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测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命题:镇海中学长兴中学(审校)审核:瑞安中学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网络的普及与万物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视频影像产品占据文化市场的同时,音频文化产品同样拥有着相当一部分受众。与其他形式的文化产品相比,去视觉化,包括去图像化与去文字化是其区别于纯文字读本与视频影像的特征。此类产品包括且不限于有声小说、评书、电台、慕课等多种音频形式。在各类视频充斥着网络平台的今天,音频文化产品仍受到欢迎似乎是反常的现象。在音频形式与专属音频的软件层出不穷的背后,受众的接受心理与其独特形式背后的文化现象更加值得关注和思考。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中做出这样的判断:“这经验告诉我们,讲故事的艺术行将消亡。我们要遇见一个能够地地道道地讲好一个故事的人,机会越来越少。似乎一种原本对我们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最保险的所有,从我们身上给剥夺了:这就是交流经验的能力。”在本雅明看来,随着讲故事的技艺的逐渐消亡,能讲好一个故事的人越来越少,而促成这一现象的正是所谓经验的贬值以及信息的泛滥。然而,各类以音频产品为主打项目的平台和应用却在用流量和用户群体数量宣告,即便在当下,讲故事这一形式仍受到一定数量的受众喜爱。在这一逻辑框架之下,信息的爆炸并未完全掩盖讲故事的形式特有的吸引力。追溯讲故事这一形式的历史,对比当下的音频形式,不难发现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是纯音频形式重返大众视野的重要原因。“说话”作为讲故事的一种技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萌芽可追溯至秦汉,在魏晋南北朝得到迅速发展,发展至唐宋已渐趋成熟,发展为一种独立的、专门的娱乐活动,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同时从贵族流向大众,听众群体得到扩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形式和题材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仍有一些特质被保留了下来。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说书者与听众面对面的形式,与其将其归类为说话形式的特质,毋宁说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使得说书人与听众相隔距离不能过远,否则收听效果将大打折扣。但与此同时,这一条件也成为说书人丰富其表演形式的基础。在相声与评书等形式中,演员通常会在语言之外加入形体和表情等元素,且有时这些元素在表演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除语言等表演元素之外,说书人的另一项能力便是“神”,即将故事内容按照实际表演需要进行拉长,反之,亦可进行压缩。艺人在表演的过程中对故事细节进行个人化的艺术加工,故才有不同艺人讲同一个故事,却讲出了多个版本的现象。然而,也正是或主动或被迫发生的变化,成为音频符合受众需求的重要原因。由于传播和保存更加方便,使用方式也更加轻松——只要一部能播放音频的设备即可,于是使用成本大大降低,这也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相较于以往的音频形式,当下的音频产品使用门槛更低,而相较于文字和视频,音频产品更省去了视觉劳动。视觉效果毫无疑问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但与之相对的信息处理成本也更高,故音频的使用场合更加灵活,消费时也更加轻松。因此,视觉效果的消失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使音频效果打了一定折扣,但却扩大了其适用群体。信息爆炸带来的结果同样如此,在传统的说话艺术中,话语的权力在说书人那里,如何把握故事的长度和内容,都取决于说书人的选择。而在当下的音频产品流水线上,音频产品被细致分类,如“情感”“亲子”“二次元”“商业财经”“时尚生活”等等。消费者掌握着选择与否的权力,而为了播放量或会员制等盈利形式,讲述者不得不逐渐向听众的需求靠拢。总的来看,相比于传统的说书人,权力发生了明显的转移,讲述者的自由话语空间被压缩的同时,消费者的需求得到精准化的满足,市场也就此打开。进入某些主打音频文化产品的应用时,注册完成后,用户通常会被要求选择感兴趣的模块,抛却传播与流通媒介的商业逻辑,从用户角度出发,这种力求做到量身定制的音频服务带来的是特殊的音频文化环境。不难发现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音频产品对应的是分属不同群体的受众。构成了一个文化“同温层”。在同温层之外,也有致力于突破类似文化环境,试图增加另一种声音的努力。如图书品牌“理想国”推出的文化品牌“看理想”,以“看见另一种可能”为标语,打造以人文与审美为标签的文化环境。