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21年秋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全国2021年秋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全国2021年秋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全国2021年秋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全国2021年秋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2021年秋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环境权利中,不包含______。A.获取环境信息的权利B.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C.进行环境决策的权利D.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2、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表述错误的是______。A.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B.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实行统一的区块登记管理制度C.我国实行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并存的矿产资源权属制度D.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3、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对于需要立即清除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场所的污染物,当事人不能清除的,行政机关______。A.责令当事人改正B.无需通知当事人C.可以决定立即实施代履行D.实施代履行时当事人必须在场4、下列不属于国际环境法主体的是______。A.国家B.非政府组织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5、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国家建立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中,不包括的工作是______。A.统一规划、统一标准B.统一监测C.统一的防治措施D.统一执法6、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行政处分种类中,正确的是______。A.警告的处分期间为6个月B.记过的处分期间为10个月C.记大过的处分期间为12个月D.降级、撤职的处分期间为20个月7、“三同时制度”中的“三同时”不包括______。A.同时审批B.同时设计C.同时施工D.同时投产使用8、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有权批准建立海上自然保护区的部门是______。A.国务院B.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C.保护区所在的省级政府D.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9、我国《土地管理法》确立的基本国策是______。A.对土地实行特殊保护B.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C.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10、关于破坏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犯罪行为,表述错误的是______。A.具有非法出售行为B.具有非法收购运输行为C.具有非法猎捕、杀害行为D.具有非法人工繁育行为11、一般将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______。A.人口问题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第一类环境问题12、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是______。A.渔业部门B.海事部门C.生态环境主管部门D.卫生部门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不包括______。A.政策B.综合性规划C.专项规划D.建设项目14、我国水资源的管理体制是______。A.流域管理B.区域管理C.用途管理D.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15、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除了赔偿损失,还应当______。A.排除危害B.处以罚款C.限期改正D.恢复原状16、“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内容是在______规定的。______。A.1982年《宪法》B.1988年《宪法修正案》C.2004年《宪法修正案》D.2018年《宪法修正案》17、联合国环境保护职能机构是______。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B.世界自然保护联盟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绿色和平组织18、根据《环境保护法》,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的是______。A.个人B.企事业单位C.生产经营者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9、国际社会公认的、被视为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黄金规则”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原则是______。A.协调发展原则B.预防原则C.受益者负担原则D.公众参与原则20、根据《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探矿权人有权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______。A.探矿权B.勘查权C.所有权D.采矿权二、多项选择题2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浓度限值的大气污染物是______。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D.臭氧E.PM2.522、政府实施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的手段有______。A.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的决策权B.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的许可权C.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的监督管理权D.规章制定权、行政强制权与行政处罚权E.代表国家对环境资源损害行使民事索赔权23、某法学院6名师生共同起诉某化工厂污染河流,请求法院判决化工厂治理污染。对此表述正确的是______。A.法院必须受理该案B.本案原告不符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条件C.本案原告符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条件D.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E.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24、李某在明知王某没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以每车300元处置费的价格委托其处置化工厂的有毒物质,王某将有毒物质倾倒于市区下水道中。关于此案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李某和王某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B.污染环境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C.只有王某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李某不构成D.如果本案未严重污染环境,则不构成污染环境罪E.如果本案构成污染环境罪且情节严重,可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5、适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活动有______。A.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的活动B.在我国管辖海域内从事科学研究等活动C.在我国管辖海域内从事生产、旅游等活动D.在我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等活动E.在我国管辖海域外,造成我国管辖海域污染的活动26、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应当做到______。A.分类投放B.分类收集C.分类运输D.分类处理E.分别管理27、环境污染侵权的特征有______。A.侵害状态的间接性、继续性B.环境侵害的累积性、复合性C.主体的不平等性和不可互换性D.环境污染侵权兼具私害性和公害性E.加害行为在价值判断上的社会妥当性、合法性28、可以申请环境行政复议的情形有______。A.李某对某市发布的《环境保护条例》不认可B.某企业对生态环境局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不服C.李某对生态环境局作出责令停产停业的决定不服D.李某认为环境资源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其履行环境资源保护义务E.李某对某市生态环境局任命王某为综合监督处副处长的决定不服三、简答题29、简述突发环境事件的定义与分类。30、简述环境问题的成因。31、简述国际环境合作原则的含义和意义。32、简述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四、论述题33、论生态破坏侵权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五、案例分析题34、2010年,李某经当地政府批准在沿海滩涂上经营了一个鲍鱼养殖场。自2016年5月开始,当地的几家化工厂将产生的污水经鲍鱼养殖场所在滩涂流入大海。2018年5月,李某发现鲍鱼大面积死亡,造成经济损失100万元。经相关部门监测,鲍鱼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养殖海域内存在大量有机物。经环保部门对养殖场附近排污企业监测,发现总共有两家排污企业排放有机物。其中,A化工厂排放有机物严重超标,B化工厂排放的污水虽然未超标,但污水所含物质仍为有机物。问:1.假若李某想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决相关污染企业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应以谁作为被告?为什么?2.若李某2020年5月才向法院提起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是否已过诉讼时效?为什么?3.若A化工厂所在地甲市乙县生态环境局针对其超标排放行为作出了责令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A化工厂对此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哪些部门提起环境行政复议?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C4、B5、D6、A7、A8、A9、D10、D11、C12、C13、A14、D15、A16、D17、C18、D19、B20、D二、多项选择题21、ABDE22、ABCDE23、BE24、ADE25、ABCDE26、ABCD27、ABCDE28、BCD三、简答题29、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事件,辐射环境污染事件三类。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重大环境事件,较大环境事件和一般环境事件四级。30、环境问题的成因主要有:(1)市场失灵;(2)政策失误;(3)科学不确定性;(4)国际贸易的影响。31、国际环境合作原则是指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应广泛开展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的原则。国际合作原则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国际社会所有成员都应当并且有权参与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的行动;二是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普遍的参加和合作。32、(1)妨害人类正常生活并导致人类心理和感官上对环境和自然舒适性认识的降低;(2)导致人类生命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和自然环境破坏;(3)导致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退化以及历史和文化遗产价值的遗失;(4)造成自然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四、论述题33、(1)生态破坏侵权的归责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加害人只有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才可能承担侵权责任。(2)生态破坏侵权构成要件:第一,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第二,行为的违法性,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义务,侵犯了他人合法的民事权益;第三,损害事实的存在,生态破坏侵权的损害后果表现为两类,一类是对国家、集体或他人的自然资源权利的侵害,以及对自然资源权利之外的其他财产权、人身权或环境权益的侵犯两类;第四,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五、案例分析题34、1.A化工厂和B化工厂都可以作为本案被告企业。承担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