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全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页,23小题(含作文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古代社会,定位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对方向的测定。《考工记》一书最早明确记载了根据太阳的视运动进行立竿测影,以辨别东南西北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且实用,但也有不足。因为所选择的时间是日刚出没之时,这时太阳光线很弱,容易导致表影模糊,使观测者很难精准确定观测的结果。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提出了另一种测影定向方法。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先在平地上立一定表B,然后再拿一表A,在早晨太阳刚出时,让A表在相距B表10步的地方对B表和太阳中心进行瞄准,当三者成一直线时,将A表固定下来;当傍晚太阳要没入地平线时,另用一表B',在相距A表10步的地方对A表和太阳中心进行瞄准,当三者成一直线时,将B'表固定下来;将B和B'连线,其中间点为C,这时B和B'的连线表示的就是正南北方向,点C和表A的连线表示的就是正东西方向。这种方法的测量时间也是在日刚出没之时,但观测方法是用眼睛直视,而非像之前《考工记》那样观察表影,这可以有效地避免因表影模糊造成的误差。再加上用三个表进行测向,其定向精度比《考工记》的要高。《淮南子》以降,历代都有学者探讨过如何提高测影定向精度的问题。其中成果最突出的是元代的郭守敬。郭守敬根据测影定向原理,发明了专门仪器“正方案”——一种中心有孔洞,围绕孔洞有19个同心圆的石板。在测向时,先在孔洞中插上表,然后随着表影的变化,在圆周相应位置做标记,直到下午表影东移出外圆为止。最后把同一圆上的两个交点连接起来,其连线所代表的方向就是东西方向,其垂直平分线所代表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郭守敬的做法很有道理:他选择在太阳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才开始测量,这时太阳光比较强,表影浓度高,便于观察;他采用多组观测的办法,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这与现代误差理论的主张是一致的。正因为他的考虑非常全面,设计也非常合理,因此他的测影定向结果非常好。但也有移动不便、使用场合受到限制等不利因素。为了方便测向,古人还发明了指南针——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技术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指南,是由磁石的两极N极和S极与地磁场的N极和S极相互作用的结果。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指南针的制作和架设方法:“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以磁石磨针锋”,在古代是最简便的人工磁化方法,而且效果好,磁化之后得到的针形的指南装置,其退磁因子小,指向精度高,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而在架设方面,沈括最赞成的缕悬法虽然并未被后人普遍采用,但水浮法却在后世经改进后得到了发扬光大。指南针起源于中国,大概12世纪末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到欧洲,在欧洲的航海大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这个意义上说,指南针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摘编自关增建《测向技术的辉煌》)材料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简称ICG)所认定的四大核心卫星导航之一。作为我国独立设计、独立建设并独立维护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方式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的是无源与有源两种定位方式。当卫星导航系统使用无源定位技术时,用户至少接收4颗导航卫星发出的信号,根据时间信息获得用户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信息。