去参考大家的不同意见。0

1

2

3

4

(3)有时我会想象朋友对事情的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0

1

2

3

4

(4)如果我肯定自己是对的,我不会浪费时间听别人的意见。0

1

2

3

4

(5)我认为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并尽量从正反两面考虑问题。0

1

2

3

4

(6)当有人让我心烦时,我常会设身处地地为他想一下。0

1

2

3

4

(7)批评别人前,我会想如果处于别人的立场,会有怎样的感受。0

1

2

3

4

(8)对于那些没有我幸运的人,我常会怀有体贴、关切之情。0

1

2

3

4

(9)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有时我并不会很同情他们。0

1

2

3

4

(10)看到有人被利用时,我就有保护他们的想法。0

1

2

3

4

(11)他人的不幸通常不会令我很不安。0

1

2

3

4

(12)当看到有人受到不公平对待时,有时我不会很同情他们。0

1

2

3

4

(13)我经常被看到的事情所深深感动。0

1

2

3

4

(14)我认为自己是个非常心软的人。附件4后测问卷二:初中师生沟通及教师共情改善情况调查问卷(学生)亲爱的同学:你好!感谢你抽空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