然而,众多精英知识话语构建起一个结构类似的文化圈层,其实质结构与效果是否达到了突破文化同温层的目的,抑或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同温层,依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马泰·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中指出:“为了回应今日患强迫症的一般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文化工业模仿、复制、再造、标准化地生产出任何他可能会欣赏的东西。独一无二性和稀罕性已成为不合时宜的品质”。如何从信息爆炸中解放出来,逃离工业化与媚俗倾向,这是音频文化产业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摘编自杨世全《破碎的声音:音频文化的嬗变与困境》)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网络普及与万物信息化的今天,音频文化产品与视频影像产品拥有同样多的受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B.“说话”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技艺,在唐宋逐渐成熟,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的、并流向大众的娱乐活动。C.某些音频文化产品的应用通过用户选择感兴趣的模块,能够精准定位消费者的需求,试图达到量身定做的效果。D.某些音频打造的以人文与审美为标签的文化环境,以精英知识话语构建而成,能否形成新的文化同温层,尚值得思考。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音频文化产品特征来推断,凡是拥有图像和文字等需要视觉参与的文化产品都不属于音频文化产品。B.“纯音频形式重返大众视野”不仅在于其受人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关键还在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创新。C.音频产品的适用群体更加广阔,可见视频效果的消失虽然使音频效果打了折扣,但是总体上影响不是很大。D.作者引用马泰·卡林内斯库的话,旨在证明为了迎合消费者而产出的标准化的音频文化产品缺乏较高的艺术价值。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是我国文化精粹,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走进剧场,爱好者更是寥寥。B.在喜马拉雅APP中,有声小说《平凡的世界》是最受听众欢迎的小说之一,点播量稳居各类音频前列。C.德云社的相声不仅继承传统相声的优秀元素,还加入了现代元素,使相声更富时代感,更受听众欢迎。D.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传统评书,已经走向没落,在单田芳等老一辈艺术家之后,鲜有继承者。4.与传统的“说话”相比,当下的音频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5.音频文化产业如何才能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请提出你的建议。(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日出日落朱山坡外祖母带着我沿着一条废弃的旧铁轨来到了石羊镇。这里看上去很破败,充满沮丧和颓废的气息,从空气就可以闻出来。镇上的人不是很多,反正,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寥寥可数。我的到来,首先引起了一个高个子的注意。我从铁桥那头走过来,在桥中央跟他相遇了。这座桥是连接两岸的唯一通道。桥的护栏锈迹斑斑,桥面铺的是水泥,有的地方破了洞,像是桥的眼睛。桥底下是湍急的河水,还有露出水面的泛白的乱石。河床两边,那些杂树和草藤乱哄哄地蔓延开去。高个子拦住了我的去路:“小陌生人,你从哪儿来?”我回头看外祖母。一路上,她都是我的发言人。我可不敢随便跟陌生人说话。外祖母没有抬头看我,因此我并没有贸然回答高个子的问题。高个子说:“那你知道我要去哪里吗?”我摇了摇头。“我要去西山看日落。”高个子兴致勃勃地说,仿佛是要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且要让所有的人知道。我抬头发现太阳不在头顶上了。他指着前面远处的山。那座山横向着,跟河流的方向是并列的,绵延起伏,看上去不是很高,但很陡峭,而且草木丛生,看不到路,要爬上去应该不容易。太阳往山那边移动,一副不情愿的样子。高个子腰间挂着一只军绿色水壶,手里抓着一根细长的竹竿。除了高而且瘦,头颅偏小,嘴已偏阔之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说话的时候很和气,也一本正经,并不把我当一个小孩子,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亲近。我觉得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日落?”他问我,“对我来说,两个人看跟一个人看没有什么区别。”我摇摇头。“明早,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东山看日出?”他朝相反的方向指了指。原来东面也有一座差不多同样高的山,跟西面的山遥遥相望,而且走向都一样。我还是摇了摇头。“看来你跟他们一样,也没有什么特别。”高个子说。他可能对我有些失望,叹息一声,离我而去,很快便跟外祖母碰面了。他没有停下来跟她交谈,只是擦肩而过,我甚至不能断定他跟外祖母是否打了招呼或点头示意过。第二天一早,我发现高个子家竟然就在外祖母家的对面,只隔着五六米宽的石板路。