而当卫星导航系统使用有源时间测距来定位时,用户终端需通过导航卫星向地面控制中心发出一个申请定位的信号,之后地面控制中心发出测距信号,根据信号传输的时间才能得到用户与两颗卫星的距离。无源定位并非我国独有,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也采用这一技术,但有源定位为我国独有,是北斗系统区别于他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特色。在提高定位精度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原理和定位技术也有亮点。理论上讲,卫星导航是参照三球交汇定位原理,根据3颗卫星到用户终端的距离信息,列出3个方程来得到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但实际上,卫星时钟和用户终端使用的时钟一般会有误差,而电磁波以光速传播,哪怕是微小的时间误差也会使得距离信息出现很大偏差,因此还需要一个星钟作为时间参照,以确定时间未知数t。由此,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列的方程就包含了4个未知数,即客户端的三维坐标(X,Y,Z),以及时钟差距t。也就是说,需要4颗卫星来列出4个关于距离的方程式,最后才能求得答案,即用户端所在的三维位置。而当空中有足够多的卫星时,可以将这些卫星以每组4颗为单位分为多个组,列出多组方程,最后通过一定的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那组结果,这样精度就提高了。此外,北斗系统还使用差分技术:在地面上建立基准站,将其已知的精确坐标与通过导航系统给出的坐标相比较,得出修正数,用户终端依靠此修正数,将自己的导航系统计算结果进行修正,从而提高精度。(摘编自曹冲、荆帅主编《北斗导航:定位精准时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考工记》的测向方法有优有劣,优在简便实用,劣在因表影模糊导致测量结果不精准。B.《梦溪笔谈》发现的人工磁化方法是“以磁石磨针锋”,经过打磨后的针锋就能指南,但常微微偏东。C.有源定位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独有,它在运行时需要地面控制中心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出。D.材料一侧重梳理古代测向技术的发展史,材料二侧重介绍北斗系统的定位方式及原理。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独特的定位方式,专业组织ILG认定其为四大核心卫星导航之一。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方式体现我国在科技发展上既重视独创,又与国际接轨的特点。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两种定位方式,都需要根据时间信息来计算用户与卫星之间的距离。D.为提高定位的精度,实际操作中需用四颗卫星为单位分组,这说明实践可弥补理论的不足。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实例丰富,先后介绍了四种测向方法,展现了中国古代测向技术的辉煌成就。B.材料一第三段将《淮南子》和《考工记》中的测向方法进行比较,突出了后者的先进性。C.材料二末段运用数学思维解析原理,利于读者清晰地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D.两则材料在介绍中国历代测向技术的过程中,体现了透过现象探寻本质规律的科学思维。4.下列关于材料一中《淮南子》测向方法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A. B.C. D.5.从古至今,国人为提高定位精度采取了诸多办法。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通往滴水泉的路李娟最早的时候,通往滴水泉的路只有“乌斯曼小道”。乌斯曼是一百年前那个鼎鼎有名的阿勒泰土匪头子,一度被称为“哈萨克王”。而更早的一些时候,在这片茫茫戈壁上,所有的道路都只沿其边缘远远绕过。①那些路断断续续地,虚弱地行进在群山褶皱之中,遥遥连接着阿尔泰群山的绿洲和南方的草原雪山。没有人能从这片荒原的腹心通过。没有水,没有草,马饥人渴,这是一块死亡之地。唯一知道水源的,只有那些奔跑在沙漠间的鹅喉羚与野马,但它们不能开口说出一句话来。它们因为深藏着水的气息而生有晶莹深邃的眼睛。大约就在那个时候,便有了关于滴水泉的传说吧?那时,只是在牧民之间,寂静而神秘地流传着一种说法:在戈壁滩最最干渴的腹心地带,在那里的某个角落,深深地掩藏着一眼奇迹般的泉水。水从石头缝里渗出,一滴一滴掉进地面上的水洼中,夜以继日,寒暑不息。②那里有着一小片青翠静谧的草地,有几丛茂盛的灌木。水流在草丛间闪烁,沼泽边生满了苔藓,那是一片狭小而坚定的沙漠绿洲——有人声称亲眼目睹过那幕情景。当时他身处迷途,几天几夜滴水未进,已是意识昏茫,濒临死亡。然而就在那时,他一脚踩入滴水泉四周潮湿的草丛中,顿时感激得痛哭起来。他在那里痛饮清冽甘泉,泪流满面。每一个牧民进入荒野深处寻找丢失的羊羔时,都坚信滴水泉就在附近,也许就在前方那座寻常的沙丘背面?他四面呼喊,又饥又渴地走过一座又一座沙漠中的高地,踮足遥望。野地茫茫,空无一物,但他仍然坚信着滴水泉。滴水泉如同这片大地上的神明。它的水,一滴一滴从无比高远之处落下,一滴一滴敲打着存在于这里的一切生命痕迹的脉搏,一滴一滴无边无际地渗入苦寂的现实生活与美好纯真的传说。然而战乱使大地上不再存在安静的角落。滴水泉最终还是从牧民世代口耳相传的秘密中现身了。它的确切位置在戈壁滩平凡的遥远之处被圈点了出来。乌斯曼的烈马走出了一条忽明忽暗的道路,笔直地戳向滴水泉。那些烽火连天、浓烟四起的年月里,他一手持匕首一手握马缰,无数次孤身前往这隐蔽的绿洲,补充给养,休养生息。然后北上南下,穿梭战事。滴水泉的隐秘在无形间造成了这个“哈萨克王”的神出鬼没吗?在当时,除了戈壁边缘的官道以外,居然还有一条路也能使人在荒原上来去自如——这是乌斯曼的传奇,也是滴水泉的传奇。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要到乌鲁木齐的话,只能搭乘拉矿石或木材的卡车,沿东北面的群山一带远远绕过戈壁滩,一路上得颠簸好几天。③我永远忘不了中途投宿的那些夜晚,那些孤独地停留在空旷雪白的盐碱滩上的旅店——低矮的、破破烂烂的土坯房,还有旅店上空辉煌灿烂的星空。那条被称为“东线”的漫长道路,只能在夏天通畅。到了冬天,大雪封路,去乌鲁木齐只有走通往滴水泉的那条路。司机们路过滴水泉,无疑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无论当时天色早晚,都会停下来歇一宿。打水洗漱,生火烧茶泡干粮。等过了滴水泉,剩下的路程又将是几天几夜无边无际的荒凉。后来,有一对夫妻从内地来到新疆,辗转来到滴水泉,在泉边扎起了帐篷,开了一家简陋的小饭馆。所需要的菜蔬粮油全都由过往的司机捎送。这样一个小店对于司机们来说,简直如天堂一般。然而,这对夫妻在那样的地方讨生活,不只是辛苦,更多的怕是寂寞吧?常常一连几天,门口的土路上也不会经过一辆车。后来,多多少少发生了一些事情,饭馆关门,滴水泉又恢复了深沉的寂静。再后来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周折,饭馆重新开张了,泉水边还放养了几只鸡,简陋的餐桌上出现了鸡蛋和鸡肉。小饭馆有了住宿的地方,虽然只是一面大通铺。那一年,从乌鲁木齐到富蕴县的班车也开通了,每星期对发一趟。班车经过滴水泉时,整车的旅客都会下车进食、休息。滴水泉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喧哗,于是两人决定把店面扩大。他们把泉水下的水坑挖成深深的池子,又挖了引水渠一直通向店门口。泉水很细弱,他们用了一个夏天的时间耐心地等待水池一次次蓄满,用这水和泥巴打土坯。晾干后,土墙很快砌了起来。他们又赶着马车,从几百公里以外拉来木头架榛子搭橡子。在屋顶铺上干草和厚厚的房泥。就这样干了一整个夏天,房子渐渐渐起来了,新的饭桌也打制好,新床也添了两个。④他们坐下来等待冬天,等待第一辆车辆在门口鸣笛刹车,等待门帘突然被猛地掀开,等待人间的喧哗再一次点燃滴水泉。但是,他们一直等到现在。就在他们盖好房子的那一年,新公路在戈壁另一端建成通车了。通往滴水泉的路,被抛弃了。新的道路如锋利的刀口,笔直地切割在戈壁腹心。走这条路,一两天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一切都在上面飞速地经过,不作稍刻的停留。滴水泉的故事结束了吗?滴水泉那些一滴一滴仍在远方静静滴落的水珠,还有意义可被赋予吗?从此再也不需要有那么一条路通向它了吗?再也不需要艰难的跋涉和挣扎的生活来换取它的一点点滋润了吗?如今我们所能得到的一切,全都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了吗?还有两个人,至今仍留在那片小小的绿洲上,仍然还在泉水边守着一滴滴下落的泉水,日以继夜和泥、打土坯,并在等待土坯晾干的漫长时间里,冲着天空仰起年轻的微笑的面孔。只有他们仍然还在无边无际的等待之中,美梦不受丝毫惊扰。当我在这片荒野里走着,不知不觉又走上了通往滴水泉的旧道。野地上,路的痕迹如此清晰,不由得清楚地听到那个女人的声音说:“我们去滴水泉吧!”