一座破败不堪的院子。院门很窄,门板破损得像一块木筛子,上面还长了几朵瘦小的蘑菇。围墙很矮,是石头垒的,石头墙上不仅长着毛茸茸的青苔,还爬满了青瓜藤和牵牛花藤,如果再细看,还能看到硕大的福寿螺。高个子站在他的院子里朝我喊:“喂,你好!”我惊喜地朝他点了点头。“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他说。我心里认同他的说法。“我已经看日出回来了。”他兴冲冲地说,似乎这一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一切都会得心应手。我终于开口回应了他:“好呀。”“你见过日出吗?”他问。我不能肯定。“你见过日落吗?”他又问。我也不能肯定。“那你每天都在干吗呢?”他对我很好奇。我说,我还在上学,现在只是假期。他沉默了一会儿,沉吟道:“可惜了。你年纪小小的便已经错过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我不认可他的话,反问:“日出、日落有什么好看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天的太阳跟昨天的太阳肯定不一样。甚至每天升起和落下的都不是同一个太阳。你明白吗?”高个子说话的时候仿佛高高在上,我得仰视才能看见他的脸。我不明白。初来乍到,我什么都不懂,只是对一切都很好奇。“就像什么呢……就像每天吃的豆腐一样,都是新鲜的。”高个子说,“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见过一个太阳,而我,见过无数的太阳……”我回到屋子里,告诉了外祖母。她却劈头盖脸地对我说,他是一个懒汉,全镇最懒的人,每天除了看日出、日落,什么正事都不干。天快黑了,我正在屋子里吃饭,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叫:“喂,小学生!”我听出来,是高个子的声音。我走出门。他在外祖母家的围墙外,欣喜地对我说:“我刚才在西山捡到一只南瓜,是太阳在快落山的时候留给我的,它带不走。”他朝我举起一只熟透了的南瓜,跟他的头差不多大。“欢迎你到我家喝南瓜粥。”他真诚地邀请我。我摇摇头。高个子说:“不是每天都能幸运地捡到南瓜。当然,有时候看日出,也能捡到其他东西。”我犹豫了一下,答应了他。他很高兴,让我跟着他回家。高个子屋里黑乎乎、乱糟糟的。这个院子只有他一个人生活,显得过于宽大了,孤独的气息无处不在。他睡觉的房间明亮一些,门板上钉着一块黑底白字的小木板,上面赫然写着“北大落榜生”,字写得倒是很端正,而且是用油漆写的,擦不掉,即使在昏暗中也闪闪发亮。我进门的时候刚被蛛丝拂面,才十几秒钟的时间,出来时蛛丝竟然又接上了,把我的脸重新拂了一次。“你是不是也觉得我是全镇最懒的人?”高个子说。我觉得是的,因为我从没见他干过正事,整天游手好闲,或睡懒觉。“他们说石羊镇的衰败、没落全是因为我的懒惰。其实我是全镇最勤快的人。”高个子说,“我说的是最勤快,你到底明不明白?”“就因为你每天都去看日出、日落吗?”我说。“是,也不全是。”高个子很诚恳地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头两段描写石羊镇的破败、冷清,不仅写出了“我”对小镇的最初印象,也自然引出了高个子对“我”的关注。B.高个子与外祖母擦肩而过时,似乎并未打招呼,这是因为高个子不喜欢村里的人,他认为村里的人都不能理解他。C.“我”认为日出、日落没什么好看,而高个子认为每天的太阳都不一样,在对比中表现出高个子对生活独特的爱。D.“北大落榜生”这几个字“闪闪发亮”,暗示高个子经历的不幸,作者在此处隐去不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7.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语言描写特色鲜明,前半部分像是独白,“我”用动作回应,后半部分才开始对话。B.高个子在西山捡到一只南瓜,把它说成是太阳留给他的,用拟人手法表现他充满童心童趣。C.文章不惜笔墨,对高个子的“家”的内外环境进行细致地描写,以突出人物懒散的形象。D.小说在“日出日落”和“我”对高个子的认识两条线索并行中逐步加深“我”对他的理解。8.这篇小说与《大卫·科波菲尔》一样,都通过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人物和环境,请简析其作用。9.朱山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人究竟为了什么’既是哲学命题,也是文学的主题。追问本身是很虚无的事情,越追问越虚无。但无论怎样,我们还是苦苦地追问生命的真相。”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所谓的“生命的真相”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门下著籍者,上元有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树植之、姚莹石甫。四人者,称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士,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以为不足复存,其为文芜杂寡要。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唯此尤兢兢。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近世学子,稍稍诵其文,承用其说。道之废兴,亦各有时,其命也欤哉!(节选自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材料二:何生告余曰:“此战场地!