(选自李娟《我的阿勒泰》,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所描绘的无垠戈壁与漂泊其中的人们形成鲜明对比,在特定的环境中可以看出,人们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有着对滴水泉的依赖。B.在战乱的年代,那个熟知通往滴水泉的路,往返于其中,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然后再蓄势待发的“哈萨克王”,成了不朽的传奇。C.从内地到新疆的夫妻所开的简陋小饭馆对司机来说如同天堂一般,但戈壁滩生意实在是清冷,他们只能选择关掉饭馆。D.这是一篇充满孤独与坚韧的散文,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目光投向那对漂泊最后定居在戈壁的爱人,他们坚守在那里,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活的意义。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虚弱”一词把戈壁上道路的脆弱,随时可能会被掩埋掉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B.②句利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描写,如草地、灌木、水流、苔藓等展示了滴水泉的勃勃生机,与戈壁滩形成鲜明的对比。C.③句既写了低矮破烂的土坯房,又写了土坯房上空辉煌灿烂的星空,展现了在艰苦环境下我依旧心存美好。D.④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写出了他们对生意红火的期待。结构上与下文新公路修好后没有生意的失落形成反差。8.根据文章,概述“通往滴水泉的路”的变迁历程。9.有人评价,说李娟作品是“散文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诗意,诗意中有哲思,哲思中有人间烟火”,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狄青戍泾原日,尝与虏战,大胜,追奔数里。虏忽壅遏山踊,知其前必遇险,士卒皆欲奋击,青遽鸣钲止之,虏得引去。验其处,果临深涧,将佐皆悔不击。青独曰:“不然,奔亡之虏,忽止而拒我,安知非谋?万一落其术中,存亡不可知。宁悔不击,不可悔不止。”青后平岭寇,贼帅侬智高兵败奔邕州,其下皆欲穷其窟穴。青亦不从,以谓趋利乘势,入不测之城,非大将军,智高因而获免。天下皆罪青不入邕州,脱智高于垂死。然青之用兵,主胜而已,不求奇功,故未尝大败。计功最多,卒为名将。(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壅遏:阻塞,阻止。材料二:狄青在泾原,常以寡当众。密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声止即大呼驰突士卒皆如教。才遇敌,未接,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再却。虏笑曰:“孰谓狄天使勇?”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多死。侬智高反邕州,诏以青为宣抚使击之。谏官韩绛言:“青武人,不足专任,请以侍从文臣为之副。”时庞籍为相,对曰:“属者王师屡败,皆由大将轻,偏裨自用,不能制也。今青起于行伍,若以侍从之臣副之,号令复不得行。”于是诏岭南用兵,皆受节制。至潭州,遂立行伍,明约束。军人有夺逆旅菜一把者,立斩以徇,于是一军肃然。时智高还守邕州,青惧昆仑关险厄为所据,乃按兵不动,下令宾州具五日粮,休士卒。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宴将佐,次夜宴从军官,三夜飨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大风雨,二鼓时,青忽称病,暂起如内。久之,有驰报者,云:“夜时三鼓,元帅已夺昆仑关矣。”已近邕州,贼方觉,逆战于归仁铺。青登高山,执五色旗,麾骑兵为左右翼,出其后,断蛮军为三,旋而击之。贼之标牌军,为马军所冲突,皆不能驻,枪立如束,我军又纵马上铁连枷击之,遂皆披靡,智高焚城遁去。(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兵智》)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密令军中A闻钲一声B则止C再声则D严阵E而阳却F声止即大呼G驰突H士卒皆如教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指怎么、哪里,与《赤壁赋》“而今安在哉”的“安”意思相同。B.从,指听从,与《鸿门宴》“张良是时从沛公”中的“从”意思不同。C.