吾揽自明以来,未尝被兵。往岁十月,贼舰数十,忽登岸。是时贼方得志于内河,河东西七郡皆扰,广州尤甚,乘锐陵吾乡地无营师一巡推治之至是不知所为。贼进至山下一里矣,仓卒集乡人强者数百人,为三队拒之:前持刀楯,后张弓矢,最后斩木削竹以继。旦日,水师至,贼乃退。是役也,贼死伤甚众,吾乡亡七人,伤十六人耳。以民素健,习武者众也。后益修补,贼再至,不攻而去。方战时,吾与众登此山望,势甚汹汹。帕首①之众,数倍我师,观者失色。事之解,幸也!七人者既死,乡人义之,群葬于此山之阳,祠以报。”余往观七人冢,信然。嗟乎!天下承平久矣!武事渐弛,人不知兵,一旦有急,被难无足异。粤中海盗已旧,顾大猖獗至此,何欤?(节选自姚莹《游榄山记》)注:①帕首:额巾,此处指盗匪。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乘锐陵A吾乡B地C无营师D一巡推E治之F至G是H不知所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堆积、重复的意思,与《老子》中“起于累土”的“累”意思相同。B.兢兢,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与“兢兢业业”中的“兢兢”意思相同。C.仓卒,指做事急急忙忙,时间不充足,侧重指没有准备,也作“仓促”。D.祠,这里活用作“建祠”,我国古代常通过建祠的方式来表达对先贤的纪念。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介绍了姚鼐古文写作之师承,高度赞扬了方望溪、刘大櫆、姚范三位大儒的学问,并评价姚鼐对学问的研究更加精深。B.虽然“桐城派”的作家都是桐城人,但是它的影响力遍布全国,人们都认为姚鼐是散文家的正宗,要去他那里学习写作之道。C.榄乡这个地方从明朝以来,就没有遭受什么战事,去年十月份,敌人数十艘战舰忽然登岸,侵扰各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D.榄乡当地百姓学习武艺的人很多,一向以来身体都非常强健,后来对军事装备进行修缮补充,迫使人数众多的敌人不敢进攻。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2)武事渐弛,人不知兵,一旦有急,被难无足异。14.桐城派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请指出材料二中这“三者”的具体内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铜雀台①陈孚古台百尺生野葛,昔谁筑此当涂高?上有三千金步摇②,满陵寒柏围凤绡。西飞燕子东伯劳,尘间泉下路迢迢。龙帐银筝紫檀槽,怨入漳河翻夜涛。人生过眼草上露,白骨何由见歌舞。独不念汉家长陵一抔土,玉柙珠襦③锁秋雨。注:①铜雀台: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②步摇:女子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③玉柙珠襦:汉代帝王的葬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发问,是谁把铜雀台筑到百尺之高,由此引出读者对其主人的猜想。B.第四句“寒”点出环境的阴森,“凤”写出女子装饰的鲜丽,两者构成鲜明反差。C.第八句“怨”直接点出情感,化抽象具象,写出曹操之怨随着波涛日夜翻滚。D.九、十两句先用比喻手法感慨人生易逝,又借“何由”暗含对曹操的嘲讽之意。16.最后两句收束全诗,看似与铜雀台并无关联,实则意味深长。试作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洵在《六国论》中善用比喻说理:如“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子孙割地事秦,毫不珍惜;而其后果也正如古人所说“_____________”,柴火不断火不灭。(2)《〈老子〉四章》中,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写出了将士一心,同仇敌忾的豪情;古代诗词中也有许多诗句描写将军与士兵对立的句子,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向老师请教何为君子之风,老师笑着回答:“《论语》里面不是有很多带有‘君子’二字的句子吗?”小明茅塞顿开,说:“类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①。一些学者皓首穷经,对甲骨文研究工作孜孜以求,既以对甲骨文的深刻研究探究汉字形成和演变的历史,又据此锚定中华文明史的起始时间,考据商代最原始、最真实的时事和生活。说到底,甲骨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世俗意义上的“有用”“无用”,而在对中华文脉的追根溯源。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避免陷入发展“跛脚”,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然而今天,有人认为,②,实则是以短视对长远、以偏见遮全貌,本质上是一种哗众取宠之论。类似的偏见依然注目,究其原因,还在于因为整个社会在待遇回报、价值认可等方面存在不足。既然甲骨文研究如此重要,研究者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坚守,那么,③?既然目前我国甲骨文剩下的“硬骨头”亟待非常之人建非常之功,那么,可否对“冷门绝学”研究者高看一眼、厚爱三分?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