以,是用的意思,与《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中的“以”意思不同。D.属,指近来,与《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泾原之战和平定侬智高之乱两次战役,狄青率领的军队都大获全胜,但对于要不要乘胜追击败逃的敌军,狄青与将士们产生了分歧。B.朝廷任命狄青为宣抚使出兵讨伐侬智高,在是否该派遣文臣辅佐武将一事上,庞籍与韩绛的观点不同,最终皇上听从了庞籍的建议。C.狄青到达潭州后,先让军队休整五日,又张灯结彩大宴将士三日,却在宴请的第二日晚上趁着大风雨发动突袭,一举攻下昆仑关。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讲述狄青戍守泾原和平定邕州的事迹,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材料一侧重写其战后,材料二侧重述其战前和战中。13.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下皆罪青不入邕州,脱智高于垂死。(2)今青起于行伍,若以侍从之臣副之,号令复不得行。14.狄青“计功最多,卒为名将”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南池①陆游二月莺花满阆中,城南搔首立衰翁。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眼前碌碌谁知此,漫走丛祠②乞岁丰。【注】①南池:故址在四川阆中县南,自汉代以来有灌溉之利,唐以后废毁。②祠:池上之汉高帝庙。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选取黄莺、鲜花,着一“满”字,突出春景之“盛”,奠定了全诗情感基调。B.颔联写诗人面对废毁的南池,自己却年老体衰,流露诗人的悲哀与愤懑之情。C.颈联阐述了兴修水利不仅有利于百姓,还有助于国家富强、建立霸业的观点。D.整首诗以描写、议论表达方式为主,风格沉郁顿挫,情感深沉,诗意深远。16.梁启超评陆放翁“百无聊赖以诗鸣”,请就尾联作评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写动物攀山之难,以此来表现山势的高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茶是古代文人心境起伏时的良药补汤,从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能够窥见当时人们饮茶的情景和茶文化的细腻之处。(3)人生总会面临无数的分岔路口,在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大会上,主讲老师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告诫学生,不要总是纠结于过去,把握未来才是关键。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文言志载道,可以用来写较严肃重大的题材,而词则缘情绮靡,更适合于写个人的情感生活等,这一观念至北宋已被人们普遍认同。在这种背景下,辛弃疾以雄鸷之姿横空出世,挟带着战场的烽烟和北国的风霜闯入词坛,A,一举打破了世人对词体在题材、风格上的刻板印象,使铁板铜琶的雄豪歌声响彻词史。毫无疑问,豪放是辛弃疾词作的主体风格。与报国的壮志、英雄的襟怀、军人的豪情这些宏大雄伟的题材内容相适应,他的笔下最常见的是刀枪弓剑、金戈铁马、旌旗画角等军事物象,以及惊湍骇浪、奔雷急雨、西风飞沙等自然物象,如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②“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等。他的情感涵摄着这些意象。这种情感是奔放激越的。这些意象构成艺术境界。艺术境界是沉雄开阔、壮丽动荡的。除了雄浑之风外,在辛弃疾所流传下来的600余首词作中也不乏清新朴素之作,尤其在隐居江西带湖、远离朝堂期间,辛弃疾创作了大量描绘乡村风景的词作。③多年的闲居生涯使他的作品在饱含B的军事情怀之余还有一些闲适平淡、富有生趣的乡村生活图景。例如,④其中大有陶渊明隐居的情致与意境,但这样随处可见的村居生活在辛弃疾的笔下更加C。而村巷的夕阳自是有别于边塞沙场,没有烟尘苍茫,没有角声悲壮,只有斜晖脉脉,竹篱短墙。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可以”与“可以用来写较严肃重大的题材”中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刚才读了几遍,你这篇文章写得确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